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8年高考全国卷1诗歌鉴赏.ppt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试题与答案解析[精校版带译文及诗歌鉴赏]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试题与答案解析[精校版带译文及诗歌鉴赏]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话、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即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想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

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2018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演示课件.ppt

2018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演示课件.ppt

咏山泉
的方面写出山泉之清澈见
储光羲
底,“飞空作雨声”从
这两句山中从有声流与水色,的借角问度不描知写名了。山泉的情“态声。”山的泉方平面缓写流出淌山时泉, 凌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清澈见转来底深,涧水满面,映分照出天小光池云平色。;凌空而空下而时下,水水石石相相激激的,情作形风。另 雨之声恬淡。无山人泉见虽,然年无年名长,自却清有。映地照天外、,兴从风上作下雨文的看奇,观此。联这与前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 一联形成欲扬先抑之势,同 空作两雨句声与”前的面妙两处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时先抑为)最的后效果两。句前的两称句赞写作山 了
精品
即时小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该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各层次的大意是什么?
答: 分为两层:前两联为一层,写孤舟夜泊河岸的图 景;后两联为一层,抒发自伤漂泊之情。
精品
三、从古诗语言特征入手读懂“诗家语” 实际上,考生读不懂诗歌,很大程度上是读不懂诗歌的语
收束全诗的?既然天各一方,自然渴望相见,这是一层;渴望
相见,见面干什么?对酌、切磋诗艺,又把首、颔两联的内容
收在里面,这是又一层。
明白了该诗的起承转合过程,自然很容易做“说说这首诗的构
思脉络”题目了。
精品
即时小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杏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如果分阶梯、有侧重地把握这四个结构特点,不仅可 以把握诗的具体内容、层次,更可以把握全诗的内容主旨 及诗人的思想感情,为准确解题奠定基础。 (1)“起” 在古诗词中,“起”句就是开头,或写景,或叙事,或抒 情,或议论,方式多样。其作用主要有两种:①点明题旨, 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②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 映衬。

2018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诗歌鉴赏

2018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诗歌鉴赏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 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15.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A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 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16.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 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6分)
虎啸龙吟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 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表达对友人祝愿和期许,希望他能为国建功立业,给 人以“虎啸龙吟”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泪”“须相忆”几句感怀自 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为此“和缓”。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 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 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 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 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完整版)2018诗歌鉴赏真题

(完整版)2018诗歌鉴赏真题

2018高考语文真题--诗歌鉴赏一、诗歌鉴赏(共7题;共59分)1.(2018•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2018•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2018•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 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 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2016-2018高考全国卷诗歌鉴赏讲评课件

2016-2018高考全国卷诗歌鉴赏讲评课件

[注] ①曹将军霸: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2016·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 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阊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 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 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 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 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 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再具体答题。答题时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紧扣“臂 弱”“眼昏”(或“臂健”“眼明”)在诗句中的意思,二是联系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精神、信念等。 [答案] 观点一:作“弱”“昏”好。 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年老体衰的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去冲锋陷阵; 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 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 ②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试题及答案解析(精校版带译文和诗歌鉴赏)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试题及答案解析(精校版带译文和诗歌鉴赏)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话、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即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想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

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2018高考语文全国卷1详解PPT教学课件

2018高考语文全国卷1详解PPT教学课件
15
6.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 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①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塑造 人物形象,使赵一曼的坚贞 不屈和爱国之心更深入人心,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立体;
②既从人物角度对事件进行叙述,又运用文献资料相互印 证,使得文章 更加真实可信;
③通过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叙述角度可以更加深刻地揭示 文章 主旨:表达赵一曼女士为国家勇敢献身精神的敬佩之情 和对当下的教育意义;
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 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为国而牺牲 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有删改)
12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4.B
A.小说以“赵一曼女士”为题,不同于以往烈士、同志、 英雄等惯常用法,称谓的陌生化既表达了对主人公的尊敬之意, 又引起了读者的注意。
B.“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 系”,这既是大野泰治向上级提出的建议,也暗示他已从赵一 曼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回答。
C.“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我说,对,赵一曼。”两个 陌生人之间有意无意的搭讪,看似闲笔,实则很有用心,说明 赵一曼仍活在人们的记忆里。
D.医院是“我”与赵一曼的连接点,小说由此切入主人公 监禁期间鲜为人知的特殊生活经历,在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中 再现了赵一曼的英雄本色。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 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1.D
5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 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 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 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最新2018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精选课件PPT

最新2018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精选课件PPT
17
试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为例来看它对我们懂诗、解题的帮助。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首联从赞美李白诗才超群“起”,颔联指出其清新俊逸的风格
为“承”。颈联为转,开始由赞李白的诗才诗风转为写对李白
的思念:从空间阻隔写两人天各一方。尾联是“合”,是怎样
《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并为李白、李贺、苏轼、 辛弃疾、陆游、龚自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特征:善 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
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 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 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 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27
专题三 从情景关系入手读懂古诗
2.从情景关系入手读懂古诗的内容层次。 古人云:作诗无他端,只“情”“景”二字。我们读诗、 赏诗也一样,只要抓住了“情”“景”,就等于抓住了 “牛鼻子”。在正常情况下,旧体诗、词的基本章法是 先写景,后抒情。对于近体诗来说,绝句的一、二两句, 律诗的一、二两联,词的上片是写景的;绝句的三、四 两句(尤其是末句),律诗的后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 下片是抒情部分。而词,又特别强调上下片间的过渡(过 片)。当然,也有少数诗作是先抒情后写景的。
6
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 上时代的烙印。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②南朝诗多写 男女相思。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 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 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 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④北宋诗重义理。 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 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 ⑥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 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 重忠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前四句叙事,后四句抒怀。叙事之中以形 象的描写、声响的渲染抒泄身受压抑、才 志不得伸展的强烈愤激,抒怀之时以内心 的独白、艺术的遐思表达出乐观、自勉之 情。愤激之中呈现出狂放、豪迈、洒脱的 形象,自勉之时犹见积极用世、奋发有为 之志。这样,诗人受压抑但并不沉沦,虽 愤激犹能自勉的情怀充溢在诗的字里行间, 让人读来为之欣慰和感奋。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 是诗人不甘沉沦的自勉。尽管自己落第与 别人折桂的不同遭遇( 枯荣不等) 令人沮丧、 懊恼,造成这种不公平命运的礼部考官( 天 公) 理当受到责怪,然而诗人相信总有一天 会 雄鸡一声天下白 , 少年心事当挐云 ( 《致酒行》)。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 在他心目中,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 天: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他 能够乐观自信地在困境中唱出 天眼何时开, 古剑庸一吼( 《赠陈商》)的诗句,迸发出施 展抱负、实现理想的呼声。正因为诗人对光明 未来充满信心,因此他在遭谗落第回到家乡的 同年秋天(元和三年九、十月间)再次来到洛阳 寻求政治出上了从九品上的小京 官,终于开始了他并不适意的政治生涯。
2018年高考全国卷1诗歌鉴赏 李贺《野歌》解析
? 野歌 ? 李贺 ?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 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 表象地看是写仰天射鸿的高超射技,实际 上是借此喻指诗人凭借出众才华来到京都 准备在应举考试中摘冠折桂。其中 弓 、 箭 喻指诗人的文学才华,诗人要仰望的天 街是京都,诗人要射落的 鸿 是要折桂中举。 诗人以形象化的比喻描绘出自己的理想宏 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读懂诗意
? 我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 北风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放射出用乌鸦羽 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 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诗人在田野里 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 来临。
? 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 但一颗进取向上的心不可沉沦。人生的失意与得 志这种不一样的际遇只能责怪上天不公平的安排。 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 绿枯柳。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 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 诗人在理想与现实极度矛盾的情况下排解郁结在 心头的苦闷与悲愤 的一种方式。一方面,遭谗落 第,仕途受阻,诗人自然会产生沮丧、懊恼、悲 怆之情,诗人自然会有不遇之感,有愤懑要发抒。 另一方面,此时的诗人虽遭受意外的人生挫折, 但内心依然充盈着入仕的锐气,期望冲破困境, 寻求光明未来。
? 黑 与 北 二字也值得特别关注。 黑 字隐约给 了诗人一种环境过于压抑和阴森的感觉, 北 风 让诗人敏感于世风的炎凉,人情的冷漠。置身于 如此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如此炎凉的世 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 其感情何其沉郁愤激,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 !
?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 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 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 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 15.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知人论世
? 李贺,字长吉,河南福昌县昌谷(今河南宜 阳)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卒 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终年27岁。 李贺短暂的一生经历了唐德宗、顺宗、宪 宗三朝,其创作活动主要是在宪宗执政的 元和时代。现存诗241首,艺术追求上刻意 创新,搜奇猎艳,惨淡经营,以丰富奇特 的艺术想象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 奇神秘的意境,形成 瑰丽奇峭 的风格。
? 14、【答案】 B
? 【解析】 男儿屈穷心不穷 是指 心不穷 ,即 理 想困窘 。
? 15、【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 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 一般摇曳多姿 ;②表达了诗人虽然感叹不遇于时, 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 【解析】最后两句一语双关,描写了二维场景的 变化。 寒风 ,指代冬季 ; 春柳 ,春天景色象征。 此句即描写了时间飞逝,又代指世事无常,前一 秒还是寒风,下一秒就变 春柳 。春风中看那垂 下的条条柳枝,却是 烟蒙蒙 。 烟蒙蒙 ,道出 前途迷茫之意,如这世事, 寒风又变为春柳 ,条 条看即烟蒙蒙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