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doc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海波、玻璃B.沥青、蜂蜡C.金属、松香D.冰、海波2.如图所示,小鹏在收到的快递海鲜包装中发现装有冰袋,冰袋在海鲜运输中所起到的作用是()A.熔化吸热B.凝固放热C.汽化吸热D.升华吸热3.在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从外界吸收热量B.温度降低,向外界放出热量C.温度升高,从外界吸收热量D.温度不变,向外界放出热量4.如图中表示晶体凝固图像的是()A.B.C.D.5.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10℃的冰投入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A.冰全部熔化B.冰有少部分熔化C.水有少部分凝固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6.如图所示,将一支盛水的试管插入足够多的冰水混合物中,那么试管中的水A.很快就会结成冰B.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水肯定会结成冰C.在短时间内水不会结成冰D.时间再长水也不会结成冰7.当某晶体物质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可能是液态D.一定是固态、液态共存8.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B.在第6min时该物质开始熔化C.该物质熔化过程用时6min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二、填空题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有:晶体有规则,而非晶体的碎块没有规则形状,晶体有点,而非晶体没有。

10.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过程的物态变化是,在这个过程中雪要(选填“吸热”或“放热”),从而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选填“升高”或“降低”)。

11.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熔化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此固体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CD段是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 “糖画”是我国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糖为材料来造型。

如图所示,先把糖加热成糖汁,在绘制造型时,用汤勺舀起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各种造型后,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在竹签上即可。

关于“糖画”制作过程中糖的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直在吸热B. 一直在放热C. 先放热,后吸热D. 先吸热,后放热2. 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

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和。

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冰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这两个判断( )A. 只有正确B. 只有正确C. 都正确D. 都错误3. 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象。

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B. 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C. 在第,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 在第到第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4. 如图所示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此可判断( )A. 海波是非晶体B. 海波的熔化时间是C. 海波的熔点是D.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5. 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 )A. 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 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C. 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D. 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6. 下表列出了几种晶体的熔点,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固态氢固态酒精固态水银金钢钨A. 在时,氢是固态B. 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C. 钢掉入纯金水中一定不会熔化D. 水银温度计在时不能使用7. 用打印技术可以打印钛合金眼镜架。

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再定型成为镜架。

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和凝固B. 升华和凝华C. 汽化和液化D. 液化和凝固8. 如图所示是北京冬奥会上的人工造雪机。

最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附答案)

最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附答案)

熔化和凝固(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2021·凉山中考)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解析】选D. 此题考查学生对晶体熔化条件的了解. 晶体熔化的条件有两个:一到达熔点;二继续吸热. 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因为温度相同,冰因不能吸收热量而不能继续熔化.2.(2021·常州中考)2021年CCTV 3·℃℃,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 )℃并观察有无铱颗粒℃并观察有无铱颗粒℃并观察有无铱颗粒℃并观察有无铱颗粒【解析】℃℃℃℃℃℃时,黄金全部处于液态,铱处于固态,因此这个温度范围内如果有铱颗粒,说明黄金制品中掺入铱颗粒. 应选B.“温度—时间〞图像. 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 )【解析】选D. 此题考查了熔化或凝固图像的分析. 首先根据温度的变化趋势判断出熔化或凝固图像,然后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判断是非晶体还是晶体. 由图像知,该物质的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图像,A、B错误;并且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像,玻璃是非晶体,所以C错误,海波是晶体,所以D正确. 应选D.4.(2021·云南中考)炎热的夏天,课桌上一个杯子中有一把金属勺,把热水瓶中的开水(略低于100℃)倒入杯中,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 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6℃)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 关于这种金属的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解析】选D. 此题考查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知道晶体温度高于熔点时处于液态,低于凝固点时处于固态. 金属勺熔化了,说明热水瓶中开水的温度高于金属的熔点,使金属勺从开水中吸热而熔化;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6℃)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说明室温(26℃)低于金属的凝固点,使金属凝固. 故金属勺的熔点和凝固点一定高于26℃低于100℃. 应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6分)5.(2021·信丰西牛期末)如下图是现在市场热销的空调扇,与秦王建造的阿房宫相似,盛夏来临时,空调扇的盒子中装入冰块,这样房间的温度就会下降,这是利用冰块熔化时要热. 室外的气温高达35℃,而冰块尚未完全熔化时,冰盒内的温度为℃.【解析】此题考查物态变化的特点. 冰熔化时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 冰的熔点为0℃,在冰未完全熔化完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不变,始终为0℃.答案:吸06.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 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和,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解析】“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水是液体的,放热变为冰,冰是固体的,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冰吸热变为水,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温度未升〞说明冰熔化的过程中温度是不变的,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答案:凝固熔化晶体—时间图像,其中是非晶体的熔化曲线. 另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大约是℃,在第12 min时,该物质处在状态.【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的了解. 由图可知B曲线,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变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非晶体;A曲线有一段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说明是晶体,这个过程所对应的温度就是该晶体的熔点,从图中可以看出熔点大约是45℃;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所以该晶体的凝固点是45℃;第12 min物质处于晶体的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状态.答案:B 45 固液共存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8.(4分)(2021·绵阳中考)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李梅分别测得甲、乙两种物质从固态到完全熔化的过程中的实验数据如下表:(1)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物质甲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物质乙是(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解析】此题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同时考查了学生对熔点概念的理解. (1)由表格中数据知,甲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所以甲是非晶体;乙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乙是晶体,且熔点为48℃;℃时,还未到达乙的熔点,所以乙未开始熔化,是固态.答案:(1)非晶体(2)固态9.(8分)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选项是(选填“A〞“B〞或“C〞),示数为℃,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ABCDE),那么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 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 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 min时处于态,该物质的熔点为℃,仔细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选填“快〞或“慢〞).(4)图像中DE段是过程.【解析】此题考查了晶体升温、熔化、升温、沸腾四个过程,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点、沸腾、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温度计的读数等,该题综合性很强,有很大的难度. (1)A是俯视会使读数偏大,C是仰视会使读数偏小,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外表相平. 温度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38℃. 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该物质是晶体.(2)物质熔化时,把试管取出,物质停止熔化,放回烧杯物质继续熔化,可见物质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3)物质在第5 min时处于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物质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50℃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是50℃. 物质是固态时,吸热3 min,物质温度升高了28℃(48℃-20℃=28℃). 物质是液态时,吸热2 min,物质温度升高了40℃(90℃-50℃=40℃). 所以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慢. (4)如题图丙,BC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DE段是物质的沸腾过程.答案:(1)B 38 晶体(2)吸收(3)固液共存50 慢(4)沸腾【互动探究】(2021·青岛中考)探究固体的熔化规律:规律通过屡次实验,得到规律,请填表如下:固体相同点不同点晶体__________温度不变有熔点非晶体温度升高无熔点【解析】此题考查固体熔化的知识. 通过对熔化图像的分析可知,该固体有熔点因此是晶体,ab段是物体的熔化过程,所以是固液共存的状态;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热.答案:晶体固液共存吸热【培优训练】小明猜测,水中参加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测,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 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下图.(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min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min.(2)凝固点为℃. 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测,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选填“高〞或“低〞).(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下图,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解析】(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是保持不变的,所以盐水从第10 min开始凝固,到第20 min凝固完成,凝固过程用了10 min;(2)从图像可知:在10~20 min,温度始终为-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水的凝固点是0℃,故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低;(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到达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答案:(1)10 10 (2)-2 低(3)变多三个特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2021·黄冈实验月考)如下图,医生使用听诊器是因为(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大,响度增大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到发声体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解析】选C. 此题考查声音的特性. 音调是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的;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声音的响度是由物体振幅决定的,还与声音的传播距离和分散程度有关. 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然后根据经验判断是否有病症. 应选C.2.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解析】选B.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音调越高,频率越高的理解和掌握. 1(dou)的音调低,3(mi)的音调高,说明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快. 用同一架钢琴,那么音色相同,响度与振幅有关,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应选B.3.(2021·烟台中考)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下图,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解析】选D. 硬纸板的振动快慢、钢尺的伸出长短及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都能影响物体的振动频率,即影响声音的音调,而用不同的力吹笔帽,是改变振幅,影响的是声音的响度,故D不能到达探究影响音调因素的目的.4.(2021·梅州中考)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那么这两列声波( )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解析】选C. 此题通过比拟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 甲、乙的波形特点:相同时间内出现的次数相同,说明振动的频率相同,那么音调相同;波偏离平衡位置幅度也相同,那么响度也相同;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故题图中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应选C.5.(多项选择)关于超声波,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超声波是频率大于20 000 Hz的声波℃的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340 m/s【解析】选A、C. 因为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 000 Hz,高于20 000 Hz的叫超声波,所以超声波的频率大于20 000 Hz,人听不到超声波,故A、C正确;因为真空不能传声,超声波也是声波,所以超声波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也是340 m/s,故B、D错误. 应选A、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6分)6.(2021·上海中考)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如图蒙住双眼的小王能区分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后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解析】此题考查声音的特性. 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不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同.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我们能区分不同的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因此蒙住双眼的小王能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答案:不同音色响度7.如下图是用一根吸管做的笛子,在吸管上有五个孔,其中一个是吹孔. 嘴对着吹孔吹,由于吸管内空气柱发生产生笛声. 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笛,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当用力吹笛时,主要改变笛子发出声音的.【解析】此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特性.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嘴对着吹孔吹时,引起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笛声.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还跟发声体的长度、粗细、松紧程度有关. 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笛,改变了发声体的长度,故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当用力吹时,笛内空气振动的幅度变大,那么响度变大.答案:振动音调响度8.(2021·佛山中考)往8个相同透明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的力敲击时可发出“1、2、3、4、5、6、7、〞的音,发出声音的响度,最右边发出的是音(选填“1、2、3、4、5、6、7、〞).【解题指南】解答此题的关键点:(1)明确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2)明确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解析】此题考查对响度和音调的认识. 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时,瓶子的振动幅度相同,响度相同;最右边的瓶子装水最多,瓶子和水振动最慢,音调最低,所以最右边瓶子发出“1〞音.答案:相同 1三、实验探究题(9分)9.(2021·青岛中考)(请将以下实验报告中的空缺局部填写完整):探究影响音调上下的因素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过程钢尺,听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解题指南】(1)钢尺振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2)要探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需要控制钢尺振动的什么相同? 这是什么实验方法?提示:(1)尺子伸出桌面局部的长度(2)幅度控制变量法【解析】此题考查影响音调上下的因素的探究实验. 音调的上下与振动频率有关,在本实验中只需改变钢尺伸出桌面局部的长度就可以改变钢尺的振动快慢;实验中需注意控制声音的响度相同,即需控制钢尺的振动幅度相同,这是初中物理中最常用的控制变量法.答案:钢尺伸出桌面局部的长度振幅控制变量【培优训练】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测:猜测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测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测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测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表:(1)为了验证猜测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测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解析】当探究音调与多因素是否有关时,需要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 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是否与琴弦的材料有关时,应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选择不同材料的琴弦. 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是否与琴弦的长度有关时,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选择不同长度的琴弦.答案:(1)②④(2)③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标准大气压下,保温瓶中盛有半瓶0摄氏度的水,现将温度为-10摄氏度的冰投入水中,并盖上瓶盖,将会发生的现象是()A.水的质量减少,冰的质量增加B.水和冰的质量都不变C.水的温度降低,冰的温度升高D.水和冰的温度都不变2.一种新型固态建筑材料,现对其加热观察其状态的变化情况,从10o C开始加热并计时,其在第1min、20o C时开始熔化,到第8min、40o C时熔化结束。

如图中能正确反映其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A.B.C.D.3.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3名宇航员送入太空,宇航员在空间站“天宫一号”内居住了3个月,然后返回地球。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宇航员居住在太空中,以地球为参照物,他们是运动的B.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对话,不需要电话等设备对方也能听见C.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上时,两者保持相对静止D.返回舱与大气摩擦表面物质将会烧毁,物质在熔化、汽化过程中要放出热量4.如图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B.在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第10分钟后物质处于液态D.在BC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5.近年来,建筑垃圾再循环利用成为新尝试,如废钢筋、废铁丝等经过分拣、回炉热加工可制成钢材等金属制品。

对于废钢筋、废铁丝再循环利用涉及的物态变化以及对应的吸、放热情况()A.先熔化吸热,后凝固放热B.先汽化吸热,后液化放热C.先熔化吸热,后汽化吸热D.先熔化放热,后汽化放热6.关于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熔化要吸热,但熔化时温度不一定升高B.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热C.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D.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要放热,其温度降低7.如图为某晶体的凝固与熔化过程,其中该晶体()A.在BC段,该物质吸热B.熔化过程中图象中的EF段C.凝固时的温度为55℃D.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8.下图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50℃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态C.在BC段物质内能不变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9.如图是小明绘制的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

1.图为物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为非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B.图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C.图中FG段表示物质在吸热D.图中GH段表示物质处于液态2.几种金属物质的熔点(标准大气压下)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铁钨熔点/℃-391064108315353410AB.金在1064℃时一定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D.用钨丝作白炽灯的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高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以判断()A.甲物质是晶体B.80℃的乙物质可能是液态C.甲物质在第5min时开始熔化D.0~12min为乙物质的熔化过程4.夏季,我们吃雪糕感到凉爽,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A.凝固放热B.熔化吸热C.汽化吸热D.升华吸热5.海波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海波是晶体,其熔点是48℃B.第8min时海波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6min~12min内,海波温度不变,不吸收热量D.第15min时海波处于液态6.北方冬季贮菜,为防止地窖的菜被冻坏,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了水()A.凝固放热B.凝固吸热C.汽化放热D.汽化吸热7.有一种金属存放在30℃的煤油中时是固态,当煤油温度变为45℃后,它逐渐熔化,该金属可能是()金属A汞B铯C铷D钾熔点/℃39293963A.A B.B8.如图所示是《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古人造兽糖的情景,先将固体状态的糖放入瓦罐中用慢火煎化,然后倒入兽形模具,冷却脱模就成为兽糖。

造兽糖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仅熔化B.仅凝固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9.有些冰雕作品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将水注入模具中,在低温下,水会逐渐形成冰雕作品,这一过程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和对应的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凝固放热B.凝固吸热C.凝华吸热D.凝华放热10.用如图甲的两套相同装置,分别对相等质量的固体M、N 加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 含答案.doc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   含答案.doc

A 、-40°C 的水银变成0°CB 、冰变成C 、食盐放入水中化成D 、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A 、用水效果好,因为水容易B 、用冰效果好,因为冰温C 、用水和冰的效果D 、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熔化时D .以上三种都有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3. 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 (含答案)1.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的原因是( )A .没有吸收热量 C .吸收的热量用来使晶体熔化B .吸收的热量正好等于放出的热量 D .吸收的热量用来使晶体变为非晶体2. 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熔点/°c 沸点rc酒精 -117 78水银 -39 357铅 328 1740A. 气温接近-50°C 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B. 铅的凝固点是-328 °CC. -39°C 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D. 80°C 的酒精是液态3. 探究“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把碎冰装在大试管中,将大试管放在水中加热,实验中发现冰熔化的 速率过快,记录数据太少,下列方法能够延长熔化时间的是( )A. 降低冰的初温B.提高水的初温C.增加冰的质量D.停止搅拌4. 在一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志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海波晶体(熔点为48 °C),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48 °C 左右,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

此杯 能迅速降低水温主要是利用海波( )A. 汽化吸热 B .熔化吸热C.液化放热D.凝固放热5. 每到夏日都会有部分地区出现高温天气,一些道路上的沥青会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关于这种情景下列符合上述叙述的图象是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7、用质量相等的水或冰冷却食品时:8.某物质凝固点是8 0 °C,在8 0 °C时该物质所处的状态时(A. 一定是固态 B . 一定是液态C固液共存9.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是非晶体B.海波在AB段是液态C.海波在BC段吸热,温度不变1 I a iolJ图2 酎旬/min D. 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约8min10. 冻豆腐做菜味道鲜美,原因在于内部有许多小孔,这些小孔的成因是() A.豆腐自身冻缩形成的B.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C. 外界的冰扎进豆腐形成D.豆腐自身膨胀形成的11、 某固态物质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请分析并回答:(1) 这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的—图象(选填“熔化”或“凝固”)(2) 第lOmin 时该物质处于—态(选填“固”或“液”)。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同步基础练习)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C.用纸锅烧水,水沸腾但锅不会燃烧D.游泳的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答案】B【解析】解: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A 错误;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是因为冰棒熔化吸收热量,故B正确;C、水沸腾是一种汽化现象,锅不会燃烧的原因是纸的燃点高于水的沸点,故C错误;D、游泳后刚从水里出来,感觉特别冷,是由于身上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2.夏至前后是荔枝的最佳上市时节,小玲细心地发现在家收到网购的荔枝时,泡沫箱内还有许多用来保鲜的冰袋,其主要的保鲜原理是( )A.熔化放热 B.熔化吸热 C.汽化吸热 D.凝固放热【答案】B【解析】解:将冰袋和荔枝一起放在泡沫箱中,冰吸收热量,熔化成水,使得荔枝温度降低,不易变质,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的盛满水的水缸会破裂,通过观察发现降温时水缸中的水( )A.是从水面开始凝固的 B.是从中央开始凝固的C.是从缸底开始凝固的 D.是同时开始凝固的【答案】A【解析】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水结成冰后,是从水面开始凝固的,质量不变,冰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而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由ρ=m可知,体积会V变大,水缸的容积不变,所以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的盛满水的水缸会破裂。

故选:A。

4.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答案】C【解析】解:水浴法可以使物体受热均匀,因此,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的实验中,碘的熔点高于100℃,采用水浴法加热可使碘受热时只会发生升华,而不能达到熔点,不会熔化,这样通过控制温度可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情景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A.一块铁放在炉子上烧红了B.阳光下,小雪人“流汗”了C.玻璃杯被打碎D.一瓶水,越喝越少2.关于熔化和凝固之间的联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熔化和凝固是互逆的过程B.发生熔化和凝固时,必须达到一定温度才能进行C.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都保持不变D.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3.如图,燃烧的蜡烛会流下烛液,在太阳下蜡烛也会变软。

分析蜡发生熔化需要的条件是()A.需要吸热B.必须放热C.不一定吸热D.不能确定4.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钝铁柄勺从嘴受注”这样的记载,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铁化如水”这个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这个过程中铁温度不断升高B.这是一种凝固现象C.这是一种熔化现象D.在这个过程中铁不断放热5.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物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图中表示球内材料熔化图像的是()A.B.C.D.6.根据下表中所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钢固态氢熔点/℃-39 1064 1083 1515 -259A.在-265℃时,氢是液态B.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C.钢可以用铜锅来熔化D.水银温度计在低于-40℃时不能使用7.如图所示,把装有﹣4℃碎冰的大试管放入装有﹣4℃碎冰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在烧杯内的冰没有熔化完的过程中,试管内的冰()A. 熔化一小部分B. 全部熔化C. 不会熔化D. 温度高于0℃8.如图甲所示为小松探究“海波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海波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熔化和凝固
基础题
1、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A.石英
B.松香
C.玻璃
D.沥青
2、物质从变成叫做熔化,从变成叫做凝固。

3、蜡烛点燃后烛芯周围出现“蜡水”,在起风的时候,“蜡水”流到旁边滴下后又变成硬的蜡。

在上述过程中发庄的物态变化是先后。

4、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水晶莹
C.秋天,薄雾缥缈
D.冬天,瑞雪纷飞
5、关于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固体都有熔点
B.物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C.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D.物体凝固时放热,温度一定保持不变
6、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时=5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B.在P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7、海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

小华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

海波的熔化图像是 (填写序号)。

(1)分析图像A可获得的信息有: ①;②。

(2)分析图像象B可获得的信息有: (填一条即可)。

提高题
8、如图所不是探究冰的熔化实验,当烧杯里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里的冰( )
A.也熔化一半
B.全部熔化
C.不熔化
D.无法判断
9、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1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熔点物质熔点物质熔点
金刚石3350 金1064 冰0
钨3410 银962 固态水银-39
纯铁1535 铝660 固态酒精-117
钢1515 铅328 固体氮-210
灰铸铁1177 锡232 固体氢-259
铜1083 海波48 固体氦-272
A.在最低温度为-52℃的地区,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温度
B.用钨做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高
C.铝锅漏了,可以用锡来焊接
D.-118℃的酒精为液体
10、炎热的夏天,课桌上一个杯子中有一把金属勺,把热水瓶中的开水(略低于100℃)倒人杯中,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6℃)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

下列关于这种金属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该金属熔点高于100℃
B.该金属熔点低于26℃
C.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
D.该金属凝固点低于100℃
11、如图中画出了质量相等的A、B两种固态物质被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种物质在熔化时吸收的热量相等
B.A、B两种物质的凝固点相同
C.A、B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A物质吸热较多
D.A、B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B 物质吸热较多
12、如图所示是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丙三种物质都是晶体
B.丙物质的熔点最低
C.甲与乙是同种物质
D.甲的质量比乙大
考链接
13、我们生活在这炎炎的夏日里,多么期盼环境的凉爽;但真正到了深冬时节,却又是滴水成冰的寒冷。

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 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
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 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
14、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像,以下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在ab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处于沸腾状态 D.c到d是熔化过程
15、在“探究冰和蜡溶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在固定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

(2)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3)图乙和图丙,是小明绘制的冰和蜡的熔化图像,则图是蜡的熔化图像,判断的依据是。

(4)实验中小林同学发现冰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现象,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冰熔化时间的方法:。

参考答案:
1、A
2、固态液态液态固态
3、熔化凝固
4、A
5、C
6、D
7、(1)海波熔化过程温度不变;海波的熔点是48℃。

(2)石蜡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8、C
9、B
10、B
11、C
12、D
13、A
14、B
15、(1)全部浸没(2)44℃(3)丙蜡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4)增加冰的质量或者将酒精灯火焰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