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与名师对话》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
【与名师对话】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质量检测必修1

质量检测(一)(时间:90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12·海南单科)关于植物细胞中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番茄和水稻根系吸收Si元素的量相等B.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C、O、H和NC.植物根系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离子需要ATPD.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可为豆科植物生长提供N元素【解析】本题考查了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等方面的知识。
C、H、O、N四种元素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含量最多。
番茄和水稻根细胞运输Si的载体数量不同,所以吸收Si元素的量也不相等。
植物根吸收无机离子是主动运输,需消耗ATP。
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可固氮,可为自身和豆科植物提供N元素。
【答案】A2.(2013·四川成都一诊)下列物质转化过程会发生在人体内的是( ) A.H2O中的O转移到O2中B.CO2中的C转移到C6H12O6中C.C6H12O6中的H转移到C2H5OH中D.O2中的O转移到H2O和CO2中【解析】A项在H2O的光解过程发生,不可能在人体内;B项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发生,不可能在人体内;C项在酒精式无氧呼吸过程发生,不可能在人体内;D项分别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可发生在人体内。
【答案】D3.(2012·重庆理综)下列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区别等知识。
细菌细胞和蓝藻细胞都是原核细胞,有核糖体和拟核,但不应该有线粒体和叶绿体,选项A、B错误;水稻叶肉细胞和小鼠肝脏细胞是真核细胞,都有核糖体和线粒体,但水稻是高等植物,其细胞内不应该有中心体,而动物细胞一般都有中心体,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答案】D4.(2013·湖北荆州质检(Ⅰ))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用来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并测得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下图甲),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内质网和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曲线(下图乙)。
【与名师对话】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

3.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1)从生物材 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2)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 (3)植物的组织培养。(4)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5)PCR技术的 基本操作和应用。
4. 酶的应用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需要掌握相关实验设 计的原理。
5. 果酒、果醋、腐乳的制作常作为背景材料,与微生物 的培养应用等知识一起考查,需要我们注意相关知识间的联 系,把握生产实践中常用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关系、发酵条件 的控制、相应的实验操作要领等。
[答案] (1)尿素 选择 (2)皿盖上会凝有水珠,防止水珠落入培养皿造成污染, 还可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
(3)稀释涂布平板 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防止接种环上有 其他微生物而污染培养基。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 上次接种时留下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 来自上次划线的末端,以便通过多次划线后,得到单个的菌落 划线结束后仍要灼烧接种环,以免菌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感染 操作者
5.微生物的类型
营养类型 主要(或惟一)碳源 能源 代表菌
光能自养型 光能异养型
CO2 有机物
光能 蓝藻 光能 红螺菌
化能自养型 化能异养型
CO2 有机物
NH3 硝化细菌 有机物 大肠杆菌
例1 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 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或消毒方法依次是 ( )
①化学消毒 ②灼烧灭菌 ③干热灭菌 ④紫外线消毒 ⑤高压蒸汽灭菌 ⑥巴氏消毒法
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需用选择性培 养基,惟一的氮源是尿素。接种过程中,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 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两种方法。每次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 目的是杀死上次接种时留下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 的菌种直接来自上次划线的末端,以便通过多次划线后,得到 单个的菌落。操作的第一步和最后一步需灼烧接种环的目的分 别是防止接种环上有其他微生物而污染培养基、以免菌种对环 境造成污染和感染操作者。
高考生物《与名师对话》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

2.(2010·汕头质检)地球上的生命千姿百态,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下列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细胞层面的是()
A.一个病毒
C.一个洋葱B.一个受精卵D.一个蜂巢
解析:病毒为非细胞结构的生物,洋葱为器官,蜂巢可看作是种群。一个受精卵就是一个细胞而且是生命的第一个细胞。
温馨提示课时作业(一)
对应课时作业1页
(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1.(2010·大连质检)下列哪项不属于生命系统()
A.池塘中的一只青蛙
B.青蛙的表皮细胞
C.表皮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
D.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以及生活在池塘中的青蛙等各种生物
解析:生命系统分为不同的层次,青蛙属于个体水平,表皮细胞属于细胞水平,池塘中的生物及其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细胞中的某些分子不能单独完成某项生命活动,不属于生命系统。
D.病毒是目前发现的最简单的生物
解析:生物进化的结果(或方向)一般为繁化或简化(特化)。从病毒与细胞的关系看,若病毒出现于细胞之前,则应具备独立生存(增殖)能力,而不可能是专性寄生。核酸结构的相似也只是说明两者存在着亲缘关系。
答案:A
4.(2010·青岛质检)有关病毒的起源及与细胞的关系,目前最能被接受的是: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下列观点能支持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的是()
A.所有病毒都是寄生的,病毒离开细胞不能进行新陈代谢
B.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
C.病毒的化学组成简单,只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类分子
答案:B
3.(2010·淮安模拟)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与名师对话】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4 核酸、糖类与脂质课时作业必修1

课时作业(四)一、选择题1.(2012·广东卷)分析下表,可推测( )A.甲溶液含有淀粉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解析】双缩脲试剂遇蛋白质显紫色、碘液遇淀粉显蓝色、斐林试剂和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出现砖红色沉淀。
从表中看甲溶液只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可以推测,甲溶液含有蛋白质;乙溶液只与碘液显色,说明乙溶液含有淀粉;甲和乙的混合溶液遇斐林试剂显色,说明甲溶液和乙溶液混合能够产生还原糖。
能使淀粉形成还原糖的是淀粉酶,由此可知甲溶液中含有淀粉酶,可将淀粉分解产生还原糖。
【答案】D2.(2013·河北质量监测)若“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表示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转化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生物一定是植物,因为它含有淀粉和麦芽糖B.上述关于糖的转化可能发生在同一细胞内C.此生物是动物,因为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原D.上述糖类中的还原性糖只有葡萄糖【解析】由于该生物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又能将葡萄糖合成为糖原,因此该生物一定是动物;动物通过消化系统(细胞外)将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在肝细胞和骨骼肌细胞中合成糖原;在糖的转化过程中,麦芽糖和葡萄糖均具有还原性。
故选C。
【答案】C3.(2012·西安四校联考)带有负电荷的核酸对碱性染料甲基绿-吡罗红具有不同的亲和力,核仁能被染成紫红色。
通过染色实验,可对细胞中的DNA和RNA进行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
下列对于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基绿-吡罗红的作用有选择性,只能将细胞质中的RNA染成红色B.甲基绿-吡罗红的作用有选择性,只能将细胞核中的DNA染成红色C.核仁能被甲基绿-吡罗红染成紫红色,说明核仁是由蛋白质构成的D.核仁能被甲基绿-吡罗红染成紫红色,说明核仁中含有RNA【解析】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高考生物《与名师对话》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六) 温馨提示对应课时作业11页(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2010·唐山一中期中)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需要高尔基体直接参与的是()A.葡萄糖的氧化分解B.胰岛素的加工与分泌C.DNA的复制与转录D.根瘤菌细胞壁的形成解析: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在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需要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然后以小泡的形式将其运输到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
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NA的复制和转录发生在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
根瘤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高尔基体。
答案:B2.(2010·安溪六中期中)用14C标记的葡萄糖培养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3小时后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在该植物细胞内14C最多的结构最可能是()A.核糖体B.高尔基体C.内质网D.细胞核解析: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答案:B3.(2010·定远高三第一次调研)下列关于细胞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细胞内都含有糖原B.细胞都能进行分裂和分化C.细胞都具有细胞质和细胞膜D.用健那绿给细胞染色都能观察到蓝绿色的棒状结构解析:糖原是动物细胞所特有的物质,原核细胞能分裂而不能分化,原核细胞无线粒体,用健那绿给细胞染色后不能观察到蓝绿色的棒状结构。
答案:C4.(2010·福州模拟)从成分、功能方面将细胞器进行归类,不合理的是()A.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等B.可以产生[H]和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C.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和叶绿体D.可能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等解析:能发生碱基配对的细胞器除线粒体和叶绿体外,还有核糖体。
5.(2010·泰安模拟)如图所示,图中功能多、联系广的细胞结构A是指()A.高尔基体膜B.叶绿体膜C.内质网膜D.液泡膜解析:内质网向内连接外层核膜,向外连接细胞膜,在需能旺盛的细胞中,还与线粒体膜相连,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间接相连。
【与名师对话】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

A.饮清水后约1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饮清水后0.5h,血液中的抗利尿素浓度降低 C.在3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D.3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解析:纵轴体现的就是尿液生成速率变化,而不是生成 量变化,因此,饮清水和生理盐水在3h后,两曲线有可能交叉 或重叠。 答案:D
例3 (2009·安徽高考)在人体体温的神经—体液调节中, 下 丘 脑 是 __________ , 调 节 产 热 活 动 最 重 要 的 激 素 是 __________。人在寒冷的环境下会出现寒战,这是机体通过 __________增加产热,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剧烈运动后,机 体降低体温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和__________增加散 热。
考点3 实验面面观:模拟尿糖的检测 1.实验原理 (1)葡萄糖试纸是一种酶试纸,由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 氢酶和某种无色的化合物固定于滤纸上制成的。
(2)当尿液滴加到酶试纸上时,尿液中的葡萄糖在葡萄糖 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 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水和氧,氧可以将滤纸上无色的化 合物氧化成有色的化合物,使试纸呈现特定的颜色,再与标准 比色卡相比对,即可知道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答案:(二)(1)丙组尿量最多,乙组其次,甲组尿量最少 (2)甲组血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乙 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变,尿量较甲组多;丙组抗利尿激素分泌 减少,尿量最多
(三)(1)不能。只用1只兔不能排除因个体差异造成的结果 不准确。
(2)用这组兔作空白对照,不滴注任何液体;可以使甲、 乙、丙三组兔的尿量有更好的比较基准。
解析:(1)由图解可知:外界环境信号通过神经系统刺激 下丘脑,下丘脑将神经信号转换成激素信号,通过垂体实现了 对性腺分泌活动的调控。故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神经调节和 体液调节两种方式共同完成的。
高考生物与名师对话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二十三)温馨提示对应课时作业45页(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2010·莆田质检)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冠心病可能是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C.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D.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2l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出一对解析: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出一条。
冠心病是多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具有在群体中发病率高,容易受环境影响的特点。
答案:D2.(2010·大连模拟)优生优育关系到国家人口的整体质量,也是每个家庭的自身需求,下列采取的优生措施正确的是()A.胎儿所有先天性疾病都可通过产前诊断来确定B.杜绝有先天性缺陷的病儿的根本措施是禁止近亲结婚C.产前诊断可以初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21三体综合征D.通过遗传咨询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猫叫综合征解析:产前诊断只能确定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而不是所有先天性疾病都可通过产前诊断来确定。
禁止近亲结婚只是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而不能杜绝。
遗传咨询只是推算发病风险,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不能确定胎儿是否患有猫叫综合征。
猫叫综合征应通过产前诊断来确定。
答案:C3.(2010·惠州一检)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
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
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A.1/88B.1/22C.7/2200 D.3/800解析:设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基因为A、a。
由题知,该种遗传病发病率为1%,则a=10%,A=90%,AA=81%,Aa=18%,Aa/(AA+Aa)=2/11,正常的丈夫是携带者的概率为2/11。
就本病来说,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2/11×1/4=1/22,色盲的患病率为1/4,所以两病皆患的可能性为1/88。
高考生物《与名师对话》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三十八)温馨提示对应课时作业75页(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2010·黄山模拟)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灭菌应采用()A.灼烧灭菌B.高压蒸汽灭菌C.干热灭菌D.煮沸灭菌解析:要将配制好的培养基中的所有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杀死,实验室常采用高压蒸气灭菌法。
答案:B2.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各不相同。
下列有关一种以CO2为惟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B.碳源物质也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C.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D.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解析:CO2作为碳源,不能作为能源物质。
答案:B3.产生标准菌落的最初细菌数目和培养基分别是()A.同种少数细菌,液体培养基B.许多细菌,液体培养基C.同种少数细菌,固体培养基D.许多细菌,固体培养基解析:在液体培养基中生活的细菌,无论是一个还是许多,肉眼都是不可见的。
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细菌,当数目较少时也是不可见的。
当固体培养基上有许多细菌并且集中在较小范围时,肉眼可见。
而菌落是一个细菌或几个细菌的子细胞群体,形成于固体培养基上,有一定的形态结构,所以肉眼可见。
同种细菌形成的菌落,形态结构是相同的。
如果有许多细菌形成的菌落,就不可能有比较标准的形态,因为这许多细菌第一不可能是同一种细菌,第二不可能在培养基的同一个点上。
答案:C4.(2010·合肥质检)如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
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A.操作前不用做任何处理B.划线操作须在火焰上进行C.在5区域中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D.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解析:第一次划线前灼烧是为了防止微生物污染培养基,从第二次划线操作起,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减少,以便得到单个细菌繁殖形成的菌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一)温馨提示对应课时作业1页(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2010·大连质检)下列哪项不属于生命系统()A.池塘中的一只青蛙B.青蛙的表皮细胞C.表皮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D.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以及生活在池塘中的青蛙等各种生物解析:生命系统分为不同的层次,青蛙属于个体水平,表皮细胞属于细胞水平,池塘中的生物及其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
细胞中的某些分子不能单独完成某项生命活动,不属于生命系统。
答案:C2.(2010·汕头质检)地球上的生命千姿百态,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下列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细胞层面的是() A.一个病毒B.一个受精卵C.一个洋葱D.一个蜂巢解析:病毒为非细胞结构的生物,洋葱为器官,蜂巢可看作是种群。
一个受精卵就是一个细胞而且是生命的第一个细胞。
答案:B3.(2010·淮安模拟)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只有含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C.洋葱表皮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都时刻进行着物质的更新D.蓝藻细胞中有两种类型的核酸解析:光合细菌、蓝藻为原核生物,虽然没有叶绿体,但它们照样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B4.(2010·青岛质检)有关病毒的起源及与细胞的关系,目前最能被接受的是: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
下列观点能支持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的是() A.所有病毒都是寄生的,病毒离开细胞不能进行新陈代谢B.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C.病毒的化学组成简单,只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类分子D.病毒是目前发现的最简单的生物解析:生物进化的结果(或方向)一般为繁化或简化(特化)。
从病毒与细胞的关系看,若病毒出现于细胞之前,则应具备独立生存(增殖)能力,而不可能是专性寄生。
核酸结构的相似也只是说明两者存在着亲缘关系。
答案:A5.下列有关5种生物之间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烟草花叶病毒②酵母菌③硝化细菌④蓝藻⑤烟草A.①和②都是原核生物,且都能发生突变B.①②③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C.②③④⑤都具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D.②③都是需氧型生物,且都能出芽生殖解析:烟草花叶病毒为非细胞生物,硝化细菌与蓝藻为原核生物,酵母菌与烟草为真核生物;除病毒外,其余几种生物均具细胞壁。
硝化细菌、蓝藻、烟草为生产者且均为需氧型生物。
答案:C6.(2010·哈尔滨质检)下面甲图示洋葱根尖分生区连续分裂的细胞在各个时期细胞核内DNA含量的测定结果,乙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丙图是某同学在乙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5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
欲将丙图视野中处于甲图c时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进行600倍高倍镜观察,正确的镜头组合及操作程序应是()A.(1)×(3);左上方B.(2)×(3);右上方C.(2)×(3);右下方D.(1)×(3);右下方解析:显微镜的目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小,镜头短放大倍数大,而物镜则相反,故要放大600倍应选择(2)、(3)进行搭配。
甲图中c时期为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丙图右上方的细胞处于该时期,要将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因为显微镜成倒立的像。
答案:B7.(2010·南京质检)下图a、b、c分别是三种生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以上三种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B.a细胞有细胞壁,而b、c细胞没有该结构C.三种细胞中共同具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D.a、b细胞内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构成了生物膜系统解析:根据图示可知,a、b、c分别表示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和细菌细胞。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拟核中的DNA和蛋白质不结合,没有染色体;细菌的细胞也含有细胞壁;细菌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生物膜系统是指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在结构上和功能上紧密联系组成的统一整体。
答案:C8.(2010·广东四校联考)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菌只是细胞层次B.高等动物和高等植物都具有器官和系统层次C.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具有层次性、复杂性和多样性D.病毒虽没有细胞结构,但具有完整结构解析:细菌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
高等植物没有系统层次。
细胞是基本的结构层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它具有完整的结构,即具有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构成的核衣壳,但并不具有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结构。
答案:C9.(2010·湖南西南名校高三联考)下列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结构示意图。
有关该组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各细胞中都有两种核酸B.具有核膜、核仁的细胞是①②③C.生物②③④一定是异养生物D.③的摄食行为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解析:生物②是草履虫、③是变形虫,这两种生物是异养的。
④是细菌,有的细菌是异养的,如根瘤菌,有的细菌是自养的,如硝化细菌。
答案:C10.(2010·青岛一检)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并计数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A.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B.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C.低倍镜对焦,转用高倍镜,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D.高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解析:使用显微镜必须先低倍镜后高倍镜,换高倍镜时,因视野范围要变小,视野变暗,所以要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并增加进光量。
答案:A11.(2010·北京宣武区模拟)两种细胞分别拥有下列特征:A.细胞Ⅰ是原核细胞,可能是蓝藻B.细胞Ⅱ是真核细胞,可能是植物的根尖细胞C.两种细胞的细胞壁具有相同的组成成分D.细胞Ⅱ在化石记录中出现的时间比细胞I要晚解析:由表可知,细胞I是原核细胞,细胞II是真核细胞。
细胞I能进行光合作用,可能是蓝藻。
植物根尖细胞有细胞壁,但无叶绿体,不进行光合作用。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细胞壁的成分不同。
进化顺序为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答案:C12.(2010·银川调研)下图是高中生物有关实验的操作和叙述:图甲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某视野中的图像,如要看清有丝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移动;图乙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黑藻叶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图中所标记的那一个叶绿体实际流动所处的位置是位于()角,()时针方向流动。
A.右、右下、逆B.右、右下、顺C.左、左下、逆D.左、左下、顺解析:观察有丝分裂应选择根尖分生区细胞,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物像与实像位置相反,但细胞质环流方向不会改变。
答案:A二、非选择题13.(2010·济宁模拟)根据下图显微结构回答:(1)绿眼虫和变形虫都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__生物,由此也可以说明__________。
(2)二者都可以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直接进行增殖。
由此也可以说明__________。
(3)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来看,在一条小河流中:所有的衣藻构成__________,绿眼虫和变形虫等各种生物构成一个__________,整个小河流构成一个__________。
解析:本题看似简单,但却综合考查了生命系统及细胞学说的相关内容。
(1)观察图中结构,不难看出二者都是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单细胞生物;(2)单细胞生物体可以通过细胞分裂,由一个分裂为两个完成繁殖,即细胞来自于细胞;(3)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区分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
答案:(1)一个细胞单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新细胞来自于老细胞(3)种群群落生态系统14.(2010·泉州模拟)下图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如果[8]上安置的两个物镜标有40×和10×,目镜[6]标有10×,那么根据图中物镜的安放状态,所观察到物像的__________(填“长度”“面积”或“体积”)是物体的__________倍。
(2)某同学依次进行了下列操作:①制作装片;②用左眼注视目镜视野;③转动[4]调至看到物像;④转动[5]调至物像清晰。
你认为该操作程序是否正确?如有不完整请作补充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观察时,[6]上标有15×字样,[9]的两个镜头上分别标有40×和10×字样,他用40×观察后转换10×,此时视野内的细胞数量比原来多还是少?__________。
(4)这时,他发现了一个理想的物像,位于视野右下方。
为了便于高倍(40×)观察,他应向__________移动载玻片,再转换高倍镜。
(5)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
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A.是单个或单层细胞B.都带有特殊的颜色C.是无色透明的D.是活的细胞答案:(1)长度100(2)不正确。
正确操作是:①→转动[5]下降镜筒→②→转动[5]调至看到物像→转动[4]调至物像清晰(3)多(4)右下方(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