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病句辨析教与学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病句分析教案

初中语文病句分析教案

初中语文病句分析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病句类型,如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等。

2. 培养学生识别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1. 识别和修改常见病句类型。

2. 运用恰当的修改方法进行病句修改。

教学难点:1. 识别和修改语序混乱的病句。

2. 运用逻辑思维进行病句修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典型的病句案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和修改病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典型的病句,让学生猜测这些句子是否存在问题。

2. 学生尝试找出病句的问题,并简要说明原因。

二、病句类型分析(15分钟)1. 教师介绍常见的病句类型,如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等。

2. 学生通过例句了解各种病句类型的特点。

三、病句修改方法学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病句修改的方法,如增删改换、调整语序等。

2. 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学习如何运用修改方法进行病句修改。

四、实践练习(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病句案例,学生分组进行修改。

2. 学生将修改后的句子与原句进行对比,看是否符合语言规范。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病句类型和修改方法。

2. 学生提出自己在修改病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3. 教师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猜测和分析典型病句,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和修改方法。

在实践练习环节,学生通过分组修改病句,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进行病句修改,避免修改后的句子出现新的问题。

此外,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病句修改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教与学:教学设计方法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教与学:教学设计方法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教与学:教学设计方法[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分析]句子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基本语言单位。

想叫句子充分发挥交际作用,起码的要求是“字从文顺”,合乎语法规范。

如果一个句子文不从,字不顺,不合乎语法规范,那它就有毛病。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语文实际运用能力的具体表现之一,也是中考中长“考”不衰的常青树。

本专题主要就是帮助学生了解句子的致病原因,掌握辨析和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提高“诊断和施治”的能力。

“病句的辨析及修改”是近年来各地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

这类题的主要考查方法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

病句的辨析一般以客观选择题出现。

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考察题型,它面广量大,以思维见长,是近年中考中常见的题型,也是学生最易失分的题目,这就要求同学们复习过程中要重视这一类题的复习和训练。

主观题多指修改性的题目,多用于对句子或文段的修改。

不仅要求学生们了解这是病句,是什么样的病句,而且要求知道如何修改,难度更大。

目前学生对病句尚处于感性认识的阶段,而且这种认识是分散和不完全的,往往还不能自觉地综合应用,这一专题的复习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目标的设定]建立知识体系,探索解题方法,力图使学生从“跟着感觉走”到“跟着理智走”。

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达到以下目标。

、能准确判定一个句子有无毛病;2、能从语法方面指出病句类型;3、能从逻辑方面判定句子表意是否合乎事理;4、能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判定句子表达是否得当;5、能针对病句,在不改变句意的情况下,进行恰当的修改;6、能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教学方法与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辨析病句的方法,然后作知识迁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解题能力。

2、精选典型题例,让学生通过示例便能总结出某种推断方法。

3、将本次专题复习设计为以“病句诊疗”为专题的复习课,指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在练习中领悟,在交流中提高,在讲评中明确。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与修改的技巧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与修改的技巧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与修改的技巧
辨析和修改语文病句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技巧:
1.理解句子结构:了解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以及成分之间的关系是非常
重要的。

判断句子是否通顺、表达是否准确,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句子结构。

2.善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运用可以帮助句子表达更加准确、清晰。

需要注意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的使用,并确保标点符号的位置和数
量符合语法规范。

3.消除词语搭配错误:常见的词语搭配错误包括形容词和名词、动词
和副词之间的搭配错误。

在修改时要确保词语搭配的准确性,可以通过查
阅词典来帮助辨析正确的搭配方式。

4.避免重复和冗余:语文作文中常常会出现重复和冗余的表达,这样
不仅使句子显得啰嗦,也影响了句子的流畅性。

在修改时要注意删减多余
的词语和句子,让表达更加简洁明了。

5.选择恰当的成分:在进行句子辨析和修改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态、语气、语法结构等。

合理运用修辞手法,例如比喻、夸张等,可以增
强句子的表达力。

总之,辨析和修改语文病句需要注重句子的结构、标点的运用、词语
搭配的准确性以及句子的简洁明了。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可以提高对
语文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

病句教案初中

病句教案初中

病句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

2. 培养学生认真审读、修改作文的习惯,提高写作质量。

3.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使句子更通顺、合理。

二、教学内容1. 常见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重复啰嗦、前后矛盾、指代不明等。

2. 修改方法:找出病因,对症下药,保持原意,尽量少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学会识别和修改常见病句。

2. 难点:掌握修改方法,使句子更通顺、合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病句,让学生初步感知病句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让学生了解病句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3. 示范: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病句,现场进行修改,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修改过程。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相互找出病句并进行修改,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让学生谈谈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6. 作业:布置一些病句修改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策略1. 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修改病句。

2.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习惯。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对病句修改情况进行评价。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修改病句的心得体会。

3. 定期进行病句辨析比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修改病句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病句辨析教案

初中语文病句辨析教案

初中语文病句辨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初中语文病句类型。

2.学会通过辨析病句找出错误,并进行修正。

3.提高学生辨析病句和改正错误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辨析常见的初中语文病句类型。

2.学生能够找出病句中的错误。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总结常见的初中语文病句类型。

2.学生能够进行病句的辨析和修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复习语文基础知识(5分钟)复习一些基础的语文知识,如常见的词类、词性、句式等内容。

2.讲解病句辨析的方法和技巧(10分钟)解释什么是病句,即语法、用词、结构等错误。

介绍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如主谓不一致、主谓宾不一致、主题不明确、句子表达混乱等。

3.分组练习辨析病句(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份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辨析病句的练习。

每组辨析完成后,展示自己的答案,并对比正确答案进行讨论。

4.汇总错误类型并进行讲解(10分钟)汇总学生在辨析病句中遇到的错误类型,并进行讲解和解释。

让学生明白错误发生的原因和修正的方法。

5.小结与讲评(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总结学生在辨析病句中遇到的难点和经验。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初中语文病句的类型和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学会了辨析病句和进行修正的方法。

在练习环节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练习题,以加强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讲评环节要注意对学生答案的评价和指导,避免过度批评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初中语文_病句的辨别和练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病句的辨别和练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病句的辨别和练习》一.学习目标:1.明确病句类型,判断病句类型。

2.形成修改病句的基本技能,会改综合病句。

二.教学重难点辨析病句类型,并形成修改复杂病句的能力,会改综合病句。

三.教学过程(一).明确病句类型1.成分残缺2.用词不当3.搭配不当4.重复罗嗦5.归类不当6.前后矛盾7.词序颠倒 8.指代不明9.不合事理 10.句式杂糅(二).小试身手(判断病因)1.报晓的公鸡是起床的信号。

2.公园里开着五颜六色的红花,美丽极了。

3.小红和小李是一对好朋友,她经常帮助她复习功课。

4.即使你是天才,却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教育。

(三).中考新动向1.下面画线的语句在表达上存在问题,请加以改正(2分)据气象部门预报,今天本市将有台风来袭。

各相关部门已做好准备,严阵以待。

下午四点左右,台风正式登陆,呼啸的狂风和密集的雨点一起落了下来。

傍晚时分,南郊部分乡镇出现受灾现象。

目前各项救灾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2013年中考题)2.下面一段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两处错误,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3分)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

②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焦躁不安等。

③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

④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2014年中考题)(四).中考模拟下面文段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三处错误,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3分)①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时间在睡眠中度过。

②人的健康对于睡眠,就像呼吸和心跳一样重要。

③我们必须全面改善公众睡眠的健康水平。

④为此,中国睡眠研究会提出了“良好睡眠,健康人生”。

(五).练习修改病句1.课外活动时,操场上呈现出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色。

2.我敢保证,这次校运动会我们可能得冠军。

3.经过老师的讲解,使同学们都明白了这个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教与学8.doc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教与学8.doc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教与学:语段病句练习(二)1、下面这段话有三处语病,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3分)①第八届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在杭州市人民政府承办,为期六个月。

②博览会着力展现杭州的人文特色和旅游特色,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开展人与社会、城市与生态、休闲与会展业之间的和谐关系。

③通过一个健康、安全、西博盛会的精彩纷呈,展现新西湖,共享新杭州市。

①②③⒉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3分)①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产业博览会于4月28日晚在杭州黄龙体育中心开幕举行。

②一场名为“动漫天堂”的文艺晚会用立体的舞台、高科技手段和新颖的创意,向观众展现了一幅具有中国动漫文化特色、蕴涵江南风情的梦幻艺术。

③精彩的节目为人们诠释了形象的动漫时尚概念,拉近了观众与动漫的距离。

①②③⒊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3分)①漫步在秦皇岛的街头,美丽的城市面貌让人心动,夹带着蔷薇和草木的香气的清凉海风,扑面而来。

②作为唯一的协办奥运地级市,秦皇岛同样承担着推广和展示中国礼仪文化的重任。

③秦皇岛也将依靠自己的“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城市优势,和其他几个承办城市一起,为承办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弘扬奥运精神,树立良好的民族形象。

①②③⒋下面这段话中加横线的三句话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3分)感谢各位参加我16岁的生日晚会。

①看见桌上放着的许多大家送来的生日礼物,②我不禁回忆起了从前的往事。

我尤其想起了我的同桌张晓波,他是一个多么好的伙伴啊!他为帮助我学习数学,竟然放弃了参加奥赛的赛前的训练。

③在他的帮助下,我在数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①②③⒌.下列句子中有三处语病,请找出来加以修改。

(3分)①清明向来是人们踏青赏花、祭奠亡者。

②而今年的清明小长假正适合一次短途自驾游是最好的休闲方式。

③缙云仙都的黄帝祠宇是中国南方黄帝文化的辐射中心,清明祭祖寻访黄帝祠宇,既可以感受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又可以领悟浙南的大好山川。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教与学:常见病句及练习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教与学:常见病句及练习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教与学:常见病句及练习知识归纳病句主要包括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其中前四类是语法结构方面的问题,后两类是句意方面的问题。

.语序不当()名词修饰语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佛山一中的语文教师。

正确次序:佛山一中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语文(名词)教师。

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

)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①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一连串”应修饰“事情”)②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广泛”应修饰“讨论”,“地”改为“的”)(2)动词修饰语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的是:①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例如:在办公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办公室(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看下面的例子:①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

("上一世纪"应放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前)②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

("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③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

("陆续"应修饰"有")④国有5个洲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教与学:常见病句及练习知识归纳病句主要包括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其中前四类是语法结构方面的问题,后两类是句意方面的问题。

1.语序不当(1)名词修饰语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佛山一中的语文教师。

正确次序:佛山一中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语文(名词)教师。

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

)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①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一连串”应修饰“事情”)②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广泛”应修饰“讨论”,“地”改为“的”)(2)动词修饰语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的是:①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例如:在办公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办公室(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看下面的例子:①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

("上一世纪"应放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前)②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

("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③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

("陆续"应修饰"有")④国有15个洲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

("与白人"应修饰"平等")⑤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广泛"应修饰"交换")(3)关联词语的位置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应移到"如果"后面)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

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2.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例如: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的变化。

("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

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例如:①他在运动会结束后正式退出了运动员生涯。

(“退出……生涯”动宾搭配不当)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例如:①教师肩负培养大批科技队伍的重任。

(“队伍”应改为“人才”)②黑暗中,还听得见连滚带爬的脚步声。

(“连滚带爬”不能修饰“脚步声”,)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例如: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

)②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例如: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就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

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

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不能入场。

"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

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3.成分残缺或赘余(1)缺主语例如:①通过努力的学习,使她的成绩得到很快的提高。

(应删去“通过”或“使”。

)②对于不文明守纪的同学,难道不应该受到责备吗?(去掉“对于”或删掉“受到”。

)(2)缺谓语例如:①佛山市民都在努力为建设一个文明卫生城市。

(结尾应加上“而奋斗”)②完成了任务之后,大家到餐厅夜宵。

(应是“吃夜宵”)(3)缺宾语例如: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4)累赘重复例如: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

("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4.结构混乱造成结构混乱的原因,主要有两种:(1)两种同义格式杂糅如:①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关键在于内因”与“内因起决定作用”同义,用一个即可。

)②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秸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要么用“主要成分是……等”,要么用“是由……等配制而成的”,不能将二者糅在一起。

)③从1987年的《短篇三题》为起点,他进入了一个更新的阶段。

(把“从……开始”和“以……为起点”糅在一起了,改“从”为“以”。

)(2)两个分句糅成一个单句分句之间的停顿用逗号或分号,如果误用连接并列成分的顿号,就造成分句糅合的毛病。

例如:小张除跳舞外,兼任报幕、开场、结尾的节目还得由她编导。

(“小张……兼任报幕”和“开场……由她编导”是两个分句,各有主语,其间误用顿号,“兼任”一词径直管到“节目”,造成杂糅和搭配不当的双重毛病。

)5.表意不明(1)指代不明例如: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这种主张"指代不明)(2)有歧义例如:①他请几个营的干部参加座谈会。

("几个"修饰"营"还是"干部"?)②在休假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

(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五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应把"逐日"改为"都有"。

)③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

(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④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不如把"一种"提到头上。

)6.不合逻辑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

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

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

下面是一些逻辑上的有问题的类型。

(1)自相矛盾例如: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无比力量。

(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应删去"无比"。

)(2)范围不清例如: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

(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②他们一面拼命的往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

(“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拼命的向上爬,但是终于不免跌落深渊。

")(3)强加因果例如: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呢?)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

(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且"北方"到底是相对什么而言的?)(4)主客倒置例如: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中考实例例一: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A.由于“非典”的影响,今年来我市旅游的人数比去年同期降低了一倍以上。

B.知识是一切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富。

C.他的写作水平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

D.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空气清新了许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