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国电力行业市场综合发展态势图文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2017年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综合发展态势图文分析报告

2017年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综合发展态势图文分析报告

2017年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综合发展态势图文分析报告(2017.10.09)目录一、行业管理体制和行业政策---------------------(3)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3)2、行业法律法规及政策-----------------------------(3)(1)主要法律法规---------------------------------(3)(2)电力电缆行业系列国家标准体系------------------(4)(3)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已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5)二、行业发展概况---------------------------------(5)1、国际电线电缆行业概况---------------------------(5)2、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发展概况-------------------------(6)(1)行业规模增长迅速-----------------------------(6)(2)中低压产品市场竞争激烈------------------------(7)(3)高压、超高压电线电缆产品国产化率逐步提高-----(8)3、我国电线电缆行业未来市场展望-------------------(8)(1)高压、超高压电力电缆市场需求旺盛-------------(8)(2)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需求快速增长------------(9)(3)企业发展逐步趋向专业化、环保化--------------(10)三、行业竞争情况--------------------------------(11)1、市场化程度高,竞争激烈---------------------------(11)2、国际大型企业逐步进入----------------------------(11)3、行业内主要企业----------------------------------(11)一、行业管理体制和行业政策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的管理体制为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下,遵循市场化发展模式的管理机制。

2017年我国电力改革图文分析报告

2017年我国电力改革图文分析报告

2017年我国电力改革图文分析报告(2017.09.02)我国电力工业起步较晚,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用电量得到大幅提升,我国陷入了长期的电力短缺的局面。

到2002 年,供用电基本趋于均衡,但电价过高的问题仍然存在,且由于垄断经营的体制性缺陷日益明显,省际之间市场壁垒阻碍了跨省电力市场的形成和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当时现行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发展要求,国务院颁布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又称电改“5号文”),开启了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大幕。

电改“5号文”指明了我国电力市场化的中长期路线。

按照5号文的规划,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分为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和竞价上网四个部分。

从实施情况来看,“厂网分开”基本实现。

但2002年电改5号文仅实现“厂网分开,主辅分离”,随着国家电网“三集五大”的实行以及特高压网架的逐步建成,将国家电网拆分成五大区域电网的设想愈发难以实现,由于电网的“自然垄断”属性以及电网企业通过购销差价获取垄断利润的盈利模式,“输配分离”的改革阻力巨大,同时由2002年前后的电力供应形势紧张,电力供应基本均衡,“竞价上网”很难实现。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电力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电力短缺的问题已不复存在,电力供应已呈现出供过于求的态势。

当前电力市场发生了新的变化,新的挑战不断出现,与目前电力体制的矛盾愈发突出。

目前我国的电价体系分为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销售电价分为工商业、农业和居民用电三类。

1985年后我国实行了多种电价制度,1987年发布的《关于多种电价实施办法的通知》将电价划分为指令性电价和指导性电价,但电价未能反映供需关系,导致煤电价格矛盾突出,发电企业普遍出现亏损。

为了缓解这一问题,2004年12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煤电价格联动政策,实现上网电价与煤炭价格、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联动,销售电价仍由发改委进行核定和调整。

然而由于居民电价需要保持平稳等非市场化因素,销售电价的提高幅度远低于上网电价浮动的幅度,导致电网企业持续承压,发电企业的燃料成本上升无法通过市场机制传导至用户,销售电价的交叉补贴现象严重。

2017年中国电力发展情况综述

2017年中国电力发展情况综述

2017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砥砺奋进,攻坚克难,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实现,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时代新征程。

2017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实现82.7万亿元,增长6.9%、增速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为2011年以来首次回升;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1.6%,与上年持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3.4%和11.3%,工业生产稳步回升、产品结构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实际增长7.0%,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9.0%,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0%,增速分别回升1.6和2.8个百分点,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撑作用增强。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电98130万千瓦、增长3.7%),增长4.1%;核电3582万千瓦,增长6.5%;并网风电16325万千瓦,增长10.7%;并网太阳能发电12942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2966万千瓦),增长69.6%。

全国人均装机规模1.28千瓦,比上年增加0.09千瓦,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电力供应能力持续增强。

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68865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38.8%,分别比上年和2010年提高2.2个和11.7个百分点;100万千瓦级火电机组达到103台,6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容量所占比重达到44.7%、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及大容量高参数燃煤机组比重继续提高,电源结构持续优化调整。

(二)新增装机规模创历年新高,新增装机的结构和地区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基建新增发电生产能力13118万千瓦,比上年多投产975万千瓦。

2017年电力行业改革专题现状发展及趋势分析报告

2017年电力行业改革专题现状发展及趋势分析报告

2017年电力行业改革专题分析报告2017年10月1、电力体制改革为电力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打造空间 (4)2、2017年电力行业改革三重奏敲响,混改任务首当其冲 (7)3、政策面推动2017年国企混改步伐加快 (9)3.1、近三年政府工作报告混改部署依次递进 (9)3.2、七大领域均有央企已在实质推进混改 (10)4、2017年两大电网辖区内混改、电改双路并进 (12)5、以长江电力为代表的电力公司间相互投资是当前具备行业特色的混改 (13)5.1、电力公司间相互投资、共同发展 (13)5.2、行业变革浪潮中特色混改的可行性 (14)6、电力行业混改可行性分析 (15)6.1、存量-发电 (15)6.2、增量-配电 (21)6.3、新领域-售电 (22)6.4、其他存量及增量 (23)7、结论与投资建议 (23)8、风险因素分析 (24)图1:中发[2015]9号文基本改革思路 (5)图2:中央电力体制改革系列文件 (7)图3:新一轮电改前后电力系统各环节关系示意图(蓝色背景部分为混改重点)13 图4:股改以来电力行业资产证券化率走势 (15)图5:截至2016年发电集团旗舰上市公司装机容量占比 (16)图6:2005年以来电力行业销售利润率走势 (16)图7:全国售电公司成立情况(截止2017年9月4日) (22)表1:第二轮电力体制改革系列文件 (6)表2:2013-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电力相关内容回顾 (9)表3:大股东公告资产注入承诺及具备一定注入空间的电力公司(截至2017.06) (18)报告正文1、电力体制改革为电力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打造空间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中国经济推入改革2.0时代,也为国企改革定下了新方向——混合所有制。

针对国有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官方期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突破口,带动存量资产的良性运作。

混合所有制改革,本质是在保障国资控制力的基础上,引入外部战略资源,以实现国有企业在经营上提质增效。

2017年我国电力环保节能行业综合发展态势图文分析报告

2017年我国电力环保节能行业综合发展态势图文分析报告

2017年我国电力环保节能行业综合发展态势图文分析报告
(2018.01.12)
脱硫方面,截至 2016 年底,中国已投运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机组容量约 8.8 亿千瓦,占全部煤电机组容量比重 93.6%,加上具有脱硫作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机组占比接近 100%。

2005 年至 2016年累计新增脱硫设施 8.3 亿千瓦,脱硫装臵年建设量(包括改造量)全球领先。

脱硝方面,截至 2016 年底,中国已投运火电烟气脱硝机组容量约 9.1 亿千瓦,占全部火电装机容量比重 85.8%,其他未脱硝的为燃机和 CFB 锅炉。

2011 年至2016 年累计新增脱硝机组 8.2 亿千瓦,年平均投运脱硝容量超过 1 亿千瓦。

目前燃煤电厂除尘、脱硫、脱硝装臵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且总体的治理技术比肩世界先进水平。

2016 年,单位火电发电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粉尘排放量分别降至 0.39、0.36 和 0.08 克。

2005~2016 年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机组投运情况
火电二氧化硫排放绩效变化情况。

2017年电力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2017年电力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2017年电力行业市场分析报告2017年7月出版文本目录1、2016年电力行业业绩预告 (5)2、火电板块:煤价急促上扬,业绩加速探底 (6)2.1、火电电价:受下调标杆电价和电力市场化交易影响,火电电价下降 (7)2.2、火电电量:本有需求回暖助力,奈何发电优先级偏低 (9)2.3、火电成本:年中煤价突然发力上涨,煤电顶牛再现 (15)3、水电板块:小型水电公司表现出众 (17)3.1、水电电量:实现同比增长,增速先升后降 (18)3.2、水电电价:受各类政策影响,部分电站平均电价出现下滑 (19)3.3、成本及其他:财务费用进入下降通道,税收优惠减少 (20)4、地方电网:受益于用电需求回暖及自有小水电 (23)4.1、营收端:受益于地方经济增长及全社会用电求回暖 (23)4.2、成本端:自有小水电发电量大幅提升,优化供电成本结构 (24)5、展望2017 (26)5.1、能源局加大供给侧调控力度,供需形势仍然宽松但有望持续向好 (26)5.2、水电:来水预期偏枯,高股息率标的依旧出众 (29)5.3、火电:预期“均值”持续下降而“标准差”进一步扩大, (30)5.4、地方电网:多空博弈,推荐关注转型类标的 (32)图表目录图表1:2016年全社会累计用电量同比增长5.0% (9)图表2:2016年全年一产用电同比增长5.3% (9)图表3:2016年全年二产用电同比增长2.9% (10)图表4:2016年全年三产用电同比增长11.2% (10)图表5:2016年全社会累计发电量同比增长5.2% (11)图表6:2016年水电累计发电量同比增长6.2% (11)图表7:2016年核电累计发电量同比增长24.39% (11)图表8:2016年火电累计发电量同比增长2.43% (12)图表9:2016年装机容量同比增长8.2% (13)图表10:2016年火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5.3% (14)图表11:2016年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下降203小时 (14)图表12:2016年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同比下降199小时 (15)图表13:秦皇岛港煤炭平仓价 (15)图表14:全国电煤价格指数 (16)图表15:2016年全国平均点火价差(度电边际利润)水平 (16)图表16:2016年水电累计发电量同比增长6.2% (18)图表17:2016年全国水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增长31小时 (18)图表18:2016年全国水电新增装机同比下降-14.6% (21)图表19:2016年全国水电建设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22.4% (21)图表20:水电板块带息负债金额变化(剔除川云和龙滩并表影响,单位:亿元) (21)图表21:我国水资源基本呈“偶丰奇枯”趋势 (29)图表22: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进入拉尼娜状态 (29)图表23:各省区点火差价存在较大差异 (31)图表24:各省区2016年电力需求-装机增速差 (31)表格1: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一览 (5)表格2:火电板块业绩预告/快报一览 (6)表格3:2016年1月1日全国各省份燃煤发电标杆电价调整情况(单位:元/千瓦时) (8)表格4:火电上市公司披露2016年全年发电量情况 (12)表格5:水电板块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一览 (17)表格6:水电上市公司披露2016年全年发电量情况 (19)表格7:水电上市公司电价调整一览 (20)表格8:我国6次下调贷款利率 (20)表格9:受税收优惠减少影响的上市公司及其机组 (22)表格10: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一览 (23)表格11:地方电网公司已披露售电量情况 (24)表格12:地方电网上市公司披露发电量情况 (24)表格13:电网公司2015年自发电及外购电成本对比(单位:元/千瓦时) (25)表格14:我国电力供给侧改革政策 (26)表格15:能源局发各省通函限制煤电装机(单位:万千瓦) (27)表格16:基于当前政策及建设现状对“十三五”期间各类电源装机预测(单位:万千瓦)28报告正文1、2016年电力行业业绩预告截至目前,电力企业已有30家公司披露业绩预告或快报,其中火电公司17家,水电公司5家,地方电网公司8家。

2017年我国电力行业市场综合发展态势图文分析报告

2017年我国电力行业市场综合发展态势图文分析报告

2017年我国电力行业市场综合发展态势图文分析报告〔2017.12.25〕一、发电市场需求强劲,全球目光聚焦新能源发展全球电力需求保持增长态势。

以中国为例,电力消费量水平近五年年平均增速近7%,2015 年电力消费量到达 58021.30 亿 kWh。

每年电力消费量、电力生产量和电力可供量水平基本持平。

2017 年 4 月中国发电设备产量为 1157 万 kW,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4 月当月产量大增 53.1%。

中国电力产量较为充足,自 1994 年起,电力出口量远超电力进口量。

2015 年,中国电力出口量保持上升趋势,到达 186.50 亿 kWh;电力进口量呈现下降趋势,降至 62.10 亿kWh。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高耗能产业用电量持续下降,用电量保持低速增长将成为常态,与此同时带来的用电结构的明显改善则是一大积极信号。

1993-2015年中国电力情况〔单位:亿kWh〕2016 年3月-2017年4月中国发电设备产量〔单位:万kWh〕1993-2015年中国电力进出口情况〔单位:亿kWh〕资源环境的约束使得全球各国正在实施对能源消费的合理控制,以及对污染排放总量的控制。

全球电力生产主要依靠化石燃料,即燃煤发电、燃油发电和燃气发电,但其中化石燃料发电以燃煤发电为主,其次是燃气发电,再次是非化石燃料中大型水力发电和核能发电,‚化石燃料发电和核能发电一项在逐年减少,其中主要是化石燃料发电在减少,相比之下,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奉献逐步提升,尽管目前太阳能发电占全球发电总量很小,但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随着太阳能发电技术进步,成本降低,促使光伏发电进展很快,根据估计,到2050年光伏发电和聚热发电分别占全球电力消费量的16%和11%。

太阳能发电将成为世界上电力的重要来源,其中中国和印度两国的太阳能发电发展最快。

以中国为例,未来清洁能源发电比重将上升,火电比重则会持续下降。

2016 年中国新增发电设备中火电类占比虽高达 52.07%,但其占比逐月下降,但太阳能发电设备所占比重已升至 18.03%,位列第二。

2017年我国电子产业综合发展态势图文分析报告

2017年我国电子产业综合发展态势图文分析报告

2017年我国电子产业综合发展态势
图文分析报告
(2017.11.13)
一、全球电子产业发展状况
印制电路板有着“电子产品之母”之称,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离不开印制电路板,电子产业的发展状况决定着印制电路板行业的发展。

全球电子产业的发展与世界经济形势息息相关,随着移动智能终端高速渗透阶段的过去,电子产业增长逐步趋缓。

2015年全球电子产业总产值达到18,650亿美元,同比下降0.1%,主要原因来自于大幅下滑的个人电脑市场(同比下降8.4%)和强势升值的美元汇率。

电子行业的增长主要由服务器/数据存储、智能手机、汽车电子和光伏电池等少数领域拉动,同比增长率分别为7.3%、4.7%、-4.9%和13.3%。

2015年全球汽车电子的总产值为1,770亿美元,同比下降
4.9%,主要原因来自于强势的美元汇率,如果按照2014年的汇率来计算,2015年汽车电子市场同比上升8%。

二、全球PCB行业发展状况
1、未来几年全球PCB产业将保持平稳增长
在变化多端的全球经济及产业发展形势下,2015年全球PCB总产值出现下滑,2015年全球PCB总产值达到553.25亿美元,较2014年总产值574.37亿美元下降了3.68%。

2015年至2020年,全球PCB 总产值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2.0%的速度平稳增长,年增长率看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我国电力行业市场综合发展态势图文分析报告(2017.12.25)一、发电市场需求强劲,全球目光聚焦新能源发展全球电力需求保持增长态势。

以中国为例,电力消费量水平近五年年平均增速近7%,2015 年电力消费量达到 58021.30 亿 kWh。

每年电力消费量、电力生产量和电力可供量水平基本持平。

2017 年 4 月中国发电设备产量为 1157 万 kW,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4 月当月产量大增 53.1%。

中国电力产量较为充足,自 1994 年起,电力出口量远超电力进口量。

2015 年,中国电力出口量保持上升趋势,达到 186.50 亿 kWh;电力进口量呈现下降趋势,降至 62.10 亿kWh。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高耗能产业用电量持续下降,用电量保持低速增长将成为常态,与此同时带来的用电结构的明显改善则是一大积极信号。

1993-2015年中国电力情况(单位:亿kWh)2016 年3月-2017年4月中国发电设备产量(单位:万kWh)1993-2015年中国电力进出口情况(单位:亿kWh)资源环境的约束使得全球各国正在实施对能源消费的合理控制,以及对污染排放总量的控制。

全球电力生产主要依靠化石燃料,即燃煤发电、燃油发电和燃气发电,但其中化石燃料发电以燃煤发电为主,其次是燃气发电,再次是非化石燃料中大型水力发电和核能发电,‚化石燃料发电和核能发电一项在逐年减少,其中主要是化石燃料发电在减少,相比之下,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贡献逐步提升,尽管目前太阳能发电占全球发电总量很小,但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随着太阳能发电技术进步,成本降低,促使光伏发电进展很快,根据估计,到2050年光伏发电和聚热发电分别占全球电力消费量的16%和11%。

太阳能发电将成为世界上电力的重要来源,其中中国和印度两国的太阳能发电发展最快。

以中国为例,未来清洁能源发电比重将上升,火电比重则会持续下降。

2016 年中国新增发电设备中火电类占比虽高达 52.07%,但其占比逐月下降,但太阳能发电设备所占比重已升至 18.03%,位列第二。

2016 年2月-2016年12月中国发电新增设备容量(单位:万kWh)在美国,2016 年新增发电设备中太阳能首次超越了风能和天然气,成为了新增发电设备中的最大贡献力量,高达39%。

二、行业周期:从“拼量阶段”进入到“比质阶段”2016年全球太阳能市场受到多国共同发展的影响,呈现出回暖趋势,太阳能光伏产能同比增长33%至306.5 GW,全球新增装机量超过 76.6 GW。

中国新增光伏装机量 34.5 GW,比上年增加了128%,占比全球市场份额的 45%。

欧洲太阳能行业发展相对较为放缓,只有6.7 GW 的新装机量,太阳能市场同比萎缩了 22%。

2016 年,亚太地区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区,产能为 147.2 GW,相当于全球市场份额的 48%。

欧洲现在排名第二,产能 104.3 GW,占 34%。

美国 2016 全年光伏装机量同比增长 57%,公共事业装机量起到了主要的拉动作用。

1996-2016年全球太阳能光伏产能(单位:MW)及增速(单位:%)2013年到2015年,全球光伏行业市场发展速度与2012年之前相比已逐步放缓。

2015年全球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已达 230.61 GW,较 2014 年的 180.00 GW 增长约 28.12%左右。

欧洲市场装机量增速较缓,尽管英国光伏产业得以强劲增长,但德国和意大利市场的增长趋势明显低于其他市场水平。

新兴市场方面,印度、南非、智利等市场均呈现迅猛发展态势,但由于基础装机容量较小,高速增长对于市场占有率的提升效应并不明显,2015 年印度的装机量占比全球数量仅为 1%。

1996-2015年九国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增速(单位:%)2010-2016 年六国光伏装机容量(单位: MW)1、中国:市场格局不断转换,逐步确立世界领先地位2016 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 34.54 GW,累计装机容量77.42 GW,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其中,地面电站 30.3 GW,分布式电站 4.24 GW,分布式电站同比增长 200%。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召开的年度会议数据显示,2016 年中国光伏市场呈现市场格局从西北部向中部地区转移以及市场结构由地面电站转向分布式的特点。

2015 年中国首次在太阳能光伏装机量占比中排列世界领先地位,超过德国,成为全球光伏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

截止 2016 年年底,中国累计装机容量为 77.9 GW,占全球太阳能发电能力的四分之一。

1996-2016 年中国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单位: MW)及增速1996-2015 年九国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单位: MW)2、美国:总体装机量回升,商用光伏装机规模显现2016 年美国新增光伏装机达到 14.76 GW,同比增长了 57%以上。

其中,规模化的商用光伏装机大幅上涨 97%以上,自 2011 年以来首次超过了居民屋顶光伏装机。

1996-2016 年美国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单位:MW)及增速3、欧洲:市场增速逐年放缓,创新开发行业新动力2011 年开始欧洲整体的太阳能光伏装机量增速逐步放缓,2014 年开始整体增速水平基本稳定在 10%以内,明显低于世界其他各地区的发展水平。

欧盟贸易组织 SolarPower Europe 对于 2017 年的行业展望中强调,创新的商业模式和融资方案是欧洲地区太阳能和光伏行业下一阶段在整个欧洲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太阳能和光伏技术对前期资本要求较高,但运营成本低,且可持续收入 20 年以上,新型、创新的融资机制,可以帮助抵御风险并解决成本问题。

未来 10年内太阳能将成为全球最廉价的能源,而太阳能技术成本的下降,意味着商业模式将成为确保各层次市场强劲增长的关键特征。

1996-2015 年欧洲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单位: MW)及增速三、产业链:上中游竞争激烈,下游分布式光伏进入实质发展阶段光伏产业链包括上游硅料、铸锭(硅棒)、硅片,中游电池片、电池组件、薄膜光伏组件以及下游应用系统(包括发电系统、运维监测系统、逆变器)等六个环节。

从利润结构来看,上游的硅料生产获利最高,而下游电站收益由于国家补贴收益也很稳定,而中游电池片和电池组件由于进入门槛较低,导致竞争激烈,收益相对较低。

光伏产业链中,从多晶硅到电池组件,生产的技术门槛越来越低,相应地,公司数量分布也越来越多。

2011 年之前,整个光伏产业链的利润主要集中在上游的多晶硅生产环节,上游企业的盈利能力明显优于下游。

截至 2016 年,产业链重心向下游转移,相对硅片制造不到 10%的毛利润率,光伏电站业务的回报相对较高,投资回报率可达 15%。

光伏行业产业链中国是上中游产品主要生产国之一。

截至 2015 年底,中国多晶硅生产保持持续增长势头,全年正常生产的多晶硅企业达 16 家,产能达 19 万吨,产量 16.5 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7.8%,有4 家企业生产规模位居全球前十。

硅片总产能约为64.3 GW,产量约 48 GW,同比增长 26.3%,约占全球总产量的 79.6%,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前十家企业有九家均位于中国大陆。

电池片总产能约为 49 GW,产量约为 41 GW,同比增幅 24.2%,产量全球占比约 66%,中国大陆有 7 家企业跻身全球产量排名前十。

组件总产能 71 GW 以上,组件产量达到 45.8 GW,其中中国大陆生产组件约为43.9 GW, 同比增长 23.3%,约占全球总产量的 69.1%。

其中晶体硅组件产量约为45.4 GW,约占总产量的 99.1%, 薄膜组件产量约为 300 MW,聚光组件产量约为60MW。

中国大陆有 6 家企业位居全球生产规模前十。

2010-2016 年中国多晶硅生产情况(单位:万吨)2010-2016 年中国硅片生产情况(单位: GW)2010-2016 年中国电池片生产情况(单位: GW)2010-2016 年中国光伏组件生产情况(单位: GW)分布式小型并网光伏系统,特别是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系统,由于投资小、建设快、占地面积小、政策支持力度大等优点,是未来光伏发电的主流。

全球分布式光伏预期至2020年的累计增速范围在47.78%-193.33%,远高于集中式光伏10.43%-106.44%的累计增幅。

2015-2020 年全球不同类型光伏应用市场变化趋势中国方面,由于受制于屋顶资源有限、项目融资难、政策配套难等因素,过去几年分布式光伏的装机都大大低于预期。

数据显示,2014 年规划光伏新增装机 1400 万 kW,分布式为 800 万 kW,最终实际分布式装机 205 万 kW,只完成了规划目标的 26%。

2015 年,国家能源局提出的光伏新增装机目标中不再对地面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具体规模做出限定,但是分布式装机不到总量的 10%。

去年开始,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发展提速,全年新增装机容量 424 万 kW。

中国国家能源局 5 月 4 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 年一季度中国光伏发电保持较快增长,新增装机达到 721 万 kW。

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新增装机 478 万 kW,同比下降23%;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 243 万 kW,同比增长 151%。

四、发电成本持续下降,低于传统发电成本从光伏发电成本构成来看,无论是在硅片还是组件环节,都是原材料所占的比重最大。

在电池环节,除了硅片外的其他材料占比相对较小。

光伏组件所用原材料主要包括多晶硅料、硅片、电极浆料、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背板等。

在组件环节,原材料的成本主要体现在背板、EVA、玻璃和框架上。

因而,原材料成本的降低将是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一个重要途径。

截止 2017 年初,中国光伏行业产业链中游的单晶组件及多晶组件价格、单晶硅电池及多晶硅电池价格皆已下降至平稳状态,价格变化区间波动浮动较小。

产业链上游生产所需的硅料价格也趋于稳定下跌状态,最新数据显示国产硅料的成本价格已下降至 115 元/千克,进口硅料价格降至 19.57 美元/千克,随之而来的是光伏成本进一步下降,为光伏平价上网铺平道路。

2011年8月-2017年2月中国单晶组件及多晶组件价(单位:元/W )2011 年8月-2017年2月中国单晶硅电池及多晶硅电池价格(单位:元/W )2011 年1 月-2017年1 月中国国产硅料和进口硅料价格变化趋势光伏发电系统投资主要由组件、逆变器、支架、电缆等主要设备成本,以及土建、安装工程、项目设计、工程验收和前期相关费用等部分构成。

虽然电缆、建安(土建、安装工程)等投资成本下降空间不大,但下游的组件、逆变器等设备成本仍有一定的下降空间,而接网、土地、项目前期开发费用等不同项目差别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