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2019版附教学反思】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隐身书海去串门儿单元任务群整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隐身书海去串门儿单元任务群整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三单元隐身书海去串门儿—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人文主题分析)本单元作为阅读策略单元, 人文主题借用了杨绛的话“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围绕这一主题设定,编排了《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既引导学生感受阅读的趣味性,引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其阅读习惯;也为本单元的阅读策略的学习设置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运用阅读策略“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时,带着不同目的,去不同“人"家里“串门儿”, 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学生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感悟和积累,尝试运用根据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一策略。
(语文要素分析)本单元围绕着“有目的地阅读"进行了梯次渐进的设计安排。
《竹节人》安排了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体会即使是同一篇文章, 目的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不同;《宇宙生命之谜》则引导学生如何根据阅读目的,选择、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故宫博物院》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引导学生将在前两课习得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 自主展开“有目的地阅读”。
后面的课文都是对前面课文所习得的方法的提升。
“交流平台"同时也对课文中使用到的阅读策略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示学生要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养成根据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的习惯。
本单元习作用来落实“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一要素,习作的关键点在于:一是写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二是写清楚这个东西是怎样影响自己的生活,并让生活变得如何美好的。
此次习作是学生由阅读场走向生活的一次练笔,是学生将阅读积累转向知识应用的过程。
为了落实这一要素,习作部分首先给出了一个半命题作文题目“让生活更美好", 并给出了八个不同的词语,帮助学生来发散思维;接着,在第二个部分,教材以三个泡泡语的形式,给出了三个具体的例子, 点拨学生思考是什么东西, 为什么、怎么样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最后,教材给出了具体的写作要求, 以及分享作品的方式。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三单元-竹节人教学设计

《竹节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带给人们的无限乐趣,了解老师与竹节人的故事。
2.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根据阅读目的,确定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教程:一、谈玩具导入新课1. 出示竹节人图片,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呀?(竹节人)2.对了,这就是竹节人,是我国民间的传统玩具。
什么是传统玩具呢?就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手工制作玩具。
你们以前见过这种玩具吗?没有见过没关系,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这种玩具。
二、学习课文: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竹节人》的生字词,也对文章主要内容有了大致了解,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这篇课文。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今天,我们就带着不同的目的,用不同的方法来阅读《竹节人》这篇课文。
请看:老师给大家设定了三个阅读任务,每一个任务都要读一次课文。
三个任务完成后,我们一起总结采用的阅读方法。
准备好了吗?阅读任务一:情景设定:假如我们开了一家玩具店,要出售“竹节人”这种玩具。
请你参阅课文,写一份“竹节人”的制作及使用说明书。
(同学们先审题,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什么内容:怎么做和怎么玩)活动一:浏览课文,标出对说明书有参考价值的段落。
看谁标的快。
第3段写了制作竹结人的过程。
(真棒,你的反应很快,其他同学还有吗?)第8-10段写了怎么玩竹节人。
(非常棒,同学们对文章很熟悉,那接着完成活动二)活动二:圈画关键词,写清制作玩具的方法步骤。
在第3段看一看,圈出制作竹节人的动词,推断需要的工具、材料等。
(1分钟)动词:锯、钻、再锯、穿。
推测工具有锯子、钻头、水彩笔。
材料有毛笔杆、纳鞋底俺的线、小木棍。
(同学们做的非常好,那再读第3段,对照插图,写清制作步骤吧,可以用先……再……然后……最后来说,也可以用第一步,第二步……来说)抽两个同学回答。
(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制作方法,那使用方法又是什么呢?)活动三:圈画关键词,写清竹节人的使用方法。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9.竹节人教学目标:1.认识“颓、疙、瘩”等13个生字,会写“豁、凛、磕”等16个生字。
会写“威风凛凛、疲倦、跺脚”等18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3.能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 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重难点: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节。
2.难点:(1)通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教别人玩“斗竹节人”游戏的内容,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自己童年玩具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童年》音频、微课《快乐的童年》、童年玩过的玩具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童年》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都玩过哪些玩具?(生自由回答)你们想不想知道范锡林的童年玩过什么玩具?范锡林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他非常聪明,就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竹节人的玩具。
你瞧,(课件出示竹节人的图片)这就是竹节人,你们玩过吗?想不想知道怎么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看看,范锡林和小伙伴们是怎么玩的吧!生齐读课题:《竹节人》,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重点指导:风靡(mǐ)叉(chā)腿金箍(gū)棒窦(dóu)尔敦(dūn)俨(yǎn)然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豁、凛、雕、磕、跺、颓”。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豁”是左右结构,注意“害”“谷”,相互要结合紧凑。
“凛”是左右结构,右边书写时要瘦一点写。
【单元统整教学】阅享生活之美——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整教学设计

【单元统整教学】阅享生活之美——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整教学设计一、单元解读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这是本套教材第四次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
此类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本单元围绕“有目的地阅读”这一策略进行编排。
以杨绛先生的读书名言“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为人文主题,围绕“有目的地阅读”这个主题编排,安排了课文《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习作《____让生活更美好》以及语文园地,设置了两个语文要素:1.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2.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关于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即首先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减少无关材料和不重要的材料对阅读的干扰。
确定阅读内容后,还要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展开阅读活动,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
学会“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效率,有助于尽快完成相关任务,是阅读高效的一种表现。
关于本单元的习作要素: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是“生活体验”和“自己的看法”。
全观统编教材,向来既重视指导学生去体验、参与,也重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看法”等。
而如何去表达?根据学段特点,统编教材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中年级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景物或事件,写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高年级要求学生从抽象事物或情感体验中,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感受。
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这项能力。
本单元的习作难点是需要学生围绕“诚信、梦想、创意”等抽象的意境,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本单元借助三篇课文,进行有层次、有梯度的“有目的地阅读”指导。
《竹节人》通过学习提示安排了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同一篇文章,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不同。
《宇宙生命之谜》通过旁批呈现了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阅读这篇文章的思维过程,课后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交流如何根据阅读的目的开展阅读,在阅读中运用了哪些具体的方法;还提出两个新的问题,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开展新的阅读活动,进一步体会什么是“有目的地阅读”。
统编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教案+反思

习作指导方案“____让生活更美好”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本次习作是一篇话题作文。
让学生回顾自己生活中影响自己的东西,想想它怎样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通过具体的事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
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完后,开展一次“共享美好生活”主题班会,共同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
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例来介绍使自己生活更美好的事物。
2.写出它是怎样影响自己的生活的,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重点)3.学习本单元的写法,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入字里行间。
4.指导学生办好“共享美好生活”主题班会。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课件:生活中的图片,如美食、旅行、种花、集邮等。
2.准备相关范文。
学生准备:回顾整理影响自己生活的素材。
可以是照片、实物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会影响我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就像课文里的竹节人,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欢乐,让作者的童年生活变得更美好。
那么,你有什么喜爱的东西吗?平时你喜欢做什么?2.学生小组讨论,畅所欲言。
可以辅助照片、实物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与本单元课文结合,抛出“有没有什么让自己的生活更愉快,更有意义”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交流的兴趣。
可以通过实物或照片,让学生畅所欲言,为接下来的写作做好准备。
二、激活思维,拓宽思路1.指导交流:平时你喜欢做什么?它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预设:生1:我喜欢音乐。
听听音乐,唱唱歌,会让我放轻松,我感到很开心。
生2:我喜欢种花。
把种子种下去,等它们发芽,看它们慢慢长大,很有成就感。
生3:我喜欢旅行。
它让我看到了和家乡不一样的美景,让我增长了见识。
生4:我喜欢运动。
运动使我舒展身心,增强了我的体质,消除了读书带来的压力。
…………2.过渡:老师听明白了,也知道了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爱好,这些爱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了。
其实,除了爱好,你养成的优秀品质、良好习惯也在影响着你的生活。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在本单元的研究中,同学们学会了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策略。
在交流平台环节,同学们回顾了三篇课文的阅读方法,并通过梳理、回顾、分享的方式,加深了对阅读策略的理解。
同时,同学们也分享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留下的深刻印象,提高了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二、词句段运用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段描写人物的句子:“他的眉头紧锁,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在思考什么。
”请同学们分析这句话中的细节,感受作者通过细节描写人物神态的方法,并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类似的细节描写,让叙述更加生动具体。
2.同学们分组进行仿写,选取一个场景,通过细节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等来让叙述更加生动具体。
教师在课堂上点评优秀作品,鼓励同学们多思考、多尝试。
三、语言运用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篇科普性说明文《宇宙生命之谜》,引导同学们掌握说明文的逻辑特点,研究用有条理的表达方式表明自己的想法。
2.同学们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会了如何通过逻辑推理和结构分析来理解和表达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同学们进行讨论和思考,提高同学们的理性思考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四、古诗研究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春景插图,帮助同学们感受诗歌描写的XXX。
教师引导同学们朗读并背诵古诗《春日》,让同学们在研究中体会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所感所想。
2.同学们通过自学、注释、工具书等方式,理解词意,多种形式地读,提高了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2.学会分析记叙文段落中的细节,研究结合动作来描写人物神态的方法。
3.掌握说明文的逻辑特点,研究用有条理的表达方式表明自己的想法。
研究了这个单元,我了解到选择合适的材料是根据任务而定的。
例如,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时,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2.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写出人入迷时的情景;学习说明理由时,用逐条列举的表达方式。
3.积累古诗词《春日》
【教学重点】
积累古诗词《春日》
【教学难点】
学习写细节描写的方法和逐项说理的表达方式。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建议使用小学课件)
2.练一练,学运用。
下边有三段描写小球迷的文字,请大家判断它们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①小林子今年远不满十四岁,黑黑的脸,黑黑的胳膊腿儿,结结实实的。球场上,一见人老爱伸出大拇指自秀:别看咱矮,标准的足球运动员身材。
②王老师一踏进小林子的家,就被小林子的妈妈一把拖住了:“唉呀呀,王老师,你说咱这儿子是不是中邪了。看球赛,幸亏是我拉得快,他差点一脚踹破电视机。作文从来都说不交,给国家足球队写的信光草稿都有好几本了,连家里喂条狗,他非要取名叫,叫什么马拉多纳……”
名著以及哲学、
史学、经济学、
军事学
2.练一练,学运用。
读下面两段文字材料,如果为世人介绍“卢沟桥”建筑成就,你会选择哪段文字?用什么方法阅读?如果是描写卢沟桥的景色特点,你会选择哪段文字?用什么方法阅读?
材料一
材料二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着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备课素材【教材分析】《竹节人》是现代作家范锡林的作品。
文章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作者儿时的一种玩具—竹节人。
作者向我们详细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竹节人给我们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不但小孩子喜欢玩,大人也抵不住它的诱惑。
这篇文章选编如本单元意图是使学生明确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作者介绍】范锡林,笔名雪凌,1950年出生,汉族,男。
199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
1968年赴靖江市靖南村插队务农,后历任靖江团结中学教师,靖江中学教师,靖江市文联副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二级。
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短篇小说《她和她的爸爸》获1987年儿童文学园丁奖,《你不是灰姑娘》获1985年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睁开吧,长长睫毛的眼睛》获1984年《少年文艺》好作品奖,中篇小说《秘道》获上海市首届巨人优秀作品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窦尔敦(1683—1717),河北省献县人,原名窦开山,因为在家排行第二,又长得虎背熊腰,所以又叫窦二敦。
他出身贫苦,窦尔敦从十五岁开始,就为地主扛活种田为生。
后来遇见流落民间的一名起义军头领。
他深爱窦的为人,便收窦尔敦为徒,授艺三载。
后来,窦尔敦杀死作恶多端的知县父子,为躲避官府缉拿,流浪四方,又得到了静慈和尚的真传,武功大大长进。
不久,他回到家乡举起义旗,招兵买马抗清朝统治。
出家后江湖人称“铁罗汉”。
后来,清军多次围捕,均未能将他拿获。
窦尔敦深感他活动的河北省河间、献县一带无险可守,非久留之地。
于是率部攻下河间府,夺取了河间府的印信和大量物资,然后进入河北省燕山山脉,在一个名叫连环套的地方安营筑寨,同清廷抗争。
清军几次攻打窦寨未能奏效,于是拘捕了窦尔敦的母亲,并张贴告示称如窦尔敦不投案就杀害他的母亲。
窦尔敦是个孝子,为了救他的母亲,把自己五花大绑去官府投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部编人教版新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口语交际、习作、园地设计等)目录9.《竹节人》公开课教案【教材分析】《竹节人》是现代作家范锡林的作品。
文章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作者儿时的一种玩具—竹节人。
作者向我们详细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竹节人给我们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不但小孩子喜欢玩,大人也抵不住它的诱惑。
这篇文章选编如本单元意图是使学生明确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目标:1.认识“颓、疙、瘩”等13个生字,会写“豁、凛、磕”等16个生字。
会写“威风凛凛、疲倦、跺脚”等18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3.能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 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重难点: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节。
2.难点:(1)通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教别人玩“斗竹节人”游戏的内容,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自己童年玩具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童年》音频、微课《快乐的童年》、童年玩过的玩具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童年》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都玩过哪些玩具?(生自由回答)你们想不想知道范锡林的童年玩过什么玩具?范锡林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他非常聪明,就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竹节人的玩具。
你瞧,(课件出示竹节人的图片)这就是竹节人,你们玩过吗?想不想知道怎么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看看,范锡林和小伙伴们是怎么玩的吧!生齐读课题:《竹节人》,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重点指导:风靡(mǐ)叉(chā)腿金箍(gū)棒窦(d óu)尔敦(dūn)俨(yǎn)然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豁、凛、雕、磕、跺、颓”。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豁”是左右结构,注意“害”“谷”,相互要结合紧凑。
“凛”是左右结构,右边书写时要瘦一点写。
“雕”是左右结构,左右书写时要紧凑一些。
“磕”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左边要小一点。
“跺”是左右结构,右边是“朵”,注意正确写法。
“颓”是左右结构,左边下“几”最后一笔是提,右边的“页”要瘦一点最后一笔是点。
4.趣味识字词(1)出示词语:威风凛凛叱咤风云弄巧成拙虎视眈眈赫赫伟绩津津有味全神贯注(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感情饱满的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
如“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同学们,全文围绕“我们都迷上了斗竹节人”展开了描写,仔细阅读全文,标注段落,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请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分享:根据学生的交流分享,概括为:①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小时候,“我”和小伙伴自己做玩具,“我们”全都迷上了玩竹节人。
②第二部分(3-19自然段):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及玩法,突出了斗竹节人给“我”打童年带来的快乐。
③第三部分(20-29自然段):叙述了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偷偷玩竹节人,“我”和同桌在办公室外看到,从沮丧到心满意足的情感变化。
3.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交流:师总结:《竹节人》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迷上竹节人和老师没收竹节人,我和同桌想从老师那里拿回竹节人,结果却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心满意足。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复习旧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竹节人》,谁能复述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呢?生:回忆课文内容并复述。
3.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小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1)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关注课文内容。
(2)生交流完成表格内容。
师点拨:①作者写“竹节人”制作指南时,可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关注如何制作“竹节人”的步骤内容。
②作者写教别人玩这种玩具“斗竹节人”游戏时,可采用仔细阅读和反复阅读的方法,关注“斗竹节人”游戏入迷的细节描写,体会传统玩具“斗竹节人”游戏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③作者在写老师没收“竹节人”玩具后的故事时,可采用浏览阅读的方法,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1—2自然段。
(1)思考:你都获得哪些信息?师:引导学生从写作方法分析。
学生交流:开篇直接点题“我”小的时候自己制作玩具,有一段时间我们迷上“斗竹节人”的游戏。
(2)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学生交流:这样开篇直接点出主题来写,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3-19自然段。
(1)思考:竹节人是怎样制作的呢?师:引导学生用原文来回答问题。
学生找:第3自然段,用毛笔竿锯成寸把长一截……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课件出示:竹节人图片,及制作方法的字幕,让学生齐读。
)(2)仔细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师:引导学生找“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学生通过“像”“黄河长江”两个关键词说出: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考张的修辞。
这样写的好处是:把桌子上的裂缝比喻成“黄河长江”生动形象的写出豁口很大,也表现出课桌的破旧,语言幽默诙谐,为文章增添了色彩。
(3)仔细阅读课文第17、18自然段。
思考: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找:“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生交流:作者运用五个感叹号。
师:引导学生谈出这样写的好处。
(营造出一种紧张、热烈的氛围,仿佛一场激战即将开始,衬托出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
表现出孩子们对斗竹节人的投入、痴迷和喜爱。
)(4)反复阅读课文第19自然段。
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攒着”“跺脚拍手”“咋咋呼呼”来分析写作方法。
学生通过引导谈出方法: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
这样写的好处是:通过这些细节描写,烘托出我们“斗竹节人”的入迷,表现出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师:采用分组读、齐读、师生合作读,来反复朗读,读出“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用声音表现出我们的入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四)研读课文第三部分3.请同学们浏览阅读课文20—29自然段。
思考:老师把“竹节人”没收后,怎么做的?你怎么看待老师的行为?师:引导学生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正确看待老师的态度。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没收后自己玩竹节人了。
我觉得竹节人得到老师的青睐,让我们感到自豪,同时也能感受到与老师志趣相近、心灵契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突出老师童心未泯,活泼亲切的形象。
(意思对即可)三、开展活动,升华主题。
1.播放微课《快乐的童年》拓宽学生的视野面。
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想,也能介绍出一种自己童年入迷玩的玩具。
表达出真情实感即可。
2.引导学生介绍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你的老师是什么样的性格?和你发生过怎样的故事,令你难忘?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来讲。
学习上生活中话语里心理上句式练习:学习上对我的细心引导……生活中对我的亲切关怀……话语里对我的鼓励支持……心理上我对老师的感激……四、巩固延伸,作业设计。
1.推荐阅读:《你不是灰姑娘》。
1985年范锡林获儿童文学优秀奖的作品。
2.小练笔:写一篇有关老师的故事。
要求:(1)题目自拟。
(2)能运用上本节课所学的修辞和描写等写作方法,给语言增添色彩。
(3)记叙一件具体的事情,表达出真情实感。
(4)书写认真,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让学生搜集童年玩过的玩具和资料图片,回忆美好的童年。
运用《童年》音频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3.运用微课导学,再次回忆每个学生的童年趣事,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谈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0.宇宙生命之谜【教学目标】1.会写13个生字,认读“嫦娥、磁场、陨石、干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所讲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交流,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
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过程。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浩瀚无垠的宇宙,除了地球之外,其他星球上还有生命存在吗?多少年来这一直是一个谜。
《宇宙生命之谜》要回答的也是这样一个问题。
现在,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同去解开这个谜团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1.正确认读下列词语。
嫦娥磁场陨石土壤辐射沧海一粟2.齐读、指名读重点生字词。
3.借助资料解释关键词语的意思。
(课件出示生字词)同桌互读,并试着解释关键词语的意思。
(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强调易读错的字的读音。
并对学生解释词语的意思进行补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宇宙生命之谜》这篇文章,并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指名说)2.师:判断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的依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