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含答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同步习题: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一、选择题(共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的是 ( )。
A.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的频频开屏B.工蜂中侦察蜂所跳的“圆圈舞”C.某些鸟类的求偶炫耀D.看家狗在外出时的频频撒尿解析A、B、C三项都属于行为信息,看家狗在外出时的频频撒尿属于化学信息。
故选D。
答案 D2.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
这个实验说明( )。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解析蟑螂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光照是物理信息,不是行为信息,说明物理信息影响蟑螂的生命活动;题干中的内容不能说明B、D两项内容。
答案 A3.下图示为莴苣种子的萌发率与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光和光敏色素都属于物理信息B.没有信息传递,种子就不能正常萌发C.种子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D.萌发率的高低与波长不成正比关系解析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如有些植物,像莴苣、茄、烟草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光属于物理信息,细胞中的光敏色素可以感受到光信息,由图像可知,萌发率的高低与波长不成正比关系。
答案 A4.下列关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没有信息传递,生物仍可正常生存D.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和生物的种群繁衍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信息传递,生物不能正常生存。
故选C。
答案 C5.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许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Word版含答案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 )A.花香引蝶B.豪猪遇敌竖起体刺C.候鸟南飞 D.警犬嗅寻毒品解析:候鸟南飞是鸟感受到光照的刺激而出现的行为,光属物理信息。
答案:C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为作物传粉B.向田间喷洒杀虫剂杀灭害虫C.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家禽的产蛋量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音信号来驱赶鸟类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指组成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之间以某种形式传递某些信号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故B项不属于信息传递的范畴。
答案:B3.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发生在( )A.种群和种群之间 B.种群内部个体和个体之间C.生物和环境之间 D.以上三项都有解析:生态系统中种群与种群之间、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都存在着信息传递。
答案:D4.运用信息传递作用防治害虫的优点是( )①可以减少农药的用量②防止环境污染③防治效果肯定好于化学防治④容易操作B.①③A.①②C.②③D.③④解析:生物防治的优点:无污染、效果好且持久、成本低等。
答案:A5.下列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①鸟类鸣叫②孔雀开屏③萤火虫发光④蜜蜂跳舞⑤昆虫发出的声音A.①③ B.①③⑤D.③④⑤C.②③④⑤解析:鸟类的鸣叫,昆虫发出的声音,萤火虫发出的光,上述三者属于物理信息中的声、光;孔雀开屏和蜜蜂跳舞属于行为信息。
答案:B6.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
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
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
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
请回答:(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_____________之间进行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含答案)

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信息的是( )A.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频频开屏B.工蜂中侦察蜂所跳的“圆圈舞”C.某些鸟类的求偶炫耀D.看家狗在外出时频频撒尿解析:选D。
D是化学信息。
2.下列属于探究化学信息传递的是( )A.观察动物对电视图像的反应B.用录音机记录鸟类繁殖时的鸣叫声C.利用性外激素诱杀害虫D.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飞蛾解析:选C。
电视图像、鸣叫声、“黑光灯”发出的光都是物理信息。
C项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
3.(2018·广州六中高二检测)如图表示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解析:选C。
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相互传递。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蜜蜂跳舞、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等都是行为信息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传递C.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应用之一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解析:选A。
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蜜蜂跳舞属于行为信息,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信息有维持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及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的作用;人类利用生物的信息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包括对有害动物的控制。
5.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
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
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
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
请回答:(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_________之间进行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8:5.4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时间:30分钟)1.雄性安乐蜥在求偶时,一边伏在领地上做着“俯卧撑”,一边伸缩颈部色彩鲜艳的垂囊,这种展示包含了颜色和运动两个因素,有人用墨水改变垂囊的颜色后,雌性仍被雄性吸引,由此说明雄性安乐蜥在求偶时利用的信息是()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求偶行为利用的主要信息是动作,而不是颜色(有人用墨水改变垂囊的颜色后,雌性仍被雄性吸引),所以该信息属于行为信息。
[答案] C2.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A.花香引蝶B.豪猪遇敌竖起体刺C.候鸟南飞D.警犬嗅寻毒品[解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种类的判断。
A项花香引蝶是因为花释放的化学物质吸引蝴蝶;警犬嗅寻毒品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豪猪遇敌竖起体刺,属于行为信息;候鸟南飞是因为接受了光照时间长短和温度变化等物理信息。
[答案] C3.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A.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B.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C.当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D.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解析]A正确: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食”与“被食”的关系说明了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B正确: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说明物理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C错误:当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说明了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不能体现种间关系。
D 正确: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也说明了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答案] C4.下列有关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电子仪器模拟蜜蜂跳圆圈舞和摆尾舞的振动频率或声音来吸引蜜蜂,属于行为信息的应用B.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种群的繁殖力下降,属于化学信息的应用C.利用黑光灯诱捕害虫,属于物理信息的应用D.利用信息传递作用控制动物危害属于生物防治技术[解析]振动频率或声音属于物理信息,不是行为信息,A错误。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五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习题和答案

第五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测试题知识点:信息的概念和传递过程1.下列关于信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信息是指标记在通讯系统或计算机上面的信号,在生态系统中没有信息B、信息是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在生态系统中也偶尔存在C、信息广泛存在于生态系统中,且时常发挥着奇妙的作用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就是指蜜蜂的“舞蹈”2.下列有关信息种类的判断,正确的是()A. 蜜蜂的“舞蹈”属于物理信息B. 孔雀开屏属于行为信息C. 上课时教师的语言属于行为信息D. 母鸡产蛋后的鸣叫属于化学信息3.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做过以下实验:在—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一所被丛林包围的屋里,把一只雌性大天蚕蛾扣在纱笼里,周围撒满樟脑。
尽管外面风狂雨骤,但还有几十只雄蛾扑向纱笼,此现象说明()A.昆虫间通过信息相互联系,这种信息是无线电波B.昆虫间通过信息相互联系,因为昆虫都具有趋化性C.昆虫间通过信息相互联系,联系的媒介是阴雨天气D.昆虫的雌雄个体间通过信息相互联系,这种信息是化学信息——性外激素4.(2009年临沂模拟)如下图示表明的是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的信息传递的方向是()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知识点: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5.一只黑脊鸥的亲鸟对小鸟发出报警鸣叫时,小鸥作出隐蔽反应。从信息分类角度分析,亲鸟报警鸣叫属于()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对信号刺激的反应6.下图是莴苣种子的萌发率与光的波长关系。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种子接受某种波长光的信息才能萌发B.没有信息传递,种子就不能正常萌发C.光和光敏色素都是属于物理信息D.萌发率的高低与波长不成正比关系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8.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不属于物理信息传递的是()A.有些侯鸟的迁徙,在夜间是靠天空星座确定方位的B.含羞草在强烈声音的刺激下,就会表现出小叶合拢,叶柄下垂的运动C.鳗鱼、鲑鱼等能按照洋流形成的地电流来选择方向和路线D.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恶臭味的气体,起到报警和防御的功能9.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A.绿色植物接受光刺激B.蛾类昆虫具有趋光性C.狗能通过尿液找到回路D.孔雀开屏知识点:信息的传递及特点10.下图表示美国阿拉斯加旅鼠种群的周期性消长曲线:旅鼠过多时,大量吃草,草原植被遭到破坏,种群数量因而减少;但数量减少后,植被又逐渐恢复,旅鼠的数量也随着恢复过来。
(人教版)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含答案)

第5章第4节一、选择题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可能发生在( )A.细胞与细胞之间B.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C.种群与种群之间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发生在个体与个体之间、种群与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可能发生于细胞与细胞之间。
答案: A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于无机环境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D.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些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解析: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既可于无机环境,也可于生物。
答案: A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B.草原返青时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C.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解析: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如鸡场在秋季通过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②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如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或利用性引诱剂防治害虫。
B选项是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即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B4.蟑螂喜好夜间出来活动。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
这个实验说明(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化学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解析:这个实验说明,光对生物的影响属于物理信息的传递。
答案: A5.下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C.信息传递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解析: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是循环流动、反复利用的。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9:5.4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研究表明,雄鼠的“气味”对幼年雌鼠的性成熟有明显影响。
这种“气味”在生态学上称为A.物理信息B.营养信息C.行为信息D.化学信息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C.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D.播放集群信号录音招引鸟类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信息的是A.“温柔陷阱”——捕虫草“绝技”: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其捕食B.“臭名昭著”——野生海芋: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其传粉C.“我最闪亮”——孔雀开屏:鸟类的求偶炫耀D.“我的地盘”——美洲猎豹: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4.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A.蝙蝠的“回声定位” B.萤火虫发光C.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D.雄鸟的“求偶炫耀”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B.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只能来自无机环境C.动物通过嗅觉发现天敌属于行为信息的传递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6.草原中有一种鸟,当雄鸟发现危险时就会急速起飞,并用力抖动两翼,给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的信号。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实例可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生存与繁衍B.上述实例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C.雄鸟给孵卵的雌鸟发出的是物理信息D.同种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毫无意义7.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
这说明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依靠化学信息的作用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依靠行为信息的作用C.信息素是进行信息传递唯一的信号D.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8.阅读下面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 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
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性引诱剂的量不到0.01 mg,但雄蚕蛾却仍可对其作出反应。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时练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单选题1•念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物质是指C、H、O、N、P、S等化学元素B. 碳主要以CO?的形式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C. 生产者和分解者起着重要作用D. 消费者与物质循环无关2. 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这条食物链中,碳是以哪种形式流动的()A. 二氧化碳B.有机物C.碳酸盐D.二氧化碳和有机物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
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 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B.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C. 上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D.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形式循环4. 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 碳循环的基本路线是大气圈一动物一植物.最后经分解者回到大气圈B.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02变成有机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内传递C. 碳循环的自我调节机制能使碳含量始终保持平衡D. 大气中的CO?含虽:在一年四季中没有差异5. 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冬季北方人呼吸产生的C02能供给南方植物光合作用B. 大力开发和使用淸洁能源,能减少CO?释放量C. 碳元素和能疑都能从植物传递给各种动物D.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主要方法是提髙人均绿地面积6.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D代表了大气中的C02库B. C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 B代表的生物都是细菌D.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7.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示意图,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 图中②③④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C. 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D. 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丁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如图为某人工生态系统的碳流动模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第4节一、选择题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可能发生在()A.细胞与细胞之间B.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C.种群与种群之间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发生在个体与个体之间、种群与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可能发生于细胞与细胞之间。
答案: A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D.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些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解析: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既可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来源于生物。
答案: A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B.草原返青时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C.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解析: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如鸡场在秋季通过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②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如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或利用性引诱剂防治害虫。
B选项是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即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B4.蟑螂喜好夜间出来活动。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
这个实验说明()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化学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解析:这个实验说明,光对生物的影响属于物理信息的传递。
答案: A5.下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C.信息传递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解析: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是循环流动、反复利用的。
答案: A6.若下图表示的是物种甲与物种乙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A.信息只能由甲传递给乙B.信息只能由乙传递给甲C.甲与乙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D.甲与乙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解析:由题图可知,物种甲与物种乙之间属于捕食关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实现这种动态的制约关系的是双方之间彼此进行的信息传递,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调节种间关系中的作用。
答案: C7.下列关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没有信息传递,生物仍可正常生存D.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些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解析:信息传递的作用有两个:其一,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其二,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所以,没有信息的传递,生物不可能正常生存。
答案: C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C.缩短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解析: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A正确;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等,B正确;提高黄麻麻皮产量应促进其营养生长而抑制其生殖生长,缩短光照时间有利于短日照植物开花,因此不利于提高产量,C错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它们共同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D正确。
答案: C9.下图示为莴苣种子的萌发率与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和光敏色素都属于物理信息B.没有信息传递,种子就不能正常萌发C.种子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D.萌发率的高低与波长不成正比关系解析: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如莴苣、烟草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信息,才能萌发,光属于物理信息,细胞中的光敏色素可以感受光信息。
答案: A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的作用C.把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D.有些金丝桃,因能分泌一种引起光敏性和刺激皮肤的化合物——海棠素,使误食的动物变盲或致死,而使多数动物避开这种植物,这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解析:金丝桃分泌的海棠素可使多数动物避开这种植物,这属于利用化学信息进行信息传递。
答案: D二、非选择题11.招潮蟹是生活在海边的一种甲壳动物,每到繁殖季节,雄蟹就会挥动红色的大螯吸引雌蟹,不同的招潮蟹挥螯的方式不同,如下图甲、乙两种招潮蟹。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招潮蟹的挥螯行为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________信息。
(2)这种求偶行为的产生与体内分泌的________有直接关系。
(3)上述实例表明,生物种群的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4)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
上述描述中涉及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可以知道,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________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________。
解析:招潮蟹的挥螯行为是一种求偶的行为信息,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绿色”属于物理信息,气味属于化学信息,行为特征属于行为信息,这些信息可在不同生物之间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1)行为(2)性激素(3)繁衍(4)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种间稳定性12.烟草和莴苣的种子,在萌发时必须要有光信息。
这些种子常被称为“需光种子”;另外一类植物,如瓜类、茄子、番茄和苋菜的种子萌发,见光则受到抑制,这类种子称为“嫌光种子”。
右图的实验是用一种半休眠莴苣种子对光信号的反应状态的莴苣种子进行的。
这种种子在黑暗中的萌发率为50%。
分析回答:(1)图中表明,在600~700 nm红光区下,种子的萌发率________,这表明红光这种光波信号对种子萌发有________;但是,当种子一进入720~780 nm远红光区,萌发便受到____________。
(2)光作为信息对同一种植物种子的萌发作用有________性。
(3)阳光是生态系统重要的__________之一,它发出的________信息对各类生物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解析:不同种类的种子萌发对光的要求是不同的,有的需要光,但对光的波长要求不一样;有的不需要光,有光反而抑制种子萌发。
据图可知,在波长为600~700 nm时,莴苣种子的萌发率最高。
答案:(1)最高促进作用抑制(2)两重(3)生态因素物理13.为了探索昆虫交配求偶与信息传递之间的秘密,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将某昆虫未交配的雌虫(只有未交配的个体才能分泌性外激素)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
实验二:将未交配的雌虫先放到封闭的玻璃管中,再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发现捕捉到雄虫。
实验三:将未交配的雌虫腹部用小刀割下,再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发现捕捉到雄虫。
实验四:将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在诱捕器的周围浇一桶汽油,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中,雌雄昆虫之间实现了信息的传递,这种信息被称为________。
(2)填写下表:(3)虫”,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实验使人们受到启发,可能通过这种方法来控制和诱杀害虫,请指出一种可能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化学信息(2)①昆虫间进行交流的信息是一种挥发性的化学物质②这种物质是由昆虫的腹部分泌的(3)干扰雌雄虫之间信息的交流这种起信息传递作用的激素具有较强的专一性(4)将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制成诱芯,置于诱捕器中,用于诱杀昆虫。
(或将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制成溶液,喷洒于田间,干扰雌雄虫之间的正常交尾,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目的。
其他情况,只要答案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