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1)第二章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第一章:地理学科概述导学案- 研究目标:了解地理学科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 研究内容:1. 地理学科的定义与特点2. 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3. 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与方法4.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研究步骤:1. 让学生自主研究教材第一章内容,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分组讨论,探讨地理学科发展的历程,并展示研究成果。

3. 教师总结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并与其他学科进行比较。

- 研究评价:- 学生讨论与展示的质量和深度- 学生对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关系的理解答案1. 地理学科的定义与特点- 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球表层和人类在其上活动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特点。

- 地理学科研究地理现象、地理要素和地理规律,关注地球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

2. 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 古代地理学:主要以地球形状和地理位置的测量为主。

- 近代地理学:主要以地形地貌和地理区划的研究为主。

- 现代地理学:主要以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为主。

- 当代地理学:主要以地理信息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等研究为主。

3. 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环境、地球物理现象和自然灾害等。

-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口迁移和城市发展等。

- 地理信息科学:应用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研究地理现象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

4.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地理学科与生物学、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学科有密切联系。

- 地理学科与历史、政治、经济等社会科学学科有重要结合点。

第二章:地球物理环境系统导学案- 研究目标:了解地球物理环境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 研究内容:1. 地球物理环境系统包括的主要要素2. 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3. 地球物理环境系统的演化和变化规律- 研究步骤:1. 学生自主研究教材第二章内容,理解地球物理环境系统的组成和要素的作用。

2. 教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讨论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列举实际例子。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必修1第2章第3节常见天气系统导学案1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必修1第2章第3节常见天气系统导学案1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学习目标1、掌握冷锋,暖锋的特点以及它们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2、通过阅读有关的示意图(冷锋,暖锋),训练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3、通过掌握冷锋、暖锋的形成特征,学会分析现实生活中有关的锋面活动的天气变化4、掌握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特点和天气状况;5、锋面气旋的识别和判读及其所对应的天气。

学习重点1、锋面系统分类以及对天气的影响;2、掌握气旋、反气旋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特点和天气状况;3、锋面气旋的识别和判读及其所对应的天气。

学习难点1、理解冷锋与暖锋的关系,区分冷锋和暖锋;2、在锋面过境的不同时段,分析某地的天气变化规律;3、锋面气旋的识别和判读及其所对应的天气。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课前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3、将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预习自测一、气团1、概念: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上的一定范围内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理属性相对稳定均匀的大团空气叫气团。

2、分类:根据气团本身的属性,以及经过地区的热力差异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

二、锋与天气1、锋面特征(1)锋面自地面到高空向________一侧倾斜,其上侧一定是________。

(2)锋面两侧______、湿度、______差异很大。

(3)锋面附近______变化剧烈。

2、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1)冷锋过境前:暖气团控制,气温较____,气压较____。

过境时:常出现阴天、________、________、降温等天气现象。

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温______,气压______,天气转好。

(2)暖锋过境前:________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过境时:多云和降雨天气,连续性降水或雾。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一课时)导学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一课时)导学案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1课时外流区为主【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中国主要的河流,能归纳中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运用资料,会分析归纳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京杭运河的概况,记住我国主要淡水湖和咸水湖的名称、位置。

【学习导航】读中国的外流区与内流区图,找出主要河流,观察注入的海洋通过探究活动归纳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布通过探究活动探究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自主学习中国的湖泊【学习过程】河流基本概念1.流域、水系、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2.河流基本特征(1)水系特征包括:(2)水文特征包括:(3)水文特征的描述..与影响因素....流量:水位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流速:航运价值:水能:学习活动一河流概况【自主学习】1.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

2.外流河所在的区域称为,内流河所在的区域为。

3.澜沧江注入,怒江、雅鲁藏布江注入,额尔齐斯河注入。

(填写大洋名称)4.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合作探究】我国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布读中国的外流区与内流区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分别找出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河流。

2.归纳中国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提示:从河流分布的方位及干湿地区两方面分析)3.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与气候有什么关系?学习活动二河流的水文特征【自主学习】外流河的水文特征1.中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的影响。

随着的加强,雨带由南向北推移,河流水量骤增,水位上涨,形成。

随着的加强,雨带南撤,河流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河流进入。

2.列表比较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水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河水主要来自,大部分属于河流。

【合作探究】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及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析气候对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第一章 章末整合(人教版必修3)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第一章 章末整合(人教版必修3)

章末整合教材P2思考1.导致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高低和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

松嫩平原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距冬季风源地近,气候严寒,年平均气温低。

长江三角洲纬度低,距冬季风源地远,年均温高。

2.长江三角洲地区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原因是南部受夏季风影响的程度大,降水丰富,而北部有所减少。

东北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大致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这主要是因为距海远近不同。

3.长江三角洲因为降水丰富,地势低平,河网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河网密度远远大于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水稻种植业为一年两熟至三熟,而松嫩平原则以种植旱作农业为主,在河谷、灌溉水源地种植水稻,且为一年一熟。

另外,长江三角洲还利用水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水产养殖业,成为我国的“鱼米之乡”。

教材P3~4活动1.本活动要求学生了解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建筑特点的不同,并由此认识地理环境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

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于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从北到南,民居的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2.哈尔滨至内蒙古东部的锡林郭勒牧区,沿途可见到大片的玉米田、广袤的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在锡林郭勒牧区能见到辽阔的温带草原及“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畜牧业景观。

至山西太原附近地区的途中,能见到大同的煤矿、温带落叶阔叶林,在太原附近可游览平遥古城。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学案]2.3共同天气系统学习计划(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气团和锋的概念及锋的类型。

2.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一、锋面和天气1.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①________的②________空气。

分类:a为③________,b为④________。

2.锋D⑤: 具有不同性质的冷空气团和暖空气团正在移动??过程中相遇形成的界面面高出地面(1)组成?⑥一侧倾斜c⑦:d与⑧的交界线?? 正面:D和C的总称?的锋。

移动速度较?,常带来大风、雨? 降雪降温天气?暖锋:?气团主动向?气团方向移动(2)前线和天气?正面移动速度慢,能形成吗?降水?或雾卓晶之峰:冷暖集团动力?,带到前面来??返回前面经常形成一个连续的?天气冷锋:⑨气团主动向⑩气团方向移动我的怀疑1.2.3.探索前线的形成探究主题教材p41图2.18锋的形成。

在每日天气预报中,除了城市天气预报外,还有天气形势预报。

我们经常听到主持人说,“受强冷空气团的影响,未来中国大部分地区将出现降温、大风、雨雪天气”。

1.什么是气团?什么类型的?如何区分?2.由图2.18探究锋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特征?【考例探究1】右图显示了“北半球平原地区某一天的温度水平分布模式”(图中等温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完成问题(1)至(2)。

(1)若该地有一锋面活动,则该锋面的位置可能在()a.①附近b.②附近c.③附近d.④附近(2)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 ② 这两个地方盛行南风。

② ③ 降水可能发生在这两个地方C。

④ ⑤ 这两个地方的最高气压是D。

③ 风力小于⑥ 勘探点的第二锋面和天气探究材料空调集团和供暖集团之间的友谊1.通过图形探究:锋有哪几种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锋形成的天气有何异同点?2.这些锋过境前后天气有什么不同?3.列出现实中不同类型锋面过境时形成的天气。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2)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上的主要水体,理解陆地水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重要作用。

2、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类型,能用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理解水循环的意义。

3、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使用说明:1、依据B案,勾划课本并写出提示语,填写学案空白处,并记住基础知识。

2、利用C案创设的情境材料和问题,思考课本相应的知识并学会分析,做到问题与知识的有机结合。

3、全体同学完成A案“必做题”部分,有能力的同学同时完成“选做题”部分。

B 案课前自主预习: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三种形式相互转化。

2、水圈是一个但的圈层。

3、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水、水和水,其中水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连续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与之间,与之间,与之间。

2、海陆间循环又叫,意义是。

3、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等。

4、在水循环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地、,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状态。

5、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交换和转移过程之一。

它对地表能起到、和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水循环又是间联系的纽带。

水循环还是自然界最富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

预习自测:1、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储量由多到少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B、地下水、冰川水、河流水C、冰川水、河流水、地下水D、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2、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A、河流水B、浅层地下水C、湖泊水D、冰川水3、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写出三种水循环类型所包括的环节的序号。

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C 案课堂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1、读课本图3.2,图中有哪些不同的水体类型?其中能直接补给河流的有哪些?【思考】说出我国的珠江、塔里木河、松花江主要的补给水体2、分别画图表明枯水期、丰水期的河流水与湖泊水的相互补给关系【思考】湖泊对河流径流的汛枯变化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种作用主要出现在河流的哪一段?3、画图说明河湖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思考】黄河下游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小结:1、一条河流有多种补给方式,径流量的汛枯变化往往取决于主要的补给水体。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教案3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教案3

个性化辅导授课案科目: 年级: 时间: 年 月 日 类型:◎基础 ◎中等 ◎偏难授课目的:自然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三)⑴掌握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⑵掌握地球表面形态 ⑶掌握大气环境⑷掌握水循环和洋流补充:本章重点很多,难点很多,需要着重记忆和理解,学会融会贯通,全面理解和运用授课内容:(Ⅰ、知识点梳理 Ⅱ、典型例题讲解 Ⅲ、随堂练习巩固 Ⅳ、附带课后练习) 注意:授课案必须按照四部曲完成,上完课后授课案必须要有教师红笔批注。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一、水循环概念: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 移动 ,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 状态和 物理 状态的变化。

在 太阳能及 地球重力 的作用下,水在 陆地 、 海洋和 大气 间通过吸收 热量 或放出 热量,以 固、 液、 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水循环又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了多种 地表形态 。

过程:读图填出图中箭头表示的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大规模转化和交换水是洁净的可再生资源,人类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 地表蒸发 、人工增雨及 跨流域引水 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二、洋流概念:洋流又叫 海流 ,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

影响: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巨大的洋流系统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

洋流与所流经区域之间,也通过能量交换来改变其环境特征。

分布规律:①④海洋⑤⑥②③⑦⑧⑨自己动笔画一画哥伦布第一次从欧洲去美洲,走了图中A、B两条不同的路,走距离较短的A路用了37天,而走距离较长的B路只用了22天,为什么?随堂练习:读下面“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影响( ) A.① B.④ C.⑤ D.⑥右图为“世界某海区洋流模式图”,据此完成3~4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一[学案]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的能量来源和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2.掌握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形成过程。

3.掌握风的形成过程,并能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判断某地风向。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①__________。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部分被大气②________或③________,大部分到达地面。

3.大气保 温作用⎩⎪⎨⎪⎧ 地面增温:地面吸收④ 而增温 大气增温:近地面大气吸收⑤ 而 增温 大气保温效应:⑥ 将大部分热 量返还地面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热力环流:由于⑧_____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形成:(1)受热→气流⑨________→近地面气压⑩____→高空气压⑪____。

(2)冷却→气流⑫________→近地面气压⑬____→高空气压⑭____。

(3)水平运动:⑮________的地方流向⑯________的地方。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1.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地面⑰________不均,导致空气⑱________和⑲________运动,进而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⑳________差异,产生了__________力,从而引起空气的________运动,形成____。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________原因,方向________等压线,由____压区指向____压区。

(2)地转偏向力: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________,北半球向____偏,南半球向____偏,赤道上不偏转。

(3)摩擦力:方向与风向________,高空可忽略不计。

3.风向(1)赤道:受水平气压梯度力(近地面有摩擦)作用→风向________等压线。

(2)其他 纬度我的疑惑1.2.3.探究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探究材料在古老的神话传说中,月亮上的“广寒宫”终年深冷幽寂,实际上“广寒宫”并不是一直都是深冷幽寂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基础过关]
1.关于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差异不太显著
B.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
C.暖气团有时在锋面之上,有时在锋面之下
D.锋面是一个倾斜、静止的界面
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M地的风向是() A.东北B.东南
C.西北D.西南
3.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B.反气旋
C.暖锋D.冷锋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梅雨》诗中写道: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梅雨发生的时间和地区组合正确的是() A.6月初至8月初的江南地区
B.6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的江淮地区
C.4月中旬至5月上旬的江南地区
D.6月初至7月初的江淮地区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梅雨是一种锋面雨
B.由于海陆差异比较显著,所以典型的暖锋在我国活动比较频繁
C.冷锋活动时,降水的区域多位于锋后
D.暖锋过境时,多出现连续性降水
6.常带来晴朗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①冷锋过境时②暖锋过境后③气旋④反气旋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7.下列所示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北半球气旋状况的是()
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四地中,在冷气团控制下的是________。

(2)此时下列地区风力最大的是________。

①西北地区②华北地区③东北地区④长江中下游地区
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在________天气系统控制下,多为________天气。

(4)日本和韩国在______天气系统控制下,多为________天气。

(5)A、B两地的气温将明显下降的是________。

[能力提升]
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

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读图回答下题。

9.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

据此完成下题。

10.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 )
A .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B .连绵阴雨天气
C .强对流降雨天气
D .沙尘暴天气
读下表,完成11~12题。

11.影响北京市该周天气变化的系统是
( )
A .高压中心
B .暖锋
C .低压中心
D .冷锋
12.上题所述天气系统不同季节造成天气现象不同,下列与该天气系统无关的是 ( )
A .北方夏季暴雨
B .冬季发生的寒潮
C .东南沿海台风
D .冬春季节沙尘暴
下图示意海平面两条闭合等压线。

读图回答13~14题。

13.若M 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 )
A .北半球、气旋
B .北半球、反气旋
C .南半球、气旋
D .南半球、反气旋
14.若该天气系统生成于太平洋海域,则其中心移动的方向通常为 ( )
①南 ②西 ③北 ④东南 ⑤西北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③⑤D.③④⑤
15.读“我国某地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就气流状况而言,甲是________;A点的风向为________。

(2)比较甲、乙两地,气温日变化较大的是__________(甲、乙)地。

(3)夏季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是在类似________(甲或乙)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的。

(4)下图所示的天气系统中,将影响丙地的是()
答案
1.B 2.C 3.D4.B 5.B 6.D7.A
8.(1)B
(2)①西北地区的等压线最密集,说明气压梯度力最大,因而风力最大
(3)气旋阴雨
(4)反气旋晴朗
(5)A
9.C10.C11.D12.C13.A14.C
15.(1)气旋东南风(偏南风)(2)乙(3)乙(4)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