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赤壁赋》(2)
高中语文必修2《赤壁赋》的课文讲解

《赤壁赋》的课文讲解一、课文悟读苏轼在《赤壁赋》中借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了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纵情山水、及时行乐的思想情绪和生活态度。
掩卷而思,这种复杂的情感态度,决定于儒、道、佛等文化在他身上的综合积淀。
苏轼小时候就立下远大的志向,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像东汉范滂那样有学问有气节,为理想不惜以死相争的巨人;步入仕途之时,也曾有“胡巢何足恋,鹰隼岂能容”那种施展抱负、展翅高飞的万丈豪情。
儒家“立德、立功、立言”的古训早就使他确立了经时济世、身体力行、造福民生的宏伟目标。
但由于和新党政见不同,被小人诬陷入狱,进而被贬黄州,理想与现实再次出现巨大反差,心境和生活境况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所以和朋友游赤壁时,触景生情,自然要抒“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知不可乎骤得”的慨叹,发壮志难酬的悲哀。
然而坎坷的经历,囚犯般的黄州生活并没有使苏轼消沉下去,他以一种超然乐观、旷达洒脱的胸怀和气度,在难以忍耐的苦难环境中自得其乐,于“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当中亨受“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这种乐观与洒脱,源于《庄子》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及齐物的自然观点。
人原本是自然的一分子,人的生死与昼夜的变化是自然规律,生是人存在的一种形式,死是人存在的另一种形式,“物与我皆无尽也,又何羡乎”。
苏轼年少读《庄子》时,就曾说过:“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他觉得《庄子》所讲的道理,是自己一向心中所想的:“人生一世,如屈伸肘。
何者为贫?何者为富?何者为美?何者为陋?”“人生所遇无不可”,“我生百世常随缘”。
苏轼常拿起从《庄子》中获得的思想武器捍卫自己的心灵,保持乐观的情绪,应对人生的坎坷。
是道家文化使他在人生的疾风暴雨面前自我调适,超然旷达而不封闭自虐、怨无尤人。
《赤壁赋》中主人对客人的劝慰正是苏轼用老庄思想与厄运抗争的表现。
佛教的揭示人生与宇宙本质的教义,对苏轼也有极深的影响。
新高考必背72篇篇目

72文言文(32篇)一、必修(10篇)学考+高考都考1、《论语》2、《劝学》(《荀子》)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5、《师说》(韩愈)6、《阿房宫赋》(杜牧)7、《六国论》(苏洵)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9、《赤壁赋》(苏轼)10、《项脊轩志》(归有光)二、选择性必修(10篇)仅高考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3、过秦论(上)(贾谊)4、《礼运》(《礼记》)5、《陈情表》(李密)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9、《石钟山记》(苏轼)10、《登泰山记》(姚鼐)三、选修(12篇)暂都不考1、《老子》2、《季氏将伐颛臾》(《论语》)3、《大学》(《礼记》)4、《孟子》5、《逍遥游》(《庄子》)6、《谏逐客书》(李斯)7、《兰亭集序》(王羲之)8、《滕王阁序》(王勃)9、《黄冈竹楼记》(王禹偁)10、《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诗词曲(40首)学考考14篇,高考全考1、《静女》(《诗经》)2、《无衣》(《诗经》)3、《离骚》(屈原)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5、《短歌行》(曹操)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9、《山居秋暝》(王维)10、《蜀道难》(李白)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2、《将进酒》(李白)13、《燕歌行》(高适)14、《蜀相》(杜甫)15、《客至》(杜甫)16、《登高》(杜甫)17、《登岳阳楼》(杜甫)18、《琵琶行》(白居易)19、《李凭箜篌引》(李贺)20、《菩萨蛮》(温庭筠)21、《锦瑟》(李商隐)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23、《望海潮》(柳永)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27、《登快阁》(黄庭坚)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30、《声声慢》(李清照)31、《书愤》(陆游)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39、《长亭送别》(王实甫)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高中新课标必背篇目72篇文言文(32篇)一、必修(10篇)1、《论语》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原文及翻译优选篇

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原文及翻译优选篇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1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翻译: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
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白?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
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
《赤壁赋(第二课时)》课件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我与地坛》 《赤壁赋》 《登泰山记》
郁达夫 朱自清 史铁生 苏轼 姚鼐
聚焦“水月”,解读意象
语句
水月的特点
作用
诗 中 水
诵明月之诗, 歌窈桂窕棹之兮章兰桨,美丽而遥远
透露出现实的哀愁。
月 击空明兮溯流光。
聚焦“水月”,解读意象
语句
水月的特点
作用
诵明月之诗,歌
流露出现实的哀
诗 中
窈窕之章。 桂棹兮兰桨,击
美丽而遥远
愁。 引出对历史人物
水 空明兮溯流光。
及自身命运的感慨,
月
月明星稀,乌鹊
并引出下文苏子借水
南飞。
月悟人生。
语句
特点 作用
哲
逝者如斯,而未
理 尝往也;
借水的流逝、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盈缺
水
盈虚者如彼,而 须臾 来阐述人生的变化与永恒。
月 卒莫消长也。
而
永恒
引出作者对自我人生选
惟江上之清风,
择的阐述,成为作者的精神
与山间之明月,耳得
寄托与美好品格的象征。
之而为声,目遇之而
《赤壁赋(第二课时)》
聚焦“水月”,解读意象
“水月”是文中的主要意象,阅读课文,找出相应的语句。
自然水月 诗中水月 哲理水月
语句
聚焦“水月”,解读意象
语句
水月的特点
作用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自 然 水 月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 清新柔美 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空阔朦胧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
水月——文中描写的主景、抒情的发端、议论的载体。
寻三家思想,探复杂情志
人教版语文必修《赤壁赋》完美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9课《赤壁赋》课 件(共24 张PPT)
前后《赤壁赋》写于苏政治上失意,行动上不自由, 生活贫困,心情极其苦闷的时期。在沉重的精神压力下, 苏内心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开始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感 慨世事的纷扰和虚无,他哀叹人生如梦,他渴望从那唯一 不变而又与世事无关的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中,求得慰藉 和超脱。在黄州的四年,他过着清苦恬淡的生活,与和尚 为友,同渔樵杂处置地耕田,种桑养牛。
第1段:间、 天、然、仙 第2段:桨、光、方,慕、诉、缕、妇 第3段:稀、飞、诗; 昌、苍、郎;
东、空、雄; 鹿、属、粟; 穷、终、风 第4段:往、长; 瞬、尽; 主、取; 月、色、 竭、适 第5段:酌、藉、白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9课《赤壁赋》课 件(共24 张PPT)
1、通假字
①举酒属客 “属”通“嘱”,这里指劝人饮酒。
•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
文赋各个阶段。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9课《赤壁赋》课 件(共24 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9课《赤壁赋》课 件(共24 张PPT)
骚赋:以楚辞为源头
大赋(汉):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生僻的 词汇,鸿篇巨制,繁缛富丽。
小赋:抒情咏物 骈赋(魏晋南北朝):受骈文影响,讲究对仗工整。 律赋(唐):科举中写赋,按照诗歌声律,除句式对偶
背景介绍: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9课《赤壁赋》课件(共24张PPT) 北宋元丰二年,苏轼被贬调湖州。贬调的原因是他
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苏轼 因"乌台诗案"被加以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苏辙 等拼死上表相救,幸好太后曹氏爱才,不肯杀轼,神宗 才对苏轼从轻处置。苏轼被囚128天之后,贬为黄州团 练副使,交由本州安置,不得干预公事。在黄州苏轼过 的实际上是一种较自由的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在 此期间,写就一词二赋。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2)教师用书:第9课 赤壁赋 含答案

第9课赤壁赋面对挫折鱼儿游弋于大海,接受惊涛骇浪的洗礼,才有鱼跃龙门的美丽传说;雄鹰翱翔于蓝天,接受风刀雪剑的磨砺,才有叱咤风云的豪迈;人也一样,需要驰骋于荒原,接受荆棘的考验,才能造就辉煌的人生。
人生道路,少不了直面挫折的磨砺:有了挫折的磨砺,才能提高能力;有了挫折的磨砺,才能走向成功;有了挫折的磨砺,才能使人生丰富多彩。
所以说,挫折也是一笔财富。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没有了功名,没有了皇帝的垂青,可他却在不如意中明白:“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欧阳修虽遭贬谪,可他却能面对挫折,没有悲叹,没有灰心丧气,而是与滁民同乐,写出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大气胸襟。
李白因遭受谗言被免官,此时的他“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可他对自己施展才能、实现理想依然充满自信,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于是他留下了“惊风雨、泣鬼神”的绝妙诗篇。
苏轼一生多次遭贬,可他在种种困境中明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以豁达大度对待一切磨难,留下了名垂千古的绝唱。
生命如花朵,挫折如风雨;生命如蓝天,挫折如乌云;生命如海洋,挫折如暗礁。
挫折使生活变得绚丽多彩,挫折是一个人难得的一笔财富,让人们收获颇多……豪放乐观豁达的词人、政治家——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轼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他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
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到任湖州不足三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出狱以后,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市)团练副使。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最有名的文言文

苏轼最有名的文言文1. 《赤壁赋》(节选):-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 《石钟山记》(节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4. 《前赤壁赋》(与《赤壁赋》为同一篇,此处为全文的另一部分,为避免重复,仅列开头几句以示区别):-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5. 《刑赏忠厚之至论》(节选):-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6. 《范增论》(节选):-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
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增不去,项羽不亡。
呜呼!增亦人杰也哉!7. 《贾谊论》(节选):-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8. 《晁错论》(节选):-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四海。
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使当时无禹,则天下之人为鱼鳖矣。
9. 《黠鼠赋》:-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贮焦谷者,鼠啮其背。
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共61张PPT)

流光;渺渺兮予怀 , 江诉面,浮抓动住的了月箫光声。我“的哀情”思的特
望美人兮天一方。"客 啊点悠,远末茫尾茫两,句盼夸望着张‘性美比人喻’,
有和如如吹怨诉之洞。, ,箫其余如者声音慕呜,袅,呜倚袅如然歌泣,而,,啊客歌响泣写 力 在,人声,,在出 。 兴在中伴象象苏了 头天有奏怨倾子箫 ,边位。恨诉看声 客遥吹那,;来摄却远 洞 洞 象 吹,人忽的 箫 箫 完思与地 的 声 后慕心起方 , 呜 ,,客魄悲。 随 呜 余象饮的曲” 着 地 音抽酒感,正染似
,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二十一岁中进 士。神宗时, 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
等地任职。元丰三年(一零八零)因“乌台诗案” 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 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 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沿书等职,并 出知杭州, 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 ,儋州。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葬于河南郏 县,追
翻译与理解 既望: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每月 的十五日
壬戌之秋,七 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应 月既望,苏子 为:于赤壁之下游.
与客泛舟游于 兴:起,同风雨兴焉 属:zhǔ,通嘱, 赤壁之下。清 意思是劝,请
风徐来,水波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
不兴。举酒属
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的 下面游览。清凉的风缓缓吹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赤壁赋》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第二、三段,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作者情感变化及其感悟;
3、品味语言,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自主学习】
熟读翻译第二三节,完成:
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1)乐甚:扣舷:
(2)空明:流光:
(3)溯:渺渺:
(4)美人:倚歌:
(5)和:袅袅:
(6)缕:幽壑:
(7)嫠妇:
(8)愀然正:
(9)危坐:繆
(10)方:下:
(11)舳舻:酾酒:
(12)槊:渔櫵:
(13)渚:匏:
(14)侣:友:
(15)骤得:遗响:
2.知识归类: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合作探究】
探究第二自然段
(1)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代表了主人怎样的情怀?(2)作者是怎样描写箫声之悲?
(3)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的变化是否太突兀?
探究第三自然段
本段是怎样将景、理、情结合在一起?
【课后作业】
1.一词多义积累
望:
七月既望。
望美人兮天一方。
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如: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之:
哀吾生之须臾。
惟江上之清风。
耳得之而为声。
月出于东山之上。
乎: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相与枕藉乎舟中。
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月出于东山之上。
2.背诵默写第二三节
导学案《赤壁赋》第三课时
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编号:03 使用时间: 2013 编写人:盛日山审核人:刘雪芬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朗读第四五段,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作者情感变化及其感悟;
3.品味语言,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自主学习】
翻译第四、五节,完成:
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1)消长:盖:
(2)肴核:狼籍:
(3)相与枕藉:既白:
2.知识归类: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合作探究】
探究第四和第五自然段
(1)作者是如何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来分析自己的人生感悟的?
(2)作者又是如何从“取与不取”的角度论述人生感悟的?
(3)苏轼一贯的豪放风格与文中“悲”的感情是否矛盾?
(4)本文多次写到主客问答,这种安排有什么作用?
【课后作业】
1.积累成语
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正襟危坐、
月明星稀、横槊赋诗、一世之雄、沧海一粟、逝者如斯、杯盘狼藉2.背诵课文
【反思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