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威特家训全书》读后感
2023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7篇

2023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7篇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1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依赖他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
书中详细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
爱尔维修曾经说过:如果所有的孩子都受到一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决定于其稟赋的多少。
可是今天的孩子大都受的是非常不完全的教育,所以他们的稟赋连一半也没发挥出来。
卡尔·威特这段话告诉了我们:“孩子生下来的时候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
”人如同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了他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好比制造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
老卡尔·威特在早期看卡尔·威特智力方面,抓住了儿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在书中,老卡尔·威特阐述了自己是怎样对待孩子的关键期的。
一、孩子爱吃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食物。
德国有句谚语,意思是“人的性格取决于食物”。
看来食物同人的性格是有关系的。
二、保持孩子的健康心理。
愉快是健康的关键,我们也一直在提倡“快乐教学”,使孩子们能在我们的呵护下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使孩子们不仅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而且使幼儿养成正确的生活卫生习惯,也是健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幼教之友《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
所以,经过营养和体能两方面的精心培育,卡尔从出生时体弱多病的婴儿长成了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
另外,为了尽早开发儿子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卡尔的父亲做了很多的事情,这些事情很琐碎,小到一个词汇的记忆,大到和大人一起交朋友,还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作为孩子成长的伴侣,陪伴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更重要的是,他从不轻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认为想象力的发展和培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凡是年幼时充分发展了想象力的人,当他遭到不幸时也会感到幸福。
卡尔威特教育全书读后感【精选】

卡尔威特教育全书读后感(一)王二冬老卡尔·威特,是德国哈勒附近一个叫做洛赫的小村庄的牧师,一个上帝和凡人的信徒。
1818年他根据亲子教育的成功经验,写成了一本举世闻名的教育奇书——《卡尔·威特的教育》。
小卡尔·威特,1800年出生于哈勒洛赫小村,在父亲老卡尔的教育下,八、九岁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等6国语言,并精通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和数学。
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2岁发表了关于螺旋线的论文,13岁出版了《三角术》一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而且终生在各领域都有显著成就。
在这里不赘述小卡尔·威特的成功与成就,深深地被该书震撼地读了两三遍,震撼我的不是孩子的成就,而是每个阶段老卡尔·威特适时的教育思想、方法的调整,该书所体现的不只是早期教育开发,而是终生教育。
要想教育出具有独立思想、正常思维、良好习惯的孩子需要父母有非凡的毅力、足够的知识储备、不断学习的进取心、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等等。
许多主张过早开发孩子智力是毒害孩子的人是错误的,他们的不成功是源于在孩子取得某一阶段的成功后,父母自满或者知识能力跟不上孩子下一阶段的教育需求,做不了下一阶段的思想导师了,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过度单方面追求知识死记硬背,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生活习惯的情况下放任自流了,将造成的失败归咎于过早开发智力对孩子是有损害的。
教育孩子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充实自己的知识,不见得是专业知识,起码得有足够的思想高度和正确的方法论。
通过读该书,还认识到教育孩子、读教育书籍又是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
套用“治国若烹小鲜”,我说“育子若烹小鲜”,菜谱千千万,同一个菜谱,不同的烹饪者因着油盐酱醋多少、火候大小、时间长短而做出具有各家风味的菜肴。
同样教育理论千千万,家长对理论的理解程度、坚持程度、采纳程度等等使得各家教育出各式各样的孩子。
读《卡尔威特教育全书》的心得

读《卡尔维特人教育全书》心得界首第一小学王彩英半年前,在中心校的图书柜中发现了一本书《卡尔·威特教育全书》,翻看几页感觉不错,于是借回家准备看完,可惜二十一章只看了前四章,不是因为忙,而是失去了读书的好习惯。
今天来到了一小,四天的培训接触,不仅让我感到工作的节奏快,更让我知道自己的能力真的太有限了,需要学习的太多了。
培训最后的作业就是看一本教育学论著,在这样要求下,我终于能在这两天里安静得读完了这本书,且这本书也给我很大的感触。
这本书是卡尔·威特根据亲子教育的成功经验写成的。
卡尔·威特是十八世纪时德国的一个名叫洛赫的小村庄的牧师,他第一个孩子夭折,五十二岁时才得到第二个孩子,并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
可是小卡尔生来就反应迟钝,显得痴呆。
老卡尔在遗憾和担忧之时,更重要的他用自己独特的、正确的方法教育小卡尔。
在他的教育下,小卡尔八九岁就能自由运用德育、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等6国语言,并精通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和数学。
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时进入哥根廷大学,12岁发表了关于螺旋线的论文,13岁出版了《三角术》一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
这本书不是理论的说教,而是满怀爱意地记叙了小卡尔的成长过程,每一篇都蕴含着自己的教子心得和独特的教育方法。
它不是一个教育家教给父母的方法,而是一个成功的慈爱的父母给予全天下父母的教育箴言。
老卡尔的教育方法着实让我深深感动,引发我不断思考。
首先,要关注幼儿教育。
为了杜绝孩子潜能的递减,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尽早教育,他认为孩子从出生的这一段时间,是教育最为关键的时期。
因为这时孩子的大脑接受事物的方法和以后截然不同,卡尔对3岁以前的教育,就要采用“模式教育”。
3岁以前是教育的硬灌时期,婴儿对多次重复的事物不会厌烦。
他们依靠连动物都有直觉,具有在一瞬间掌握整体模式的识别能力,是成人所不能及的。
他们的大脑还处在白纸般的空白状态,不像成人那样分析判断,因此,婴儿具有一种不需要理解或领会就能吸收的能力。
育人宝典《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5篇精彩范文

育人宝典《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5篇精彩范文《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确实是一本育人宝典,正如有人所说:“凡是有幸读到此书并照书中方法去做的父母,都能成功地培养出极其优秀的孩子。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一)寒假期间无意中在网上看到有很多人都在推荐看《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细读之后,不仅对我作为母亲这个角色受益匪浅,也使我这个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
在教学中我也体会到这点,什么样的班主任,其性格和作风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学生。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位德国乡村牧师用自己的教育理论把自己痴呆的儿子小卡尔威特培养成了十九世纪德国一个著名的天才并给他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这足以证明卡尔威特实施的教育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这虽然是一本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书,但是对于我们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来说从中也能获益匪浅。
一、教子有方卡尔威特在书中提到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他倡导“寓言教育于游戏”中,他说“不能强迫施教”,这也是他所推行的教育法的一大原则之一。
在我们的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无论我们传授什么知识首先是要激起孩子的兴趣,只有孩子兴趣盎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要唤起孩子的兴趣,最好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育。
无数教育研究证明,教孩子学习必须唤起孩子的兴趣,当你的孩子有了兴趣时,学习才会有效。
而孩子天性喜欢玩,在玩中教育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让孩子在玩乐中释放了天性,学习更快乐!二、赏识教育在对小卡尔的教育中,卡尔威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是非常聪明的,非常好的孩子”。
卡尔威特提出不要随便表扬孩子和绝不过多地表扬。
表扬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是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手段。
他说:“孩子信心的源泉是父母的夸奖,‘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让孩子鼓足勇气”。
表扬让孩子在舒展的状态下学习效率可以成倍的提高,孩子可以快乐地成长。
哈佛家训读后感(15篇)

哈佛家训读后感(15篇)哈佛家训读后感1这个国庆长假里,我和妈妈一起读了一本好书,书的名字是《哈佛天才》。
它是一本如何培养孩子成才的指南针,这本书的主要人物有:少年卡尔?威特、哈佛女孩刘亦婷等等世界级的人才。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卡尔?威特成才的这个神奇例子。
少年卡尔?威特生下来是一个低智儿,在他母亲为之感到绝望的情况下,由于爸爸的执着和正确的教育方法,以及卡尔?威特的不懈努力,而将卡尔?威特培养成举世闻名的“奇才”。
卡尔?威特8岁时已自由运用6种语言,9岁考入大学,14岁获得博士学位,16岁任命柏林大学教授……正是这个例子让我和妈妈明白了: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决定于天赋的多少,而是决定于出生后的早期教育和自身努力。
爱因斯坦曾说:A=x+y+z,A表示成功,x表示勤奋,y表示正确的方法,z 表示少说多做。
对于我来说,一个人不聪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先泄自己的气。
只要我肯为我的目标付出艰辛的努力,并积极配合老师和家长的正确教育方法,我相信:我一定会取得成功!哈佛家训读后感2我读过一本书,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如何谦让,如何做人。
也让我懂得了许多我平时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
它就是《哈佛家训》。
这套书是一位哈佛博士的教子课本,也是一部成人的修生指南,每一个小故事都富有哲理,使看了的人回味无穷,令人十分感慨与震撼,我也不例外。
其中的《一块小面包》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讲得是在一个村庄,一位富有的面包师每天都会给村里的穷小孩做面包。
一个叫格琳琴的小女孩,在两次抢面包时,都拿到的是最小的一块,但即使如此,她还不忘对面包师说声谢谢。
但在第三次当母亲切开面包时竟然藏着几枚银币,妈妈让她送回去。
可面包师却说这是上帝的奖赏。
读了这篇小故事,让我感受到人人都要有一颗谦让、感恩的心。
谦让会使人得到尊重:谦让会使人学会宽容。
在生活中,爸妈对我做的一切,说声:“谢谢”,对老师对我们的细心教导,说声:“您辛苦了。
”,当同学们之间相互帮助时,说声;“谢谢”。
《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读后感

《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读后感《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被誉为“家教奇书”,又被国外几所知名大学联合推荐。
初读以后,觉得作者卡尔威特阐述的教育方式方法,体例周详、博大精深,“全”的特点十分明显。
而短短的读后感,只能酌蠡水于大海,挂一漏万地谈一谈。
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三个关键词。
第一是“多元”。
这本书忠实地记录了作者把自己的儿子从懵懂无知的婴儿,一步步培养成卓越儿童、杰出学者的过程。
根据国情,出版社所设想的这本书潜在的中国读者,可能更多关心的是“了不起的孩子”这个结果,而容易忽略了卡尔·威特本人的教育理念,是多元化的——既有目标的多元,亦有方法的多元。
前者,表现在他设定了孩子从身体成长到知识接受再到价值观形成的多个目标并一一实现,后者,表现在他使出浑身解数,要让每一个教育过程变得有趣,变得让孩子乐于接受,比如数学游戏的时间每次不超过十分钟,因为这耗费脑力,十分钟以后儿童会累!如此多元化的教学构思,恐怕很多热衷于追求分数的中国家长是不能真正理解和施行的。
第二是“实践”。
教育不是只坐着学习书本知识,教育还应该是走向大自然,利用生活中的一切,让孩子获得信息和知识。
这是实践的教育,也把教育的形态从扁平的纸面拓展到立体的生活空间。
从《全书》来看,卡尔·威特简直是以个人之力,完成了现今一所独立的学校都未必能很好完成的任务!“只要有时间,我就带着儿子去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动物园植物园、工厂、矿山、医院和保育院等,让他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每次参观前,儿子都要阅读大量相关的书籍,对要参观的对象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第四章第十节)细想想,大概也只有个人,才可能完成这“不可能的任务”,因为当今的学校,受到从上到下各种各样的压力,掣肘太多,离初心,相去太远了。
第三是“系统性”。
《全书》里每一节所说的具体例子,似乎都不难做到,只要家长有心,都是在寻常生活中可以实现的。
可是把《全书》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而求其全,就会发现,把孩子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培养成“柏林大学最年轻的法学教授”、“岁研究但丁的权威”,这其中所需要的知识储备,所慢慢构筑的教育体系,所长久耗费的教学精力,难道是现今某个普通家庭可以完成的吗?难道是现今某所学校有条件实现的吗?我必须以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双重身份宣布:我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如此的实践可能性微乎其微。
卡尔威特读后感

卡尔威特读后感卡尔威特读后感看完一本名著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读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卡尔威特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卡尔威特读后感1以下是一篇关于卡尔威特读后感,欢迎浏览!粗略阅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感触很大,卡尔,一个出生被认为弱智的男孩在父亲精心的培育下成为了一位成就卓越之人,实属奇迹。
我希望学习卡尔的父亲,用他的方式来教育培养女儿,不奢望她成为哈佛学子,但希望她成为一个品德兼优之人,所谓人才,除了丰富的知识之外我想品德是一个人除健康之外最重要的,我希望我的女儿可以平安健康,更希望她能够开心快乐,我不希望她成为一个书呆子卡尔的父亲说,在子女的教育上父母更应该用文字记录孩子的成长,所以决定从现在开始一有时间就在些记录女儿的成长,希望成为将来她宝贵的回忆,也是我宝贵的回忆.卡尔威特读后感2只有身份,无需头衔,每一位父母,从孩子降生那一刻起,就是自学成才的“教育家”。
卡尔·威特本是德国一个小村庄的牧师,他第一个孩子出生几天就天折了,52岁时才得到第二个孩子,也就是小卡尔,可是由于早产,小卡尔在婴儿时期反应迟钝,显得有点痴呆。
卡尔·威特很悲伤,但并没有绝望,他立志要用自己的方法将儿子培养成非凡的人。
一位寻常的父亲,为了自己天赋不高的儿子,用坚定的爱,自修成了一位出色的“教育家”。
在卡尔·威特的精心教育下,小卡尔最终被培养成了闻名全欧洲的神童、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少年大学生;更重要的是,他使原本注定拥有不幸人生的儿子过上了幸福的人生。
卡尔·威特断言:“天才儿子是我教育的结果;不管谁使用我的教育法,肯定都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为卡尔·威特的这一断言,我翻开了《父母必懂的卡尔·威特教育法》这本书。
这本书从性格、兴趣、生活细节、习惯、礼仪、社交等多方面、分57章讲述了卡尔·威特教育儿子的诸多方法。
《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读后感1其实这本书我刚看到25页,内容很有意思,很丰富。
那么先写下第一期感受吧。
第一,作为孩子的早期教育者,小卡尔的父亲很了不起。
分析:小卡尔的教育成果取决于父亲对他的教育指导,试想如果不是这样的一个父亲呢?小卡尔的父亲不光有耐心,而且有智慧,超出一般人的教育智慧。
他能够观察到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而且思考孩子由此走向的未来。
小卡尔5岁就会多国语言,这首先取决于他的父亲自己不光会多国语言,而且他有这个意识从小就培养小卡尔,而不是等他到了大学再去让他学。
我们的生活中恐怕还有孩子5岁的时候母语也说不清呢,进一步想,又有多少学第二外语的大学生还不能用二外交流沟通呢?结论:小卡尔的父亲是小卡尔的早期教育者,那么作为一名少儿英语教师,我们接受了家长送过来的孩子,同时,我们就承担了这个早期教育者的任务,这份任务不压身,但是很重!现代中国社会的少儿英语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观察力,在自己优秀的专业知识技能下,大量补充自己,完善自己,包括先进教育思想的吸收理解和先进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学习。
以一个培养天才孩子的家长自居的老师应该可以成为一个好老师。
第二,不要低估孩子的年龄与其相对应的学习能力。
分析:小卡尔对数和颜色的学习在几个月大已经开始了,并且其中包括韵律节奏的控制。
这是我们一般父母根本想不到的,或者一些家长想到了去这么做,但是不会期望有什么结果。
而事实是小卡尔做到了,一个出生时大家都说是低智力的孩子做到了,这不仅让小卡尔周围的人吃惊,而且让现在的家长也吃惊。
结论:瑞思最小的孩子是3岁左右,有的孩子刚来的时候根本离不开家长,哭得嗓子都快哑了,老师虽然能把孩子的情绪缓和下来,但是在上课过程中却可能会产生心理遮蔽,觉得孩子可能太小了学不了,或者教学内容会不会太复杂了,其实不然,给予孩子足够的信心与支持,孩子肯定可以做到!第三,探究孩子的内心,给予孩子快乐的学习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卡尔·威特家训全书》读后感
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确实对孩子起着巨大的影响。
还是钟老师一如既往的一年一次推荐好书,其实这本《卡尔·威特家训全书》在我很早的时候就已经阅读过了,当时还比较薄,92年合肥电台从录播转为直播,刚刚毕业不久的我有幸成为电台的主持人,并且主持两档节目,一档是青少年节目叫《青春驿站》一档是少儿节目叫《我们的小世界》,当时我们《淮阜夕阳红》板块的主任小萍阿姨给我推荐了好几本书,其中就有这本书说:你也是小孩子,多看看,和听众聊到这些话题时,能派上用场不过这本书在07,08年貌似修改过,而且幅度还蛮大的,尤其是提到很多的生活记录是我没有看到的,宜或者说看太久了忘了吧!······
看完这本书,我有一些和别的家长不一样的想法,同时还有疑惑。
上个学期钟老师就说过我,写的像小沈阳穿裤子跑偏了,哈哈!不管怎么跑题都是我的想法和感受奥!
我阐述两点:一是天赋!二是后天教育!
我的疑惑:因为我对天赋和后天教育存在着相当大的疑虑,不知道是看了很多的案例还是骨子里认为优质的良好的遗传基因很重要,老威特说: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决定于天赋的多少而是决定于出生后到五六岁时的教育。
是的现在聪明的孩子很多很多!教育好了!方法也适合你!也适合孩子!同时也出了成效了!可以很自豪的说这段话!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尤其到了三年级差异就慢慢的拉开来。
我公司有个员工,她儿子和我女儿是一样大的,成绩在一二年级都差不多,到了三年级,她的儿子一如既往的还是在全校属名列前茅,自尊心也特别强,强到我有点不可思议了,有一次考试没考好关着门大哭,责骂自己没有考好,也就错了一题啊!这孩子!·····如今和我女儿一样都在初三了,依然在全校数一数二的,老师们特别喜欢他,而我女儿呢只要不考到最差,整天乐呵呵的!一点也不紧张!完全就是两种类型的孩子。
你说教育吧,他的爸爸妈妈没什么文化,爸爸超喜欢赌钱妈妈在我店里工作,我确定他们是没有多大的智慧教育孩子,可是反差却这么大嗫,我不知道是天赋呢还是天赋呢还是天赋呢!
这样的例子我身边有很多很多·····另外一个就是后天教育疑虑也大啊!·····
讲一个在我店里发生的事吧!就在前两天一位年轻的爸爸带着4,5岁的儿子来买花,送给孩子的奶奶的生日礼物。
爸爸很会教育孩子,在我包花的过程中不停的和孩子互动着并且很开心很快乐!这些快乐有奶奶的生日有买花的场景有爸爸浑身上下散发的智慧!此时此刻我也被他们父子俩感染着快乐着!这时花包好了,奶奶也出现了!孩子举着花按照爸爸的交代大声说:奶奶生日快乐!奶奶却没有接花,愤怒的对着孩子的爸爸甩出三个感叹句:神经病!脑子有毛病啊!钱量多啊!后愤然而去!孩子眼神里充满着莫名,爸爸朝我很尴尬的笑了笑,牵着儿子的手离开了······我想就算老卡尔在世,好像也无能为力吧!你们不觉得这样的家庭在中国有很多很多吗?我们有能力
来模仿《卡尔·威特家训全书》的教育方法,但是我们有能力和自己的父母讲道理吗?顶多智慧一点的来引导自己的爸妈!我思考着用我们仅有的那一点点的知识来怎样教育孩子,人格·品质·心灵道德·学识到以后的技能!对于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这一代人慢慢的很容易的被淘汰掉,孩子的课程也慢慢看不懂了,也没办法去辅导,我们不一定要有个像卡尔一样的孩子,但我们能给与孩子的就是健康的身体和安全的环境还有温暖的心,各位记住温暖很重要!有了这些,孩子必定有出息!
不管压力多大,我们要庆幸!更要感谢!感谢钟老师给我们带来这么宝贵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