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督灸治疗AS临床研究
(中医)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阳亏虚证技术

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阳亏虚证技术崇桂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以骶髂关节和脊柱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称之为大偻,国标命名为脊痹。
本病可侵犯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
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肌腱、韧带附着点炎。
本病发病率在国内为3‰,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5~10:1,发病年龄的高峰期通常为20~30岁左右,严重危害青壮年的身心健康。
中医认为先天不足是发病的根本,后天感受外邪与内伤则为发病的诱因,HLA-B27阳性(包括不同的亚型)的体质是发生AS的载体,所以说肾虚督空是该病的病理基础,再根据所处的环境和治疗是否得当,病情出现不同的转化,表现出不同的证候,而证候才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依据。
本病的证候按2002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分为五型: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瘀血痹阻证、肾阳亏虚证、肝肾不足证。
一、疗法简介督灸,是指在督脉脊柱段的大椎穴至腰俞穴上隔药发泡灸的中医外治特色技术,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研究开发,主要用于AS的治疗。
依据本病病位在督脉,基本病理为肾虚督空,和《素问·骨空论》“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病在骨,针、药熨”的理论而创立。
本疗法充分发挥经络、腧穴、艾灸、药物及发泡的综合作用,具有益肾通督、温阳散寒、壮骨透肌、破瘀散结、通痹止痛、调和阴阳的功效,对于AS的治疗具有其他单一疗法所不可替代的优势。
前期临床研究证明,督灸能升高脑内β-内啡肽的含量,下调HLA-B27等位基因的异常表达,控制炎性物CRP、ESR,调整T细胞亚群及Ig,平衡细胞免疫机制,降低ALP、CK,修复骨破坏,改善脊柱侧弯及凹凸畸形,控制疾病的进展,从多点位治疗AS,而且无伤害,避免了非甾体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的不良反应,谓之绿色疗法。
二、中医辨证标准(一)证候①湿热痹阻证:主症:腰骶疼痛,脊背疼痛,腰背活动受限,晨僵,发热,四肢关节红肿热痛,目赤肿痛;次症:口渴或口干不欲饮,肢体困重,大便干,溲黄;舌脉:舌红,苔黄或黄厚腻,脉滑数。
督灸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系统评价

表 1 督灸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第一作者及
基线
诊断
发表时间
情况
标准
样本量
随机方案
T
C
干预措施
T
C
吕明芳 2018[13] 可比
标准 A
随机数字表 40
40 长蛇灸 + 对照组
杨社琴 2018[14] 可比
标准 B
就诊顺序号 41
41 督灸 + 对照组
沙利度胺片
标准 C
仅提及随机 48
中西医结合 中国民间疗法
CH
I
NA
SNATUROPATHY,Ap
r
.2024,Vo
l
.32No
.8
数 据 知 识 服 务 平 台 。 检 索 时 间 :从 各 数 据 库 建 库 到
标,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
MD )及其 95%CI 作为效应
灸、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脊柱炎、变形性脊柱炎、萎
的统计分析模型,即计算各研究间的I2 统计值。I2 为
2022 年 7 月。中文检索词:灸、灸法、督灸、长蛇灸、铺
指标。首先根据合并 研 究 的 变 异 程 度 确 定 Me
t
a分 析
缩性 脊 柱 炎。 英 文 检 索 词:mox
i
bus
t
i
on、
c
au
t
e
r
i
z
e、
0~40% 、
30% ~60% 、
50% ~90% 、
75% ~100% 分 别
故依据每个数据库的特征用自由词检索和相应高级检
AS)的 临 床 疗 效 和 安 全 性。 方 法: 计 算 机 检 索
督灸治疗AS临床研究PPT课件

2、体格检查:腰骶部有无压痛、脊柱的生理曲度、直腿抬高试验、“4”字试 验、压棘试验、骨盆挤压试验、枕墙距、指地距、胸廓活动度(若下降则 不能去西藏)。
3、实验室检查:HLA-B27,三大常规,ESR、CRP,Ig、补体C3、TC亚群,肝肾 功、CK等。
4、CT(CR)检查:CT分辨率高,可发现骶髂关节细小的变化,利于早期诊断。 对以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最后诊断。
3、内分泌:(性激素) 本病青春期前发病罕见,而青春期后青年发病猛增,40岁以后发病又较
少见;女性患病率显著低于男性。 4、外伤:
强直性脊柱炎--- 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
发病机制
1、分子模拟学说。 2、受体学说。
强直性脊柱炎--- 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
病理
1、附着点病是AS的基本病理改变。附着点病是指肌腱、韧带、关节囊等附着于 骨的部位的炎症、纤维化及骨化,主要发生在骶髂关节、椎间盘、椎体周围 的韧带、跟腱、跖筋膜、胸肋连接等部位。病理表现为:①炎症初期局部以 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伴有多核白细胞。②炎症进展中引起附着点侵 蚀破坏和纤维化、钙化或新骨形成。③炎症过程反复发生,韧带钙化,形成 骨桥或骨板。这些病变可以由脊柱下端逐步向上发展,最终形成竹节样变。
2、实验室检查: (1)降低HLA-B27基因的异常表达,甚至恢复正常。 (2)升高丘脑内的β-内啡呔含量。 (3)增强NK细胞的活性。 (4)改善炎性指标(我们常观察ESR、CRP)。 (5)改善免疫指标:Ig、补体C3、TC亚群。 (6)据统计:有效率达93.3%,明显缓解率达64.3%。
督灸疗法临床应用综述

督灸疗法临床应用综述摘要:“督灸”又称长蛇灸、铺灸,是国家级名老中医罗诗荣先生在国内独一继承和发扬创导的独特灸法[1],是在督脉上施以隔药灸疗法,通过激发协调诸经,发挥平衡阴阳、抵御病邪、调整虚实的功效,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督灸是在背部正中点火燃艾,形似长蛇。
督灸法施术独特,面积广,艾炷大,时间长,火力足,温通力强,治病快捷,功效卓著,是一般灸法所不能比及的[2]。
督脉铺灸用细软如棉的艾绒,燃烧时速度慢,火力均匀、温和、持久,渗透力强,能够窜透肌肤,直达组织深部,临床多作强壮补虚以治疗虚劳顽疾。
督灸疗法逐渐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所认识,其理论和临床应用也得到更深的研究和发展,本文对近年相关文献报道进行汇总分析,综述如下。
关键词:督灸;临床应用;综述督灸施灸部位常需铺垫生姜泥,生姜对皮肤的刺激性小,短时间内可重复操作,不会因刺激强度不够而影响功效,常作为通用材料[3]。
督灸不宜过于频繁,每次间隔时间不应少于1周,间隔时间过短容易出现身体疲乏、头昏等症状[4]。
督灸疗法作为祖国医学中传统的治疗方法,经过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不断地继承和发扬,其理论日趋丰富,其临床应用更加广泛。
一、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因督灸施术在背部正中,对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等脊柱相关病证取效最为直接,成为督灸的主要应用范围。
晁金玲等[5]收集109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给予督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 35 例,显效 15 例,有效 3 例,无效 2 例;对照组治愈 14 例,显效 16 例,有效 13 例,无效 11 例。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6.36%(53/55),明显高于对照组79.63%(43/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周子朋[6]将 60 例符合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和西乐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督灸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 3 个月。
中医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

- 180 -①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 沈阳 110847②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通信作者:汲泓中医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渊玉鑫① 汲泓② 【摘要】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风湿免疫系统中常见疾病之一。
以进行性自上而下脊柱关节僵硬、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现天气环境骤然变化、不良生活习惯、基因遗传及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导致AS 患者逐年增加。
本文通过综述近5年中医系统治疗中发现,口服中药是应用最多、治疗效果最明显的手段。
通过临床实践试验出了其他更多的特色疗法,如针刺、督灸、药罐、贴敷、熏蒸等。
均拥有治疗效果明显、价格适中、安全绿色等中医治疗特点。
本文将应用中医系统治疗肾虚督寒型AS 的研究进行系统归纳整理,展示中医治疗的有效性,以期对临床治疗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治疗 肾虚督寒 研究进展 综述 doi:10.14033/ki.cfmr.2024.06.0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4)06-0180-05 Research Progres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Kidney Deficiency and Cold in Du Meridian Type Ankylosing Spondylitis/YUAN Yuxin, JI Hong.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4, 22(6): 180-184 [Abstract]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 is a common disease in the rheumatology and immunology field. It is characterized by progressive stiffness, pain, and limited mobility of the spine from top to bottom, significantly affecting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Factors such as sudden changes in weather conditions, unhealthy lifestyle habits, genetic inheritance, and endocrine imbalances have led to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AS patients each year.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systematic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oral herbal medicine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and has shown the most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s. Through clinical trials, other distinctiv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ies have emerged, including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cupping therapy, herbal patches, and fumigation. These method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s, affordability,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for kidney deficiency and cold in Du meridian type AS, demonstrating its effectiveness. It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and 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field. [Key words] Ankylosing spondylit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Kidney deficiency and cold in Du meridian type Research progress Review First-author's address: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847, China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侵犯骶髂关节是首要表现,进而出现从颈椎直至整个脊柱甚至连及下肢的关节僵硬、并疼痛剧烈及活动严重受限,后期表现为脊柱僵直和关节畸形[1]。
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萍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科,266003
刊名:
光明中医
英文刊名:GUANGMING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11,26(4)
被引用次数:4次
参考文献(9条)
1.田代华黄帝内经素问 2005
2.张巍云;陈卫国;王新春麝斑散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10例 2009(24)
3.胡秋生长蛇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89例[期刊论文]-中国针灸 2002(3)
4.冯祯根铺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6例[期刊论文]-上海针灸杂志 2004(1)
5.孙秀华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椎炎的效果观察[期刊论文]-护理研究 2004(1)
6.张庆力,许朝刚,高冠华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0例[期刊论文]-中医外治杂志 2007(4)
7.王平森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6例体会[期刊论文]-中医外治杂志 2002(4)
8.王国栋督脉隔姜灸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0例疗效分析[期刊论文]-按摩与导引 2008(7)
9.林庆学,段希栋长蛇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89例[期刊论文]-中国民间疗法 2004(10)
引证文献(3条)
1.王岩红,林佳玫铺灸结合针刺治疗腰痛的效果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当代医药 2013(35)
2.包白音通拉嘎蒙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期刊论文]-北方药学 2014(07)
3.高尚社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02)
引用本文格式:高萍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光明中医 2011(4)。
督灸配合针刺改善强直脊柱炎肾阳虚证患者脊背疼痛临床观察硕士学位

督灸配合针刺改善强直脊柱炎肾阳虚证患者脊背疼痛临床观察硕士学位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题目:督灸配合针刺改善强直性脊柱炎肾阳虚证患者脊背疼痛临床观察英文题目: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improving back pain of kidney–yang deficiency syndrome of AS by Du-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申请人姓名:林国钦入学年月:2008年9月学科专业:针灸推拿学指导教师:杨继国学位类型:医学科学学位2011年3月30日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文中除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已经发表的科研成果。
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者,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完全由自己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_____导师签名_____日期_____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山东中医药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山东中医药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印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_____导师签名_____日期_____提要目的:通过观察督灸配合针刺改善AS肾阳亏虚证患者脊背疼痛的程度,并与督灸相对照,为临床上缓解AS患者的脊背疼痛优选更佳的治疗方案。
方法:将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60例AS患者,使用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将患者分为督灸组,督灸加针刺组各30例。
用长海疼痛量尺记录治疗前及治疗一疗程后脊背疼痛程度,然后分别统计督灸组及督灸配合针刺组对AS患者脊背疼痛的改善。
结果:督灸配合针刺治疗一个疗程后患者疼痛量化积分自身前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督灸组治疗一个疗程后患者疼痛量化积分自身前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督灸配合针刺组与督灸组疼痛量化积分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
督灸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督灸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姚志城;黄小冰;卓善蓝;徐培青;李桓宇;梁鼎天【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年(卷),期】2022(41)12【摘要】目的观察督脉铺灸结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外周血微小RNA-223(miR-223)、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白介素-6(IL-6)水平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早中期AS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对照组予口服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督脉铺灸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观察两组外周血血清mi R-223、MMP-3和IL-6水平及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外周血血清miR-223、MMP-3和IL-6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骨代谢指标BGP和BALP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
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外周血血清mi R-223、MMP-3和IL-6及骨代谢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督脉铺灸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AS疗效优于单纯柳氮磺吡啶治疗,可能与其能降低外周血mi R-223、MMP-3和IL-6水平以及调节骨代谢有关。
【总页数】5页(P1200-1204)【作者】姚志城;黄小冰;卓善蓝;徐培青;李桓宇;梁鼎天【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2【相关文献】1.督灸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阳亏虚证的疗效观察2.铺灸联合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观察3.督灸联合合理护理干预治疗寒凝血瘀型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4.补肾强督汤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5.改良督灸联合火针治疗肾虚寒湿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直性脊柱炎--- 诊断标准
• 1984修订的纽约标准(肯定---符合放射学标准和1项以上 临床标准;可能AS----符合3项临床标准或符合放射学标 准而不具备任何临床标准。) • (附X光片)
强直性脊柱炎--- 诊断
1、做好问诊(临床症状特点):(1)年龄、男女、(2)腰痛或臀部交替痛, 夜间痛甚等(3)晨僵活动后缓解(4)了解关节病变是否有自下而上的发 展规律。(5)有无肠道感染病史(长期腹泻史)(研究证实,该病的发生 与肠道克雷伯氏杆菌、志贺菌有密切关系)。(6)有无AS家庭遗传史(7) 有无外伤史。(8)有无虹膜炎病史。 2、体格检查:腰骶部有无压痛、脊柱的生理曲度、直腿抬高试验、“4”字 试验、压棘试验、骨盆挤压试验、枕墙距、指地距、胸廓活动度(若下降 则不能去西藏)。
二、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
1、改善临床症状、体征。使脊柱强直、疼痛症状明显减轻、 甚至消失,弯曲逐渐恢复生理曲度。脾胃功能改善,生殖 功能恢复。 2、实验室检查: (1)降低HLA-B27基因的异常表达,甚至恢复正常。 (2)升高丘脑内的β-内啡呔含量。 (3)增强NK细胞的活性。 (4)改善炎性指标(我们常观察ESR、CRP)。 (5)改善免疫指标:Ig、补体C3、TC亚群。 (6)据统计:有效率达93.3%,明显缓解率达64.3%。
内容
一、强直性脊柱炎(概述;西医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中医病因
病机;诊断“诊断思维与诊断标准”及与RA鉴别诊断、药物治疗、
病程与预后)
二、临床研究(科研课题及研究生临床观察)
一、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 --- 概述
Ankylosing spondylities简称AS
1、定义: AS属血清阴性(RF“—”)关节病,以侵犯脊柱及骶髂关节为 主,并可累及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附着点病是AS 的基本病理改变。附着点病是指肌腱、韧带、关节囊等附着于骨的部位 的炎症、纤维化及骨化,主要发生在骶髂关节、椎间盘、椎体周围的韧 带、跟腱、跖筋膜、胸肋连接等部位。疾病过程中AS的成纤维细胞分 泌骨基质、导致韧带骨化,后期可引起脊柱、髋等关节强直,造成驼背 畸形,活动受限。致残率很高。(100%)
督灸疗法 ---部分临床观察
• • • • • • • • • • • • • • 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督灸纠正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崎形的临床研究 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抑制HLA一B27基因表达的临床研究 督灸治疗AS关于HLA一B27阴性与阳性患者的疗效观察 督灸治疗强直性眷柱炎对肠粘膜免疫影响的临床研究 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调整血清一氧化氮含量的临床研究 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不同证型疗效的临床研究 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疼痛强度的临床研究 督脐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研究 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改善僵硬症状的临床研究 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改善疲劳症状的疗效观察 督灸改善AS肾阳虚证辨证因子的临床研究 督灸治疗AS气至病所与疗效关系的临床研究 ……
2、患病率:我国约3‰(2%,25%)
3、年龄和性别:多年轻时发病,发病年龄常为10~40岁,15~35岁是高峰 期,40岁以后发病少见。男女比例约为:10:1, 男性发病较女性重。
强直性脊柱炎--- 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
病因(本病病因不明)
1、遗传因素:HLA-B27与AS强相关。AS患者90%左右HLA-B27(+),而 HLA-B27(+)的AS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其一级亲属患病高达 25%左右。 (人们高度怀疑B27为本病的遗传易感基因)。但是, HLA-B27(+)人群 AS患病率只有2%。且AS患者中有10%的人B27(—)(正常人?)。 2、环境因素(感染因素):发现革兰氏阴性杆菌---克雷白杆菌通过肠道粘模 起作用。克雷白杆菌的出现与血清IgA 升高相平行,而IgA抗克雷白抗体只 见于AS病人。另有多人报道,AS病人存在泌尿生殖系感染。 近期的病机研究认为CD80是联系强直性脊柱炎与肠道粘膜免疫的一个至 关重要的因子,CD80高表达标志着强直性脊柱炎的活动及肠道粘膜免疫紊 乱 ,通过分子模拟学说机制导致自身免疫紊乱发为强直性脊柱炎 (课题) 3、内分泌:(性激素) 本病青春期前发病罕见,而青春期后青年发病猛增,40岁以后发病又较少 见;女性患病率显著低于男性。 4、外伤:
督灸前
督灸后
督灸前
督灸后
督灸前
督灸后
谢
谢
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AS属于“腰痛”、“肾痹”、“骨痹”、“督脉
病”、“大偻”的范畴。国标《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将强直性脊柱
炎命名为“脊痹”。 肾虚为本,寒湿、痰瘀阻滞为标 。肾精不足是AS发病的根本,
风、寒、湿邪、跌仆损伤等均为诱发因素。
崇氏认为:AS早期为肾虚督空,中期为脾肾两虚,晚期为痰阻 血瘀。
强直性脊柱炎--- 药物治疗
西药(只能改善症状,缓解病情): 中药:辨证论治。(名家观点:不统一)
副作用大:胃肠损伤、肝肾功损伤、骨破坏等。
强直性脊柱炎--- 病程和预后
• 本病病重根深,缠绵难愈,常反复发作,致残率高,应当 有耐心有恒心坚持治疗。(医嘱:坚定信心、端正姿式、 坚持锻炼) • 一般病例寿命同正常人,但影响生活质量。
骶髂关节受累
脊柱受累 类风湿结节 RF
+
全脊柱、上升性 多(-)
仅颈椎 + 多(+)
HLA-B27
病理 X线特点 治疗
90%(+)
肌腱/韧带附着点炎症 非对称性、侵蚀性关节病变、新 骨形成、强直、骶髂关节炎 消炎痛、柳氮磺、甲氨蝶呤、激 素、益赛普等
无特异性
炎症性滑膜炎 对称性、侵蚀性关节Leabharlann 变、侵蚀 性关节炎 阿斯匹林、青霉胺等
强直性脊柱炎--- 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
发病机制
1、分子模拟学说。 2、受体学说。
强直性脊柱炎--- 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
病理
1、附着点病是AS的基本病理改变。附着点病是指肌腱、韧带、关节囊等附着于
骨的部位的炎症、纤维化及骨化,主要发生在骶髂关节、椎间盘、椎体周围 的韧带、跟腱、跖筋膜、胸肋连接等部位。病理表现为:①炎症初期局部以 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伴有多核白细胞。②炎症进展中引起附着点侵 蚀破坏和纤维化、钙化或新骨形成。③炎症过程反复发生,韧带钙化,形成 骨桥或骨板。这些病变可以由脊柱下端逐步向上发展,最终形成竹节样变。 2、骶髂关节是本病最多累及的部位。病理表现为软骨、纤维炎,软骨变性、破 坏,软骨下骨板破坏,关节间隙纤维化等。
督灸疗法 ---部分课题
1.“铺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与镇痛机理的研究”(1998年获山东省医学 科技进步二等奖)。证明铺灸可升高脑内β -内啡肽含量,从而起到中枢镇 痛作用。 2.“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对免疫机理的临床研究”(2000年鉴定成果水平达 到国际领先)。证明督灸可调节AS患者的免疫功能。 3.“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对HLA-B27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2004年获山东省 科技进步三等奖),证明督灸可下调HLA- B27基因的异常表达。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肾阳虚证技术规范整理研 究”。2007年通过国家局专家验收、鉴定。建立督灸技术规范。 5.“督脐灸调控强直性脊柱炎脾胃虚弱证CD80表达的临床研究”,2011年获山 东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二等奖。证实督灸配合脐灸治疗AS脾胃虚弱证,效果显 著。 6.在研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攻关项目“督灸对强直性脊柱炎肾阳虚证患者脊背 热像图改变的临床研究”(建立AS热像图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体系)。 7.在研山东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督灸对强直性脊柱炎肾阳虚证血清TNF-α表 达影响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探讨督灸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3、实验室检查:HLA-B27,三大常规,ESR、CRP,Ig、补体C3、TC亚群, 肝肾功、CK等。
4、CT(CR)检查:CT分辨率高,可发现骶髂关节细小的变化,利于早期诊 断。对以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最后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 与RA鉴别诊断
鉴别点 家族史 性别分布 受累关节 AS +++ 男 〉女 寡关节、非对称性大关节 、下肢>上肢 RA + 女>男 多前节、对称性、小关节和大关 节、上肢和下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