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伐珠单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同为靶向药,贝伐珠单抗、安罗替尼、阿帕替尼有什么区别?

同为靶向药,贝伐珠单抗、安罗替尼、阿帕替尼有什么区别?

同为靶向药,贝伐珠单抗、安罗替尼、阿帕替尼有什么区别?在肿瘤治疗领域,靶向药物通过干扰癌细胞内特定的分子信号通路或蛋白质靶标来发挥作用,能更加精准地作用于癌细胞,以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

贝伐珠单抗、安罗替尼和阿帕替尼目前在临床上使用广泛,虽都属靶向治疗范畴,但其作用机制、适应症和副作用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区别。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三种药物的特点,以便充分的认识它们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和区别。

1.贝伐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是利用重组DNA技术制备的一种人源化IgG1单克隆抗体,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在肿瘤生长期间,肿瘤细胞需要形成新的血管以供应充足的营养,这一过程涉及到一种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质。

VEGF由人脑垂体前叶分泌,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其可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 结合,直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值、分裂,从而刺激肿瘤新血管生成。

而贝伐珠单抗可与VEGF结合,阻止其与VEGFR受体结合,从而控制肿瘤生长。

目前,贝伐珠单抗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包括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胶质母细胞瘤、肝癌、卵巢癌、宫颈癌等领域。

虽然贝伐珠单抗疗效显著,但其在使用过程中仍会出现毒副作用,常见的有出血、高血压、脓肿、蜂窝组织炎感染、电解质紊乱、外周感觉神经病变、胃肠道反应、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栓等,其他潜在的不良反应则包括蛋白尿、蛋白质丢失性肠病等。

1.安罗替尼安罗替尼是由我国正大天晴药业研发,并于2018年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并上市的靶向抗癌药物。

安罗替尼应用广泛,目前被批准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甲状腺癌和软组织肉瘤,其作用机制与贝伐珠单抗相似,主要与抑制肿瘤新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有关。

研究表明,安罗替尼是一种小分子多靶点的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不仅可抑制VEGFR1、VEGFR2、VEGFR3,还可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和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等激酶的活性,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贝伐珠单抗结合TC化疗方案治疗卵巢癌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贝伐珠单抗结合TC化疗方案治疗卵巢癌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贝伐珠单抗结合TC化疗方案治疗卵巢癌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肿瘤标志物的影响作者:程晓波杨勤王蕾杨莉郭嫣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4年第17期【摘要】目的:探討在卵巢癌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贝伐珠单抗结合TC化疗方案的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4月于当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进行治疗的92例卵巢癌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观察组(n=46)。

对照组予以常规TC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贝伐珠单抗治疗。

比较两组生存率、肿瘤标志物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观察组1、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卵巢癌的治疗中采取贝伐珠单抗结合TC化疗方案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关键词】贝伐珠单抗 TC化疗方案卵巢癌炎症因子肿瘤标志物Clinical Effect of Bevacizumab Combined with TC Chemotherapy Regimen in the Treatment of Ovarian Carcinoma and Its Influence on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Tumor Markers/CHENG Xiaobo, YANG Qin, WANG Lei, YANG Li, GUO Ya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24, 21(17): 0-062[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of Bevacizumab combined with TC chemotherapy regimen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ovarian carcinoma and its influence on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tumor markers. Method: A total of 92 patients with ovarian carcinoma treated in Department of Oncology, Dangyang People's Hospital from April 2018 to April 2020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46) and observation group (n=46)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C chemotherapy regimen,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evacizumab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urvival rate, recurrence rate, tumor markers levels and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level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1-year and 3-year survival rat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 carbohydrate antigen 125 (CA125) and 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C reactive protein (CRP), interleukin-6 (IL-6)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ovarian carcinoma, Bevacizumab combined with TC chemotherapy regimen has good clinical effect,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levels of tumor markers, and reduce the levels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Key words] Bevacizumab TC chemotherapy regimen Ovarian carcinoma Inflammatory factors Tumor markers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Oncology, Dangyang People's Hospital, Dangyang 444100,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4.17.014卵巢癌是妇科肿瘤中常见的肿瘤之一,起病相对隐蔽,多发生于盆腔深部。

贝伐珠单抗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贝伐珠单抗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贝伐珠单抗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常见的肺癌并发症,通常会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和胸痛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

目前,贝伐珠单抗联合顺铂胸腔灌注已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该疾病的治疗。

本文旨在分析该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贝伐珠单抗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的疗效分析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目标主要是缓解患者的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贝伐珠单抗是一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具有抑制血管新生和肿瘤生长的作用,被认为可以有效抑制胸腔积液的形成。

顺铂是一种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可通过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而抑制其生长。

一项回顾性研究对贝伐珠单抗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进行了评估。

研究共纳入了100例肺癌患者,其中50例接受了贝伐珠单抗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另外50例接受了传统的胸腔引流和抗肿瘤药物静脉注射治疗。

结果显示,在贝伐珠单抗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组中,有60%的患者胸腔积液完全消退,而仅有40%的患者在传统治疗组中症状有所缓解。

另一项前瞻性研究也证实了贝伐珠单抗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的良好疗效。

该研究共纳入了8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另一组接受安慰剂治疗。

结果显示,在治疗组中,有70%的患者胸腔积液消退,而在安慰剂组中仅有30%的患者症状改善。

二、贝伐珠单抗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的安全性分析贝伐珠单抗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在疗效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前景,但同时也需要关注其安全性。

本文将对该治疗方法的常见副作用进行分析。

根据临床实践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的主要副作用包括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和呼吸困难等。

其中,白细胞减少是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可能会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

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肝酶升高和黄疸等症状,需要密切监测。

呼吸困难可能是由于治疗引起的肺炎或肺部感染引起的。

贝伐珠单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进展

贝伐珠单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进展

贝伐珠单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进展徐萍;李红梅【摘要】目前非小细胞肺癌已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且其发病率在逐年增加,这种现状促使人们不断寻求各种治疗手段以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综述旨在通过迄今为止有关临床数据,全面讨论贝伐珠单抗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进展,探讨该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患者的更有效选择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At present,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s one of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cancers in the world,and its incidence increased year by year,this situation prompted people to continue to seek a variety of treatment in order to extend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This review aims to discuss the progress ofbevacizumab in the treat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through the clinical data so far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use of the drug,the choice of patients and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期刊名称】《中国肺癌杂志》【年(卷),期】2017(020)004【总页数】6页(P272-277)【关键词】贝伐珠单抗;肺肿瘤;不良反应【作者】徐萍;李红梅【作者单位】266000青岛,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266000青岛,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正文语种】中文现如今,肺癌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已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

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联合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联合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 94 •中国实用医刊2020 年12 月第47 卷第24 期Chinese Jo_alofPracticalMedicine,Dec. 2020, Vol. 47, No. 24•药物与临床•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联合F0LF0X6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张林1陆Jo:2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215500通信作者:张林,Email :yutuishi 19650513@ 163. com【摘要】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联合F0L F0X6化疗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 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抽取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收治的8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

对照组采用F0L F0X6化疗方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

治疗4个周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近期生存率、免疫功能。

结果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4个周期后,两组免疫球蛋白G(I gG)、免疫球蛋白A(I g 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与2年生存率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〇. 05)。

结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联合F0L F0X6化疗方案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并且不会加剧免疫功能损伤。

【关键词】结直肠癌;晚期;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化疗D01:10.3760/cm a. j. cnl 15689 -20200903-04259Effect of bevacizumab targeted therapy combined with FOLFOX6 chemotherapy on patients withcolorectal cancer and its influence on immune functionZhang Lin1, Lu Hong2Department of Oncology, Changsh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oochow University, Changshu First People’sHospital,Changshu 21550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Zhang Lin,Email:************************【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evacizumab targeted therapy combined withF0LF0X6 chemotherapy ( oxaliplatin + calcium folinate + 5 -fluorouracil) o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cancer and its influence on immune function. Methods Eighty-four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inChangsh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May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0LF0X6 chemo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evacizumab. After 4 cycles of treatment, theclinical efficacy, short-term survival rate and immune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 4 cycles of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of the control group (P <0. 05) ; after 4 cycles of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immunoglobulin G (IgG) and immunoglobulin A (IGA)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 P< 0. 05 ) , bu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 05) ;the 1-year and 2-year survivalrat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ligh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re was no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 0. 05 ). Conclusions Bevacizumab targeted therapycombined with F0LF0X6 chemotherap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lorectal cancerpatients, and it will not aggravate the immune function damage.【Keywords】Colorectal cancer; Advanced ;Bevacizumab;Targeted therapy;ChemotherapyD01:10. 3760/cm a. j. cnl 15689 -20200903-04259中国实用医刊2020 年12 月第47 卷第24 期ChineseJournalofPracticalMedicine,Dec. 2020, Vol. 47, No. 24• 95•结直肠癌是很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原因 可能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生活方式、寄生虫等存在 一定关联。

贝伐珠单抗对脑转移瘤伴难治性瘤周水肿的疗效观察

贝伐珠单抗对脑转移瘤伴难治性瘤周水肿的疗效观察

2020年4月第7期临床用药论坛贝伐珠单抗对脑转移瘤伴难治性瘤周水肿的疗效观察黄擎轩广东省化州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广东 茂名 525100【摘要】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在脑转移瘤伴难治性瘤周水肿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脑转移瘤患者2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成头部MRI增强检查,患者均拟行贝伐珠单抗治疗,每月1次,连续治疗2次,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KPS)、临床症状缓解情况、MRI影像学结果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

结果:脑转移瘤伴瘤周水肿患者经贝伐珠单抗治疗2疗程后KP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MRI增强检查示脑转移瘤体积及瘤周水肿指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

20例患者中,2例出现高血压加重(调整降压药物后得到控制),1例出现鼻出血(经压迫后出血终止),2例出现蛋白尿但无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贝伐珠单抗用于脑转移瘤伴难治性瘤周水肿患者治疗中能缩小脑肿瘤,减轻脑水肿,缓解、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贝伐珠单抗;脑转移瘤;瘤周水肿;生活质量;临床症状;MRI影像;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73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07-0075-02脑转移瘤是恶性肿瘤中常见并发症及导致其死亡的关键因素之一,主要是因为肿瘤细胞本身会不断的增长(多为侵袭性的增长)与繁殖,还会增加脑肿瘤周围的水肿,使得患者的颅内压增加,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肢体偏瘫甚至瘁死,对病人的生存及生活质量影响很大[1]。

该病目前选择的多是脑肿瘤瘤周水肿常规治疗手段,即用甘露醇及糖皮质激素脱水降颅压治疗,但该治疗的副作用较大,会出现胃肠应激性溃疡、向心性肥胖、肾功能损害、免疫力降低等并发症,安全性与有效性较低,且对脑肿瘤无抑制作用[2]。

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评估

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评估

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评估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是一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来阻断肿瘤的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FOLFIRI方案是一种常用于治疗结直肠癌的化疗方案,包括5-氟尿嘧啶、亚铂类药物和伊立替康。

本文旨在评估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94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48例患者接受了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观察组),46例患者接受了FOLFIRI方案治疗(对照组)。

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6岁;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8岁。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6个疗程的治疗,并在第3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采用CT和MRI检查结合CEA水平来评价疗效,根据RECIST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估。

同时评估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和生存质量。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9.17%,其中完全缓解2例(4.17%),部分缓解34例(70.83%),疾病稳定8例(16.67%),疾病进展4例(8.3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22%,其中完全缓解0例(0%),部分缓解30例(65.22%),疾病稳定10例(21.74%),疾病进展6例(13.04%)。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中有5例(10.42%)患者出现3级及以上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高血压、出血和蛋白尿等;对照组中有3例(6.52%)出现3级及以上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和肝毒性等。

两组患者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

贝伐珠单抗课件

贝伐珠单抗课件
清除 女性和男性患者的平均清除值分别相当于 0.188 和0.220 L/天。对体重进行校正后,男性患 者的贝伐珠单抗清除率高于女性(+17%)。根据双室模型,典型女性患者的清除半衰期估 计值为18天,典型男性患者为20 天。
贝伐珠单抗
8
贝伐珠单抗
配置与储存
• 不能将贝伐珠单抗输注液与右旋糖酐或葡萄糖溶液同时或混合给药。 不能采用静脉内推注或快速注射(Bolus)。
贝伐珠单抗
17
血栓栓塞
贝伐珠单抗引起血栓栓塞事件的机制: VEGF是内皮细胞最重要的增殖和保护分子,该 信号通路的抑制降低了内皮的防御和修复能力,使内皮表面完整性丧失、基膜下胶原暴 露、组织因子激活;此外, VEGF通路促进血小板抑制剂NO和PGI2的产生,贝伐珠单 抗抑制VEGF后促进了血小板的聚集。
贝伐珠单抗
5
MORE THAN TEMPLATE
贝伐珠单抗
6
钟 进 行 输 注 。
规格与用法用量
90
60 60
30
好钟时良 静注
, 可 以 缩 短 至
, 若
分 钟 耐 受
间 可 以 缩 短 导
好 , 第 二 次 输 注
分良分的受续次
分 钟 , 第 一 次 耐
脉 输 注 时 间 需 持
意 输 注 时 间 : 首
10
2024/6/16
贝伐珠单抗
11
不良反应
出血
高血压
蛋白尿
胃肠道穿孔
血栓形成
伤口愈合障碍综合症
贝伐珠单抗
12
不良反应一出 血
机制:抑制VEGF从而导致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使创伤后内皮细胞更新能力下降
发生3.4级出血应永久停用贝伐单抗(发生率为0.4%-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科学学院课程论文(作业)封面 ( 2015至2016 学年度 第 2 学期)

课 程 名 称:基因工程制药 课 程 编 号:09600088Z * * * **** 学 号:A******** 班 级:制药1301 * * * *: ***

提 交 日 期: 年 月 日 评 阅 日 期: 年 月 日

成 绩 贝伐珠单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李超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重组人源化免疫球蛋白 G1 单克隆抗体,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活性及抗血管生成,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目前已广泛用于结直肠癌、肺癌、卵巢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尤其是通过与基础化疗结合,能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以及延长肿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本文主要介绍贝伐珠单抗制备原理过程,治疗肿瘤的机制,及该类药物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贝伐珠单抗;制备过程;VEGF;抗肿瘤

1.引言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预防和治疗癌症也是研究和开发抗体药物的主要目标之一。目前在临床中使用的肿瘤治疗药物多数存在“敌我不分”的问题,即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破坏了人体正常细胞。 “生物导弹”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思路。这种药物经由静脉注入人体内,药效分子集中作用于肿瘤细胞,既增强疗效又减少对机体的毒副作用。单克隆抗体由于具有良好的均一性和高度的特异性,因而在癌症治疗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我国结直肠癌在男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分别排名第 5 和第 6,结直肠癌导致的死亡占所有肿瘤的 5.6%。近年来,随着单抗药物的开发,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在抗肿瘤领域的有效应用,使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率显著降低。 贝伐珠单抗是罗氏的重磅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药物,属于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抗于2004年获美国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阿瓦斯汀”。其治疗直肠癌的机理是通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特异性结合,阻止其与受体相互作用,发挥对肿瘤血管的多种作用,使现有的肿瘤血管退化,从而切断肿瘤细胞生长所需氧气及其他营养物质,并可提高化疗药物的效果。在2015年全球十大畅销药物排行中,贝伐株单抗排名第6位,销售额达72.79亿美金。我国的抗体药物产业尚处起步阶段,虽然近10年间国内先后涌现出中信国健、百泰生物等多家专门从事单抗药物生产的企业,并且同时许多传统制药企业也加入到抗体药物领域中来,但总体而言,我国抗体行业普遍存在着细胞系表达水平低、培养规模小、纯化能力不够等技术问题,限制了我国抗体药物产业的产能规模,制约了行业的发展进程。贝伐珠单抗的未来还是很有市场前景。 2.设计原理 2.1血管生成与贝伐珠单抗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肿瘤依赖周围组织的血管来获取血液供应,以不断地成长和扩散。研究发现,在直径超过 100 ~ 200 μm的肿瘤生长过程中,血管的形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异常的血管生成过程,导致肿瘤组织的脉管系统呈现结构紊乱、血供差、血管通透性增加等特点,这些特点又致使恶性肿瘤对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利用效能降低,并增加了转移的风险[2]。血管生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需要脉管系统、循环内皮细胞以及包括VEGF在内的促血管生成介质的参与。其中,VEGF/VEGFR 是一条重要的信号传导途径,VEGF 通过与组织上皮细胞中表达的 VEGFR-l 和VEGFR-2 相结合,激活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途径,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新生血管形成[3](又见:Borgstr?m 等, Anticancer Res, 1999年)。VEGF的表达与恶性肿瘤的进展、期别、腹水形成、无瘤生存时间缩短及总体预后差有关[4]。免疫组化检查发现,VEGF 在肿瘤及其转移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恶性腹水和血清中可检测到。而在肿瘤患者体内所检测到的VEGF和VEGFR表达是独立的预后因素(Borgstr?m等, Cancer Res, 1996年)。更重要的是,VEGF的表达具有肿瘤特异性,其在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在交界性肿瘤中中等强度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此外,由VEGF介导的新生血管因基底膜存在间隙,使得肿瘤细胞易于扩散。因此,VEGF 被认为在肿瘤生长、腹水形成和肿瘤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血管形成的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贝伐珠单抗作为一种重组人单克隆抗体,是目前被研究最多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VEGF 结合,从而阻止 VEGF 与其自然受体——VEGFR结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活化,从而发挥抗血管生成和抗肿瘤作用。此外,按照 Jain 提出的有悖于传统的设想(Jain, Nat Med, 2001 年),抑制 VEGF,将重启促血管生成和抗血管形成的平衡,导致扭曲异常的肿瘤组织结构、功能及其微环境和脉管系统趋于正常化,从而促进化疗药物的吸收,并减少肿瘤转移的机会[3-8](又见:Borgstr?m等, Cancer Res, 2012年)。 2.2 贝伐珠单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2.2.1 用于结直肠癌 近年来,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应用,使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多项Ⅱ / Ⅲ期临床研究均显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Hurwitz 等[10]将 813 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 5- 氟尿嘧啶(5-FU)+ 亚叶酸钙 +伊立替康联合或不联合贝伐珠单抗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组受试者的总生存期 (overall survival,OS) 较单纯化疗组明显延长(20.3个月 vs 15.6个月,HR=0.66,P<0.001),而两组的无进展生存期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 分别为 10.6 个月和 6.2个月,客观反应率 (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 分别为44.8%和 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联合贝伐珠单抗的化疗方案更加有效。 贝伐珠单抗的出现与使用,在原化疗的基础上,可显著延长 CRC 患者的 OS 和 PFS,且其联合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均能产生显著疗效;其在一线治疗失败后继续使用仍有机会获益,这在临床上为mCRC 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跨线治疗模式。当然,在贝伐珠单抗的使用过程中,常见不良反应如高血压等也需密切观察和必要的干预。 2.2.2 用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glioblastoma,GBM) 是恶性胶质瘤的一种,是高度血管化的肿瘤。VEGF 在胶质瘤及其周围组织中均有表达,并且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上调,但在正常脑组织中几乎不表达,且VEGF介导的新生血管生成与胶质瘤侵袭性、恶性程度及治疗失败等密切相关[18-19]。作为 VEGF 抑制剂,贝伐珠单抗被认为可以抑制GBM的进展。 2.2.3 用于新诊断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贝伐珠单抗同样被证实可用于治疗新诊断的 GBM 患者。一项名为AVAglio的临床研究中,921例新诊断的GBM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接受放疗、替莫唑胺联合或不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结果显示,与不联合贝伐珠单抗组相比,联合贝伐珠单抗组受试者的 PFS 显著延长 4.4 个月(10.6 个月 vs 6.2个月,P<0.001), 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36%,副作用与已知的贝伐珠单抗副作用一致。表明,贝伐珠单抗用于新诊断的 GBM 患者,同样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24-25]。GBM患者的标准疗法为手术切除及同步放化疗,但预后一直很不理想,复发几乎很难避免,5年总生存率不足10%,这一疾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难点[26-27]。贝伐珠单抗的出现,为这一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治疗模式和希望。目前,贝伐珠单抗用于 GBM 的治疗,尚处起步阶段,世界范围内的应用还仅局限于复发性GBM 患者,不过日本已批准贝伐珠单抗用于新诊断的GBM 患者。此外,贝伐珠单抗用于 GBM 的远期疗效、联合用药及治疗时机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3技术路线 3.1贝伐株单抗的研究进展 贝伐单抗是抗 VEGF 的人源化单抗 ,主要通过中和 VEGF 来阻断其与内皮细胞上的受体结合 ,使得肿瘤细胞不能得到养分和氧 ,起到治疗肿瘤的作用。Presta 等将鼠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muMAB VEGF) A. 4. 6. 1 的互补决定区与人 IgG 1的恒定区框架嵌合 ,并对相应氨基酸残基加以修饰 ,最终形成了人鼠嵌合型 VEGF 单抗 ,仍然有 7 %的氨基酸来源于鼠抗体。实验表明 ,贝伐单抗用于治疗肿瘤安全有效。 贝伐株单抗是 10 年前批准的治疗结肠癌药物,2004 年由 FDA 批准,2005 年获得欧盟批准,在美国的专利有效期为 2019 年,在欧盟的专利有效期为 2022 年。2010 年获得中国 CFDA 批准,并于 2015 年获得肺癌适应症的批准,用于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截至目前,俄罗斯的 Biocad 公司、美国的 Pfizer公司正在进行III期临床实验,德国的Boehringer Ingelheim公司已于7月份启动III期临床,目前正在招募临床实验志愿者。 贝伐株单抗也是一种比较特别的药物,医生们不断地发现了他的新疗效,这也为罗氏赢得了更多的许可和盈利。2012 年 FDA 批准贝伐株单抗为治疗转移性结肠癌的第二线药物,日本批准其为治疗脑癌的第一线药物,贝伐株单抗现在还在进行 6 种治疗方向的临床实验。 3.2制备思想 采用重组 DNA 技术,人工合成贝伐株单克隆抗体重链与轻链基因,将此克隆的重链与轻链基因片段分别插入到自行构建的一种高效逆转录病毒前载体,将获得重链表达前载体和轻链表达前载体分别与病毒包装质粒pHCMV-G共转染包装细胞293GP,制备获得两种分别携带有贝伐株单克隆抗体重链与轻链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两种逆转录病毒载体先后交替转导CHO-S细胞,获得可稳定表达贝伐株单克隆抗体的工程细胞。应用先进的细胞培养技术,经过细胞的扩增培养和发酵表达培养,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产生贝伐珠单抗,然后采用包括病毒灭活和去除步骤在内的纯化工艺进行纯化,再经过配制、除菌过滤、无菌灌装等制剂生产工艺获得成品。 通过多次实验对细胞培养工艺、纯化工艺及制剂生产工艺的各个工艺参数进行不断的摸索和优化,最终确定了高效表达贝伐株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工艺。 3.3制备方法 3.3.1工程细胞的构建和鉴定 人工合成贝伐株单克隆抗体重链与轻链基因,DNA 测序分析表明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同类上市产品AVASTIN?(安维汀?,贝伐株单抗注射液,罗氏公司)公开的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将此克隆的重链与轻链基因片段分别插入到自行构建的一种高效逆转录病毒前载体pCS-new MCS-WPRE(new ori),分别获得重链表达前载体pCS-Hideaway HC-WPRE(new ori)和轻链表达前载体pCS-Hideaway LC-WPRE(new ori)。将 pCS-HideawayHC-WPRE(new ori)和 pCS-HideawayLC-WPRE(new ori)分别与病毒包装质粒 pHCMV-G 共转染包装细胞 293GP,制备获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