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GAST研究:贝伐单抗+化疗未能改善总生存期
结直肠癌靶向药物贝伐单抗与帕尼单抗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靶向药物贝伐单抗与帕尼单抗的研究进展随着靶向药物的迅猛发展,结直肠癌的治疗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目前,应用于结直肠癌的靶向药物主要是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单克隆抗体。
贝伐单抗是迄今为止作用最肯定的血管生长抑制剂,已被批准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用药,与FOLFIRI 方案联合应用可将总生存期延长30%。
贝伐单抗疗效和安全性注册研究(BriTE)证实,一线治疗至肿瘤进展后,如果病人不再接受抗肿瘤治疗,生存期仅为12.6 个月,继续接受化疗者为19.9 个月,而继续接受含贝伐单抗方案治疗者则长达31.8 个月。
因此,目前有观点认为,贝伐单抗联合化疗能显着提高疗效,其最适合的给药方案可能是联合治疗获益后或进展后贝伐单抗维持治疗。
然而,贝伐单抗在临床上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目前贝伐单抗主要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
在国内外的临床试验中,虽然贝伐单抗安全性良好,严重不良事件如致死性出血、胃肠道穿孔等发生率低,但仍需特别警惕。
其他不良事件包括血栓栓塞、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蛋白尿等,应在用药中给予适当的监测。
选择适合的病人是预防严重不良事件的最有效措施。
西妥昔单抗可高效地阻断EGFR 的表达,已被多个国家和地区批准单药或与伊立替康联合应用于伊立替康治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
由于KRAS 基因突变病人应用靶向EGFR 抑制剂治疗无效, 仅对KRAS 基因野生型有效。
因此,使用EGFR 抑制剂前必须进行KRAS 基因检测。
NCCN 指南明确指出结直肠癌病人治疗前必须接受KRAS 基因检查,严格限定为KRAS 基因检测为野生型。
KRAS 基因检测能够帮助早期症状不明显的结直肠癌病人尽早得知病情,实现癌症的早发现、早治疗,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并且能大幅度减少过度治疗所导致的治疗费用增加和不必要的毒副反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治疗。
但是,应用西妥昔单抗进行新辅助治疗尚未被证实能够使病人受益,还有待进一步评估。
阿瓦斯汀或再添新适应证

阿瓦斯汀或再添新适应证[导读]罗氏旗下阿瓦斯汀(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使晚期宫颈癌患者总生存期延长。
这一结果可能为这款年销售额达数十亿美元的药物增加另一适应症铺平了道路。
研究人员说,这标志着首个研究证明这个阻滞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可罗氏旗下阿瓦斯汀(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使晚期宫颈癌患者总生存期延长。
这一结果可能为这款年销售额达数十亿美元的药物增加另一适应症铺平了道路。
研究人员说,这标志着首个研究证明这个阻滞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可以延长妇科癌症患者的生存期。
这项研究共纳入452名宫颈癌扩散或复发的病人,其中在化疗的基础上联用阿瓦斯汀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
相比之下,那些仅接受化疗的病人中位生存期为13.3个月。
研究结果被认为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这项研究的带头人Krishnansu Sujata Tewari博士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延长总生存期对宫颈癌患者来说意义重大。
”目前的标准治疗对于复发或扩散的宫颈癌患者疗效甚微,患者通常只能生存12个月或更少。
今年在芝加哥举行的ASCO会议上,发布该项研究试验数据的Tewari也感慨:“我们终于有一种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存活更久了。
”阿瓦斯汀,2012年销售额将近60亿美元,在美国批准用于治疗结肠癌、肺癌、肾癌。
在等待追加验证性数据期间有条件批准用于治疗一型脑癌。
在一些海外市场,它还被批准用于治疗卵巢癌和乳腺癌。
由于在临床试验中未能延长生存期,美国撤销了阿瓦斯汀用于治疗乳腺癌的批准。
每年美国大约有4000名,全球有25万名患者死于宫颈癌。
批准阿瓦斯汀治疗晚期宫颈癌将会在化疗几乎无效的患者中打开另一个很大的市场。
研究人员在阿瓦斯汀治疗宫颈癌的试验中没有发现新的或意想不到的副作用,而已观察到的副作用并没明显降低患者生存质量。
正如Tewari说:“我们不仅没有发现任何新的副作用,而且之前观察到的副作用发生率都在10%以下。
相对于延长生存期来说,这种副作用的发生率是可以接受的。
贝伐单抗辅助治疗肺癌的临床进展

贝伐单抗辅助治疗肺癌的临床进展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两种类型。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被诊断患有肺癌,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尽管肺癌的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是依然是临床难以治愈的疾病之一。
贝伐单抗(Bevacizumab)是一种抗血管生成荷糖蛋白(VEGF)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肺癌治疗中。
本文将主要探讨贝伐单抗作为辅助治疗肺癌的临床进展。
贝伐单抗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和促进血管紧张素的释放,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作用。
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明,贝伐单抗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尤其是作为辅助治疗的效果更为明显。
以下是一些关于贝伐单抗辅助治疗肺癌的临床进展。
一、贝伐单抗与化疗联合治疗一项临床研究发现,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可以显著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将2700名患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标准化疗,另一组接受标准化疗加贝伐单抗治疗。
结果显示,接受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不多见。
贝伐单抗与化疗联合治疗可以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
贝伐单抗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也是当前肺癌治疗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并不总是有效,研究表明,贝伐单抗可以增加免疫治疗的疗效。
一项研究显示,贝伐单抗与PD-1/PD-L1抑制剂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并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
贝伐单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可能成为未来肺癌治疗的重要方向。
三、贝伐单抗作为辅助治疗四、副作用与风险贝伐单抗并非没有副作用和风险。
已有研究表明,贝伐单抗治疗可能导致高血压、凝血功能异常、蛋白尿、出血等不良反应。
在使用贝伐单抗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由于贝伐单抗抑制了血管生成,因此存在一定的出血风险,不适合有活动性大出血的患者使用。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评价

疾病 无进 展生 存 时 间 ( F ) 指 的 是 患者 从 随机 PS , 分 组到第 一次 被观察 到肿瘤 进展 或发 生死亡 所经 历 的 时 间 , 于未 发生肿 瘤进 展的患 者 , 最后一 次 随访 时 对 将
向治疗药物之一。 目 已经进行了一些临床试验 , 前 用 于评价 贝伐单 抗 和化疗药 物联 合使用 治疗 晚期非 小 细
1 .检索方 法
在 P b d和 C crn ir y电子 数 据库 , 用 u me ohaeLba r 使 关键 字 (b vc u bo v sn)a d u gcn e r e ai ma ra at z i n (1n acro
N C C) S L 进行检 索 , 文献发 表年 限设 定 为 19 99年 1 月
胞 肺癌 时 , 否会 提高患 者 的疾 病无 进展 生 章 收集 了从 19 99年 1月 至
20 0 9年 7月 的所有 相关 的 临床 试验 论 文 , 希望 通 过本
间作为其最后失访时间。总生存时间( S , O ) 指的是患 者 由随机分组到任意原因引起的死亡所经历的时间, 对 于 随访 期 间一直 存 活 的患 者 , 最 后一 次 随访 时 间 将
效性相关指标的精确区间估计 , 为今后贝伐单抗用于 非小 细胞肺 癌 的相关 临床试 验起 到指导 和参 考作用 。
资料 与方法
表时间、 治疗方法 、 病人数、 平均年龄 、 性别构成、 非小
细胞 肺癌分 级 、C G 评 分 、 EO 中位生 存 时 间 、 中位 疾 病 无 进展生存 时间 、 效率 、 良事件 等 。其 中 ,ono 有 不 Jhsn D 的临 床试验 由试验 者 和一 个独 立 调查 机 构 分别 记 H 录 了试验结 果 , 两者 仅 有 细微 差 别 , 这 里 , 在 我们 采 用 了试验者 记 录的试 验 数据 。对 于 论文 中没 有 给 出 H R 及 可信 区间 而只有 K— 曲线 的情 况 , 用估计 方法 M 采 计 算对应 指标 的估计 值 。 5 。统计 分析 方法 在 me t a分析 中 , 我们 采用 固定效 应模 型 计 算 总 的疾病进 展 风险 ( R fr i aeporso ) 死 亡风 H o s s rges n 、 de i 险 ( R fr et) H a 以及 相应 的 9 %可 信 区 间。 当异质 od h 5
贝伐珠单抗致过敏性休克1例

贝伐珠单抗致过敏性休克1例贝伐珠单抗致过敏性休克1例近年来,贝伐珠单抗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药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尽管其疗效显著,但相应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
本文将通过介绍一例贝伐珠单抗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着重探讨贝伐珠单抗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该病例涉及一位62岁的男性患者,患有肺癌晚期。
根据临床指南,他开始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以期改善肿瘤状况并延长生存期。
在治疗的第二个周期,患者出现了明显的过敏反应,伴有荨麻疹、呼吸困难、面部浮肿等症状。
立即停止贝伐珠单抗的给药,采取急救措施并予以对症治疗。
经过紧急处理后,患者症状得到了缓解,但仍需密切监测。
贝伐珠单抗是一种单克隆抗体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来治疗癌症。
然而,一些患者对该药物存在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发展为过敏性休克。
据研究统计,贝伐珠单抗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约为2%-4%。
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异常、药物结构以及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速度等因素有关。
临床上,贝伐珠单抗治疗前,应仔细评估患者的过敏史和体征。
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应采用皮肤试验或其他敏感性检测技术进行预测性检查。
此外,由于贝伐珠单抗具有强烈的溶解力和刺激性,治疗前应注意保证药物的适当配制和缓慢给药,避免药物浓度过高和给药过快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当患者发生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贝伐珠单抗的给药,并积极进行急救处理。
在急救措施中,应予以氧气吸入、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以及支持性治疗等。
针对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此外,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皮肤状况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病情稳定后,医生需要重新评估患者的过敏风险,是否继续使用贝伐珠单抗。
通过这一例贝伐珠单抗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我们不难看出,贝伐珠单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只有在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下,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和紧急处理方法,才能确保贝伐珠单抗的安全有效应用,为癌症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观察与护理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观察与护理【摘要】目的观察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护理效果。
方法以本院2020年5月~2021年4月期间,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1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4例直肠癌和5例结肠癌患者采用贝伐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5-氟尿嘧啶 +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化疗,2例乳腺癌采用贝伐单抗联合TC方案(多西他赛+环磷酰胺)化疗,化疗每21天为1周期。
化疗2周期按照WHO推荐的评价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全部患者均未因贝伐单抗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而终止用药,顺利完成治疗计划。
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时,配合一定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和减轻贝伐单抗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贝伐单抗;化疗;恶性肿瘤;护理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其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且患者在确诊时有5%~15%已达晚期。
贝伐珠单抗(avastin)是一种重组人源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单克隆抗体,它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为靶点,与内源性的VEGF竞争性地结合VEGF受体,抑制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增加血管通透性,减少新血管的生成,从而阻断肿瘤生长所需的血液、氧气及其他营养供应,延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发挥抗癌作用。
贝伐珠单抗可用于治疗Her-2阴性的复发或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该药与化疗联合,可明显提高该类患者的治疗疗效,且不良反应增加不明显。
2020年5月~2021年4月期间,本院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疗效显著,现将临床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1例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46~68岁,中位年龄56岁;其中直肠癌4例,结肠癌5例,乳腺癌2例,均为IV期,KPS评分≥70分,预计生存期≥12周。
1.2 治疗方法4例直肠癌和5例结肠癌患者采用贝伐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5-氟尿嘧啶 +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化疗,2例乳腺癌采用贝伐单抗联合TC方案(多西他赛+环磷酰胺)化疗,化疗每21天为1周期,贝伐单抗剂量为5mg/kg,用10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静滴,每2周给药1次,直到病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为为止。
贝伐单抗辅助治疗肺癌的临床进展

贝伐单抗辅助治疗肺癌的临床进展1. 引言1.1 引言贝伐单抗能够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1受体结合,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恢复T细胞的功能,从而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增强抗肿瘤活性。
临床研究表明,贝伐单抗在晚期不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并减少了肿瘤的进展速度。
适应症扩展方面,贝伐单抗还被证实在晚期小细胞肺癌和辅助放疗后的局部晚期多发性不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中有着良好的疗效。
2. 正文2.1 研究背景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全球有约280万人次因肺癌导致死亡,这一数字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近1/5。
肺癌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学的难题,尤其是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率相对较低。
传统的肺癌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方法,这些治疗手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肿瘤的发展,但其效果有限并且容易出现耐药性。
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对于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究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显示贝伐单抗在肺癌治疗中具有潜在的效果,尤其是在复杂晚期肺癌患者中。
深入探讨贝伐单抗作为辅助治疗肺癌的临床进展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贝伐单抗的作用机制贝伐单抗是一种通过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PD-1受体来抑制T细胞免疫抑制信号的单克隆抗体。
在肺癌患者中,肿瘤细胞表面广泛表达PD-L1,而PD-1受体则主要表达于T细胞表面。
当PD-L1与PD-1结合时,会抑制T细胞的活化,并减弱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贝伐单抗的作用机制即通过阻断PD-L1与PD-1的结合,恢复T细胞的活化,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除了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和T细胞之间的免疫调节信号通路外,贝伐单抗还可以通过诱导抗原呈递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提高T细胞的活性和浸润能力,进而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
贝伐单抗还可以影响肿瘤微环境中其他免疫细胞的活化状态,如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Treg细胞的活性,从而进一步促进肿瘤的免疫杀伤效应。
贝伐单抗辅助治疗肺癌的临床进展

贝伐单抗辅助治疗肺癌的临床进展贝伐单抗是一种免疫治疗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肺癌的治疗中。
贝伐单抗通过靶向肿瘤细胞表面的PD-1、PD-L1分子,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从而提高肺癌的治疗效果。
目前,贝伐单抗已成为肺癌治疗的主要选择之一,特别是在晚期和转移性肺癌患者中,贝伐单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最近的临床研究表明,贝伐单抗在肺癌的辅助治疗方面也显示出了很好的前景。
辅助治疗是针对已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的治疗,其目的是减少肺癌的复发率和死亡率。
辅助治疗可通过提高患者免疫力、杀灭剩余的癌细胞和减少癌细胞的扩散来实现这一目的。
最新的研究显示,针对PD-L1表达高的患者,贝伐单抗可以作为肺癌辅助治疗的有效手段。
一项随机对照实验显示,接受贝伐单抗辅助治疗的患者相比于安慰剂组,肺癌无病生存期显著延长,并且肺癌复发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
这表明,贝伐单抗可以在手术治疗后减少患者的复发率,并且改善患者的预后。
然而,即使在PD-L1表达水平较低的肺癌患者中,贝伐单抗辅助治疗的应用也表现出了一定的疗效。
一项随机的II期研究显示,贝伐单抗辅助治疗可以显著延长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虽然贝伐单抗辅助治疗肺癌的疗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临床应用中仍需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肺癌患者的免疫状态可能影响贝伐单抗辅助治疗的效果,因此需要准确评估每位患者的免疫状态。
其次,贝伐单抗辅助治疗需要长期应用,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此外,贝伐单抗辅助治疗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如疲劳、恶心、呕吐等。
总之,贝伐单抗作为肺癌辅助治疗的一种新型免疫治疗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合理使用,并合理评估治疗风险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V AGAST研究:贝伐单抗+化疗未能改善
总生存期
KangYK,OhtsuA,CutsemEV,eta1.
大多数I1I期研究显示晚期胃癌(AGC)
患者的的中位生存期(mOS)不足1年.而
贝伐单抗(BEV)联合化疗的疗效在临床
前实验以及II期临床试验中获得了肯定.
A V AGAST为第一项比较BEV+化疗与安慰剂
(PBO)+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的Ill期随机
试验.
研究入组无法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
移性胃/胃食管连头部胃癌的初治患者,
以1:1接受卡培他滨(或5一FU)+顺铂+
BEV(75mg/kgiV)或PBO,q3w,分层
因素包括:地域,氟Ⅱ密啶治疗和病情.顺
铂持续6个周期:当疾病进展或毒性不可控
时给予BEV/P[30+卡培他滨/5一FU.主要终
点为0S,预设的终点值为2.8个月:次要终
点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总体反应率
(ORR)和安全性.
从2O07年9月~2008年12月,共入
组774例患者,患者情况为:约95%为转
移[~LAGC,2/3为男性,49%来自亚太地
NiccoliRaoulJL.BangYJ,etal
舒尼替尼(Su)治疗胰腺神经内分
泌肿瘤(NET)的I,JI期临床试验结果呈
阳性,随后研究者进行了此项双盲安慰剂
(PB0)对照白勺III期试验.
患者入组标;隹:晚期高分化的胰腺
内分泌肿瘤,在过去12月内病情进展.以
1:1随机接受SU[375mg/d,连续每日给
药(CCD)]或PBO,同时给予最佳支持治
疗.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本
研究在独立数据监控委员会的建议下提前终止,主要原因为PBO组有严重的不良事件和死亡发生,并且疗效出现了差异.
从2007年6月~2009年4月,171例
患者随机分入SU组(n=86)或PBO组
{n=85).基线特征:49%为功能性肿
瘤患者;在60%可评价患者中,Ki一67指
数≤5%95%有远处转移;大部分患者
已进行手术(89%);部分以前接受过
化疗(SUVS.PB052%vs.59%)或
生长抑素类似物(24%VS.22%).中位PFSSU组VS.PBO组:11.4个月.5.5个
月(HR0.418,95%CI:0263~0662: TabemeroJ,ArandaE,GomezB,ctal
转移性结肠癌(CRC)患者一线化
疗一旦达到了最佳的反应后最适合的化
疗持续时间和方案目前还存有争议,此
项多中心双盲III期试验旨在评价6个周期的贝伐单抗(BEV)+卡培他滨/奥沙利铂(BEV+XELOX)后以XELOX—BEV或单药BEV维持治疗的疗效和耐受性.
未治的转移性CRC患者随机接受BEV (7.5mg/kg)+XELOX(卡培他
滨1OO0mg/mbidd1~14+奥沙
利铂13Omg/md1)q3WkX6,随
后以×ELOS—BEV(A组)或BEV(B组)维
持直至病情进展.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客
区,32%来自欧洲,19%来自美洲.总
体上,化疗+PBO组VS.化疗+BEV组的mOS:10.1个月.12.1个月(HR0.87;
P=0.T002j:根据地域分层分析,美洲地
区:6.8个月VS.11.5个月(HRO.63),欧
洲:8.6个月VS.11.1个月(HR085),亚太
地区:12.1个月VS.13.9个月(HR0.97).
次要终点PFS:5.3VS.6.7(HR0.80,
95%CI:0.68~0.93:P=0.0037),总反
应率为:46%VS.27%(P=0.O315).
BEV组+化疗无非预期或新的安全事件报告.
该研究结果提示,AGC患者采用BEV+
化疗未能达预期的主要终点,但次要终点PFS ~nORR都有显着改善,安全性尚可接受.
P=0.0001]:客观反应率(ORR):9%
VS.0(P=00066):死亡:9例VS21例.
总生存期(OS)未能达到预期终点,但是
HR为0409,数据仍支持SU组(95%Cl:
0.侣7~0.894:P=O.0204).多变量分析
发现,距诊断间隔的时间为唯一有价值的独
立预后因素(≥3年VS<3年,HR0.603, 95%CJ-D.3B2~O.952户=O.03),而非
治疗作用.SU组最常见不良事件为腹泻,
恶心,无力和呕吐.3/4级不良事件SU组多
见,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高血压,手足
综合征和白细胞减少症.PBO组有更多的严
重不良事件.
与PBO相比,晚期胰腺NET患者接受
SU37.5mg/dCCD能显着改善PFS,ORR~n
OS,且耐受性良好.
观反应率(ORR)和安全性.
480例患者随机分入A组(239例)和B
组(241例).人口学特征两组无显着差异,
中位随访期为16个月.两组的ORR,PFS,OS
都没有学统计学差异.初步分析安全性显示两
组耐受性都可接受,A组VS.B组.3/4级腹泻11%13%,手足综合征12%6%,神经
毒陛为24%7%.
转移性CRC患者经XELOX—BEV诱
导治疗后,以单药BEV维持治疗是一种
较好的选择,但还需要更多的试验研究
来证实.a西(编译黄欣蕊)
Journalofch『l0P『e9cnonDnJg2010.07NO.100I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