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弯曲亮度差 弯钩增加值
钢筋弯曲调整值

900弯钩
L=5d.D=5d
ΔL5=6.21d
1350弯钩
L=10d.D=4d
ΔL6=12.89d
1800弯钩
L=5d.D=2.5d
ΔL7=8.25d
6
50
50
50
77
50
6.5
50
51
50
84
54
8
50
63
50
103
66
10
63
79
62
129
83
12
75
95
75
155
99
14
88
箍筋周长量度方法
箍筋直径
φ4~φ5
φ6
φ8
φ10~φ8
量外包尺寸
40mm
50mm
60mm
70mm
量内包尺寸
80mm
10mm
120mm
150~170mm
钢筋每个弯钩增加长度(mm)
弯钩
直径
D(mm)
受力钢筋端部弯钩
箍筋端部弯钩
1800弯钩
L=3d.D=2.5d
ΔL1=6.25d
1350弯钩
L=5d.D=4d
110
87
180
116
16
100
126
99
206
132
18
113
142
__
__
__
20
125
158
__
__
__
22
138
174
__
__
__
25
156
197
__
钢筋弯曲各种角度时的弯曲调整值表

钢筋弯曲各种角度时的弯曲调整值表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钢筋弯曲各种角度时的弯曲调整值表1
钢筋弯折各种角度时的弯曲调整值(两个同弧度弯) 表2
箍筋一个弯钩增加长度计算
表3
D=
(1)一般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1)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2)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3)箍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或: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长度调整值
4)曲线钢筋(环形钢筋、螺旋箍筋、抛物线钢筋等)下料长度计算公式为:下料长度=钢筋长度计算值+弯钩增加长度。
钢筋弯钩增加值

180度的公式是 3.14(d+D)/2-(D/2+d)+平直长度(3d)=6.25d135度的公式是 3.14*3(D+d)/8-(D/2+d)+平直长度(10d)=11.87d90度的公式是 3.14*(D+d)/4-(D/2+d)+平直长度(设计值)式中的D=2.5d.180度的公式是 3.14(d+D)/2-(D/2+d)+平直长度(3d)=6.25d135度的公式是 3.14*3(D+d)/8-(D/2+d)+平直长度(10d)=11.87d90度的公式是 3.14*(D+d)/4-(D/2+d)+平直长度(设计值)式中的D=2.5d.准确计算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的实用公式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是钢筋配料加工的依据。
其精确度的高低不仅影响成型后能否符合设计尺寸,而且有时直接影响钢筋绑扎、构件定位尺寸甚至构件受力性能。
1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的一般公式对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目前多数教材和手册采用下式下料长度=外包尺寸-量度差+端部弯钩增值量度差计算可用理论公式或近似值公式。
理论公式为式中D为弯曲直径;d为钢筋直径;α为钢筋弯折角度。
近似值可按表1取值。
表1钢筋弯曲量度差钢筋弯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量度差值/mm 0.35d 0.5d 0.85d 2d 2.5d端部弯钩增值理论公式为近值可按表2取值。
表2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钢筋直径d/mm ≤6 8~10 12~18 20~28 32~36一个弯钩长度/mm 4d 6d 5.5d 5d 4.5d量度差、端部弯钩增值无论按理论公式还是按近似值公式计算,其结果误差甚小,精确度高。
而外包尺寸的计算,由于计算方法的不同,其结果相差较大,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弯起钢筋外包尺寸计算的精确公式及与通常方法的比较以图1弯起钢筋为例,按通常计算外包尺寸的方法为(1)图1弯起钢筋为了分析其误差,下面按外包尺寸的含义,寻求计算外包尺寸的准确公式。
钢筋弯钩增加值详解

钢筋弯钩增加值详解180度的公式是 3.14(d+D)/2-(D/2+d)+平直长度(3d)=6.25d135度的公式是 3.14*3(D+d)/8-(D/2+d)+平直长度(10d)=11.87d90度的公式是 3.14*(D+d)/4-(D/2+d)+平直长度(设计值)式中的D=2.5d.180度的公式是 3.14(d+D)/2-(D/2+d)+平直长度(3d)=6.25d135度的公式是 3.14*3(D+d)/8-(D/2+d)+平直长度(10d)=11.87d90度的公式是 3.14*(D+d)/4-(D/2+d)+平直长度(设计值)式中的D=2.5d.准确计算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的实⽤公式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是钢筋配料加⼯的依据。
其精确度的⾼低不仅影响成型后能否符合设计尺⼨,⽽且有时直接影响钢筋绑扎、构件定位尺⼨甚⾄构件受⼒性能。
1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的⼀般公式对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前多数教材和⼿册采⽤下式下料长度=外包尺⼨-量度差+端部弯钩增值量度差计算可⽤理论公式或近似值公式。
理论公式为式中D为弯曲直径;d为钢筋直径;α为钢筋弯折⾓度。
近似值可按表1取值。
表1钢筋弯曲量度差钢筋弯曲⾓度/(°) 30 45 60 90 135量度差值/mm 0.35d 0.5d 0.85d 2d 2.5d端部弯钩增值理论公式为近值可按表2取值。
表2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钢筋直径d/mm ≤6 8~10 12~18 20~28 32~36⼀个弯钩长度/mm 4d 6d 5.5d 5d 4.5d量度差、端部弯钩增值⽆论按理论公式还是按近似值公式计算,其结果误差甚⼩,精确度⾼。
⽽外包尺⼨的计算,由于计算⽅法的不同,其结果相差较⼤,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弯起钢筋外包尺⼨计算的精确公式及与通常⽅法的⽐较以图1弯起钢筋为例,按通常计算外包尺⼨的⽅法为(1)图1弯起钢筋为了分析其误差,下⾯按外包尺⼨的含义,寻求计算外包尺⼨的准确公式。
钢筋量度差值(配图说明)

一般人对钢筋弯钩后的计算理解总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或者说是障碍,仔细读懂(注意是读哦_-o- )上图并结合下面的几条说明来配合理解,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了,大家看清楚了·O^O:关键是钢筋的直线段与弯折段有一段是“共享”的部分或叫空间或叫投射重叠区,如图(b)——直线段所包含在内的2.25d与弯起后所包含在内的2.25d是同一部分,这就是关键奥义所在了~~180°弯钩增加6.25d的推导现行规范规定,Ⅰ级钢的弯心直径是2.5d钢筋中心线半圆的半径就是2.5d/2+d/2=1.75d半圆周长为1.75dπ=5.498d取5.5d 平直段为3d所以180度弯钩增加的展开长度为8.5d-2.25d=6.25d90°直弯钩增加11.21d的推导(d≤25mm,弯心曲直径≥12d)现行规范规定,抗震框架纵向钢筋锚固需要≥0.4laE+15d,同时规定,当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弯心内半经≥6d;当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弯心内半经≥8d,首先我们推导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需要的展开长度。
弯心半径6d,弯心直径是12d,钢筋中心线1/4圆的直径是13d,90°圆心角对应的圆周长度=13dπ×90°/360°=10.21d。
所以,90°钩所需要的展开长度为15d-7d+10.21d-7d=11.21d这个11.21d适用于抗震框架纵向钢筋直径d≤25mm时的锚固。
90°直弯钩增加10.35d的推导(d>25mm,弯曲直径≥16d)弯曲半径8d,弯曲直径是16d,钢筋中心线1/4圆的直径是17d 90°圆心角对应的圆周长度=17dπ×90°/360°=13.35d所以,90°钩所需要的展开长度为15d-9d+13.35d-9d=10.35d这个10.35d适用于抗震框架纵向钢筋直径d>25mm时的锚固。
钢筋量度差值(配图说明)

一般人对钢筋弯钩后的计算理解总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或者说是障碍,仔细读懂(注意是读哦_—o—)上图并结合下面的几条说明来配合理解,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了,大家看清楚了·O^O:关键是钢筋的直线段与弯折段有一段是“共享"的部分或叫空间或叫投射重叠区,如图(b)--直线段所包含在内的2。
25d与弯起后所包含在内的2.25d是同一部分,这就是关键奥义所在了~~180°弯钩增加6.25d的推导现行规范规定,Ⅰ级钢的弯心直径是2.5d钢筋中心线半圆的半径就是2.5d/2+d/2=1.75d半圆周长为1.75dπ=5。
498d取5.5d 平直段为3d所以180度弯钩增加的展开长度为8。
5d-2.25d=6.25d90°直弯钩增加11.21d的推导(d≤25mm,弯心曲直径≥12d)现行规范规定,抗震框架纵向钢筋锚固需要≥0.4laE+15d,同时规定,当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弯心内半经≥6d;当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弯心内半经≥8d,首先我们推导纵向钢筋直径≤25mm 时需要的展开长度。
弯心半径6d,弯心直径是12d,钢筋中心线1/4圆的直径是13d,90°圆心角对应的圆周长度=13dπ×90°/360°=10。
21d。
所以,90°钩所需要的展开长度为15d-7d+10.21d-7d=11。
21d这个11。
21d适用于抗震框架纵向钢筋直径d≤25mm时的锚固。
90°直弯钩增加10.35d的推导(d>25mm,弯曲直径≥16d)弯曲半径8d,弯曲直径是16d,钢筋中心线1/4圆的直径是17d 90°圆心角对应的圆周长度=17dπ×90°/360°=13.35d所以,90°钩所需要的展开长度为15d-9d+13。
35d-9d=10。
35d这个10.35d适用于抗震框架纵向钢筋直径d>25mm时的锚固。
钢筋弯曲调整值

100
126
99
206
132
18
113
142
__
__
__
20
125
158
__
__
__
22
138
174
__
__
__
25
156
197
__
__
__
28
175
221
__
__
__
32
200
252
__
__
__
ΔL2=7.89d
900弯钩
L=5d.D=5d
ΔL5=6.21d
1350弯钩
L=10d.D=4d
ΔL6=12.89d
1800弯钩
L=5d.D=2.5d
ΔL7=8.25d
6
50
50
50
77
50
6.5
50
51
50
84
54
8
50
63
50
103
66
10
63
79
62
129
83
12
75
95
75
155
99
14
88
钢筋弯曲调整值(仅供参考)
弯曲角度
300
450
600
900
1350
调整值
0.35d
0.5d
0.85d
2d
2.5d
注:弯曲调整值为扣减
常用弯钩增加长度:
半圆钩:6.25d直钩:3.5d斜钩:4.9d
注:直线段通长一律按3d计
弯起钢筋斜长调整系数:
钢筋长度
钢筋弯钩及弯曲增长值计算

钢筋弯钩及弯曲调整值计算——梁佳一、有关规范钢筋圆弧弯曲直径D 单位(倍直径)钢筋等级 Ⅰ级钢 Ⅱ级钢 Ⅲ级钢 弯曲直径2.545钢筋平直部分P 单位(倍直径)Ⅰ级钢 Ⅱ级钢 Ⅲ级钢 受力钢筋 3 箍筋5抗震1045二、计算规则钢筋成形的长度l 是从外皮算到外皮,见下图:钢筋调值的原因:钢筋弯曲时中心轴线不变,但外皮增长或按圆角切线为边界时计算长度增加。
钢筋调值的思路:外皮尺寸与中心轴线尺寸的差值。
三、弯钩调整值G (a )1、圆弧调整值(a ≥90 o )Δl =AB -l ’ (AB 为中心轴线弧长,l ’为圆心到外皮)2G (a3、当为Ⅰ级钢筋,d>6,a =135o ,按抗震设计时,有D=2.5d ,P=10d ,则一个箍筋135o 弯钩长为:G (135o ) =360aπ (D+d)-(D/2+ d) +P=360135π (2.5d+d)-(2.5/2d + d) +10d =11.873d四、弯曲调整值 W (a ) (因弯起而外皮增长)1、a ≤90o 弯曲调整值W (a )=AB+BC-A ’C ’ (A ’C ’ 为中心轴线弧长)= 2×(D/2+d)×tan a -aπ(D+d)2、直角弯曲调整值W (90o ) = (D+d)-0.25π (D+d)=0.215D+1.215d3、当为Ⅰ级钢时直角弯曲调整值(D=2.5d) W (90o )=0.215×2.5d+1.215d= 1.7525d4、a>90o 弯曲调整值W (a )=2l ’-’’ (’’ 为中心轴线弧长)= 2×(D/2+d) -aπ(D+d)5、当a W (135o ) = (D+2d) -360aπ (D+d) =0.8225d -0.1775D 五、钢筋弯起调整值 WQ (a )1、钢筋成形尺寸(图示蓝线部分)l =l 1+l 2+l 3+2l 4-2BF2、弯起钢筋一般计算式l =L +2H [1/ sin (a )-1/tan (a )]-2WQ (a ) 其中WQ (a )为一个弯起两圆角调整值 3、弯起增加尺寸WQ (a ) (1)、上弯角(同“二/1”) Δl 上=AB+BC -’’ (2)、下弯角Δl 下=GF+FC -A ’C ’= (AB+EF )+(BC -BF )-A ’C ’又BF = d / sin (a )EF = d / tan (a ),则有4、钢筋弯起调整值公式WQ (a 上+Δl 下=2(AB+BC -A ’C ’ ) -( BF - EF )如果钢筋成形尺寸全部按最外皮计算,即l =l 1+l 2+l 3+2l 4,则WQ (a )计算时不减d/s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