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分析
模拟卷荆州市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质量分析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 means of observation, behavioral approach,conceptual analysis and the pattern of information-seeking of local and oversea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asic pattern strategies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seeking荆州市2007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质量分析荆州市教科院张辛夫王贵吴庆华一、试题分析(一)整体分析2007年高考,教育部考试中心共命制了两套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即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甲卷和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乙卷,甲卷难度较小,乙卷难度较大。
包括我省在内的12个省份使用了其中难度较大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乙卷(下简称全国高考理综卷)。
试卷均由学科内综合的试题组成。
整个试卷考查以各科基础知识为主,注重基本能力考查;试题的背景材料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试题编排顺序较科学,区分度较大,有利于高校选拔学生,对中学教学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1.试题的结构无变化,突出高考的稳定性及延续性主要表现在:一是继续以“拼盘”的形式组卷,没有出现学科间综合的试题。
二是试题的题型、题数、编排顺序和赋分等均与2006年全国高考理综卷完全相同,进一步增强了全国高考理综卷适应高考考生的能力,有利于考生发挥正常的水平。
2007年全国高考理综卷的结构详见下表。
注:2007年全国高考理综卷选择题的类型与2006年全国高考理综卷选择题的类型相同,其中生物、化学的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题,物理的选择题均为不定项选择题.2.试题遵循考纲、贴近教材,突出高考的导向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今年试题考查的仍像去年一样都是中学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这有利于正面引导中学教学,对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性;二是从题型来看,为常见题型,都是学生在平时训练中训练过的题型,对于学生来讲,难度不大。
20xx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评价报告(2页)

20xx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评价报告(2页)20xx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评价报告一、总体评价20xx年高考理综I卷的设计和编制充分考虑了使用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情况。
试题延续了20xx年高考理科综合测试甲卷的特点,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试题以学科主干知识为载体,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对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高校选拔新生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试卷结构设计、题型设计、难度设计合理,试题和参考答案科学、规范。
二、试题特点物理部分1.注重对物理基本知识和重要内容的考查试卷注重考查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内容涉及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定理、振动和波、电场、直流电、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气体的压强等等,涵盖了高中物理课程的主要内容,能够较好地考查考生对高中物理主要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试题难易分布合理、层次清楚选择题第14、15、16小题考查了物理学科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第17、18、20题对考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有一定要求;第19题对考生建立物理模型和估算能力要求较高;第21题对推理和论证能力有较高要求;实验题第22(1)题,从探究的角度考查考生是否经历过实验探究活动,第22(2)题要求考生联接实验电路图,考生只有在全面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正确答案,对实验能力有一定要求。
这样,有利于不同水平的考生正常发挥,对考生有较好的区分,对高校选拔新生有积极作用。
3.注重对物理过程的分析、物理模型的建立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选择题第19题对学生建立恰当的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考核;计算题都要求考生分析物理过程,并找出这些物理过程所遵从的物理规律,最后用表示物理规律和过程的数学公式准确表述出来。
第25题要求考生能够综合分析多个物理过程,并考查了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高考理科综合试卷(Ⅰ)化学科质量分析

避躲市安闲阳光实验学校高考理科综合试卷(Ⅰ)化学科质量分析一.对试卷的总体评价:(一)、遵循考纲,贴近教材今年试题考查的都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有利于正面引导中学教学。
第Ⅰ卷的选择题集中考查了一些最基础的知识,突出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不回避热点(如第8题阿伏加徳罗常数问题),也不回避常规解题方法(如第9题利用得失电子守恒,第13题利用电荷守恒),彻底摈弃繁、难、偏题;考查了简单的晶体类型和元素周期律、阿伏加德罗常数、电解、酸碱盐的复分解反应、电离平衡、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和电荷守恒。
第Ⅰ卷体现了其基础性,着重考查学生的双基知识。
第Ⅱ卷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体现其选拔性和较好的区分度,注重与教材的紧密结合,涉及元素及其化合物推断、化学实验的设计及实验操作方法以及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着重考察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四种能力,重视化学用语的考查,书写化学方程式有11处,比往年有所增加;加大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查。
如26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27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中单质间的置换反应;28题考查通过实验验证过氧化钠可以做供氧剂;29题考查有机化学中加成反应、酯化反应、银镜反应、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有机物燃烧的简单计算。
这些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主干知识,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试题力图引导考生必须牢固掌握基础,引导学生学好中学教材,对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杜绝题海和不良复习资料对教学的冲击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难度适中,梯度明显选择题中既有十分基础的题目,如6题、8题,又有思考性较强的题目,如10题、11题、13题。
其中9题出得好,只要学生能够抓住电荷守恒,这道题目马上就可解决,整体来说难度比较适中。
(三)、注重基本方法,淡化特殊技巧所有的试题都可以用一般的方法求解,不需要用到特殊方法,对那些不重视基础,一味追求巧解巧算的考生敲响了。
无机推断题的信息给得明白,只要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扎实,就不难解决问题。
高考卷理科综合能力能力测试化学全解全析(word)

目夺市安危阳光实验学校天津高考化学试题解析第I卷(选择题)(共42分)7.二十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各组物质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是A、玻璃纤维素青霉素B、尿素食盐聚乙烯C、涤沦洗衣粉阿斯匹林D、石英橡胶磷化铟7.C【解析】纤维素有天然的,如棉花的主要成分就是纤维素,故A错; B 中食盐不需要化学合成,所以B错;C中三种物质均需化学合成,所以正确;石英的成分是SiO2,不需要化学合成,故D错。
8.对平衡CO2(g )CO2(aq) .△H=-19.75KJ/mol,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A、升温增压B、降温减压C、升温减压D、降温增压8.D【解析】正反应放热,要使平衡右移,应该降低温度;另外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所以为了增加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应该增大压强,故选D。
9.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H++CH3CO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醋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满足:c(H+)=c(OH-)+c(CH3COO-)B、0.10mol/L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c(OH-)减小C、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H3COON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D、常温下,pH=2的CH3COOH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9.B【解析】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H+)=c(OH-)+C(CH3COO-),故A项对;0.1mol/lCH3COOH在加水稀释过程中酸性减弱,即c(H+)减小,而在一定温度下,[H+]·[OH-]=Kw是一定值,故c(OH-)增大,所以B错;在醋酸中加入醋酸钠,c(CH3COO-)增大,所以平衡向左移动,故C对;pH=2的CH3COOH中pH=12的NaOH 中c(H+)=c(OH-),但由于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故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NaOH,二者等体积混合后,醋酸过量,所以溶液显酸性,即pH<7,所以D对。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分析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分析吉林省今年首次实行高考“3+X”方案,理科考生要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该试卷涵盖物理、化学、生物三门课程。
总分260分,第I卷(客观题)130分,第II卷(主观题)130分。
现仅就第II卷的试题和考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
一、试卷的特点该卷9个题目,题号由23至31。
所谓综合试卷,包含三方面的含义:试卷是由多学科的题组成;有的题是属于单一学科,有的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组成,但每一个问题只属于单一的学科,各问题是相对独立的,只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围绕同一背景材料提问,这种题亦称试题综合;有的题本身就属于学科交叉、知识渗透,例如生物学科很多问题是与化学、物理有关的,特别是生命现象与化学反应密不可分,化学和物理间的交叉也很多,而有些学科内不同专业知识的综合暂不含在这一概念之中。
基于这样的概念,此卷的综合类型题有23、27、28,每个题目都是由二个或三个单一学科(化学、物理、生物)的问题组成的。
例如23题: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并由吴健雄用放射源进行了实验验证.次年,李、杨二人为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衰变方程是其中是反中微子,它的电荷为零,静止质量可是认为是零.从一个诺贝尔物理奖的背景材料中提出了四个问题:(l)从化学角度提问元素Co所在周期、。
的核外电子数、的质量数A和核电荷数Z。
(2)在给出某些条件后从物理的角度提出有关动量守恒问题。
(3)计算CoCl·XH2O中水合分子数X。
(4)从生物学的角度提问作为放射源在作物诱变育种中作用原理。
题目非常新颖,既涉及当代物理的重大成就,又结合实际,既有化学和物理的理论问题,又有化合物组成的计算和现实生产中的应用问题,这是个典型的很好的综合题。
27、28也具有同样的特点,虽然各小题独立分属于化学和生物及化学和物理,但均有其内在的某种共性和联系。
这类题目确实是考查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但回答每一个问题时,只需要单一学科的知识,而不需要跨学科的综合分析,这对考生来说应该是比较容易适应的。
理科期末试卷分析总结学生

理科期末试卷分析总结学生本文对一份理科期末试卷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包括试卷结构、题型分布、难易程度、知识点覆盖等方面的内容。
分析结果表明,试卷难度适中,题型分布合理,但在知识点覆盖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通过对试卷的分析总结,本文提出了一些提高试卷质量的建议,包括加强知识点的覆盖、增加应用题的比重、提高题目的难度等。
希望本文的分析和总结能对今后的试卷设计和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理科期末试卷;分析总结;试卷结构;题型分布;知识点覆盖一、引言理科期末试卷是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工具,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一份理科期末试卷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不仅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问题,同时也能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本文选择了一份理科期末试卷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从试卷结构、题型分布、难易程度和知识点覆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试卷结构该试卷共分为五个部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和应用题。
试卷结构合理,题型多样,能够全面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考察基础知识,判断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简答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而应用题则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体而言,试卷结构合理,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三、题型分布选择题共占试卷的30%,填空题占20%,判断题占15%,简答题占25%,应用题占10%。
题型分布合理,能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点。
通过选择题和填空题,可以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判断题则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简答题和应用题则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题型分布合理,能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
四、难易程度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分情况来看,试卷的难易程度适中。
选择题和填空题相对较简单,主要考察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判断题稍微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判断能力;简答题和应用题相对较难,需要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
xx同学高三理科综合测试分析

xx同学高三理科综合测试分析报告一.命题依据1.命题的指导思想用爱心激发兴趣;用知识照亮心灵;用方法培养技能。
注重因材施教;紧扣重点考点;讲求教学互动;强化思维导引;提高学习能力;促成习惯养成2.命题思路注重考查学生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掌握状况,适当考查在具体情景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紧扣高考大纲,不出偏题和怪题,难题。
注重基础,考查学科的能力和素质,体现理科综合课程的要求,覆盖主要的核心知识,突出测试重点。
减少题量,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思考。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分值为300分。
二.xx同学理科综合测试的统计生物成绩相对偏弱,化学相对较好,但也还有待提高。
xx同学的理科综合记忆能力稍有不足,可见xx同学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重视度不够,基础知识的积累不够。
xx同学观察能力较薄弱,反映xx同学的符号感不够强,缺乏相应的课外训练,对实验部分的重视不足。
实验部分是高考中必考且有较大分值的部分。
xx 同学的实验部分没有掌握,做题时十分严重,但实验部分也是较容易复习和抓分的部分,可以在短时间内有较大的提高。
xx同学信息处理能力相对不足。
这说明xx同学对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有待提高,不符合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要求。
xx同学的表达能力与自学能力也有待提高。
这种状况跟现在普遍存在的习题式教学与学习有关,也与客观标准化考试有关。
xx同学的表达能力与自学能力弱,与时代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不利于xx同学的成长与发展,这种状况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必须要重视,要改进。
xx同学的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特别是综合、演绎、概括、想象、反思能力较若,表现为创新能力低。
这要求我们的教学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要加强xx同学思维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综合以上分析,xx同学对题目的信息处理能力,知识的实际应用方面不理想。
这反映了xx同学在学习方法上不够讲求科学的学习方法,考试心理不成熟。
高中考试试卷复习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特点及启示

角顿市安康阳光实验学校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特点及启示物理学科一、总体评价高考理科综合物理(北京卷),符合“三个有利于”,符合北京市物理教学实际,适应北京考生的实际水平,难易适度,是一份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中学教学导向的试卷。
今年的物理试卷与去年试卷比较,整体保持稳定,包含4个方面,①题型题量设问稳定[包含阅读量、思考量、答案书写量稳定];②考查的知识结构稳定;③考查的能力结构稳定;④试卷试题难度稳定。
结合教材及新课程理念,适当体现了“新意”,在以知识为载体的基础上,注重能力与方法考查,是一份非常好的“能力型试卷”。
高考物理学科依据现行《教学大纲》确定考试范围,严格按照《2008,引领课改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试题体现素质教育的良好导向,对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关注物理在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提高对问题的探究意识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2008二、试卷特点1.紧扣《考试说明》,题目覆盖面较广。
的物理试卷选择题8个题,每题6分,共48分,占物理总分的40%;非选择题4个题(含实验题1个,计算题3个),共72分,占物理总分的60%。
物理学科内容比例:力学总分52分(选择题力学18分,实验14分,非选择题含力学20分),约占总分的43%;电磁学总分50分(选择题电磁学12分,实验4分,非选择题含电磁34分),约占总分的42%;热、光、原共18分,占总分的15%,其中热学6分,占总分的5%;光学6分,占总分的5%;原子6分,占总分的5%。
实验18分,占总分的15%。
符合《考试说明》的规定。
在12个物理题中,力、热、电磁、光、原子及原子核物理等都有考查。
其中Ⅱ.类知识点42个 (占《考试说明》全部Ⅱ.类知识点49个的85.7%);Ⅰ.类知识点23个(占《考试说明》全部Ⅰ.类知识点63个33%);全卷Ⅰ.、Ⅱ.类知识点65个(含2个实验知识点),占《考试说明》全部131个知识点的49.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分析
吉林省今年首次实行高考“3+X”方案,理科考生要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该试卷涵盖物理、化学、生物三门课程。
总分260分,第I卷(客观题)130分,第II卷(主观题)130分。
现仅就第II卷的试题和考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
一、试卷的特点
该卷9个题目,题号由23至31。
所谓综合试卷,包含三方面的含义:试卷是由多学科的题组成;有的题是属于单一学科,有的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组成,但每一个问题只属于单一的学科,各问题是相对独立的,只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围绕同一背景材料提问,这种题亦称试题综合;有的题本身就属于学科交叉、知识渗透,例如生物学科很多问题是与化学、物理有关的,
特别是生命现象与化学反应密不可分,化学和物理间的交叉也很多,而有些学科内不同专业知识的综合暂不含在这一概念之中。
基于这样的概念,此卷的综合类型题有23、27、28,每个题目都是由二个或三个单一学科(化学、物理、生物)的问题组成的。
例如23题: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并由吴健雄用放射源进行了实验验证.次年,李、杨二人为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衰变方程是其中是反中微子,它的电荷为零,静止质量可是认为是零.
从一个诺贝尔物理奖的背景材料中提出了四个问题:(l)从化学角度提问元素Co所在周期、。
的核外电子数、的质量数A和核电荷数Z。
(2)在给出某些条件后从物理的角度提出有关动量守恒问题。
(3)计算CoCl·XH2O中水合分子数X。
(4)从生物学的角度提问作为放射源在作物诱变育种中作用原理。
题目非常新颖,既涉及当代物理的重大成
就,又结合实际,既有化学和物理的理论问题,又有化合物组成的计算和现实生产中的应用问题,这是个典型的很好的综合题。
27、28也具有同样的特点,虽然各小题独立分属于化学和生物及化学和物理,但均有其内在的某种共性和联系。
这类题目确实是考查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但回答每一个问题时,只需要单一学科的知识,而不需要跨学科的综合分析,这对考生来说应该是比较容易适应的。
在抽查250份考卷统计结果为平均分9.9,得分率66%(满分15分)。
相对得分低的是属学科交叉的综合题如25题,它本身是一个生物实验题,可中间包含着化学反应,题目已提出这个反应(原题略),接着给出了实验材料和用具,并写出了第一步实验步骤,让你接着写下去,并写出实验结果。
今年考题的另一个特点是来源于客观的真实材料,结合实际,题目内容都比较长,形式新颖,很有意思,不是干巴巴的提问,如23、25、26、29等。
29
题也是个非常好的题目,是关于霍尔效应问题,霍尔效应与当今物理学的发展有密切关系,量子化霍尔效应与分数量子化霍尔效应分别获1985年和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中学教科书中关于霍尔效应的知识是小字排印,即不是必须要求的,所以该题有一大段文字叙述说明什么是霍尔效应,给出电势差U。
电流I和磁感应强度B的关系式,并对霍尔效应进行了解释。
然后提出四个问题让考生回答。
该题16分,前三间各2分,最后一问10分。
此题比较能够考查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抽查的250份考卷的统计结果看,前三题得满分2分的比率分别为40%、75%、46占%,而第4小题得0分者占sl%,说明有半数的学生在具有物理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回答题中的大部分问题。
而一些考生由于确定运动电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的方向有误或对电流强度微观形式的表达式不会而不能正确回答问题,29题的得
分率为40%。
在有9个题目的一份高考试卷上,有二个题目的素材来自与诺贝尔奖有关的材料,可以看出题目的命制是动了不少脑筋的。
该试卷总体来看难易适中,比起单科试卷难度较低,因为题量少自然难度小,但是某些试题确实比较容易,而且分值普遍比较高。
二、答题情况
由于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的内容在一张卷上,就每一科的内容与单科试题相比显然是内容少,相对简单些。
从题目的主要内容上大致归属一下,物理55分、化学44分、生物31分。
分数少,不可能都是难题,又要考虑综合性,因此许多是考基本的要求,例如23题第(l)小题问Co。
在周期表中第几周期,但提示你Co。
与Fe同周期,Fe是大家熟悉的,因此题目简化,题中给出。
及衰变方程,因此后三个问题应该是很容易填上27、60、28。
象这类题不需要背,只要知道放射性物质的书写原则及衰变
方程,对于任何的元素,无论你了解它还是不了解它,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回答的。
此题在250份合中统计,得分率83%,答错者多为Co。
的周期写错,这是没有达到基本要求。
25题本来也不难,而且题目中给出不少提示,但有些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试题,原因是审题不细致,缺乏对试题足够仔细的分析,误解为草酸钙有抗凝作用,所以错误地将CaCl2加入到试管中。
另外也是中学生生物实验做的少,开始不知道怎样采血,此题在300份试卷中统计得分率为50%。
24题从题型和内容来看也较简单,但题目出的不够完善,要求写出三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矿质元素,可能答案会集中在Mg、P、N上,问它们的作用,也与标准答案不吻合,许多考生答吸收光能、能量转换等作用,试题不如更明确地问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哪些物质的成份。
此题得分率仅为35.5%。
26题有些偏难,有些学生对熔融盐燃料电池比较生疏,对于两个反应式可得10分这样的高分题
失之交臂,得分率仅为38% 。
而最简单的一个题当属28题,特别是其中第(l)、(2)小题如果不会确实说不过去,此题得分率82.6%。
在物理题中前面已分析过的29题,30题是力电综合题,属学科内专业知识的综合,得分率54呢,说明平时对力电综合题练习较少,部分考生对静电力做功的性质及静电能是保守势能不清楚。
31题在统计的500份卷中有半数得0分,其中觎%是答题方法错误(测了电压和电流),40%是没答。
得9分的占31%,所失分是最后结果没得出,原因是由于解三元一次方程组数学运算比较繁琐所至,该题总得分率呢。
纵观物理的三个题目偏重电学过多,有二个半。
这份试卷启示我们,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必须着力培养综合运用三科知识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掌握各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要求,因为这是本门学科的常识和基本定理及基本规律,不论你将来学什么和做什么
工作,以至于应考。
因此不要求死记硬背繁琐的事实,但是必须能够根据提示给你的信息,经过分析,较好地将问题解答出来,这种科学的方法和思维能力要在学习中不断培养和积累,会使你受益终生
摘自:云南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