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粉体加压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研究
韦俊尤-气固两相流模拟拟研究_(0527最终版)汇编

第2章送粉器模型的建立与参数的选择2.1沸腾式送粉器基本原理及建模沸腾式送粉器的基本结构如图2-1所示,它通过沸腾进气使粉末在气流的作用下通过小孔进入输送管中,再由送粉气路将粉末加速并送到送粉喷嘴进行激光熔覆。
沸腾气流分别从下端沸腾进气口和上端沸腾进气口同步送入送粉仓,以使粉末进入临界流化或流化状态。
粉末仓下端有筛网以防止粉末落下而堵住下端沸腾进气口。
另外,本文实验用的送粉器送粉管直径为2mm,连接送粉仓与送粉管的小孔直径为1mm。
图2-1 沸腾式送粉器结构原理图由于该送粉器并不具有轴对称性,无法简化为二维模型进行模拟,三维模型计算的要求较高,计算时间久,但其更能真实反映送粉器的送粉过程。
因此本文运用Gambit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其尺寸则根据实验用的送粉器尺寸,以便模拟结果可得到实验的检验。
划分网格后,如图2-2所示,针对不同的区域分块画上结构与非结构网格,并在重要区域进行网格加密,尤其是粉末从粉仓中通过只有1mm直径的小孔进入送粉管中,这些地方网格数量会影响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网格质量(EquiSize Skew)控制在0.7以内即可得到较好的收敛效果,网格数图2-2 送粉器数值模拟网格模型大于15万。
在下端沸腾进气口,上端沸腾进气口和送粉气流入口均设为速度入口,粉末送出口和上端的气流出口均为压力出口。
2.2边界条件及其他参数的确定2.2.1曳力系数的计算根据文献资料,对多数流速低的工况,Syamlal-O’Brien,Gidaspow和Wen-yu 等均出现曳力过大等现象。
本文将引入应用工况与该类送粉器类似的曳力模型,并进行相应的修正,以使曳力模型适用于本文低流速的情况。
根据本文研究的实际情况,需要输送的粉末粒径(90μm)属于A类颗粒粒径范围(30μm~100μm),用于粉末沸腾的气流流速为0.02m/s左右,镍基合金粉末密度远大于气体密度等特点,Mckeen曳力模型和Zimmermann提出针对Syamlal- O’Brien模型的修正所应用的工况与本文相似。
气固两相流静电相关流速测量研究的开题报告

气固两相流静电相关流速测量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气固两相流静电相关流速测量是现代流体测量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石油工业、化工工业、环保工业等领域。
通过测量气固两相流静电相关流速,可以有效地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流量,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工业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然而,气固两相流静电相关流速的测量难度较大,由于两相流速不均匀性以及其他干扰因素的存在,使得测量精度和可靠性较难保证,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关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气固两相流静电相关流速的测量方法和技术,寻求一种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气固两相流静电相关流速测量方案,以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分析气固两相流静电相关流速测量的原理和方法,综述现有的相关测量技术,分析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2.设计并建立一套气固两相流静电相关流速测量实验系统,研究流速测量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校准。
3.基于实验数据,提出一种基于静电相关原理的气固两相流流速测量方法和技术,探究其适用范围,对其进行检验和验证。
4.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归纳出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和启示,提出未来相关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本研究采用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校准实验和模拟实验,收集并分析实验数据,结合现有理论知识,探究气固两相流静电相关流速测量方法的优化方案。
四、研究意义气固两相流静电相关流速测量技术的研究对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防止生产事故,保障工业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此外,本研究还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并对气固两相流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预期成果1.建立一套可靠的气固两相流静电相关流速测量实验系统,研究流速测量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校准。
2.提出一种基于静电相关原理的气固两相流流速测量方法和技术,探究其适用范围,并进行检验和验证。
3.总结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和启示,提出未来相关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 气固两相流动的研究方法

Yours attention is appreciated!
• (3)离散涡模拟
离散涡模拟又称随机涡模拟,是把湍流流场分成 一系列尺度的涡元,在拉氏坐标中用涡元的随机 运动来模拟流量。离散涡模拟对二维不可压缩、 非定常、高雷诺数流动的直接数值模拟具有优越 性;它可以较真实地反映湍流产生及发展过程的 机理,无需用其它模型封闭,数值耗散小,具有 自适应性,无需区分层流和湍流,且适合模拟绕 复杂几何外形的分离流动。但此方程不能模拟小 尺寸度涡的湍流流场,大部分研究仍限于简单流 动中的定性结果,而且计算量也非常大,耗时长, 很难用于工程上三维复杂气固流动。
• PTV系统主要由照明、成像和图像处理等部分组成(图1)。 PTV系统主要由照明、成像和图像处理等部分组成( 1)。
照明部分主要包括连续或脉冲激光器、光传输系统和片光 源光学系统;成像部分包括图像捕捉装置CCD和同步器; 源光学系统;成像部分包括图像捕捉装置CCD和同步器; 图像处理部分包括帧捕集器和分析显示软件。帧捕集器将 粒子图像数字化,并将连续图像储存到计算机的内存中。 分析显示软件分析视频或照相图像,实时显示采样的图像 数据,在线显示速度矢量场。在测试时,激光器发出激光 束,光学元件将光束变成片光源照亮所测流场。如是脉冲 激光器,需设置脉冲间隔,脉冲延迟期和激光脉冲等,高 速CCD相机捕捉2个激光脉冲照亮流场的两幅图像,并将 CCD相机捕捉2 图像转化为数字信号传入计算机。通过专用的软件采用一 定的图像处理算法匹配图像粒子对,测出在一定时间间隔 内示踪粒子在x,y方向上的位移,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内示踪粒子在x,y方向上的位移,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间隔,可得出移动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
水平渐扩管后气固两相流流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水平渐扩管后气固两相流流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阮晓东;赵文峰
【期刊名称】《热力发电》
【年(卷),期】2006(35)9
【摘要】为研究气固两相流流经水平渐扩管后的流动特性,采用PIV技术对不同粒径固体颗粒、不同气体流量以及不同颗粒入口位置的气固两相流流动工况进行测试.试验发现,在管道截面扩大后,固相的存在明显加快了气相的速度,并且只有一定直径的固相才能使气体获得相对较高的速度;对于同一流量,固相颗粒的入口位置不同,也会对颗粒在管道中的流动速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总页数】4页(P15-17,32)
【作者】阮晓东;赵文峰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22
【相关文献】
1.气/固两相流流动特性对相关法测速的影响 [J], 钟传杰;钱继国
2.水平管道内固液两相流流动特性的CFD模拟 [J], 王继红;张腾飞;王树刚;梁运涛
3.球阀固-液两相流流动特性与压力损失数值模拟 [J], 石喜;贡力;陶虎;李露;李江涛
4.山区宽窄相间河道渐扩渐缩局部区域水流运动特性试验研究 [J], 王淑英;周苏芬;赵小娥;刘兴年;王协康
5.气固两相平面叶栅气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J], 伊景海;马材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密相气固两相管道输送粉体的特性研究

D A u n —i ,H h ug n Z AO J n , N i u , H N J gg n U N G a gbn U S o —e , H u WA G L— e S E i — g j n a ( nv r t o h n h i o c n ea d T c n l y , h n h i 0 0 3 C ia U i s y f a g a fr i c n e h oo S a g a 2 0 9 , h ) e i S S e g n
b r n r ,t e s l s o ae a d s l eo i n r a e wh l t e u i l n t r su e d o ft e p p r d a l e mo e a d mo e h oi ma sf w r t n o i v lct i c e s i h n t e g h p e s r rp o h i e g a u l d l d y e y
况下 , 随气体 表观速度的增大 , 固体 质量流率 、 固体 速度增大 , 而阻力损 失减小 ; 同时考察了物料特性对输送 性能的影 响。
利 用 根 据 力 平 衡 原 理 建 立 的料 栓 平 衡 方 程 式 并 结 合 试 验 数 据 得 出 了 预 测 栓 流 运 动 压 力 损 失 的 公 式 。误 差 分 析 表 明 , 该
气固两相流模拟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气固两相流模拟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气固两相流模拟技术,是指模拟气体和固体颗粒同时运动的过程。
其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比如化工制造领域中的气力输送、固体颗粒混合、喷雾干燥等过程,以及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大气污染、沙尘暴等问题。
因此,气固两相流模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目前,气固两相流模拟技术主要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或离散元法(DEM)实现。
CFD方法主要基于对流方程,通过数值方法对流体动力学方程进行求解,得出流体的流速、压力等物理参数,以及气体与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参数。
DEM方法则主要基于颗粒运动力学原理,把物质看作是由相互作用的颗粒组成的离散体系,通过求解颗粒的受力情况,来计算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碰撞等参数。
虽然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在处理气固两相流时,通常采用CFD-DEM耦合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将CFD和DEM方法的数值模型进行耦合,实现同时对气体和颗粒的运动进行模拟,从而更加准确地模拟气固两相流动态过程。
在气固两相流模拟技术中,最关键的是气体与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气体与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分为两类:杆状作用力和碰撞作用力。
杆状作用力主要是指气体因速度梯度而对颗粒施加的作用力;碰撞作用力则是指颗粒之间或颗粒与壁面之间发生的碰撞,由此产生的反作用力。
在气固两相流模拟技术的应用中,最常见的是喷雾干燥领域。
喷雾干燥是指在高速气流中喷入悬浮颗粒,通过颗粒与气体的相互作用,使颗粒与气体之间的热量、质量交换,从而实现悬浮物质的干燥过程。
针对喷雾干燥的气固两相流模拟技术,通常采用CFD-DEM二元模型,考虑气固两相流的微观动力学过程,并通过模拟颗粒与气体之间的传热、传质等物理过程,来研究喷雾干燥的机理和优化干燥过程。
研究表明,采用气固两相流模拟技术可以更好地解释和深入研究喷雾干燥过程中颗粒的运动、热量传递和干燥效果等重要问题。
除了喷雾干燥领域之外,气固两相流模拟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特别是大气环境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气固流化床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的开题报告

气固流化床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气固流化床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反应设备,具有大处理能力、高效、节能等优点,在化工、冶金、制药、食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气固流化床在反应器内部形成气固两相的流动,流体的运动方式、相互作用和流场的形态会影响反应速率和反应产物的选择性。
因此,研究气固流化床的流动特性对于提高反应器的性能和效率非常重要。
目前研究气固流化床的流动特性的方法主要有实验和数值模拟两种。
实验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流场和物理参数,但是费时费力成本高,且很难在反应现场进行。
数值模拟可以通过计算机计算快速得到流场的数值解,可以模拟不同的流动条件和反应器结构,预测气固流化床的运行情况,优化反应器的设计。
因此,开展气固流化床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课题主要研究气固流化床的流动特性,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气固流化床的流态转换规律。
利用小型气固流化床实验装置,观察不同流态下气固两相的运动状态,并对流态转换的规律进行分析。
2. 研究气固流化床的流动特性。
通过实验测量不同床层高度、气体流速、颗粒直径等参数对流态的影响,研究气固流化床的动态特性、颗粒分布和床层压降等指标。
3. 基于数值计算,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ANSYS Fluent建立气固流化床的数值模拟模型,分析流场结构和物理特性。
4. 通过比较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验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气固流化床的流动特性和流态转换规律,对气固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同时,本研究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验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气固流化床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四、研究计划和进度第一年:完成文献调研和理论研究,设计实验方案,搭建小型气固流化床实验装置,完成气固流态转换的实验研究;第二年:完成气固流化床的流动特性实验研究,开展数值模拟计算,建立气固流化床的数值模型,分析流场结构和物理特性,并进行计算机模拟;第三年:比较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验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完成研究报告的撰写和论文的发表。
《本科毕业设计》粉体加压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研究

编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设计题目粉体加压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研究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二〇一二年六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尽本人所知,除了毕业设计(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设计(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作者签名:年月日(学号)粉体加压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研究摘要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但是,我国的煤炭利用技术相对落后,利用效率低,过程污染严重。
开发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和转化技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客观需求,煤气化技术是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核心技术,是煤化工技术的基础,高压超浓相煤粉气力输送是气流床煤粉加压气化的关键技术之一,高压超浓相煤粉输送中速度较低,固相浓度很高,流动形态复杂,流动稳定性下降,系统的输送技术要求和条件与一般输送系统相差较大。
目前,高压超浓相煤粉输送可借鉴资料和经验很少,只能依赖对真实系统进行试验研究,获取其流动规律。
神经网络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清晰的算法流程,强大的数据识别和模拟功能。
在解决非线性系统问题时,优势明显,突显出巨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鉴于对高压超浓相气力输送特性参数机理建模的复杂性,将各种神经网络技术引入高压超浓相气力输送特性参数测试领域,研究了煤粉质量流量、固气比和煤粉粒径等条件对气力输送特性的影响,并对煤粉质量流量和固气比等进行预测,得到了较好的预测结果。
关键词:高压,气力输送,输送特性,固气比,神经网络The Research of Solid-gas Flow onPressurized PowderAbstractCoal is the basic energy and important raw materials in China. However, China’s technology of coal utilization is relatively backward and the efficiency is low. Developing clean and high-efficiency coal utilization is the objective needs of sustainable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Coal gasification was the key technology for clean and high-efficiency coal utilization, and also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chemical processing.High-pressure and dense-phase pneumatic conveying of pulverized coal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entrained flow pulverized coal gasification. The transport is in low speed, high solid concentration and complex mobility patterns.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condition of the conveying system is different with general conveying system. The reference information and experience is far from enough, the acquisition of the flow rule only rely on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real system.Neural network has integrated system, explicit algorithmic process, data identification and simulation function.it also owns the excellent ability to solve nonlinear problem, therefore, the value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is outstanding. Considering the complexity of the mechanism model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high-pressure and dense-phase pneumatic conveying, neural network technology, which was a main kind of identification modeling, was introduced into this filed, to search the impact condition of pneumatic conveying, then we get a better result about the predict of pulverized coal’s mass flow and solid-gas ratio.Key words: High pressure; Pneumatic conveying;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solid-gas ratio; neural network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第1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文献资料关于国内外气固两相流和神经网络的研究 (2)1.2.1.有关气固两相流的研究 (2)1.2.2.有关神经网络的研究 (3)1.3.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4)1.3.1.研究目的 (4)1.3.2.研究内容 (5)1.4.小结 (7)第2章实验装置和方法 (8)2.1.试验系统 (8)2.1.1.试验系统流程 (8)2.1.2.加湿装置 (10)2.1.3.信号采集及监控系统 (11)2.2.输送系统和信号采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3)2.2.1.煤粉质量流量和输送压力的稳定性 (13)2.2.2.流量和压差信号的可靠性 (14)第3章煤粉的高压超浓相气力输送特性试验研究 (16)3.1.一些重要的物理量 (16)M (16)3.1.1.固体质量流量s3.1.2.煤粉输送速率通量ψ (17)3.1.3.固气比μ (17)3.1.4.管路表观气速V (17)g3.1.5.管内固体物料体积分数(1ε-) (17)3.2.输送压力对输送特性影响的研究 (17)3.3.总输送差压对输送特性影响规律对研究 (19)3.4.流化风量对输送特性的影响 (20)3.5.粒径分布对输送特性的影响 (22)3.6.含水率对浓相气力输送的影响 (22)3.7.煤粉种类对输送速率的影响 (24)3.8.小结 (24)3.8.1.主要结论 (24)3.8.2.还需开展的工作 (25)第4章高压超浓相气力输送特性参数的神经网络建模与预测 (26)4.1.神经网络 (27)4.1.1.神经网络定义 (27)4.1.2.神经元结构模型 (27)4.1.3.神经网络的互联模式 (28)4.1.4.神经网络的特点 (30)4.1.5.神经网络的学习 (30)4.2.BP网络及其算法 (31)4.2.1.BP网络模型 (31)4.2.2.BP网络结构 (32)4.2.3.BP算法原理 (33)4.2.4.BP神经网络的缺陷分析 (34)4.3.BP网络的主要改进措施 (34)4.3.1.启发式改进方法 (34)4.3.2.基于数值优化的BP算法 (37)4.4.煤粉质量流量和固气比的BP网络预测 (38)4.5.基于RBF网络煤粉质量流量和固气比的建模与预测 (41)4.5.1.径向基网络结构与算法 (41)4.5.2.RBF网络的特性 (42)4.6. 煤粉质量流量和固气比的RBF网络预测 (43)4.7.小结 (44)第5章总结与展望 (46)5.1.全文总结 (46)5.2.未来展望 (47)参考文献 (48)致谢 (49)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能源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社会发展需要安全且可承受的能源供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设计题目粉体加压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研究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二〇一二年六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尽本人所知,除了毕业设计(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设计(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作者签名:年月日(学号)粉体加压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研究摘要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但是,我国的煤炭利用技术相对落后,利用效率低,过程污染严重。
开发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和转化技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客观需求,煤气化技术是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核心技术,是煤化工技术的基础,高压超浓相煤粉气力输送是气流床煤粉加压气化的关键技术之一,高压超浓相煤粉输送中速度较低,固相浓度很高,流动形态复杂,流动稳定性下降,系统的输送技术要求和条件与一般输送系统相差较大。
目前,高压超浓相煤粉输送可借鉴资料和经验很少,只能依赖对真实系统进行试验研究,获取其流动规律。
神经网络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清晰的算法流程,强大的数据识别和模拟功能。
在解决非线性系统问题时,优势明显,突显出巨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鉴于对高压超浓相气力输送特性参数机理建模的复杂性,将各种神经网络技术引入高压超浓相气力输送特性参数测试领域,研究了煤粉质量流量、固气比和煤粉粒径等条件对气力输送特性的影响,并对煤粉质量流量和固气比等进行预测,得到了较好的预测结果。
关键词:高压,气力输送,输送特性,固气比,神经网络The Research of Solid-gas Flow onPressurized PowderAbstractCoal is the basic energy and important raw materials in China. However, China’s technology of coal utilization is relatively backward and the efficiency is low. Developing clean and high-efficiency coal utilization is the objective needs of sustainable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Coal gasification was the key technology for clean and high-efficiency coal utilization, and also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chemical processing.High-pressure and dense-phase pneumatic conveying of pulverized coal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entrained flow pulverized coal gasification. The transport is in low speed, high solid concentration and complex mobility patterns.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condition of the conveying system is different with general conveying system. The reference information and experience is far from enough, the acquisition of the flow rule only rely on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real system.Neural network has integrated system, explicit algorithmic process, data identification and simulation function.it also owns the excellent ability to solve nonlinear problem, therefore, the value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is outstanding. Considering the complexity of the mechanism model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high-pressure and dense-phase pneumatic conveying, neural network technology, which was a main kind of identification modeling, was introduced into this filed, to search the impact condition of pneumatic conveying, then we get a better result about the predict of pulverized coal’s mass flow and solid-gas ratio.Key words: High pressure; Pneumatic conveying;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solid-gas ratio; neural network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第1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文献资料关于国内外气固两相流和神经网络的研究 (2)1.2.1.有关气固两相流的研究 (2)1.2.2.有关神经网络的研究 (3)1.3.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4)1.3.1.研究目的 (4)1.3.2.研究内容 (5)1.4.小结 (7)第2章实验装置和方法 (8)2.1.试验系统 (8)2.1.1.试验系统流程 (8)2.1.2.加湿装置 (10)2.1.3.信号采集及监控系统 (11)2.2.输送系统和信号采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3)2.2.1.煤粉质量流量和输送压力的稳定性 (13)2.2.2.流量和压差信号的可靠性 (14)第3章煤粉的高压超浓相气力输送特性试验研究 (16)3.1.一些重要的物理量 (16)M (16)3.1.1.固体质量流量s3.1.2.煤粉输送速率通量ψ (17)3.1.3.固气比μ (17)3.1.4.管路表观气速V (17)g3.1.5.管内固体物料体积分数(1ε-) (17)3.2.输送压力对输送特性影响的研究 (17)3.3.总输送差压对输送特性影响规律对研究 (19)3.4.流化风量对输送特性的影响 (20)3.5.粒径分布对输送特性的影响 (22)3.6.含水率对浓相气力输送的影响 (22)3.7.煤粉种类对输送速率的影响 (24)3.8.小结 (24)3.8.1.主要结论 (24)3.8.2.还需开展的工作 (25)第4章高压超浓相气力输送特性参数的神经网络建模与预测 (26)4.1.神经网络 (27)4.1.1.神经网络定义 (27)4.1.2.神经元结构模型 (27)4.1.3.神经网络的互联模式 (28)4.1.4.神经网络的特点 (30)4.1.5.神经网络的学习 (30)4.2.BP网络及其算法 (31)4.2.1.BP网络模型 (31)4.2.2.BP网络结构 (32)4.2.3.BP算法原理 (33)4.2.4.BP神经网络的缺陷分析 (34)4.3.BP网络的主要改进措施 (34)4.3.1.启发式改进方法 (34)4.3.2.基于数值优化的BP算法 (37)4.4.煤粉质量流量和固气比的BP网络预测 (38)4.5.基于RBF网络煤粉质量流量和固气比的建模与预测 (41)4.5.1.径向基网络结构与算法 (41)4.5.2.RBF网络的特性 (42)4.6. 煤粉质量流量和固气比的RBF网络预测 (43)4.7.小结 (44)第5章总结与展望 (46)5.1.全文总结 (46)5.2.未来展望 (47)参考文献 (48)致谢 (49)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能源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社会发展需要安全且可承受的能源供给。
中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且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长期以来,气力输送在化工、冶金、食品加工、医药和能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较多的是稀相气力输送。
稀相输送中,颗粒被高速气体携带,颗粒之间以及颗粒同管壁之间的碰撞和摩擦非常剧烈,设备磨损严重,输送效率低;密相输送由于颗粒对管道磨损轻和输送效率高而愈来愈受到关注,特别是粉体加压密相气力输送已成为煤气化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粉体加压密相气固两相流动的研究,涉及物料及输运气体的种类众多,拟择取具有代表性的物料及输运气体进行简单的理论研究,作为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
气流床煤气化技术在大规模高效煤气化方面具有其他气化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
气流床气化具有较大的煤种与粒度适应性和更优良的技术性能,是煤基大容量、高效洁净的燃气与合成气制备的首选技术。
高压超浓相煤粉气力输送是气流床煤粉加压气化的关键技术之一,高压超浓相煤粉输送中速度较低,固相浓度很高,流动形态复杂,流动稳定性下降,系统的输送技术要求和条件与一般输送系统相差较大。
目前,高压超浓相煤粉输送可借鉴资料和经验很少,尚无成熟理论依据可以参照,只能依赖对真实系统进行试验研究,获取其流动规律。
神经网络的处理模式是并行分布的,与传统的串行运算处理模式相比,这一特点可以使信息处理的效率得到惊人的提高。
高压超浓相气力输送系统中输送速度低、固相浓度高、流动形态复杂、系统的输送技术要求和条件与一般输送系统相差较大,对其机理掌握还很不够。
鉴于对高压超浓相气力输送特性参数机理建模的复杂性,将各种神经网络技术引入高压超浓相气力输送特性参数测试领域,可以对煤粉输送的质量流量和固气比等进行较好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