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二》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不同事物的描述,让学生体会作者对事物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易于学生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识字写字、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概括。
但在识字写字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生字,能正确书写,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喜爱,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写作技巧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或视频资料。
2.生字词卡片。
3.写作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或视频资料,播放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描述了哪些事物?这些事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对于生字词,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组词等方式进行学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仿写,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描写自己喜欢的事物。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通用9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通用9篇)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让学生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3、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
4、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教学媒体准备使用让学生带上自己最喜欢的事物,如水果、植物、玩具、动物等。
教学过程习作指导一、谈话引入,捕捉内容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越来越发觉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
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
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自由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都观察了哪些景物?二、小组交流,拓展思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在小组内说一说:1、观察过什么事物?怎么观察的?;2、观察的时候,你发现了哪些新奇的事情?3、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有兴趣?听的同学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
三、全班交流,师生互动1、指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点评:⑴其他同学根据这位同学讲的内容取一个题目。
⑵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如何使内容写得具体、准确。
⑶可以建议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
2、若把自己的观察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得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⑴把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地方写清楚。
⑵不拘形式地写,可自己拟题写一篇记叙文,也可以日记形式选几则满意的日记,进行修改加工写《观察日记几则》。
⑶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学法指导】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观察,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的事物的特征,及准备采用什么样的句子,来使所观察到的事物显得生动、具体。
四、学生起草,教师巡视1、学生打草稿,教师巡回检查。
也可选典型的某一片断进行作中交流,共同评议修改。
2、学生边起草,边修改。
(着重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教案(2019新审定)

语文园地课题语文园地课型讲课1 课时语文园地时间教课 1. 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发问的习惯。
2. 对照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
目标3. 累积古文名句和成语。
教课 1. 养成发问的习惯。
要点 2. 累积古文名句和成语。
教课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发问的习惯。
难点第一课时教课 1. 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发问的习惯。
2. 对照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
目标3. 累积古文名句和成语。
教具 课件准备教课方案设计企图导入一、讲话引入,进入学习【设计企图:经过这一单元学完了,我们有了很多收获。
此刻,我们来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 )分趣,提升学生的参加意钟 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二,去吸取里面的营养吧。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 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研究 1. 沟通平台【设计企图:设计(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阅读的方法: 这个环节,总结了这一①阅读时要动脑筋,踊跃提出问题。
单元的阅读方法,帮助②从不一样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虑更为全面和深 学生学会正确的朗 入。
读。
】 ③挑选出最值得思虑的问题, 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新课 ④要养成敢于发问、擅长发问的习惯。
(板书设计:阅读的方法) (出示课件 2)教课(2)学致使用【设计企图:这个 ( )爸爸是一只货真价实的“大老虎”,虎背熊腰,在家 环节 的设置 是教给 学 分钟里威风凛冽,紧紧地统治着我和弟弟。
放学后 , 我们写作业 生字的构成方法,理解的时候,他就在旁边巡视,虎视眈眈,不放过我们的一举 词语的意思。
】 一动。
谁假如胆敢溜出去玩,准被他的虎爪抓回来,狠狠 地教训一顿。
①从哪些词语能够看出爸爸是一只货真价实的“大老虎”?(虎背熊腰、虎视眈眈)②这个小片段是从哪几方面来描绘爸爸的?(相貌、神态、动作)2. 识字加油站(出示课件 3)【设计企图:这个驻扎蛀虫拄拐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捐钱秀丽手绢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花苞冰雹鲍鱼有助于提升学生理解( 1)让学生高声朗诵这些词语。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二》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主要通过一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一些语文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课文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他们对语文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一些生字词的掌握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此外,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课文方面也有待提高,教师应注重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生字词卡片。
3.课文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4.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游戏,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课文课件或黑板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拼写。
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方式,如“拼写大赛”、“生字词接龙”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莉、柳、薰、烟、味、顾、香、决、横、琴。
2.能理解五个课文的内容,并能回答相应的问题。
3.能模仿课文中的表演和音乐,表现自己的感情。
4.能独立完成练习册第二单元的相关题目。
5.能用简短的语言或文字记录、叙述自己喜欢的音乐、动物、物品等。
二、教学重点1.五个课文的理解,摸索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模仿表演和音乐,表达自己的感情。
3.学会用简短的语言或文字记录、叙述自己喜欢的事物。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黄蓉在《小龙女》中的感情变化。
2.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月是故乡明》中的感情。
3.如何帮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或文字记录、叙述自己喜欢的事物。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板书,包括生字、课文标题、练习要点等。
2.教师准备音乐、表演等活动,以帮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表现和感情。
3.教师查阅相关资料,为学生扩展其知识面。
2. 课堂教学(1)导入1.教师出示生字,并让学生读出来。
2.教师出示《语文园地二》课本,让学生想象一下进入这个园地会看到什么。
(2)引入新知1.教师讲解五个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知识和情感。
2.教师通过音乐、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并鼓励学生自己表演和演唱。
3.教师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表演和音乐,以表达自己的感情。
(3)课文阅读1.教师逐一让学生朗读五个课文,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内容和情感。
同时,教师提问相关的问题,以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2.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课文内容,并回答一系列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多交流和互相帮助。
(4)练习1.教师让学生打开练习册的第二单元,完成相关题目。
同时,教师在课堂上提问一些类似的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练习内容。
2.教师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或文字记录、叙述自己喜欢的音乐、动物、物品等。
3. 课后作业1.课后学生应该阅读一下相关的资料,以拓展知识。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一、教学目的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含义,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2.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创作的兴趣。
3.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和含义。
2.识字、背诵并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表达课文中的抒情情感。
2.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教会学生欣赏和创作诗歌。
四、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语文园地二》2.录音机或电脑,播放课文录音3.课件:配合课文内容的图片或PPT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与学生商讨本课教学目的和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
第二步:学习课文1.学生跟读课文。
2.教师解释生字词,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并互相评价。
第三步:诗歌欣赏1.教师播放相关优秀诗歌录音,让学生欣赏。
2.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第四步:诗歌创作1.分组让学生自由创作一首诗歌。
2.学生展示作品并相互欣赏。
第五步:诗歌朗读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2.让学生互相评价,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对课文和诗歌的理解。
2.鼓励学生多读诗歌,多创作诗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二》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综合性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了诗歌、散文、民间故事等多种文体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既富有文学性,又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学生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的特点。
2.难点: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鉴赏。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于文学作品的特点和内涵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写作法: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提前准备好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熟悉。
2.教学工具:准备相关的教学工具,如PPT等。
3.作业:提前准备好相关的作业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对课文进行朗读,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理解。
3.操练(15分钟):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课文的优点和不足,教师进行点评。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课文的短文,教师进行批改和点评。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内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进行课后复习。
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

课题: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含义;通过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讨论合作,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含义;通过拓展活动进行思维训练。
教学难点:通过讨论合作,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优盘,图画,音频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1.师生互动,引出本课要学的课文《总统的手机》。
教师问:“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校园是个好地方,你们知道校园外面的世界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吗?”学生回答。
教师继续问:“你们有听说过总统吗?你们知道总统是个什么样的人吗?总统有什么样的特权呢?”学生回答。
教师点播音频:“第四篇总统的手机。
”教师让学生听完后:“大家听完课文《总统的手机》的音频,知道总统有个什么样的特权吗?”学生回答。
二、讲解课文(约1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音频,学生跟读。
教师出示课件,依次出示每个段落的图画,学生观察,讲解每个段落。
三、翻译困难词句(约10分钟)教师让学生读课文,标出不会读和不懂意思的词句。
逐个解释词汇含义及用法,并帮助学生正确朗读。
四、小组讨论(约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以下问题:1.总统的手机有什么特权?2.你们希望有一个总统的手机吗?你们要怎么使用?3.你们自己如果有一个神奇的智能手机,你们要使用它来做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及时给予肯定。
五、创作活动:假如我是总统(约20分钟)教师出示黑板,提供十多个词汇,让学生根据这些词汇创作一篇短文。
六、展示和评价(约10分钟)学生进行展示,然后互相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七、课堂小结(约5分钟)引导学生对本课进行总结:“今天我们学了《总统的手机》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总统有一个神奇的手机,它有很多特权。
”八、布置作业(约5分钟)让学生回家写一篇《我的手机》,描述自己想要的手机,可以写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设计一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了解几种植物的生长特点,能够熟读成诵。
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
题目自拟。
3.练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事物,并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
二.教学重点:1.对于儿歌能够熟读成诵。
2.丰富知识,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
题目自拟。
4.练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事物,并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
三.教学过程:(一)、“日积月累”的教学。
1、导入。
师:同学们,您们喜欢儿歌吗?谁会背?1.指名学生背儿歌。
师:同学们背得真不错,老师也学会了一首新儿歌,想听吗?2.老师背儿歌。
“正月梅花香又香。
……”师:好听吗?想不想学?咱们就一起学一学。
1、学儿歌。
学生初读儿歌。
注意读准字音。
1.指名读,及时正音,再自由读。
2.了解儿歌中各种植物的生长特点。
师:你从儿歌中了解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重点讲解正月是指一月。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好。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儿歌。
二、“成语故事”教学(一)、引入师: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1.指名学生说一说。
(二)、学习“胸有成竹”这个成语。
1.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
3.了解寓意。
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老师相机加以说明:“胸有成竹”这一个成语出自文与可的故事,是说他在画竹子之前,心中先有一个他要画的竹子的大概形象,比喻我们做事前心里已有全盘的考虑及妥善的安排,因此才有成功的把握。
4.作业:背诵儿歌;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三、习作教学:1、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内容。
2、学生分小组自由谈感兴趣的事物,然后在全班交流,确定自己想写的内容。
3、引导学生体会本单元描写植物的课文的写作方法,注意表达的顺序。
并举一反三,体悟描写其他事物的方法。
4、生习作,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四、习作讲评:1、回忆作文要求。
2示较好的习作,欣赏评价,说说好在哪里。
3、出示中、差两种层次的作文,评讲,集体帮助修改。
2、学生动手修改自己的作文3、4、附送: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火烧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
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四、想想说说,课外延伸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题西林壁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准备1.橡皮泥。
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3.powerpoint。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吟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
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二、学习课文(一)解诗题,知作者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
(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
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
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
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 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多诵读: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
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
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悟诗情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
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三、总结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作业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2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一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
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
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
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
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
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
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2.有什么特点?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
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
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
(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
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