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第一章导学提纲

合集下载

高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研究的是地球及其上的人类和自然现象。

在高二地理的第一章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基础的地理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内容。

一、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分类地理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地球,具体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1.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资源,包括地形地貌、气候与气象、水文地理、生态环境等内容。

2.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主要研究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地理现象,包括人口地理、城市与乡村、经济地理、交通运输等内容。

二、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由内到外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层次。

1. 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一层,由岩石和土壤构成,分为陆壳和海壳两部分,陆壳主要是大陆和陆岛,海壳则是海洋底部覆盖的地壳。

2. 地幔:地幔位于地壳下方,是地球体积最大的一部分,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3. 地核: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主要由液态的铁和镍组成,而内核则是固态的铁和镍。

三、地球的运动与地理区划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这些运动导致了地球的季节变化、昼夜更替以及地球的形成。

1. 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公转一周约为24小时,使得地球上的气候分布、温度变化和日照时间有所不同。

2. 公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年的时间约为365.25天,公转的轨道称为椭圆轨道。

地理区划是根据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进行划分的,常见的地理区划包括经度、纬度、地理带、地理区和地理区系等。

四、全球气候与气候区划地球的气候分布是由地心吸力、高原、大洋、暖流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地球气候带:地球上大致可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由极寒、温和和炎热的特点区分。

2. 气候类型:气候类型是根据降水量和温度的季节分布特点进行区分的,常见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 认识区域-导学提纲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 认识区域-导学提纲

1.1认识区域【学习目标】1.说出区域的含义,明确区域的划分是以某以指标为依据。

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基本特征【学习重难点】区域划分的指标、类型;区域的特征及原因。

【导学过程】通过阅读课本P2-10图文,勾画重要内容并完成下列任务:一.区域的含义1.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哪里?此线南北两侧气温有什么特点?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哪里?此线南北两侧降水有什么特点?3.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的划分依据?4.区域的含义?【合作探究一】完成课本5页活动题1.区域的类型如何划分?2.中国主要的方言区有那些?影响因素是什么?【合作探究二】完成课本7页活动题1.说出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河流特征?3.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植被特征?【合作探究三】完成课本10页活动题探究未知(写出你的至少一个疑惑)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即时训练】A层读我国某区域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最可能位于()A.青藏高寒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C.北方地区D.南方地区2.该区域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体现了该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下图为西藏自治区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①积温②蒸发量③降水量④太阳辐射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IV区域为湿润区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B.位于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多C.夏季受西南风影响大,降水多D.有高原湖泊,水源充足5.四大区域中人口密度最大的可能是()A.I、II B.II、III C.III、IV D.I、IVB层6.读“我国某省区干湿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复习必修I知识提纲

高中地理复习必修I知识提纲

高中地理复习必修I知识提纲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宇宙(1)宇宙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2)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河外星系人类曾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50亿光年。

(3)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太阳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响(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少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局部;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消费和生活的主要动力。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光球层:太阳黑子太阳大气的分层及活动色球层:耀斑太阳活动日冕层:太阳风搅扰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的影响磁暴和极光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地球一、八大行星共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特征二、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动摇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拟平安的宇宙环境中外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的存在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临时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地球外表温度变化幅度不大,适于生物生长发育第二、三节地球自转、公转的天文意义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公转自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周期恒星年(365d6h9m10s)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真正周期角速度平均1?/日近日点(1月初)一最快远日点(7月初)一最慢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反,线速度大小相反;赤道1670Kmh,两极为0二、地球自转的天文意义(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孝感方子高中学生课堂导学提纲(地理)

孝感方子高中学生课堂导学提纲(地理)

孝感方子高中学生课堂导学提纲(地理)孝感方子高中学生课堂导学提纲(地理)一、导学目标1.了解孝感方子高中的地理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2.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知识;3.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导学内容1.地理学科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和学科划分;3.地理学科在孝感方子高中课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三、导学详情1.地理学科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球表层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地理空间、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地理学科通过研究地理现象和过程,探索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利用地球资源。

2.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和学科划分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地球形状与运动、地球的大气圈和水圈、地理区域与地域差异、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等方面。

地理学科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大的分支。

- 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自然环境和地理现象,涉及地球的构造、气候、水文、地貌和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 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人口、农业、工业、城市和交通等方面的内容。

3.地理学科在孝感方子高中课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地理学科在孝感方子高中的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和地球资源,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关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并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四、学习反思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课堂导学,相信同学们能够对地理学科的内容和学科重要性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更有动力去学习和探索地理旅程。

这个导学提纲以简洁的语言呈现了孝感方子高中地理学科的导学内容和学习目标,同时也提供了学生了解地理学科定义、知识内容、学科划分以及其在课程中的重要性的详细信息。

高二必修三人教版学考提纲 ---第一章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

高二必修三人教版学考提纲 ---第一章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目的: 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1.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笔记区域】一、区域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

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3.划分: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2.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⑴该区地理环境:①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②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③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⑵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①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

(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地理必修1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地理必修1

�c32.1 图 91P�化变的度高阳太午正和短长夜昼日分秋春、12
带五生产�上间空 季四生产�上间时
�弱强射辐阳太映反�化变度高阳太午正
�短长间时照日映反�化变短长夜昼
动移的点射直阳太
角交赤黄 1 修必理地 纲提习复试测平水业学二高
。带五和替更季四生产�3�
页 71 共 页 6 第
。用作温保到起面地对�面地给还量 热把式方射辐逆气大以分部大绝中其�射辐气大生产时同的温增在气大�用作温保气大、4 。源热的接直、要主气 大面地近是面地�以所�收吸气大被分部大绝射辐面地�射辐面地生产�热受面地�面地达 到射辐阳太分部大�少较得弱削射辐阳太对气大�气大过通射辐阳太�程过热受的气大、3 。用作射散、用作射反、用作收吸在现表要主用作弱削的射辐阳太对气大、2 。射辐波长是射辐气大、面地�射辐波短是射辐阳太、1 �点识知要主
�02.1
。 ”线界日际国“为线经°081。时小 1 差相时区的区时个两邻相。时区的区本为作 图 71P� �时方地的线经央中区时本以都区时各。°51 度经跨区时个每�区时个 42 为分共球全、71 。钟分 4 差相时方 地�°1 差相度经�时小 1 差相时方地�°51 差相度经。时方地的同不有具方地的度经同不 �刻时一同 。早要间时点地边西比点地边东 。分之迟早了有就间时样这 。出日到看先点地边西 比点地边东�说来对相�区地度纬一同在�转自东向西自球地于由�因原的生产时方地、61 。时小 42 为�日阳太�期周的替交夜昼、51 。弧夜和弧昼为割分线纬的过经把它�线昏晨叫线界分的球半夜、昼、41 �91.1 图 61P� 。动运转自的球地�2� �体球的明透不也、光发不既个一是球地�1� �因原的生产替交夜昼、31 。体球的明透不也、光发不既个一是球地�因原的生产象现夜昼、21 。转偏有没上道赤�偏左球半南�偏右球半北�移偏生产体物动运平水�3� �时方地生产�2� �象现替交夜昼生产�1� 义意理地的转自球地、11 。冬→秋→夏→春断判向方转公球地据根�2� �冬左倾左断判向方斜倾轴地据根�1� �断判何如至二分二

高中地理第一章 复习提纲中图版必修二

高中地理第一章 复习提纲中图版必修二

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和地区分布时间增长特点人口增长模式①之前,增长,。

一、世界人口增长总特点②之后,增长,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③开始,增长,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二、人口增长模式自然增长:自然增长率= ,若则为正增长;人口增长若则为负增长。

机械增长:即,考查范围越大对人口增长影响越小。

1、阶段一: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高死亡率原因:①,②。

2、阶段二: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最大变化:原因:①,②。

3、阶段三: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最大变化:原因:①,②。

4、阶段四: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5、阶段五: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三、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发达国家生产力发世界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

展水平差异长差异发展中国家第二节人口的迁移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通常以行政区为界)按迁移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人口迁移内涵和。

(通常要超过一年)其它类型补充如下:1、国际人口迁移①新大陆发现前:人口迁移集中在。

A. (开发新大陆);②新大陆发现后 B. (黑人奴隶贸易);C. (如华侨等)。

③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特点:A 主要迁移方向:由到;B ;C ;D (补充具体变化)。

2、国内人口迁移①历史上,迁移方向,原因:;②清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迁移方向,原因:;③新中国成立后,迁移方向,原因:;④改革开放之后,迁移方向,原因:。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 因素(主要因素),导致人口由向迁移。

人们迁移的原因是为了。

2 因素,包括:、、。

例如:3 因素,包括:、。

例如:4 因素,例如:5 因素,包括:、、。

例如: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一、环境承载力1.含义:主要指从、、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亦称)。

2.影响因素:、、、、。

但他们的意义不同,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主要是、。

二、合理人口容量1.含义:。

①,(首要因素)2.影响因素②,(正比)③,(正比)④。

经纬网提纲

经纬网提纲
考点三、经度和纬度划分
1.经度划分:经线(本初子午线)和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00经线以西是西经(w),以东是东经(E),1800经线以西是,以东是。
2.东西半球划分:和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0W—00—1600E是半球,1600E—1800—200W是半球。(判断东西半球的口绝:东二小,西二大)
1).飞机的航向约为()
A.一直向东南B.一直向西北C.先向北后向南D.先向南后向北
2).最短航程为()
①若两地经度和小于1800,则东经度的地点在,西经度的地点在;
②若两地经度和大于1800,则西经度的地点在,东经度的地在;
③若两地经度之和等于1800,则两地分别位于两条正相对的经线上,东西均可。
例2:读右图,回答:
A点位于B点的方向;
B点位于A点的方向;
D点位于B点的方向
B点位于D点的方向
例3.下列四幅图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
A.甲B.乙C.丙D.乙和丙
2).图中甲、乙、丙区域内实际面积的比较为()
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乙>甲D.丙>甲>乙
4、经纬网中的距离计算
(1)两点间的距离计算
1纬度对应的经线长全球相等。(1纬度的经线长=111㎞)
1经度对应的纬线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1经度的纬线长=111㎞*cosα)
【自主探究】
考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赤道的。
2.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千米,最大圆周长为千米。表面积是平方千米
考点二、经线和纬线
1、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形状),指示方向,同一经线的两点只有正正的关系,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约为km。每隔1纬度的经线长均为k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导学提纲
世界地理第一章地球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从属关系:
2.天体有哪些?
3.宇宙的两大特点?
4.八在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高一教材P8表)?八大行星公转的特点?
5.地球上为什么有生命?(从地球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两方面分析)
6.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
7.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举例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8.了解麦哲伦环球航线?
9.画图掌握地球仪(经线、纬线、两极、赤道、东西半球分界线、南北半球分界线、五带分界线、东西经的分界线、高低中纬度的分界线等)
10.经线的特点:
11.纬线的特点:
12.经纬网的用途?如何使用?
15.晨昏线的特点:
16.区别地方时、区时?如何划分时区?(画图分析)理解中时区、东西十二区?
17.如何计算区时?
18 .日界线?过日界线时间的变化?(画图分析)
19.地球自转对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举学过的事例?(三个以上)
20.画图分析两分两至点及此时的阳光照射情况?昼夜长短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
21.画图分析黄赤交角?此角的变化对各温度带的影响?对极昼、极夜范围的影响?
2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变化规律?重点在应用(举例),区别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高度?
23.近日点、远日点的时间及此时地球运动速度的特点?掌握其与两至点的位置关系?
24.分析冬、夏半年昼夜的差异及日出、日落的情况?
25.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26.五带是如何划分的?各带的阳光照射情况?极昼、极夜情况?
27.四季是如何划分的?(两分两至、四立、习惯的四季划分)
28.地图的三要素?
29.地图比例尺的概念、公式、表示方法?大小的比较?表示范围与大小的关系?
30.地图上方向的判读三种方法?
31.看高一第一册P20掌握方向判读的几种方法?(罗盘、恒星、手表及其它实用法)
32.图例和注记(记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