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学案

合集下载

【配套K12】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雪》学案及答案

【配套K12】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雪》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雪》学案及答案《雪》鲁迅学习目标:、把握课文的语境和作者的思路。

2、反复诵读,领会本文内涵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

3、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培养初步的自然观上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诵读,体会的语言美;品析两幅雪景图。

教学难点体会的深邃寓意。

一、导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情况汇报:由各小组汇报搜集到的资料,展示有关“雪”的文字、图片等,畅谈对雪的感受。

二、了解作者、介绍背景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破落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立志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等。

《野草》创作时,正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命政变后,白色恐怖非常严重时期,现实的环境异常地严酷。

在这部散文诗集中,鲁迅表现了他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斗争,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憧憬与追求,热烈赞颂现实中的叛逆,不屈服的勇士。

1924年岁暮,北方降雪,鲁迅身处北国,眼前“大风吹雪盈空际”,作者萌发了创作冲动,从眼前的飞雪联想到江南的雪景,思绪在回忆和现实中不断变幻和翻腾。

三、检测预习:字词四、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结构思考:(1)文中描写了几幅雪景?(2)师引导生分层,了解内容与结构:按照“南方的雪”、“北方的雪”两大对比内容,可以把全文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滋润美艳之至的江南的雪。

第二部分(4-6)如粉如沙的北方的雪。

五、美读课文,揣摩感情阅读指导:江南的雪,要读出柔和的美,表达欣赏、喜悦的情感;北方的雪要读出壮丽的美,体现的是赞美、敬佩的情感。

六、细读课文,合作探究(一)、江南的雪、问:作者是如何描写江南雪景的?明确:景、人两方面进行描写的。

【金识源】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1.1 沁园春雪学案 新人教版

【金识源】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1.1 沁园春雪学案 新人教版

1.1 沁园春雪教师寄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七律)学习目标: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艺术效果。

3.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其抒发的革命豪情。

4.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词自主思考:1.本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2.作者欣赏北国雪景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3.登高就能──(远眺),词的上阕有一个字能表达这个意思,这个字是──( )。

4.作者在高处望见了哪些具体的景物?5.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图?6.显然这是一个承上句,总括上阕,有没有启下句总起下阕?8.下阕由景到人,写了哪些英雄人物?9.说说你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认识。

10.作者用哪一个字概括他对五位历史英雄的评价?词中还有几个类似的作用的字,大家找找。

11.作者这样评论古人,目的是什么?歌颂今天的哪种人?13. 本词主旨句是那句?你怎样理解这句话?14.词上阕写景下阕评古颂今,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原驰蜡()象分()外妖娆如此多娇()稍逊风骚()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惟余()莽莽须()晴日竞()折腰略输()文采数()风流人物俱()往矣3.自由朗读全文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词所描写的内容。

(思考:词的上下阕各描写了怎样的画面?)个别示范朗读,自评(你是如何处理重读、停顿的);同学点评,穿插老师点拨。

(把握关键处:如“冰封”和“雪飘”动静结合;“望”领起七句写景;山舞的“舞”、原驰的“驰”;竞折腰的“竞”;“惜”等)理解探究:①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概括描写雪景的?哪些语句是具体描写雪景的?作者对雪景的具体描述,由哪个词领起?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选择这些景物?有什么深意?②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写出景物的什么特点?③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合作释疑:阅读全词,完成后面对问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咏雪学案五

 七年级上册语文咏雪学案五

《咏雪》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巩固翻译方法。

2.培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的能力。

3.感受人物形象、把握主题。

重难点:1.翻译和积累。

2.感受人物性格特点及两个比喻句的比较。

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前段时间学过的王戎识李的故事吗?谁来说说?师:说得很好。

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个故事选自哪本书吗?师:它是选自南朝宋时期刘义庆所编的《世说新语》,这本书记载了许多名人有趣的、充满智慧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要来一起阅读这本书中的另一个故事——咏雪。

师:雪是非常美丽的,它是上天给我们礼物,可惜我们南方的同学很少能收到这份珍贵的礼物,不过也不要紧,让我们从《咏雪》这篇文言文中去体会雪的美妙吧。

朗读训练师:范读。

请同学们揣摩老师朗读的停顿和语气,可以跟着老师轻直声读。

尤其是最后一句话。

重复一次。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三篇文言文了,相信同学们已经积累了一点读文言文的方法,请自己朗读全文,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3次。

第一次注意黑板上的几个字的读音傅、骤、差、拟、絮、奕;第二次注意读出文言文的感觉,小秀子摇头晃脑的样子。

另外要注意一句话的停顿和恰当的语气,遇到不会的前后同学讨论。

第三次读给你前后的同学听,让他听听看。

师:(板书难把握的句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师:请一位同学读师:齐读。

翻译训练师:同学们读得非常不错,现在我们基本熟悉了这篇短文,这篇文言文相对前面所学的文言文而言较为浅显,所以下面给同学们两人一小组,5分钟时间,结合注释、工具书,和翻译的加字、换字、意译法自已翻译。

遇到不会的用笔圈划出来。

师:(板书)儿女差可拟未若师:请6位同学来翻译,每人一句,译的过程中解释板书上的话,其他同学在书上笔记。

师:齐读注释师:同学们都译得很准确,非常棒,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前提,因此,黑板上的这些词语是需要同学们重点记忆的词语,当你们的积累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可以在课外看很多有趣的书籍,增长见识。

学案

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雪》备课人:宁尚珍预习目标1、了解作者、背景及词的有关知识,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通过合作探究,反复诵读,把握词的意象,感受词的意境,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感、胸襟和抱负。

3、激情投入,阳光参与,感受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迈情怀。

预习任务1、识记文体知识词的相关知识:词,兴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是配乐歌唱的,称为“曲子词”。

后来词也跟乐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称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它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平仄。

标题一般是词的内容的集中表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2、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他留给后人的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

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3.出声有感情的朗读全词,要求正确、流利地读,尽量读出自己的理解。

看注释、查工具书初识结合理解的词句,组内交流或查阅资料。

通过自主学习,文章里面有你不熟悉的字词吧?通过努力,你能掌握吗?A、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分.( )外妖娆.()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今朝.()江山如此多jiāo( ) 一代天jiāo( ) qìn( ) 园春惟余măng( )B、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惟余莽莽:顿失滔滔:(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风流人...物.4、填空《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沁园春”是 , “雪”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雪》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雪》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雪》学案及答案《雪》鲁迅学习目标:、把握文的语境和作者的思路。

2、反复诵读,领会本文内涵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

3、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培养初步的自然观上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诵读,体会的语言美;品析两幅雪景图。

教学难点体会的深邃寓意。

一、导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情况汇报:由各小组汇报搜集到的资料,展示有关“雪”的文字、图片等,畅谈对雪的感受。

二、了解作者、介绍背景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破落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立志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等。

《野草》创作时,正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命政变后,白色恐怖非常严重时期,现实的环境异常地严酷。

在这部散文诗集中,鲁迅表现了他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斗争,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憧憬与追求,热烈赞颂现实中的叛逆,不屈服的勇士。

1924年岁暮,北方降雪,鲁迅身处北国,眼前“大风吹雪盈空际”,作者萌发了创作冲动,从眼前的飞雪联想到江南的雪景,思绪在回忆和现实中不断变幻和翻腾。

三、检测预习:字词四、自由诵读,整体感知文,理清结构思考:(1)文中描写了几幅雪景?(2)师引导生分层,了解内容与结构:按照“南方的雪”、“北方的雪”两大对比内容,可以把全文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滋润美艳之至的江南的雪。

第二部分(4-6)如粉如沙的北方的雪。

五、美读文,揣摩感情阅读指导:江南的雪,要读出柔和的美,表达欣赏、喜悦的情感;北方的雪要读出壮丽的美,体现的是赞美、敬佩的情感。

六、细读文,合作探究(一)、江南的雪、问:作者是如何描写江南雪景的?明确:景、人两方面进行描写的。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沁园春·雪》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沁园春·雪》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沁园春·雪》学案内容预览:《沁园春·雪》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重要词语。

2.感知词中形象,理解作者思路和全词的主题。

3.理解诗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诗人表达的感情。

学习关键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

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预习导学1.给下列词中加粗字注音。

分外妖娆()惟余莽莽()稍逊风骚()成吉思汗()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红zhuāng素裹()顿失tāotāo()江山多jiāo()一代天jiāo()你还有哪些字词需要积累?3.你在疏通文意时,觉得哪些解释需积累,请写在下面。

4.熟读课文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学习研讨一、导入诗词:二、题解与背景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三、复习词的基本常识1、词又称为长短句,词的一段叫做一阕,两段分别叫做上阕,下阕。

你能指出本首词的上下阕吗?2、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格式,叫词谱,词谱的名称叫做词牌。

你能指出本首词的词牌名和题目吗?四、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五、熟读诗词,整体感知内容1、多种方式读课文。

听读,学生齐读,男女生轮流读,指名学生读。

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学生齐读一遍,思考上下两阙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下:六、导读诗词,赏析意境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四大问题: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2、下阕作者是怎样评论古代帝王的?3、请找出主旨旬,你怎样理解运用这句话?-4、有人说词的上阕写景和下阕评古论今没有什么联系,你看呢?学生经过3分钟小组讨论后,教师将早先设计好的四个大问题之下的18个形成顶针特色的连环问按序抛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深深地进入课文。

湖心亭看雪学案

湖心亭看雪学案

学科语文设计教师时丽华教授内容湖心亭看雪时间预设二课时一、作者介绍:张岱,明末清初散文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公认的最伟大的明代散文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三不朽图赞》等绝代文学名著。

他出身于官宦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陶庵梦忆》和《西湖寻梦》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

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他的作品总有一层梦幻般的轻纱笼罩其上,意境深远而朦胧。

这就是历史投下的阴影,它反映了这位明末遗民作家的思想弱点,也赋予他的文风以特有的色彩。

张岱爱好广泛,颇具审美情趣。

喜欢游山逛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既懂音乐,又谙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相当深厚;喜欢收藏,鉴赏水平很高;又精通戏曲,编导评论都要求至善至美。

二、关于小品文;小品文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散文,也是随笔、杂感等杂文的别称。

序、跋、记、传、书信等等,都可以算做小品文。

特点:主要是通过事实和艺术形象来表现思想内容,议论较少,叙述、描写或抒情成分较多,以幽默的方式和戏剧性的情节,活泼、轻松地语言,给人一种揭露性的笑,并使人在笑过之后,看到问题的实质,发人深思。

分类:根据内容不同,一般有讽刺小品、时事小品、历史小品和科学小品之分。

三、关于白描的描写方法: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

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黑线在白学习目标1、诵读、美读,领会湖山空灵之意。

2、游湖、看雪,揣摩文章写景之笔。

3、说人、话情,见识人物闲雅之趣。

一、导入:我国古代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散文,是文人学士所钟爱的一种体裁,他们追求与自然融为一体,山水本是无情物,因他们融入了自己的细腻情思,山水便有了性情,自然便有了生命,人与自然可以亲切的交流对话。

今天,我们就走进湖心亭,与明朝雅士张岱一同看雪。

七年级上册语文咏雪学案1

 七年级上册语文咏雪学案1

初一语文《咏雪》学案10月17日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生我努力!班级姓名自我评价(优良差)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前进了一大步!)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感受其家庭氛围。

一、预习先学(看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掌握词义: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与儿女讲论文义撒盐空中差可拟白雪纷纷何所似:二、小组合作(众志成城!)第一阶段:翻译课文(温馨提示:工具书和同桌都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别忘了请教哦)1、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全文,有疑问的词句先用红笔标出来。

2、组长组织组内质疑解疑,还不明白及时问老师。

做到守纪、有序,听从组长指挥。

3、小组指名翻译,指导每一名同学做好翻译的展示准备。

第二阶段:思悟(相信自己,你能行!)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5、《咏雪》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6、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拓展延伸(坚信自己,我真行!)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测测会了吗?(我努力我进步,我成功我快乐!)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雪骤()差可拟()柳絮()2、解释划线的字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与儿女讲论文义:()(3)俄而雪骤:()()(4)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5)撒盐空中差可拟:()()(6)未若柳絮因风起:()()五、翻译下列句子。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学案)
学习目标:
1、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品析两幅雪景图。

2、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

3、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深邃、鲜明的情感。

【预习】
1、作者简介及文章背景。

2、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正确流利;(2)读出情感起伏
3、你是如何处理朗读时的情感变化的?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同时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充你认为重要的生字词。

磬.()口脂粉奁.()朔.()方
5、自由朗读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句子,并提出问题。

【研习】
1、从古到今有多少文人赞过雪花,有多少称赞雪花的诗句名垂千古,请总结出关于雪的诗句。

2、课文描绘了哪两种雪?这两种雪分别有何特点?
3、你觉得作者更喜欢哪里的雪?
4、作者在雪描绘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复习】
摘抄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简单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