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论文--梵高部分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梵高《星空》赏析

梵高《星空》赏析

梵高《星空》赏析梵高是荷兰著名的后印象派画家,其创作的风格受到了日本浮世绘和印象派的影响,其作品风格激烈、热情,情感充沛,颜色鲜艳、强烈,尤其是它对于光影的捕捉,使得画面非常具有气氛和情感。

梵高的《星空》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构思新奇,画面表现了关于生命与宇宙之间的深深联系,充满了神秘主义的色彩和气息。

本文将对《星空》这幅画进行赏析。

梵高在创作《星空》的时候,正处于他创作生命中的低谷,此时他不再用生命来表现自己对于艺术和生命的热情。

他在信中写道:“在天上我看到了什么东西,就像我在梦中看到一样,而这恰恰是我想表现出来的东西。

”可以看出,梵高所希望表现的不仅仅是物质世界,而是更加深邃和抽象的东西。

梵高曾经说过:“我相信天空和星星是我们人生中最大的美。

”这说明星空在他的心中具有着很深的内在心理相关性。

在这幅画中,弯曲的乔木生长在浓密的树林中,形成了一个深深的渐变的天地交接处。

高高的天空中布满了细小团状的绿色能量,就像是一种充满了生命力的能量球,给人一种神秘幻想的感觉,似乎一股神秘力量正在不断地流动,时而汇聚时而消散。

而天空的主色调是深蓝色,犹如真正的宇宙,深邃无比,这种深蓝色充满了神秘的力量和吸引力,仿佛诉说着人们的多少幸福和苦痛。

夜晚的天空支配着这幅画,它给人一种美妙、神秘而莫名的幸福感。

在星空的深处,有着四十多颗星星,远离了人们的眼帘,它们默默地存在着,仿佛是在诉说着神秘的宇宙之间的秘密和感受。

每颗星星的光芒都透过了它的个性,有的是十分闪耀、明亮的,有的则是沉默、深邃、暗淡的。

而静止的树林和灰蓝的蜡一样的月亮,使得本幅画的色调更为丰富,更富有生命的气息。

《星空》的构图非常巧妙,它以星空为主题,将画面分为天空和地面两部分。

天空的主色调是深蓝色,地面上有着绿色乔木和浅色的草地,它们的绿色色彩形成了与天空深蓝色浑然一体的色彩对比。

这种深邃、冷静与明亮、充满生命力,形成了一种美妙的和谐。

总的来说,梵高的《星空》是一幅充满神秘和宇宙幸福感的画作。

美术鉴赏论文--梵高部分作品赏析

美术鉴赏论文--梵高部分作品赏析

美术鉴赏论文梵高部分作品赏析摘要:文森特·威廉·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

梵高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

“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

”关键词:梵高印象派油画星夜割耳朵后的自画像乌鸦群飞的麦田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1853年3月30日生于津德尔特,1890年7月29日在法国瓦兹河畔因患精神病自杀身亡。

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

代表作《向日葵》、《邮递员鲁兰》、《咖啡馆夜市》、《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星光灿烂》、《梵高在阿尔勒卧室》等,都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以及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

当时他的作品虽很难被人接受,却对西方20世纪的绘画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在这里,我主要对他的《星夜》、《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乌鸦群飞的麦田》进行分析。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

这是一种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罗曼艺术家当初在表现基督教的伟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尝试。

梵高画的那些爆发的星星,和那个时代空间探索的密切关系,要胜过那个神秘信仰的时代的关系。

然而这种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确笔触造成的。

当我们在认识绘画中的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便倾向于把它和勇气十足的笔法联系起来。

那是奔放的,或者是像火焰般的笔触,它来自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

梵高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

而这种体验,可以用一种小心谨慎的笔触来加以证明。

这种笔触,就像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准确无误地临摹着他正在观察着的眼前的东西。

美术鉴赏梵高作品赏析[5篇]

美术鉴赏梵高作品赏析[5篇]

美术鉴赏梵高作品赏析[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美术鉴赏梵高作品赏析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美术鉴赏梵高作品赏析(一)美术鉴赏梵高作品赏析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梵高出生于荷兰乡村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他早年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

他充满幻想、爱走极端,在生活中屡遭挫折和失败,最后他投身于绘画,决心1“在绘画中与自己苦斗”。

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

1883年底,梵高回到父亲供职的教堂所在地纽南。

在纽南的两年时间里,梵高苦练素描技巧。

在画了大量素描写生和习作后,他完成了第一幅著名作品,《吃土豆的人》。

这幅作品和他这一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受荷兰现实主义画风的影响,画面深沉,有极强的乡土气息。

这也表现出梵高很强的农民情结,他似乎很想成为一位农民画家。

一方面,他受到“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更重要的可能是内心深处对乡间生活的向往,对淳朴农民的尊敬和对诚实劳动的赞美。

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

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

而当他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的时候,则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

在阿尔,凡高想要组织一个画家社团。

1888年,高更应邀前往。

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

此后,凡高的疯病(有人记载是“癫痫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

这位易于激动而富于神经质的艺术家,在其短暂一生中留下大量震撼人心的杰作。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论文一:对达芬奇《蒙娜丽莎》的艺术鉴赏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而他的作品《蒙娜丽莎》则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幅画作是一幅肖像画,绘制于16世纪初期,目前收藏在法国卢浮宫。

通过对《蒙娜丽莎》的深入观赏,我们可以欣赏到达芬奇在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上的独特魅力。

首先,在绘画技巧方面,达芬奇运用了光与色彩的巧妙组合,使得画面显得十分生动。

画中女子的面部充满了光影效果,而眼神中的微笑更是达芬奇的创作精髓所在。

他通过运用细腻的笔触和渐变的色彩,使得画中的蒙娜丽莎仿佛具有生命力,能够和观者进行交流。

此外,达芬奇还巧妙地运用了透视法,使得画面具有深度感,使蒙娜丽莎的形象更加立体。

其次,在表现手法方面,达芬奇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展示了他对人物心理的独特洞察力。

在画中,蒙娜丽莎的面容表情并非丰腴的微笑,而是一种微妙的、难以捉摸的神秘微笑。

这种表情使得观者难以揣摩她内心的情感,给了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这种不确定性与神秘感正是达芬奇追求的目标之一。

他通过巧妙挑战传统肖像画表现方式,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得观者能够在作品中感受到蒙娜丽莎内心深处情感的种种可能性。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蒙娜丽莎》中感受到达芬奇对于自然界的赞美和对于人类美的追求。

画中的蒙娜丽莎身着一袭华丽的礼服,头戴一顶菊花装饰的帽子,这些细节展示了达芬奇对于细节的精心雕琢。

同时,画中的背景正是美丽的自然风景,这个细致描绘的背景象征着达芬奇对于自然世界的热爱与崇敬。

达芬奇通过这幅画作将人类的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传递出对于真实与理想的追求。

总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一幅艺术品,它展示了达芬奇卓越的绘画技巧和对于艺术的深刻把握。

通过细腻的绘画技巧、神秘的表现手法以及对于自然与人类美的追求,达芬奇创造出了一幅极具魅力和内涵的杰作,给观者带来了无尽的欣赏乐趣。

论文二:对梵高《星夜》的艺术鉴赏梵高是19世纪后期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而他的作品《星夜》则是他在画作风格和表现手法方面的代表作。

世界名画向日葵欣赏作文

世界名画向日葵欣赏作文

世界名画向日葵欣赏作文
世界名画向日葵欣赏作文「篇一」
《向日葵》是著名的画家梵高先生的作品之一,其实向日葵作品一共有11幅,其中有一幅已经被毁坏掉了。

我们欣赏的《向日葵》作品是最有名的一幅,现在收藏在阿姆斯特丹博物院。

梵高的《向日葵》,不是自然的真实写照,而是他生命与精神的自我交流,是他以火一般的热情为生活高歌的赞美,《向日葵》以黄色和橙色为主调,用绿色和蓝色的细腻笔触勾勒出花瓣和花茎,签名和一朵花的中心,也使用了蓝色。

作者以丰盈而纯洁的黄色色调,尽情地展示了画家内心火热的激情与不老的青春活力。

在这幅作品中,我感受到了青春与活力,也感受到艺术家的豪放与澎湃,它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也让绝望的人看到了前方的光明。

世界名画向日葵欣赏作文「篇二」
在众多油画,我只热衷于梵高的《向日葵》,1888年2月,已35岁的梵高从巴黎来到阿尔,来到这座法国南部小城寻找他的阳光,他的麦田,他的向日葵……梵高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这幅是其中最著名的,现藏于伦敦国家画廊。

它就是被誉为世界最名贵的的二十幅画之一的《向日葵》。

梵高作画时,怀着极狂热的冲动,追逐着猛烈的即兴而作,这幅流芳百世的《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

梵·高笔下的向日葵,是那样艳丽,华美,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画面上朵朵葵花夸张的形体和激情四射的色彩,使人头晕目眩。

看似粗糙,实则细腻,每一个笔触都运用的恰到好处。

有人说这是“梵高的向日葵”,因为那是他内心火热感情的写照,是他精神力量的外露。

美术鉴赏论文__梵高部分作品赏析

美术鉴赏论文__梵高部分作品赏析

美术鉴赏论文__梵高部分作品赏析
梵高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一直受到人们的赞赏和欣赏。

他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荷兰画家,他的风格独特,色彩鲜明,表现力极强,一些作品成为了后世艺术家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梵高的部分作品进行赏析。

《星夜》是梵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幅画所表现的是夜晚的景象,我们可以看到在画面中,夜空中布满了星星。

天空呈现出巨大的旋风形态,颜色非常鲜艳,混合着橙色、黄色和蓝色。

画面中央是一个小村庄,房屋非常小巧玲珑。

这幅画所达到的效果非常明显,如同被生动的夜景所吸引,仿佛画作散发出来的色彩和充满活力的感觉会继续停留在你的记忆中。

《向日葵》是梵高的另一幅经典作品,这幅画所表现的是一朵金黄色的向日葵。

画作中只有一朵大花,但它充满了整个画面;从它的花瓣到它盛开的花盘,都是充满生命力和能量。

这强烈的生命力和特别的表现手法使得这幅画成为了梵高风格画作的代表之一。

《麦田上的乌鸦》是梵高在疯狂精神状态下创作的一幅画,画面中的麦田是诡异的,没有任何连接物,只有一个寂静的地方。

麦田藏不住躁动的暴力,这时一只乌鸦出现在画面上,似乎它想告诉我们,这才是真正的本质。

总之,梵高的作品独具特色,表现了其内心深处的情感。

梵高在表现色彩上的独特性,以及他对人与自然的关注,让他成为了20世纪艺术界的一位传奇人物。

梵高十大名画赏析

梵高十大名画赏析

梵高十大名画赏析梵高十大名画赏析1.向日葵(1888年)被称为梵高最值得骄傲的作品,画这幅画时他正喜悦的等待他亲密的朋友和导师,画家保罗·高更的到来。

2.杏仁花( 1890年)这幅画作为礼物赠送给新出生的侄子威廉·文森特。

杏仁树枝象征着新的生命。

3.桑树(1889年)在圣雷米期间绘制,凡高曾写了一篇关于这幅画的长信给他的家人。

4.星夜(1889年)“日出前的早上,在我的窗口,我看到的这个国家一无所有,但晨星却那样巨大耀眼,”梵高曾在写给他的弟弟提奥的信中提到。

5.卧室(1888年)在法国南部梵高黄色房子内部的唯一记录“这只是我一间简单的卧室”他写道,“这里色彩就是一切。

在这里休息、沉睡。

总之,看画面就是放松大脑,或者去空想。

”6.鸢尾花(1889年)梵高画他心爱的鸢尾花。

他的弟弟为此作品写道,“从这幅画中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这是对生活之美的研究”7.麦田与柏树(1889年)在一个喜爱的夏天里,梵高写道,“我和一些麦穗,有罂粟花、有柏树,有蓝色的天空,它们就像一个五彩的格子。

8.自画像与一顶草帽(1887年)1886年至1888年,他在巴黎期间画了大约30幅自画像。

“我特意买了一个足够好的镜子,从自己画起,”他转述,“因缺乏一个模特。

”9.咖啡馆露台上,阿尔勒,在夜间(1888年)在写给他妹妹的信中,梵高描述道“在这里有个夜晚的画面,并不黑,什么也没有,只有美丽的蓝色、紫色、绿色包围着,照射的灯光中透着硫浅黄色和柚子般的绿色。

”10.夜咖啡厅(1888年)在”夜间咖啡馆“中,藉由笔触本身所带有的生命力、油彩的厚度与明显分开的线条,使整幅画沈浸在一种人为的光线之下,这些都是梵高所欲呈现的视觉要素。

艺术美术鉴赏梵高

艺术美术鉴赏梵高

对现代艺术教育的启示
梵高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可以作为艺术教育的教 材和范本,引导学生了解艺术的历史、发展和评价。
梵高的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也可以为现代艺术家提供启示 和借鉴,推动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05
结语
结语
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以独特的 后印象派风格和表现主义手法,成为了 西方艺术史上的巨匠之一。
对后世艺术家的影响
梵高的作品对后世许多艺术家产生了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影响,包括 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成为了现代艺术 史上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
02
梵高作品分析
《向日葵》的分析
创作背景
构图特点
梵高在阿尔勒的自我放逐生活中,为了表达 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他创作了《向日葵》 。
作品采用强烈的对比色和粗犷的画风,塑造 了向日葵、花瓶和背景的质感。
THANKS。
色彩运用
梵高运用鲜艳的蓝色和黄色,表现了夜空和星星的神秘与 活力。
艺术价值
《星夜》是梵高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作之一,它所传递的 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极高的艺 术价值。
《自画像》的分析
创作背景
梵高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创作了自画像, 这些作品反映了他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色彩运用
梵高运用鲜艳的色彩和粗犷的线条,表现 了自己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通过欣赏梵高的作品,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艺术的本质、表现形式和价值,从 而提升对艺术的认知水平。
启发人们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
梵高的作品表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如贫困、孤独、 精神疾病等,这些问题的呈现可以引发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 考和反思。
梵高的创作过程和人生经历也反映了艺术家在追求艺术道路 上的艰辛和挑战,可以启发人们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鉴赏论文








摘要:文森特·威廉·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

梵高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

“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


关键词:梵高印象派油画星夜割耳朵后的自画像乌鸦群飞的麦田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1853年3月30日生于津德尔特,1890年7月29日在法国瓦兹河畔因患精神病自杀身亡。

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

代表作《向日葵》、《邮递员鲁兰》、《咖啡馆夜市》、《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星光灿烂》、《梵高在阿尔勒卧室》等,都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以及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

当时他的作品虽很难被人接受,却对西方20世纪的绘画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在这里,我主要对他的《星夜》、《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乌鸦群飞的麦田》进行分析。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

这是一种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罗曼艺术家当初在表现基督教的伟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尝试。

梵高画的那些爆发的星星,和那个时代
空间探索的密切关系,要胜过那个神秘信仰的时代的关系。

然而这种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确笔触造成的。

当我们在认识绘画中的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便倾向于把它和勇气十足的笔法联系起来。

那是奔放的,或者是
像火焰般的笔触,它来自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

梵高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

而这种体验,可以用一种小心谨慎的笔触来加以证明。

这种笔触,就像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准确无误地临摹着他正在观察着的眼前的东西。

从某种意义上看,实际确是如此,因为梵高是一位画其所见的艺术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就是幻象。

《星夜》是一幅既亲近又茫远的风景画,这可以从十六世纪风景画家老勃鲁盖尔的高视点风景手法上看出来,虽然梵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义者的风景画。

高大的白扬树战栗着悠然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的小村庄,在尖顶教堂的保护之下安然栖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

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判。

这件作品是在圣雷米疗养院画的,时间是1889年6月。

他的神经第二次崩溃之后,就住进了这座疗养院。

在那儿,他的病情时好时坏,在神志清醒而充满了情感的时候,他就不停地作画。

色彩主要是蓝和紫罗兰,同时有规律地跳动着星星发光的黄色。

前景中深绿和棕色的白杨树,意味着包围了这个世界的茫茫之夜。

梵高继承了肖像画的伟大传统,这在他那一代的艺术家里鲜见的。

他对人充满了激情的爱,使他不可避免地要画人像。

他研究人就象研究自然一样,从一开始的素描小品,一直到1890年他自杀前的几个月里所画的最后自画像都是如此。

它如实地表现出疯人凝视的可怕和紧张的眼神。

一个疯人,或者一个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画出这么有分寸、技法娴熟的画来。

不同层次的蓝色里,一些节奏颤动的线条,映衬出美丽的雕塑般的头部和具有结实造型感的躯干。

画面的一切都呈蓝色或蓝绿色,深色衬衣和带红胡子的头部除外。

从头部到躯干,再到背景的所有的色彩与节奏的组合,以及所强调部位的微妙变化,都表明这是一个极好地掌握了造型手段的艺术家,仿佛梵高完全清醒的时候,就能记录下他精神病发作时的样子。

世界把自己的癫狂最先传染给人类的画师——就像曾经给他的笔端注入魔力。

就好比梵高的《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

在这幅画里,我们惊讶地注视着梵·高扭曲的面孔、恐怖的眼神和颤抖的手势:他仿佛在代替整个人类受刑,成为痛苦的化身。

想到这里,也就能理解梵·高作品中挣扎的线条与狂舞的色块:倾泄的颜料里调和着他的血,而画布,不过是他包扎伤口的绷带。

这是一位生活在伤口里的大师,他习惯用伤口对世界发言。

这是一个疼痛的收割者,他的镰刀最终收获了自己的耳朵。

梵·高死了,却留下了一只著名的耳朵——这最后的遗物似乎并没有失去听觉,收集着后人的议论。

这只在故事中存在的失血的耳朵,至今仍像埋设在我们生活中的听诊器,刺探着我们的良心。

梵·高死了,耳朵还活着,还拥有记忆。

为什么不在他呻吟与崩溃的时候,扶持他一把——世界,你听见了吗?你的耳朵长在何处?
而对于《乌鸦群飞的麦田》,梵高则倾注了另一种感情。

在这幅画上仍然有着人们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黄色,但它却充满不安和阴郁感,乌云密布的沉沉蓝天,死死压住金黄色的麦田,沉重得叫人透不过气来,空气似乎也凝固了,一群凌乱低飞的乌鸦、波动起伏的地平线和狂暴跳动的激荡笔触更增加了压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

画面处处流露出紧张和不详的预兆,好像是一幅色彩和线条组成的无言绝命书。

而梵高第二天也就在这里朝自己开了一枪。

梵高的一生就如同他的画作《向日葵》中“不可复制的灿烂之黄色”给与后人无与伦比的激情和炫耀一样,是永不枯败的灿烂。

鹫尾花高傲的孤独,蓝得能滴下眼泪的天空,红头发轻叼著烟斗,血液般浓稠的油彩,那一片金黄麦田还在守望,神的旨意是否已抵达,就在梵高的星空下岁月流转,每一颗星辰都有灵魂,十九世纪的爬满青藤的墓碑,有个人安躺就在永恒的怀抱。

参考文献:
欧文·斯通著《梵高传》,北京出版社,2001
史彭斯著《梵高》,长春出版社,2001
郑岱著《油画艺术导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刘淳著《西方油画名作100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李英伟,刘壮云著《走进油画》,辽宁美术出版社,2002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