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能力自测与评估
新高考语文试卷估分

一、试卷概述本次新高考语文试卷共分为三个部分:阅读理解、作文和基础素养。
试卷整体难度适中,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阅读理解部分(总分:60分)1. 阅读理解(一)现代文阅读(20分)(1)短文阅读:总分10分,包含两篇短文,每篇5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2)古诗文阅读:总分10分,包含两篇古诗文,每篇5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鉴赏和分析能力。
2. 阅读理解(二)古诗文阅读(20分)(1)文言文阅读:总分10分,包含一篇文言文,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断句、翻译和分析能力。
(2)现代文阅读:总分10分,包含一篇现代文,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三、作文部分(总分:60分)1. 作文:总分60分,要求学生根据给定材料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本次作文主题为“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主要考查学生的思想内涵、语言表达和篇章结构能力。
四、基础素养部分(总分:40分)1. 基础知识:总分20分,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字音、字形、词语、成语、文学常识等)的掌握程度。
2. 语言表达:总分2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句子仿写、对联、标语等。
五、估分结果根据以上试卷结构和内容,我对自己的答题情况进行估分如下:1. 阅读理解部分:现代文阅读理解较好,得分为18分;古诗文阅读理解一般,得分为16分。
总分34分。
2. 作文部分:作文主题明确,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得分为55分。
3. 基础素养部分: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得分为18分;语言表达得分为18分。
总分36分。
综上所述,本次语文试卷估分总分为124分。
我认为自己在阅读理解和作文方面表现较好,但在基础知识部分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努力,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离骚》中,“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中的“羲和”指的是:A、太阳神B、月亮神C、风神D、雨神答案:A解析:《离骚》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长篇抒情诗。
诗中的“羲和”是指太阳神,这里用来形容屈原希望时间能够放慢脚步,以便他能更好地思考人生哲理。
因此,正确答案为A。
2、以下哪位古代作家被誉为“诗仙”?A、杜甫B、李白C、白居易D、王之涣答案:B解析: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豪放、奔放,充满想象力,被誉为“诗仙”。
杜甫被誉为“诗圣”,白居易被誉为“诗魔”,王之涣则以《登鹳雀楼》等诗作闻名。
因此,正确答案为B。
3、下列关于《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表述,错误的是:A、林黛玉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才华横溢,性情真率B、薛宝钗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与贾宝玉成婚的女子,端庄贤淑C、王熙凤是金陵十二钗副册中的人物,精明强干,心狠手辣D、贾元春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一,身份尊贵,因贤孝才德被选入宫中答案:C解析:《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是书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集合,分为正册、副册、又副册。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等人均位列正册,而王熙凤实际上并非副册中的人物,而是正册中的第九位,以她的精明强干、心狠手辣而著称。
因此,选项C中的“王熙凤是金陵十二钗副册中的人物”表述错误。
4、在《论语》中,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是:A、重视道德教育B、提倡独立思考C、强调实践应用D、追求知识广博答案:C解析:孔子在《论语》中的这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这里的“习”字,不仅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还包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即强调知识的实践应用。
因此,这句话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是强调实践应用,选项C正确。
选项A“重视道德教育”虽然也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之一,但与此句话无直接关联;选项B“提倡独立思考”在《论语》中也有所体现,但并非此句话的重点;选项D“追求知识广博”则与这句话无关。
湖南省语文高考自测试卷及解答

湖南省语文高考自测试卷及解答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题目1.本文的主题可以概括为:• A. 城市公园的日常景象• B. 保护城市绿地的重要性• C. 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 D.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2.作者通过描写公园中的景物,主要想表达的是:• A. 公园的美丽景色• B. 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 C. 城市中的污染问题• D. 人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3.文章中提到“城市里的绿洲”,这里的“绿洲”是指:• A. 沙漠中的水源• B. 城市中的公园• C. 心灵的慰藉之地• D. 生态保护区域4.对于“如何在发展与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作者的态度是:• A. 支持无限制的城市扩张• B. 反对任何形式的城市建设• C. 强烈呼吁保护城市绿地• D. 认为经济发展比环境保护更重要5.下列哪一项不是文章中直接提到的内容?• A. 公园中人们的活动• B. 绿地对于城市的意义• C. 城市化进程中绿地减少的问题• D. 政府已经采取措施保护绿地答案1.B. 保护城市绿地的重要性2.D. 人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3.B. 城市中的公园4.C. 强烈呼吁保护城市绿地5.D. 政府已经采取措施保护绿地1.B. 保护城市绿地的重要性2.D. 人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3.B. 城市中的公园4.C. 强烈呼吁保护城市绿地5.D. 政府已经采取措施保护绿地这些答案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观点。
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题目:《城市的记忆》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往往在追逐未来的同时,遗忘了过去。
城市,作为一个文明发展的载体,它不仅仅是高楼大厦的堆砌,更是一段段历史的见证者。
每当夜幕降临,漫步在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街头,那些沉默无言的建筑便仿佛有了生命,诉说着它们的故事。
旧城区的一角,有一家书店,它已经存在了半个世纪之久。
尽管周围的一切都在迅速变化,这家书店却像是一座孤岛,坚守着它的传统。
走进书店,木质的书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
高考自测模拟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漫不经心(漫、心)B. 遮天蔽日(遮、蔽)C. 峰回路转(峰、回)D. 青出于蓝(青、蓝)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场演讲比赛,充分展示了同学们的才华和激情。
B. 通过这次旅行,我深刻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渺小。
C. 他的成绩一直在班级里名列前茅,是老师眼中的得意门生。
D.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3. 下列各句中,使用比喻手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 那个老房子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诉说着它的故事。
B.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让人感到宾至如归。
C. 他的声音低沉得像大地一样厚重,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D. 她的舞蹈像流水一样优美,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星星像撒在夜空中的钻石,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B. 他的眼睛像鹰一样锐利,洞察着一切。
C. 她的歌声像百灵鸟一样清脆,让人陶醉。
D. 这本书像一座知识的宝库,让人受益匪浅。
5. 下列各句中,句子结构最复杂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体育也好。
B. 虽然天气很冷,但是他还是坚持去上学。
C. 因为明天要考试,所以他复习到了深夜。
D. 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甲】时光如梭,转眼间,我们已从稚嫩的孩童成长为翩翩少年。
回首过去,我们有过欢笑,有过泪水,有过挫折,也有过成功。
这一切,都构成了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回忆。
记得小时候,我们总是无忧无虑地奔跑在阳光下,尽情享受着童年的快乐。
那时候,我们相信世界是美好的,相信每一个人都是善良的。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发现,现实世界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
我们开始学会了面对挫折,学会了在困境中寻找希望。
【乙】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良师益友。
江西省语文高考自测试卷及答案指导

江西省语文高考自测试卷及答案指导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现代文阅读Ⅰ】【阅读材料】在未来的城市里,每一盏路灯都将变得智能。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夜幕降临,城市的某条街道上,行人稀少,路灯自动调节到最低亮度,既节省能源又能满足基本照明需求。
这时,一位晚归的居民走过,路灯感知到他的存在,随即在他经过的路上逐渐点亮,为他照亮回家的路。
当这位居民走过后,路灯又缓缓回到节能模式。
这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智能照明系统,它不仅提高了能源效率,还提升了城市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随着技术的进步,这样的智能系统正在越来越多的城市中得到应用,它们不仅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
问题 1:智能路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提供固定亮度的照明B. 节省能源并根据需要调整亮度C. 只在有人时才亮起D. 完全取代传统照明设施正确答案:B问题 2:文中提到的智慧城市概念涵盖了哪些方面?A. 智能照明系统B. 城市安全性和舒适度提升C. 能源效率提高D. 以上全部正确答案:D问题 3:智能路灯如何响应居民的存在?A. 自动关闭B. 保持最低亮度C. 逐渐点亮D. 立即达到最大亮度正确答案:C问题 4:智能照明系统的应用对环境有何影响?A. 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B. 对环境没有影响C. 有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D. 导致能源浪费正确答案:C问题 5:根据文章,智能照明系统带来的好处有哪些?A. 提升了城市的安全性B. 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C. 提高了能源效率D.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这就是我们模拟的一道现代文阅读题,包括阅读材料与五个选择题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的炊烟郭宗忠①炊烟,是乡村的灵魂。
②离开故乡很多年了,但故乡的炊烟总会在不经意间袅袅升起,弥漫在我的记忆之中。
乡村的天空是辽阔的,明亮的,碧空如洗之下,乡村宁静而安详。
炊烟,就是这乡村里最生动、最温馨的风景画。
人教版高三语文下学期高考语文图文转换单元达标自检题学能测试试卷

人教版高三语文下学期高考语文图文转换单元达标自检题学能测试试卷一、高考语文图文转换1.补白,指填补空白,主要用来填充报纸或期刊的空白的短文。
请观察画面内容,以“二十年匆匆而过,我长大了,奶奶啊,您却老了”为开头进行补白。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感情饱满,语言连贯、生动,不少于80字。
二十年匆匆而过,我长大了,奶奶啊,您却老了。
________ 。
2.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2019年11月18日,某高中在学校官网上公布了该校2020年第一轮教师招聘拟录人员的公示名单。
名单如下:应聘岗位姓名学历最高学历毕业院校高中语文刘XX硕士北京大学高中英语黄XX硕士清华大学高中物理芮XX博士清华大学高中化学王XX博士约翰霍普斯金大学高中化学竞赛闵XX博士北京大学高中生物渠XX博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院现象,请发表你的看法。
不超过100字。
3.这是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的一幅画,标题为《锣鼓响》。
请说说这幅画构思的巧妙之处。
不超过100个字。
4.下面的图一、图二分别是四川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的徽标,请从构图要素和寓意两个角度解说两个徽标的相同点。
要求:字数不超过90。
5.下面是某省1978~2017四十年间畜牧业与农林牧渔业产值变化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6.请你分析“盐水鸭别针”这一文创产品的创意之处。
2014年南京夫子庙秦淮礼物店推出各种状元、科举题材的文创产品,其中一枚“盐水鸭别针”出人意料地成为人气最高的产品。
这种别针一改常见的“体育跑道”形状,把整个轮廓改成一只煮熟的盐水鸭。
在店中,几乎每个看到别针的顾客第一反应是“扑哧”一笑。
因为鸭子的造型“太写实”:鸭掌、翅尖、翅中这些可以卖出好价钱的“部件”已经去掉,长脖子往看不见的“钩子”上一穿,鸭头就耷拉在另一边,尖尖的鸭屁股也表现出来——这可是不少食客的“心头好”。
整只鸭子就像刚从卤菜店拎出来的一样。
新课程标准卷高三语文测评手册阶段评估检测1 含解析

阶段评估检测(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70分,第Ⅱ卷80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什么是转基因黄大昉转基因,从字面上不难理解,指的就是基因的转移。
实际上,转基因有广义和特定的两种含义。
广义的转基因就是泛指生物间基因转移。
自然界中物种间的天然杂交和自然选择、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杂交育种,都发生了基因的重新组合,都经过了转基因。
例如,我们现在种植的绝大部分作物、吃的几乎所有的食品,并不是自然进化而生的野生品种,而是经过千百年的人工选育,就是转移基因所创造的新物种或新品种。
从这种意义上讲,转基因与生物进化和遗传改良相随,古已有之,并不新奇。
人们现在常说的转基因却有特定的含义,它专指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将人们期望的目标基因,经人工分离和遗传修饰,重新导入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能够改善生物体原有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
利用上述手段获得的生物就是转基因生物。
我国现已习用“转基因”一词,其实后一种表述比前者更为贴切,更有针对性。
转基因技术自上世纪70年代问世后便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引发了包括农业在内的生命科学领域的深刻技术革命。
以农作物为例,转基因育种突破了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遗传障碍,能够更有效地改造作物的遗传特性,从而培育出更加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新品种;能够降低农药、化肥使用,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能够缓解资源约束、拓展农业功能、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13亿人口吃饭始终是头等大事。
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中,要想突破耕地、水、能源等资源约束,保障农产品长期有效供给,归根结底要靠科技创新及其应用。
因此,抓住转基因技术发展机遇,推进现代农业科技革命,就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农业科技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我国转基因研究已有2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现已初步建成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包括基因克隆、遗传转化、品种选育、安全评价、产品开发、应用推广等各环节在内的比较完整的转基因育种创新和产业发展体系。
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高起专)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语文(高起专)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语文基础知识(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倾盆大雨油光可鉴水天一色B. 窃窃私语毛遂自荐妙手回春C. 倾国倾城豁然开朗青出于蓝D. 滔滔不绝画龙点睛沦落天涯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进步,不仅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我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C. 在我国古代,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都出生在长江流域。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涵盖了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
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源远流长(yuán yuǎn liú cháng)B. 青出于蓝(qīng chū yú lán)C. 欣欣向荣(xīn xīn xiàng róng)D. 鸡犬升天(jīquǎn shēng tiān)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是()A、《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
B、《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创作的历史小说,通过对三国时期群雄逐鹿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C、《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他的著名作品《狂人日记》等。
D、《西游记》是吴承恩创作的一部神魔小说,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为主线。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的成果。
B. 他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科学家。
C.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提高了业务水平。
D.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相关部门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A、《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这部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24、0531《792加油站•高考热线》节目内容)2005年语文高考能力自测与评估命题者:上海市延安中学周永蔚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一、阅读(80分)(一)阅读土曾先生的《永远的塔里木河》,完成下列五道试题。
(11分)(1)那年十月末,在新疆。
硬朗的风蘸着寒气,抒写秋霜的诗意。
夕阳下,是阔别多年的塔里木河,岸边沙坡,萋萋芦荻、丛丛红柳,杏黄与灰绿相杂的胡杨树参差,衬托着河水。
河水却怯生生地淌,似乎疲惫、有几分垂头丧气的模样。
莫非为丧失当年那狂野不羁气概,愧对那岸、那草、那树!(2)赴农场的路,仅此一截与塔河相伴相望。
路,紧扣着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边缘,在沙丘中起伏,颠簸、摇晃着我搭乘的中巴。
根据电线杆穿越沙丘,向荒原前方执拗延伸。
沙丘重重,间或有那么一株沙枣或胡杨,树着。
它孤独地见证了人与荒漠的争夺:我进你退、步步紧逼。
路前方冒出一棵棵钻天杨,排列着,还有那绿得沉郁、呈银灰色的沙枣林带,就标志着某座农场的方位。
路,蜿蜒联结五座农场。
它们共同营造着犬牙交错状的绿洲带,如锁链坚韧地阻止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扩张。
从这儿再往东南去,就是楼兰遗址,然后,是罗布泊。
(3)目的地是那座与楼兰、罗布泊最近的农场。
我人生的青涩与懵懂,就在这里被戈壁风沙和塔河水砥磨、消融。
(4)我有几分偏执地认为,没有在西部、例如新疆呆上几年的人,对西部的讴歌多半属飘浮的猎奇。
行色匆匆的骚人墨客惊叹风光之奇幻,可怎能看破风景,感觉奇幻景色后那份沉滞与悲凉触摸荒漠无言的狞笑在这里,人的生存、发展,就是时时与能吞噬、湮没一切的荒漠较劲。
(5)在这,唯有水,才让生命有了活的欢快。
(6)汇聚天山雪的塔河水,顺水库开闸流入农场,春来了。
草青树绿。
五月沙枣花香。
七月麦黄,过个十天半月,头藤哈密瓜诱得你溜进瓜园过把瘾。
瓜甜果香的秋仿佛一晃而过。
十月末,水库关闸,冬的寒意就肆无忌惮地日益张狂。
我的关于农场的记忆,犹如被夕阳下的塔河水濡湿,苏醒。
(7)那年月,塔里木河把持不住野性尥个蹶子,荒原洼地平添个湖荡、海子。
农场人们改善伙食去湖荡拉网,捕的鱼肥肥装了一马车拉回伙房。
开油锅炸鱼,锅里的鱼竟然越炸越多。
也有鱼顺水库的渠而下。
休息天、眼明手快的骑自行车扛着长柄鱼叉沿渠溜达,猎获的喜悦与饱口腹兼而有之。
也有“拾皮夹子”的。
那天同宿舍的杨君去渠边闸门洗衣服。
一条逆水上溯的鱼猛一窜,蹦上渠岸。
当晚我们就分享那条足有半人长的大鱼。
(8)塔河水还让我们这些生在黄浦江的上海人,仿佛重返了江南水乡。
在塞外,我们同样插秧、拔稗草。
自己亲手种的新大米粒粒晶莹,是回上海探亲时唯一可炫耀的。
那时,上海人老是吃陈年籼米的。
除夕,淘洗新疆大米煮年夜饭,与家人话离之惦念、聚之喜悦。
(9)好几年后才明白,在塔里木河下游耗费这么多水种水稻,可称为奢华的垦荒。
(10)说岁月如矾,澄析往昔的是非;说时光似酒母,消逝的日子纵然酸辛,也终被酿成醇厚的回忆。
不并非所有的苦涩都会转成甘甜。
那时人们追求的是垦荒面积扩大,何尝想到塔河水过度引流也会日见减少,尤其塔河下游的农场。
可是四五月间,那燥热得焦枯棉苗的热风暴,又频频造访绿洲。
那时的垦荒者很少想到生态平衡。
人们砍伐塔河畔胡杨,打制农场职工喜爱的上海式样家具。
斫挖沙窝里长了几十年的红柳,用作煮饭、取暖的燃料;挖甘草,将一根根手腕一般粗的甘草从地下掏出来,熬甘草膏出售,填补农场经济指标的亏损缺额。
干这些活餐风宿露,很苦。
可我们当时以生存发展的需要看待这个苦,甚至用战天斗地的豪情升华了这份苦。
(11)我沉思,回味当年某些愚昧的往事,无意间四周暮色渐起。
车到农场已是夜晚。
次日,与留在农场的昔日同伴相聚。
我看到新建的农场场部办公楼、棉花库房、轧花机房,都很气派。
听他们说如今农场只种棉花,科学地膜育苗,抗御了热风暴侵害,棉花收成见好。
令人担心的,是水一年比一年少,沙尘暴一年比一年多。
甚至因缺水,整整一个生产连队开垦的大片土地、营造的林带不得不放弃,任荒漠重新吞噬。
当话题转向塔里木的新油田;国家逐步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新疆调水入注塔河,改变下游缺水、断流现状规划时,聚会气氛重又热络起来。
无论一直留守在这里与荒原较劲的他们,还是如我这样已离开的,打心底里都期盼这片我们青春岁月和汗水曾浇灌的绿洲继续坚韧地生存,以符合生态平衡的方式发展。
(12)中巴车凌晨四时就要发车。
离别农场时,夜色还浓,我的感触,与我想再看一眼的那些菜圃、果园、林带、条田、营房都一齐被凝固在黑夜里,我无从与它们一一告别。
又何需告别曾在这里生活过的人,无论离开多远、分别多少年,心中永远惦念着塔河下游的这片绿洲!1.第(1)自然段主要修辞方法应该是(1分);它的文学作用是(2分)。
2.结合第(3)、(4)两个自然段,说说怎样理解“感觉奇幻景色那份沉滞与悲凉”?(2分)。
3.第(10)自然段中的“醇厚的回忆”具体确指的是(2分)。
4.第(11)自然段中“愚昧的往事”文中说了几件?它们分别是:a、有件(1分);b、分别是:(2分)。
5.第(12)自然段的结尾句“心中永远惦念着塔河下游的这片绿洲”,其最根本的原因是(1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试题要求:(9分)(1)[甲]的凡尔赛宫座落在巴黎西南十八公里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绚丽灿烂的明珠。
(2)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一六六一年动土,一六八九年全部竣工,至今约有三百四十年的历史。
全宫占地一百十一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十一万平方米。
宫殿建筑[乙]、布局严密、组合协调。
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
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丙]。
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丁]。
(3)如果说凡尔赛宫外观给人以宏伟、壮观的感觉,那么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更富有艺术魅力。
五百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
内壁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十七、十八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
宫内还存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的精致的瓷器。
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
它全长七十米,宽十米,高达十三米,联结两个大厅。
长廊的一面是十七扇朝花园而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则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十七面镜子,镜子由四百多块镜片组成。
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
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荫、佳木葱茏的园林之中。
(4)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别具匠心的“法兰西式”大花园。
它花草鲜艳,树木苍翠,景色优美,环境恬静。
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参天的大树浓荫蔽日、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笑Yè含春。
近处是两池碧波,浮光跃金,沿池而塑的铜塑栩栩如生,美不胜收。
(5)据说凡尔赛宫的建筑,有着一段有趣的轶事。
一六六一年,居住在陈旧的凡尔纳宫和枫舟白露宫的路易十四,应财政总监大臣富盖邀请,去他新建的宫殿赴宴。
富盖宫殿的富丽堂皇触怒了路易十四。
三周之后,路易十四以贪污营私之罪将富盖投入监狱,并判处无期徒刑。
嫉妒的心理促使路易十四作出兴建一座豪华皇宫的计划。
凡尔赛宫的建造者,几乎全部是给富盖修建宫殿的人马,因此无论构造还是风格,两座宫殿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6)历史上一度曾是法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凡尔赛宫,此外,一七八三年,美国独立战争后,英美在此签订了《巴黎和约》。
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日,在镜廊里法国及英美等国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7)今日的凡尔赛宫已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各国游人络绎不绝,参观人数每年达二百多万,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
南北宫和正宫底层自路易·菲利浦起已改为博物馆,收藏着大量珍贵的肖像画、雕塑、巨幅历史画以及其他艺术珍品。
凡尔赛宫除供参观游览之外,法国总统和其他领导人常在此会见或宴请各国国家元首和外交使节。
6、(1)、(2)两个自然段中在[甲]、[乙]、[丙]、[丁]四格内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A、栩栩如生驰名世界气势磅礴端正雄浑B、驰名世界气势磅礴端正雄浑栩栩如生C、气势磅礴端正雄浑栩栩如生驰名世界D、端正雄浑栩栩如生驰名世界气势磅礴7、第(3)自然段中有一个错别字是“”(0.5分),应改为“”(0.5分);第(4)自然段中的一处拼音,填字释义:其字为Yè“”(0.5分),其义是(0.5分)8、第(5)自然段中的“据说”两字的说明作用是(1分);介绍一段有趣的轶事,是想说明。
(2分)9、第(6)自然段中的语序有些混乱,请调整好后填入空格内的正确序号应该是(1分)①一八七0年,普鲁士占领凡尔赛,②同年,梯也尔政府盘踞在凡尔赛宫,策划了镇压巴黎公社的血腥计划。
③到了十九世纪下半叶,它又成为全世界瞩目的政治中心。
④但在大革命它默无声息了,⑤第二年德皇在此举行加冕典礼;10、第(7)自然段除了有“举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有(0.5分)和(0.5分);全文的说明顺序应该是:(A、以时间为顺序;B、以空间为顺序;C、以时空为顺序;D、以事物的内部联系为顺序)(1分)(三)阅读下文,完成试题要求:(15分)(1)陶潜晚年穷困,“老至更长饥”,吃了上顿就没下顿时,则向东邻西舍告急。
他写过《乞食》诗,以记其事。
(2)诗人下笔落墨很爱夸张。
所谓乞食,并非路乞,乃是撞到他人家中,叼扰一顿酒饭。
主人理解来意,殷勤接待,边饮边谈,“谈谐终日夕,殇至辄倾杯”。
这原是一件韵事,不料却遭到摩诘居士的嘲笑。
王维在《与魏属士为》中说:“近有陶潜,不肯把板屈腰见督邮,解印绶,案官去。
后贫,《乞食》诗云‘抠门拙言辞’,是屡乞而多惭也。
当一见督邮,安食公田数顷,一惭之不忍,而终身惭乎!”《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惊讶一位诗人“雅得这样俗”,摩诘居士就是这号人。
(3)王维也作出了贡献。
他用嘲笑的形式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究竟应该怎样解决“做官”与“做人”的矛盾?(4)做官乐,乐在物质生活不用担心。
东晋时虽然还没有公费“炒星”、公费“三陪”之类的玩意,但公费吃喝还是有的嘛!如果官运亨通,一路福星高照,能爬到公卿,一生吃着不尽,且可荫给子孙。
(5)做官也有苦楚。
有官僚制就有等级制。
从上往下,一级管一级;从下往上,一级依附一级。
大官压迫小官,小官巴结大官。
芝麻绿豆官最苦,苦在上下都不能去讨好。
明末“公安体”学派袁宗道概括成三句话:“对上司,要做狗;对同僚,要做鬼;对百姓,要装神。
”(6)王维的宗旨是做官高于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