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复习
九年级科学上期末专题复习之物理实验专题

九上期末专题复习之物理实验实验一:动能影响因素研究1.动能: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运动速度速度大小和物体质量。
3.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名称: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实验步骤:①让小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静止开始滚下,比较木块被小钢球推出的距离大小。
②让质量不同的小钢球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静止开始滚下,比较木块被小钢球推出距离的大小。
●实验结论:①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②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实验注意事项①实验探究对象是小球。
②转换法的应用:物体的动能大小是通过木块移动距离大小来反映的。
③选择同一小球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控制小球的质量相同。
④让不同的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目的是让小球到达斜面底部的初速度相同。
⑤如本实验中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原因是小车将一直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⑥实验中要保持小球的运动路线与木块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例1】以同样速度行驶的载重汽车和小轿车,它们的动能相比()A.载重汽车的动能大B.小轿车的动能较大C.它们的动能一样大D.无法比较【例2】小丽从学校回家过程中如图示是她的s﹣t图象,则小丽动能最大的时间段是()A.在t1﹣t2时间内B.在t2﹣t3时间内C.在0﹣t1时间内D.无法确定【例3】图为探究物体(钢球)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实验原理:①钢球从平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只与钢球起点位置的高度有关。
起点位置越高,该速度越______,实验中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小球的动能大小。
②钢球从平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在水平木板上撞击木块,木块运动的距离越长,运动钢球所具有的动能越_______。
(2)实验现象:①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停止向下运动。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复习

倒放 放在 取用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拿下_____ 向上 桌面上,拿起瓶子时标签应__________ ,取完液 盖上 ,并注意使瓶上的 体后应立即把瓶塞_______ 标签向外 。 __________ 如图有40mL的液体,
哪种读数方法正确?
用如图的方法,各得到
怎样的结果呢?
常用实验操作方法介绍
例3:现有A、B、C、D、E、F六种装置(如下图):
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将实验室制取O2、、H2、和CO2、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 填入下表中(填装置图的字母代号,下同): 制取的气体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O2
B C、D
H2
A C、E
CO2
A D
⑵实验室做木炭还原氧化铜并检验生成的气体的实验时, 应选用装置 B 和装置 F 连接,并对其中的 B 装置应做的改动是 将酒精灯改为酒精喷灯 。 ⑶实验室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应选用装置 A 和 B , 并对其中的 B 装置应做的改动是 去掉单孔塞,换成长玻璃导管 。
物质的除杂是指加入某种试剂或加热,使杂质变为沉淀 或可溶物或气体等与原物质不同的物质,或使杂质发生 反应变为原物质而得到纯净物。 解题原则:①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②加入的试剂不与原物质发生反应。 ③简便可行。
除杂的一般方法有:
①将杂质转化为原物质。杂质含有与原物质某种成分(离子或元素 等)相同时,可考虑采用这种方法。
3、气体的除杂与干燥 ⑴解答对混合气体进行除杂、干燥实验的相关问题, 可参考下列规律: ①考虑干燥与除杂顺序时,若采用溶液除杂, 则先除杂后干燥。
②接口的连接:吸收装置(或洗气装置)应 “长”进“短”出;量气装置(排水法)应“短”进“长”出。 ③尾气的处理,常采用吸收或点燃两种方法。
沪科版八年级下期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沪科版八年级下期化学实验专题复习实验一:金属和酸的反应
金属和酸反应的实验步骤:
1. 取一小片镁带,用镊子夹住,将其浸入稀盐酸中,可以发现
金属镁迅速被溶解。
2. 将一些锌片放入稀盐酸里,可以看到锌片表面逐渐出现气泡,表明锌金属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3. 将铜丝加入盛有稀硝酸的试管中,试管发热并溶有气体,证
明铜与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二: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酸碱指示剂的实验步骤:
1. 取一些紫色的菠菜汁,将其加入试管中。
2. 加入一些稀盐酸,发现溶液由紫色变成了红色,表明试管内
的溶液为酸性。
3. 再加入一些氢氧化钠溶液,发现溶液由红色变为了绿色,表
明试管内的溶液为中性。
实验三:电解水
电解水的实验步骤:
1. 取一个鲜艳的铜片作为阳极放入盛有自来水的试验盆中。
2. 取一个不锈钢针作为阴极,放入盆中。
3. 将阴极及阳极各连上一个铜丝,再将铜丝接到电源上。
4. 打开电源开关,电源开始工作,此时可以注意到在阳极上析出有气泡,并分离出气体。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金属和酸的反应、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以及电解水的原理。
同时,也要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浙江初中实验操作复习资料

浙江初中实验操作复习资料浙江初中实验操作复习资料在初中生活中,实验操作是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观察现象,探索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为了帮助浙江初中生复习实验操作知识,本文将提供一些实验操作复习资料。
一、物理实验操作1. 电路实验电路实验是物理学习中的基础实验之一。
学生可以通过搭建简单的电路,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例如,可以使用电池、导线和灯泡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观察灯泡亮起的条件和亮度与电压的关系。
2. 光学实验光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
例如,可以使用凸透镜和平面镜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在不同位置时的成像情况,进而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3. 机械实验机械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力学知识,如力的作用、摩擦力等。
例如,可以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和弹簧的伸长量,观察力的变化情况。
二、化学实验操作1. 酸碱中和实验酸碱中和实验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之一。
学生可以通过加入酸和碱,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和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
例如,可以将酸和碱溶液分别加入两个试管中,然后逐滴加入对方的溶液,观察颜色变化,直到溶液中的酸碱中和。
2. 金属活动性实验金属活动性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金属的活动性和金属之间的反应。
例如,可以将铜、铁、锌等金属片分别放入不同的试管中,然后加入盐酸,观察金属片的变化情况,了解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 燃烧实验燃烧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燃烧产物。
例如,可以将不同物质(如木材、纸张、塑料等)分别点燃,观察燃烧过程和产生的气体和灰烬,了解不同物质的燃烧性质。
三、生物实验操作1. 植物生长实验植物生长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条件和生长过程。
例如,可以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培养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形态变化,了解光照、水分和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动物行为实验动物行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动物的行为特点和行为适应性。
初中化学实验归类复习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直接——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反应容器加热间接——烧杯、锥形瓶、烧瓶不能加热——量筒、水槽称质量——托盘天平计算仪器量体温——量筒测温度——温度计漏斗分离仪器洗气瓶、干燥管药匙、镊子取用试剂胶头滴管取用存放仪器固体——广口瓶存放仪器液体——细口瓶气体——集气瓶加热仪器——酒精灯、铁架台(铁夹和铁圈)辅助仪器仪器连接——玻璃导管、橡胶管其他仪器——水槽、试管夹、试管架、试管刷、长颈漏斗、石棉网初中化学仪器中常用仪器虽然有20多种,但根据大纲要求,应该重点掌握的有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烧杯、量筒、漏斗、铁架台、药匙、胶头滴管、集气瓶、水槽、蒸发皿。
对以上仪器主要掌握它们的用途、用法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量筒是有具体量程的量器,并在一定温度下(一般规定20℃~25℃)使用,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会偏小,俯视会偏大;它只能精确到此为止0.1ml。
“大材小用”和“小材多次使用”都会给测量带来较大误差。
托盘天平:分度盘、指针、托盘、平衡螺母、游码、标尺、横梁、底座。
精确到0.1g①调平:称量之前要调整天平至两边平衡②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③被称物不直接放在托盘上(干燥固体可用称量纸,易潮解、腐蚀性药品用玻璃器皿),不能称量热的物体;④添加砝码时要先加质量大的,再加质量小的,最后移动游码;⑤取用砝码时要用镊子夹取,用后放回砝码盒内;⑥每架天平都有自己配套的一套砝码,不能混用。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温度的专用仪器,使用前应该注意:(1)观察它的量程。
若待测物的温度高于温度计能测的最高温度,温度计可能被胀破;若待测物的温度低于温度计能测的最低温度,则测不出温度值。
(2)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
这样,用它测量时就可以迅速、准确地读出温度值。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a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没入被测液体中,不要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否则不能准确反映液体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试验复习提纲范文

试验复习提纲范文
一、实验目的
1.明确实验目标和预期结果
2.确定实验的重要性和应用背景
二、实验原理
1.介绍实验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或理论
2.解释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和术语
三、实验设计
1.设计实验的步骤和流程
2.提供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清单
3.指导实验操作的方法和要点
四、数据采集
1.记录和整理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2.说明实验中应该注意的数据采集方法和技巧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
1.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绘制图表或图像以清晰地展示实验结果和趋势
3.解释实验结果的含义,并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
六、误差分析
2.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提出改进实验设计和操作的建议
七、实验讨论与结论
1.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解释
2.分析实验过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确定实验结论,并指出对相关领域的启示和影响
八、实验总结
1.总结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
2.总结实验的结果和结论
3.总结实验的局限性和未来改进的方向
1.引用实验所依据的理论和方法的相关文献
该提纲可以根据具体实验的特点和要求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确保
实验复习提纲能够系统地概括实验内容,并提供清晰的指导和参考。
另外,在实验复习过程中,建议结合实际操作,进行实际练习和实践,以加深对
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期末复习:学生必做实验课件---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8.如图2装置可用于实验室探究燃烧的条件。
[解析]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D
A.检查气密性
B.加入药品
C.验满
D.短暂存放
[解析] A.长颈漏斗的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与外界相通,无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向锥形瓶中添加块状固体药品时,将锥形瓶倾斜,用镊子将大理石放到瓶口,然后将锥形瓶慢慢竖起,使药品滑落到锥形瓶底部;C.二氧化碳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盖上玻璃片后瓶口向上正放在桌面上。
(2) 、 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_ ____;
[解析] 、 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
(3)请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 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4)在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增强水的导电性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备与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的制备:
①写出仪器 的名称:__________。
分液漏斗
[解析] 仪器 是分液漏斗。
②实验室可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写出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填字母)。选择收集装置需要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总复习化学实验

(3)酒精灯内的酒精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 2/3 ,最少不少于其容 积的 1/3 。
(4)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试管中液体最多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 。 2、托盘天平的使用 称量物 右放 砝码 ,取用砝码用 镊子 仪器,取用顺序 (1)左放 是 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 。 (2)称量物一般放在 纸上 ,潮湿或腐蚀性药品如氢氧化钠 固体应置于 玻璃器皿 里称量。
(3)酒精灯内的酒精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 2/3 ,最少不少于其容 积的 1/3 。
(4)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试管中液体最多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 。 2、托盘天平的使用 称量物 右放 砝码 ,取用砝码用 镊子 仪器,取用顺序 (1)左放 是 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 。 (2)称量物一般放在 纸上 ,潮湿或腐蚀性药品如氢氧化钠 固体应置于 玻璃器皿 里称量。
⑥H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氧化铜由 黑色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则为H2
(2)特殊离子的鉴定 SO42Ba2+和HNO3 AgNO3和HNO3
2-
BaSO4(白色沉淀)
ClCO3 NH4
AgCl (白色沉淀)
CaCO3(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H+
CO2
澄清石灰水
+
OH- Zn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由红色变蓝色 NH3
排水法:待气泡均匀放出才开始收集
验满:在瓶口处进行 操作:收集一试管气体,拇指堵住管口, 移近火焰点火 纯净的含义:该气体的体积分数在爆炸 极限范围之上。
二、气体的制取
原理:加热某些含氧化合物使之分解
装置:见课本第16页图1—10
原料为固体 发 生 装 置 的 选 择 反应要加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实验题:
1、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2、放大镜的构造:镜架、凸透镜。
3、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昆虫的复眼。
4、许多岩石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晶体构成。
5、显微镜主要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调焦旋钮等组成。
6、常用的光学显微镜的镜片是两块凸透镜。
显微镜上靠近载物台的镜头是物镜。
8、如果目镜或物镜的镜面比较脏,要用纸巾而不能用手擦。
9、简易显微镜的制作过程:①准备两个放大镜②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③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④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
10、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
11、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防止气泡产生。
12、观察载玻片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反。
13、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先切开洋葱,再掰其中一块,然后在内表皮用小刀划“#”,最后用
镊子撕下表皮,放在玻片的水滴中央。
14、洋葱表皮玻片标本上滴上碘酒是为了染色,这样观察得更清楚。
15、洋葱细胞的画图,小黑点是细胞核;中间一个比较大的叫液泡。
16、看15页的各种细胞图。
17、观察水中微生物:用滴管吸水;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纸巾吸走多余水分,显微镜下观察。
18、在玻片上放少量的棉花是因为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
19、看18页的微生物图。
20、微生物也是一类生物,它们与其他生物一样,具有新陈代谢的特征。
21、干草培养微小生物:在杯子里放入干草,再倒入池塘或鱼缸里的水,几天后水中会出现霉点,用
滴管吸水,在显微镜下观察。
22、微生物具有一般生物的特征:对环境有需求、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3、制作食盐晶体方法可以用到减少水分法或降低温度法。
要用到材料:浓食盐水、玻璃杯、细线、食盐晶体。
24、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材料:镊子、小刀、玻璃杯、碘酒、滴管、洋葱、载玻片、清水、盖玻片第二单元实验题:
1、混合沙子、豆实验材料:沙子、豆、筛网、杯子
2、虽然观察到沙子、豆没有明显变化,但这和观察到有明显变化同等重要。
3、白糖的变化实验材料:金属汤匙、白糖、蜡烛、火柴
4、用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先熔化变成液体的糖,接着颜色发生变
化,由白色—黄色—棕色—黑色,最后炭化。
5、加热前白糖是白色颗粒状,甜味;加热后白糖是黑色块状,苦味。
6、用碘酒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因为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蓝色的新物质。
7、小苏打是白色细小的晶体;白醋是无色、透明、酸味很重的液体;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8、混合小苏打和醋的实验材料:小苏打、醋、透明杯子、蜡烛、火柴、细木条
9、小苏打和醋混合实验现象:产生大量的气泡,小苏打逐渐减少,醋酸味变淡。
10、小苏打和醋混合实验生成的气体,具有的特征是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无色透明。
它既能使燃烧
的细木条熄灭,又能像倒水一样倒,它是二氧化碳。
11、观察铁锈:红褐色(眼睛看)、没有光泽(眼睛看)、较脆(用铁锤击打)、不导电(接通电路)、
不能被磁铁吸引(磁铁吸引)、粗糙(手摸)。
16、产生气体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因为水加热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
19、我们要使铁丝发生变化,可以采用折、拉、锤打等方法。
20、研究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水有关吗?(书35页实验)
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水有关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不改变条件:温度、铁钉改变条件:水分、空气
实验过程:把第1枚铁钉放在空盘子里;第2枚放在水盘子;第3枚完全浸入油中。
观察到现象:水盘中铁钉生锈最多;空盘中铁钉有点生锈;油中的铁钉没有生锈。
实验结论:铁生锈和空气、水有关。
三、简答:
1、本学期我们学到了哪些科学家及事件?
①英国格罗斯泰斯特提出放大镜装置的应用;
②培根发明了增进视力的老花镜;
③意大利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最早把显微镜用于科学研究的是伽利略;
④荷兰列文虎克发明了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第一次看到了血液在毛细血管里流动;
⑤英国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发现了细胞。
美国贝克兰发明合成塑料。
2、环行山的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大小深浅不一。
3、细胞的作用: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
4、铁锈和铁有哪些区别?
铁锈特点:红褐色、有空隙、没有光泽、较脆、不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粗糙等;
铁的特点:银白色、较韧、有光泽、光滑、导电、能被磁铁吸引。
5、防止铁生锈的办法及科学道理:表面涂防护层、浸在油里都是隔绝空气和水;放置干燥的地方主要
是隔绝水;真空包装主要隔绝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