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著名画作赏析资料

合集下载

名画的艺术鉴赏 欣赏伟大艺术家的经典作品

名画的艺术鉴赏 欣赏伟大艺术家的经典作品

名画的艺术鉴赏欣赏伟大艺术家的经典作品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绘画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受到广泛的喜爱与赞赏。

在艺术的世界里,有许多名画被誉为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代表了伟大艺术家的才华与创造力。

本文将带您一起进行名画的艺术鉴赏,欣赏并领略伟大艺术家们的心灵杰作。

一、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蒙娜丽莎》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有名的画作之一。

这幅画表现了一个神秘而迷人的女性形象,她微笑着注视着观众,仿佛有无尽的故事想要诉说。

达·芬奇以细腻精巧的画技,将蒙娜丽莎的面容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为之惊叹。

二、梵高的《星夜》梵高是后印象派的代表,他以独特的绘画风格和鲜艳的色彩运用而著名。

《星夜》是梵高最具标志性的作品之一,它展现了一幅夜晚的景象,星星点点闪烁在深蓝色的夜空中,远处有一座小村庄静静地安放在苍山峻岭之间。

梵高通过独特的笔触和挥洒般的色彩,表达了内心情感的强烈和对自然的热爱。

三、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毕加索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绘画风格突破传统,开创了立体主义的新境界。

《格尔尼卡》是他在抗战期间创作的一幅作品,描绘了西班牙内战时瓦解的小城市。

这幅画以碎片化的构图和鲜明的黑白对比,表达了对战争的批判和人类苦难的深切关怀。

四、雷诺阿的《脱衣舞娘》法国画家雷诺阿以其对女性的描绘而闻名,他的作品《脱衣舞娘》将女性的美感和优雅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幅画表现了一位优雅的女舞者,她裸露的身体线条和动人的姿态,展现出女性身体的美丽和曼妙。

雷诺阿运用柔和的色调和细腻的笔触,赋予了这幅作品生命力和情感。

五、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雕塑家和画家之一,他的作品《大卫》被誉为文艺复兴的杰作。

这幅画描绘了圣经中的大卫英勇地准备与巨人武装战斗的场景。

米开朗基罗通过雕塑般的画风和丰满肌肉线条,展示了男性身体的力量和完美的比例。

美术鉴赏:八大山人、林风眠、梵高作品赏析

美术鉴赏:八大山人、林风眠、梵高作品赏析

1、八大山人瓶花八大山人这幅水墨写意画,运笔用墨,构图留白都十分精妙。

画瓶用了各类分歧的线条,有粗细、深浅多样的方式。

墨光浮动,漫笔点在瓶上的墨点,恰好施展出陶瓶的质感。

让我们看到了陶瓷支离破碎,色泽对比。

透露出作者意难平,悲愤却又无处诉说,只能将一腔热忱投注于绘画中的凄凉心境。

一枝孤零零的花枝看似随意漫不经心却又端端正正的立于瓶中,与端正摆放画面中央的花瓶相映成趣。

画面构图、用墨简单自如,有如神来之笔。

从描写物体的形象中,充分流露出八大山人豁达崛强、磊落不羁的个性,和果敢立异的肉体。

结合八大山人所处时代背景与身世经历,可想而知这幅《瓶花》看似简单却蕴藏玄机,作者脑海中滔滔江水绵延不绝,倾泻到纸面上的却是一副收敛后的理智与看破。

2、林风眠静物林风眠的油画作品具有现代特色,其中,这幅作品色彩偏暗,给人一种悲凉、孤寂、空旷的感觉。

构图简单规矩,蓝色窗帘背景与暗黄色花朵相得益彰,凸显作者并不轻快的心情。

我从前很少了解到中国由这样优秀的油画作家,林风眠先生无疑是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他具有创新开拓、中西合璧的精神。

但他又不同于西方浓墨重彩的油画创作方式,油墨仿佛是兑了水的,渲染渐变,营造一种悲凉的氛围。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能够创作出这样优秀的绘画作品,林先生想必是自小接受良好教育的。

画面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笔墨放纵、韵味醇厚。

3、梵高夹竹桃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作品总是具有一股火辣辣的明快性。

画面奇诡艳丽,浓墨重彩,夹竹桃的叶子整齐中却又带着一股邪气错落,让人心里发毛。

桌面的色彩丰富,几笔蓝色浑然天成,更增加画面的奇诡艳丽。

可以看出梵高着重抒发自我感受,同时表达主观感情和情绪跌宕。

对于夹竹桃的质量感和体积感,蛋糕致力于用色彩进行相关塑造,并不着重于追求光影的游戏。

他的《向日葵》《星空》都是传世杰作,对后来人具有积极有意义的影响。

同时也可以看到,梵高对油画创作中,背景并不追求平滑的颜料分布,而是错落有致的深浅叠加,更有趣味。

名画作品赏析

名画作品赏析

名画作品赏析一、《蒙娜丽莎》——达·芬奇《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创作的一幅作品,也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名画之一。

这幅画以油画技法绘制,描绘了一位神秘、微笑的女性形象。

整幅画色调柔和,充满了神秘和浪漫的氛围,给人一种安静、宁静的感觉。

通过赏析《蒙娜丽莎》,我们可以看到达·芬奇精湛的绘画技巧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画中的蒙娜丽莎眼神深邃,微微带着笑意,给人以亲近、温暖的感觉。

她的头发、皮肤、衣物都被绘制得栩栩如生,给人一种真实存在的感觉。

二、《星夜》——梵高《星夜》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创作的一幅作品,被认为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幅画描绘了一幅星空下的城市风景,画面中充满了独特的扭曲和夸张的笔触,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通过赏析《星夜》,我们可以感受到梵高对色彩的独特运用。

画中的星空被绘制得五彩斑斓,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此外,画中的建筑物和树木都被梵高以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给人一种超现实的感觉。

三、《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创作的一幅壁画,描绘了基督和十二门徒共进晚餐的场景。

这幅画被认为是宗教艺术的杰作之一,也是西方文化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通过赏析《最后的晚餐》,我们可以感受到达·芬奇对构图和人物表现的精准把握。

画中的基督和门徒们被绘制得栩栩如生,他们的表情、姿态都表达出了各自的情感。

画面中的光影处理也非常精细,给人一种真实存在的感觉。

四、《荷花》——莫奈《荷花》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他在不同的光线和天气条件下绘制了许多关于荷花的画作。

这些画作以其细腻的色彩和光影的变化而闻名,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通过赏析《荷花》,我们可以感受到莫奈对色彩和光影的敏锐捕捉。

画中的荷花被绘制得栩栩如生,细致入微的笔触给人一种触摸到花瓣的感觉。

画面中的水面和天空都被莫奈以独特的色彩表现出来,给人一种宁静、悠然的感觉。

美术鉴赏——著名画作赏析资料全

美术鉴赏——著名画作赏析资料全

美术鉴赏考试资料一、名词解释1、哥特式建筑:“哥特式”意思是“野蛮的、乏味的”。

起源于十一世纪的法国,在中世纪时被称为“法国式”,其流行于十三、十四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以后被称为哥特式。

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罗马式圆拱,改变了罗马建筑的承重墙模式,以垂直向上的动势为特点,更加衬托了空间的高耸峻峭。

宽大的窗子上饰以彩色玻璃画,广泛运用簇柱、浮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高耸、轻盈、神秘,是一种建筑审美风格。

肋拱的穹隆工程,成肋骨状的穹隆可以建在更复杂的平面上。

独立飞券是哥特式建筑的一个关键要素,这种飞券在建筑物的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抵住中殿十字拱的四角起点,承受其侧推力。

自公元12世纪到公元15世纪,城市已成为各个封建王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哥特式教堂是建在由城市保护的城市中,它已经不再具有罗马式建筑那样的城堡功能,而有了更宽阔、更高、更明亮的部空间。

标明在最黑暗的中世纪获得一点有限的自由,人们会发现一丝现实世界的透进了黑暗的中世纪。

其风格是教会的弃绝尘寰的思想的体现,也是城市显示其强大向上蓬勃生机的精神反映。

2、印象派: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

印象派画家发现了光与色的美妙,光与色成为画面唯一主题,轮廓线消失了,严谨的造型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朦胧的光与色,微妙的色彩变化。

其舍弃了在平面上以透视、阴影造成虚构的立体感,只以明确的轮廓线条和强烈的色彩来表现立体感。

印象主义的以粗放的笔法做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对笔法较草率的画法。

印象主义采取在户外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以思维来揣摩光与色的变化,并将瞬间的光感依据自己脑海中的处理附之于画布之上,这种对光线和色彩的揣摩也是达到了色彩和光感美的极致。

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

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对欧美、日本乃至中国的画家产生过或大或小的影响。

世界名画赏析

世界名画赏析

世界名画赏析1、列奥纳多·达·芬奇——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

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2、路易斯.利奥波德.布瓦伊--桌球这可是人家1807年画的,看看两百年前欧洲人的生活吧。

3、达维特--拿破仑穿越阿尔卑斯山此幅作品是达维特第一次刻画现世的英雄,此前,作者只塑造和歌颂古代和已故的英雄,由此可以看出他对拿破仑的崇拜之情。

本画的妙处在于,远景的简约和近景的细腻,色彩的冷暖对比极为强烈,人物和战马的细节刻画非常到位。

对于这个理想化的形象,拿破仑本人也十分满意。

4、普基廖夫--不相称的婚姻该画描绘了一青春少女与一老者结合的爱情悲剧。

老者被画家描绘得苍老憔悴,而少女则面色红润,充满青春活力。

画家以同情少女的笔调,鞭挞了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5、安格尔--大宫女这幅画在巴黎展出时,曾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和抨击。

评论家德·凯拉特里说得较为尖锐,他曾对安格尔的学生说:“他的这位宫女的背部至少多了三节脊椎骨。

”然而安格尔的学生阿莫里·杜瓦尔则辩解说:“凯拉特里可能是对的,可是这又怎么样呢?也许正因为这段秀长的腰部才使她如此柔和,能一下子慑服住观众。

假如她的身体比例绝对地准确,那就很可能不这样诱人了!”6、约翰.埃.密莱--盲女两个相依为命的孩子,一个是盲女,另一个更小的女孩紧紧依偎在盲女怀里,一边抬头去观看天上的彩虹,一边在给盲女讲解大自然的美丽。

云际彩带当空,原野一片金黄,空气是润湿的,在远景的小道上有几头走动着的牛羊,近处有飞鸟起落。

小学生艺术欣赏:名画赏析

小学生艺术欣赏:名画赏析

小学生艺术欣赏:名画赏析导言艺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艺术欣赏,小学生可以拓展视野、培养审美能力、提升创造力,并进一步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和历史。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著名的名画,并对其进行简单但全面的赏析,以供小学生参考和学习。

1.《蒙娜丽莎》 - 列奥纳多·达·芬奇蒙娜丽莎蒙娜丽莎•背景介绍:《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油画之一。

•赏析要点:•人物形象:蒙娜丽莎的微笑神秘而迷人,传达出柔和与安详,观察者难以割舍视线。

•色彩运用:达·芬奇巧妙地运用了柔和的调色板和透视效果,使画面充满层次感和深度。

•符号象征:蒙娜丽莎手中的微笑、背景中的风景等都是引人联想的符号,增添了画面的意境与神秘感。

2.《星夜》 - 文森特·梵高星夜星夜•背景介绍:《星夜》由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创作,是他在精神病院期间创作的一幅作品。

•赏析要点:•倾斜视角:画家运用倾斜的视角表现出内心情感的独特性和对世界的新见解。

•星空与村庄:画面中暗示了天上无数闪烁的星星并将其与一个安静而平和的村庄融合在一起,展现出艺术家对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独特理解。

•色彩和笔触:梵高运用大胆的色块和粗犷的笔触来表现出内心情感的宣泄与冲动。

3.《夜巡》 - 伦勃朗夜巡夜巡•背景介绍:《夜巡》是荷兰画家伦勃朗的代表作之一,也被称为伦勃朗最著名的油画作品之一。

•赏析要点:•组合构图:画面中有多个人物,呈现出夜晚集体行动的场景,构图复杂而丰富。

•灯光运用:伦勃朗巧妙地利用灯光营造了整个画面的氛围,强调了主角与背景的对比。

•细节描摹: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人物服饰、面部表情等细节,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结语以上仅是对三幅名画进行简要赏析。

通过艺术欣赏,小学生可以体验到不同艺术风格和创作技法带来的视觉冲击和情感体验。

希望本文对小学生的艺术欣赏学习有所帮助,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创作的热情。

美术鉴赏论文__梵高部分作品赏析

美术鉴赏论文__梵高部分作品赏析

美术鉴赏论文__梵高部分作品赏析
梵高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一直受到人们的赞赏和欣赏。

他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荷兰画家,他的风格独特,色彩鲜明,表现力极强,一些作品成为了后世艺术家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梵高的部分作品进行赏析。

《星夜》是梵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幅画所表现的是夜晚的景象,我们可以看到在画面中,夜空中布满了星星。

天空呈现出巨大的旋风形态,颜色非常鲜艳,混合着橙色、黄色和蓝色。

画面中央是一个小村庄,房屋非常小巧玲珑。

这幅画所达到的效果非常明显,如同被生动的夜景所吸引,仿佛画作散发出来的色彩和充满活力的感觉会继续停留在你的记忆中。

《向日葵》是梵高的另一幅经典作品,这幅画所表现的是一朵金黄色的向日葵。

画作中只有一朵大花,但它充满了整个画面;从它的花瓣到它盛开的花盘,都是充满生命力和能量。

这强烈的生命力和特别的表现手法使得这幅画成为了梵高风格画作的代表之一。

《麦田上的乌鸦》是梵高在疯狂精神状态下创作的一幅画,画面中的麦田是诡异的,没有任何连接物,只有一个寂静的地方。

麦田藏不住躁动的暴力,这时一只乌鸦出现在画面上,似乎它想告诉我们,这才是真正的本质。

总之,梵高的作品独具特色,表现了其内心深处的情感。

梵高在表现色彩上的独特性,以及他对人与自然的关注,让他成为了20世纪艺术界的一位传奇人物。

68幅著名书画赏析

68幅著名书画赏析

68幅著名书画赏析1、王原祁《卢鸿草堂⼗志图(之⼀)》【赏析】此图借《草堂⼗志图》之名,以泼墨设⾊⽽成,运以诸家笔意。

卢鸿为唐代隐⼠、⽂⼈,擅书法、绘画,曾作《草堂⼗志图》描写其隐居之处的⼭林景物。

王原祁的《卢鸿草堂⼗志图》以唐宋各家笔意拟之,图中峰峦浑厚,林⽊苍厚,笔墨细密严实,松秀浑然,柔中带刚。

2、陈逸飞《弦乐四重奏》【赏析】细致的⼈物造型充满雕塑感,精密的构图与柔和的线条把四名乐⼿⼿连琴,琴连⼿,互相连系,增添了视觉上的和谐感。

熟练的灯光处理把光线聚焦在⼈的脸孔上,营造出庄重⾼贵的⽓氛。

画作不只是把题材画得写实,更具有内涵精神的深度,焦点尖锐,形神兼备。

3、陆抑⾮《苍兰》【赏析】此作虽⼯笔重彩但仍富于秀丽⽂儒的⽓息。

画中⽣动⾃然的穿插、精致⽽灵动的线条、艳丽⽽⾼雅的⾊彩、法度严密⼜不失性情的造型,“清绝秀巧,⽣意盎然”。

墨⽯因构图需要⽽塑造,不仅稳定了画⾯,也更衬托出苍兰优美的倩影。

4、林风眠《秋岚》【赏析】画⾥层峰迭障,秀丽宜⼈,满⼭的树⽊晕染了红、黄、蓝⾊彩学三原⾊,富丽万千,粉墙黛⽡的屋舍,形成⿊⽩对⽐。

⼭岚轻轻飘过林端、群峰之间,敷施⽩粉使透明感、光线⽴现,有⼀种云⽓蒸腾的空灵。

整幅画作意境幽缈,秋季才有的丰实华美,林风眠对美好景物的绮想彷佛跃然纸上。

5、黄胄《驯马图》【赏析】黄胄⼀⽣以新疆少数民族风情为创作主题,少数民族⼈民群众的朴实⽽鲜明的形象是他艺术创作的主⾓,⽽驴、马、狗等动物形象则是他艺术创作的重要内容。

本幅《驯马图》就是这样充分地体现出了黄胄⾃⾝的创作特征。

2011年5⽉22⽇,中国嘉德春拍夜场《⼤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在北京国际饭店开拍。

当晚8点12分,这幅黄胄《驯马图》从380万起拍,以5250万的落槌价被3113号买家收⼊囊中。

6、陆俨少《⽇出天开⼭川映辉》【赏析】陆俨少画重章法,长于⽤线勾云划⽔,常⽤⽩云笔勾勒层峦叠嶂,尤⽤墨块压挤留⽩为云为⽔,烟雾起伏画⾯之上,别具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鉴赏考试资料一、名词解释1、哥特式建筑:“哥特式”意思是“野蛮的、乏味的”。

起源于十一世纪的法国,在中世纪时被称为“法国式”,其流行于十三、十四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以后被称为哥特式。

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罗马式圆拱,改变了罗马建筑的承重墙模式,以垂直向上的动势为特点,更加衬托了空间的高耸峻峭。

宽大的窗子上饰以彩色玻璃宗教画,广泛运用簇柱、浮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高耸、轻盈、神秘,是一种宗教建筑审美风格。

肋拱的穹隆工程,成肋骨状的穹隆可以建在更复杂的平面上。

独立飞券是哥特式建筑的一个关键要素,这种飞券在建筑物的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抵住中殿十字拱的四角起点,承受其侧推力。

自公元12世纪到公元15世纪,城市已成为各个封建王国的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中心,哥特式教堂是建在由城市保护的城市中,它已经不再具有罗马式建筑那样的城堡功能,而有了更宽阔、更高、更明亮的内部空间。

标明在最黑暗的中世纪获得一点有限的自由,人们会发现一丝现实世界的阳光透进了黑暗的中世纪。

其风格是教会的弃绝尘寰的宗教思想的体现,也是城市显示其强大向上蓬勃生机的精神反映。

2、印象派: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

印象派画家发现了光与色的美妙,光与色成为画面唯一主题,轮廓线消失了,严谨的造型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朦胧的光与色,微妙的色彩变化。

其舍弃了在平面上以透视、阴影造成虚构的立体感,只以明确的轮廓线条和强烈的色彩来表现立体感。

印象主义的以粗放的笔法做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对笔法较草率的画法。

印象主义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以思维来揣摩光与色的变化,并将瞬间的光感依据自己脑海中的处理附之于画布之上,这种对光线和色彩的揣摩也是达到了色彩和光感美的极致。

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

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对欧美、日本乃至中国的画家产生过或大或小的影响。

3、现实主义:有时又称“写实主义”。

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

继法国浪漫主义之后,出现了以赞美大自然,描写现实普通人们生活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

现实主义是指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描写自己眼界所及的事物,是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

现实主义在题材上抛弃了新古典主义的神话传说与古代英雄人物、浪漫主义的中世纪传奇、异国情调和不切实际的幻想,把眼光指向现实生活,拓展了艺术创作的题材范围。

在艺术表现上,它重视自然美和真实美,以追求写实手法为特点,如实地描绘大自然和反映现实生活,倡导对社会生活的评价,对普通人生活的关切,对大自然的亲切描绘。

写实是现实主义油画的艺术手法,但现实主义油画比写实有更深刻的内涵。

现实主义油画从写实主义的“历史深处”走来,但现实主义油画不能等同于写实主义。

4、冷抽象主义:也称几何抽象、理性抽象。

主要图式特征是有规律的点、线、面、肌理交错,符号重复或规则构图。

放弃了具体的内容和情节,突出运用线,面,点,色块,构图等纯粹的绘画语言表现内心的感觉,情绪,节奏等抽象的内容。

代表人物是荷兰人蒙德里安和俄国人马列维奇。

时间是1912年前后。

冷抽象中还区分极多主义和极少主义。

极多主义是符号重复密集或线条排列、交错繁复。

极少主义和极简主义一致,是符号、简单、明快。

5、风格派:1917年在荷兰出现的几何抽象主义画派,以《风格》杂志为中心。

创始人为T.van杜斯堡,主要领袖为P.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喜欢用新造型主义这个名称,所以风格派又称作新造型主义。

风格派把传统的建筑、家具和产品设计、绘画、雕塑的特征完全剥除,变成最基本的集合结构单体,或者称为元素。

把这些几何结构单体进行结构组合,形成简单的结构组合,但在新的结构组合当中,单体依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

对于非对称行的深入研究于运用。

非常特别地反复应用横纵几何结构和基本原色和中性色。

他们完全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主张用纯粹几何形的抽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

认为抛开具体描绘,抛开细节,才能避免个别性和特殊性,获得人类共通的纯粹精神表现。

6、波普艺术: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

波普为Popular的缩写,意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

具有普及的(为大众设计的)、短暂的(短期方案)、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对象是青年),浮华的、性感的、骗人的玩意儿,有魅力和大企业式的等特点。

波普艺术其创作特征是直接借用产生于商业社会的文化符号,进而从中升华出艺术的主题。

它的出现不但破坏了艺术一向遵循的高雅与低俗之分,还使艺术创作的走向发生了质的变化。

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二、作品欣赏1、《致田园者》2、《命运三女神》:是帕特农神庙的东面人字形山墙上全部雕像中的一组雕像残片。

菲狄亚斯(Phidias或Pheidias)主持制作,时间在公元前447~公元前438年,三位女神是克罗索、拉克西斯和阿特罗波斯。

她们的任务是纺制人间的命运之线,同时按次序剪断生命之线。

雕刻家运用高超的雕刻语言,真实而细腻地刻画了透过女神衣褶隐现出来的丰满、柔美的肉体。

三位女神坐着的姿势,是随着墙的三角形趋势而变化的,她们都穿着质地很薄的希腊式宽大长袍,衣褶纤细而又繁复,随着人体的结构起伏,极其生动地体现了鲜明的女性人体曲线,女神们身形优美、饱满而丰腴,使人切实地感受到孕育在她们体内的无限生机和活力。

那似乎正在随着呼吸而微微起伏的、富有弹性的身体,让每一个看到这一组雕塑的人都几乎忘记了她们是冷冰冰的大理石,她们是那样的真实、那样的亲切、那样的令人崇敬。

3、《春》:雅克·约瑟夫·提索特作于1865年,当时正值维多利亚时代,这是英国历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盛世,科学、文化和工业繁荣昌盛。

画作《春》描绘的正是当时英国上流社会女贵族们的一个生活瞬间。

画中的三位少女静静地在树下、田野里休憩,四处散落着随身携带的阳伞、草帽和披肩,还有用以打发时光的鱼杆和相机。

头上那随风飘动的花瓣,脸上那无比沉静的表情,似乎让我们回到过去的时光中。

她们都身穿维多利亚时代的时髦装束,温婉典雅的荷叶边,考究精致的包扣,闪亮飘逸的蝴蝶结,繁复华丽的褶皱,将年轻的身姿装点得分外婀娜多姿,并且与画面的风景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充满生机的和谐画面。

画面的用色也极为讲究,黑、白、红、绿、粉、灰,大胆而醒目,那块艳红色的披肩位于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使得整幅画面具有了一种均衡的美感。

4、《大卫》:雕像创作于16世纪初,像高2.5米,连基座高5.5米,用整块大理石雕刻而成,重量高达5.5吨。

它是文艺复兴雕塑巨匠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被视为西方美术史上最优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

米开朗基罗没有沿用前人表现大卫战胜敌人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

在这件作品中,大卫是一个肌肉发达,体格匀称的青年壮士形象。

这位少年英雄怒目直视着前方,表情中充满了全神贯注的紧张情绪和坚强的意志,身体中积蓄的伟大力量似乎随时可以爆发出来。

与前人表现战斗结束后情景的习惯不同,米开朗基罗在这里塑造的是人物产生激情之前的瞬间,使作品在艺术上显得更加具有感染力。

他的姿态似乎有些象是在休息,但躯体姿态表现出某种紧张的情绪,使人有强烈的“静中有动”的感觉。

雕塑家在人物结构上进行了深思熟虑的艺术夸张处理:把头部的比例加大,下肢放长,手和脚的关节都较大,以加强英雄的形象效果。

雕像的勃勃雄姿成了当时佛罗伦萨市民心目中抵御外敌、保卫祖国的英雄形象的化身。

5、《教皇英诺森十世》:委拉斯贵兹作于1650年作品描绘的是英诺森十世正襟危坐在一张华丽的安乐椅上,身体稍向左倾,紧锁的双眉下一对凶犯的眼睛射出阴森的光,狭长的脸上长着一只肥厚的略带鹰钩形的鼻子,紧闭的嘴唇边留着稀疏的髭须,作者把英诺森十世威严中带着贪婪,阴险中含有狡诈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画面上的教皇,尽管脸上流露出一刹那坚强有力的神情,但是他放在椅上的两只手都显得分外软弱无力。

画家巧妙地抓住了这一点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富有个性。

从而给观众增加了很多的联想。

画面上,火热的红调子表现了特有的宗教的庄严气氛;白色的法衣和红色的披肩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

他的画作的特点是构图完美、造型谨慎、色彩厚重,明暗对比强烈见长,并且采用的是现实主义的手法,一定程度反映了西班牙当时真实的社会状况和环境。

6、《晚钟》:米勒作于1859年,画面上,夕阳西下,一天辛勤的田野劳作结束了。

一对农民夫妇刚听到远方的教堂钟响,便自然而然地、习惯地俯首摘帽祷告。

他着重描绘了农夫妇的虔诚和质朴,寄托了他对农民生活境遇的无限同情。

画面没有戏剧化的冲突,没有激烈的情绪,没有完美的人物形象,却在沉静、质朴与平凡中深深地震撼了人的心灵,色调上,暮色沉沉,农夫脱帽少妇合掌祈祷,黄褐色调庄严温暖,地平线与人物恰组成两个端肃的十字,可用上温克尔曼用来评述古希腊雕塑的名句,“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这幅画不仅体现了米勒对农民的深深理解和深厚的感情,也体现了19世纪后半叶艺术家强烈的民主意识以及现实主义的求实精神。

7、《向日葵》:梵高于1888年8月作于法国南部。

画面上朵朵葵花夸张的形体和激情四射的色彩,使人头晕目眩。

他内心充满激情地去画那些面朝太阳而生的花朵.花蕊画得火红火红, 就像一团炽热的火球;黄色的花瓣就像太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般.画家用奔放不羁、大胆泼辣的笔触,仿佛使其中的每一朵向日葵都获得了强烈的生命力,在这里你用“栩栩如生”来描绘这些向日葵,已经显得软弱和浅薄,因为那火焰般的向日葵仿佛是一朵朵燃烧的生命,画家赋予它们一种生命蓬勃燃烧的冲动和张力,引起人们精神上的极大振奋。

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

8、《格尔尼卡》:是立体主义的领导人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

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纳粹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

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

他那潜在的变现主义再次迸发出来,线条扭曲着,膨胀着,激情在奔腾驰骋,画由七组符号化的形象组成,两个动物和和六个人物,虽然寥寥数笔,却寓意深邃;表面互不相关,其实水乳交融,且隐藏着深奥的含义,不少人为破译这些密码般的图像,绞尽了脑汁。

画家以半抽象的立体主义手法,打散——叠加、拼贴、重组——新形象,以超时空的形象组合,打破了空间界限,蕴含了愤懑的抗议,成就了史诗的悲壮;在支离破碎的黑白灰色块中,散发着无尽的阴郁、恐惧,折射出画家对人类苦难的强大悲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