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论文
学会克制高中议论文作文5篇

学会克制高中议论文作文5篇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学会克制自己,才是自己能得到的自由。
克制是适可而止的智慧执虚如盈,执盈如虚。
克制有时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智慧。
下面是整理的学会克制高中议论文,欢迎阅读。
学会克制高中议论文1在凡高还未成为艺术大师时,有这么一段故事。
一八七五年,凡高曾到一个矿区当牧师。
有一次他和工人一起下井,在升降机里,他陷在巨大的恐惧之中。
颤巍巍的铁索嘎嘎作响,箱板在左右摇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听凭这机器把他们运进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这是一种进地狱的感觉。
事后,凡高问一个神态自若的老工人:“你们是不是习惯了,不再感到恐惧了?”这位坐了几十年升降机的老工人答道:“不,我们永远不习惯,永远感到害怕,只不过我们学会了克制。
”在这个故事中,老工人就是会克制的人。
而克制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将人的本能压制下去。
克制其实并不是先天就能养成的,而是需要后天的锻炼。
在远古时期,人们并不知道克制,所以就会被需要克制的自然淘汰,慢慢的转化成会克制,懂克制,用克制的现代人。
在现代,不会克制是不行。
在工作时,要学会克制。
不能随便动别人的东西,不能挪用公款等,都是需要克制的。
在学习时,上课不要总是交头接耳,要把心静下来,将精力要完全放在学习上。
这些也是需要克制的。
有些生活,你永远也不会习惯,但只要你活着,这样的日子你还得一天一天过下去,所以你就得学会克制,学会忍耐面对日子,把最坏的都捱过去,剩下的也就是好的了。
学会克制高中议论文2看电视、玩电脑是每个学生都喜欢的,我也不例外,即便是大人也克制不住。
今年寒假,我将试着学会克制自己。
今天,王老师说:“作文写自己本子上。
”回家后,我就开始找本子。
找了好长时间,整个屋子都翻了3、4遍了,可还是没找到,我告诉妈妈,妈妈摸着我的头说:“这还不简单,直接打在电脑上就行了。
”我仔细一想:对呀!还可以直接打成我的作文集,哎!瞧我这脑子。
这时,我突然想:对了,还可以偷偷玩电脑。
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鬼主意,就说:“但是,不能上网。
梵高艺术人生研究报告论文

梵高艺术人生研究报告论文引言文艺复兴时期的荷兰画家梵高是艺术史上独特且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
他的艺术作品展示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同时也揭示了他复杂而动荡的个人生活。
本篇研究报告将深入探讨梵高艺术作品背后的人生经历,并分析其对他艺术风格的影响。
1. 梵高的背景和早期生活梵高出生于1853年,是荷兰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儿子。
他在幼年时就展示出对艺术的兴趣,并在年轻时从事过各种职业,包括销售、教书和神职工作。
然而,直到他27岁时,他才真正将自己的职业定位于绘画。
梵高开始学习绘画技巧,并通过临摹大师的作品来提升自己的技艺。
2. 梵高与印象派的接触在巴黎的一次展览中,梵高首次接触到了印象派的绘画风格。
这对他的艺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梵高开始尝试使用更明亮的色彩和更短的笔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也开始对光线和阴影的运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3. 梵高的心理健康问题梵高的个人生活始终充满了挣扎与困惑。
他常常陷入情绪低谷和抑郁之中,这给他的艺术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根据他的信件和日记的记载,梵高可能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
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导致他的作品在画面上表现出极度的情感和内省。
4. 梵高的艺术风格和主题梵高的艺术风格独特而又多样化。
他的早期作品主要描绘了荷兰乡村的风景和人物。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梵高的作品越来越充满了对内心情感的表达。
他用浓烈的色彩和鲜明的对比来表现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孤独。
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包括夜晚、星空、向日葵和自画像等。
5. 梵高的影响尽管梵高在他的一生中并未获得广泛的认可和成功,但他的作品在他去世后得到了巨大的赞誉和关注。
他的创作风格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对表现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的发展。
他的作品被世人认为是情感与灵魂的抒发,赋予了艺术作品新的诠释。
结论通过本篇研究报告,我们深入探究了梵高艺术人生的重要方面。
他的个人背景和早期生活对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星月夜》

《星月夜》赏析摘要: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360截图20131221094053158.jpg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360截图20131221094402322.jpg下面我将根据我所学到的知识对梵高的作品《星月夜》进行赏析论文。
关键字:星月夜梵高后印象主义正文: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梵高的作品,如《星月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在短短的37年人生中,梵高把生命的最重要时期贡献给了艺术。
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
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
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
痴狂谱写他的一生,艺术点燃他的生命。
文森特·梵高的星夜油画已经达到了艺术成就的颠峰。
尽管梵高的一生中只卖出一幅油画,但他作品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
星夜是当代文化最著名的代表之一,它也是被复制最多,印刷最多的油画。
从堂麦克林的歌的”星光,星光灿烂的夜晚“(根据星夜油画改编的),到无止境的商品都在夸耀它-星夜这幅不可思议的油画。
然而梵高在创作《星月夜》之前他的状况已不乐观,在西欧传统绘画的远近法中,画家常常从观众席来观察舞台,观察风景与人物。
但是对梵高来说,在他病情尚未发作之前,已感到被另外一个世界监视着。
他察觉到受苦恼、受烦闷的,不只是他本身或者如向日葵那样的对象,而是能够把一切万物都包括进去的广大范畴.他在采用大胆的布局的同时,又体现出了与这个世界脱离的另一种思维。
1889年,梵高的疯病又一次发作。
在与高更的一次激烈争吵之后,他割下自己一只耳朵,并用手帕包着送给一个妓女。
此后,他被送入了圣雷米的疯人院。
他在那儿共呆了一年零八天。
初一议论文《梵高引领我成长》800字(共10页PPT)

初一议论文《梵高引领我成长》
梵高,用向日葵带领我坚定
信念,面向太阳。
光芒 他在黑暗中散发
,在苦
难中祈求幸福,在绝望中找寻希望。 梵高,用坚强的心为我插上追寻光和
翅膀 梦的
。梵高,引领我成长。
初一议论文《梵高引领我成长》
梵高,用星夜为我照亮前方的路。
《向日葵》的芳香
阳光挥洒在布鲁塞尔的街道
上,连空气都变得金黄。你面
向太阳,那因郁抑疲惫而苍黄的容
颜如向日葵般熔化在金灿灿的阳光之
双颊 中。你面带微笑,
留下冰冷
眼痕 的
,带着忧伤,你画下了心
中的向日葵。
关键词:向日葵,芳香,街道,空
气,面向,双颊,眼痕,照亮,挥洒,变 得,郁抑,熔化,留下,忧伤,疲惫。
疲惫。呼吸
着冰冷刺骨的空气,心也快冻
结在黑暗之中,但我没有选择,必须
坚定信念,永不放弃,寒冷冻
结不了我的心潮,黑暗无法阻
止我的脚步。
关键词:理想,火焰,信念,身心,
刺骨,空气,坚定信念,心潮,无法,脚 步,终结,呐喊,执着,好似,失败,跌 倒,呼吸,冻结,没有,选择,放弃,不 了,阻止,疲惫,寒冷。
初一议论文《梵高引领我成长》
空气在静谧中旋舞,荡起黑 色的波浪。这就是梵高笔下的 《星夜》吗?——青黑色的群 山将孤村环抱,蓝紫色的夜 空与锃亮的群星纠结,翻滚着。
他好像在诉说着生命在黑暗中无奈的 挣扎。然而一棵白杨突兀地耸立着,
那似火焰般的树枝坚毅的直 指星空,燃烧着无尽的夜。
关键词:空气,中旋,黑色,笔下,
青黑色,群山,环抱,夜空,群星,火焰, 树枝,直指,星空,荡起,纠结,翻滚, 好像,挣扎,突兀,燃烧,坚毅。
美术鉴赏论文--梵高部分作品赏析

美术鉴赏论文梵高部分作品赏析摘要:文森特·威廉·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
梵高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
“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
”关键词:梵高印象派油画星夜割耳朵后的自画像乌鸦群飞的麦田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1853年3月30日生于津德尔特,1890年7月29日在法国瓦兹河畔因患精神病自杀身亡。
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
代表作《向日葵》、《邮递员鲁兰》、《咖啡馆夜市》、《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星光灿烂》、《梵高在阿尔勒卧室》等,都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以及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
当时他的作品虽很难被人接受,却对西方20世纪的绘画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在这里,我主要对他的《星夜》、《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乌鸦群飞的麦田》进行分析。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
这是一种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罗曼艺术家当初在表现基督教的伟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尝试。
梵高画的那些爆发的星星,和那个时代空间探索的密切关系,要胜过那个神秘信仰的时代的关系。
然而这种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确笔触造成的。
当我们在认识绘画中的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便倾向于把它和勇气十足的笔法联系起来。
那是奔放的,或者是像火焰般的笔触,它来自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
梵高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
而这种体验,可以用一种小心谨慎的笔触来加以证明。
这种笔触,就像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准确无误地临摹着他正在观察着的眼前的东西。
梵高美术鉴赏论文

梵高——一个纯粹的自我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美术课上总会有一个画家的名字频频出现,他就是梵高。
一开始看他的画作,我感受到的是常人无法理解的癫狂,色彩明艳,表情夸张,尤其是那金灿灿的向日葵,似乎就像一个个闪耀的小太阳,硬是要把光亮深深刺进你的胸膛。
但慢慢的我发现即便看过许多名家作品,梵高依然是心头最爱。
不,应该是:越是对比,越是觉得梵高可贵,越是爱。
不可否认的,梵高是一个天才,是一个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的人,他的画将情感和美感融入,偏偏特别动情,偏偏特别美。
一件艺术作品的价值,要结合艺术家创作时的背景和心境。
一个艺术家的成就,要看他对后人的启发。
梵高在1880年决定开始正式画画,那时候他27岁,他搬去乡下跟他的父母住。
作为一个没有工作的单身狗,被爸妈嫌弃是必然的。
那时候的梵高,虽然在画画,但是日子过的很压抑,这可以从当时给弟弟提奥的信里看出,他自嘲自己过的连条狗都不如。
当时的作品普遍比较灰暗,颜色比较单一。
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画出了《吃土豆的人》。
准确地说,这幅画是1885年画的,但在那之前,画家已经开始构思练习了。
吃土豆的人为什么是名作?蒋勋说,梵高当年画矿工画农民,是一种救赎,他想救赎自己,而他拿起画笔的时候是在画他无法救赎的人。
而我最感动的是,梵高在自己被人嫌弃无法救赎的时候,居然还有怜悯之心去同情他人。
吃土豆的人里,柔和的灯光,昏暗的房间,“我想传达的观点是,借着一个油灯的光线,吃马铃薯的人用他们同一双在土地上工作的手从盘子里抓起马铃薯——他们诚实地自食其力”。
梵高在1886年去巴黎,可以说,这家伙终于踏上了艺术这条不归路。
当时是个什么情况呢?莫奈,马奈,毕沙罗,罗丹等等艺术家在巴黎正以“先锋艺术”的形象大展头脚。
梵高就像一个小粉丝一样,怀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住进巴黎蒙马特。
那段时间,他开始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他开始经常出门去画这个城市,画市郊,画静物。
这时候他的作品开始出现明媚的颜色。
对梵高来说,油画就跟文字一样,只是另一种表达方式。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论文一:对达芬奇《蒙娜丽莎》的艺术鉴赏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而他的作品《蒙娜丽莎》则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幅画作是一幅肖像画,绘制于16世纪初期,目前收藏在法国卢浮宫。
通过对《蒙娜丽莎》的深入观赏,我们可以欣赏到达芬奇在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上的独特魅力。
首先,在绘画技巧方面,达芬奇运用了光与色彩的巧妙组合,使得画面显得十分生动。
画中女子的面部充满了光影效果,而眼神中的微笑更是达芬奇的创作精髓所在。
他通过运用细腻的笔触和渐变的色彩,使得画中的蒙娜丽莎仿佛具有生命力,能够和观者进行交流。
此外,达芬奇还巧妙地运用了透视法,使得画面具有深度感,使蒙娜丽莎的形象更加立体。
其次,在表现手法方面,达芬奇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展示了他对人物心理的独特洞察力。
在画中,蒙娜丽莎的面容表情并非丰腴的微笑,而是一种微妙的、难以捉摸的神秘微笑。
这种表情使得观者难以揣摩她内心的情感,给了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这种不确定性与神秘感正是达芬奇追求的目标之一。
他通过巧妙挑战传统肖像画表现方式,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得观者能够在作品中感受到蒙娜丽莎内心深处情感的种种可能性。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蒙娜丽莎》中感受到达芬奇对于自然界的赞美和对于人类美的追求。
画中的蒙娜丽莎身着一袭华丽的礼服,头戴一顶菊花装饰的帽子,这些细节展示了达芬奇对于细节的精心雕琢。
同时,画中的背景正是美丽的自然风景,这个细致描绘的背景象征着达芬奇对于自然世界的热爱与崇敬。
达芬奇通过这幅画作将人类的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传递出对于真实与理想的追求。
总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一幅艺术品,它展示了达芬奇卓越的绘画技巧和对于艺术的深刻把握。
通过细腻的绘画技巧、神秘的表现手法以及对于自然与人类美的追求,达芬奇创造出了一幅极具魅力和内涵的杰作,给观者带来了无尽的欣赏乐趣。
论文二:对梵高《星夜》的艺术鉴赏梵高是19世纪后期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而他的作品《星夜》则是他在画作风格和表现手法方面的代表作。
议论文素材及论证角度

议论文素材及论证角度同一素材,从不同角度看,可以用来论证不同观点。
一、梵高(1)梵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病交加。
他的生活境遇是如此之恶劣,他的艺术知音是如此之寥落,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热情都倾注在自己的作品上,可是他的画却被那些布尔乔亚的艺术鉴赏家们弃之如敝屣。
在阳光明媚的法国南部小城,他疯狂地作画。
倾泄的颜料里调和着他的血,而画布,不过是他包扎伤口的绷带。
他像夸父一样地追逐着太阳,最后在阳光中燃烧、倒下。
每当我看见他所画的《向日葵》,总会想起古希腊智者说过的话:“它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永远是一团火焰。
”素材运用角度:艺术、理想、痛苦、执着、个性、独特追求(2)梵高说,“谁在爱,谁就在活着;谁活着,谁就要工作;谁工作,谁就有面包。
”但是梵高常常没有自己的面包,只能靠弟弟的接济勉强维持生计。
他孤独地作画,孤独地生活,没有钱请模特,他的模特只有自己。
100多年后,当他的自画像——《没有胡须的梵高》创出7150万美元的拍卖天价时,拍卖行里欢声雷动。
然而这一切与寂寞的梵高已经毫无关系。
在巴黎郊外的俭朴的墓地里,陪伴他的只有当年由加歇医生栽种的长春藤,还有来自全世界的崇拜者们敬献的鲜花。
素材运用角度:贫困、伟大、孤独(3)梵高生前曾有一个心愿:“总有一天我会找到一家咖啡馆展出我自己的作品。
”但是生前,就连这么一点点卑微的梦想,最终也还是化为泡影。
然而今天,梵高的出生地荷兰和梵高的安息地法国,争相把梵高认作自己的国民,争相为他建造精美的美术馆。
在巴黎的奥塞博物馆、在伦敦的国家美术馆、在荷兰的梵高美术馆……他的作品永远被摆放在最显著的位置。
在他的作品前,永远是人头攒动,人们向他的作品投出虔诚的眼神,啧啧赞叹,表现出对他超常的崇敬和膜拜。
素材运用角度:价值、时间会沉淀出真正伟大的东西梵高语录:画家害怕空白的画布,但空白的画布也害怕敢冒风险的、真正热情的画家。
我总是全力以赴地画画,因为我的最大愿望是创造美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梵高
梵高,他的《向日葵》无人不知、无人不
晓,然而,对梵高来说,难到他真的只是希
望他的画被挂在墙壁上被万人膜拜吗?不!
他希望人们能读懂他的画,了解他的内心世
界,一个真正融入自然、无拘无束、悲悯世
界的灵魂。
看画需看人,看人需看心。
也许我们无法完全了解他的内心,但我们可以从梵高短暂的一生和他的众多作品中试着理解他、支持他。
我觉得,梵高本身,就是一部传奇。
只有知道了他的经历,才能读懂他的画。
以画传神
他在世时,被视为做什么事都失败的人,视为疯子。
然而,这一连串的失败并没有把他打倒,他还是倾尽自己的生命,来爱,来描绘这个世界,纵然这个世界把他遗弃。
这个不善言辞的人,把他的心,他整个的生命,他一生想要说的话,想要表达的情感都一笔笔绘在画板上。
人们看到他对生命的渴望,对这个世界的爱。
看到他的梦,那个像他笔下的天空那么蓝的梦。
看到了他的躁动,他的强烈的要爆炸,要挣脱这个世界的束缚的渴望。
他总是力图用色彩来揭示精神,用笔触来传递情感,他曾说过:“我想画上半打的《向日葵》来装饰我的画室,让纯净的铬黄,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种程度的蓝色底子上,从最淡的维罗内塞的蓝色到最高级的蓝色,闪闪发光;我要给这些画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黄色的画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绘玻璃一样。
”
凡高作画时,怀着极狂热的冲动,追逐着猛烈的即兴
而作,这幅流芳百世的《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
向日葵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是那样艳丽,华美,同时又是和谐,优雅甚至细腻,那富有运动感的
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
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人们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总之,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但他的画在体现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的同时,也都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
特别在这幅《向日葵》中,在热烈而奔放的氛围中,却有几朵已经枯萎了,这似乎暗示着梵高内心中的重重矛盾:心灵对自然与生命的狂热追求,现实中偌大的社会却没有他的容身之处。
他死命想抓住的这
个世界,但还是缓慢却无情地溜走了。
或许这画的表面反映了他悲剧性的短促一生接近终结时期的心理状态。
他是个热爱自然并能从简单的事物看到纯粹之美的画家,他说他宁可画从窗户向外看到的树影而不想象中的美丽幻像。
而这正是后印象画派的画家们对于作画的观念。
这群画家不同于印象主义的地方,是不满足于客观主义的表现和片面地追求外光与色彩,而强调抒发自我感受,表现主观感情和情绪。
后印象主义重视形和构成形的线条、色块和体、面;强烈的内心化和个性化,是他们创作的特色。
这是我见过的画作中我最喜欢的一幅,让我从内到外有一种爆发的感觉,让我也想要像那些向日葵一样绽放出自己生命中最绚烂的一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