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根对水分的吸收

合集下载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3.2.2 根对水分的吸收导学案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3.2.2 根对水分的吸收导学案

第二节根对水分的吸收【学习目标】通过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能够说明根毛细胞吸水的原因,了解合理灌溉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重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和道理,以及根毛吸水和失水的道理和过程。

难点:细胞和根毛吸水和失水的道理。

【学法指导】通过学生参与实验,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现象,让学生由浅入深,并能举一反三。

【学习过程】★预习·导学★(一) 植物的吸水器官和部位:▲植物的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

根吸收水分主要在进行,吸水能力最强的是。

▲为什么成熟区的吸水能力最强?(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及吸水过程:1.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植物就_____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就_____水。

2. 吸水过程:水分进入根的途径是:土壤溶液→根毛细胞→内各层细胞→导管。

(三)合理灌溉:1.合理灌溉的原则:2.节水灌溉的措施:(四) 生活在线1.什么是“烧苗”现象?2.为什么盐碱地的植物一般生长不好?3.农民灌溉时浇水必须浇“透”,为什么?★小小练兵场★一.画龙点睛1.________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该器官的吸水主要部位是_______,其中________区的吸水能力最强。

2.根毛细胞之所以能够吸水,是因为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______ (填“大于”或“小于”)周围土壤溶液浓度;反之,当根毛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 (填“大于”或“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就失水。

3.在农业生产中常采取蹲苗和烤田等措施来促进_______生长,能促进植物的根向______方向发展,扩大根_______面积,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4.根毛的细胞壁很______,细胞质______,液泡_______,这样的结构很适于吸收_________。

二.慧眼识珠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 )A.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B.有分生区C.有伸长区 D.有根冠2.下列关于成熟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成熟区的吸水能力最强B.成熟区的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C.成熟区上部的一些细胞分化形成导管D.成熟区上的根毛与导管相通3.下列情况下根毛细胞能吸水的是( )A.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B.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C.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D.根毛细胞液浓度随土壤溶液浓度变化4.根从土壤里吸水,土壤里的水通过根向上输送到茎的途径是 ( ) A.土壤水分→导管→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茎B.导管→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C.根毛→土壤水分→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D.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5.用盐腌青菜,经过一段时间青菜周围有许多水出现,这是因为( ) A.细胞液浓度= 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B.细胞液浓度< 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C.细胞液浓度> 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D.细胞吸水6.细胞吸水时,吸收进来的水分进入细胞的( )A.细胞壁中 B.细胞质 C.细胞膜 D.液泡中7.水分从土壤中进入根毛细胞的途径是( )A.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液泡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C.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液泡D.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液泡8. 当植物细胞大量失水时,其细胞液的浓度()A.增加 B.降低 C.不变 D.先增后降9. 当土壤溶液中的水进入根毛时,土壤溶液与根毛细胞的浓度关系应该是()A.土壤溶液>根毛细胞液 B.土壤溶液<根毛细胞液C.土壤溶液=根毛细胞液 D.土壤溶液≠根毛细胞液10.菜农卖菜时,不时往青菜上洒水,其目的是 ( )A.增加青菜重量 B.有利水分散失C.使青菜干净 D.补充水分,保持新鲜11.一次施肥过多,会引起“烧苗”的原因是 ( )A.化肥过多,土壤温度升高B.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C.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D.土壤溶液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12. 合理灌溉的基本原则是()A.浇水时保证浇“透”就可以了B.用少量的水取得最大的效果C.浇水时要少浇,防止根系缺氧D.始终保持土壤表层是湿润的13.明辨是非 (对的打“√”,错的打“×”,用横线标明错处并改正)(1)植物在盐碱地中生长不好的原因是土壤溶液的浓度大,植物将盐或碱吸入根中。

植物生理学A 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A 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A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3006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A 课程英文名称:Plant Physiology先修课程:植物学;基础生物化学适用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农学、植物保护、动植检、园艺、林学等总学时:48h 理论讲授48h 实验学时20 实习学时0 总学分:3 + 0.5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本课程是植物生产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学习植物生理学除了认识和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理外,主要的是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为植物科学、农学、植物保护、园艺、林学等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学习过程中,要求了解和掌握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原理、规律和过程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能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阐述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将课程的知识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结合起来,让学生全面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过程、规律、机理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学生应用知识、创新思维科学素质的培养。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细胞生理--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代谢生理--植物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基础;生长发育生理--植物生命活动的综合表达及其与环境的关系;逆境生理--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生命活动的表现与抗性。

重点掌握植物生命活动过程的规律和机理,掌握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植物与农业生产及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

三、课程教学大纲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1学时)本章重点:1. 植物生理学产生与发展;2. 植物生理学的展望1.1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1.2 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3 植物生理学的展望1.4 学习植物生理学的意义和方法第2章植物的水分代谢(4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1. 细胞水势与植物对水分的吸收;2. 蒸腾作用与气孔运动的机理;3.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2.1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2.1.1 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2.1.2 水分对植物生命活动的作用2.2 水势2.2.1 自由能与化学势2.2.2 水的化学势与水势2.3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2.3.1 植物细胞的渗透性吸水2.3.2 植物细胞的吸胀吸水2.3.3 植物细胞的代谢性吸水2.4 水分跨膜运输的途经2.4.1 扩散2.4.2 集流2.5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2.5.1 根部吸水的区域2.5.2 根系吸水方式及其动力2.5.3 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2.6 蒸腾作用2.6.1 蒸腾作用的概念及生理意义2.6.2 蒸腾部位及蒸腾作用的生理指标2.6.3 气孔的蒸腾作用2.6.4 影响蒸腾的因素2.7 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2.7.1 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速度和动力2.7.2 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机理2.8 合理灌溉与农业生产2.8.1 植物的水分平衡2.8.2 作物的需水规律2.83 合理灌溉的指标2.8.4 合理灌溉与作物的高产、优质第3章植物的矿质营养(4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1. 必需元素的标准及其生理功能;2. 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机理及其特点;3. 合理施肥与作物增产3.1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生理作用3.1.1 植物必需元素的标准及其种类3.1.2 植物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概述3.2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3.2.1 电化学势梯度与离子转移的关系和特点3.2.2 扩散作用与被动吸收3.2.3 膜传递蛋白与离子运转3.3 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3.3.1 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3.3.2 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3.3.3 影响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土壤因素3.4 叶片营养3.5 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与分配3.5.1 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3.5.2 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分配3.6 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与意义3.6.1 合理施肥的含义3.6.2 作物的需肥特点3.6.3 合理施肥的指标3.6.4 合理施肥与作物增产第4章植物的光合作用(10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1. 光合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2. C3、C4途径的异同点;3.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4. 光合作用与农业生产4.1 光合作用及生理意义4.1.1 光合作用的有关概念4.1.2 光合作用的意义4.2 光合色素4.2.1 叶绿体的结构4.2.2 光合色素的结构与化学性质4.2.3 光合色素的光学特性4.2.4 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4.3 光合作用的机理4.3.1 原初反应4.3.2 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4.3.3 碳素同化作用4.4 光呼吸4.4.1 光呼吸的生化历程4.4.2 光呼吸的生理功能4.4.3 C3植物、C4植物、C3-C4中间植物和CAM植物的光合特征比较4.5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4.5.1 外部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4.5.2 内部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4.6 光合作用与作物生产(1学时)4.6.1 光能利用率与作物的优质高产4.6.2 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第5章植物的呼吸作用(3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1. 呼吸代谢途径多样性的表现及其生理意义;2. 呼吸代谢与农业生产的关系5.1呼吸代谢途径的多样性及其生理意义(1学时)5.2.1 呼吸代谢化学途径的多样性及其调节5.2.2 呼吸链电子传递途径的多样性5.2.3 呼吸代谢末端氧化酶的多样性5.2.4 呼吸代谢途径多样性的意义5.2 呼吸作用的生理指标及其影响因素(1学时)5.3.1 呼吸作用的指标5.3.2 呼吸商及其影响因素5.3.3 呼吸速率的影响因素5.3 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1学时)5.4.1 种子的呼吸与贮藏5.4.2 果实的呼吸作用与贮藏5.4.3 呼吸作用与植物栽培育种第6章植物体内同化物质的运输与分配(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1. 同化物的装载;2. 同化物的分配;3. 同化物分配的调节6 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6.1 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6.1.1 同化物运输的途径及研究方法6.1.2 韧皮部溶质的种类及研究方法6.1.3 同化物运输的方向与速率6.2 同化物的装载与卸出6.2.1 同化物在源端韧皮部的装载6.2.2 同化物在库端的卸出6.3 韧皮部同化物运输的机制6.4 同化物的配置和分配6.4.1 同化物的配置6.4.2 同化物的“源”、“库”、“流”6.4.3 同化物分配的特点6.4.4 同化物的分配与产量的关系6.5 同化物运输与分配的调控6.5.1 代谢调控6.5.2 激素调控6.5.3 环境因素调控第7章植物生长物质(7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1. 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及其区别1. 植物激素的生物合成与信号转导2. 植物激素的生理效应与作用机制7.1 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和种类7.2 生长素类7.2.1 生长素类的发现过程7.2.2 生长素的生物合成7.2.3 生长素的分布7.2.4 生长素运输7.2.5 内源生长素水平的调控7.2.6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机理7.3 赤霉素类7.3.1 赤霉素类的发现过程7.3.2 赤霉素类的结构7.3.3 赤霉素类分布和运输7.3.4 赤霉素类的生物合成7.3.5 赤霉素类的代谢7.3.6 内源赤霉素水平的调控7.3.7赤霉素的信号转导7.3.8 赤霉素类的生理效应及其机理7.4 细胞分裂素类7.4.1 细胞分裂素类的发现和结构7.4.2 细胞分裂素类的生物合成7.4.3 细胞分裂素类的结合、氧化7.4.4 细胞分裂素的信号转导7.4.5 细胞分裂素类的生理功能7.5 脱落酸7.5.1 脱落酸的发现和化学结构7.5.2 脱落酸的生物合成7.5.3 脱落酸的代谢7.5.4 脱落酸的信号转导7.5.5 脱落酸的生理功能7.6 乙烯7.6.1 乙烯的发现和化学结构7.6.2 乙烯的生物合成及其调节7.6.3 乙烯的氧化代谢7.6.4 乙烯的信号转导7 .6.5 乙烯的生理功能7.7 油菜素甾醇类7.7.1 油菜素内酯的发现过程7.7.2 油菜素甾醇类的生物合成7.7.3 油菜素甾醇类的分布与运输7.7.4 油菜素甾醇类的代谢7.7.5 油菜素甾醇类的信号转导7.7.6 油菜素甾醇类的生理功能7.8 植物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7.8.1 生长素与油菜素内酯的协同作用7.8.2 生长素对赤霉素合成及信号转导的调控第8章植物的生长生理(5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1. 植物生长的相关性;2. 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 光敏色素及其生理作用。

植物根系结构对吸收水分与养分的影响

植物根系结构对吸收水分与养分的影响

植物根系结构对吸收水分与养分的影响1. 植物根系的结构与功能1.1 主根与侧根1.2 毛根1.3 细根与粗根2. 根系结构与水分吸收2.1 根毛的作用2.2 根系的分布与吸水能力2.3 不同植物根系的适应性3. 根系结构与养分吸收3.1 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路径3.2 根系结构与养分吸收的关系3.3 不同植物的营养策略4. 根系结构对土壤水分与养分的利用4.1 深根作物与浅根作物4.2 干旱环境下的适应性根系结构4.3 富营养土壤中的根系发展5. 根系结构的调控与优化5.1 根系结构与植物生长的关系5.2 根系结构的突变与调节5.3 根系结构的人工培育与利用6. 总结1. 植物根系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的根系是植物体的重要部分,起着固定植物体、吸收水分与养分的功能。

根系通常由主根和侧根组成,主根负责向下延伸,侧根则在主根的基础上分布。

在根系的末梢,还有许多毛状结构称为根毛,它们负责吸收水分与养分。

根系的细根通常较为发达,而粗根则主要用于固定植物体。

2. 根系结构与水分吸收根系的结构对水分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

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系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水分的吸收能力。

而根系的分布也会影响吸水能力,例如深根作物的根系可以深入土壤,吸收更深层次的水分。

不同植物根系的适应性也决定了它们对水分的吸收能力。

例如沙漠植物的根系通常发达,并且具有较长的根毛,能够更好地适应干燥环境。

3. 根系结构与养分吸收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也同样重要。

根系通过根毛吸收土壤中的离子养分并运输到植物体内。

根毛的作用是增加吸收面积以提高养分吸收效率。

根系的结构与养分吸收的关系较为复杂。

一方面,根系发达且具有丰富的根毛,能够提高养分吸收能力。

另一方面,不同植物对养分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它们的根系结构也会有所差异。

4. 根系结构对土壤水分与养分的利用根系结构对土壤水分与养分的利用具有重要影响。

深根作物通常具有较长的根系,能够深入土壤,吸收更深层次的水分和养分。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3.2.2根对水分的吸收课件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3.2.2根对水分的吸收课件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根毛
根吸水的过程 根毛细胞吸水的过程
(水分)土壤溶液 根细毛胞细壁胞
根内细层胞细膜胞 细导胞管质
茎和其液他泡器官
为什么盐碱地种植庄稼一般难以成活? 根毛细胞内溶液的浓度 ﹤ 土壤溶液的浓度 根毛细胞失水
出谋划策 寸土寸金,改良盐碱地,增加土地利用率,我们一起想办法!
四、合理灌溉
1、原因:植物生长需要水,水资源短缺,要进行合理灌溉 2、原则:a不同植物生长所需水量不同。 b 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时期,需水量也不同。
水稻、小麦、玉米平均需水量表
植物名称 水稻 小麦 玉米 平均需水量 811克 507克 368克
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
1200
1000
800
600
400
单位:克 200
0 分蘖初期 出穗初期 出穗末期
平均需水量 1064
410
232
成熟期 315
成熟后期 108
一种水稻平均需水量图表 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需水量不同
拓展总结
真题演练
(济宁)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施肥不当造成“烧苗”

A.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
B.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
C.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D.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解析】若一次性给农作物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 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不能吸水,反而会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 而萎蔫,造成“烧苗”现象.因此要合理施肥 【答案】C
八年级上册
3.2.2 根对水分的吸收
炎炎烈日下,农田里 的秧苗由于缺水而萎焉, 当浇水后时间不长就变得 郁郁葱葱;菜市场上的蔬 菜被喷水后,茎叶就会又 变得光亮鲜嫩,引人驻足。

139.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2.2 植株的生长-课时练

139.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2.2 植株的生长-课时练

3.2.2 植株的生长基础达标卷1.如图所示是用显微镜观察根尖横切结构时看到的图像,该部分应该位于( )A.根冠B.成熟区C.分生区D.伸长区2.在蚕豆根尖上画上等距离的细线,培养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细线之间距离最大的是( )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3.植物的叶芽将来发育成侧芽的结构是( )A.幼叶B.芽轴C.胚芽D.芽原基4.根尖的表面被称为“根冠”的结构保护着,随着根在土壤里不断伸长,根冠的外层细胞不断磨损,但根冠从不会因为磨损而消失,原因是( )A.分生区细胞能分裂和分化B.伸长区细胞能伸长生长C.根冠细胞特别耐磨D.根能够长出根毛5.按照着生的位置,植物的芽可以分为( )A.枝芽和花芽B.顶芽和侧芽C.枝芽和顶芽D.枝芽、花芽和混合芽6.如图是植物根尖的纵剖面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在“[ ]”内填代号,“”上填文字)(1)根在土壤中生长,但不会被土粒磨伤,因为有[ ] 的保护。

(2)④位于根尖的尖端,该细胞比较,排列不够。

(3)②是由[ ] 细胞通过分裂、分化而成的。

③属于组织。

(4)[ ] 的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的主要部位。

7.下图是丁香叶芽结构的纵切图和丁香的一段枝条,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在“[ ]”内填代号,“”上填文字)(1)图乙中的a 是由图甲的[ ] 发育成的;图乙中的c 是由图甲中的[ ] 发育成的。

(2)叶芽能由小长大与组织有密切关系。

(3)图甲中的[③]是,它能发育成图乙中的[ ] 。

(4)由图可知,叶芽将来能够发育成。

能力提升卷1.下列对叶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芽有顶芽和侧芽B.芽中有分生组织C.芽轴发育成茎D.芽原基直接发育成叶2.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和生长最快的部位分别是( )A.成熟区、伸长区B.成熟区、分生区C.伸长区、分生区D.根冠、伸长区3.下图表示菜豆发育过程中的相关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菜豆种子的胚由图甲中的①②③组成B.图乙中的a是由图甲中的③发育来的C.图丙中的A和B是吸水的主要部位D.图乙中的b是由图甲中的②发育来的4.“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特指谷物)历来一半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课件 3.2.2 植株的生长(7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课件 3.2.2  植株的生长(79张ppt)

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 的开放,使果实、种子 提早成熟
使茎秆健壮,促进淀粉 的形成和运输
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 暗绿色,并出现紫色
植株的茎秆软弱,容易 倒伏,叶片边缘和尖端 呈褐色,并逐渐焦枯
2.除了上述三类无机盐以外,植物还需要许多其他种类的无机盐。其中,有些无机 盐的需要量十分微小,但它们在植物的生活中同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缺 少含硼的无机盐,油菜就会只开花不结果。
知识拓展
无土栽培
(1)概念:根据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成营养 液来栽培植物的方法。
(2)优点:可以更合理地满足不同植物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具有产量高、不受种植 空间和季节限制、节约水肥、清洁无污染等优点。
例3 (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 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 ( ) A.含氮的、含铁的、含钾的无机盐 B.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C.含氮的、含磷的、含锌的无机盐 D.含氮的、含磷的、含硼的无机盐 解析 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答案 B
6.(2017广东中山期末)如图是叶芽各部分结构及其发育成枝条的相应部分,其中错 误的是 ( )
A.a发育成叶
图3-2-2-2 B.b发育成叶 C.c发育成茎 D.d发育成芽
答案 A 由题图可知:a是芽轴,将来发育成茎,A错误。
知识点三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7.(2019江苏泰州中考改编)把3株大小相似的青菜分别放入土壤浸出液、无土栽培培 养液和蒸馏水中培养。培养过程中注意光照、通气并及时补充培养的液体。一周后 观察它们生长的情况如图,出现下图生长结果差异的原因是青菜的生长需要 ( )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2.2《植株的生长》同步练(含解析)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2.2《植株的生长》同步练(含解析)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下列为某同学观察玉米根尖结构的细胞图,其中最有利于根吸收水分的细胞是()A.B.C.D.2.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最合理的是()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幼苗生长是否需要水B.该实验结果应观察并记录幼苗根的总数量C.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是幼苗左右两侧土壤含水量不同D.该实验证明了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3.成熟区生有大量根毛,其意义主要是()A.增强根的固定作用B.增大根的吸收面积C.扩大根的分布范围D.保护幼根和根毛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发育成植物的枝条和绿叶的是()A.根B.茎C.叶D.芽5.团花树生长速度极快,茎每年增粗数公分,一年最多可长高3.5米,被称为“奇迹树”。

团花树能迅速长高是因为()A.茎中木质部细胞不断分裂分化B.茎中韧皮部细胞不断分裂分化C.茎中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分化D.顶芽中分生组织不断分裂分化6.有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路旁杨树茎的某一部分受到创伤露出了木质部,这部分茎就不能增粗。

这是因为,被破坏的结构包括()A.韧皮部B.形成层C.木质部D.树皮7.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无机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合理施肥主要目的是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所需的有机物B.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的无机盐是氮、硫、磷C.“微量元素”因含量少,所以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影响不大D.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运输到茎、叶等其他器官8.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A.含锌、氮、钾的无机盐B.含钙、氮、钾的无机盐C.含硼、磷、钾的无机盐D.含氮、磷、钾的无机盐9.两株长势相同的玉米苗分别放在等量的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如图甲所示,几天后,植株的生长状况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实验的变量是水的多少B.实验应在黑暗中进行C.土壤浸出液与蒸馏水的成分完全相同D.土壤浸出液能为植株生长提供无机盐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成熟区,也称根毛区。

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原理

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原理

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原理文章标题:揭秘植物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原理导语:植物作为生物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长和发育离不开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

但是,你是否好奇,植物的根部是如何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呢?本文将深入探讨植物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原理,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植物的生长机制。

一、植物根部的结构和功能1.1 根系的构成植物的根系由主根和侧根组成,主根是从幼苗发芽时形成的第一个根,侧根则从主根的基部或中部向外发出。

根系可以扎根于土壤中,为植物提供支持和营养吸收的功能。

1.2 根毛的存在意义根毛是根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极大增加了根系的表面积,从而有利于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根毛的形成和消失是一个动态过程,植物会根据环境条件和生长需求来调整根毛的数量和长度。

二、植物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过程2.1 水分的吸收植物根部吸收水分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渗透作用。

当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较高时,根毛会吸收土壤中的水分,通过细胞间隙逐渐渗透到根系的内部。

根系内的细胞则通过渗透作用将水分传递给整个植物体。

2.2 无机盐的吸收植物根部吸收无机盐的过程主要依赖于主动运输。

根毛表面存在着许多细胞壁上的转运蛋白,这些转运蛋白能够选择性地将土壤中的无机盐转运进入根毛细胞内部。

随后,通过离子泵的作用,无机盐被运输到其他植物组织中,满足植物生长和代谢的需要。

三、对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理解3.1 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植物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必要条件。

水分的吸收能够维持植物组织的稳定渗透压,无机盐的吸收则为植物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

3.2 根系的适应性进化植物根系的结构和功能是植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的结果。

随着生物种群的竞争和环境的变化,植物根系不断地进化和适应,以增加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能力,提高生存竞争力。

3.3 方向性生长的重要性根毛的存在使植物根系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生长。

根系向着水分和无机盐的浓度梯度方向生长,以便更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土壤中的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冠
实验:
清水 浓盐水
三、细胞吸失水的原理
细胞吸水 细胞液浓度 > 周围溶液浓度 液泡变大
细胞液浓度 < 周围溶液浓度 细胞失水 液泡缩小
四、根吸水的原理和过程(途径)
(一)根吸水的原理
土壤溶液浓度<根毛细胞液泡浓度
根毛吸水的途径
(水分)土壤溶液→ 细胞壁 →
细胞膜 → 细胞质 →液泡
根吸水的过程(途径)
成熟期 315
成熟后期 108
一种水稻平均需水量图表
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需水量不同
喷 灌
滴 灌
节约用水 科学用水
本节重、难点
一、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细胞液浓度>周围水溶液的浓度 细胞吸水
细胞液浓度<周围水溶液的浓度 细胞失水
二、根毛吸水的原理
根毛细胞液的浓度 >土壤溶液的浓度


1 、用盐拌黄瓜,碗里出现的水是 从黄瓜的 细胞液里流出来的。
Ö ²ï Îà û³ Æ ® ˵ ¾ ¡ Рó ñ ÓÃ × ½¾ Æ ùÐ èË ®Á ¿ 811Ë ¿ 507Ë ¿ 368Ë ¿
水稻、小麦、玉米平均需水量表
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
1200 800 600 400 200
单位:克 0
平均需水量
分蘖初期 出穗初期 出穗末期 1064 410 232
第二节 根对水分的吸收
一、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根
仔细观察菜豆 根毛的着生位置及 疏密程度,并试着 分析根尖吸水的主 要部位,并说出判 断的依据。
二、根吸水的主要部位: 根尖
导管 成熟区吸水能力最强 1.根毛细胞扩大了 吸水面积; 2.根毛细胞壁薄, 细胞质少,液泡大; 3.成熟区的上部形 成了运输水分的导管。 成熟区 伸长区 分生区
茎、叶等其他器官
导管 水 根表皮内各层细胞
根毛细胞
土壤溶液
动动脑
在植物栽培过程中为什么一 次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 土壤溶液浓度 大于根毛细胞液 的浓度,根毛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 水,反而会使细胞液中的水分渗到 土壤里去,就会造成“烧苗” 。
合理灌溉
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 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需水量不同。
4、判断:植物在盐碱地中生长不好的 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大,植物将盐或 碱吸入根中。( )
×
2 、已知土壤溶液浓度为20%,若 根毛细胞能够从中吸收水分,则 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应为( D ) A.15% B.10% C.20% D.30%
3、植物细胞吸水时,水分渗入所经 过的细胞结构依次是( A )。 A.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液泡 B.细胞壁、 细胞质 、细胞膜 、液泡 C.液泡、 细胞质、 细胞膜、 细胞壁 D.液泡、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