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009—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1.(2012江苏∙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0B.镀铜铁制品镀层受损后,铁制品比受损前更容易生锈C.N2(g)+3H2(g)2NH3(g)△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H2)和氢气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D.水的离子积常数K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答案:B2.(2012安徽∙7)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环保、安全的储氢方法,其原理可表示为:NaHCO3+H2HCOONa+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储氢、释氢过程均无能量变化B.NaHCO3、HCOONa均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C.储氢过程中,NaHCO3被氧化D.释氢过程中,每消耗0.1molH2O放出2.24L的H2答案:B3.(2012江苏∙4)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C.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答案:C4.(2012浙江∙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100 ℃、101 kPa条件下,液态水的气化热为40.69 kJ·mol-1,则H2O(g)H2O(l) 的ΔH= 40.69 kJ·mol-1B.已知MgCO3的K sp= 6.82 × 10-6,则所有含有固体MgCO3的溶液中,都有c(Mg2+) = c(CO32-),且c(Mg2+) · c(CO32-) = 6.82 × 10-6C.已知:共价键C-C C=C C-H H-H键能/ kJ·mol-1348 610 413 436则可以计算出反应CH3(g)+3H2CH3(g)(g)的ΔH为-384 kJ·mol-1D.常温下,在0.10 mol·L-1的NH3·H2O溶液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能使NH3·H2O的电离度降低,溶液的pH减小答案:D 12.肼(H2NNH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题12所示,已知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为942、O=O为500、N−N为154,则断裂1molN−H键所需的能量(KJ)是A.194 B.391 C.516 D.658答案:B5.(2012安徽∙12)氢氟酸是一种弱酸,可用来刻蚀玻璃。

高考化学备考 试题汇编 专题五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含解析)

高考化学备考 试题汇编 专题五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含解析)

专题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2012·高考江苏卷)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C.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D.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2.(2012·高考江苏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aCO3(s) ====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B.镀铜铁制品镀层受损后,铁制品比受损前更容易生锈C.N2(g)+3H2(g) ====2NH3(g) Δ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H2)和H2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D.水的离子积常数K 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3.(2012·高考安徽卷)氢氟酸是一种弱酸,可用来刻蚀玻璃.已知25 ℃时:①HF(aq)+OH-(aq) ====F-(aq)+H2O(l)ΔH=-67.7 kJ·mol-1②H+(aq)+OH-(aq) ====H2O(l)ΔH=-57.3 kJ·mol-1在20 mL 0.1 mol·L-1氢氟酸中加入V mL 0.1 mol·L-1 NaOH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氟酸的电离方程式及热效应可表示为:HF(aq) F-(aq)+H+(aq) ΔH=+10.4 kJ·mol-1B.当V=20时,溶液中:c(OH-)=c(HF)+c(H+)C.当V=20时,溶液中:c(F-)<c(Na+)=0.1 mol·L-1D.当V>0时,溶液中一定存在:c(N a+)>c(F-)>c(OH-)>c(H+)4.(2012·高考重庆卷)肼(H2NNH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 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为942、OO为500、N—N为154,则断裂1 mol N—H键所需的能量(kJ)是( )A .194B .391C .516D .6585.(2012·高考天津卷)X 、Y 、Z 、M 、G 五种元素分属三个短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Z 同主族,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 ;Y 、M 同主族,可形成MY 2、MY 3两种分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Y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非金属气态氢化物还原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3)Y 、G 的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可作水消毒剂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两种物质的化学式).(4)X 2M 的燃烧热ΔH =-a kJ ·mol -1,写出X 2M 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ZX 的电子式为________;ZX 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熔融状态下,Z 的单质和FeG 2能组成可充电电池(装置示意图如右),反应原理为:2Z +FeG 2放电充电Fe +2ZG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电时,________(写物质名称)电极接电源的负极;该电池的电解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012·高考浙江卷)甲烷自热重整是先进的制氢方法,包含甲烷氧化和蒸汽重整.向反应系统同时通入甲烷、氧气和水蒸汽,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有:(1)反应CO(g)+H 2O(g) ====CO 2(g)+H 2(g)的ΔH =________kJ·mol -1.(2)在初始阶段,甲烷蒸汽重整的反应速率________甲烷氧化的反应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 B )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 B )也可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 P ),则反应CH 4(g)+H 2O(g) CO(g)+3H 2(g)的K P =________;随着温度的升高,该平衡常数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从能量角度分析,甲烷自热重整方法的先进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某一给定进料比的情况下,温度、压强对H 2和CO 物质的量分数的影响如下图:①若要达到H 2物质的量分数>65%、CO 物质的量分数<10%,以下条件中最合适的是________.A .600 ℃,0.9 MPaB .700 ℃,0.9 MPaC .800 ℃,1.5 MPaD .1000 ℃,1.5 MPa②画出600 ℃,0.1 MPa 条件下,系统中H 2物质的量分数随反应时间(从常温进料开始计时)的变化趋势示意图:(6)如果进料中氧气量过大,最终导致H 2物质的量分数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题五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解析】选C.由图示可知,加入催化剂只是降低了正、逆反应的活化能,并没有改变反应的热量变化即焓变,C 项正确.2.【解析】选B.A 项反应不能自发,说明复合判据ΔH -T ΔS >0,即ΔH >T ΔS .由方程式可知ΔS >0,故ΔH >0,A 项错误.B 项镀铜铁制品镀层受损易形成铜铁原电池,铁较活泼作负极,腐蚀更快,B 项正确.C 项,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H 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C 项错误.D 项,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D 项错误.3.【解析】选B.A 项,①-②得ΔH =-10.4 kJ/mol ,A 错.B 项,V =20 mL 时,HF 与NaOH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F ,由质子守恒可得:c (OH -)=c (H +)+c (HF),B 正确.C 项,由B 可知:c (F -)<c (Na +)生成c (NaF)=0.05 mol·L -1故c (Na +)=0.05 mol·L -1,C 项错误.D 项,当加NaOH 量非常少时,可能有:c (F -)>c (Na +)>c (H +)>c (OH -).4.【解析】选B.由图知N 2H 4(g)+O 2(g) ====N 2(g)+2H 2O(g) ΔH =-534 kJ/mol.可设断裂1 mol N —H 键所需能量为x kJ ,154 kJ +4x kJ +500 kJ -2752 kJ =-534 kJ 可求得x =391.5.【解析】由Y 、M 同主族,且可形成MY 2、MY 3两种分子可知Y 为O 元素,M 为S 元素;又因X 、Y 、Z 、M 、G 分属三个短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O 元素、S 元素分属二、三周期,那么X 为H 元素,Z 为Na 元素,G 为Cl 元素.Cl 的非金属性最强则HClO 4酸性最强,S 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弱则H 2S 还原性最强,O 、Cl 的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用于水消毒剂的物质具有强氧化性,常见的有Cl 2、O 3、ClO 2.(6)放电时为原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为Fe 2++2e -====Fe ,充电时相当于电解池,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分析方程式知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应为钠,由图看出该电池的电解质为β­Al 2O 3.【答案】(1)第二周期第ⅥA 族(2)HClO 4 H 2S(3)Cl 2、O 3、ClO 2(任写两种,其他合理答案均可)(4)H 2S(g)+32O 2(g) ====SO 2(g)+H 2O(l) ΔH =-a kJ ·mol -1(5)Na +[··H]-NaH +H 2O====NaOH +H 2↑(6)Fe2++2e-====Fe 钠β­Al2O36.【解析】(1)由盖斯定律可知,ΔH=165.0 kJ·mol-1-206.2 kJ·mol-1=-41.2 kJ·mol -1.(2)因蒸汽重整比甲烷氧化的活化能高,所以甲烷蒸汽重整的速率小.(3)因气体物质的量与气体分压成正比,所以由平衡常数的定义知,K p=p3(H2)·p(CO)p(CH4)·p(H2O),又因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升温时平衡常数增大.(4)甲烷氧化会放出大量热量,而蒸汽重整需要吸收大量热能,所以甲烷自热重整方法的先进之处在于它能提高能量利用率.(5)由题中所图可知H2物质的量分数>65%的条件为高于550 ℃、0.1 MPa或高于700 ℃、0.9 MPa或高于750 ℃、1.5 MPa,CO物质的量分数<10%的条件为低于750 ℃、1.5 MPa或低于700 ℃、0.9 MPa或650 ℃、0.1 MPa综合考虑应选700 ℃、0.9 MPa.(6)因氧气能与氢气反应,所以当氧气过量时,氧气与氢气反应使H2的物质的量分数降低.【答案】(1)-41.2 (2)小于(3)p3(H2)·p(CO)p(CH4)·p(H2O)增大(4)系统内强放热的甲烷氧化反应为强吸热的蒸汽重整反应提供了所需的能量(其他合理答案均可)(5)①B②(6)甲烷氧化程度过高,氢气和氧气反应(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课标版)考点6 化学反应与能量

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课标版)考点6 化学反应与能量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考点6 化学反应与能量一、选择题1.(2012·福建高考·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 mol O3与11.2 L 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B.25 ℃与60 ℃时,水的pH相等C.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所消耗的n(NaOH)相等D.2SO2(g)+O2(g)2SO3(g)和4SO2(g)+2O2(g)4SO3(g)的ΔH相等【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明确以下几点:V计算物质的量时应注意:必须是气体,必须在标准状况下。

(1)根据n=22.4L/mol(2)温度对水的电离平衡及pH的影响:温度越高越电离。

(3)ΔH与化学计量数的对应关系:成正比。

(4)恰好中和是指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解析】选C。

因为不知道11.2 L O2是否是处于标准状况下,所以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A选项错误;由于水的电离过程吸热,所以升高温度,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H+)增大,pH减小,B选项错误;盐酸和醋酸都是一元酸,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这两种酸的物质的量相同,完全反应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C选项正确;反应热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化学计量数加倍,ΔH也应加倍,D选项错误。

2.(2012·天津高考·6)已知2SO 2(g)+O2(g)2SO3(g) ΔH=-197 kJ·mol-1,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2 mol SO2和1 mol O2;(乙)1 mol SO2和0.5 mol O2;(丙)2 mol SO3。

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容器内压强p:p甲=p丙>2p乙B.SO3的质量m:m甲=m丙>2m乙C.c(SO2)与c(O2)之比k:k甲=k丙>k乙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Q丙>2Q乙【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恒温恒容时,归一相等的两个平衡为等效平衡。

2012年高考化学 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6 化学反应与能量.pdf

2012年高考化学 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6 化学反应与能量.pdf

F单元 化学反应与能量 F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27.F1、G1、G2、G3、G4、G5 [2012·浙江卷] 甲烷自热重整是先进的制氢方法,包含甲烷氧化和蒸汽重整。

向反应系统同时通入甲烷、氧气和水蒸气,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有: 化学方程式焓变ΔH (kJ/mol)活化能Ea (kJ/mol)甲烷 氧化CH4(g)+2O2(g)===CO2(g)+2H2O(g)-802.6125.6CH4(g)+O2(g)===CO2(g)+2H2(g)-322.0172.5蒸汽 重整CH4(g)+H2O(g)===CO(g)+3H2(g)206.2240.1CH4(g)+2H2O(g)===CO2(g)+4H2(g)165.0243.9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CO(g)+H2O(g)===CO2(g)+H2(g)的ΔH=________kJ/mol。

(2)在初始阶段,甲烷蒸汽重整的反应速率________甲烷氧化的反应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p),则反应CH4(g)+H2O(g)CO(g)+3H2(g)的Kp=________;随着温度的升高,该平衡常数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从能量角度分析,甲烷自热重整方法的先进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某一给定进料比的情况下,温度、压强对H2和CO物质的量分数的影响如图所示: 图0 ①若要达到H2物质的量分数>65%、CO物质的量分数65%,CO物质的量分数65%,CO物质的量分数65%,CO物质的量分数<10%,则温度要高于750 低于约725 ,矛盾。

起始进料时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结合图象可知600 ,0.1 MPa的条件下,平衡时系统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达到70%,故可容易画出H2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2012新课标高考专题辅导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精)

2012新课标高考专题辅导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精)
kJ· mol-1。
9
答案:(1)2858 (2)CH2O(l) ΔH=-443.5 kJ· mol-1
10
3.(2010· 新课标全国卷)已知:HCN(aq)与NaOH(aq)反

的ΔH=-12.1 kJ· mol-1;HCl(aq)与NaOH(aq)反应
1 mol O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 SO3(g)时放出的热
量为197 kJ。
19
20
[例1] (2011· 天津高考T7节选)已知Fe3O4与 1 mol Al 反应
转化为Fe单质时放出a 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
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解析:SiH4在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SiH4+ 2O2===SiO2+2H2O,1 mol SiH4反应转移8 mol电子,放 出热量8 mol×190.0 kJ· mol-1=1520.0 kJ。 答案:SiH4(g)+2O2(g)===SiO2(s)+2H2O(l) ΔH=-1520.0 kJ/mol
2858 kJ。
(2)由题意可知: ①CH3OH(l)+3/2O2(g)===CO2(g )+2H2O(l)ΔH=-
726.5 kJ· mol-1;
②CO(g)+1/2O2(g)===CO2(g)ΔH=-283.0 kJ· mol-1。 由盖斯定律,①-②得:
CH3OH(l)+O2(g)===CO(g)+2H2O(l)ΔH=-443.5
14
(1)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或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3)反应热与热量结合起来进行能量问题的综合考查。 预计今后有关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基础知识考查题目 会有所增加,而涉及盖斯定律的有关计算难度会有所降 低,更多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012年高考理综化学总复习资料(40)——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热能)

2012年高考理综化学总复习资料(40)——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热能)

2012年高考理综化学总复习资料(40)——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热能)班别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练习1】1.(2009广州调研16)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B.由H+(aq)+ OH-(aq)= H2O(l)△H = -57.3 kJ·mol-1可知,若将含1 mol CH3COOH 的稀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C.由C(石墨)= C(金刚石)△H = +1.90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D.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 O2(g)= 2H2O(l)△H = -285.8 kJ·mol-1的绝对值均正确)2.(09重庆卷1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数学正确的是(HA.C2H5OH(l)+3O2(g)==2CO2(g)+3H2O(g);△H= —1367.0 kJ/mol(燃烧热)B.NaOH(aq)+HCl(aq)==NaCl(aq)+H2O(l);△H= +57.3kJ/mol(中和热)C.S(s)+O2(g)===SO2(g);△H= —269.8kJ/mol(反应热)D.2NO2==O2+2NO;△H= +116.2kJ/mol(反应热)3.甲醛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可利用甲醇催化脱氢制备.甲Array醛与气态甲醇转化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1)甲醇催化脱氢转化为甲醛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2)过程Ⅰ与过程Ⅱ的反应热是否相同?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甲醇催化脱氢转化为甲醛的热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斯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2】4.(2010广东理综9改)在298K、100kPa时,已知:2H2O(g)﹦O2(g) + 2H2(g) △H1Cl2(g) + H2 (g) ﹦2HCl(g) △H22Cl2(g) + 2 H2O(g) ﹦4HCl(g)+O2(g) △H3则△H3﹦5.(09广东化学23)磷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有广泛应用。

2012年高考化学五年真题:专题08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012年高考化学五年真题:专题08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012年高考化学五年真题:专题08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011高考】1.(2011·浙江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 kJ/mol,冰中氢键键能为20 kJ/mol,假设1 mol冰中有2 mol 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破坏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15%的氢键B.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电离度为α,2()(1)acKcαα=-。

若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则CH3COOH CH3COO-+H+向左移动,α减小,K a变小C.实验测得环己烷(l)、环己烯(l)和苯(l)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3916 kJ/mol、-3747 kJ/mol 和-3265 kJ/mol,可以证明在苯分子中不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D.已知:Fe2O3(s)+3C(石墨)2Fe(s)+3CO(g),△H=+489.0 kJ/mol。

CO(g)+12O2(g)CO2(g),△H=-283.0 kJ/mol。

C(石墨)+O2(g)CO2(g),△H=-393.5 kJ/mol。

则4Fe(s)+3O2(g)2Fe2O3(s),△H=-1641.0 kJ/mol(2011·北京卷)25℃、101kPa 下:①2Na(s)+1/2O2(g)=Na2O(s) △H1=-414KJ/mol ②2Na(s)+O2(g)=Na2O2(s) △H2=-511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C.常温下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D.25℃、101kPa 下,Na2O2(s)+2 Na(s)= 2Na2O(s)△H=-317kJ/mol【解析】Na2O是由Na+和O2-构成的,二者的个数比是2:1。

Na2O2是由Na+和O22-构成的,二者的个数比也是2:1,选项A不正确;由化合价变化可知生成1molNa2O转移2mol电子,而生成1molNa2O2也转移2mol电子,因此选项B不正确;常温下Na与O2反应生成Na2O,在加热时生成Na2O2,所以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在生成Na2O,所以选项C也不正确;由盖斯定律知①×2-②即得到反应Na 2O 2(s )+2 Na (s )= 2Na 2O (s ) △H=-317kJ/mol ,因此选项D 正确。

【备战2012】高考化学最新模拟分类汇编 专题08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pdf

【备战2012】高考化学最新模拟分类汇编 专题08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pdf

2012高考物理月刊专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 ) ①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②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③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化技术;④田间焚烧秸秆;⑤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STSE的联系,意在考查考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不利于节能减排,田间焚烧秸杆会污染环境,故选B. 答案:B 2.(2011·临沂二模)肼(N2H4)是火箭发动机的燃料,它与N2O4反应时,N2O4为氧化剂,生成氮气和水蒸气。

已知:N2(g)+2O2(g)===N2O4(g) ΔH=+8.7 kJ/mol,N2H4(g)+O2(g)===N2(g)+2H2O(g) ΔH=-534.0 kJ/mol, 下列表示肼跟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N2H4(g)+N2O4(g)===3N2(g) +4H2O(g) ΔH=-542.7 kJ/mol B.2N2H4(g)+N2O4(g)===3N2(g)+4H2O(g) ΔH=-1059.3 kJ/mol C.2N2H4(g)+N2O4(g)===3N2(g)+4H2O(g) ΔH=-1076.7 kJ/mol D.N2H4(g) +N2O4(g)===N2(g)+2H2O(g) ΔH=-1076.7 kJ/mol 解析:N2(g)+2O2(g)===N2O4(g) ΔH=+8.7 kJ/mol①, N2H4(g)+O2(g)===N2(g)+2H2O(g) ΔH=-534.0 kJ/mol②, 将热化学方程式②×2-①就可以得到肼与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则ΔH=-534.0 kJ/mol×2-8.7kJ/mol=-1076.7 kJ/mol,选项C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 [2012·江苏化学卷4]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图中E 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 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C.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C 解析:本题属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考查范畴,虽然《2012年江苏考试说明》中没有提及“活化能”这一概念,但《选修四》课本第3页的绪言中就有这些内容,新课程标准中也有“活化能”这一概念。

看来高三复习一定注意要抓课本、抓基础,抓《考试说明》的同时,适当兼顾新课程标准,不能急功近利、顾此失彼。

2. [2012·安徽理综化学卷7]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环保,安全的储氢方法,其原理可表示为:322NaHCO H HCOONa H O ++ 储氢释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储氢、释氢过程均无能量变化B .3NaHCO 、HCOONa 均句有离子键和共介键C . 储氢过程中,3NaHCO 被氧化D .释氢过程中,每消耗0.1mol 2H O 放出2.24L 的2HB 【解析】本题以新的储氢方法为背景,综合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键、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同时考查考生对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A 项错误;NaHCO 3、HCOONa 均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在HCO -3、HCOO -中均含有共价键,B 项正确;储氢过程中NaHCO 3被还原,C 项错误;D 项没有说明气体所处的状态,错误。

3. [2012·浙江理综化学卷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100 ℃、101 kPa条件下,液态水的气化热为40.69 kJ·mol-1,则H2O(g)H2O(l) 的ΔH = 40.69 kJ·mol-1B.已知MgCO3的K sp = 6.82 × 10-6,则所有含有固体MgCO3的溶液中,都有c(Mg2+) = c(CO32-),且c(Mg2+) · c(CO32-) = 6.82 × 10-6C.已知:则可以计算出反应CH3(g)+3H 2CH3(g)的ΔH为-384 kJ·mol-1D.常温下,在0.10 mol·L-1的NH3·H2O溶液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能使NH3·H2O的电离度降低,溶液的pH减小D 解析:A 选项中,H2O(g)→H2O(l)是放出热量,则H2O(g)H2O(l) 的ΔH=-40.69 kJ·mol-1。

A错;B选项中,难溶电解质MgCO3在溶液中的溶解平衡是建立在一定条件下的,溶度积是难溶解的固相与溶液中相应离子达到平衡时的离子浓度的乘积,只与温度有关。

在一定温度下,MgCO3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时,是c(Mg2+)和c(CO32-)保持不变,不是相等,此时,K sp( MgCO3)=c(Mg2+)×c(CO32-),25℃时K sp = 6.82 × 10-6,所以B错;C选项中,苯环上碳原子间的键是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键,则反应的焓变不能用C-C 和C=C 的键能来计算,C错;D选项,常温下,NH3·H2O溶液中存在着下列电离平衡:NH3·H2O NH4++OH―,加入少量NH4Cl 晶体,由于同离子效应,使平衡向左(逆向)移动,抑制了NH3·H2O的电离,从而使NH3·H2O 的电离度降低,溶液的pH减小,D正确。

4. [2012·重庆理综化学卷12]肼(H2NNH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题12所示,已知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为942、O=O为500、N-N为154,则断裂1molN-H键所需的能量(KJ)是A.194B.391C.516.D.658总能量能量总能量总能量2N(g)+4H(g)+2O(g)N2H4(g)+O2(g)N2(g)+2H2O(g)△H3△H1=-534KJ mol-1.△H2=-2752KJ mol-1.↓↑C 【考点】反应热的计算【详细解析】由图知N2H4(g)+O2(g)=N2(g)+2H20(g) △H=-534KJ/mol,可设断裂1molN-H键所需能量为xKJ,154KJ+4xKJ+500KJ-2752KJ=-534KJ 可求得x=391,故选B。

5. [2012·全国大纲理综化学卷9]反应A+B →C(△H <0)分两步进行①A+B→X (△H >0)②X→C(△H <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D 【解析】由反应A+B →C(△H <0)分两步进行①A+B→X (△H >0)②X→C (△H <0)可以看出,A+B →C(△H <0)是放热反应,A和B 的能量之和C,由①A+B →X (△H >0)可知这步反应是吸热反应,X→C(△H <0)是放热反应,故X的能量大于A+B;A+B的能量大于C,X 的能量大于C,答案:D。

【考点】反应热的计算:根据物质具有的能量进行计算:△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根据化学键数据(键能)进行计算:△H=E(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E(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总能量)【点评】本题为图像题,主要考察了物质的能量分析应用,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

6. [2012·北京理综化学卷12]人工光合作用能够借助太阳能,用co,和H夕制备化学原料.下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制备HCOOH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B.催化剂a表面发生氧化反应,有O2产生C.催化剂a附近酸性减弱,催化剂b附近酸性增强D.催化剂b表面的反应是CO2 +2H++2e一=HCOOH解析:由CO2和HCOOH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知,CO2应该在正极放电形成HCOOH,由图示装置电子移动的方向可确定b为正极,a为负极。

催化剂a表面:2H2O—4e_=4H++O2↑。

答案:C7. [2012·海南化学卷13](8分) 氮元素的氢化物和氧化物在工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中都有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1)氮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为;(2)NH3与NaClO反应可得到肼(N2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肼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与氧化剂N2H4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

已知:①N2(g)+2O2(g)= N2H4 (1) △H1= -195kJ·mol-1② (1) + O2(g)= N2(g) + 2 H2O △H2= -534.2kJ·mol-1写出肼和N2H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4)肼一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电池,该电池放电时,负极的反应式为。

【答案】(1)5(2)2NH3+NaClO==N2H4+NaCl+H2O(3)2N2H4 (1)+N2O4(1)==3N2(g)+4H2O(g) △H= -1048.9kJ·mol-1(4)2N2H4 -4e-+4 OH-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N2+4H2O【解析】(1)N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其L层上有5个电子;(2)NH3+NaClO——N2H4,根据元素守恒还应生成NaCl和H2O,观察法可配平方程式为2NH3+NaClO==N2H4+NaCl+H2O;(3)肼与N2O4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2N2H4+N2O4==3N2+4H2O,观察已知的两个热方程式可知,②×2-①得:2N2H4 (1)+N2O4(1)==3N2(g)+4H2O(g) △H=△H2×2-△H1== -1048.9kJ·mol-1 (4)“肼—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电池”中O2在正极反应,故负极是肼发生反应:2N2H4 -4e-+4 OH-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N2+4H2O。

8. [2012·浙江理综化学卷27](15分)物质(t-BuNO)2在正庚烷溶剂中发生如下反应:(t-BuNO)22(t-BuNO) 。

(1)当(t-BuNO)2的起始浓度(c0)为0.50 mol·L-1时,实验测得20℃时的平衡转化率(α)是65 %。

列式计算20℃时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 = 。

(2)一定温度下,随着(t-BuNO)2的起始浓度增大,其平衡转化率(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已知20℃时该反应在CCl4溶剂中的平衡常数为1.9,若将反应溶剂正庚烷改成CCl4,并保持(t-BuNO)2起始浓度相同,则它在CCl4溶剂中的平衡转化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在正庚烷溶剂中的平衡转化率。

(3)实验测得该反应的ΔH = 50.5 kJ·mol-1,活化能E a = 90.4 kJ·mol-1。

下列能量关系图合理的是。

(4)该反应的ΔS0(填“>”、“<”或“=”)。

在(填“较高”或“较低”)温度下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

(5)随着该反应的进行,溶液的颜色不断变化,分析溶液颜色与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关系(即比色分析),可以确定该化学反应的速率。

用于比色分析的仪器是。

A.pH计B.元素分析仪C.分光光度计D.原子吸收光谱仪(6)通过比色分析得到30℃时(t-Bu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在同一图中绘出t-BuN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解析:(1)物质t -BuNO)2是2-甲基2-亚硝基丙烷二聚体。

在正庚烷溶剂中会部分分解为 t -BuNO (2-甲基2-亚硝基丙烷),反应:(t -BuNO)22(t -BuNO) 。

对于这种物质没有学过,用这样的形式来表示的反应也没有见到过,很陌生,这就给解题增加了理解上的难度。

其实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分解反应,一个可逆反应,只要按常规的化学平衡三段式方法解题就 可求得20℃时平衡常数。

(t -BuNO)22(t -BuNO)c 0 0.5 0 c 转 -x -2x c 平 0.5-x 2x已知20℃时(t -BuNO)2的平衡转化率α= 解得 X = 0.325mol·L-1由于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各只有一种,因此也可以用下列方法来求平衡常数:已知20℃时(t -BuNO)2的平衡转化率α=65 % , 则 (t -BuNO)22(t -BuNO)平衡时: C 0(1-α) 2c 0α平衡常数()()1-1020L mol 4.2L mol 65.0165.065.05.0412⋅=⋅-⨯⨯⨯=-=-ααc c K(2)一定温度下,随着(t-BuNO)2的起始浓度增大,即增加反应物(t-BuNO)2的浓度,虽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由于(t-BuNO)2的起始浓度增大,其平衡转化率是减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