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次课 利率水平与利率结构
智慧树答案国际金融(山东联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绪论1.国际资本流动不合理会引发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
答案:对2.汇率的变动只能通过国际贸易来影响国际收支。
答案:错3.国际储备的变化不受国际收支平衡状态的影响。
答案:错4.国际货币制度决定了各国汇率制度的选择。
答案:对5.人们可以通过外汇市场上的金融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
答案:对6.自2005年7月21日以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的趋势。
答案:错7.国际金融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答案:汇率8.以下哪项不是人民币升值的积极影响()答案:吸引外商投资的能力增强9.以下哪一项不是人民币升值的消极影响()答案:给我国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10.以下哪一项不是企业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目的?()答案:外汇储备管理11.金融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价格,以下哪些价格是它的研究范围?()答案:外汇的价格;资产的价格;风险的价格;货币资金的价格12.以下哪几项可以作为国际金融的学习方法?()答案:联系对比,融会贯通;抓住红线,掌握内在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循序渐进,逐步加深理解第一章1.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表示本国货币的汇率。
答案:错2.一般情况下,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答案:对3.某国的通货膨胀如果相对严重,最终会导致该国的货币贬值。
答案:对4.有效汇率又称实际汇率,它是把名义汇率中的物价因素扣除后得出的。
答案:错5.如果一国的货币升值,将会增加该国的还债负担。
答案:错6.广义上说,外汇包括外国货币、外国银行存款、外国汇票等多种金融资产。
答案:对7.外汇具备的三个特征是()答案:自由兑换性、普遍接受性、可偿性8.在直接标价法下,如果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折成的本国货币数额减少,则说明()答案:外币贬值,本币升值,汇率下降9.以下哪个不是影响一国即期汇率变化的短期因素()答案:通货膨胀率的高低10.一国货币贬值,对以下哪个方面的影响是不正确的()答案:带动国内物价的下跌,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11.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标准折算若干单位外币的标价方法是()答案:间接标价法12.若一国货币对外贬值,一般来讲()答案:有利于本国出口;不利于本国进口13.汇率若用间接标价法表示,那么前一个数字表示()答案:银行卖出外币时使用的汇率;客户买入外币时使用的汇率14.在判断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有()答案:外汇交易的对象是本币还是外币;标价方法是直接标价还是间接标价;外汇交易的主体是银行还是客户第二章1.计算远期汇率的时候,不管是直接标价还是间接标价都是即期汇率加升水、减贴水。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 稳定化政策)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5篇宏观经济政策争论第15章稳定化政策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内在时滞与外在时滞(inside and outside lags)答:内在时滞是经济冲击与对这种冲击作出反应的政策行动之间的时间。
这种时滞的产生是因为决策者需要时间,首先认识到冲击已经发生,然后实施适当的政策。
外在时滞是政策行动与其对经济产生影响之间的时间。
这种时滞的产生是因为政策并不能立即影响支出、收入和就业。
内在时滞是用财政政策稳定经济的核心问题,这种情况在美国特别明显。
在美国,支出或税收变动需要总统和参众两院的批准。
缓慢而烦琐的立法过程往往引起延误,这使财政政策成为稳定经济的一种不准确的工具。
在像英国这样的议会制国家,内在时滞较短,因为在那里执政党往往可以更迅速地实施政策改变。
货币政策的内在时滞比财政政策短得多,因为中央银行可以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决定并实施政策变动,但货币政策有相当长的外在时滞。
货币政策通过改变货币供给,从而改变利率,利率又影响投资来发生作用。
但是,许多企业提前很长时间作出投资计划。
因此,人们认为在货币政策作出变动6个月之后才会影响经济活动,即货币政策的外在时滞很长。
2.自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答:自动稳定器是指在对税收和财政支出作出一定的制度安排的前提下,财政对社会经济具有内在的自动稳定的功能。
财政的自动稳定功能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实现:(1)自动调整的税收。
在现代税制中,所得税占有重要地位,并且所得税一般是实行累进税率的。
《证券投资学》实验报告书

《证券投资学》实验报告书目录一、实验概述 (2)1. 实验目的 (3)2. 实验背景 (3)3. 实验任务和要求 (4)二、证券投资环境模拟分析 (5)1. 模拟环境搭建 (6)1.1 软件工具选择及安装配置 (7)1.2 数据准备与初始化设置 (8)2. 市场行情分析 (10)2.1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11)2.2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2)2.3 上市公司基本面研究 (14)三、投资策略制定与实施 (15)1. 投资策略类型选择 (17)1.1 成长投资策略 (18)1.2 价值投资策略 (19)1.3 宏观对冲策略 (21)2. 投资组合管理实践 (22)2.1 资产分配与风险管理 (23)2.2 个股选择与买卖操作 (24)2.3 绩效评估与调整优化 (26)四、模拟交易过程记录与分析 (26)1. 模拟交易流程梳理 (28)1.1 行情分析与策略制定阶段记录 (29)1.2 交易执行与监控阶段记录 (30)1.3 绩效评估与调整优化阶段记录 (31)2. 模拟交易结果分析 (32)一、实验概述证券市场的基本概念和功能:介绍证券市场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不同类型证券的特点和交易方式的分析,使学生了解证券市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证券投资的基本原理:阐述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如有效市场假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投资观念和价值取向。
通过对投资组合理论的研究,使学生掌握如何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等因素进行合理的投资组合选择。
证券投资的具体操作:介绍股票、债券、基金等各种证券的投资策略和方法,包括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量化投资等。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如何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进行有效的投资决策。
证券投资的风险管理:分析证券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并探讨如何通过各种手段降低这些风险,提高投资收益。
金融学试题及答案

试题一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如何理解金融范畴。
2、简述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
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4、怎样运用宏观紧缩政策治理通货膨胀?5、如何理解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七、论述题(15分)结合利率的功能和作用,论述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试题二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理论。
2、直接融资中的中间人与间接融资的金融中介的根本区别是什么?3、简述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
4、简述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区别。
5、国际结算的主要方式和工具由哪些?七、论述题(15分)试析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试题三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存款货币银行的表外业务。
2、如何理解货币供求与市场总供求之间的关系?3、简述恶性通货膨胀的危害。
4、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有何利弊?5、如何理解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七、论述题(15分)试述当代金融国际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试题四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试述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2、简述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
3、简述一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4、简述商业银行经营的流动性原则。
5、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有哪些?七、论述题(15分)试评述汇率决定的购买力平价理论。
试题五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优先股与普通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简述投资基金的特点及功能。
3、简述资金缺口分析。
4、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基本原则。
5、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七、论述题(15分)试分析在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配合的意义。
试题六1、简述直接融资的优点与局限性。
2、简述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3、简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必然性。
4、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区别。
5、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和意义。
七、论述题(15分)试述如何完善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试题七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信用货币制度的主要特点。
我国近年利率政策的效果分析_谢平

收稿日期:2003-04-12作者简介:谢 平(1955.7-)男,浙江温州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
袁沁吾攵(1975.9-),男,经济学硕士,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
2003年第5期(总275期)金 融 研 究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No .5,2003G eneral No .275我国近年利率政策的效果分析谢 平 袁沁吾攵(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货币政策司,北京 100800) 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利率政策的运行环境、中央银行反应函数与利率调整模式、利率对通货膨胀、产出、储蓄与消费的影响,全面论证利率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利率管制、过高的中央银行存贷款利率和金融机构实际负利率构成了利率政策运行环境的三个主要标准化事实;第二,我国的利率调整属于典型的滞后调整,决策时滞约为6-10个月;第三,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不显著;第四,实际利率对名义和实际产出的预测能力明显高于其他金融变量;第五,利率变化对居民的储蓄与消费决策存在显著影响。
关键词:利率政策;宏观经济效应;中央银行决策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246(2003)05-0001-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利率的频繁调整构成了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一个显著特点:从1989年2月1日至2002年2月21日期间,一年期存款利率调整了14次,其中11次下调,3次上调;同期,一年期贷款利率调整了15次,其中11次下调,4次上调。
尤其是1996年5月至1999年6月,中央银行在37个月内连续7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尽管利率已经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但利率政策效果如何,我国利率政策具有哪些特点,利率政策效果的优化等问题仍需要探讨。
本文拟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近年来我国利率政策的效果及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一、利率政策的运行环境管制利率构成了我国利率政策运行环境的首要特点。
国际经济学15关键词、复习与思考答案:第15章 汇率决定理论

第十五章汇率决定理论一、关键词1.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的,本国人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外国货币在其发行国有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能力;反之,外国人需要本国货币,是因为本国货币在本国有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能力。
2. 一价定律。
一价定律是指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某给定商品的价格如果按照同一种货币计值,则在世界各国均相同。
3. 绝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汇率是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里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也就是两国的物价水平之比。
4. 相对购买力平价。
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化必须与同一时期内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成比例。
5. 实际汇率。
实际汇率是外国商品和劳务相对于本国商品和劳务的相对价⁄。
格,可用于测试购买力平价的偏离程度。
若实际汇率用q表示,则q=S∙P∗P6. 利率平价论。
该理论从国际资本市场角度阐释汇率的形成机制,认为资本在国际流动的原因是寻求资本收益,均衡状态时,以同一货币衡量的国内外投资收益相等,均衡状态下的汇率就是利率平价。
7. 无抛补利率平价。
无抛补利率平价是指,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外国货币的预期升值(贬值)幅度。
8. 抛补利率平价。
抛补利率平价是指,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外国货币的远期升水(贴水)率。
9. 货币模型。
该模型从货币市场角度阐释汇率的形成机制,货币模型假定本国债券与外国债券有充分的可替代性,分析了货币供应量、国民收入、利率等变量对汇率的影响。
模型分作弹性价格货币模型和黏性价格货币模型。
10.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是以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为基础的一种一般均衡分析。
与购买力平价理论一样,该模型也是旨在阐述汇率变动的长期趋势。
它的基本思想是: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而不是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
模型说明,货币供给、国民收入、利率等经济变量对汇率变化的影响。
11. 黏性价格货币模型。
又称汇率超调模型,有美国经济学家多恩布什提出,该模型认为,由于商品市场价格存在黏性,外汇市场会对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度反应从而出现汇率超调,即汇率大大超过长期均衡汇率;经过较长时间,商品市场价格上升后,市场引导汇率到长期均衡水平。
加息带给我们什么?[1]
![加息带给我们什么?[1]](https://img.taocdn.com/s3/m/44d0afeef8c75fbfc77db2c8.png)
背景
2000年至2004年的4年是一个不平静的时期,美国经济 经历了衰退、“9.11”恐怖袭击、公司丑闻以及由此带 来的股市狂泻、通货紧缩威胁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 美联储2001年一年中就11次降息,以刺激经济尽快 走出衰退和克服恐怖袭击造成的困难。2002年和2003 年,美联储又两次降息,以期使经济摆脱复苏乏力状 态和遏制通货紧缩苗头。
Hale Waihona Puke 第八次加息美联储在这次会议上决定将联邦 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间的隔夜拆 借利率由2.75%提高到了3%,保持 了去年6月以来每次例会0.25个百 分点的温和提息速度。
第九次加息
复旦大学孙立坚教授表示,美国的货币政策是目的型的, 加息早在意料之中,所以市场对这一消息早有准备,预 计不会引起市场太大变动。香港的利率变动并不会影响 央行的货币政策。 但孙立坚同时表示,Fed的再次加息,使我国与美国的利 差进一步加大,为央行上调利率增加了空间,同时,美 元加息有利于减小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央行调高基准利 率需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牵一发而动全身。央行如果 调高基准利率,将影响资本市场、银行存贷利差,以及 房地产市场,牵涉面太大,因此预计人民币利率很难在 近期内波动。
第12次加息
美国东部时间下午2点15分,美国利率决策 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将在会议结束后 宣布议息结果,并发表有关美国经济现状 的声明。华尔街投资者普遍认为,美联储 将再度将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上调0.25个 百分点至4%,并且不会发出紧缩性货币政 策即将接近尾声的信号。此次会议也将是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明年1月31日退休前召 集的倒数第三次会议。
利率 1.25% 1.50% 1.75% 2.00% 2.25% 2.50% 2.75% 3.00% 3.25% 3.50% 3.75% 4.00% 4.25% 4.50% 4.75% 5.00% 5.25%
利息理论复习资料_普通用卷

利息理论课程一单选题 (共14题,总分值14分 )1. 王女士于每年年初存入银行1000元钱,其中6%的年利率针对前4次的存款,10%的年利率针对后6次的存款,则第10年末时的存款累积值为()元。
(1 分)A. A.6577.80B. B.8487.17C. C.13124.26D. D.15064.972. 某人在每年初存款100元,共存20年,利率为i,按单利计算,第20年末积累额达到2840元。
按复利计算。
第20年末积累金额为()元。
(1 分)A. A.3092.92B. B.3094.92C. C.3096.92D. D.3098.923. 假设你现在打算做一项为期10年的投资;每一年初投资1000元,此项投资的实质利率为8%,而其利息可按6%实质利率进行再投资,那么第十年末的基金金额可达到()(1 分)A. A.15296B. B.15396C. C.15496D. D.155964. 有一项10年期的期末付年金,每季度付款1000元,每年计息4次的名义利率为6%。
该年金的终值(积累值)为()元。
(1 分)A. A.54261.89B. B.54265.89C. C.54267.89D. D.54263.895. 与名义年利率为15%的连续复利相当的半年复利的名义年利率是()(1 分)A. A.13.577%B. B.14.577%C. C.15.577%D. D.16.577%6. 一笔100元资金在年单利率5%下积累,如果另一笔100元资金在年复利率()下积累,这两笔资金在第10年末的积累值就会相等。
(1 分)A. A.4.12%B. B.4.14%C. C.4.16%D. D.4.18%7. 下列各种说法,错误的是()(1 分)A. A.债券的期限越长,利率风险越高B. B.债券的价格与利率呈反向关系C. C.债券的息票率越高,利率风险越高D. D.利率上涨引起债券价格下降的幅度比利率下降引起债券价格上升的幅度小8. 一笔资金以单利率5%逐年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章利率水平与利率结构 15.1利率总水平的决定 15.2利率的风险结构 15.3利率期限结构
.15.利率的决定
15.1利率总水平的决定
15.1-1、古典利率决定理论:储蓄与投资
i
I 10 8 A E C S
5
D
B
0
100 110 150 180 200
均衡利率的变动: 投资需求曲线与储蓄曲线的位移
引起储蓄曲线移动的主要因素:
边际消费倾向或边际储蓄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降低,储蓄倾向提高,储蓄供给曲线就 会向右移动,若投资需求曲线没有发生位移,则均衡 利率就会下降; 反之,边际消费倾向提高,边际储蓄倾向提高,储蓄 供给曲线就会向左移,如果投资需求曲线没有发生位 移,则均衡利率会上升。
15.1-2、流动性偏好分析
流动性升水理论
金融工具的期限越长,流动性就越低;反之, 期限越短,流动性就越高。由于长期债券的流 动性较短期债券低,因此,持有长期债券就要 承担更高的流动性风险。因此,要使投资者持 有长期债券,就必须向他们支付正值的流动性 升水,以补偿他们所承担的更高的风险。
是因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具有: 收入效应 价格水平效应 通货膨胀预期效应
i
(a)流动性效应大于其他三项效应,
但通货膨胀预期调整较缓慢时,利率对货币供给变动的反应
i1 i2
i3
t
时间 流动性效应 收入、价格和通货膨胀预期效应
i
(b)流动性效应小于其他三项效应,
但通货膨胀预期调整较缓慢时,利率对货币供给变动的反应
违约风险对利率的影响
甲公司债券价格 (上升) D1c P 1c P 2c
c D2
i利率
Sc (上升)
政府债券价格 (上升)
t i2
利率
D1t
St
(上升)
i1c
c i2
P2t
D2t
i 2t i1t
P1t
风险溢价
15.2-2、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对利率的影响
债券的流动性越高,对该债券的需求会增加, 从而使该债券的价格上升,利率下降。 债券的流动性越低,对该债券的需求会减少, 从而使该债券的价格下跌,利率上升。
英国经济学家吉布逊在对1791年至1928年长 达137年的名义利率与物价水平的统计中发现, 物价水平与利率之间基本上呈同向变化,即物 价水平越高时,利率水平也会越高;反之,物 价水平越低,利率水平也就会越低。这种物价 水平同名义利率之间同向变化的现象被称作 “吉布逊迷团”。
吉布逊迷团产生的原因:
15.1-3可贷资金分析
可贷资金供给来源
当前储蓄。 开放经济中国外资本的流入 银行体系创造的新增货币。
可贷资金的需求的补偿 新增的货币需求
利率决定的可贷资金分析
i
M d M s Fs
S
Fd
I
6
50
70
120
140
190
15.1-4物价水平与利率:吉布逊迷团
货币供给、需求与均衡利率
i 利率 (%)
10 A
Ms
8 6
E B
Md
0
200
400
600
均衡利率的变动——货币需求的变动
i
(%)
Ms
10 8 A
E
E
6
E
M
B
M
Md
0
200
400
600
引起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的因素:
收入 价格水平
货币供给曲线的移动对均衡利率的影响
i
(%)
M s
15.3-2、分割市场理论
分割市场理论认为,不同期限的债券市场是完全独立 和分割的,因此,每种债券的利率只受自身供求状况 的影响,其他期限债券回报率的变化不会影响对该种 债券的需求。 不同期限的债券之间之所以不会相互替代,原因在于, 投资者对一种期限的债券具有强烈的偏好,而对其他 期限的债券根本不喜欢,所以,投资者一般只会关心 他所喜欢的期限债券的预期回报率。
i2 i1
i3
t
时间 流动性效应 收入、价格和通货膨胀预期效应
i
(c)流动性效应小于其他三项效应, 但通货膨胀预期调整较快时,利率对货币供给变动的反应
i2 i3 i1
t
时间 流动性效应和通货膨胀预期效应 收入与价格效应
15.2利率的风险结构
违约风险对利率的影响
违约风险也称信用风险,即指借款者到期时不 能按期还本付息的可能性 。 违约风险越高,对该债券的需求会减少,从而 使该债券的价格下跌,利率上升。 违约风险越低,对该债券的需求会增加,从而 使该债券的价格上升,利率下降。
1987—2001中国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变动
单位:%
25
20
物价上涨率 名义利率
15
10
5
0 1987、 -5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如果只看到了流动性效应,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货币 供给的增加一定会导致利率水平的下降;反之,则一 定会导致利率水平的上升。同时,由于货币供给的增 加会使物价水平上升;反之,货币供应的减少则会使 物价水平下降。根据这样的逻辑,物价水平与利率之 间也会存在反向关系,即物价水平越高,利率也就会 越低;反之,如果物价水平越低,则利率水平会越高。
10 8
Ms
M s
E
6
B
Md
0
200
400
600
货币供给增加导致利率水平下降,反之,则会使利率 水平上升,是由于流动性效应发挥作用的结果。 当中央银行调整货币供给时,会改变人们手持的货币 余额和流动性。 流动性效应使利率水平同货币供应量呈反向变化,即 货币供给增加时,流动性效应会使利率下降,反之, 当货币供给减少时,流动性效应会使利率上升。
期限选择理论认为,长期债券的利率等于该种债券到 期之前短期利率预期的平均值,加上该种债券随供求 条件变化而变化的期限升水。 同预期假说一样,期限选择理论也假定不同期限的债 券之间是可以互相替代的,这样,一种债券回报率的 变化会对其他期限债券的回报率产生较大的影响。 它又同分割市场理论一样,假定投资者对不同期限的 债券的偏好存在差异,
不同期限的债券的回报率之间之所以有所差异, 是由不同期限债券的供求差异所决定的。一般 来说,投资者更偏好期限较短、风险较小的债 券,所以,对短期债券的需求会较长期债券的 需求更大。短期债券的价格会高于长期债券的 价格,因此,它的利率也比长期债券的利率低。
15.3-3、期限选择与流动性升水理论
期限选择理论
i
I1
I 10 8 A E C S
S1
E1
5
D
B
0
100 110 150 180 200
引起投资需求曲线发生位移的最主要的因素:
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增加一个单位的资本投入,所引起 的产出的增加额。 当资本边际生产力提高时,同样的投资会给企业带来 更多的产出,因此,在同样的利率水平上,投资需求 会增加,投资曲线向右移; 如果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降低了,投资需求曲线会向左 移,投资需求会减少。因此,均衡利率水平与资本的 边际生产力同向变动。
15.3利率期限结构
15.3-1、预期假说
预期假说认为,长期债券的利率等于长期债券到期之 前人们对短期利率预期的平均值。 预期假说有一个关键假设,即:债券购买者对某种期 限的债券并无特殊的偏好,他是否持有该债券,完全 取决于该债券相对于其它债券的相对回报率,因此, 当某种债券的预期回报率低于期限不同的另一债券的 回报率时,人们将不再持有这种债券,会立即购买回 报率较高的债券,因此,这些债券就是可以完全替代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