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一课时作业第3章第1节课时

合集下载

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11.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是生物学中的基础知识点,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本节课的拓展与延伸部分,我们将提供一些与细胞膜相关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12.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是生物学中的基础知识点,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本节课的拓展与延伸部分,我们将提供一些与细胞膜相关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的组成、细胞膜的功能以及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细胞结构有关联。学生已经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介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对细胞结构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为进一步学习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打下基础。
7.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是生物学中的基础知识点,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本节课的拓展与延伸部分,我们将提供一些与细胞膜相关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8.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是生物学中的基础知识点,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本节课的拓展与延伸部分,我们将提供一些与细胞膜相关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9.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是生物学中的基础知识点,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本节课的拓展与延伸部分,我们将提供一些与细胞膜相关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究,加深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理解;2.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3. 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作业内容:1. 实验探究:制作细胞膜模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细胞膜的流动性结构,制作细胞膜模型。

要求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收集材料、设计模型、制作模型、展示模型。

通过制作模型,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加深对细胞膜功能的理解。

2. 知识应用:细胞膜的功能与应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细胞膜功能的资料,了解细胞膜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讨论细胞膜的功能,如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调节等,并探讨细胞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生物芯片、基因工程、药物输送等。

通过知识应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拓展思考: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学生思考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讨论为什么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

通过拓展思考,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在完成作业前,应充分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确保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 小组内成员应积极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作业;3. 作业完成后,每个小组需提交一份总结报告,总结小组的探究成果和收获。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资料搜集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知识应用能力等;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小组互评相结合,以教师评价为主。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根据教师和小组的评价,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2. 学生将作业中的收获和体会与同学分享,促进班级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全面评价,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后续学习。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更深入的理解;2.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3章第1节铁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作业(1)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3章第1节铁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作业(1)

第1课时 铁单质、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知识点一 铁的单质1.( )A .氯水B .稀硫酸C .硫酸铜溶液D .氢氧化钠溶液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A .Fe ――→Cl 2加热FeCl 3B .Fe ――→S 加热FeS C .Fe ――→盐酸常温FeCl 3 D .Fe ――→H 2O (g )高温Fe 3O 4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Fe 在过量O 2中燃烧生成Fe 2O 3B .Fe 与少量的Cl 2发生反应生成FeCl 3C .Fe 在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锈D .Fe 在氧气中燃烧需要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沙子,以免炸裂集气瓶4.(多选)下列反应中,能置换出铁的是( )A .Cu 和FeSO 4(溶液)B .Na 和FeSO 4(溶液)C .C 和Fe 2O 3(高温)D .Zn 和FeSO 4(溶液)5.下列关于铁与水蒸气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中有氢气产生B .此反应需在高温条件下才能发生C .生成的铁的化合物中铁全部呈+3价D .该反应中水作氧化剂知识点二 铁的氧化物6.于铁矿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 3O 4B .铁矿石的主要成分与铁锈的主要成分相同C .黄铁矿与磁铁矿的主要成分相同D .磁铁矿粉末溶于盐酸后,溶液中含有三价铁离子7.某钢铁厂附近居民经常受到该厂产生的红棕色烟雾的困扰。

据你估计这一空气污染物中可能含有()A.Fe粉尘B.FeO粉末C.Fe2O3粉尘D.Fe3O4粉尘8.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制造指南针的磁性物质是()A.Fe3O4B.Fe2O3C.FeO D.Fe9.(多选)有关铁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Fe3O4是黑色晶体,该晶体中每三个铁原子中有2个显+3价,1个显+2价B.FeO、Fe3O4、Fe2O3都能与稀H2SO4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都是碱性氧化物C.FeO不稳定,空气中受热易转化为Fe2O3D.Fe2O3俗称铁红,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10.“秦砖汉瓦”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缩影。

《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

《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学生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学习,加深对DNA概念、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提升其生物科学素养。

二、作业内容1. 复习巩固:学生需复习课堂所学的DNA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及遗传功能,并完成相关概念的填空练习和选择题练习。

2. 实验设计:学生需以小组形式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DNA的某些基本特性,如DNA的稳定性、遗传信息的传递等。

实验设计需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和步骤、预期结果及安全注意事项。

3. 案例分析:学生需阅读提供的关于DNA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应用的实际案例(如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等),并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分析DNA在其中的作用和意义。

4. 课堂笔记整理:学生需整理和汇总课堂所学的关键知识点,形成条理清晰的课堂笔记,以加深记忆。

三、作业要求1. 复习巩固部分:要求学生准确掌握DNA的相关概念和结构,并能够准确无误地完成填空和选择题。

2. 实验设计部分:- 实验设计需有创新性,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新颖的实验思路。

- 实验步骤需详细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明确表达实验过程。

- 安全注意事项需全面考虑,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3. 案例分析部分:- 学生需仔细阅读案例,理解DNA在其中的应用和作用。

- 分析报告需条理清晰,观点明确,能够准确阐述DNA的应用和意义。

4. 课堂笔记整理部分:- 笔记需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方便日后复习。

- 可采用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理解和记忆。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包括:1. 知识掌握程度:评价学生对DNA相关概念和结构的掌握情况。

2. 实验设计创新性:评价学生实验设计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学生案例分析的准确性和条理性。

4. 课堂笔记整理:评价学生笔记的条理性和重点突出程度。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高中生物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

高中生物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

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A 级·基础达标练一、选择题1.关于细胞膜流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因为磷脂分子有“头”和“尾”,磷脂分子利用“尾”部摆动在细胞膜上运动,使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因为蛋白质分子无尾,不能运动,所以它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C.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指蛋白质载体的翻转运动,与磷脂分子无关D.细胞膜的流动性与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有关解析:磷脂分子有“头”和“尾”,只表示其亲水性不同,“头”部是亲水基团,“尾”部是疏水基因,与膜的流动性无关,膜的流动性是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的运动引起的,A、C错误,D正确;蛋白质分子能运动,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错误。

2.(2020·某某模拟)人类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下列结论(假说)错误的是( C )A.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提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说明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C.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D.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解析:罗伯特森以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3.(2018·某某省实验中学期中)如图表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A.a指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亲水性B.c指磷脂分子的疏水性“头”部C.糖蛋白在细胞膜内外侧均匀分布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b、d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解析:磷脂分子的“尾”部是疏水的,A错误;磷脂分子的“头”部是亲水的,B错误;糖蛋白在细胞膜的外侧有分布,C错误。

4.下列有关细胞膜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细胞膜中磷脂含量越高,功能越复杂B.使细胞内的物质不能流失到细胞外,细胞外物质也不能进入C.相邻细胞的信息交流是靠细胞直接接触来完成的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使生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完成生命活动解析: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严格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可以通过细胞膜排出;相邻细胞的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通过体液运输的间接方式、通过细胞膜的直接接触方式、通过细胞间形成通道的方式;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使生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完成生命活动。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类,下列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A.捕食关系 B.种间竞争关系C.寄生关系 D.气候、降水等的变化2.陆游的名句“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并不适用于广东,而“清明谷雨时,插田莫迟疑”则真实反映了广东农业生产实际。

导致这一情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温度 B.水C.空气 D.土壤3.[2023·新疆乌鲁木齐八中校考期末]下列有关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A.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B.温度是影响许多植物种子萌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C.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般会死亡的原因是光照不足D.干旱缺水常常导致许多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高4.[2023·江西临川一中校联考开学考试]下表为某地人工柳树林中,林下几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平均值,单位:株/m2)随林木郁闭度(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变化的调查数据。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B.相同郁闭度下草本植物间的密度差异与自身特性有关C.影响上述三种植物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光照D.除郁闭度外,气温、干旱等因素也会影响种群数量变化5.(不定项)气候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超出种群忍受范围的环境条件可能对种群产生灾难性影响,影响种群内个体的生长、发育、生殖、迁移和散布,甚至会导致局部种群的毁灭。

下列符合上述观点的案例是( )A.蚜虫往往在干旱年份大量繁殖,大雨之后剧烈减少B.某种太阳鱼,在遇到过多的同种太阳鱼卵或幼鱼时,就会将它们吃掉C.生活在沙漠地区的某些啮齿动物的种群数量与降雨量有着直接关系D.食物不足时,雌性松鼠有20%~30%不繁殖,繁殖者年产仔量明显减少6.直接影响草原上某种羊种群数量的生物因素有( )①草②阳光③空气④狼A.①② B.②④C.①④ D.③④7.[2023·山西阳泉高二统考期末]一般来说,影响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相关的生物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有些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高中生物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

高中生物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1.如图表示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模拟的是艾弗里实验B.从d中死亡小鼠中提取的S型细菌可能是R型细菌自身变化而来C.从d中死亡小鼠中提取的S型细菌可能是死亡的S型细菌“死而复生”D.该实验证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该实验模拟的是格里菲思实验,A项错误;b实验否定了从死亡小鼠中提取的S型细菌是R型细菌自身变化而来的可能,B项错误;c实验否定了从死亡小鼠中提取的S型细菌是死亡S型细菌“死而复生”的可能,C项错误;该实验证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项正确。

]2.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 )A.3和4 B.1、3和4C.2、3和4D.1、2、3和4D[2、3、4三支试管内只有R型细菌,因为没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三支试管中的R 型细菌都不会发生转化。

1号试管因为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会使部分R型细菌发生转化,故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存在。

]3.(不定项)下列关于肺炎链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者所用的材料相同,都是R型和S型两种肺炎链球菌B.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C.二者均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处理并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D.体外转化实验是在体内转化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ABD[二者所用的材料相同,都是R型和S型两种肺炎链球菌,A正确;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B正确;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没有把DNA和蛋白质分开,C错误;体外转化实验是在体内转化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D正确。

]4.如图为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1)该实验是______________所做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

《第3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第3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使学生:1. 理解植物生长素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 掌握生长素发现历程的主要实验方法和结论;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4. 提高学生的文献查阅和资料整理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次作业主要围绕《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课题展开,具体内容如下:1. 预习内容:学生需预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相关章节,了解生长素的基本概念、生理作用及发现历程。

2. 实验设计:学生需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设计需包括实验目的、材料、方法、步骤及预期结果。

3. 文献查阅:学生需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生长素发现的历史背景和科学家们的实验方法及结论,并整理成一份文献综述。

4. 课堂讨论:学生需就自己的实验设计和文献综述内容,准备一份发言提纲,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

三、作业要求1. 实验设计要求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材料和方法要明确,步骤要详细,预期结果要合理。

2. 文献综述要求整理出关键信息,包括科学家姓名、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及对生长素发现历程的贡献等,并附上文献来源。

3. 发言提纲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 作业需按时提交,格式规范,字迹清晰。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科学性、可操作性及创新性进行评价。

2. 教师根据学生文献综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价。

3.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提纲的条理性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4. 作业评价结果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纳入期末总评。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对于实验设计部分,教师将提供改进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完善实验方案。

3. 对于文献综述和发言提纲部分,教师将就内容深度和广度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文献查阅和资料整理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4. 作业反馈将通过课堂讲解、个别辅导和线上交流等方式进行,以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加以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1节
一、选择题
1.(2019·安徽池州高一期末)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B) A.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膜上占比重最大的分子决定
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通过膜上的蛋白质受体完成
C.任何情况下细胞膜都能根据需要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可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提取细胞膜和细胞器膜
[解析]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的,不是由占比重最大的分子决定,A错误;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通过膜上的蛋白质受体完成,B正确;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具有一定的限度,C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可以利用其提取细胞膜,但是不能提取细胞器膜,D错误。

故选B。

2.(2019·广东潮州高一期末)下列有关细胞膜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D)
A.细胞膜中磷脂含量越高,功能越复杂
B.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严格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内的物质不能流失到细胞外面,细胞外物质也不能进入
C.相邻细胞的信息交流全靠细胞间接触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使生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完成生命活动
[解析]细胞膜中蛋白质含量越高,功能越复杂,A错误;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是有一定限度的,是相对的,B错误;细胞间直接接触只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还有通过体液运输间接进行信息交流的,C错误;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保证了生物体作为完整的生命系统进行生命活动,D正确。

3.(2019·北京东城高一期末)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物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这些事实说明了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C)
A.糖类和脂质B.糖类和蛋白质
C.蛋白质和脂质D.蛋白质和核酸
[解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物质的溶剂溶解,这说明细胞膜的成分中含有脂质,B和D错误;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
解,说明细胞膜的成分中含有蛋白质,A错误,C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

4.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叶肉细胞的细胞膜功能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C)
A.脂质不同B.磷脂不同
C.蛋白质不同D.水不同
[解析]决定细胞膜功能是复杂程度的是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细胞膜功能差别较大,是由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引起的。

5.(2019·山东省潍坊市高一期末)下列关于细胞膜功能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 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
B.细胞膜上没有糖类
C.细胞膜的功能主要与脂质有关
D.台盼蓝进入活细胞从而将细胞染成蓝色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解析]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体现了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A正确;细胞膜上有糖类,B错误;细胞膜的功能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C错误;台盼蓝不能进入活细胞,D错误。

故选A。

6.(2019·北京延庆区高一期末)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细胞膜具有全透性
B.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C.细胞膜具有识别的功能
D.细胞膜中也有糖类
[解析]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不是全透性的,A错误。

7.(2019·陕西富平县高一期末)下列不属于细胞膜功能的是(B)
A.作为系统的边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B.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速率
C.将免疫细胞形成的抗体分泌到细胞外
D.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解析]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保护细胞内部属于细胞膜的功能,A不符合题意;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速率的是酶,不是细胞膜的功能,B符合题意;细胞合成的物质分泌到细胞外,体现细胞膜的功能,C不符合题意;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属于细胞膜的功
能,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2019·河南平顶山期末)下列与细胞膜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A.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但细胞膜才是系统的边界,它为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呈圆盘双面凹状,这显著增大了细胞膜的面积,便于细胞间形成广泛联系
C.癌细胞的细胞膜上所有蛋白质的含量均有所减少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解析]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但细胞膜才是系统的边界,它为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A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呈圆盘双面凹状,显著增大了红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使红细胞具有很强的形变可塑性,提高了物质交换的效率,有利于O2和CO2的快速扩散,B错误;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有所减少,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C错误;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之一是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由通道进入另一细胞,从而实现信息交流,如: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在相邻的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可以通过该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此种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无关,D错误。

9.(2019·吉林省五地六校)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
A.膜蛋白是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
B.制备细胞膜的材料最好选用蛙的红细胞
C.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D.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解析]不同生物膜的主要区别是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A正确;制备细胞膜应该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含有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不适宜做该实验的材料,B错误;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没有脂肪,C错误;植物细胞进行信息交流依赖于胞间连丝而不是受体,另外动物细胞的受体也有可能位于膜内,D错误。

10.(2019·湖南省隆回县高一期末)选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优点不包括(C)
A.无细胞壁,吸水易涨破B.没有细胞核
C.红细胞的膜面积比较大D.没有众多的细胞器
[解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壁,易操作,吸水易涨破,是用来制备细胞膜的优点之一,A项不符合题意;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没有众多的细胞器可提取到较为纯净的细胞膜,B、D项不符合题意;红细胞的膜面积比较大不是用来制备细胞膜的优点,C项符合题意。

1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

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D)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解析]哺乳动物卵巢分泌的雌激素通过血液循环或体液运输作用于乳腺细胞,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结合,进入卵细胞内完成受精作用,是直接接触,所以D正确,A、B、C错误。

二、非选择题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研究细胞膜的结构和成分,如果你是课题组成员,请你设计一个简易实验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并对其成分进行鉴定。

A.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
(1)选用的最好材料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其原因是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结构的细胞器,容易获得较为纯净的细胞膜。

(2)如何对材料进行处理?放在蒸馏水中让其吸水涨破。

(3)用蒸馏水进行多次冲洗,即可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

B.对细胞膜的成分进行鉴定:
(4)在制得的膜成分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如果产生紫色反应,即可证明细胞膜成分中含有蛋白质。

(5)研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非脂溶性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这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脂质。

(6)该实验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有脂质和蛋白质。

[解析](1)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结构的细胞器,可制备纯净的细胞膜。

(2)制备细胞膜可以将红细胞放在蒸馏水中让其吸水涨破。

(3)用蒸馏水反复进行多次冲洗,即可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

(4)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依据此原理可以鉴别细胞膜成分中有无蛋白质。

(5)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非脂溶性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说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脂质。

(6)上述两个实验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有脂质和蛋白质。

13.如图是细胞间的3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A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②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图B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③表示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请举例: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3)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④表示胞间连丝。

[解析](1)细胞表面的受体与信息分子结合,接受信息。

(2)图B是细胞直接接触的信号交流方式,是依靠靶细胞表面的受体与发出信号细胞的信号分子结合,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3)图C表示通过通道进行信息交流,如植物的胞间连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