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Word版含答案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 )A.花香引蝶B.豪猪遇敌竖起体刺C.候鸟南飞 D.警犬嗅寻毒品解析:候鸟南飞是鸟感受到光照的刺激而出现的行为,光属物理信息。
答案:C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为作物传粉B.向田间喷洒杀虫剂杀灭害虫C.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家禽的产蛋量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音信号来驱赶鸟类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指组成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之间以某种形式传递某些信号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故B项不属于信息传递的范畴。
答案:B3.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发生在( )A.种群和种群之间 B.种群内部个体和个体之间C.生物和环境之间 D.以上三项都有解析:生态系统中种群与种群之间、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都存在着信息传递。
答案:D4.运用信息传递作用防治害虫的优点是( )①可以减少农药的用量②防止环境污染③防治效果肯定好于化学防治④容易操作B.①③A.①②C.②③D.③④解析:生物防治的优点:无污染、效果好且持久、成本低等。
答案:A5.下列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①鸟类鸣叫②孔雀开屏③萤火虫发光④蜜蜂跳舞⑤昆虫发出的声音A.①③ B.①③⑤D.③④⑤C.②③④⑤解析:鸟类的鸣叫,昆虫发出的声音,萤火虫发出的光,上述三者属于物理信息中的声、光;孔雀开屏和蜜蜂跳舞属于行为信息。
答案:B6.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
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
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
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
请回答:(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_____________之间进行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含答案)

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信息的是( )A.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频频开屏B.工蜂中侦察蜂所跳的“圆圈舞”C.某些鸟类的求偶炫耀D.看家狗在外出时频频撒尿解析:选D。
D是化学信息。
2.下列属于探究化学信息传递的是( )A.观察动物对电视图像的反应B.用录音机记录鸟类繁殖时的鸣叫声C.利用性外激素诱杀害虫D.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飞蛾解析:选C。
电视图像、鸣叫声、“黑光灯”发出的光都是物理信息。
C项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
3.(2018·广州六中高二检测)如图表示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解析:选C。
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相互传递。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蜜蜂跳舞、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等都是行为信息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传递C.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应用之一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解析:选A。
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蜜蜂跳舞属于行为信息,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信息有维持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及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的作用;人类利用生物的信息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包括对有害动物的控制。
5.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
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
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
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
请回答:(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_________之间进行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8:5.4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时间:30分钟)1.雄性安乐蜥在求偶时,一边伏在领地上做着“俯卧撑”,一边伸缩颈部色彩鲜艳的垂囊,这种展示包含了颜色和运动两个因素,有人用墨水改变垂囊的颜色后,雌性仍被雄性吸引,由此说明雄性安乐蜥在求偶时利用的信息是()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求偶行为利用的主要信息是动作,而不是颜色(有人用墨水改变垂囊的颜色后,雌性仍被雄性吸引),所以该信息属于行为信息。
[答案] C2.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A.花香引蝶B.豪猪遇敌竖起体刺C.候鸟南飞D.警犬嗅寻毒品[解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种类的判断。
A项花香引蝶是因为花释放的化学物质吸引蝴蝶;警犬嗅寻毒品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豪猪遇敌竖起体刺,属于行为信息;候鸟南飞是因为接受了光照时间长短和温度变化等物理信息。
[答案] C3.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A.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B.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C.当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D.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解析]A正确: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食”与“被食”的关系说明了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B正确: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说明物理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C错误:当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说明了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不能体现种间关系。
D 正确: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也说明了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答案] C4.下列有关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电子仪器模拟蜜蜂跳圆圈舞和摆尾舞的振动频率或声音来吸引蜜蜂,属于行为信息的应用B.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种群的繁殖力下降,属于化学信息的应用C.利用黑光灯诱捕害虫,属于物理信息的应用D.利用信息传递作用控制动物危害属于生物防治技术[解析]振动频率或声音属于物理信息,不是行为信息,A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2:5.4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B.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是由生物产生的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2.为了控制甘蔗害虫,有人将蔗蟾带入澳大利亚。
由于蔗蟾的皮肤会产生毒素,起初袋鼬等蔗蟾的捕食者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但现在,袋鼬学会了只吃蔗蟾的幼仔而不吃毒性更强的成体。
蔗蟾和袋鼬之间肯定不存在()A.物质循环B.能量流动C.信息传递D.共同进化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杀灭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物理信息的合理使用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4.以下关于生命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生物体细胞中,分子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途径是DNA→RNA→蛋白质B.在生物体中,不同细胞之间信息的识别主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脂质和蛋白质C.在动、植物体中,信息在不同组织、器官之间传递的主要形式是激素D.在生态系统中,某些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才开花,说明信息传递利于种群的繁衍5.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正确的叙述是()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B.动物的特殊行为只能对同种生物传递信息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6.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做过以下实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一所被丛林包围的屋里,把一只雌性大天蚕蛾扣在笼子里,周围撒满樟脑。
尽管外面风狂雨骤,还有几十只雄蛾扑向纱笼。
此现象说明()A.昆虫间通过信息相联系,这种信息是无线电波B.昆虫间通过信息相联系,因为昆虫都具有趋化性C.昆虫间通过信息相联系,联系的媒介是阴雨天气D.昆虫的雌雄个体间通过信息相联系,这种信息是化学信息——性外激素7.下列实例中所传递的分别是哪种信息()①蜜蜂分散时,蜂王能分泌一种“聚集激素”,把所有蜜蜂聚集到它周围②短日照促使向日葵开花③一头雄鹿向其他雄鹿示威A.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D.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8.信息传递对生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26:5.4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某种海龟的舌头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回摆动,很像小虫在蠕动。
这种信息传递的意义是引诱猎物,以利于捕食。
海龟的这种活动包含下列哪种信息的传递( )A.物理和化学信息B.行为和化学信息C.物理和营养信息D.物理和行为信息2.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3.研究人员最近人工合成出雌蟑螂吸引雄蟑螂的性外激素成分,借助这种人工合成物质可以开发诱捕雄蟑螂的新方法。
研究人员在猪圈里放置了0.001克这种性外激素,结果一个晚上诱捕到30只雄蟑螂。
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蟑螂的性外激素是一种信息素B.蟑螂的性外激素不需要体液的传送C.信息激素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信息传递能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作用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B.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C.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5.下列现象不能体现“ 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 )A.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B.当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C.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D.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 回声定位”6.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而非无机环境B.信息传递往往是单向进行的,极少有双向进行的C.信息传递可以在生物之间,也可以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D.信息传递只能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7.下列措施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的是()A.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增加纤维长度B.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正常的性别比例C.利用黑光灯诱捕昆虫,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D.利用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跳圆圈舞相同的频率诱惑蜜蜂采蜜传粉8.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五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学案含答案

第5章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班级: 姓名: 成绩: 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学习难点: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学习过程:预习﹒交流﹒评价 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信息含义: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 、情报、指令、 与信号等。
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在个体与种群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_____________,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在群落和生命系统中的作用:信息能调节生物的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
三、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 的产量。
举例:若能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 ,就可以提高果树的 。
2.对有害动物 。
举例:利用昆虫的 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 。
新知﹒巩固﹒展示 1.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的是( )A .蝙蝠的“回声定位”B .萤火虫发光C .蚊虫飞行时发出的声音D .雄鸟的“求偶炫耀”2.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不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A .有些侯鸟的迁徙,在夜间是靠天空中的星座来确定方位的B.含羞草在强烈声音的刺激下,就会表现出小叶合拢,叶柄下垂的反应C.鳗鱼、鲑鱼等能按照洋流形成的电流来选择方向和路线D.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恶臭味的气体,起到报警和防御的功能3.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
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4.有关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B.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结群或远离农田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D.利用信息传递防治害虫效果太差5.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
(人教版)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含答案)

第5章第4节一、选择题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可能发生在( )A.细胞与细胞之间B.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C.种群与种群之间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发生在个体与个体之间、种群与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可能发生于细胞与细胞之间。
答案: A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于无机环境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D.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些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解析: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既可于无机环境,也可于生物。
答案: A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B.草原返青时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C.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解析: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如鸡场在秋季通过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②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如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或利用性引诱剂防治害虫。
B选项是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即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B4.蟑螂喜好夜间出来活动。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
这个实验说明(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化学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解析:这个实验说明,光对生物的影响属于物理信息的传递。
答案: A5.下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C.信息传递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解析: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是循环流动、反复利用的。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9:5.4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研究表明,雄鼠的“气味”对幼年雌鼠的性成熟有明显影响。
这种“气味”在生态学上称为A.物理信息B.营养信息C.行为信息D.化学信息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C.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D.播放集群信号录音招引鸟类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信息的是A.“温柔陷阱”——捕虫草“绝技”: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其捕食B.“臭名昭著”——野生海芋: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其传粉C.“我最闪亮”——孔雀开屏:鸟类的求偶炫耀D.“我的地盘”——美洲猎豹: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4.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A.蝙蝠的“回声定位” B.萤火虫发光C.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D.雄鸟的“求偶炫耀”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B.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只能来自无机环境C.动物通过嗅觉发现天敌属于行为信息的传递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6.草原中有一种鸟,当雄鸟发现危险时就会急速起飞,并用力抖动两翼,给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的信号。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实例可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生存与繁衍B.上述实例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C.雄鸟给孵卵的雌鸟发出的是物理信息D.同种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毫无意义7.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
这说明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依靠化学信息的作用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依靠行为信息的作用C.信息素是进行信息传递唯一的信号D.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8.阅读下面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 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
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性引诱剂的量不到0.01 mg,但雄蚕蛾却仍可对其作出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第4节一、选择题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可能发生在()A.细胞与细胞之间B.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C.种群与种群之间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发生在个体与个体之间、种群与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可能发生于细胞与细胞之间。
答案: A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D.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些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解析: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既可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来源于生物。
答案: A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B.草原返青时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C.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解析: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如鸡场在秋季通过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②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如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或利用性引诱剂防治害虫。
B选项是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即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B4.蟑螂喜好夜间出来活动。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
这个实验说明()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化学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解析:这个实验说明,光对生物的影响属于物理信息的传递。
答案: A5.下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C.信息传递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解析: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是循环流动、反复利用的。
答案: A6.若下图表示的是物种甲与物种乙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A.信息只能由甲传递给乙B.信息只能由乙传递给甲C.甲与乙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D.甲与乙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解析:由题图可知,物种甲与物种乙之间属于捕食关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实现这种动态的制约关系的是双方之间彼此进行的信息传递,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调节种间关系中的作用。
答案: C7.下列关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没有信息传递,生物仍可正常生存D.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些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解析:信息传递的作用有两个:其一,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其二,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所以,没有信息的传递,生物不可能正常生存。
答案: C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C.缩短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解析: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A正确;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等,B正确;提高黄麻麻皮产量应促进其营养生长而抑制其生殖生长,缩短光照时间有利于短日照植物开花,因此不利于提高产量,C错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它们共同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D正确。
答案: C9.下图示为莴苣种子的萌发率与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和光敏色素都属于物理信息B.没有信息传递,种子就不能正常萌发C.种子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D.萌发率的高低与波长不成正比关系解析: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如莴苣、烟草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信息,才能萌发,光属于物理信息,细胞中的光敏色素可以感受光信息。
答案: A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的作用C.把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D.有些金丝桃,因能分泌一种引起光敏性和刺激皮肤的化合物——海棠素,使误食的动物变盲或致死,而使多数动物避开这种植物,这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解析:金丝桃分泌的海棠素可使多数动物避开这种植物,这属于利用化学信息进行信息传递。
答案: D二、非选择题11.招潮蟹是生活在海边的一种甲壳动物,每到繁殖季节,雄蟹就会挥动红色的大螯吸引雌蟹,不同的招潮蟹挥螯的方式不同,如下图甲、乙两种招潮蟹。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招潮蟹的挥螯行为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________信息。
(2)这种求偶行为的产生与体内分泌的________有直接关系。
(3)上述实例表明,生物种群的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4)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
上述描述中涉及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可以知道,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________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________。
解析:招潮蟹的挥螯行为是一种求偶的行为信息,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绿色”属于物理信息,气味属于化学信息,行为特征属于行为信息,这些信息可在不同生物之间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1)行为(2)性激素(3)繁衍(4)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种间稳定性12.烟草和莴苣的种子,在萌发时必须要有光信息。
这些种子常被称为“需光种子”;另外一类植物,如瓜类、茄子、番茄和苋菜的种子萌发,见光则受到抑制,这类种子称为“嫌光种子”。
右图的实验是用一种半休眠莴苣种子对光信号的反应状态的莴苣种子进行的。
这种种子在黑暗中的萌发率为50%。
分析回答:(1)图中表明,在600~700 nm红光区下,种子的萌发率________,这表明红光这种光波信号对种子萌发有________;但是,当种子一进入720~780 nm远红光区,萌发便受到____________。
(2)光作为信息对同一种植物种子的萌发作用有________性。
(3)阳光是生态系统重要的__________之一,它发出的________信息对各类生物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解析:不同种类的种子萌发对光的要求是不同的,有的需要光,但对光的波长要求不一样;有的不需要光,有光反而抑制种子萌发。
据图可知,在波长为600~700 nm时,莴苣种子的萌发率最高。
答案:(1)最高促进作用抑制(2)两重(3)生态因素物理13.为了探索昆虫交配求偶与信息传递之间的秘密,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将某昆虫未交配的雌虫(只有未交配的个体才能分泌性外激素)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
实验二:将未交配的雌虫先放到封闭的玻璃管中,再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发现捕捉到雄虫。
实验三:将未交配的雌虫腹部用小刀割下,再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发现捕捉到雄虫。
实验四:将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在诱捕器的周围浇一桶汽油,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中,雌雄昆虫之间实现了信息的传递,这种信息被称为________。
(2)填写下表:(3)虫”,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实验使人们受到启发,可能通过这种方法来控制和诱杀害虫,请指出一种可能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化学信息(2)①昆虫间进行交流的信息是一种挥发性的化学物质②这种物质是由昆虫的腹部分泌的(3)干扰雌雄虫之间信息的交流这种起信息传递作用的激素具有较强的专一性(4)将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制成诱芯,置于诱捕器中,用于诱杀昆虫。
(或将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制成溶液,喷洒于田间,干扰雌雄虫之间的正常交尾,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目的。
其他情况,只要答案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