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教育部编写)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优质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优质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一课。

该文位于教材第二章节,详细描绘燕子外貌、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和谐共处。

具体内容包括燕子形态、迁徙、筑巢、育雏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解燕子外貌特征、生活习性,认识和理解生词、成语。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表达、思考和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热爱,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环境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生词、成语,体会作者对燕子喜爱之情。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解燕子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燕子图片、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燕子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燕子特点,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解燕子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3. 课堂讲解:(1)生词、成语讲解: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生词、成语,如“剪刀似尾巴”、“轻盈翅膀”等。

(2)课文内容讲解:详细讲解课文,让学生解燕子迁徙、筑巢、育雏等生活习性。

4. 例题讲解:(1)请学生找出课文中描述燕子外貌句子。

(2)请学生分析作者为什喜欢燕子。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模仿课文中句子,用自己话描述燕子外貌。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燕子认识,以及保护燕子重要性。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燕子及其生活环境。

六、板书设计1. 主题:燕子2. 内容:(1)燕子外貌特征(2)燕子生活习性(3)保护燕子及其生活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自己话描述燕子外貌。

(2)请举例说明保护燕子及其生活环境方法。

2. 答案:(1)示例:燕子有一剪刀似尾巴,轻盈翅膀,黑色羽毛,红色嘴巴。

(2)示例:不捕捉燕子,保护树木,减少污染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情况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地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一课。

该课属于第二单元,主要讲述了燕子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详细内容包括:燕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迁徙过程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短语,学会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简单的描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对自然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难点:对燕子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的理解,以及对课文情感态度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粉笔、燕子图片等。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燕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燕子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师指导学生解决生词和短语。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燕子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燕子的了解和观察。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关于燕子迁徙的描述,讲解相关的写作技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燕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7.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爱小动物,保护环境,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燕子》2. 主要内容:外形特征:羽毛、嘴巴、尾巴等。

生活习性:迁徙、捕食、繁殖等。

迁徙过程:春、秋两次迁徙。

与人类的关系:益鸟、生态环境的保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燕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燕子迁徙的看法。

2. 答案:(2)示例:燕子迁徙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它们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不畏艰险,长途跋涉。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燕子》优秀课件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燕子》优秀课件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燕子》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文选自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燕子》。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学习《燕子》一课,让学生了解燕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在我国的文化意义;学习生字词和优美的语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燕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朗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燕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难点: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燕子的形象,体会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含燕子图片、课文朗读录音等。

2. 生字卡片:用于认读生字词。

3. 作业本:用于课堂练习和作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燕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燕子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认读生字词。

3. 课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关于燕子外形、生活习性的描述,讲解生字词。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燕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燕子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讲解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燕子的形象。

六、板书设计1. 燕子的外形特征2. 燕子的生活习性3. 课文优美语句赏析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 造句: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造句。

3. 小练笔:以“我眼中的燕子”为题,写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大自然中的其他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尝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

组织学生开展“我心中的动物”主题班会,分享观察成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燕子》精品课件(完美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燕子》精品课件(完美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燕子》精品课件(完美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燕子》。

详细内容包括:1. 课文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修辞手法学习: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 阅读拓展:了解燕子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燕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燕子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对燕子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生字词。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描述燕子的外形和动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5.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比喻句为例,讲解比喻句的构成和表达效果。

6.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比喻句,教师点评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燕子2. 生字词:轻盈、剪刀、活泼等。

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4. 燕子的外形特征:翅膀、尾巴、嘴巴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描述你喜欢的动物。

2. 答案:例文:“小猫咪犹如一位优雅的舞者,柔软的身体在阳光下翩翩起舞,绿色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人忍不住想去抚摸。

《燕子》语文素材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3)

《燕子》语文素材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3)

《燕子》语文素材一、教材分析《燕子》是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郑振铎。

这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飞行、休憩的姿态,赞美了燕子的活泼可爱、轻巧机灵,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文章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憩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二、背景介绍本文节选自郑振铎的《海燕》。

《海燕》是郑振铎写作的一篇散文。

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小燕子的外形、飞行、栖息以及与故乡人家的亲密关系,表达了对小燕子的喜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 年12 月19 日—1958 年10 月17 日),出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

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四、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燕子:候鸟,春天从南方飞到北方。

燕子的翅膀很长,尾巴像张开的剪刀,背部的羽毛是黑色的,肚皮上的羽毛是白色的。

它们喜欢在居民屋檐下筑巢,巢穴一般是泥巴、干草等材料做的。

燕子主要以昆虫为食,是一种益鸟。

五、其他资料1. 关于春天的诗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2. 关于春天的成语- 春色满园: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

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 春光明媚:明媚:美好,可爱。

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 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

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 春回大地:好像春天又回到大地。

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 莺歌燕舞: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

统编版语文三下第一单元《燕子》优质教案(共2个课时)

统编版语文三下第一单元《燕子》优质教案(共2个课时)

《燕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课《燕子》,节选自郑振铎的《海燕》。

课文以烂漫无比的春天为背景,描写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课文结构清晰,第一自然段简笔勾勒燕子的外形,凸显了它的活泼可爱;第二自然描写二三月的春天,燕子的到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第三、四自然段描写燕子飞行的姿态,展现了它的活泼机灵;第五自然段描写了燕子休憩时的有趣画面。

本文的突出特点是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将活泼可爱的燕子描绘得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全图呈淡绿色基调,有远山、村庄、湖水、稻田,柔柳轻扬,燕子或翩飞或休憩。

插图与本文描绘的画面吻合,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和“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简单描述看到的画面,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春天的轻风、细雨、鲜花等特点,把可爱的燕子图和美丽的春光图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落实了语文要素一。

再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通过重点词语理解、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背诵等多种方式,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生动,落实了语文要素二。

教学目标:1.认识“伶、俐”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散、杆”,会写“凑、拂”等12个字,会写“乌黑、剪刀”等16个词语。

2.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背诵第一至三自然段。

3.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词语,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伶、俐”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散、杆”,会写“凑、拂”等12个字,会写“乌黑、剪刀”等16个词语。

2.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认识“伶、俐”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散、杆”,会写“凑、拂”等12个字,会写“乌黑、剪刀”等16个词语。

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1.猜谜语:同学们好,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课件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课件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燕子》一文。

该文位于教材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燕子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进行描述。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动物。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动物。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燕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燕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燕子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以及象征意义。

4.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和字义。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分析其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动物。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燕子》2. 主要内容:燕子的外貌特征燕子的生活习性燕子的象征意义3. 生字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课文,熟读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喜欢的动物,注意运用生动的语言。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燕子的了解较为深入,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动物。

但在课堂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生字词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发现其他有趣的动物,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燕子》优秀课件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燕子》优秀课件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燕子》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燕子》,主要围绕燕子的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等内容进行讲解。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一部分,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部分,燕子的生活习性;第三部分,燕子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认识燕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生物的热爱。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燕子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燕子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燕子图片、视频资料等。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燕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燕子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燕子与人类的关系。

3.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随堂练习: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燕子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燕子的外形特点2. 燕子的生活习性3. 燕子与人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燕子的短文。

答案示例:燕子是一种可爱的小鸟,它们有着乌黑光亮的羽毛,剪刀似的尾巴。

燕子喜欢在田野、村庄附近飞翔,捉虫子吃。

它们还是人类的好朋友,可以帮助我们捕捉害虫,维护生态平衡。

我们要保护燕子,让它们在地球上快乐地生活。

2.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燕子。

答案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描绘出燕子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最新整理教学资料燕子教材分析:1、本课的教学准备,要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春天的特点。

可以启发学生对春天景物特点的了解,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或者组织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春天的景色,还可以搜集有关春天的成语,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

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准备一些有关春天和燕子的课件。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9个,注意和形近字区别。

“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

“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 ó”。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4个,书写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字:“燕”的上部分是“”,不要错写成“艹”;“聚”的下面是“”,不要写成“水”;“演”字里面有一横,写时不要丢掉;“倦”字的右下部分是“”,不要写成“巳”;“漾”的下部分是“永”,而不是“水”。

还要指导学生记忆字形,如,“尖”,上小下大,“稻”与禾有关,“漾”与水有关。

让学生根据字形规律记忆生字。

3、本课所描写的画面生动,语言优美,构成生动、感人的意境,教学时要把学生引入情境。

可以结合课文插图来学习课文,加深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对春天的了解;也可以用媒体等其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比如,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青山绿水、燕子、蝴蝶等,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特征和美丽。

还可以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感受光彩夺目的春天,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4、教学中可以从燕子入手,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

第一自然段是从近处看到的燕子:乌黑的羽毛、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合成一个活泼可爱的燕子。

第二、三自然段由远处看到的燕子各种飞行姿态。

最后从远处看到的像音符般的燕子。

教学中还可以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联系起来观察,展开想象,体会燕子给春天带来了什么。

学习课文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学习到的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观察中去。

5、通过朗读,整体把握全文,突破重难点。

全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图,倾注了作者对春天的深深的热爱之情,教学中要通过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在朗读中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

朗读中,要注意让学生多读并体现读的层次。

初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句大意。

再读,让学生想象课文描述的画面和情景,进入课文描述的意境中去。

当学生难以进入这种境界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或是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展现课文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对春天美好景物的想象;或是用轻松优美的音乐渲染,激发学生的情感和美感;或是通过教师入情入境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美景中去。

最后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教师给予指点和解说,比如,抓住课文的第一和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

读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朗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用朗读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比如,指导朗读春天一段,要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要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

“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

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6、要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比如,理解春天的特点和燕子的活泼可爱这一重点,可以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

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通过“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通过“有的……有的……”了解众多的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着拂面的微风飞行的情景。

让学生感受到这些自由飞翔的燕子,为春天增添了动势和情趣,使这早春美景更加生机勃勃、令人神往。

教学中还要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展开想象,理解内容和体会表达的情感。

例如,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要让学生想象花儿争相开放的春天的特有景色。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燕子成了音符”让学生展开想象,仿佛自己也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来感受作者的想象力,并体会“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的意思。

从中了解作者对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特有偏爱,以及赞美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感情。

7、学习词句,积累语言。

本课描写生动形像,用词准确,语言优美。

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来体会。

比如“凑成”,有身形灵巧、搭配和谐的意思;“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聚拢”可以通过查字典让学生了解意思,再体会这里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生动活泼的春景;“横掠”可以通过画面演示,了解这种姿势,体会作者用词的丰富、准确。

“掠”轻轻擦过的意思,指燕子身轻,速度快,一瞬间而过。

“多么像五线谱啊”如果学生没有接触过五线谱,可以让学生看看五线谱,知道五线谱和音符是什么样子,再体会课文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来打比方。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再背诵下来。

指导背诵要指点背诵方法。

背诵本课,可以按照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小燕子——燕子的飞行和停歇的课文脉络来背诵,记住每段话中描写的先后顺序,如,第一自然段由羽毛到翅膀到尾巴及活泼可爱的燕子的顺序。

第二自然段由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背诵。

8、课后思考练习题及泡泡。

第1题是读背的要求。

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完成,背不下来的可以留作家庭作业。

第2题是讨论题,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完成。

重点通过第一、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展开讨论。

讨论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燕子,以及自己对燕子的了解来说,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最后大家总结出燕子小巧灵活,活泼可爱的特点就可以了。

第3题可以结合课堂学习进行,让学生根据例子的提示,明确什么样的词语称作好词,自己再寻找一些用得好的词语。

想一想为什么用得好,然后和同学讨论交流。

选做题是积累语言的练习,如果教学时间允许,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鼓励学生在课外再摘抄一些,还可以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文中泡泡“我能想出‘赶集似的聚拢来’的景象”,这是培养想象力的练习。

读文章想画面,可以结合课文学习进行。

在学生读懂词语的意思后,再想象生动而热烈的春天景象。

教师可提示学生想象春天都有哪些动物、植物能出现。

文末泡泡,既是想象的练习,又是理解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作用的练习。

要让学生先了解什么是五线谱,再想想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了解电杆和燕子组成的画面,非常像五线谱。

这是通过引导想象来完成的。

同时,燕子作为音符,正好谱成了春天的赞歌,与最后一句话形成了必然的联系,更好地体现了歌颂春天的主题内容,体会用“五线谱”打比方的妙处。

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将课文读五遍,家长签字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优美句子,并抄下来。

画出含有课后生字的词,借助学习工具理解词语的意思。

2、教师: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或幻灯片)、教学挂图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生字、词语,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并背诵。

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并能从中学习一定的观察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词,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学习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愉快的寒假结束了,伴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我们又迎来了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生机的春天,(出示教学挂图)你能用你知道的有关春天的成语来描述这幅图吗?(指名说)哪位同学知道“莺歌燕舞”是什么意思?2、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它为春光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燕子》。

(板书课题:燕子)(指导书写“燕”)“廿”是燕头,口是燕身,“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

(生仿写)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字词的读音。

(1)抽读生字卡片,纠正读错的音节。

提醒学生注意:拢、掠是边音;俊、晕是前鼻音;横是后鼻音;俏不要读成xiao,拂(fu)不能读成(fo)(2)学生齐读2、掌握生字的写法:(1)请学生做小老师说说这些字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2)学生交流,并在习字册上逐个进行描红。

(容易出错的可以多写几遍,简单的可以少写几个)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不破词破句。

(1)学生读课文。

(2)学生对照要求进行评价。

4、交流:课文主要写了燕子的那些方面?(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外形、飞行、停歇)三、学习课文第一段:1、出示燕子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燕子的外形。

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写燕子的外形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3、学生交流。

结合交流板书:羽毛—乌黑发亮翅膀—俊俏轻快>先整体后部分尾巴—剪刀似的4、指导朗读(1)激发情感看多媒体:读到这里,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燕子?(美丽、可爱、活泼机灵、俊俏)你能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吗?(2)自由朗读。

(3)指名试读、齐读。

5、指导背诵。

(1)补充填空背诵;燕子有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加上()的尾巴。

(2)自由背诵;(3)集体背诵。

四、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三遍。

2、抄写课文第一自然段。

3、组词掠()站()付()偶()惊()沾()符()遇()juàn( )圈quān( )板书设计:羽毛—乌黑发亮外形翅膀—俊俏轻快>先整体后部分燕子尾巴—剪刀似的飞行停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2——4自然段教学目标:1、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是从外形、飞行、停歇三个方面写燕子的,(边说边板书),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写燕子外形的这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