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4课《孔孟两章》(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
合集下载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自制第14课《孔孟两章-季氏将伐颛臾》(37张ppt)课件(共37张PPT)

下列红色字的注音在文中正确无误的一组 B 是( ) (1)论语(lun) (2)虎兕(shi) (3) 出于 柙(xia)
(4)社稷(ji) A.(1)(2)(3)(4)
C.(1)(2)(4)(5)
(5)焉用彼相矣(xiang) B.(1)(3)(4)(6)
D.(2)(3)(5)(6)
(6)固而近于费(bi)
• 材料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 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 语· 为政》) • 道:引导。 格:亲近 归附之义。 • [译文]用政法来导引他们,使用刑罚来整顿他们, 人民只是暂时地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如果 用道德引导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有 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
春秋时期等级制度 王 诸侯 (朝) (国)
大夫 (家)
文中人物
季氏,本文当指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谥 号,“子”是尊称,前492年继其父季桓子之后,任鲁国 正卿(宰相),政治上最有势力。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也称冉有,鲁国人。孔 子弟子,比孔子小29岁,前552年生,卒年不祥。季康子 任正卿时,孔子师徒正在外周游,冉有中途被季氏招为家 臣,后成为季康子主要谋臣,参与季氏的事。
社稷(shè ) jì 近于费(bì )
冉(rǎn)有
彼相(xià ng)矣
虎兕(sì )出于柙(xiá )
椟(dú )
相(xià ng)夫子
析题:季氏将伐颛臾
关键词语是:
将 、 伐
• 将:说明尚未实现,可以劝阻。
• 伐:攻打,明目张胆,在本文中有以大欺小、 以强凌弱的意思,所以“季氏伐颛臾”是非 正义的事。
无乃尔是过与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疾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 辞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4课《孔孟两章》ppt课件

2019/4/20
字词句理解(四)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wu池,鱼鳖不可胜 食也; “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渔网不撒入池塘, 鱼鳖就吃不完;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斧头按照一定的 时节进山(采伐),木材就用不完。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憾也。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材木用不完,这就使老百姓能供养活 着的人、为死者办丧事而没有遗憾了。
季氏
第一次对话:阐述反对讨伐 的三条理由 第二次对话:指出两位学生 孔子 爱国 爱民
将伐
颛臾 [三次
没有尽职尽责 第三次对话:正面提出自己
的政治主张
目光深邃 的政治家
对话]
2019/4/20
知识点精析
(一)词语积累
1.危 高、高峻: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 危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不稳:危而不持
2.颠 头颅、顶部:鸡鸣桑树颠
《狼》
只是,仅仅
4.见
例句 出处 释义
看见 召见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曹刿请见 《木兰诗》 《曹刿论战》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伐颛臾》
拜见,谒见 表被动,相当 于”被”
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2019/4/20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失街亭》
出现 见解,见识
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2019/4/20
会长老,
问之民所疾苦 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 《劝学》
强
《西门豹治邺》
疾苦,痛苦
庞涓恐其贤于己,
疾之
2019/4/20
《史记· 孙膑传》
妒忌
3.止
例句 出处 释义
字词句理解(四)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wu池,鱼鳖不可胜 食也; “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渔网不撒入池塘, 鱼鳖就吃不完;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斧头按照一定的 时节进山(采伐),木材就用不完。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憾也。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材木用不完,这就使老百姓能供养活 着的人、为死者办丧事而没有遗憾了。
季氏
第一次对话:阐述反对讨伐 的三条理由 第二次对话:指出两位学生 孔子 爱国 爱民
将伐
颛臾 [三次
没有尽职尽责 第三次对话:正面提出自己
的政治主张
目光深邃 的政治家
对话]
2019/4/20
知识点精析
(一)词语积累
1.危 高、高峻: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 危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不稳:危而不持
2.颠 头颅、顶部:鸡鸣桑树颠
《狼》
只是,仅仅
4.见
例句 出处 释义
看见 召见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曹刿请见 《木兰诗》 《曹刿论战》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伐颛臾》
拜见,谒见 表被动,相当 于”被”
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2019/4/20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失街亭》
出现 见解,见识
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2019/4/20
会长老,
问之民所疾苦 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 《劝学》
强
《西门豹治邺》
疾苦,痛苦
庞涓恐其贤于己,
疾之
2019/4/20
《史记· 孙膑传》
妒忌
3.止
例句 出处 释义
广东高中语文季氏将伐颛臾课件1粤教必修4

即:对内创造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使 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加强文教德化,使外 邦异族归附。
第五、六段重点掌握的词句归纳
词语: 固而近于费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不患寡而患水均 既来之,则安之 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特殊句式: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谈话背景:季氏将伐颛臾
1.阐述反对讨 1.为先王封国
?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的比喻中,“虎兕”喻季氏对颛臾动武,“龟玉” 喻颛臾将要被毁灭,这样的话,看“虎兕”的 人——冉有、季路不是有责任了吗?
? 因此,引用和形象的比喻,是要指出冉有和季路 应认识到自己没有尽职劲责。
第三、四段重点掌握的词句归纳
词语: 夫子欲之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
本篇记录孔子与弟子三次对话, 表明了孔子反对战争,坚持礼治, 均安民和,施行文德的“仁政”思 想和主张。
一词多义归纳 是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正确,与“非”相对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 这,指颛臾。代词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是,判断词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 气,广收门徒,收的学 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 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 的有72人。晚年专心从 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 工作,致力于教育,整 理《诗》、《书》等古 代典籍,删修《春秋》, 这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 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 载在《论语》中。
?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 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 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 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 想逾两千余年。 在中国历史上对华夏民族 的性格、气质产生很大影 响。孔子是一个教育家、 思想家,政治家,同时也 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 子。他正直、乐观向上、 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 真、善、美,一生都在追 求理想的社会。
第五、六段重点掌握的词句归纳
词语: 固而近于费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不患寡而患水均 既来之,则安之 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特殊句式: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谈话背景:季氏将伐颛臾
1.阐述反对讨 1.为先王封国
?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的比喻中,“虎兕”喻季氏对颛臾动武,“龟玉” 喻颛臾将要被毁灭,这样的话,看“虎兕”的 人——冉有、季路不是有责任了吗?
? 因此,引用和形象的比喻,是要指出冉有和季路 应认识到自己没有尽职劲责。
第三、四段重点掌握的词句归纳
词语: 夫子欲之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
本篇记录孔子与弟子三次对话, 表明了孔子反对战争,坚持礼治, 均安民和,施行文德的“仁政”思 想和主张。
一词多义归纳 是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正确,与“非”相对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 这,指颛臾。代词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是,判断词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 气,广收门徒,收的学 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 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 的有72人。晚年专心从 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 工作,致力于教育,整 理《诗》、《书》等古 代典籍,删修《春秋》, 这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 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 载在《论语》中。
?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 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 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 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 想逾两千余年。 在中国历史上对华夏民族 的性格、气质产生很大影 响。孔子是一个教育家、 思想家,政治家,同时也 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 子。他正直、乐观向上、 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 真、善、美,一生都在追 求理想的社会。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课件:第14课 孔孟两章 (共35页)

(2)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 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对“五十步笑百步”
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
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
尊为孔圣人,并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
《礼》《易》《乐》《春秋》)。在中国历史上,他
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有“圣人”“文宣 王”“素王”之称,又是私人讲学风气的开创者。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共20篇,有讽 喻,有劝勉,有论述,有启发开导。
孔子格言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儒家第二大宗师,后世尊号亚圣。宋代以后常把孟
子思想与孔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孟子的思
想包括:①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
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②民本、仁政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事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
乎诸侯为大夫。”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
王者,未之有也。” ③反对不义的战争 —— 孟
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失 道者寡助。” ④大丈夫人格——“人皆可以为尧 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谓大丈夫”。
《孟子》的文章很雄辩,感情强烈,辞锋 犀利。在宣传主张、论辩事理时,常能分析对 方的心理,因势利导,步步深人,层层进逼, 以使自己的论辩最后获胜。《孟子》还善于运 用譬喻来说明道理。
季氏将伐颛臾精品PPT课件

2021
9
正音:请你读读准
• ①论语 ( • ③社稷 ( • ⑤ 出于柙( • ⑦干戈 ( • ⑨椟 (
) ②颛臾
()
) ④虎兕
()
) ⑥焉用彼相矣( )
) ⑧冉有
()
) 费( )
2021
10
正音:请你读读准
• ①论语(lún) ②颛臾(zhuānyú)
• ③社稷(jì) ④虎兕(sì)
• ⑤ 出于柙(xiá) ⑥焉用彼相矣(xiàng)
五教育: “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六品德:“温、良、恭、俭、让”
2021
5
论:纂辑,应读lún; 语:言谈。
《论语》是记录_春_秋__时期思想
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所以它
是 语录 体,凡_2_0篇,为_儒_
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北宋时,朱熹
将《大学》 、《中庸》、 《论
语》、 《孟子》编在一起,称为
❖ 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 来,龟甲、宝玉毁在匣子里,这是谁的过错 呢?
❖ 这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 比喻论证
2021
29
双重喻义:
❖ “虎兕出于柙”喻指季康子去攻打颛臾,“龟 玉毁于椟中”喻指颛臾在境内遭到攻打,这 是第一重喻义;
❖ 老虎、犀牛从笼中跑出,龟甲和玉在盒中被 毁皆因管理人员失职,因此来喻指季路、冉 有失职,这是第二重喻义
2021
34
❖ 冉有曰:“_____欲之,_________皆不欲 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_______,不能 者止。’危_______,颠______,则_______ 相矣?且尔言____。_____出于柙,龟玉 ______,是______与?”
上课《季氏将伐颛臾》(共66张)PPT课件

2021
26
思考:
• 1、对于攻伐颛臾,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列举了什么理 由?
• 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义正词严地斥责攻伐颛臾。
孔子的理由是:
(1)颛臾为先王封国,不可伐;
(2)颛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
(3)同为社稷之臣,不应伐。
结论:何以伐为?(为什么攻打它呢?)
2021
27
• 2、对于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孔 子用什么方法驳斥?
伐颛臾”是非正义的事。
2021
9
正音:请你读读准
• ①论语 (
• ③社稷 (
• ⑤ 出于柙(
• ⑦干戈 (
• ⑨椟
(
) ②颛臾
()
) ④虎兕
()
) ⑥焉用彼相矣( )
) ⑧冉有
()
) 费( )
2021
10
正音:请你读读准
• ①论语(lún) ②颛臾(zhuānyú) • ③社稷(jì) ④虎兕(sì) • ⑤ 出于柙(xiá) ⑥焉用彼相矣(xiàng) • ⑦干戈(gē) ⑧冉有( rǎn ) • ⑨椟( dú ) 费(bì)
2021
21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 忧。”
• 今夫--句首语气词。 • 固 --城郭坚固。 • 为--成为。 • 忧--忧患,名词。
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封地费很近, 现在不占领,以后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
2021
22
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冉有啊!君子痛恨那种(嘴上)不说(我) “要这样做,却一定要编造借口(的做 法。)”
2021
31
• 6、文中哪一句表现了孔子的远见卓识 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

• 也不能完全排除冉有自作主张的 可能,他有这毛病。试看他推卸 责任那句话,就不可能是季氏的 授意,很可能是他自己“灵机一 动”。
精选课件ppt
25
二猜:
• 在三段对话中,季路一 言不发,这是为什么? 请从季路的性格或者心 态方面探讨一下原因。
精选课件ppt
26
三种可能
• 可能一:季路不善言辞,干脆让伶牙俐 齿的冉有抢先发言,自个儿乐得清闲。
精选课件ppt
13
一叠——三个人物
•孔子 •冉有 •季路
精选课件ppt
14
二叠——三不能伐
• 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 • 颛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 • 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精选课件ppt
15
三叠——冉有三言
• 一言:闪烁其辞,试探 孔子;
• 二言:言不由衷,推卸 责任;
• 三言:编造借口,掩盖
精选课件ppt
1
一、温故知新 关注人物
请全班同学集体背诵
课文,从疏通字句转 入关注人物。
精选课件ppt
2
二、九问识人物 • 一问: • 课文的背景事件是什么? • 季氏将伐颛臾。
精选课件p是谁 说的?是冉有?是季路?还是两 人一起说的?课文中有证据吗?
• 是冉有说的。
精选课件ppt
11
三、朗读课文 梳理九叠
• 九叠,即九段“三叠排比”。
• 三叠排比,即从三个方面叙述事情 (横向),或者分三个阶段表述事 件(纵向)。
• 前者如邹忌三问美,桃园三结义; 后者如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
精选课件ppt
12
四、九叠贯全文
•快速搜索全文, 检索课文包含哪 九段三叠排比。
精选课件ppt
季氏将伐颛臾公开课ppt课件

思考: 师生是围绕什么话题展开对话的?
• 季氏将伐颛臾
• 将:说明尚未实现,可以劝阻;如果
可以劝阻而不加努力,于理不通,于 情不合
• 伐:攻打,明目张胆,在本文中有以
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意思,所以“季 氏伐颛臾”是非正义的事。
深入探究(一)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找出三次对话的内容简
孔子格言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皆兄弟。
• 欲速则不达。
• 朽木不可雕也。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译:孔子说:“冉求!恐怕该责备你 吧?颛臾,以前先代的国君让他(的 国君)做主管祭祀蒙山的人,而且它 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是鲁国 的藩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 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我听说过:诸侯和大夫,不怕人 口少而怕财富分配不均匀,不怕贫 困而怕不安定。因为财富分配平均, 就无所谓贫穷;上下能和睦相处, 就无所谓寡;社会安定,那么国家 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如果像这样做 了,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 治教化而使他们归顺。他们来了以后,
• 季氏将伐颛臾
• 将:说明尚未实现,可以劝阻;如果
可以劝阻而不加努力,于理不通,于 情不合
• 伐:攻打,明目张胆,在本文中有以
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意思,所以“季 氏伐颛臾”是非正义的事。
深入探究(一)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找出三次对话的内容简
孔子格言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皆兄弟。
• 欲速则不达。
• 朽木不可雕也。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译:孔子说:“冉求!恐怕该责备你 吧?颛臾,以前先代的国君让他(的 国君)做主管祭祀蒙山的人,而且它 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是鲁国 的藩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 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我听说过:诸侯和大夫,不怕人 口少而怕财富分配不均匀,不怕贫 困而怕不安定。因为财富分配平均, 就无所谓贫穷;上下能和睦相处, 就无所谓寡;社会安定,那么国家 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如果像这样做 了,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 治教化而使他们归顺。他们来了以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出身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 主商汤。孔子六世祖孔父嘉在宫廷内乱 中被华督所杀,其子木金父为避难逃到 鲁国邹邑,以其父字为孔氏。 他做过几任小官,但后来被弃用。 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 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相传他 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这“七 十二贤士”中,又数颜回,是孔子最爱 的弟子。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 鲁哀公十四年,颜回先他而去。前 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 国内乱,而且还被剁成肉酱。经过这一系列打击后,孔子 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前479年的一天,孔子逝世,终年73 岁,众弟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为孔子守坟6年。
孔子,孟子。(积极入世|)
释家:由印度传入中土,创始人释迦· 摩尼
释家讲因果报应,讲修行为来世。 道家: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始人:老子,庄 子;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举。 无为而治。(消极出世)
《左传》:《烛》
历史散文 《国语》:《勾》
先秦散文
《战国策》:《邹》《触》 儒家《论语》 道家 百家争鸣 墨家
采取军事行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二段文言知识点
一个状语后置: 有事于颛臾 一个古今异义词: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把(他)封为] 一个词类活用: 无乃尔是过与 [名作动,过错——责备]
一个省略句: 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 一个判断句:是社稷之臣也。 两个宾前句与两个固定句式
宾语前置
1、何以伐为? 以何伐为?
法家
诸子散文
1998年1月,世界诺贝尔奖金 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
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 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
吸取孔子的智慧。”
孔 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 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 的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 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公元前551--前479)
诸子十家
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 农、小说。 儒:孔子《论语》 孟子《孟子》 “仁政” 荀子《荀子》
道:老子《老子》,庄子《庄子》
法:韩非子《韩非子》 “法治” 墨:墨子《墨子》 “非攻” 纵横:“兵家” 孙子《孙子兵法》
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大的三大教派:
儒家: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创始人
播放音频,字词正音 颛臾(zhuān yú) 冉(rǎn)有
社稷(shè jì )
近于费(bì )
彼相(xià ng)矣
椟(dú ) 相(xià ng)夫子
虎兕(sì )出于柙(xiá )
? ? 解题:季氏 将伐颛臾
关键词语是:将伐
将:说明尚未实现,可以劝阻;如果可以劝阻而
不加努力,于理不通,于情不合。
思考:
1.对于“将伐颛臾”一事,冉有和 季路是怎样向孔子表述的?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冉有故意将讨伐轻描淡写,说成“有事”,接下 来又振振有词地提出讨伐的理由,可见他是赞同 这场战争的。
文章共写了孔子与冉有的三次对话。 阅读第一、二段,当孔子从两位学生 那儿听到季氏将伐颛臾这个消息时:
(1)他的态度是什么? 他的态度是反对讨伐颛臾。
孔子的思想
他的思想以“仁”为核心,崇礼反 法,提倡仁义忠恕,以德治国;教育上, 开创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有关《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 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是儒 家的重要经典著作。全面地反 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 和教育思想,共20篇,是关于 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 古语云:半部《论语》治 天下。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 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 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说:“季康子想攻打它,我们两人都 不主张这样做呀! 孔子说:“求呀!从前周任说过:‘能施展 才能,就去担任那个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担 任职位。(盲人)摇晃着要到下而不去搀扶, 跌倒了而不去扶起来,那还要那个辅助者干什 么?猛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宝玉毁 坏在匣子里,这是谁的过错?
2、无乃尔是过与?
无乃过尔与
用“之”或“是”把宾语前置,以加重语气
固定句式
①无乃尔是过与
无乃……与:表推测语气的一种 句式。 恐怕……吧?
②何以伐为 何以……为:表反问的一种句 式。 为什么…..呢?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 “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 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 臣也。何以伐为?” 季氏准备攻打颛臾。冉有、季路去拜见 孔子,说:“季氏将对颛臾采取军事行 动”。孔子说:“求!这恐怕该责备你了 吧?那颛臾,从前先王让他做祭祀东蒙山 的主祭人,况且颛臾在鲁国境内,这是鲁 国的臣属啊,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2)他列举了哪几条理由来表明自己的 态度?
理由有三:
(1)颛臾是先王所封 不可伐 之国 (2)颛臾在鲁国境内 不必伐
(3)颛臾与季氏同为 不当伐 社稷之臣
义正辞严
不容置辩
第三、四段
摆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施展 居、 充任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 跌倒 才能 职位 不就职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介词, 辅助盲人 搀扶 错误 摇晃, 指示代词,相 从 走路的人 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不稳定 当于“这” 是谁之过与? ” 介词, 在 过错
有关《论语》
四书: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
《诗》《书》 《礼》 《易》 《春秋》
背景介绍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 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 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 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 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贪其土地,其二 是担心鲁国国君在政治、经济上同颛臾成为犄 角之势,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 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 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 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伐:攻打,明目张胆,在本文中有以大欺小、
以强凌弱的意思,所以“季氏伐颛臾”是非正 义的事。
文中人物
争权夺利
文谋、 武勇
礼治仁政
季氏将伐颛臾
拜见、谒见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 “恐怕……吧” 责备 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 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且在 把(他)封为 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 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