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美术鉴赏论文
文森特.梵高 美术鉴赏论文

文森特·威廉·梵高摘要:文森特·威廉·梵高生性善良,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
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
《向日葵》、《星夜》、《麦田群鸦》等代表作,大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六年中完成的,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透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梵高,更加理解画家的精神和思想。
文森特·威廉·梵高,出生于荷兰赞德特镇一个新教牧师家庭。
24岁之前曾在海牙、伦敦、巴黎等地的古匹尔画店当店员,后来成为传教士,在比利时西南部的博里纳日矿区传教,由于同情和支持穷苦矿工的要求而被解职。
在度过了一段极度失望和贫困的生活后,他决定在艺术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脱。
1880年以后,他到处求学,向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求教,向荷兰风景画家安东·莫夫学画,但最后还是决定自学。
在1886年以前,他的作品还都处于探索的时期,代表作有《吃土豆的人》、《纺织工》等。
1886年梵高随他担任古匹尔画店高级职员的弟弟来到巴黎,结识了图鲁兹一劳特累克、高更、毕沙罗、修拉和塞尚,并参加印象主义画家们的集会,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
1888年2月,他同高更结伴同行,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写生作画,长达一年之久。
这是他艺术风格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南国的强烈阳光和阳光照耀下的市镇、田野、花朵、河流、农舍和教堂,使他禁不住一遍又一遍地高喊:“明亮一些,再明亮一些!” 但后因两人意见不合,高更离去,梵高的精神也开始逐渐分裂。
梵高于1888年12月23日发病后,病情时好时坏,时重时轻,一次次住进医院。
1889年5月他被送进离阿尔一公里的圣雷米神经病院,成了彻头彻尾的精神病人。
但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梵高的绘画竟然突飞猛进,风格迅速形成。
美术鉴赏论文--梵高部分作品赏析

美术鉴赏论文梵高部分作品赏析摘要:文森特·威廉·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
梵高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
“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
”关键词:梵高印象派油画星夜割耳朵后的自画像乌鸦群飞的麦田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1853年3月30日生于津德尔特,1890年7月29日在法国瓦兹河畔因患精神病自杀身亡。
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
代表作《向日葵》、《邮递员鲁兰》、《咖啡馆夜市》、《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星光灿烂》、《梵高在阿尔勒卧室》等,都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以及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
当时他的作品虽很难被人接受,却对西方20世纪的绘画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在这里,我主要对他的《星夜》、《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乌鸦群飞的麦田》进行分析。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
这是一种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罗曼艺术家当初在表现基督教的伟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尝试。
梵高画的那些爆发的星星,和那个时代空间探索的密切关系,要胜过那个神秘信仰的时代的关系。
然而这种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确笔触造成的。
当我们在认识绘画中的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便倾向于把它和勇气十足的笔法联系起来。
那是奔放的,或者是像火焰般的笔触,它来自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
梵高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
而这种体验,可以用一种小心谨慎的笔触来加以证明。
这种笔触,就像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准确无误地临摹着他正在观察着的眼前的东西。
论文:《浅析梵高的绘画风格》(定稿)

宁夏师范学院美术学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析梵高的绘画风格学号姓名专业美术学指导教师论文工作起止年月 2012年11月—2013年5月论文提交日期2013年5月10日论文答辩日期2013年5月20日宁夏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梵高的绘画风格,了解梵高苦行僧式的艺术求索道路,学习他桀骜不驯的创作个性和追求艺术的执着。
分析他的绘画风格,从而学习发扬他绘画作品中色彩鲜、笔触短促有力的特点,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他为艺术界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和他作品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印象派;色彩;装饰;笔触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Van Gogh's style of painting, know Van Gogh stoic Art Quest, learning his wild and intractable creation individuality and the pursuit of art. Analysis of his painting style, to learn and develo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 works, color fresh strokes short and strong, to let more people know and understand th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he made to the art world and his artistic value.Keywords: The Impressionism. color. decoration. stroke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一、梵高的生平简介 (2)二、梵高的绘画风格 (2)结语 (9)谢辞 (10)参考文献: (10)梵高在孤独而又充满焦虑的一生总,在与偏见、贫穷和疾病抗争的过程中,他向世人留下了许多光辉的杰作。
凡·高自画像的美学分析的论文-美术论文

凡·高自画像的美学分析的论文美术论文20世纪的艺术史研究,处在一个方法不断变革的文化语境中,一件艺术作品历久弥新,不但需要它自身具有艺术价值,也在于能够有不同的解读方法赋予它以丰富的意义差异。
这种差异彼此之间不是互相否定和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和参照,形成一个召唤思想的整体。
当然,艺术多元化特征自身性质也决定了这一点。
当代艺术史家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对艺术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研究,其中比较著名的艺术史分析方法有:形式主义美学分析法、图像学方法、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分析法、新马克思主义分析法和精神分析学方法等等。
这些新方法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
不过,方法论本身并不具有本体意义,人们是要通过新的方法抵达被遮蔽的艺术本体,揭示艺术本体的深层内涵,从而展示出人本然的处境和存在的意义。
诚然,要洞悉一件艺术品的艺术本体,还需要创作者和观者拥有一定的独创性认识,这依赖于他们的学识和美学修养,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社会、政治、经济甚至性的观念。
此外,观者观赏一件美术作品的时间和空间,也是解读一件艺术品的重要参照。
本文试图借助于一些艺术史分析方法,考察荷兰画家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自画像艺术本体的意义和解读无限的可能。
凡•高,19世纪后期印象主义代表性画家,他从1886年至1890年艺术成熟期自画像作品多达四十几件,这在自画像艺术史上无疑是突出的,同时,也因凡•高对现代艺术产生的重大影响和受到现代社会的普遍关注。
因此选取这一题材作为参照具有一定的价值。
形式主义分析法形式主义分析者他们认为,形象出自线条、形态和色彩上观察到的一点,再进一步讲,是出自线条、形态和色彩排列的美学效果。
【图1:《戴草帽的自画像》,木版油画,40.5×32.5cm,1887年夏于巴黎,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藏。
self-portrait with straw hat,oil on cardboard 40.5×32.5cm paris summer 1887,amsterdam van gogh museum】如图,是一张凡•高1887年《戴草帽的自画像》,用这种观念来分析凡•高的这幅自画像时,我们就能注意到:整幅画面都是明亮的黄色,纯色面积较大,无论人物和背景,黄色是基本的色调,画家用明确的红色线条勾勒出人像的轮廓,人像旁用粗略且不规则的蓝色短线条交代出背景。
美术鉴赏论文资料(梵高)

美术鉴赏论文资料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人,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
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
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
梵高很晚才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而崭露头角,距他去世时只有八年。
梵高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
为弄到画布、油彩和画具而日复一日地奔波劳碌,精神上也不断处于矛盾的状态,为追求艺术的完美而承受着压力,这些即使不是他后来罹病的直接原因,也给他的生活悲剧埋下了种子。
梵高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
梵高把他的作品列为同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类,他说:“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
”其实,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
而这一鲜明特征在后来成了印象派区别于其他画派而独立存在的根本。
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艺术家,梵高在谈到他的创作时,对这种感情是这样总结的:“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梵高从来没有放弃他的信念:艺术应当关心现实的问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
在他完成了他举世瞩目的七幅向日葵后,他选择了自杀。
梵高自杀年仅三十七岁,作为一位艺术家,直到死前不久他才以其震撼人心而富于想象力的绘画赢得评论界的赞扬。
梵高死后不出几年,一些画家就开始模仿他的画法,为了表现强烈的感情,可以不对现实作如实的反映,这种创造性的态度被称作表现主义,并且证明是现代绘画中一种历久不衰的倾向。
即为了主观意识而对物体进行再塑造。
尽管高更和梵高的名字双双成为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锋,成为极端个性化的艺术家的典型,但要设想他们的个人特点有多在不同则是很难的。
梵高作品赏析作文

梵高是具有极端个性的后印象派艺术家,对世界充满了一种天真的认识和深沉的爱。
辉煌和未经调和的色彩是他深爱的东西。
形与色的处理上运用了夸张和的简化的手法,不再强调光影的体感,更多的强化了色彩的价值,利用色彩取得画面的和谐。
他认为艺术与他的生命的价值息息相关,并且试图在物质的表层下唤起象征与神秘。
梵高追求自我精神的表现,一生都在追求属于他自己的艺术真谛,每一个笔触、每一根线条、每一块色彩都是在表达他自己,一切形式都是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
他是个真正为自己而创作的艺术家。
他的艺术对 20 世纪表现主义和野兽派影响深远,特别是苏丁和德国表现派的画家,他们从梵高的作品中吸取了不少经验。
所以梵高是继伦勃朗之后荷兰最伟大的,最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艺术家。
《星月夜》是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代表作之一,其市值一度达到了一亿美元左右。
这与《星月夜》突出的特点密不可分。
一、风格独特没有受过专业院校的科班训练梵高的画常随着心灵的飞翔在构图、色彩和线条上“随心所欲”。
他崇尚朴素的手法,而且从不拘泥于流俗,用画笔的放声歌唱使画面充满情感的张力。
梵高受到过印象派画家、点彩派画家修拉及曾共同作画的高更的影响。
他喜欢用纯色的点、线作画,通过高纯度色彩的并置、短促笔触的有序密集排列,达到了既粗放任又富于动感的效果。
尽管受到印象主义画家的影响,但是,梵高始终按照自己的兴趣探索着自己独特的题材、技法和风格。
他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自己关于伟大艺术的理解绝不轻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并能对一些指责“不以为然"。
二、笔触厚重、粗犷之美点状漩涡的笔触,给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如回旋于夜空中的大小星星,再如形成了一个漩涡的月。
他的笔触是奔放的、自由的、不受拘束的来自内心的表现。
画中不同的景物也用了不同方向的线条,像松柏如同火焰一般向上漩涡,教堂的尖塔也不安地伸向夜空,让画面充满了不安的感觉。
而底部的村落则是以平直、粗短的线条来表现一种宁静。
美术鉴赏梵高作品赏析[5篇]
![美术鉴赏梵高作品赏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c9f0cbb7360b4c2f3f6415.png)
美术鉴赏梵高作品赏析[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美术鉴赏梵高作品赏析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美术鉴赏梵高作品赏析(一)美术鉴赏梵高作品赏析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梵高出生于荷兰乡村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他早年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
他充满幻想、爱走极端,在生活中屡遭挫折和失败,最后他投身于绘画,决心1“在绘画中与自己苦斗”。
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
1883年底,梵高回到父亲供职的教堂所在地纽南。
在纽南的两年时间里,梵高苦练素描技巧。
在画了大量素描写生和习作后,他完成了第一幅著名作品,《吃土豆的人》。
这幅作品和他这一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受荷兰现实主义画风的影响,画面深沉,有极强的乡土气息。
这也表现出梵高很强的农民情结,他似乎很想成为一位农民画家。
一方面,他受到“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更重要的可能是内心深处对乡间生活的向往,对淳朴农民的尊敬和对诚实劳动的赞美。
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
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
而当他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的时候,则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
在阿尔,凡高想要组织一个画家社团。
1888年,高更应邀前往。
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
此后,凡高的疯病(有人记载是“癫痫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
这位易于激动而富于神经质的艺术家,在其短暂一生中留下大量震撼人心的杰作。
美术鉴赏论文__梵高部分作品赏析

美术鉴赏论文__梵高部分作品赏析
梵高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一直受到人们的赞赏和欣赏。
他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荷兰画家,他的风格独特,色彩鲜明,表现力极强,一些作品成为了后世艺术家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梵高的部分作品进行赏析。
《星夜》是梵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幅画所表现的是夜晚的景象,我们可以看到在画面中,夜空中布满了星星。
天空呈现出巨大的旋风形态,颜色非常鲜艳,混合着橙色、黄色和蓝色。
画面中央是一个小村庄,房屋非常小巧玲珑。
这幅画所达到的效果非常明显,如同被生动的夜景所吸引,仿佛画作散发出来的色彩和充满活力的感觉会继续停留在你的记忆中。
《向日葵》是梵高的另一幅经典作品,这幅画所表现的是一朵金黄色的向日葵。
画作中只有一朵大花,但它充满了整个画面;从它的花瓣到它盛开的花盘,都是充满生命力和能量。
这强烈的生命力和特别的表现手法使得这幅画成为了梵高风格画作的代表之一。
《麦田上的乌鸦》是梵高在疯狂精神状态下创作的一幅画,画面中的麦田是诡异的,没有任何连接物,只有一个寂静的地方。
麦田藏不住躁动的暴力,这时一只乌鸦出现在画面上,似乎它想告诉我们,这才是真正的本质。
总之,梵高的作品独具特色,表现了其内心深处的情感。
梵高在表现色彩上的独特性,以及他对人与自然的关注,让他成为了20世纪艺术界的一位传奇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梵高——一个纯粹的自我
班级:金融1404 姓名:蒋雯学号:2120141051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美术课上总会有一个画家的名字频频出现,他就是梵高。
一开始看他的画作,我感受到的是常人无法理解的癫狂,色彩明艳,表情夸张,尤其是那金灿灿的向日葵,似乎就像一个个闪耀的小太阳,硬是要把光亮深深刺进你的胸膛。
但慢慢的我发现即便看过许多名家作品,梵高依然是心头最爱。
不,应该是:越是对比,越是觉得梵高可贵,越是爱。
不可否认的,梵高是一个天才,是一个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的人,他的画将情感和美感融入,偏偏特别动情,偏偏特别美。
一件艺术作品的价值,要结合艺术家创作时的背景和心境。
一个艺术家的成就,要看他对后人的启发。
梵高在1880年决定开始正式画画,那时候他27岁,他搬去乡下跟他的父母住。
作为一个没有工作的单身狗,被爸妈嫌弃是必然的。
那时候的梵高,虽然在画画,但是日子过的很压抑,这可以从当时给弟弟提奥的信里看出,他自嘲自己过的连条狗都不如。
当时的作品普遍比较灰暗,颜色比较单一。
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画出了《吃土豆的人》。
准确地说,这幅画是1885年画的,但在那之前,画家已经开始构思练习了。
吃土豆的人为什么是名作?蒋勋说,梵高当年画矿工画农民,是一种救赎,他想救赎自己,而他拿起画笔的时候是在画他无法救赎的人。
而我最感动的是,梵高在自己被人嫌弃无法救赎的时候,居然还有怜悯之心去同情他人。
吃土豆的人里,柔和的灯光,昏暗的房间,“我想传达的观点是,借着一个油灯的光线,吃马铃薯的人用他们同一双在土地上工作的手从盘子里抓起马铃薯——他们诚实地自食其力”。
梵高在1886年去巴黎,可以说,这家伙终于踏上了艺术这条不归路。
当时是个什么情况呢?莫奈,马奈,毕沙罗,罗丹等等艺术家在巴黎正以“先锋艺术”的形象大展头脚。
梵高就像一个小粉丝一样,怀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住进巴黎
蒙马特。
那段时间,他开始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他开始经常出门去画这个城市,画市郊,画静物。
这时候他的作品开始出现明媚的颜色。
对梵高来说,油画就跟文字一样,只是另一种表达方式。
1888年,梵高搬到了阿尔勒。
他的精神开始不正常了,但是他的作品色彩更明亮,他也更狂热地去尝试新手法。
在阿尔勒的时光应该是他最开心的时候。
他为此还画了自己的房间给好基友高更,邀请他前来同住。
然后高更来住了。
两个神经病的碰撞结果就是在1888年圣诞节前夕,两人大吵了一架,于是发生了著名的割耳事件……
我想,人的情绪有时候像一碗水,寡情的人水少,碗怎么晃动也不会洒出,因此看上去很平静。
而梵高这样的疯子,情绪太丰富,水已经要溢出,稍微一晃动就一发不可收拾。
和高更的争吵一定是让他伤尽了心,于是他想换一个方法转移痛苦,然后……对,他就把耳朵割了。
随后,他被送去了圣雷米的疗养院。
事实上是,梵高挺享受在疗养院的日子。
因为很安静平和,没有什么可以让他情绪波动。
他像是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现在终于不用被外界打扰了。
1889年。
他在精神病院里,画出了《星空》。
那大概是梵高内心最纯净的颜色。
有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梵高的星星能够画的那么明亮?梵高接触印象派是在1886年,也就是最后的4年,而他最著名的作品都是在最后2年内完成。
他是如此热爱绘画,可是偏就这么贫穷,怀着对弟弟的歉疚,还要忍饥挨饿拼命地作画,那是对绘画最炽热的爱,他是用生命作画的人。
看过他和弟弟的书信之后,我觉着他是一个单纯、善良、非常有爱的人。
如果说他有点疯的话,那是因为他努力奋斗和抗争,但仍然命运不济,无法被世人所认同和理解,从而导致他的精神崩溃。
如果在他活着的时候多给他些温暖和爱,那该多好呢!正是因为对爱与温暖的渴望,对绘画的狂热,才让他能够描绘出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吧!
1890年,他在法国画了《麦田里的乌鸦》。
根据梵高博物馆的申明,这幅画并不是他的绝笔。
梵高的绝笔是一副植物的根交错的画。
不过画完《麦田》没多久,他就被发现开枪自杀在麦田里了。
开启不同于前人的艺术,启发后人的艺术,这就是梵高作品的伟大之处。
但更多的伟大,来自梵高的作品能打动人。
高更的伟大在于他的自我和反叛,莫奈则是对人、自然、艺术的爱,相比这两人,梵高的生活更为不堪和落魄,但是他的作品里永远是明亮的,美好的,纯真的,积极的。
善良淳朴的人性之美,和坚持纯粹的艺术之美的交合。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他的作品特别能打动人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