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卜算子咏梅》 学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卜算子 咏梅.doc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卜算子  咏梅.doc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卜算子咏梅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图片、音乐磁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课文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同学们,我们在上一册中已经学过《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在学习这三首古诗时,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

谁能解释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对,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

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咏梅词。

二、自主阅读,以读悟情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带着饱满的感情来读课文。

每个人在小组内读,小组推荐人读给全班听,最后大家齐读。

三、交流讨论,激趣导学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来解答问题。

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理解词中的深层含义。

1、“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风雨”与“飞雪”的并存点出了梅花盛开的季节是早春,这也为下片赞颂梅是报春使者做了铺垫。

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六年级语文教案-《卜算子咏梅》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案-《卜算子咏梅》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案-《卜算子咏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梅花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2)培养学生乐观、坚强的人格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卜算子咏梅》的全文。

2. 生词和成语卡片。

3. 参考资料关于诗人和诗歌背景的介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毛泽东及其作品《卜算子咏梅》。

(2)激发学生对梅花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成语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2)教师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讲解。

4. 朗读与背诵(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主背诵课文,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将自己的朗读和背诵录音发送给教师,以便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2.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自主学习和鉴赏,准备在下节课上分享。

六、教学拓展:1. 欣赏其他咏梅诗词:教师展示其他著名的咏梅诗词,如《梅花》、《咏梅》等,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对比,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 梅花绘画:邀请擅长绘画的教师或学生,展示梅花的绘画技巧,并引导学生动手绘画,将自己对梅花的理解和感受通过绘画表达出来。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卜算子·咏梅 陆游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卜算子·咏梅 陆游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一)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生词的基本含义。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背诵、会默写。

二、过程与方法:(一)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借助工具书或资料理解本首词的字面意思。

(二)通过对比、朗读感受作者所处时代不同、性格、经历不同,审美情趣和处世态度也有所不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畏严寒、俏不争春、乐观谦虚的品格与精神。

【教学重难点】深入理解诗词大意,体会陆游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格与精神,感受作者所处时代不同,性格经历不同,审美情趣和处世态度也有所不同。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对它有哪些了解?师:梅花,因其凌寒独放、暗香幽远,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对象。

南宋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一生更是创作了百余首以梅为题材的诗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首《卜算子·咏梅》。

二、初读感悟(一)自读诗词。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小组间检查认读,把易错的字写到纠错本上。

(二)交流汇报(三)指名读文,随机指导。

预设:易读错的音:著(zhuó)、碾(niǎn)、妒(dù)三、精读词意(一)学生自读,解决疑难师:正确、流利地朗读是理解诗词的前提,请同学们自由读文,借助工具书或资料理解字面意思,不理解的字词记录下来。

学生自读。

全班交流。

师:有哪些字词不理解?预设:驿外:驿站之外,形容荒凉之地。

更:再一次。

著:经受。

苦:拼命、尽力。

零落:凋零。

碾:碾压。

(二)初谈感受师:你能大致说说整首词的意思吗?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这首词吧。

四、品读诗词师:孩子们,请你们再读这首词,说一说陆游笔下的梅花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读到的?结合相关诗句谈一谈。

(一)孤独。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驿站之外本来就很少有人来,这座桥还断了,就更没有人走了,梅花生长在断桥边上,无人问津、无人照顾,更没有人欣赏它,可见它很孤独寂寞。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优秀)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优秀)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优秀)教案设计:《卜算子咏梅》一、教学目标:1.了解《卜算子咏梅》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卜算子咏梅》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导入活动(10分钟)教师给学生放一张梅花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梅花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3.课文导读(10分钟)4.朗读诗歌(1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读《卜算子咏梅》,重点表达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5.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6.小组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7.诗歌创作(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梅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与梅花相关的诗歌。

8.诗歌分享(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诗歌读给全班听,并给予评价和鼓励。

9.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多欣赏和创作诗歌。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卜算子咏梅》的意境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通过讨论和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不过,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创作时间较短,可能影响了他们的作品质量。

以后可以考虑增加创作时间或在下一节课中继续创作和分享。

《卜算子咏梅》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卜算子咏梅》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卜算子·咏梅》小学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词的大意,体会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习诗词的基本知识,了解诗词的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词的主题和意境。

(2)学会欣赏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词大意,体会诗词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词的韵律特点。

(2)分析诗词的主题和意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介绍《卜算子·咏梅》的作者毛泽东,简要介绍其背景和成就。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卜算子·咏梅》,注意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词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的主题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诗词(1)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让学生谈谈对诗词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卜算子·咏梅》。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重点关注诗词的背诵和理解。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讨论积极参与度、分享质量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年级语文教案-《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教案-《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体会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词和词语,提高词汇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梅花的美丽和坚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体会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词和词语,提高词汇量。

2. 教学难点:(1)诗句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2)生词和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卜算子咏梅》的原文和译文。

(2)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3)教学课件和教案。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诗的大意。

(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和生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引入梅花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咏梅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课文(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的韵律和节奏。

3. 解析课文(1)教师讲解课文,解释生词和词语的意思。

(2)学生通过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4. 讨论与思考(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意象和寓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词的掌握情况。

3. 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讨论和思考过程中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

最新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卜算子咏梅》(陆游)优秀教案(精品)

最新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卜算子咏梅》(陆游)优秀教案(精品)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首古词。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本词,感悟词人赋予梅花的品性和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鉴赏托物言志一类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且背诵本词。

2. 学习本词,感悟词人赋予梅花的品性和情感教学难点提高学生鉴赏托物言志类诗词的能力。

教学方法读说写结合法课前准备课件、相关图片。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图中赏梅(1)展示图片,激发学生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2)有我们喜欢梅花引出有位文人也很喜欢梅花。

(3)设置悬念通过出示相关资料让学生猜文人是。

(4)情感导入词人借梅花吐露怎么样的心声,引出课。

(5)破题。

2. 出示学习目标和导学提纲(1)学习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本词。

学习本词,感悟词人赋予梅花的品性和精神。

提高自己鉴赏托物言志一类诗词的能力。

(2)导学提纲扫清本词生字词障碍。

词中的梅花是怎样的梅花。

词中词人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二、学习新课1.细解词中字词(1)认读本课四个生字:咏、寞、碾、驿,先找个别学生认读,再全班齐读。

(2)书写碾字:掌握字的结构以及字的内涵。

(3)出示重要字词含义:男女生各读一遍,再抽查检测个别学生的情况,老师重点强调“著”字的读音。

2.美读词文教师引语:在大家的读声中,老师隐隐约约地看见一幅《风雨飘摇梅花图》正缓缓打开,那现在让我们一起美读词文把这幅图画美读出来。

(1)教师出示本词,划出朗读符号,学生根据符号自由朗读。

(2)学生展示读,通过几名学生的读实时的、恰当的强调学生朗读时需要注意的语气、语调、语速。

(3)全班齐读。

3. 词中赏梅师引语:在大家朗朗地读书声中,这梅花富有了灵性,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词中赏梅。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一起讨论词文中的梅花是怎样的梅花。

(2)学生展示谈词文中梅花:全文四句话,每组展示一句谈词文中的梅花,然后再找学生概括每句词文中的梅花。

《卜算子咏梅》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卜算子咏梅》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卜算子·咏梅》小学语文教案年级学科:小学语文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梅花的傲骨和美丽;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欣赏美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梅花的傲骨和美丽。

教学难点:1. 生僻字的认读和书写;2. 课文意境的理解和体会。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1.2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梅花的诗词?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朗读《卜算子·咏梅》;2.2 学生认读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僻字的读音和书写;2.3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3.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梅花的形象特点;4. 欣赏品味4.1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4.2 学生分享自己欣赏课文的心得体会。

5. 朗读背诵5.1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5.2 学生展示朗读和背诵成果。

6. 课堂小结6.2 强调课后作业:熟读熟记《卜算子·咏梅》,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后作业1. 熟读熟记《卜算子·咏梅》;2. 结合课文内容,描绘一下你心中的梅花形象;3. 选择一首关于梅花的诗词进行欣赏,分享你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卜算子·咏梅》的朗读和背诵情况;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3. 学生对梅花形象的描绘和诗词欣赏能力。

六、教学策略1. 借助多媒体展示梅花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梅花的美丽;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3.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梅花的傲骨和精神;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两首》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弄懂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梅花的高洁品格。

二、重点难点
1. 弄懂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梅花的高洁品格。

2. 理解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导学问题
1. 自主学习
(1)听课文朗读
(2)自主学习:词中的梅花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汇报,交流。

2. 合作学习
(1)小组内交流这首词的意思,即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意思。

第一大组交流: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大组交流: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大组交流: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大组交流: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_________________
(2)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

毛泽东的《咏梅》词,赞颂了梅花()的品格,表达了作者()的品格和()胸怀。

(3)学生汇报,交流。

3. 探究升华
(1)说说你从梅花的品格中学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2.画一画你心中的梅花
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描绘的景象画下来,并给自己的画取个名字(如:寒梅傲雪,春的使者,凌寒独自开,寒梅斗雪图等)。

四、参考资料
1. 教材第21课《词两首》。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