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中国区域地理》导学案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导学案》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导学案一、导入你知道中国被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吗?这种划分是基于中国辽阔的地理特征和多样的自然环境而来的。
通过了解这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资源分布。
二、目标1.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和特点。
2. 掌握每个地理区域的地理特征和资源分布。
3. 分析不同地理区域的发展优势和挑战。
三、导入活动1. 观看地图:观看中国地图,找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并标注出来。
2. 地理特征讨论:讨论每个地理区域的地理特征,如气候、地貌、水文等。
3. 资源分布分析:分析每个地理区域的资源分布情况,包括农业、矿产、水资源等。
四、知识讲解1. 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华东地区,气候温和,地势平坦,资源丰富,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
2. 西部内陆地区:包括西北、西南地区,地势高原山地多,气候多样,资源丰富但开发水平较低。
3. 中部地区:包括华中、华南地区,地势复杂,气候湿润,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
4. 西北边疆地区:包括新疆、青海、西藏地区,地势高原山地多,气候干旱,资源丰富但交通条件较差。
五、案例分析以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为例,分析两者在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别。
为什么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而内陆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六、拓展活动1. 请结合实地考察或网络查询,了解你所在地区的地理特征和资源分布情况。
2. 设计一个项目,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地理资源,增进当地经济发展。
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中国被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每个地理区域都有其奇特的地理特征和资源分布。
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增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地理知识,不息拓展自己的视野。
中国地理-导学案中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2020届区域地理复习一中国的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学习目标】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学习重难点】1.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主要影响。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学习过程】1.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带,南部小部分在带,没有带。
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南部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区。
有利影响:①我国有的气候;②南北气候差异使资源丰富多样,为发展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不利影响:最北部纬度高,不足,气温低,冬季容易产生低温冻害。
2.经度位置:从西向东跨60多度,分属于东五区至东九区的五个时区。
有利影响:东西跨度大,形成多种多样的自然环境;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距海远,降水少,有利于牧草的生长,许多地方成为重要的基地。
不利影响:在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气候,不利于农作物种植,只有在山麓地带、河流沿岸等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才适宜发展耕作业。
3.海陆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海陆兼备。
有利影响:东部濒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利于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事业,加强同海外各国的交往;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是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第1页共6页往来。
不利影响:①季风气候,灾害频繁;②地处环太平洋与地中海一喜马拉地震带交汇处,灾害严重;③地处西北太平洋西部,受风影响大。
♦知识点2:疆界和邻国(1)陆界和邻国我国陆上疆界从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起,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止,长2.2万多千米。
与个国家相邻,是世界上陆上疆界邻国第二多国家。
(2)海上疆界和隔海相望国家临海:和大陆直接相临的海域。
我国的临海有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内海:我国的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海峡:渤海海峡、海峡、海峡。
半岛:自北向南有半岛、半岛、半岛。
岛屿:岛、岛、崇明岛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第三大岛。
群岛:舟山群岛、庙岛群岛、澎湖列岛、南海诸岛是我国的四大群岛。
区域地理导学案第三部分第十八讲:中国的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

区域地理导学案第三部分第十八讲:中国的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中国的疆域(四至点,主要经纬线,南北所跨的纬度,东西所跨的经度及时区、经纬度带来的影响),掌握中国濒临的海洋。
2.中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3.中国的三级行政区划,各省级行政区名称,轮廓,位置,简称,省会城市。
【课前预习】一、地理位置及领土四至点1.优越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类型特点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①东部地区深受海洋影响;雨量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②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及同海外各国的交往;③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陆上直接往来①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交会处,地质灾害严重;②地处西北太平洋西部,受台风影响大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度,南北距离约5500千米;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气候差异大①我国有寒暖适宜的气候;②南北气候差异使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为发展多种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最北部纬度高,热量不足,气温低,容易产生低温冻害经度位置从西向东跨60多度,东西距离约5200千米,跨5个时区东西跨度大,形成多种多样的自然环境;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距海远,在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不降水少,有利于牧草的生长,许多地方成为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利于农作物种植,只有在山麓地带、河流沿岸等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才适宜发展耕作业【合作探究】我国大部分位于哪个温度带,有什么优越性?答案: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优越性:气候南北差异较大,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领土的四至点【读图查找】(1)在图上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说出其大致经纬度。
(2)找出我国濒临的海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海峡、琼州海峡、太平洋。
(3)找出我国的主要半岛、岛屿: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钓鱼岛。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西北地区》精品学案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西北地区》精品学案高二地理组导学案姓名班级中国区域地理----西北地区科目:地理课型:新授教学时间:课时:2序号:10学习目标:1.了解西北地区所处的位置、重要的地形区及河流;2.掌握西北地区重要的自然地理特征;1.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与环境问题学法指导:1.通过课前预习,了解西北地区所处的位置、重要的地形区;【预习卡片】图一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季节河、湖沼泽河流山脉长城运河地区分界线湖泊沙漠青岛五十八中地理组制作(参考《区域地理》124-128页和地图册)1.描绘西北地区的界限2.在图中的纬线上填注北纬40°、45°;经线上填注东经80°、90°、100°、110°、120°;3.在图中填出内蒙古高原(呼伦贝尔高原、锡林郭勒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阿拉善高原)、“三山夹两盆”之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4.在图中填上阴山-河套平原;贺兰山-宁夏平原;祁连山-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5.在图上找出塔里木河、伊犁河、黑河(弱水)6.参考地图册,找出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所处温度带和干湿高二地理组导学案姓名班级地区;【教学过程】一、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合作探究一:1.读“我国西北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分布等值线图”,完成(1)-(2)题:图二我国西北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分布等值线图400(单位:mm)50大(青岛五十八中地理组制作)800兴400安400丁哈尔滨岭50800乌鲁木齐400托克逊乙50敦煌甲5040呼和浩特丙800银川北京A4001208090100110青岛五十八中地理组制作兰州800(1)读图分析,从北京、呼和浩特、银川到敦煌,降水量的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2)图中A处降水量较(多、少),试分析其原因。
初中中国区域地理复习教案

初中中国区域地理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和巩固对中国地理区域的基本概念和划分。
2. 提高学生对中国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内容:1. 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和基本概念。
2.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3. 重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和基本概念。
2. 提问学生对中国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理解。
二、复习北方地区(15分钟)1. 介绍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河流等。
2. 分析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
3. 提问学生对北方地区的重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东北地区的资源开发等。
三、复习南方地区(15分钟)1. 介绍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河流等。
2. 分析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
3. 提问学生对南方地区的重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如江南水乡的水资源利用、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等。
四、复习西北地区(10分钟)1. 介绍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河流等。
2. 分析西北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
3. 提问学生对西北地区的重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如沙漠化的防治、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等。
五、复习青藏地区(10分钟)1. 介绍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河流等。
2. 分析青藏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
3. 提问学生对青藏地区的重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如高原生态系统的保护、藏传佛教的文化等。
六、总结和练习(10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中国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 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进行巩固和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地理区域的基本概念和划分进行复习和巩固。
第一节《中国区域地理》学案doc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
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
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
主要城市。
〖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
主要城市。
〖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
农、牧业生产特点。
保护草原,治理沙漠。
主要矿产地。
主要城市。
〖青藏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高寒气候。
农牧业生产特点。
能源和矿产资源。
主要城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地理位置和范围。
经济发展的特点。
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第一节中国区域地理1、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揽北方地区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第7讲 中国的工业

秭归一中高二《区域地理》之“中国地理”导学案第7讲中国的工业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我国工业总体的分布特点;2、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3、掌握中国主要的工业带、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1、掌握中国主要的工业带、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形成条件以及各自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2、关注我国传统工业区的改造升级,沿海向内地转移等事件,考查我国工业发展的区位变化;3、联系案例分析工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情感目标】通过关注我国工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中国主要的工业带、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形成条件以及各自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水法;联系案例分析工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学法指导一、回顾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企业和政府在进行厂址选择时,为获得最佳效益,需要考虑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策、技术、信息、环境等多种因素,具体如右:二、从经济因素考虑,主导因素决定工业区位选择的类型:三、阅读地图册P30《中国主要工业的分布》,掌握三大工业带主要工业中心的分布及主要的工业部门;四、阅读地图册P160,识记中国主要的基础工业和高技术工业的分布(参阅世纪金榜P84)以及影响其分布的影响因素;五、读地图册p161找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主要的工业中心城市,以及各主要工业中心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学会运用工业区位理论分析各工业基地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参阅《世纪金榜》P84面表三)六、列表比较我国的三大经济地带全国按照东部沿海、中部、西部三大地带的自然和经济特点、各自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安排开发的重点,作出生产力合理布局的规划,采取东西结合、沿海与内地互相支援、互相促进的发展战略,使各个地区都借助自己的优势得到发展。
为了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必须加强地区经济的合理分工。
在加工工业集中地区,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积极发展技术水平较高、资源消耗较少的产业及出口产品,资源富集地区要加速资源开发,并适当发展加工工业,同时加快建设东西走向的交通干线,扩大沿海与内地的交流,缩小沿海与内地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促进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计划有步骤地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
中国区域地理 地形 教案

中国区域地理地形教案教案标题:中国区域地理-地形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各个区域的地形特征和地貌类型;2. 掌握用地形图、地图等工具进行地形分析和地貌解读的基本方法;3. 培养学生对地形与地貌的观察能力和地理学思维。
教学重点:1. 中国区域地形的特点和类型;2. 地形要素对地貌的形成影响;3. 地形分析和地貌解读。
教学难点:1. 掌握地形要素与地貌类型之间的关系;2. 运用地形工具进行地形分析和地貌解读。
教学准备:1. 地图和地形图;2. 地理学教材和素材;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中国的地形特征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地形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地形和地貌的概念,使学生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了解。
2. 教师讲解中国区域地形的特点和地貌类型,结合地图和地形图进行示范解释。
三、地形要素与地貌类型的关系(15分钟)1. 教师介绍地形要素(如高山、平原、河流、湖泊、沙漠等)对地貌的形成影响。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教师提供的地形图和地理学教材,分析各个地貌类型的地形要素特点。
四、地形分析和地貌解读(20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地形图和地图进行地形分析和地貌解读,引导学生观察地形的特点、形态和分布规律。
2. 学生结合教材和地图,选择一个具体的地理区域进行地形分析和地貌解读,撰写一篇地理报告。
3. 学生进行报告展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五、拓展与总结(10分钟)1. 教师提供更多的地理素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区域地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形分析和地貌解读的方法和技巧。
3.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地形与地貌的理解。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利用科技手段,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软件进行地形分析和地貌解读的实践;2. 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中国不同地区的地形特征并分析地貌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DL-018-G2-07
《中国区域地理》导学案
编写人:李群审核人:李群时间:2018-11-20
班级:__________组别:__________组名: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四大地区的区域特征。
2、能运用相关地理原理分析各种地理现象的成因。
【重点难点】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与地理特征。
【学法指导】图文结合法、归纳法。
【知识链接】认识区域,既要了解自然地理特征,也要熟悉人文地理特征。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西北地区
1.位置:
西北地区位于
定位:40°N,45°N
90°E、120°E
2.地形:主要地形区(及特
征)
、
3.气候:A.气候类型:B特征:
C.成因
D.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E.我国的“热极”在,“干极”在。
4.植被:自东向西大体依次为
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大致在,相当于
5.矿产:
6.河流湖泊:
7.农业:主要农业类型、;主要农产品
主要农业区有、、、(在图中用阴影表示)灌溉农业引发的问题有、、
8.工业:依托丰富的资源,发展特色工业,如
9.人口、城镇:多呈状(东部)或状(西部)分布,原因是
10.西北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知识点二:北方地区
1.位置:北方地区位于
定位:35°N、40°N、50°N
105°E、120°E、130°E
2.地形:主要地形区有
3.气候:A.气候类型:
B.气候特征:
C.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温
度带)大兴安岭北部为
长城以北为
黄河中下游地区为
D.年降水量毫米,
主要集中在月,大部分
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
E.东北冬季漫长严寒多积雪,为我国的“寒极”;
D.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半年的;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4.河流:主要河流有
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南;河流含沙量北南;
结冰期北南;汛期北南(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
5.植被类型:东北地区以为主,华北地区以为主。
6.土壤:
7.矿产:
8.农业:A.耕地类型:以为主 B.主要农业类型
C.三大地形区的农林产品与主要问题存在差异:
9.工业:两大工业区------
10.主要城市:
11.交通:以为主
12.制约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
要因素是
知识点三:南方地区读课
本图文资料,完成基础知识梳理
1.位置:南方地区位于
30°N、23°26′N,100°E、
105°E、110°E、120°E
2.地形:主要地形区有
3.气候:A.气候类型与特征:
B.年降水量毫米,主要集中在,雨季由南向北变;台湾东北部火烧寮年均降水6489毫米,为我国“雨极”;
C.横断山区:气候”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显著;
D.云贵高原:夏季是源于和源于的两类季风交汇处,降水丰富;
而冬季则受影响,锋面以东天气,以西。
E.长江中下游地区(宜昌以东,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每年6月受影响,出现;7-8月在控制下形成。
F.四川盆地:冬季气温偏高,原因是
G.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冬季的和沿海地区夏秋季的。
4.河流湖泊:
5.植被类型:
6.土壤:
7.矿产:
8.农业:A.主要农业类型 B.主要农产品有
C.特色农业: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珠江三角洲的;
D.农林牧副渔各业都很发达。
平原重要的粮棉产区;珠三角、太湖平原农业以、和为主;海南、西双版纳发展;是油菜主产区;、、是桑蚕基地;是我国最大渔场;、是主要用材林基地。
9.工业:有色冶金、钢铁、汽车等工业发达;有两大工业区
10.主要城市:
知识点四:青藏地区
1.位置:青藏地区位于
定位:30°N、40°N,90°E、100°E
2.主要地形区:、
3.气候:A.主要气候类型是 B.气候特征:
C.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4.河流湖泊:A.湖泊众多,多为和,主要有
B.河流特征存在地区差异---高原的东部和南部
北部
5.植被:高原面上,自东南向西北
6.矿产:
7.能源资源:
8.农业:主要农业类型、,
主要农产品,
主要的农业区有、
9.交通:青藏铁路克服了、、等三大难题。
10.生态环境的保护---三江源地区
【归纳小结】
【当堂检测】见PPT
【课后反思】1.今天你的收获是什么? 2.你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