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无创通气进展

合集下载

最新: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规要点解读

最新: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规要点解读

最新: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规要点解读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及规范化治疗对患儿的临床预后至关重要。

自2004年“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常规”发表至今已10余年,此间欧洲部分新生儿专家于2007年首次发布欧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管理指南,并分别于2010、2013年进行了2次修订。

2014年美国J科学会更新了早产儿出生时的呼吸支持指南。

为反映新生儿领域最新进展,保持常规的先进性和权威性,2015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对”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常规”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对其解读如下。

一、持续气道正压(CPAP)CPAP是目前最常用的无创呼吸支持技术,由于其非侵入性、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容易撤离等优势,已成为早产儿无创呼吸支持的重要手段。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CPAP使用越早,越可能避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减少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应用,甚至可能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

因此,本常规补充了CPAP的应用指征、参数调节及撤离条件等。

有关CPAP的应用指征,首先包括极早早产J府产房早期使用,目前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已被普及。

特别是有学者建议,CPAP于复苏一开始若被使用,更有助于功能残气量的早期形成,提高肺氧合。

tePas和Wa1ther将产房中207例极早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经鼻咽管早期经鼻连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另一组先经面罩-气囊反复通气后再进行NCPAP f比较两组需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天数、NCPAP时间、肺气漏及中重度BPD发生率,结果前者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后者。

一项回顾性综述显示,多数极早早产儿能接受CPAP治疗,50%出生体重≤750g的患儿早期接受NCPAP z即使未补充PS,也获得治疗成功。

2014年美国儿科学会更新早产儿出生时的呼吸支持指南,通过CPAP荟萃分析得出结论:早期应用CPAP和随后选择性予以PS治疗可降低早产儿病死率和BPD发生率;对于仅接受早期CPAP治疗的早产儿,即使PS给药被推迟或未给予,患儿不良转归的风险并不会增加;早期开始CPAP可缩短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减少出生后糖皮质激素应用。

最新BPD的治疗进展

最新BPD的治疗进展

Jobe AJ.The new BPD:an arrest of lung development [J].Pediatr Res,1999,46(6):641-641.
•最新BPD的治疗进展 Logo
经典和新型BPD的临床特点
经典型BPD
新型BPD
1.原发疾病均为严重的早产儿呼吸窘 1.RDS不再是BPD的主要原发疾病。
BPD的新定义和病情分度
❖ 根据最新定义:BPD是指任何氧依赖超过28d的新生儿,如胎龄<32周 ,根据纠正胎龄(PMA)36周或出院时需FiO2分为:(1)轻度:未用 氧(2)中度: FiO2 < 30﹪(3)重度: FiO2 ≥ 30﹪或需机械通气 。如胎龄≥32周,根据生后56d或出院时需FiO2分为上述轻﹑中﹑重度 。
•最新BPD的C治om疗p进an展y Logo
我国BPD的发病率
❖ 2006-01-01~2008-12-31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为首的10家医院
进行了为期3年的关于BPD发病率及高危因素的调查。该研究以生后持
续用氧≥28d为诊断标准,搜集了胎龄<37周、存活≥28d的住院早产
儿共12351例,其中符合BPD诊断的病例共156例,BPD总发病率为

不同出生体重及诊断标准BPD的发病率
出生体重(g)
不同诊断标准BPD的发病率(%)
氧依赖生后28d
PMA36周
<750
90~100
54
750 ~ <1000
50~70
33
1000 ~ <1250
~60
20
1250 ~ <1500
6~40
10
Fanaroff AA,Stoll BJ,Wright LL,et al.Trends in neonat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for very low birthweight infants[J].Am J Obstet Gynecol,2007,196(2): 147.e1-147.e8.

无创辅助通气在新生儿监护病房的临床应用_薛辛东

无创辅助通气在新生儿监护病房的临床应用_薛辛东

文章编号:1005-2224(2016)02-0090-05DOI :10.7504/ek2016020603无创辅助通气在新生儿监护病房的临床应用薛辛东,谭静【摘要】随着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 )救治水平及管理手段的日臻完善,新生儿呼吸系统的疾病谱和严重程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因此,机械通气方式也随之而改变,在NICU 无创辅助通气的使用频率明显增加。

相关临床工作者十分关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 )、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NBiPAP )及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HHHFNC )的原理、适应证及临床应用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无创辅助通气;适应证;临床应用;早产儿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志码:A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oninvasive assisted ventilation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XUE Xin-dong ,TAN Jing.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She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4,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XUE Xin-dong ,E-mail :xdxue@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perfection of the treatment lev⁃el and the management means in NICU ,the spectrum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ease and severity have also changed a lot.As a result ,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ode has also changed.In NICU ,the use of noninvasive assisted ventilation increases sig⁃nificantly.The clinical pediatrician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the principles ,indication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nasal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CPAP ),the 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 ),the nasal bipha⁃sic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BiPAP )and heated humidity high flow of nasal catheter (HHHFNC ).Keywordsnoninvasive assisted ventilation ;indica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premature infant随着产前糖皮质激素与生后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PS )普遍应用,新生儿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中呼吸系统的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 )严重程度明显减轻,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 )发生率日趋升高,使得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往往需要更温和的辅助呼吸支持治疗。

无创通气新生儿鼻中隔损伤的护理进展

无创通气新生儿鼻中隔损伤的护理进展

无创通气新生儿鼻中隔损伤的护理进展
赵冰清;王红卫
【期刊名称】《浙江创伤外科》
【年(卷),期】2023(28)2
【摘要】目的总结无创通气新生儿鼻中隔损伤的相关概念、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从鼻界面的选择、鼻连接装置的固定、新型敷料的应用、新技术的应用及支持性护理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方法通过查阅及收集国内外关于无创通气新生儿鼻中隔损伤的预防及护理的文献并综述。

结果使用无创通气新生儿发生鼻中隔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临床管理中的一大难题,而有效的预防是临床护理的重点。

结论分析导致新生儿鼻中隔损伤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虽不能完全避免鼻损伤的发生,但能降低其发生率。

【总页数】3页(P393-395)
【作者】赵冰清;王红卫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妇幼保健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相关文献】
1.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行无创机械通气失败后再行无创机械通气的护理
2.无创辅助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效果
3.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鼻面部压力性损伤的护理进展
4.新生儿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致鼻损伤的研究进展
5.
丙氨酰谷氨酰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生儿无创通气

新生儿无创通气

NCPAP在早产儿气管内导管拔管后的 应用
NCPAP可有助于呼吸功能的维持,保证上呼吸道通畅 和增加功能残气量,从而避免肺部塌陷 NCPAP在气管内导管拔出不久的早产儿,是一个治疗 和预防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一般认为NCPAP的压力 不高于 5cmH2O,拔管后14天内应用较为合适 建议在出生体重小于2000克的新生儿,同时给予氨 茶碱治疗,或用有指令的无创通气
NIV主要实施步骤
3. 选择通气模式 原则—所有创正压通气的所有模式均可应用于无创 通气,而新生儿科常用CPAP和BiPAP,nSIPPV和 nSIMV应是有前景的通气模式 通气模式的选择与所要达到的通气目的有关。如果 为增加功能残气量、保持气道通畅,可选用CPAP 如果需要增加潮气量,改善肺通气,可选用BiPAP; 要达到同步的目的可选用nSIPPV和nSIMV
NIV主要实施步骤
1.选择呼吸机 主要应考虑能够维持足够大的气流量,以便能够维 持压力稳定。目前大多数压力调节无创呼吸机均可 用于儿科无创通气。应注意,有些无创呼吸机并不 是为儿童专门设计的,因此对通气管路死腔和触发 敏感度应特别注意 现在有为新生儿及小婴儿专门设计制造的CPAP装臵, 如infantflow system、Stephan CPAP等,应用比较 方便
新生儿NIV指征
(4)在近期拔除气管插管者,出现明显三凹征 或(和)呼吸窘迫; (5)一般来说,RDS患儿在用CPAP时需FiO2在 0.35~0.40或以上者,都应气管插管,并应 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机械通气,但也可以气 管插管、应用表面活性物质,然后拔管,再 应用CPAP; (6)早产儿呼吸暂停;
它可以通过鼻子实现呼吸支持在很多患儿可以避免机械通气cpap通常用于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拔管后的辅助呼吸和rds的治疗bipap是指吸气相高压相和呼气相低压相中皆存在持续气流并由持续气流完成整个机械通气其特点是吸气相和呼气相皆允许自主呼吸存在机械呼吸和自主呼吸的频率是一致的bipap的优点在于允许自主呼吸和控制通气同时存在避免了人机协调不良的缺点气道压力稳定也可以减少肺部损伤真正的bipap是多种通气模式的模糊总和是万能通气模式可以用于从急性期到恢复期不同病人的呼吸支持恢复期应用可以使病人更容易撤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主要生理效应是通过产生间歇升高的咽部压力来增加上呼吸道的压力通过喉部的间歇性膨胀来激发呼吸运动这种通气模式比cpap可明显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可能的并发症是胃肠穿孔的危险性增加可以通过放臵胃管来避免有观察表明如果辅助通气频率接近新生儿的自主呼吸频率nippv就更有效同步化niv最佳的无创通气模式应该提供与病人自主呼吸同步的机械通气支持同步化有许多优点包括可使用低的吸气峰压使通气气体的分布更好增加气体交换从而减少气胸和bpd的发生率在经鼻通气的病人中当正压的产生跟自主呼吸中的声门打开同步气体可以更有效地进入下气道到达肺部同时气体可以避免进入食道从而减少了发生胃肠穿孔的危险性相反地如果机械呼吸在呼气相发送除增加呼吸功外还增加发生气胸的危险性同步化niv研究表明同步化无创通气比cpap治疗可显著降低pco2和呼吸频率提供更多通气支持减少患儿呼吸努力的做功常用的同步化无创通气模式有nsippv和nsimv这两种同步的模式nsippv和nsimv旨在产生从正压辅助通气到完全自主呼吸的平稳过渡nsimv模式呼吸机只在一定数量的自主呼吸时给予呼吸支持这样就可以使与呼吸机同步的呼吸能有完全的自主呼吸在nsippv模式后或直接使用nsimv模式可以使患儿以无创的方式脱离呼吸机nsimv模式中呼吸支持的频率是可以由操作者调节的新生儿niv早产儿呼吸暂停新生儿niv1早产儿生后不久轻度的呼吸窘迫表现为呼吸增快三凹征呻吟紫绀或苍白有明显的激惹现象需吸氧体积分数较低

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新生儿疾病的进展

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新生儿疾病的进展

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新生儿疾病的进展摘要本研究探讨了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HFNC)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呼吸暂停、预防拔管失败中的进展HHFNC属于一种呼吸支持模式,能够促进患儿代谢功能的降低,提供气道正压,最终有效实现呼吸支持,且具有简便的操作及护理,患儿耐受性良好。

关键词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新生儿疾病;进展新生儿无创呼吸支持包括鼻导管吸氧、面罩或头罩吸氧、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等,其中NIPPV、NCPAP极易导致表皮脱落,损伤鼻中隔,治疗过程中患儿具有较差的耐受性、较强的不适感,需要增加镇静剂,对护理造成了阻碍。

头罩吸氧、低流量鼻导管吸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患儿的舒适度,患儿具有较好的依从性,但是并没有加温湿化气体,无法对氧浓度进行精确调节,对患儿肺功能具有较小的辅助作用。

加温HHFNC较传统面罩吸氧更能对急性呼吸窘迫患儿的氧合进行改善,促进患儿呼吸频率的降低。

近年来,相关医学研究表明[1],在美国,应用HHFNC的医院占总数的77%;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应用HHFNC的医院占总数的63%。

但是,在我国,只有较少医院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应用HHFNC。

本研究现就HHFNC治疗新生儿疾病的进展作如下综述。

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从理论上来说,HHFNC能够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有效治疗,但是缺乏充足的临床资料,同时非随机回顾性分析资料占了较大比例。

相关学者对轻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HHFNC与NCPAP的效果进行了比较[2],发现二者具有相似的潮气量及呼吸功能,在流量为3、4、5 L/min时,HHFNC 具有稳定的压力、较小的变化。

相关学者对早产儿氧饱和度、心率等变化进行了观察[3],发现NCPAP治疗组与HHFNC组流量从6 L/min逐渐降低到1 L/min 具有相似的上述参数。

相关医学研究[4]也表明,在HHFNC气体流量>3 L/min 时能够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有效治疗。

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进展论文

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进展论文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研究进展【关键词】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169-02机械通气是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主要治疗手段,气道护理是机械通气治疗极其关键的环节,现对近年有关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管理综述如下:1 严格无菌操作操作前后要洗手、戴口罩,资料表明洗手率提高10%,感染率下降35%[1],严格6步法洗手,每日进行手染菌监测,看洗手是否彻底。

所有物品严格消毒,专人专用,定期更换消毒管道,避免交叉感染。

进行气道吸引时,要保证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湿化液24小时更换一次,吸痰时先吸气道内后吸咽部、口腔,以免气道内污染。

2 口腔护理机械通气的患儿一般病情危重,口腔分泌物相对增加,唾液流速下降,对口腔的缓冲能力很清洁作用也随之下降,口腔内微生物得以迅速繁殖,容易发生口腔细菌感染,成为引起肺部感染的直接原因 [2]。

临床常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但短时间内细菌又生长,难以保持口咽部的清洁;有效的口腔清洁通过改变微生物在口腔中的接触频率,减少细菌数量等来维持口腔的防御体系。

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重要途径[3]。

口泰的有效成分是洗必泰和灭滴灵,洗必泰广泛应用于清洗口咽部可减少需氧菌和口腔内条件致病菌,预防性使用可减少口腔操作的医源性感染。

0.02%呋喃西林也是常用口腔漱口液,有广谱的抗菌作用[4]。

徐颖鹤[5]等报道使用口泰和呋喃西林清洗口咽部,对早期vap的发生率有预防作用。

可以提倡将其作为机械通气中患儿口腔护理的常规清洁液,方法:每次行气道内吸痰后用棉签蘸口泰或呋喃西林清洁口咽部,清洗部位包括齿龈、頬部粘膜、舌,时间不少于一分钟。

3 留置胃管的护理机械通气的患儿常规放置胃管,不仅有利于排出胃内气体,避免腹胀影响膈肌运动,而且便于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利于从胃管内注入牛奶以保证营养供给。

但接受胃鼻饲的患儿有70%发生肺吸入和反流[2],误吸是引起vap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等吸气峰压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RDS及其预后影响

中等吸气峰压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RDS及其预后影响
S N T n , I ig HE og L n J
(TeH si l et l i u i ,Ysu 2 60 ,C ia) h o t nr s ifCt i i 74 0 hn pa C a Yh o y h A s atO jci T xl em dr epa npm o rs r PI nrsi t yd t s sn r f) ) f b t c: bet e oepo oea ek i i t ypes e( I )o pr o ir s yd m(uS 0 r v r t s r u ) e a r se o nw o ynn nai ehncl e t tn M v c —m s n f ec np  ̄oi. t d T u e br b o —i s em cai n l o ( V)i f e aka di I neo m s Me o s o sm n v v av i i a aa nu s h
te t n rup;l te ru o h d te sme i n s o t lgo p, e rae y ta h a nu ain ̄ v.Th n r ame tgo te oh rgo pwh a a l e sa c nr ru t yte td b rc e litb to r 1 h l s o h e h d r t I)a n u n e o o n ssa a l d lfrn r lS O2wee e au td.Re u t B t ru s te mo eae P I nd i f e c n Prg o i tte sn eme a o oma p r v l ae l h s ls o go p h
沈 彤 李 晶 ,
(. 1 山东省沂水 中心医院 , 山东 沂水 260 ;. 740 2 山东省淄博市博 山区源泉中心 医院, 山东 淄博 250 ) 5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IPPV适宜的参数调节范围 早期使用NIPPV者,远期肺部和神经发育的预后 NSIPPV的触发装置
经鼻高流量氧疗
CPAP/NIPPV可能产生的问题——鼻损伤 传统经鼻氧疗的问题
——低流量(<2L/min) ——将干冷气体直接输送到鼻孔和气道 ——增加热量和水分的丢失 ——上气道感染
生后即予CPAP,然后选择性予PS治疗(LOE
1)
何时撤离nCPAP?
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文献指导临床医师何时降低CPAP的
条件或停用CPAP
判断何时撤除CPAP都是基于医师的临床经验 通常的做法是待患儿临床状况改善后,先逐渐降低氧,到低流量比导 管给氧
CPAP的压力一般设置在4-10cmH2O,压力的设置主要根据
临床医师对CPAP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患儿肺扩张程度和 临床状况
何时开始使用nCPAP?
复苏后有自主呼吸时,使用面罩或鼻塞CPAP,压力至少
5-6cmH2O(A)
对所有存在RDS高危因素的患儿,如胎龄<30周未使用机
械通气者都应使用CPAP,直到临床状况被进一步评估(A)
新生儿无创通气进展
nCPAP——经典的无创模式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使有自主呼吸的新生儿在呼气相时
保持气道正压的技术
在机械通气时这种气道正压称为呼气末正压(PEEP)
nCPAP适应症
有自主呼吸的极早产儿(出生胎龄25~28周),产房早
期预防性应用
可能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早产儿(如胎龄<30周不
的范围:
PIP:7-20cmH2O PEEP:4-9cmH2O
Ti:0.3-0.5
RR:10-60次/分
有关NIPPV的循证结论
对CPAP治疗失败的患儿采用NIPPV可能减少气管插管,但
并不能改善长期预后(A)
Neonatology,2013,103:353-368
NIPPV应用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HFNC适应症
CPAP替代 早产婴儿和足月儿拔管后 用于因CPAP致鼻部损伤的新生儿 CPAP撤机策略 早产儿呼吸暂停
尚无统一标准,但在FiO2>0.4或临床情况尚未稳定时,
很难成功撤离CPAP
患儿病情稳定,可逐渐降低压力,当压力<4~5cmH2O时,
无呼吸暂停及心动过缓,无TcSO2下降,呼吸做功未增加 时可考虑撤离
nCPAP注意事项
经气管插管CPAP不推荐使用,特别是早产儿,因产生较
高气道阻力而增加呼吸功
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2008; 63(2):F148-50
提供NIPPV模式的设备
多数呼吸机可提供NIPPV模式 无创正压呼吸机可提供CPAP和NIPPV 人机连接界面有鼻塞和面罩两种,以双鼻塞较常用
NIPPV的参数调节
NIPPV参数设置应结合临床调节,英国NICU中各参数设定
呼吸窘迫进行性加重,不能维持氧合,PaCO2>60mmHg,
pH<7.25
先天畸形:包括先天性膈疝、气管-食管瘘、后鼻道闭锁、
腭裂等
心血管系统不稳定:如低血压、心功能不全等 无自主呼吸者。 肺气肿、气胸、严重腹胀、局部损伤(包括鼻黏膜、口
腔、面部)也不主张使用
nCPAP参数设定及调节
CPAP压力调节应根据患儿基础疾病以及疾病的不同阶段
而进行设置
通常为3-8cmH2O 呼吸暂停(无肺部疾病)为3~4cmH2O
RDS至少保证6cmH2O,但一般不超过8~10cmH2O
气体流量最低为患儿3~5倍的每分通气量或5L/min,FiO2
则根据TcSO2进行设置和调整。
nCPAP撤离
产房内极早产儿,若心率小于100次/分,或自主呼吸功
能不足,或有明显呼吸困难,不及CPAP
CPAP联合PS是RDS更优化管理方案 CPAP可吞入较多空气,导致胃扩张,但不能因此而停止
喂养,可留置胃管,定期抽出残留气体,必要时可保持 胃管持续开放
经鼻塞CPAP通气的患儿,若病情允许,应每4~6小时休息
循证医学有关CPAP的结论
早期使用CPAP可减少机械通气的使用 早产儿脱机拔管后立即使用CPAP可降低拔管失败率
nCPAP应用尚需回答的基本问题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拔管后使用CPAP的益处
尚需进一步评价
理想的nCPAP水平及方法尚需进一步评价 早期使用CPAP者远期肺部和神经发育的预后需进一步研
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者)
当鼻导管、面罩或头罩吸氧时需吸入FiO2>0.3时,
PaO2<50mmHg或TcSO2<90%
早产儿呼吸暂停 RDS患儿使用PS后病情稳定,拔除气管插管后 常频或高频机械通气撤机后,出现明显的三凹征和(或)
呼吸窘迫
2015 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规 中华儿科杂志
nCPAP禁忌症
15-20min,以避免局部组织受压或变形
何种n CPAP系统好?
是IFD在降低呼吸频率、氧浓度和,呼吸功上优于其他
CPAP装置
提供CPAP的系统并不重要,但应使用比较短的双鼻孔鼻
塞/面罩CPAP
nCPAP的最佳水平?
CPAP压力至少6cmH2O(A),CPAP水平应根据临床、氧合
及灌注情况个体化处理(D)
BiPAP是Respironics公司
的注册商标
BiPAP=PSV+PEEP BiPAP是无创通气模式,
有别于有创模式BIPAP
BiPhasic DuoPAP
NIPPV在NICU的应用情况
英国NICU中NIPPV应用情况
48%NICU应用NIPPV
72%使用同步装置 80%把NIPPV作为CPAP失败的抢救性治疗 59%作为撤机后常规使用 10%作为初始治疗方式

使用CPAP时可接受的pH、PaO2、PaCO2的范围?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Neonatal 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on-synchronized非同步 (NIMV) -synchronized同步 (NISIPPV)
有无既能克服传统经鼻氧疗缺点,又具CPAP功能的 经鼻氧疗方式?
什么是高流量氧疗?
多高的流量才是真正的“高流量”?
——大于1L/min
——1-8L/min ——没有一致的定义
通常大于2升/分钟
——Wilkinson方程式
压力=0.7+1.1×流量 流量=流量/kg(升/分钟/kg)
HFNC的优点
易于使用/易于耐受 界面更小/配件更少,不影响喂养/袋鼠疗法 促进氧合 减少WOB(减少上气道阻力?) 湿度/鼻粘膜完整性 改善肺功能
Fisher&Paykel(FP)系统和Vapotherm(VT) 系统的比较
研究设计:RCT 方法:比较FP和VT在GA26-29周早产儿脱机后的应用效果 结论:FP和VT在早产儿脱机后应用疗效无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