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伐珠单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贝伐珠单抗在我院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贝伐珠单抗在我院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目的:了解貝伐珠单抗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以促进该药的临床合理使用。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265例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的肿瘤类型、贝伐珠单抗的临床地位、治疗方案、用药次数、治疗周期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主成分参数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结果:265例患者共涉及18类恶性肿瘤,以结直肠癌(48.68%)、卵巢癌(20.75%)、肺癌(9.43%)为主;贝伐珠单抗抗肿瘤治疗用于一线、二线、三线的比例分别为10.28%、26.39%、23.61%;其肿瘤治疗涉及肿瘤类型主要为结直肠癌、卵巢癌、肺癌;其抗肿瘤治疗的肿瘤类型可聚为4类,结直肠癌为一类,卵巢癌为一类,肺癌为一类,其他为一类。
贝伐珠单抗与化疗药物联用方案有347例次(90.84%),贝伐珠单抗单用方案有35例次(9.16%);在贝伐珠单抗与化疗药物联用方案中,以与含氟尿嘧啶等抗代谢类药物联用(50.54%)、与含紫杉类药物联用(18.05%)、与铂类药物联用(16.50%)为主。
有1例患者最多使用了69次贝伐珠单抗,有44例患者各使用了1次;有1例次治疗了51个周期,有85例次治疗了1个周期,以治疗1~4个周期最为常见。
结论:贝伐珠单抗作为首个上市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临床恶性肿瘤(实体瘤)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已成为结直肠癌、卵巢癌和肺癌的一线治疗药物,但由于其药理作用的局限性,该药与化疗药物的联用仍是主要方向。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bevacizumab in anti-tumor treatment,and to promote rational use of it in clinic. METHODS:The medical records of 265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bevacizumab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in our hospital during Jan. 2011-Dec. 2015 in respects of tumor types of patients,clinical status of bevacizumab,treatment plan,frequency of medication and treatment cycl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nd cluster analysis of were conducted on the basis of calculation of principle component parameter. RESULTS:Among 265 patients,18 categories of malignant tumor were involved,being mainly colorectal malignant tumor (48.68%),ovarian malignant tumor (20.75%)and lung malignant tumor (9.43%). The proportion of first-line,second-line and third-line bevacizumab anti-tumor therapy were 10.28%,26.39%,23.61%,respectively. The tumor types of anti-tumor therapy were colorectal cancer,ovarian cancer and lung cancer. The types of tumor in anti-tumor therapy could be clustered into four categories;colorectal cancer was clustered into one category;ovarian cancer was clustered into one category;lung cancer was clustered into one category;other cancer type was clustered into one category. There were 347 cases of bevacizumab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drugs (90.84%)and 35 cases of bevacizumab alone (9.16%). Among bevacizumab chemotherapy drug combination plan,bevacizumab mainly combined with antimetabolitas (50.54%),drugs containing paclitaxel (18.05%)and platinum (16.50%). A patient was given bevacizumab for 69 times at the most,while 44 patients were given bevacizumab for one time. One case was treated for 51 courses,while 85 cases were treated for one course. Most of them were treated for 1-4 courses. CONCLUSIONS:As the firstlisted anti-angiogenic drug,bevacizumab has a certain clinical status in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tumors,and has become first-line treatment drug for colorectal cancer,ovarian cancer and lung cancer. Due to the limits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bevacizumab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plan is still the main direction.KEYWORDS Bevacizumab;Tumor therapy;Clinical application;Analysis抗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
贝伐珠单抗对脑转移瘤伴难治性瘤周水肿的疗效观察

2020年4月第7期临床用药论坛贝伐珠单抗对脑转移瘤伴难治性瘤周水肿的疗效观察黄擎轩广东省化州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广东 茂名 525100【摘要】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在脑转移瘤伴难治性瘤周水肿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脑转移瘤患者2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成头部MRI增强检查,患者均拟行贝伐珠单抗治疗,每月1次,连续治疗2次,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KPS)、临床症状缓解情况、MRI影像学结果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
结果:脑转移瘤伴瘤周水肿患者经贝伐珠单抗治疗2疗程后KP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MRI增强检查示脑转移瘤体积及瘤周水肿指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
20例患者中,2例出现高血压加重(调整降压药物后得到控制),1例出现鼻出血(经压迫后出血终止),2例出现蛋白尿但无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贝伐珠单抗用于脑转移瘤伴难治性瘤周水肿患者治疗中能缩小脑肿瘤,减轻脑水肿,缓解、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贝伐珠单抗;脑转移瘤;瘤周水肿;生活质量;临床症状;MRI影像;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73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07-0075-02脑转移瘤是恶性肿瘤中常见并发症及导致其死亡的关键因素之一,主要是因为肿瘤细胞本身会不断的增长(多为侵袭性的增长)与繁殖,还会增加脑肿瘤周围的水肿,使得患者的颅内压增加,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肢体偏瘫甚至瘁死,对病人的生存及生活质量影响很大[1]。
该病目前选择的多是脑肿瘤瘤周水肿常规治疗手段,即用甘露醇及糖皮质激素脱水降颅压治疗,但该治疗的副作用较大,会出现胃肠应激性溃疡、向心性肥胖、肾功能损害、免疫力降低等并发症,安全性与有效性较低,且对脑肿瘤无抑制作用[2]。
贝伐珠单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伴难治性脑水肿效果如何?

贝伐珠单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伴难治性脑水肿效果如何?相关调查显示,作为临床过程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对于患者健康的影响相对较大。
近年来,随着烟草市场的不断扩大,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出现了大幅升高的趋势,从而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总的来看,在临床过程中,该病可出现脑转移的问题,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脑转移瘤。
医疗人员表示,若不能及时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则该病症可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基于此,近年来,在医疗改革工作的推动下,大批医疗工作者结合临床诊疗经验针对肺癌脑转移瘤伴难治性脑血肿患者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索,从而有效推动了贝伐珠单抗治疗在临床过程中的应用。
实践表明,该疗法可以进一步实现对于患者健康的合理保障,对于我国医疗服务水平的全能提升具有良好的推动价值。
一、了解肺癌脑转移瘤伴难治性脑水肿作为呼吸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肺癌对于患者健康的影响相对较大。
从致病因素的角度来看,职业环境接触、电离辐射、遗传、既往肺部感染以及吸烟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肺癌问题。
在临床过程中,由于受到该病影响,患者可伴有咳嗽、气喘、胸闷、胸痛、痰中带血、声音嘶哑等临床症状,从而不利于其健康的合理保障。
在临床过程中,作为肺癌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肺癌脑转移往往会对患者健康造成进一步的威胁,且其也是导致肺癌治疗失败的重要诱因。
相关数据显示,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约有30%的患者可出现脑转移问题。
与其他恶性肿瘤转移相比,肺癌患者出现脑转移的几率相对更高。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指出,由于肺血管与椎静脉之间存在吻合支,因此,肺癌细胞可越过肺部毛细血管的过滤而直接进入大脑,从而导致脑转移发生的几率大幅升高。
从临床症状的角度来看,肺癌脑转移伴难治性脑水肿患者在临床过程中的症状往往具有多样化的表现。
其中较为常见的症状主要包括头晕、头痛、恶心、精神受限、视力异常、单侧肢体无力、偏瘫、耳鸣、耳聋以及嗅觉受限。
与此同时,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约90%的肺癌脑转移患者可合并瘤周水肿问题,从而导致转移病灶占位效应的进一步加重。
贝伐珠单抗治疗难治性瘤周脑水肿的近期疗效观察

贝伐珠单抗治疗难治性瘤周脑水肿的近期疗效观察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能够减少新生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研究表明,贝伐珠单抗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包括难治性肿瘤周脑水肿等。
难治性瘤周脑水肿是指肿瘤周围组织出现的水肿现象,由于肿瘤产生的压力和肿瘤血管的渗漏作用,导致脑组织内部积聚大量液体。
这种水肿严重影响了脑组织的功能,且常常伴随有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激素和其他化疗药物,但其疗效有限且副作用较大。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显示,贝伐珠单抗在治疗难治性瘤周脑水肿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一项研究纳入了100名难治性瘤患者,其中50名接受了贝伐珠单抗治疗,另外50名作为对照组接受了传统治疗。
结果显示,在治疗组中,有65%的患者出现了症状缓解,而对照组则只有30%的患者出现了缓解。
此外,治疗组中的患者生存期延长了6个月以上,而对照组的患者生存期没有显著变化。
因此,可以说贝伐珠单抗对难治性瘤周脑水肿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
贝伐珠单抗治疗难治性瘤周脑水肿的机制可能涉及多个方面。
首先,贝伐珠单抗作为一种抗血管生成药物,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减少血管渗漏,从而减轻水肿的程度。
其次,贝伐珠单抗还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少炎性细胞的浸润,减轻炎症反应和水肿。
此外,贝伐珠单抗还能够减少肿瘤产生的压力,从而减轻脑组织的受压程度,改善脑功能。
这些机制的共同作用使得贝伐珠单抗成为治疗难治性瘤周脑水肿的有效药物。
虽然贝伐珠单抗在治疗难治性瘤周脑水肿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
首先,贝伐珠单抗的副作用包括高血压、出血等,需要密切监测。
其次,贝伐珠单抗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更多的长期随访观察。
此外,贝伐珠单抗的价格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贝伐珠单抗在治疗难治性瘤周脑水肿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存期。
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发布时间:2021-01-08T11:07:07.387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5期作者:吕金英[导读] 通过对晚期结肠癌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贝伐珠单抗进行应用,随后对效果进行分析。
牡丹江市肿瘤医院药剂科吕金英 157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晚期结肠癌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贝伐珠单抗进行应用,随后对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参与本次研究的6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其中就诊时间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之间,男性患者人数为28例,与现患者人数为32例。
通过对患者进行化疗前行为状态评分在血常规以及CT检查的基础上,并在化疗后周期进行CT疗效评价,对于化疗药物剂量包括其中贝伐珠单抗500毫克/cm2,采用静脉滴注方式,一周进行三次治疗,并联合其他药物进行应用。
结果:通过对患者整体有效率进行临床比较,其中晚期结肠癌患者中完全缓解人数为3例,占据5.55%,部分缓解人数为27例,占据45%,稳定人数为18例,占据30%,进展人数为12例,占据20%。
总体有效率为50%。
通过进行患者整体有效率的比较,使用贝伐珠单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效果。
结论:通过进行患者整体有效率的比较,使用贝伐珠单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效果。
【关键词】贝伐珠单抗晚期结肠癌临床效果在目前晚期结肠癌来说,主要治疗方式为全身药物治疗,化疗作为其中一种有效方式,在此基础上通过进行靶向药物的应用,能够提高整体有效率和整体生存时间。
但靶向药物较为昂贵,对于其使用具有一定的限制[1]。
为进一步改善晚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提升整体治疗效果,贝伐珠单抗作为一种新型抗代谢类药物经相关研究表明,贝伐珠单抗能够抑制胸苷酸合成酶的活性,通过多靶点进行关键酶活性的抑制,能够使肿瘤细胞增殖停留s期。
本文通过进行贝伐珠单抗的研究,对于其结肠癌患者的疗效进行临床探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参与本次研究的6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其中就诊时间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之间,男性患者人数为28例,与现患者人数为32例。
2024年贝伐珠单抗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贝伐珠单抗市场发展现状引言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是一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可抑制瘤体内的血管生成,从而有效抑制肿瘤发展。
贝伐珠单抗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逐渐成为临床治疗中的重要药物。
本文将对2024年贝伐珠单抗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1. 贝伐珠单抗的基本介绍贝伐珠单抗是由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药物,主要通过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结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生长,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贝伐珠单抗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包括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等。
2. 贝伐珠单抗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贝伐珠单抗市场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快速增长,随着肿瘤患者人数的增加和治疗效果的认可,贝伐珠单抗的需求不断上升。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贝伐珠单抗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XX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XX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XX%。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贝伐珠单抗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3. 贝伐珠单抗在不同癌症治疗中的应用贝伐珠单抗在不同类型的癌症治疗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结直肠癌为例,贝伐珠单抗已被纳入国内和国际上结直肠癌治疗的标准方案之一。
在非小细胞肺癌领域,贝伐珠单抗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此外,贝伐珠单抗在肾细胞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4. 贝伐珠单抗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国内外制药公司纷纷进入贝伐珠单抗市场,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格局。
主要的贝伐珠单抗制造商包括罗氏制药、辉瑞制药等。
在市场细分方面,罗氏制药在多个肿瘤领域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而辉瑞制药则专注于某些特定癌症的治疗领域。
此外,一些国内制药公司也通过仿制药的生产,进一步拉低了贝伐珠单抗的价格,促进了市场的竞争。
5. 贝伐珠单抗市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贝伐珠单抗市场面临着一些挑战与机遇。
首先,贝伐珠单抗的价格较高,限制了一部分患者的使用。
其次,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贝伐珠单抗的市场准入存在一定的限制,使得市场份额受到一定的局限。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实体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实体瘤的疗效和安全性目的:研究含安维汀的联合化疗方案在晚期难治性实体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9月,53例晚期实体肿瘤患者接受安维汀联合化疗方案治疗。
安维汀用法为7.5 mg/kg静滴,d1;依据肿瘤类型和既往治疗史选择化疗方案。
所有方案均以3周为一周期。
结果:53例晚期实体肿瘤患者随访1~12个月,在50例可评价病例中,PR23例、SD18例、PD9例,有效率为46.0%,疾病控制率为82.0%;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FS)为5.4个月(95%CI:3.704~6.91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OS)为10.9个月(95%CI:9.255~14.830个月)。
常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疲劳或乏力、腹泻和腹痛、高血压等,3~4级毒副反应以中性粒细胞减少16.0%(8/50),腹泻12.0%(6/50),疲乏10.0%(5/50),高血压8.0%(4/50)为主。
严重不良反应累积发生率为20.0%(10/50),最常见的为肺炎和腹痛,室上性心动过速分别均为4.0%(2/50)。
脱水、腹泻、粒缺性发热、败血症为2.0%(1/50)。
结论:贝伐单抗联合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既往多次化疗的难治性晚期实体肿瘤安全有效。
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安维汀?)是一种新型血管生成抑制剂,通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特异性结合,阻止其与受体相互作用,发挥对肿瘤血管的多种作用从而持续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1]。
安维汀已经于2004年及2005年分别在美国及欧盟批准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治疗,国外随后进行了多种晚期实体瘤的临床试验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
在我国,安维汀联合以5-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于2010年2月才批准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3]。
安维汀联合化疗治疗其他类型实体瘤的研究鲜见报道。
本文研究安维汀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实体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自2010年2月安维汀获得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在中国上市以来,本科2011年10月-2012年9月,应用安维汀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53例,效果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贝伐珠单抗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贝伐珠单抗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贝伐珠单抗,又称为PD-1抗体,是一种用于肿瘤治疗的新兴免疫疗法。
近年来,贝伐珠单抗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也是导致肺癌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但对于晚
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治疗效果较差。
贝伐珠单抗通过抑制PD-1与其配体PD-L1的结合,恢复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贝伐珠单抗在NSCLC患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一项研究发现,使用贝
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患者,相较于仅使用化疗的患者,贝伐珠单抗组的生存
时间明显延长,并且具有更好的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
贝伐珠单抗治疗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疲倦、皮疹、恶心、肝酶升高等。
患者的治
疗耐受性和反应性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在使用贝伐珠单抗进行NSCLC治疗时,应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定期监测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科学学院课程论文(作业)封面(2015至2016 学年度第 2 学期)课程名称:基因工程制药课程编号:09600088Z学生姓名:李超学号:A09130274班级:制药1301任课教师: 吴云舟提交日期:年月日评阅日期:年月日贝伐珠单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李超(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摘要: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重组人源化免疫球蛋白G1 单克隆抗体,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活性及抗血管生成,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目前已广泛用于结直肠癌、肺癌、卵巢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尤其是通过与基础化疗结合,能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以及延长肿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本文主要介绍贝伐珠单抗制备原理过程,治疗肿瘤的机制,及该类药物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贝伐珠单抗;制备过程;VEGF;抗肿瘤1.引言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预防和治疗癌症也是研究和开发抗体药物的主要目标之一。
目前在临床中使用的肿瘤治疗药物多数存在“敌我不分”的问题,即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破坏了人体正常细胞。
“生物导弹”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思路。
这种药物经由静脉注入人体内,药效分子集中作用于肿瘤细胞,既增强疗效又减少对机体的毒副作用。
单克隆抗体由于具有良好的均一性和高度的特异性,因而在癌症治疗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我国结直肠癌在男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分别排名第5 和第6,结直肠癌导致的死亡占所有肿瘤的5.6%。
近年来,随着单抗药物的开发,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在抗肿瘤领域的有效应用,使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率显著降低。
贝伐珠单抗是罗氏的重磅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药物,属于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
贝伐珠单抗于2004年获美国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阿瓦斯汀”。
其治疗直肠癌的机理是通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特异性结合,阻止其与受体相互作用,发挥对肿瘤血管的多种作用,使现有的肿瘤血管退化,从而切断肿瘤细胞生长所需氧气及其他营养物质,并可提高化疗药物的效果。
在2015年全球十大畅销药物排行中,贝伐株单抗排名第6位,销售额达72.79亿美金。
我国的抗体药物产业尚处起步阶段,虽然近10年间国内先后涌现出中信国健、百泰生物等多家专门从事单抗药物生产的企业,并且同时许多传统制药企业也加入到抗体药物领域中来,但总体而言,我国抗体行业普遍存在着细胞系表达水平低、培养规模小、纯化能力不够等技术问题,限制了我国抗体药物产业的产能规模,制约了行业的发展进程。
贝伐珠单抗的未来还是很有市场前景。
2.设计原理2.1血管生成与贝伐珠单抗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肿瘤依赖周围组织的血管来获取血液供应,以不断地成长和扩散。
研究发现,在直径超过100 ~200 μm的肿瘤生长过程中,血管的形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异常的血管生成过程,导致肿瘤组织的脉管系统呈现结构紊乱、血供差、血管通透性增加等特点,这些特点又致使恶性肿瘤对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利用效能降低,并增加了转移的风险[2]。
血管生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需要脉管系统、循环内皮细胞以及包括VEGF在内的促血管生成介质的参与。
其中,VEGF/VEGFR 是一条重要的信号传导途径,VEGF 通过与组织上皮细胞中表达的VEGFR-l 和VEGFR-2 相结合,激活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途径,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新生血管形成[3](又见:Borgstr?m 等, Anticancer Res, 1999年)。
VEGF的表达与恶性肿瘤的进展、期别、腹水形成、无瘤生存时间缩短及总体预后差有关[4]。
免疫组化检查发现,VEGF 在肿瘤及其转移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恶性腹水和血清中可检测到。
而在肿瘤患者体内所检测到的VEGF和VEGFR 表达是独立的预后因素(Borgstr?m等, Cancer Res, 1996年)。
更重要的是,VEGF的表达具有肿瘤特异性,其在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在交界性肿瘤中中等强度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
此外,由VEGF介导的新生血管因基底膜存在间隙,使得肿瘤细胞易于扩散。
因此,VEGF 被认为在肿瘤生长、腹水形成和肿瘤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血管形成的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贝伐珠单抗作为一种重组人单克隆抗体,是目前被研究最多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VEGF 结合,从而阻止VEGF 与其自然受体——VEGFR结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活化,从而发挥抗血管生成和抗肿瘤作用。
此外,按照Jain 提出的有悖于传统的设想(Jain, Nat Med, 2001 年),抑制VEGF,将重启促血管生成和抗血管形成的平衡,导致扭曲异常的肿瘤组织结构、功能及其微环境和脉管系统趋于正常化,从而促进化疗药物的吸收,并减少肿瘤转移的机会[3-8](又见:Borgstr?m等, Cancer Res, 2012年)。
2.2 贝伐珠单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2.2.1 用于结直肠癌近年来,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应用,使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
多项Ⅱ/ Ⅲ期临床研究均显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Hurwitz 等[10]将813 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5- 氟尿嘧啶(5-FU)+ 亚叶酸钙+伊立替康联合或不联合贝伐珠单抗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组受试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 较单纯化疗组明显延长(20.3个月vs 15.6个月,HR=0.66,P<0.001),而两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 分别为10.6 个月和6.2个月,客观反应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 分别为44.8%和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联合贝伐珠单抗的化疗方案更加有效。
贝伐珠单抗的出现与使用,在原化疗的基础上,可显著延长CRC 患者的OS 和PFS,且其联合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均能产生显著疗效;其在一线治疗失败后继续使用仍有机会获益,这在临床上为mCRC 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跨线治疗模式。
当然,在贝伐珠单抗的使用过程中,常见不良反应如高血压等也需密切观察和必要的干预。
2.2.2 用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 是恶性胶质瘤的一种,是高度血管化的肿瘤。
VEGF 在胶质瘤及其周围组织中均有表达,并且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上调,但在正常脑组织中几乎不表达,且VEGF介导的新生血管生成与胶质瘤侵袭性、恶性程度及治疗失败等密切相关[18-19]。
作为VEGF 抑制剂,贝伐珠单抗被认为可以抑制GBM的进展。
2.2.3 用于新诊断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贝伐珠单抗同样被证实可用于治疗新诊断的GBM 患者。
一项名为AVAglio 的临床研究中,921例新诊断的GBM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接受放疗、替莫唑胺联合或不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
结果显示,与不联合贝伐珠单抗组相比,联合贝伐珠单抗组受试者的PFS 显著延长4.4 个月(10.6 个月vs 6.2个月,P<0.001), 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36%,副作用与已知的贝伐珠单抗副作用一致。
表明,贝伐珠单抗用于新诊断的GBM 患者,同样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24-25]。
GBM患者的标准疗法为手术切除及同步放化疗,但预后一直很不理想,复发几乎很难避免,5年总生存率不足10%,这一疾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难点[26-27]。
贝伐珠单抗的出现,为这一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治疗模式和希望。
目前,贝伐珠单抗用于GBM 的治疗,尚处起步阶段,世界范围内的应用还仅局限于复发性GBM 患者,不过日本已批准贝伐珠单抗用于新诊断的GBM 患者。
此外,贝伐珠单抗用于GBM 的远期疗效、联合用药及治疗时机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3技术路线3.1贝伐株单抗的研究进展贝伐单抗是抗VEGF 的人源化单抗,主要通过中和VEGF 来阻断其与内皮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使得肿瘤细胞不能得到养分和氧,起到治疗肿瘤的作用。
Presta 等将鼠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muMAB VEGF) A. 4. 6. 1 的互补决定区与人IgG 1的恒定区框架嵌合,并对相应氨基酸残基加以修饰,最终形成了人鼠嵌合型VEGF 单抗,仍然有7 %的氨基酸来源于鼠抗体。
实验表明,贝伐单抗用于治疗肿瘤安全有效。
贝伐株单抗是10 年前批准的治疗结肠癌药物,2004 年由FDA 批准,2005 年获得欧盟批准,在美国的专利有效期为2019 年,在欧盟的专利有效期为2022 年。
2010 年获得中国CFDA 批准,并于2015 年获得肺癌适应症的批准,用于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
截至目前,俄罗斯的Biocad 公司、美国的Pfizer公司正在进行III期临床实验,德国的Boehringer Ingelheim公司已于7月份启动III期临床,目前正在招募临床实验志愿者。
贝伐株单抗也是一种比较特别的药物,医生们不断地发现了他的新疗效,这也为罗氏赢得了更多的许可和盈利。
2012 年FDA 批准贝伐株单抗为治疗转移性结肠癌的第二线药物,日本批准其为治疗脑癌的第一线药物,贝伐株单抗现在还在进行6 种治疗方向的临床实验。
3.2制备思想采用重组DNA 技术,人工合成贝伐株单克隆抗体重链与轻链基因,将此克隆的重链与轻链基因片段分别插入到自行构建的一种高效逆转录病毒前载体,将获得重链表达前载体和轻链表达前载体分别与病毒包装质粒pHCMV-G共转染包装细胞293GP,制备获得两种分别携带有贝伐株单克隆抗体重链与轻链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
两种逆转录病毒载体先后交替转导CHO-S细胞,获得可稳定表达贝伐株单克隆抗体的工程细胞。
应用先进的细胞培养技术,经过细胞的扩增培养和发酵表达培养,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产生贝伐珠单抗,然后采用包括病毒灭活和去除步骤在内的纯化工艺进行纯化,再经过配制、除菌过滤、无菌灌装等制剂生产工艺获得成品。
通过多次实验对细胞培养工艺、纯化工艺及制剂生产工艺的各个工艺参数进行不断的摸索和优化,最终确定了高效表达贝伐株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工艺。
3.3制备方法3.3.1工程细胞的构建和鉴定人工合成贝伐株单克隆抗体重链与轻链基因,DNA 测序分析表明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同类上市产品AVASTIN?(安维汀?,贝伐株单抗注射液,罗氏公司)公开的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
将此克隆的重链与轻链基因片段分别插入到自行构建的一种高效逆转录病毒前载体pCS-new MCS-WPRE(new ori),分别获得重链表达前载体pCS-Hideaway HC-WPRE(new ori)和轻链表达前载体pCS-Hideaway LC-WPRE(new o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