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作品赏析
印象派基本介绍及作品赏析

印象派基本介绍及作品赏析阅读:18442011-11-17 11:54标签:杂谈一.印象派的起源及发展:印象主义是十九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种艺术风格。
印象派艺术家的活动虽然属于十九世纪的范畴,但是他们所探寻的这种新语言、新风格,却意味着同浪漫主义的一些传统形式与风格的决裂,并为二十世纪以“现代派”面目出现的各种艺术做好了准备,因此,印象派很自然地成为联结两个世纪的纽带。
由于印象主义首先是在绘画中出现的,再加上法国诸姊妹艺术之间的相互联系又特别密切,因此,谈论音乐上的印象主义,首先也得从法国的印象主义绘画谈起。
印象主义这个名称是由法国画家莫奈的一幅风景画《印象:日出》得来的。
那是在1874年,巴黎一些反对学院繁琐教学和向传统绘画原则挑战的青年艺术家,第一次独立举办了旨在同官方沙龙相抗衡的画展,展出近三十位画家的作品。
这次画展受到了舆论的奚落,人们无礼地嘲弄这些艺术家,随随便便地以莫奈的这幅画为他们取上“印象主义者”的诨号。
由于这群青年艺术家对待“印象主义”这一贬称并不怎样介意,从此这个含混不清的偶得之词便保留下来。
印象派基本介绍及作品赏析X后印象派:印象派之后出现了与印象派的艺术主张不同,以塞尚、凡·高、高更为代表的另一种艺术主张,人们称之为“后印象派”。
在十九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他们不满足于印象派的“客观主义”表现和片面追求外光与色彩,转而强调抒发作者的自我感受,主观感情和情绪,于是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应用,后印象派从此诞生。
二.印象派的绘画特点:印象主义绘画不同于其他绘画之处,在于它以阳光和色彩为主角,即借助光与色的变幻来表现作者从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
印象派画家的这一选择,是同当时自然科学界对光的传播与照射的物理研究成果密切相关的。
人们的视觉之所以能感知自然界中的物体,都得以光所提供的条件为其前提。
阳光笼罩万物,使各种物体呈现出不同的色泽,换句话说,所有的物体都是染色的形,人们就是根据不同表面的不同色泽,即从不同染色面的分界才得以认知物体的形状的。
艺术欣赏 - 莫奈的印象派作品赏析

艺术欣赏 - 莫奈的印象派作品赏析1. 印象派艺术简介印象派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于法国兴起的一种艺术流派,以强调光影效果、色彩的变化和瞬间感为特点,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规范,并对后来的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莫奈简介奥斯卡·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是印象派运动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与瞬间感为主题,注重形式和颜色之间的关系。
莫奈逐渐通过其创新性和大胆尝试获得了广泛认可和赞誉。
3.《睡莲》《睡莲》是莫奈最知名的系列之一。
这幅作品是由他位于吉维尼花园中一个建造在水上的工作室所启发而创作的。
它展示了对水与植物相互交织、倒映光线及变化气氛捕捉技术的独特表达。
莫奈通过水面上的荷叶和睡莲的多重层次、柔和的色调和光影效果,创造出一种梦幻般、模糊而谜样的感觉。
4.《印日出》《印日出》是印象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幅画表现了莫奈对自然中光线变化及其对颜色和形态产生的影响感兴趣。
通过运用明亮而活泼的色彩,描绘了日出时水面上反射出来的金黄光芒,以及远处海岸线上轮廓清晰的渔船。
这幅作品几乎不关注物体细节,更强调整体效果和观者在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共鸣。
5.《日本落红杨桥》《日本落红杨桥》是莫奈于1899年至1900年期间在伦敦住所附近创作的。
这幅画展示了对自然环境中颜色和气氛变化捕捉技巧的深入探索。
作品以精心选定的视角呈现了红叶飘落的杨桥,远处建筑物和水面倒影的细节被化为大胆的笔触和活泼的色彩。
这幅画传达了一种温馨而平静的氛围,让观者感受到秋天带来的安宁与美丽。
6. 总结莫奈作为印象派运动中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光影、色彩变化的敏锐捕捉,在艺术界留下了深远影响。
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强调瞬间感,将观者引导至更深层次的体验与欣赏。
《睡莲》、《印日出》和《日本落红杨桥》等作品都展示了莫奈在表达光线、色彩和情感方面的非凡才能。
通过理解和欣赏莫奈的印象派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艺术在捕捉生活中微妙细节上所带来的魅力。
印象派绘画技法与画作赏析

印象派绘画技法与画作赏析印象派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艺术界的一股重要艺术运动,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技法而闻名。
本文将介绍印象派绘画技法的特点,并对几个代表性画作进行赏析。
一、印象派绘画技法的特点1. 轻快明快的笔触印象派画家追求观察并描绘光线和色彩的变化,他们的笔触通常轻快而明快。
与传统的平滑笔触相比,印象派画家常常使用粗粝的笔触,使得画面更具活力和表现力。
2. 色彩的运用色彩是印象派绘画中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
印象派画家通过运用明亮的色彩和色彩的纯净度来表现自然光线的效果。
与传统的调色板相比,印象派画家使用了更丰富的色彩,并且将颜色直接应用在画布上,而不是进行混合。
3. 对光线和阴影的表现印象派画家非常注重对光线和阴影的描绘,他们通过绘制颜色的变化和明暗的对比来表现光线的效果。
简单的色块和斑驳的笔触被用来表现被阳光普照的景色,给人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感觉。
二、印象派画作赏析1. 克劳德·莫奈的《睡莲》《睡莲》是莫奈晚年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画展现了康河上的一片荷花池塘,整个画面以宽阔的画幅展开,画家运用大量的色彩和光线的变化来描绘了荷花的生机与绚丽。
莫奈通过点状和斑驳的笔触表现荷叶上水珠的光影效果,使整个画面散发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2. 埃德加·德加的《舞台上的舞蹈课》《舞台上的舞蹈课》是德加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画面中描绘了一群排练舞蹈的女子,画家通过迅速、大胆的笔触和色彩的运用,展现了舞者们的活力和快乐。
整个画面充满了运动的感觉,观众仿佛可以感受到音乐和舞蹈的魅力。
3.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的《午餐的船员》《午餐的船员》是雷诺阿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画展现了一群在船上用餐的船员,画家用轻快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表现了他们的活泼与快乐。
画面中的光影交织,呈现出阳光照耀下的闪耀效果,给人一种欢快的氛围。
总结:印象派绘画技法通过轻快的笔触、明快的色彩和对光线的表现,赋予画作以连续流动的感觉和生动的氛围。
退潮后的普维尔赏析

退潮后的普维尔赏析
退潮后的普维尔是一幅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完成于1887年。
这幅画的主题是一片海滩,潮汐已经退去,留下了一些湿润的沙滩和海藻。
画面中心的一块大石头显得尤为突出,周围是一些小石头和贝壳,还有一些浅滩上的痕迹。
整幅画看起来非常平静,但是在平静之下却透露出一种微妙的不安。
画家在这里通过海滩的景象表达了人类生命中的无常与变迁。
潮汐的起落象征着人生的起伏,而退潮时留下的痕迹则是时光所留下的印记。
大石头和小石头的对比也反映了人生中的大小得失,而海滩上的贝壳和海藻更是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脆弱。
退潮后的普维尔是莫奈创作的一系列海滩主题中的一幅,这些作品都充满了自然之美和生命的脆弱性。
在这些作品中,莫奈试图捕捉海滩不同时间段的景象,表达出生命的无常和变迁。
退潮后的普维尔是他在这一系列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法国印象派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之一。
- 1 -。
印象主义画派赏析

《包厢》这幅画并未实现印象 派“无黑色”的主张,以黑色 条纹带出鲜明的对比变化,是 在印象派的画展中,唯一让艺 评人口下留情的作品。 画家依据在剧院里得到的 印象,创作了包厢中的盛装女 性。有趣的是,这是在室内完 成的印象派绘画。画家成功地 表现了剧院中包厢里的气氛, 虽然只画了两个人,但画家明 显地突出了那个贵妇人的形象, 化了妆的贵妇人与身后的绅士 形成鲜明对比。《包厢》的色 调是温馨的,它由玫瑰、黑、 白三色组成,贵妇人身上黑条 纹衣服非常醒目,粗阔的黑条 与白色相间的浅色,使她显得 光彩照人。以细小的笔触体现 黑色,产生了一种丰富、浑厚 的层次,使画面增加了视觉美 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视觉美
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在19世纪60一70年代以创新 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是反对陈旧的古典画派和 沉湎在中世纪骑士文学而陷入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 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 营养,在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 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印象主 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从而 摒弃了从16世纪以来变化甚微的褐色调子,并根据画家 自己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代表人物
• 爱德华· 马奈 代表作:《吹笛少年》、《草地上的午餐》、 《奥林匹亚》 • 克劳德· 莫奈 代表作:《印象· 日出》、《鲁昂大教堂》、 《睡莲系列》 • 皮埃尔· 奥古斯特· 雷诺阿 代表作:红磨坊街的舞会》、《包厢》
干草垛》这一主题早在1888年时就已被想到。这种景物只有秋季 才有。于是他从秋天一直画到翌年初春,不断观察其光的变化。 前后一共画了24幅。既有单幅的,也有成组的。角度也都不同, 表现在不同时辰和不同光线的变化下的草垛形象。画面看似单调, 面对几堆干草垛,画家却产生了深厚的色彩感情。
梵高万寿菊赏析

梵高万寿菊赏析梵高(Vincent van Gogh)是一位伟大的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的作品充满了浓烈的情感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其中,他的《万寿菊》系列作品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笔触和色彩,展现了梵高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敬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梵高的《万寿菊》系列作品进行赏析,探索其中蕴含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内涵。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梵高的《万寿菊》系列作品中的一幅代表作《万寿菊与蝴蝶》。
这幅作品以鲜艳的色彩和粗犷的笔触展现了一片盛开的万寿菊花海,画面中央一只蝴蝶翩翩起舞,与花朵相映成趣。
梵高用大胆的色彩和夸张的形态表现了花朵的生命力和美丽,而蝴蝶则象征着自由和轻盈。
整幅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给人以愉悦和振奋的感觉。
梵高在《万寿菊》系列作品中常常运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态来表现花朵的美丽和生命力。
在他的作品中,万寿菊的花瓣常常呈现出扭曲的形态,色彩也常常超出了自然界的常规,这种夸张和变形的手法使得花朵充满了动感和张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梵高通过这种表现手法,不仅仅是在描绘花朵的外观,更是在表达他对自然和生命的狂热和热爱,以及对艺术的追求和探索。
除了色彩和形态上的夸张,梵高的《万寿菊》系列作品还展现了他对光影和质感的敏锐观察和表现。
在他的作品中,花朵和叶片常常被粗犷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勾勒出来,同时又通过对光影的处理和对质感的表现,使得画面充满了层次和立体感。
梵高善于利用色彩的对比和光影的变化来营造出丰富多彩的画面效果,使得花朵和叶片在画面中呈现出立体感和质感,给人以强烈的触感和观赏的愉悦。
此外,梵高的《万寿菊》系列作品还展现了他对自然和生命的狂热和敬畏。
在他的作品中,花朵常常被放大和夸张,以突出它们的美丽和生命力,同时又通过对光影和质感的表现,使得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梵高用他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以及对艺术的追求和探索,这种情感内涵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作品赏析桦树林列维坦

作品赏析桦树林列维坦桦树林列维坦是法国印象派画家克洛德·莫奈的一幅著名油画作品,创作于1879年至1880年间。
这幅作品以其细腻的笔触和鲜明的色彩展现了莫奈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被认为是他在描绘自然风景方面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在这幅作品中,莫奈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捕捉了桦树林的景象。
画面中的桦树笔直地向上延伸,它们的树干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犹如一片片闪烁的银幕。
莫奈运用了大量的明亮色彩,如白色、黄色和绿色,来表现阳光透过树叶的效果,使整幅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在画面的远处,一片深色的树林映衬着天空中的云彩,给人一种深邃而神秘的感觉。
莫奈在这幅作品中展现了对光影和色彩的敏锐观察力,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手法,将自然中微妙的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不仅捕捉到了桦树林清晨的宁静和祥和,还通过对色彩和光影的处理,赋予了整幅画面一种梦幻般的氛围,使观者仿佛置身于一片神秘而美丽的森林之中。
除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莫奈在这幅作品中还展现了对光线和氛围的独特把握。
他运用了大量的色彩层叠和斑驳的笔触,使画面充满了动感和生机。
他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对比和过渡,使整幅画面呈现出一种流动的感觉,仿佛树林中的阳光和树影在不断地变化和流动。
这种光影的流动感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还使观者感受到了自然界中微妙而细致的变化,从而产生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美的享受。
桦树林列维坦是莫奈在印象派艺术风格中的一次突破和创新。
在这幅作品中,他摒弃了传统绘画中对于细节和精确度的追求,而是通过对色彩和光影的处理,来表现自然景观中的情感和氛围。
他以一种更加自由和开放的姿态,来描绘自然中微妙的变化和美丽的景象,使观者得以在艺术中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魅力。
总的来说,桦树林列维坦是克洛德·莫奈在印象派艺术风格中的一次杰出表现。
通过对色彩和光影的处理,他成功地捕捉到了自然景观中微妙而细致的变化,使整幅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艺术鉴赏: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赏析

艺术鉴赏: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赏析1. 引言•莫奈(Claude Monet)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重要的印象派画家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对光线、色彩和自然景象的感知而闻名。
2. 莫奈背景•出生于1840年,法国巴黎郊区。
•幼年时期展示了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并在1859年进入巴黎美术学院学习绘画。
•在1874年创办并参与第一次印象派展览,此后成为该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3. 印象派艺术风格概述•印象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一种前卫艺术运动。
•印象派画家追求捕捉瞬间感受,通过快速笔触、明亮色彩和光线效果来表现主题。
•这种风格突破常规绘画形式,注重观察自然和主观体验。
4. 莫奈的绘画技法和主题•莫奈擅长利用快速的、松散的笔触捕捉瞬间感受。
•他注重描绘光线效果和色彩变化,通过色块的运用来创造出亮丽而活泼的画面。
•莫奈主要以自然风景、田园场景和水景为题材。
5. 著名作品赏析5.1 《睡莲》(Water Lilies)•这是莫奈晚年时期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
•描绘了倒映在池塘里的睡莲,呈现出柔和而模糊的效果。
•利用色彩变化和流动的笔触,表达出水面上不断变幻的光线与颜色。
5.2 《日落》(Sunset)•这幅画展示了莫奈对日落光线与阴影效果的精准把握。
•渐变的红、黄、橙色调让整个画面散发出温暖宜人的氛围。
•快速笔触形成了逼真而生动的天空和地面。
5.3 《海上的阿尔贝兹庄园》(Cliff Walk at Pourville)•这幅作品展现了莫奈对大海景色的独特观察和描绘。
•快速而微妙的笔触创造出波涛汹涌和远景渐变的效果。
•蓝色与绿色的互动揭示了自然界中不断变化的色彩和光影。
6. 结论•莫奈的作品以其卓越的绘画技法、对光线和色彩效果的敏锐观察,以及对自然景象独特诠释而著称。
•他对印象派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为后来艺术家们开启了新的艺术道路。
•通过赏析莫奈的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印象派艺术风格,体验到他带给我们的美感享受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象派作品赏析
美术鉴赏论文
hpu chang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班级:
授课老师:
在后印象派中,最重要的艺术家是梵高。
梵高的画是印象派写实主义的反动。
印象派客观地看这个世界,而梵高则不在乎正确地描写。
不过他的涂色法多少是由印象派演变来的,他喜欢印象派画家所表现的色光效果。
他使用厚涂大笔触.让颜色看来如要爆炸似的,或如漩涡般打转。
梵谷的作品是激烈的个性反映,不安而神经质,对于表现主义和野兽派都有影响。
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他自己以及他的生活、内心感受。
他的作品,不论是静物《向日葵》、人物自画像《割了耳朵的凡高》、室内画《夜间咖啡馆》,还是风景画《星夜空》,都充满了他对生命的热爱,诉诸了他内心强烈的感情,不仅是他的投影、他的分身,有时候甚至于赤裸裸地说明了他自己。
凡高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是他画的《向日葵》。
塞尚曾提出过一个观点:“艺术不是真实的表现客观事物的形貌色彩,而是真实的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
”
那么赏析这幅画之前,我还是查了下梵高的生平经历。
在梵高一生中,悲惨、痛苦、混乱和贫困与他如影随形。
他从27岁学习绘画,很长时间并没有获得成功,没有人买他的画,甚至没有人欣赏和赞扬他的
画。
梵高的艺术道路短暂而辉煌,他27岁学习绘画,37岁去世。
在短短的10年中,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成为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式的、世界性的画家。
然而,梵高生前卖出的作品只有《红色葡萄园》一幅,而且价格非常便宜,仅为当时的四百法郎而已。
在梵高死后不久,社会上就开始评定他是一流画家。
可惜的是,梵高本人却在还未获得正确评价之前,就自己拉下了人生的帷幕。
转折点发生在梵高去世的前一年,即1888年,在这一年的2月,梵高到了法国南方的阿尔,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地方。
梵高一生最重要的艺术作品,都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在阿尔炙烈的阳光下完成的,《向日葵》就是这期间的作品。
向日葵就像太阳,那浓烈的黄色调是光和热的象征,是内心翻腾的感情烈火的写照,但同时也似乎寓意着一种苦难,一种深重的苦难。
难怪他可以用短暂的笔触把向日葵的黄色画得极其刺眼,每朵花像燃烧的火焰一般,细碎的花瓣和葵叶象火苗一样布满画面,整幅画尤如燃遍画布的火焰。
那是有些神经质和悲情色彩的梵高对生命的狂
爱,对这个世界的狂爱啊!
艺术并非是对现实的简单模仿,被背景托出来的片片叶子的厚实形式与扭曲线条,一个精神柔弱无力的人是绝对画不出来的。
向日葵以两米高的身姿一生仰望太阳。
向日葵的花期很短,一如梵高短暂的生命。
穷困潦倒的生活,对亲人的歉疚,内心深处的折磨,灵魂的孤独与无助使得梵高选择了离开,选择了自杀来了结自己悲凉凄惨的一生。
他背叛了他所挚爱的向日葵,他已经坚持不下去。
这些简单地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呈现出令人心弦震荡的灿烂辉煌。
梵高以重涂的笔触施色,好似雕塑般在浮雕上拍上一块黏土。
黄色和棕色调的色彩以及技法都表现出充满希望和阳光的美丽世界。
然而在画此作的同时,梵高死命想抓住的这个世界还是缓慢却无情地溜走了。
或许这画的表面反映了他悲剧性的短促一生接近终结时期的心理状态。
他是个热爱自然并能从简单的事物看到纯粹之美的画家,他说他宁可画从窗户向外看到的树影而不是想像中的幻像。
或许,向日葵,太阳和梵高的心,三者是为一体
的。
燃烧般的向日葵是太阳,更是梵高心灵迸发的感情,对苦难生活的无奈,对残酷现实的愤怒和对光明希望的无限渴望,都在那16朵向日葵轰轰烈烈的生命绽放中震撼着我们。
梵高确实做到了让阿尔八月阳光的色彩在画面上大放光芒,这些色彩炽热的阳光,这些发自内心虔诚的情感,还有这些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