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计算 doc
高考化学计算题型汇总

计算题型汇总一、分类讨论1.某金属氧化物的式量为m,对应氯化物的式量为n.则该金属的化合价为()A.B.C.D.2.某元素R的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M,其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该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是下列关系式中的()A.+B.+C.+D.+二、极值讨论1.在FeO、Fe2O3和CaCO3的混合物中,已知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6%,则CaCO3的质量分数可能是()A.10% B.25% C.30% D.35%2.密闭容器中盛有CH4、N2和O2的混合气,点火使其充分反应,CH4全部转化为CO、CO2和H2O,待容器恢复至室温,测得容器内的混合气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则反应前混合气中N2的质量分数可能为()A.28% B.42% C.54% D.64%3.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24%,则其中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A.20% B.40% C.60% D.80%4.汽车安装的排气净化器的技术核心是使用高效催化剂,使废气中的CO和NO x 在催化剂表面进行氧化还原反应.(1)写出氮氧化物(用NO x表示)跟CO反应转化为无毒物质的化学方程式.(2)若汽车尾气中含有38g NO和NO2的混合物,经过充分转化后生成无毒物质的质量(m)范围是(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5.某密闭容器中含有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共10g,燃烧后充分反应,冷却到室温,气体质量减少了9g,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为()A.1g和9g B.3g和7g C.2g和8g D.4g和6g6..现有CO,O2混合共10g,点燃后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剩余气体1.2g,求混合物中各物质质量?判断剩余气体是什么?7.金属单质A和非金属单质B可生成化合物A2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 A2B.某校一课外小组的甲、乙、丙三个学生分别在实验室内做该实验,充分反应时,所用A和B的质量a和b各不相同,但总质量相等,都是A的用量B的用量A2B的质量甲7.0g 1.0g 5.0g1.由Na2SO4、Na2SO3、Na2S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测得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2%,则此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22% B.45% C.20% D.无法计算2.在CuS、CuSO4,CuSO3三种物质中,已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m%,则铜和硫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经测定,由甲酸(HCOOH)、乙醛(CH3CHO)和丙酮(CH3COCH3)组成的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该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6X% B.1﹣2X% C.1﹣7X% D.2X% 4.CH3OH,C2H5OH,C4H10O组成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y,则碳的质量分数为.5.已知在NaHS、MgSO4和NaHSO3组成的混合物中含硫a%,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6.在FeO、Fe2O3和Fe3O4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FeO、Fe2O3和Fe3O4三种物质的质量比可能为()A.9﹕20﹕5 B.5﹕20﹕9 C.8﹕21﹕29 D.9﹕20﹕137.由BaCO3和CaCO3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下列各项中:①钡元素的质量分数②钙元素的质量分数③氧元素的质量分数④CaCO3的质量分数⑤BaCO3的质量分数⑥BaCO3和CaCO3的质量比,其中能确定的是()A.都不能确定 B.只有③能确定C.只有④⑤⑥能确定D.都能确定四、质量守恒定律应用1.在A+B=C+2D的反应中,已知2.9克A与4.9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0克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86 B.58 C.40 D.292.在反应2A+3B=2C+4D中,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用一定质量的A与12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产11克C,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8B.B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16:9C.同时生成D的质量是9克D.反应中,A与C的质量之比是8:113.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新物质D;若增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下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gB.第二次反应后,C的质量为10g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为3:2D.第二次反应消耗的C的质量为4g4.已知化学反应2A+B=C+D,7克的A与20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6克C,已知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4克A参加反应可生成D22克B.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C.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0D.A、B、C、D 中C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5.在一密闭容器内有4种物质,通过电火花引燃后发生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数的比为()A.1:1 B.1:2 C.1:3 D.2:16.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B.甲和丙是反应物C.参加反应的甲、丙质量比是1:2D.丁一定是化合物7.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A.未测值为3gB.丙可能是催化剂C.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D.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11:38.密闭容器内有M、N、P、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密闭容器内仍然是M、N、P、Q四种物质,反应前和反应一段时间后各自的物质A.一段时间后,M的质量大于15.8gB.物质P一定是化合物C.反应生成的N与Q的质量比为7:3D.M肯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9.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 g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D.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五、有机物相关计算1.喜树中含有一种被称为喜树碱的生物碱,这种碱的相对分子质量在300~400之间,实验分析得知其元素组成为:C占69.0%、O占18.4%,且O含量为H的4倍,其余为N,则一个喜树碱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A.42 B.43 C.44 D.452.由C、H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烃,碳原子数在4及以下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通常为气体.常温常压时,烃C2H4和另一种烃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7%,则混入的烃可能是()A.CH4B.C2H2C.C2H6D.C8H83.在“绿色化学工艺”中,最好是反应物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在用C3H4(丙炔)合成C5H8O2(2﹣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过程中,欲使原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在催化剂作用下还需要其他的反应物是()A.CO和CH3OH B.CO2和H2O C.H2和CO D.CH3OH和H24.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则该有机物可能是()A.C2H4B.C12H22O11C.C6H12O6 D.C2H5OH5.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1.6g某有机物在足量的O2中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对该有机物组成有下列推断:①一定含C、H元素;②一定含有O元素;③一定不含O元素;④可能含有O元素;⑤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3;⑥分子中C、H、O三元素的质量比为3:1:4.其中正确的推断是()A.①③⑤B.①②⑥C.①④⑤D.①④⑥6.3.0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2和1.8gH2O,则对该物质相关判断正确的是()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无法判断该物质的元素组成7.液化石油气的成分中含有丙烯(C3H6)和丁烯(C4H8),将二者的混合气体14 g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二氧化碳44g,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混合气体中碳与氢的质量之比一定是6:1B.消耗O2的质量一定为48gC.混合气体中丙烯(C3H6)的质量分数一定为50%D.混合气体燃烧生成H2O的质量一定为18 g8.下列四组以任意比组成的混合物,分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中生成物中水分子数目一定比二氧化碳分子数目多的是()A.C2H4和C3H6B.C2H2和C3H8C.C2H6和C2H5OH D.C2H4和C2H6 9.有机物A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为确定A的组成,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猜想】猜想Ⅰ:A中只含C、H两种元素猜想Ⅱ:A中含C、H、O三种元素【实验】如上图【结论】(1)猜想正确(选填“Ⅰ”或“Ⅱ”).你的判断依据是.(2)在有机物A中所含元素的质量比为.10.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将生成的水蒸气、二氧化碳气体依次通过装置)A.CH4B.C2H4C.C2H5OH D.CH3OH11.在密闭容器中,将少量乙醇(化学式C2H5OH)置于一定量氧气中燃烧,生A.W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 B.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C.W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D.x的值为2812.将一定量的乙醇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增加氧气的量可以减少X的生成D.物质X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13.竹炭的吸附能力是木炭的五倍以上,其主要成分竹炭纤维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6H10O5)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竹炭可用于净化室内空气B.竹炭纤维属于有机化合物C.每个(C6H10O5)n分子中含有6n个碳原子D.竹炭纤维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0:514.复方冬青油软膏具有强力迅速镇痛作用.其有效成分的分子模型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B.该有机物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8:3C.该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8H8O3六、差量法1.某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将50g该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A.6g B.8g C.13.2g D.20g2.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0g,剩余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50.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生成2.0gCO2气体 B.原来CaCO3的质量为14.3gC.生成了5.6gCaO D.剩余CaCO3的质量为3.0g3.某同学实验时,用氢气还原16克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14.4g,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有1.6g水生成B.有1.4g铜生成C.实际用去氢气的质量大于0.2gD.有80%的氧化铜参加反应4.实验室用8克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反应后称得固体质量为7.2g,则剩余固体物质的成分是()A.K2MnO4和MnO2 B. KMnO4和K2MnO4C. KMnO4D. KMnO4、K2MnO4和MnO25.将100g含碳酸钙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发生化学反应也不含钙),高温灼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中含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1%.则生成CaO的质量约为()A .28.0g B.44.8g C.56.0g D.78.0 g2CO3 + CaCl2 ==CaCO3↓+ 2NaCl应并冷却后,称得试管中残余物质量为22.4g.则下列数据及分析正确的()A.22.4g残余物是氯化钾B.反应中产生的氧气质量为9.6gC.反应中产生的氧气质量为2.1gD.22.4g的残余物中含有7.5g MnO29.50g镁、锌、铁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得到混合溶液,蒸发后得到218g 固体(已换算成无水硫酸盐).则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A.2g B.3g C.3.5g D.4.5g10.镁、锌合金粉末7.7g恰好与一定质量20%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经处理后得不含结晶水的固体22.1g,则反应中生成氢气的质()A.0.1g B.0.2g C.0.3g D.0.4g11.已知Si+2NaOH+H2O═Na2SiO3+2H2↑2Al+2NaOH+2H2O=2NaAlO2+3H2↑,硅不与盐酸反应.将含铁铝硅的合金样品分为等质量的两份,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烧碱溶液充分反应,测得放出氢气的质量相同.则该合金样品中铁铝硅的质量比不可能是()A.112:81:28 B.336:27:84 C.324:135:36 D.56:81:56 七、无数据计算1.铜粉和碳酸钙粉末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煅烧,所得固体产物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则原混合物中铜和碳酸钙的质量之比为()A.16:25 B.44:25 C.8:7 D.4:112.木炭和碳酸钙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受强热后,碳酸钙全部分解,木炭完全氧化.如果生成的二氧化碳总质量等于混合物的总质量,则混合物中木炭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A.82.6% B.54.3% C.21.5% D.17.4% 3.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后,得到的黑色物质与原混合物质量相等,则原混合物中碳粉的质量分数W为__________4.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将10克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A.2.8克B.4.4克C.5克D.10克八、关系式—元素守恒法1.10.6g碳酸钠和足量盐酸反应,把生成的CO2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能生成沉淀__________克.2.用含FeS260%的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800t,通过下列反应制取硫酸:4FeS2+11O2=2Fe2O3+8SO2 2SO2+O2=2SO3SO3+H2O=H2SO4若在整个制取过程中损失硫元素7%,能制得98%的硫酸多少t?九、表格型数据分析型计算题1.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在原实验基础上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10%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A.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3gB.最多得到氧气的质量为1.6gC.双氧水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3.4gD.反应后容器中水的质量为1.8g2. 某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2.5克该样品与0.5克二氧化锰混合。
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含解斩)试题

目夺市安危阳光实验学校专题二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题型一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 (1)题型二物质的量浓度及综合计算 (14)题型一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1.(2019全国Ι)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如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 以分子形式存在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H++Cl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图像分析与化学计算等知识,考查的核心素养是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观察图示知,第一层只存在HCl分子,HCl没有电离,A项正确,D 项错误;在冰表面第二层中,假设H2O的物质的量为1 mol ,则n(Cl-)=1×10-4mol,n(Cl-)=n(H+),冰的体积V ==20.00 cm3,c(H+)=1×10-4mol/20×10-3L=5.0×10-3mol·L-1,B项正确;第三层中水分子结构不变,每个水分子与4个水分子形成氢键,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C项正确。
2.(2019全国Ⅱ)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3 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 N AB.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PO43-数目为0.1 N AC.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 N AD.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 N A【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3 g 3He的物质的量为1 mol,每个3He含1个中子,则1 mol 3He含1 mol 中子,A项正确;该溶液中含0.1 mol Na3PO4,由于部分PO43-水解,故溶液中PO43-的数目小于0.1NA,B项错误;K2Cr2O7中Cr元素为+6价,1 mol K2Cr2O7被还原成Cr3+时,得到6 mol电子,C项正确;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每个分子中均含10个C—H键和3个C—C键,即每个分子中含13个共价键,则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含13 mol共价键,D项正确。
高考化学复习题型十一 化学计算.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题型十一化学计算【四川高考】:【09四川】向m g镁和铝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b L。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 mol/L氢氧化钾溶液V mL,使金属离子刚好沉淀完全,得到的沉淀质量为n g。
再将得到的沉淀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得到固体p g。
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100011.2bcV=B、125Vcp m=+C、n=m+17Vc D、51739p m<<【10四川】标准状况下V 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1,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ρ=(17V+22400)/(22.4+22.4V) B.ω=17c/1000ρC.ω=17V/(17V+22400) D.c=1000Vρ/(17V+22400)【11四川】25ºC和101kpa时,乙烷、乙炔和丙烯组成的混合烃32mL与过量的氧气混合并完全燃烧,除去水蒸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气体的总体积缩小了72mL,原混合烃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A. 12.5% B. 25% C. 50% D. 75%【12四川】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SO2与1.100mol O2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到600℃发生反应:2SO2+O2催化剂加热2SO3;△H<0。
当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0.315mol时反应达到平衡,在相同的温度下测得气体压强为反应前的82.5%。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当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B.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程度比逆反应速率减小程度大C.将平衡混合气体通入过量BaCl2溶液中,得到沉淀的质量为161.980gD.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是90%【13四川】1.52g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mL密度为1.40g/mL、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1120mL (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mol/L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g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 ︰1B .该浓硝酸中HNO 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mol/LC .NO 2和N 2O 4 的混合气体中,NO 2 的体积分数是80%D .得到2.54沉淀时,加入NaOH 溶液的体积是600mL【跟踪练习】1. 将a g 二氧化锰粉末加入b mol ·L -1的浓盐酸c L 中加热完全溶解,反应中转移电子d 个,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以收集到氯气22.4b 2N AL B .反应后溶液中的Cl -数目为2aN A /87 C .N A 可表示为87d 2aD .反应后溶液中的H +数目为(bc -2d ) 2. 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 mL 浓度为10.00 mol ·L -1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l 、NaClO 、NaClO 3共存体系。
全国高考化学题分类汇编(热化学计算)

年全国高考化学题分类汇编(热化学计算)————————————————————————————————作者:————————————————————————————————日期:2热化学计算(2014重庆)答案:D(2014四川卷)11.(16分)(3)已知:25℃、101kp a时,Mn(s)+O2(g)=MnO2(s) △H=-520kJ/mol S(s)+O2(g)=SO2(g) △H=-297kJ/molMn(s)+S(s)+2O2(g)=MnSO4(s) △H=-1065kJ/molSO2与MnO2反应生成无水MnSO4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014新课标I)28、(15分)(2)已知:甲醇脱水反应①2CH3OH(g)=CH3OCH3(g)+H2O(g)△H1=-23.9KJ·mol-1甲醇制烯烃反应②2CH3OH(g)=C2H4 (g)+2H2O(g)△H2=-29.1KJ·mol-1乙醇异构化反应③CH3CH2OH(g)=CH3OCH3(g))△H3=+50.7KJ·mol-1则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C2H4 (g)+H2O(g)=C2H5OH(g)的△H=---45.5KJ·mol-1(2014广东B)31.(16分)用CaSO4代替O2与燃料CO反应,既可提高燃烧效率,又能得到高纯CO2,是一种高效、清洁、经济的新型燃烧技术,反应①为主反应,反应②和③为副反应。
①14CaSO4(s)+CO(g)14CaS(s)+CO2(g) ∆H1= —47.3kJ∙mol-1② CaSO 4(s)+CO(g) CaO(s)+CO2(g) +SO2(g) ∆H2= +210.5kJ∙mol-1③ CO(g) 12C(s)+12CO2(g) ∆H3= —86.2kJ∙mol-1(1)反应2CaSO 4(s)+7CO(g) CaS(s)+ CaO(s)+6CO2(g)+ C(s) +SO2(g)的∆H=___________(用∆H1、∆H2和∆H3表示)(2014北京)①已知:2NO2(g)ƒN2O4(g)△H12NO2(g)ƒN2O4(l)△H2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中,正确的是(选填字母)_______________。
全国通用_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2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9.(2021·浙江)设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 中含有中子数为
B. (分子结构: )中的共价键数目为
C. 的 水溶液中含有氧原子数为
D. 三肽 (相对分子质量:189)中的肽键数目为
【答案】C
【解析】A.标准状况下, 的物质的量为:0.05mol,一个 中含有中子数为: 个,所以 中含有中子数为 ,A正确;
B.没有指明气体的温度和压强,无法确定 乙烷和丙烯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因此,无法确定其中所含碳氢键的数目,B说法不正确;
C. 分子中有6个中子, 的物质的量为0.5mol,因此, 含有的中子数为 ,C说法正确;
D. 和 发生反应生成 ,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因此, 和 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 分子总数小于 ,D说法不正确。
D.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1mol氯气可取代1molH,同时产生1molHCl分子,标准状况下 的物质的量为0.5mol, 的物质的量为1mol,0.5molCH4含4molH,最多可消耗4molCl2,因此CH4过量,根据1mol氯气可取代1molH,同时产生1molHCl分子可知1molCl2完全反应可得1moHCl,根据C守恒,反应后含C物质的物质的量=甲烷的物质的量=0.5mol,因此 和 (均为标准状况)在光照下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为 ,D正确;
B. 溶液中含有的 数为
C. 与 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为
D. 和 (均为标准状况)在光照下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为
【答案】D
【解析】A. 的物质的量为 =0.9mol,1个 含0+(18-8)=10个中子,则 含有的中子数为 ,A错误;
B.未给溶液体积,无法计算,B错误;
202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计算

2020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化学计算1.(2020 全国卷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醋酸溶液的pH 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 b,则a>b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NH 4Cl 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738C.1.0 10 3 mol/L 盐酸的pH 3.0 ,1.0 10 8mol/L 盐酸的pH 8.0 D.若1mL pH 1的盐酸与100mLN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7则NaOH溶液的pH 11【解析】A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C(H+)减小,pH增大,b>a,故A 错误;B 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 8.0 ~10.0 (无色→红色),现在使红色褪去,pH不一定小于7,可能在7~8 之间,故B错误;C常温下酸的pH不可能大于7,只能无限的接近7;D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得是正确,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设强酸pH=a,体积为V1;强碱的pH=b,体积为V2, 则有10-a V1=10-(14-b) V2 V110a b 14,现在V2 10V1/V2=10-2, 又知a=1, 所以b=11【答案】D 【命题意图】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强酸的无限稀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强酸与强碱的混合pH 的计算等基本概念【点评】本题在第一轮复习至第三轮复习无时不在强调的基本问题考查就是第二册第三章的问题,这次居然没有考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而考这些,很简单,大家都喜欢!2.(2020 全国卷1)1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 磷消耗掉314mL 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 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A.1:2 B .2:3 C .3:1 D .5:3【解析】设n(PCl 3)=X mol, n(PCl 5)=Y mol ,由P 元素守恒有:X+Y=0.25/31≈0.008 ⋯⋯① ;由Cl 元素守恒有3X+5Y=( 0.314 ×2) /22.4 ≈0.028 ⋯⋯②,联立之可解得:X=0.006,Y=0.002 故选 C【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基本化学计算能力,涉及一些方法技巧的问题,还涉及到过量问题等根据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点评】本题是个原题,用百度一搜就知道!做过多遍,用的方法很多,上面是最常见的据元素守恒来解方程法,还有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得失电子守恒等多种方法,此题不好!(2020 重庆卷) 12.已知H2 g Br2 l 2HBr g ; H 72kJ/mol. 蒸发1mol Br2(l )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则表中 a 为A.404 B .260 C .230 D .20012. 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盖斯定律的计算。
高考化学复习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化学计算.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化学计算1. [2012·江苏化学卷8]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0.1mo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B.常温常压下,18g H2O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C.标准状况下,11.2LCH3CH2OH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AD.常温常压下,2.24L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1NAB 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中一些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A.标准状况下,0.1mo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小于0.1NA,因为Cl2溶于水不可实现完全与水反应。
C.标准状况下CH3CH2OH为液态,无法计算。
D.常温常压下,2.24L 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不好计算,非标准状况。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各种知识,尤其基本概念与理论中元素守恒、化学键问题、晶体结构问题、氧化还原中电子转移问题、可逆反应问题及物质的量计算中一些特殊物质的状态等。
2. [2012·江苏化学卷14]温度为T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PCl5,反应PCl5(g)PCl3(g)+Cl2(g)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t/s 0 50 150 250 350n(PCl3)/ mol 0 0.16 0.19 0.20 0.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在前50 s的平均速率为v(PCl3)=0.0032 mol·L-1·s-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 mol·L-1,则反应的△H<0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PCl5、0.20molPCl3和0.20molCl2,达到平衡前v(正)>v(逆)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PCl3、2.0mol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C 解析:本题素材似乎来源于《选修四》课本第32页习题的第8题,属于基本理论中化学平衡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率概念理解与计算,平衡常数概念与计算,平衡移动等有关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
高考化学试题分项汇编(含解析 ):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含解析)

1.【2017新课标2卷】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 L 0.1 mol·1L -NH 4Cl 溶液中,4NH +的数量为0.1A NB .2.4 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A NC .标准状况下,2.24 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A ND .0.1 mol H 2和0.1 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A N 【答案】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是高考的一个热点,主要从物质结构、水解、转移电子、可逆反应等角度考查,本题相对比较容易,只要认真、细心就能做对,平时多注意这方面的积累。
2.【2017新课标3卷】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1 mol 的11B 中,含有0.6N A 个中子B .pH=1的H 3PO 4溶液中,含有0.1N A 个H +C .2.24 L (标准状况)苯在O 2中完全燃烧,得到0.6N A 个CO 2分子D .密闭容器中1 mol PCl 3与1 mol Cl 2反应制备 PCl 5(g ),增加2N A 个P-Cl 键【答案】A【解析】A .B 的原子序数为5,即质子数为5,在质量数为11的B 原子中含有6个中子,0.1 mol 11B含有0.6N A 个中子,A 正确;B .溶液体积未定,不能计算氢离子个数,B 错误;C .标准状况下苯是液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 24 L 苯的物质的量,则无法判断其完全燃烧产生的CO 2分子数目,C 错误;D .PCl 3与Cl 2反应生成PCl 5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则1 mol PCl3与1 mol Cl2反应生成的PCl5小于1mol,增加的P-Cl键的数目小于2N A个,D错误。
答案选A。
【名师点睛】考查与阿伏加德罗常数有关计算时,要正确运用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同时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另外还要谨防题中陷阱,如讨论溶液里的离子微粒的数目时,要考虑:①溶液的体积,②离子是否水解,③对应的电解质是否完全电离;涉及化学反应时要考虑是否是可逆反应,如选项D涉及可逆反应,反应的限度达不到100%;其它如微粒的结构、反应原理等,总之要认真审题,切忌凭感觉答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计算1.(2010全国卷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醋酸溶液的pH 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 b =,则a b >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4NH Cl 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C .31.010mol/L -⨯盐酸的pH 3.0=,81.010mol/L -⨯盐酸的pH 8.0=D .若1mL pH 1=的盐酸与100mL N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7=则NaOH 溶液的pH 11=【解析】A 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C(H +)减小,pH 增大,b >a ,故A 错误;B 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 8.0~10.0(无色→红色),现在使红色褪去,pH 不一定小于7,可能在7~8之间,故B 错误;C 常温下酸的pH 不可能大于7,只能无限的接近7;D 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得是正确,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设强酸pH=a ,体积为V 1;强碱的pH=b ,体积为V 2,则有10-a V 1=10-(14-b)V 2101421-+=⇒b a V V ,现在V1/V2=10-2,又知a=1,所以b=11 【答案】D【命题意图】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强酸的无限稀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强酸与强碱的混合pH 的计算等基本概念【点评】本题在第一轮复习至第三轮复习无时不在强调的基本问题考查就是第二册第三章的问题,这次居然没有考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而考这些,很简单,大家都喜欢!2.(2010全国卷1)1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 磷消耗掉314mL 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 3与PCl 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A .1:2B .2:3C .3:1D .5:3【解析】设n(PCl 3)=X mol, n(PCl 5)=Y mol ,由P 元素守恒有:X+Y=0.25/31≈0.008……①;由Cl 元素守恒有3X+5Y=(0.314×2)/22.4≈0.028……②,联立之可解得:X=0.006,Y=0.002故选C【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基本化学计算能力,涉及一些方法技巧的问题,还涉及到过量问题等根据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点评】本题是个原题,用百度一搜就知道!做过多遍,用的方法很多,上面是最常见的据元素守恒来解方程法,还有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得失电子守恒等多种方法,此题不好!(2010重庆卷)12.已知()()()22H g Br l 2HBr g ;72kJ/mol.H +=∆=- 蒸发1mol Br 2(l )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 ,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则表中a 为A .404B .260C .230D .20012.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盖斯定律的计算。
由已知得:Br 2(l)=Br 2(g) H =+30KJ/mol ,则H 2(g) + Br 2(g) = 2HBr(g);H = -102KJ/mol 。
436+a-2×369=-102;a=―200KJ ,D 项正确。
(2010福建卷)12.化合物Bilirubin 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尝试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计算反应4~8 min 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 min 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A 2.511min mol Lμ--和2.01mol L μ- B 2.511min mol Lμ--和2.51mol L μ- C 3.011min mol Lμ--和3.01mol L μ- D 3.011min mol L μ--和3.01mol L μ- 解析:本题考察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第8秒与第4秒时反应物浓度差△C 为1011min mol L μ--,t ∆为4秒,所以在4~8min 间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511min mol L μ--,可以排除CD 两个答案;图中从0min 开始到8min反应物浓度减低了4倍,根据这一幅度,可以推测从第8min 到第16分也降低4倍,即由1011min mol L μ--降低到 2.511min mol L μ--,因此推测第16min 反应物的浓度为2.511min mol Lμ--,所以可以排除A 而选B 答案:B (2010上海卷)21.甲、乙两烧杯中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相同pH 的氨水和NaOH 溶液,各加入10mL 0.1 mol·L -1AlCl 3溶液,两烧杯中都有沉淀生成。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甲中沉淀一定比乙中的多B .甲中沉淀可能比乙中的多C .甲中沉淀一定比乙中的少D .甲中和乙中的沉淀可能一样多答案:BD解析:此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
根据氢氧化铝的性质,其能溶于氢氧化钠但不溶于氨水,故此加入时,两烧杯中生成的都是氢氧化铝沉淀;相同体积相同pH 的两溶液中的溶质氨水大于氢氧化钠,当两者均不足量时,生成的沉淀氨水多;氨水过量,氢氧化钠不足量时,生成的沉淀氨水多;氨水过量,氢氧化钠恰好时,生成的沉淀一样多;氨水和氢氧化钠都过量时,生成的沉淀氨水多;可知BD 正确。
解法点拨:此题解答时,选用的是讨论法,其多用在计算条件不足,据此求解时需要在分析推理的基础上通过某些假设条件,加以讨论才能正确解答;故此在应用讨论法解题时,关键是先要分析条件与求解问题之间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解题方法。
(2010上海卷)22.由5mol Fe 2O 3、4mol Fe 3O 4和3mol FeO 组成的混合物,加入纯铁1mol 并在高温下和Fe 2O 3反应。
若纯铁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混合物中FeO 与Fe 2O 3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是A .4:3B .3:2C .3:1D .2:l答案:BC解析:此题考查了化学计算知识。
分析题给混合物和高温下发生的反应,可知当Fe 2O 3+Fe=3FeO 时,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6molFeO 、4molFe 2O 3,则FeO 与Fe 2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当发生反应:Fe 2O 3+Fe+FeO=Fe 3O 4时,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2molFeO 、4molFe 2O 3,则FeO 与Fe 2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当两反应均存在时,FeO 与Fe 2O 3的物质的量之比处于两着之间,故BC 可能。
知识归纳:极端假设法是指根据已知的条件,把复杂问题假设为处于理想的极端状态,站在极端的角度去分析、考虑问题,使其因果关系显得十分明显、简单,从而迅速地作出正确判断的方法。
比如此题中我们就假设了两个极端,首先确定两个极端,然后确定范围,最后选择。
(2010江苏卷)5.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常温下,11L0.1mol?L -的43NH NO 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A NB .1mol 羟基中电子数为10A NC .在反应中,每生成3mol 2I 转移的电子数为6A ND .常温常压下,22.4L 乙烯中C H —键数为4A N【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载体考查如下知识点①考查22.4L/mol 的正确使用;②考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的计算等内容。
A 项,无论4NH +水解与否,根据元素守恒;B 项,1mol 羟基中有9A N 个电子;C 项,在该反应中,每生成3mol 2I ,转移5A N 个电子;D 项,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Vm 不为22.4L/mol 。
综上分析得知,本题选A 项。
【备考提示】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为A N ,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有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的各种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
这种题型所涉及的指示非常丰富,在备考复习时应多加注意,强化训练,并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总结。
(2010四川理综卷)12.标准状况下VL 氨气溶解在1L 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 ),所得溶液的密度为p 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浓度为c mol/L ,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1722400/22.422.4p V V =++ B. ()17/1000W c ρ=C. ()17/1722400W V V =+D.C=1000V ρ/(17V+2240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基本概念。
考生只要对基本概念熟悉,严格按照基本概念来做,弄清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及密度等之间的转化关系即可。
(2010全国卷1)27.(15分)在溶液中,反应A+2B C 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0.100/c A mol L =、()0.200/c B mol L =及()0/c C mol L =。
反应物A 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
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 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2)实验②平衡时B 的转化率为_________;实验③平衡时C 的浓度为____________;(3)该反应的H ∆_________0,判断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反应进行到4.0min 时的平均反应速度率:实验②:B v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③:C v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②使用了(正)催化剂;理由:因为从图像可看出,两者最终的平衡浓度相同,即最终的平衡状态相同,而②比①所需要的时间短,显然反应速率加快了,故由影响反应速率和影响平衡的因素可知是加入(正)催化剂;③升高温度;理由:因为该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所以不可能是改变压强引起速率的改变,又由于各物质起始浓度相同,故不可能是改变浓度影响反应速率,再由于③和①相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平衡时浓度更小,故不可能是改用催化剂,而只能是升高温度来影响反应速率的(2)不妨令溶液为1L ,则②中达平衡时A 转化了0.04mol ,由反应计量数可知B 转化了0.08mol ,所以B 转化率为%0.40%100200.008.0=⨯;同样在③中A 转化了0.06mol ,则生成C 为0.06mol,体积不变,即平衡时C(c)=0.06mol/L(3) H ∆﹥0;理由:由③和①进行对比可知升高温度后A 的平衡浓度减小,即A 的转化率升高,平衡向正方向移动,而升温是向吸热的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H ∆﹥0(4)从图上读数,进行到 4.0min 时,实验②的A 的浓度为:0.072mol/L,则△C(A)=0.10-0.072=0.028mol/L ,1min)(007.0min0.4/028.0/)()(-∙==∆∆=L mol L mol t A C A υ,∴B v =2A υ=0.014mol(L·min)-1;进行到4.0mi 实验③的A 的浓度为:0.064mol/L :△C(A ,) =0.10-0.064=0.036mol/L ,1min)(009.0min0.4/036.0/)'()'(-∙==∆∆=L mol L mol t A C A υ,∴C v =A υ=0.0089mol(L·min)-1 【答案】(1)②加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 的浓度未变③温度升高;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 的浓度减小(2)40%(或0.4);0.06mol/L ;(3)﹥;升高温度向正方向移动,故该反应是吸热反应(4)0.014mol(L·min)-1;0.008mol(L·min)-1【命题意图】考查基本理论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部分,一些具体考点是:易通过图像分析比较得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具体因素(如: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反应速率的计算、平衡转化率的计算,平衡浓度的计算,H ∆的判断;以及计算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等的全方位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