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赏析梵高的《星夜》

赏析梵高的《星夜》

赏析梵高的《星夜》
梵高(Vincent van Gogh)是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以独特的笔触和鲜明的色彩闻名于世。

他的一幅画作《星夜》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星夜》是在1889年创作的一幅油画,它描绘了一个小城镇在夜晚的景象。

画面中星星点点的星空,以及细致而柔和的月光,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与此同时,画面中的建筑物和树木则以浓烈而鲜艳的色彩呈现,让人感受到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这幅画作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色彩和笔触。

梵高运用了大量的蓝色和黄色,同时将颜料厚实地涂在画布上,创造了一种充满动感和生命力的效果。

他的笔触粗犷有力,使得画面充满了粗旷和狂野的美感。

除此之外,梵高在这幅画作中也表现出了他对于自然和宇宙的深深热爱和探索。

画面中的星空和月亮散发着神秘和奥秘,而城镇和树木则显得微不足道。

这样的表现方式,不仅展现了梵高对于宇宙的浩瀚和深远的理解,也表达了他对于人类存在的思考和关注。

总的来说,《星夜》是一幅充满狂野美感和神秘氛围的画作,它不仅仅是一幅表达自然美的画作,更是梵高对于宇宙和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它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充满美丽和神秘的世界,让人们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和深度。

向日葵梵高作品赏析1000字

向日葵梵高作品赏析1000字

向日葵梵高作品赏析1000字向日葵 - 梵高作品赏析梵高是19世纪末的杰出艺术家之一,他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艺术表现力而闻名于世。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向日葵系列堪称其代表之一。

这些作品以其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本文将对梵高的向日葵作品进行赏析。

梵高的向日葵系列创作于1888年至1889年间,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他最具创造力和创新性的时期之一。

他在这些作品中以多种不同的方式描绘了向日葵,展现出对这种花卉的独特热爱和情感表达。

首先,这些作品的色彩令人难以忽视。

梵高运用了大胆鲜艳的色彩,如明亮的黄色、深邃的蓝色以及鲜艳的红色等,使得整幅画作充满了活力和动感。

他运用纯色的画笔技巧让向日葵的颜色更加鲜明夺目,使观众能够感受到它们生命力的强大。

这些明亮的色彩也彰显了梵高内心深处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热情。

其次,梵高通过形象的选择表达了他对向日葵的情感。

向日葵的外貌特征,如巨大的花朵和长长的茎,使其成为梵高的完美主题。

梵高将向日葵置于背景之前,突出了它们的存在感。

他通过细腻的画笔勾勒出向日葵的形状和细节,使观众可以感受到它们的真实性和立体感。

这些生动而细致的画面给人一种如同亲临花园之中的感觉,让人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妙。

此外,梵高通过对向日葵的排列和布局,传达了一种有序和平衡的感觉。

他将向日葵以不同的姿态排列在画布上,从而创造出一种整齐有序的视觉效果。

这种有序感和平衡感使得画作更加和谐美观。

梵高通过向日葵的形象传达了他对和谐和平衡的追求,也折射出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

梵高的向日葵系列作品还体现了他对自然和现实的关注。

他运用丰富多样的纹理和笔触,将向日葵刻画得具有触感和质感。

观众可以几乎感受到向日葵的粗糙和柔软,这种真实感使得画作更具立体感。

梵高通过绘画的方式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对现实的真实还原,使观众能够与画作产生密切的情感联系。

总结起来,梵高的向日葵系列作品通过其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有序的布局以及真实的触感,展现了他对向日葵和自然的热爱和情感。

美术鉴赏-梵高(艺术作品及其特点)PPT课件

美术鉴赏-梵高(艺术作品及其特点)PPT课件
美术鉴赏-梵高(艺术作品 及其特点)ppt课件
• 梵高简介 • 梵高的艺术风格 • 梵高的代表作品赏析 • 梵高作品的艺术价值 • 梵高作品对后世的影响
01
梵高简介
梵高的生平
出生背景
梵高出生于荷兰的一个牧师家庭, 年轻时从事过画商、教师等多种 职业,后决定投身艺术。
创作历程
梵高在巴黎时期受到印象派影响, 后赴法国南部寻找创作灵感,最终 在阿尔勒度过了生命最后的时光。
历史地位的价值
梵高的作品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他是表现主义画派的奠基人之一,对20世纪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 《加歇医生像》这幅作品,梵高通过精细的笔触和准确的描绘,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这种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对 后来的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画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梵高的作品在历史地位上具有很高的价值,他的作品不仅代表了19世纪末的艺术风格和潮流,也影响了20世纪乃至当代的艺 术创作和审美观念。
05
梵高作品对后世的影响
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表现主义
梵高的作品对表现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画风强调情感和个性的表达, 突破了传统绘画的限制。
抽象艺术
梵高的作品对后来的抽象艺术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他的画风中表现出来的强 烈个人主义和情感表达方式为抽象艺术提供了灵感。
对绘画技巧的影响
色彩运用
梵高对色彩的运用具有开创性,他运用鲜艳、浓烈的色彩和 对比色,打破了传统绘画中色彩运用的规则,对后来的画家 在色彩运用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短促笔触
梵高的笔触短促有力,常 常以快速的节奏和激情的 方式挥洒,使得画面充满 活力和动感。
自由的线条
梵高的线条自由奔放,不 受拘束,常常呈现出狂野 和激动的特点,使得画面 充满了表现力和生命力。

梵高夹竹桃赏析

梵高夹竹桃赏析

梵高夹竹桃赏析引言夹竹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是一种花卉的代表,被誉为“夏之花”,其美丽的花朵和丰富的象征意义使其成为艺术家经常描绘的对象。

著名的后印象派画家梵高在19世纪末创作的《夹竹桃》系列画作中,以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展现了夹竹桃的迷人之处。

一、梵高简介梵高(Vincent van Gogh)是一位荷兰后印象派画家,被誉为现代绘画史上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他生于1853年,逝世于1890年,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作品,包括油画、素描和信件等。

他的艺术风格独特,色彩鲜艳,笔触粗犷,形式简化,赋予人物和物件以内心的表达和意义。

二、《夹竹桃》系列画作梵高在短暂的职业生涯中创作了多幅夹竹桃相关的画作,这些作品表现了他对夹竹桃的深深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1.《夹竹桃》(1890年)这是梵高最后的作品之一,是他在法国圣雷米精神病医院期间创作的。

画面中的夹竹桃花朵鲜红怒放,色彩鲜艳,形象饱满,展现了梵高对生命的热情和对艺术的追求。

2.《夹竹桃与蝴蝶》(1888年)这幅画作展现了夹竹桃与蝴蝶的交织和共生关系。

画家以丰富的色彩表现出夹竹桃花朵的细腻和蝴蝶的灵动,形成了一幅生动而有趣的画面。

3.《夹竹桃庭院》(1889年)这幅作品以夹竹桃和庭院为主题,画面中有充满生机的花朵和绿叶。

梵高运用了颜色的纯粹性和形式的简化,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平和的氛围。

三、夹竹桃的象征意义夹竹桃作为一种花卉,在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1.热情与爱情的象征夹竹桃的鲜艳花朵传递着热情和爱情的象征。

梵高在画作中通过明亮的红色和橙色,将夹竹桃的热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2.坚守与勇敢的象征夹竹桃在荷兰语中的发音与“坚持”类似,由此使其成为坚守和勇敢的象征。

梵高的不屈不挠和执着的精神与夹竹桃的象征意义相契合。

3.生命与希望的象征梵高的夹竹桃画作中,常常充满了对生命和希望的表达。

夹竹桃的绚烂和生机,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对未来的期许。

四、梵高的艺术风格与表现手法梵高的艺术风格独特而富有表现力,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表现手法,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想象力和个性。

梵高《星月夜》赏析

梵高《星月夜》赏析

形式美 + 意境美 = 完美——梵高《星月夜》赏析姓名:XX院系:人文学院艺术管理系2班学号:B080901062文森特﹒梵高(1853—1890),是继伦勃朗之后荷兰最伟大的画家。

他一生短暂坎坷,历经磨难,极富悲剧意味。

他24岁才开始绘画,在短短十年间创作了大量作品,如《钱与穷人》、《蒙马特的风车》、《农夫与田》、《精神病院的庭院》及《向日葵》等等。

但几乎从未能觅得买家,《红色田园》是梵高生前唯一卖出的画。

他只能长期依赖弟弟提奥在精神和经济上的支持,最后,这位天才式的画家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孤独、贫困的一生。

他自杀身亡前留下一句话:悲伤会永远持续下去!他的这种不安越来越多的呈现在他的作品中。

在梵高的画里我能清晰地看到后印象派的影子。

后印象派是相对于印象派来说的,梵高刚开始也是学习印象派的,后来认为绘画不能仅仅去模仿客观世界,而应该更多地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

这就完全抛弃了自然主义的态度,动摇了西方绘画中以模仿为职能的根基,将绘画引向一个更新奇、更加渗透着强烈情感的主观世界,为20世纪东西方现代诸美术流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

在梵高的画里我又能清晰地看到日本浮世绘画派的影子。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以描绘市民生活为主的风俗画,作品大都线条简练流畅,色彩鲜艳、醒目,画面具有装饰性特色。

梵高本人就偏爱于浮世绘,深受该艺术的启迪。

《星月夜》是梵高的油画名作,总体看来,是一幅风格独特、强烈的主观情感的作品,画家以奔放的类似火焰般的笔触,描绘了夜空中奇特的月亮、星星和幻想的星云等共存的景象。

这显然已经脱离现实(因为月朗星稀),但却在虚拟的世界中创造了让人为之震撼的没的享受。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回旋、转动、迷茫、烦闷、动摇地在夜空中放射神秘的色彩。

又像现代人燃放的烟火,漂浮在夜空中、脑海里……从油画本身的笔触、造型、色彩和线条来看,《星月夜》无论是在形式上和意境上都是典型的梵高特色。

在笔触上,无论是天空翻卷的漩涡状星云,还是天空下的植被、山坡及近景的灌木丛,梵高都用一些厚重的、条状的、散涂的颜色一笔笔的排开,笔触和笔触间不加融合。

囚徒放风梵高赏析

囚徒放风梵高赏析

囚徒放风梵高赏析梵高(Vincent van Gogh)是一位举世闻名的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浓烈的色彩而闻名于世。

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和痛苦,但他的作品却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无尽追求。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痛苦,但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其中一幅著名的作品《囚徒放风》就是梵高在他的创作生涯中的代表作之一。

《囚徒放风》是梵高于1890年在圣雷米的精神病院创作的一幅作品。

这幅画展现了一群囚徒在监狱院子里放风的场景,画面中的囚徒们身穿灰色的囚服,头戴帽子,他们有的在走动,有的在坐着,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压抑和绝望的感觉。

然而,梵高却通过对色彩和线条的运用,赋予了这幅画以生命和活力。

画面中的天空是一片明亮的蓝色,仿佛在暗示着希望和自由,而囚徒们的身影则在这明亮的天空下显得更加沉重和压抑。

这种对比使得整幅画显得更加深刻和动人。

梵高在这幅作品中运用了他标志性的浓烈色彩和笔触,他用大胆的线条和饱满的色彩表现出囚徒们的姿态和情绪,使得画面充满了动感和张力。

他用粗糙的笔触描绘出囚徒们的身影,使得他们看上去更加真实和生动。

同时,他运用了对比明显的色彩,如灰色的囚服和明亮的天空,使得整幅画面更加饱满和有力量感。

这种对比也使得囚徒们的孤独和绝望更加突出,观者在欣赏这幅作品时不禁会被画面所吸引,而对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产生共鸣。

除了色彩和线条的运用,梵高在这幅作品中还展现了他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囚徒们的身影在画面中显得孤独和无助,他们被囚禁在监狱中,失去了自由,这无疑是对人性的一种悲剧。

然而,梵高却通过对天空和色彩的处理,表现出了对自由和希望的渴望。

他似乎在告诉观者,即使在绝望的环境中,人们依然可以通过内心的力量找到希望和勇气。

这种对人性的思考使得这幅作品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一种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和反思。

《囚徒放风》是梵高在他一生中最后的创作之一,在这幅作品中,他不仅展现了对色彩和线条的独特处理,更展现了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永恒的星空——梵高《星空》赏析

永恒的星空——梵高《星空》赏析

永恒的星空——梵高《星空》赏析嘿,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梵高的《星空》。

这可不是一幅普通的画哟!你们看,《星空》里那片天空,哇塞,简直就像一个巨大的漩涡,要把咱们都吸进去似的。

那些星星,一颗颗的,亮闪闪的,可能是天使们挂上去的灯笼吧?我觉得就像是调皮的小精灵在眨眼睛。

你们说,梵高他咋就画出这么神奇的星空呢?也许是他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抬头看着天空,突然灵感就像闪电一样击中了他。

又或许是他做了一个超级美的梦,梦里的星空就是这样子的,然后他醒来赶紧就把它画下来了。

你们再瞧那月亮,黄澄澄的,像不像一块刚烤好的大月饼?我都想咬一口啦!旁边那些流动的云彩,哎呀,就好像是一群疯狂奔跑的小兔子,急着去参加什么神秘的聚会。

你说这画里的树,长得奇奇怪怪的,歪七扭八的,是不是被那疯狂的星空给吓着啦?说不定它们也在想:“这天空咋啦?咋这么闹腾呢?”我第一次看到这幅画的时候,整个人都呆住了。

这到底是真实的还是幻想的呀?可能这就是梵高厉害的地方,能把幻想画得跟真的似的。

你们想想,如果咱们能走进这幅画里,会是啥感觉?会不会被那些旋转的星星给转晕了?也许走着走着,就飞到天上去啦!有时候我就在想,梵高画这幅画的时候,心情到底是咋样的呢?是开心得不得了,还是心里藏着好多烦恼?他是不是想通过这幅画告诉咱们什么秘密?不过话说回来,这画里的色彩搭配得可真是绝了!蓝色、黄色、绿色,混在一起,咋就那么好看呢?这梵高难道是色彩的魔法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幅《星空》吗?反正我是爱得不行。

每次看到它,我都觉得自己好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充满了魔法和奇迹的世界。

你们说,未来咱们能不能也画出这么厉害的画来?我觉得只要咱们敢想敢画,说不定还真能行!你们觉得呢?。

梵高十大名画及解读

梵高十大名画及解读

梵高十大名画及解读以下是梵高十大名画及解读:1.《向日葵》:这幅画是梵高在黄房子里的最后一幅大型《向日葵》。

在这幅作品中,梵高的笔触坚实有力,把向日葵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

他大胆地使用最强烈的色彩,因为知道岁月会让它们变得暗淡。

尽管采取了种种保护措施,这些色彩仍然消褪了原有的光泽。

这幅画以黄色和橙色为主调,用绿色和蓝色的细腻笔触勾勒出花瓣和花茎,籽粒上的浓重色点具有醒目的效果,纤细的笔触力图表现花盘的饱满和纹理的婀娜感觉。

2.《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这幅画是梵高在阿尔勒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

画家有一个高高的向上斜的前额、一个强有力的鹰勾鼻子、三角形不对称的脸孔和那突出的颧骨、下陷的双颊,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这幅自画像表现了梵高的心理探索和性格特征。

3.《十五朵向日葵》:这幅画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画作以鲜艳的色彩和粗犷的笔触表现了向日葵的生命力。

画中的向日葵花瓣呈现出一种生动而有力的轮廓,花盘则用厚重的黄色和橙色表现,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同时,梵高还通过细腻的绿色和蓝色笔触,勾勒出花瓣和花茎的纹理,表现出植物的自然美。

4.《星月夜》:这幅画是梵高在阿尔勒时期的杰作之一,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画中的星星、月亮和夜空都呈现出奇特而富有想象力的形状和颜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幅画表达了梵高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的热爱。

5.《麦田里的乌鸦》:这幅画是梵高在麦田里画的一幅乌鸦图,也是他最后一幅画作之一。

画中的乌鸦象征着死亡和悲伤,而麦田则代表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这幅画表达了梵高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死亡的恐惧。

6.《自画像》:梵高的自画像作品数量较多,这些画作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例如,在《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中,梵高的脸部线条粗犷有力,表现出他的个性和内心的痛苦;而在《自画像》中,他则通过柔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表现出自己温柔和脆弱的一面。

7.《鸢尾花》:这幅画是梵高在阿尔勒的黄房子里创作的,画中的鸢尾花充满了活力和生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梵高作品赏析
艺术是人类社会的最高追求,无数的画家和文人穷其一生致力于创作,他们在自由的艺术世界中寻求精神的借慰,在他们的作品中传达他们对社会的期望和未来的憧憬。

艺术家是最纯洁最朴实的,他们能在最简陋的破房子中画上一整天,他们能在最单调的风景前思考许久,但他们拥有最宝贵的精神境界,最高尚的心灵。

让我们走进梵高,走进他的绘画世界。

梵高的曲折人生
梵高的生平都充斥着一个词“孤独”,梵高小时并没有展现独特的绘画能力,在27岁时梵高正式成为职业画家,但梵高当时的作品并不被当时的买家所接受,梵高的粗犷的线条和颜色没有得到认同,他的一生只卖出过一幅画,还是他的弟弟提奥瞒着他买的。

艺术总是伴随着精神的至高追求,而越是困苦越是孤独,精神冲击越大,艺术家所能淋漓精致表现地也越充分。

梵高的一生始终执着于着对亲情,友情,爱情的追求,梵高有过三次恋爱,他爱上了房东的女儿,求婚被拒;他爱上了自己守寡的表姐,没能被接受;他最后无奈地和作为自己绘画模特的妓女在了一起,后因为不和而分离。

对于友情,梵高唯一的好友高更,也在与梵高相处了两个月之后,因为性格不和而离去。

对于亲情,似乎是上天对梵高最后的眷顾,他的弟弟提奥是唯一真正对他好的人,由于他的作品不能卖出,日常的生活费用都是他的弟弟寄给他的,但这也不断刺激着梵高,他就像是个包袱一样一直挂在他弟弟家里,他悔恨自己的无能与弱小。

梵高的一生都是自己一个人,他渴望别人的认可与接受,但是上天都拒绝了他,促成了他心里上的缺陷。

但他有唯一的爱好,唯一支撑着他走下去的不会撒谎的追求——绘画,他把自己的一切都放在了自己的画里,他的愤恨他的悲伤与难过。

1890年7月的一天,37岁的梵高悄然走向奥维尔小镇外的一片麦田,从衣袋里掏出一把左轮手枪,笨拙地对准自己的腹部,扣动了扳机。

梵高最后已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涯,他不想再给他的弟弟增加负担,也不想再一个人孤独地走下去,只留下了他的艺术他的灵魂,他充满梦想的创作。

梵高的作品风格
梵高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他的创作理念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接触印象派以后造就了梵高独特的画风,他唯一深爱的东
西就是色彩,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

他手中的色彩特征,与印象主义者们的色彩根本不同。

即使他运用印象主义者的技法,但由于他对于人和自然特有的观察能力,因而画作也具有非凡的个性。

梵高把他的作品列为同一般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类,他说:“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

”其实,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

梵高用简朴强烈的色彩,狂放粗野的线条,扭曲夸张的形体来表现对客观世界的主管感受。

《星夜》
这幅画作是在梵高被送进圣雷米疯人院时所创作,他此时的绘画, 已完全地趋于表现主义。

在他的画上, 那些像海浪及火焰一样翻腾起伏的图像, 充满忧郁的精神和悲剧性的幻觉。

画面分为三个主要的部分,首先是巨大的、卷曲旋转的星云,那一团团夸大了的星光,,以及那一轮令人难以置信的橙黄色的明月,卷曲的线条描绘了旋转的星星和翻滚的云朵,仿佛汹涌的潮流一般推动天空的流动,表现当时画家躁乱不安的心境。

高大的白杨树战栗着悠然地浮现在我们面前,扭曲的线条绘出柏树仿佛摇身动着,阴冷嗖嗖的风,起伏的山头也像是随云朵在浮动。

白杨树像是梵高当时自己的心灵一样,在一股狂流中摇摇晃晃,孤零零的自己显出莫名的悲伤。

天空下展示的是寂静的小镇,多用的是平滑直线条,体现安宁和冷漠。

微弱的城市灯光,在星光和月光下弱不可见,
整幅画作极具对比性,上半部分的汹涌磅礴与下边寂静安宁的小镇氛围和画风都迥然不同。

通过对比的因素与画面大的趋势相冲突, 从而强化情感的刺激,展现自己内心的狂躁不安和孤独,飘零在人世间无人眷顾。

《十五朵向日葵》
梵高曾多次描绘以向日葵为主体的静物,他创作的《向日葵》是十分引人注目的。

每朵花就像一团火,细碎的花瓣和葵叶则像火苗,整幅画就像是烧遍画布的熊熊火焰。

梵高有着火一般炽热的感情和强烈的艺术气质,个性鲜明,喜欢明亮的阳光,喜欢强烈的色彩,尤其黄色的向日葵
这幅画作共画了15朵向日葵,每一朵都形态不同,梵高用它们来表达自己
的心境,这些简单地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呈现出令人心弦震荡的灿烂辉煌。

梵高以重涂的笔触施色,好似雕塑般在浮雕上拍上一块黏土。

黄色和棕色调的色彩以及技法都表现出充满希望和阳光的美丽世界。

然而在画此作的同时,画家死命想抓住的这个世界还是缓慢却无情地溜走了。

可以见到,虽然向日葵开放的很旺盛,但有的垂下了头,有的被花瓣挡住了,在强烈的色彩对比下展现充满阳光的矛盾的悲哀与无奈,仿佛被世界抛弃的黄色闪光。

《梵高的麦田》
这是梵高的最后的一幅画,当时的梵高已经对世界失去了所有的热情与活力,只剩下痛苦与折磨,他或许想怨恨但他很无力,很虚弱,只能用画作去倾诉去呐喊。

这幅画是以黑暗,严酷的天空显示了梵高精神状态的痛苦,徘徊不决的通往不同方向的三种途径变现他自己的徘徊不决,黑色乌鸦如死神一般在空中盘旋的预示死亡迹象。

在这幅画上仍然有着人们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黄色,但它夹杂了明显的深色黑斑,充满不安和阴郁感。

乌云密布的沉沉蓝天,死死压住金黄色的麦田,沉重得叫人透不过气来,空气似乎也凝固了,一群凌乱低飞的乌鸦、波动起伏的地平线和狂暴跳动的激荡笔触更增加了压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

画面极度骚动,绿色的小路在黄色麦田中深入远方,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奋情绪,这种画面处处流露出紧张和不详的预兆,好像是一幅色彩和线条组成的无言绝命书。

在祥和的麦田里追求不到宁静,在满是阳光的蓝天中,飘过了心中死亡的影子,化作无尽的乌鸦,引着梵高飞向他的蓝天,追向无限光明。

第二天,他又来到这块麦田对着自己的心中开了一枪。

黑暗背后仍是蓝天。

总的来说梵高的人生是失败的,他总是沉浸在孤独地痛苦之中,没有得到任何的解脱与放纵。

但他的作品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他的作品当中,他的抑郁他的愤怒与暴躁,通过夸张粗野的线条,强烈鲜明的色彩变现的淋漓尽致,他就像是一团火烧灭在了灼热刺眼的向日葵阳光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