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

合集下载

关于新中国以来的外交细说

关于新中国以来的外交细说

关于新中国以来的外交细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新中国的外交,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在外交理论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实践上,从“一边倒”的倾向发展到走向“一大片”的格局。

一扫旧中国的屈辱外交,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真正独立统一的国家,中国人真正站立起来了。

首先,我先一一列举出新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然后再详细说一下其中几件相对重大的事件。

1949年6月,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1953年,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打开中国外交关系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它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在外交上不断取得新成就。

抗美援朝的胜利使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1954年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并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代表团促进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的达成,显示出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

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国家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介入的国际性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亚非会议推进中国同亚非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

在亚非会议后的一段时期,中国根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打破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并初步形成走向全世界的外交格局。

20世纪60年代中国进行援越抗美,继续同美国对抗,中苏关系恶化后,周边国际局势更为紧张。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第一,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

第二,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第三,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

中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进行反殖反帝反霸斗争,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

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政策的积极意义

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政策的积极意义

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政策的积极意义新中国从成立的那天起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我国政府在同印度代表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依然成为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

中国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创造了和平的环境。

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期间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为新中国初期的和平建设争取了有利的环境。

我国实施了一五计划,建立了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70 年代我国的外交关系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国与世界多个国家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

中国开始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制建设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第二,为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近代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外交史。

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国际上毫无地位可言,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由此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

1971 年第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正式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70 年代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联合国的事务全面参与,中国在世界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推动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各国间的交往与合作。

在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各国为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合作,赢得了与会各国的普遍赞扬。

浅谈新中国外交历史论文

浅谈新中国外交历史论文

浅谈新中国外交历史论文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中国解放后,国际形势错综复杂,面临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角力,中国作为一个新生国家,外交处境极为艰难。

然而,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开展国际友好合作,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一条符合国家利益的外交道路。

新中国外交历史上,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战略极具影响力。

他们主张要坚持与苏联结盟、与亚洲、非洲、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团结一致,争取国际声誉和支持。

1950年代初期,中国与苏联结盟,加强了对抗西方的力量,维护了国家安全。

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中国出兵支援朝鲜和越南,积极参与国际抗美援朝斗争,为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然而,在国际大局中,新中国也曾经历了一些外交挑战和挫折。

中苏关系的恶化导致了中国被孤立于苏联的半封锁圈内,外交形势一度陷入困境。

而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外交受到巨大影响,外交工作几乎完全瘫痪。

直到1970年代中期,随着周恩来、邓小平等新一代领导人的走上舞台,中国外交逐渐走出低谷,积极参与国际政治和经济事务。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交逐渐恢复了元气,积极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

中国提出了独特的和平发展理念,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通过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积极推动国际多边体系的发展。

中国逐渐过渡到了以争取和平、发展、合作为主要外交方针,同时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

在当今世界,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中国积极参与到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新中国外交历史经历了坎坷,收获了荣光,不断前行,展现出了一种自信和开放的外交风采。

新中国外交走过的历程,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也为未来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中国外交史

新中国外交史
改革开放以来
2001年
中国上海APEC会议(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2001年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延伸点: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或者展开探究活动,搜集史实和时事材料,证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简述周恩来总理的外交贡献
新中国外交
新中国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外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的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年代
时间
重大事件
备注
建国初期
1949年-1950年
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五十年代
1953年
*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
周恩来总理同印度、缅甸总理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
*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七十年代
1971年—1979年
中美关系正常化
过程:
1.1971年,基辛格访华
2.1972年,尼克松访华
3.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1971年10月25日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权益)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972年
中日正式建交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新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新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新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新中国的外交,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在外交理论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实践上,从“一边倒”的倾向发展到走向“一大片”的格局。

1949年6月,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1953年,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打开中国外交关系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它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在外交上不断取得新成就。

抗美援朝的胜利使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1954年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并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代表团促进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的达成,显示出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

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国家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介入的国际性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亚非会议推进中国同亚非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

在亚非会议后的一段时期,中国根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打破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并初步形成走向全世界的外交格局。

20世纪60年代中国进行援越抗美,继续同美国对抗,中苏关系恶化后,周边国际局势更为紧张。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第一,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

第二,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第三,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

中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进行反殖反帝反霸斗争,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

20世纪90年代,世界朝多极化发展,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国际关系并为国际新秩序而斗争,截至1992年,中国已同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与内政、外交相关联的港澳问题也顺利解决。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课件(共24张PPT)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课件(共24张PPT)
毛泽东和斯大林
建国第一年,新中国与苏联等十七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5)、外交成就
周恩来
国务院总理、 第一任外交部长也是亚洲第一个让联合国在其逝世时为他降半旗致衰的领导人
猜猜他是谁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
②中、印、缅三国在历史上存在领土纠纷,中国的强大引起缅甸与印度的担忧。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核心是什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并建交。
1949年12月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
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万隆会议:1955年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万隆会议召开前夕,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由香港前往印度尼西亚。台湾特务机关阴谋刺杀周恩来,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周恩来因行程有变,未搭乘此飞机,幸免遇难。
危机四伏的万隆会议——“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事件
① 1953年7月,中国取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这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引起中国周边国家的担忧与忌惮。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中国同印度就西藏问题签字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首次提出: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就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70年代的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政策
1972年春,尼克 松访问中国,中美 关系解冻。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发展
1、邓小平时代的调整:适应对外开放的需求 (1)不结盟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 展同所有国家 的友好合作关系。 (2)冷静观察、稳定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 所作为、 善于守拙、决不当头的方针。
1950年2月14日, 《中苏友好同盟 互助条约》在克 里姆林宫正式签 订,周恩来和维 辛斯基代表本国 政府在条约两份 文本上签字。
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 周恩来指出,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是 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任何国家都不能干涉 中国内政;我们愿意和一切平等待我之国家 合作,不排外,不挑衅,但必须站稳立场, 否则就只能倒在外国人的怀里。 中国公开宣布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着重加强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联合, 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彻底 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60年代的外交政策由“一边倒”调整为同时反对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到处侵略扩张、肆意干涉别国 内政的霸权主义政策,同时,积极支持民族解放 运动,坚持睦邻友好,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 整,维护世界的进步与和平。
党的八大重申:中国为 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 类的进步事业而奋斗。 图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 制定者毛泽东同亚非拉朋友 在一起。
(3)积极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 济新秩序。
2、江泽民时代的发展:努力推进国际合作
2001年江泽民 在上海亚太经合 组织会议上发言
3、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和平、合作、发展的外交政策
2005年9月15日,联合国成立60 周年首脑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 会议,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 议,并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 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 界》的重要讲话,提出: “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 时代的主旋律”的论断

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发展脉络

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发展脉络

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发展脉络解放初期: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外交的中心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社会主义和平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新中国建立之际,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有“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即新中国的人民政府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新中国的建立必须清理旧中国残留的对外关系痕迹,建立良好的环境,以全新的面貌,发展同其他友好国家的关系;在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人民政权实行敌视政策的情况下,中国只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但并不是要放弃独立自主原则。

50年代:开始探索有别于苏联的外交政策,1953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首次系统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60年代:“两个拳头打人”,时间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指依靠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和苏联为首的修正主义以及各国反动派。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中国转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并试图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国际事务和共产主义运动中,中国也尝试着发挥更大的作用。

由于这些变化,中国共产党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提出了团结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推进世界革命的新战略。

结果是中国逐渐走上了同时与美苏两个大国对抗的道路。

整个60年代,“反两霸”是中国外交的主旋律和对外关系格局的特点。

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与西方缓和),三个世界划分。

这一时期美苏争霸出现了苏功美守的态势。

苏联加强在中苏边境和蒙古的军事部署并企图从北、南、西三个方面包围中国。

美国实行战略收缩,急于从越南脱身,谋求打开对话关系。

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决定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提出了“一条线”“一大片”外交战略。

这是我国外交的因此重大战略调整,对缓和我国面临的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保障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基本方针始终不会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练习
1、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首次提出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是()
A、独立自主
B、求同存异
C、对外开放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5年4月,率领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了万隆会议的领导人是()
A、周恩来
B、毛泽东
C、邓小平
D、陈毅
2、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并得到与会各国代表普遍赞同的方针是()
A、独立自主
B、求同存异
C、经济合作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A、日内瓦会议上
B、联合国大会上
C、周恩来总理1954年访问印度、缅甸时
D、万隆会议上
5、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的是()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
D、政治分歧、经济合作
6、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①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④平等互惠⑤和平共处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同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A、苏联
B、朝鲜
C、越南
D、英国
8、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印度代表团首先提出来的
B、是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C、只适用于亚非发展中国家
D、是解决民族争端的原则
9、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
①亚非会议②日内瓦会议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④与苏联建交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10、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是()
A、和平共处
B、求同存异
C、互不侵犯
D、平等互利
11、阅读下列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请回答:
(1)材料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什么?
(2)面对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新中国的领导人采取了什么政策?取得了什么成果?你认为应该怎样面对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