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实用】医院制度-麻醉科术后访视制度
麻醉访视制度

麻醉访视制度
1、负责麻醉者,在术前一天到科室熟悉手术患者的病历和各项检查结果,详细检查患者,了解思想情况确定麻醉方式,开好术前医嘱。
重大手术,与术者一起参加术前讨论,共同制定麻醉方案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2、麻醉前,应认真检查麻醉用品,器械是否完备,运转是否正常,严格执行技术操作常规和查对制度,保证安全。
3、麻醉者在麻醉期间要坚守岗位,密切观察,认真记录。
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与手术者联系,共同研究,妥善处理。
对实习、进修人员,要严格要求,具体指导。
4、手术完毕,麻醉终止,要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清楚。
危重和全麻的患者,麻醉师应亲自护送,并向值班人员交待手术麻醉的经过及注意事项。
5、麻醉后应进行术后随访。
对全麻及其重危患者,新开展的麻醉方式应于24小时内随访,将有关情况写入麻醉记录单。
遇有并发症向上级汇报。
有严重并发症者随访不少于3天。
6、术后应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修,麻醉药品应及时补充。
7、随时参加抢救呼吸、心跳突然停止等危重患者。
麻醉术前术后访视制度

麻醉术前术后访视制度
一、麻醉术前访视制度:
1. 麻醉医师应于术前一日访视病人,做好相应麻醉前准备工作。
2. 麻醉前访视内容:
(1)了解病史。
(2)体格检查,ASA分级。
(3)实验室检查。
(4)特殊检查。
(5) 与穿刺,气管插管等操作相关的检查:如脊柱形态,病变,有无义齿,门齿是否完整,颈部活动度,张口度等。
(6) 了解病人的精神状态和对麻醉的特殊要求,做出相关沟通与解释。
(7) 麻醉前用药。
3. 评估病人整体状态并结合拟行术式进行麻醉方案设计并对麻醉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和并发症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4. 准备与麻醉实施相关的药物和器械。
5. 针对术前准备不完善,麻醉实施有困难或危险时,应与主管医师、上级麻醉医师共同协商解决,必要时应向医院主管部门汇报。
6. 填写《麻醉术前访视记录》,拟行麻醉方式、麻醉适应证及麻醉中需注意的问题、术前麻醉医嘱、麻醉医师签字并填写日期。
7.与患者、家属解释麻醉相关风险,共同在《麻醉知情同意书》上签名。
二、麻醉术后访视制度:
1. 对于麻醉后病人应进行随访,对呼吸、循环、神经、消化和泌尿系统进行逐项观察和检查。
2. 填写《麻醉术后访视记录》,。
3.如发现麻醉相关并发症,应会同主管医师共同处理,且随访至病情痊愈。
4.如发生麻醉意外、事故等,应分析病情,协同处理,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讨论并向医务处报告。
5.搜集积累临床麻醉相关资料,总结经验、教训。
麻醉科术前术后访视和讨论制度

麻醉科术前术后访视和讨论制度
一、由有资质和授权的麻醉医师在术前访视患者,对全身情况进行麻醉前评估(ASA风险评估),重点评价患者心肺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情况,对临床诊断、拟实施手术、麻醉方式与麻醉风险、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对需要补充检查治疗的及时与主管医师沟通,必要时请上级医师指导,确保麻醉安全。
二、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拟定麻醉方式及麻醉前医嘱°
三、对新开展手术或麻醉方法、高风险择期手术、重大疑难及特殊手术的麻醉,术前必要时参与多科的术前讨论,共同制订麻醉方案,对手术和麻醉中可能发生的困难和意外做出评估,充分做好麻醉前的准备工作。
四、每日晨会将当天麻醉患者进行科内讨论,重点讨论新开展手术或麻醉方法、高风险择期手术、重大疑难及特殊手术患者的麻醉。
五、在术前访视和讨论的基础上制定麻醉计划,按麻醉计划做好麻醉前准备。
术后随访制度

术后随访制度
依据《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指南(试行)》(国卫办医函〔2019〕884号)、《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1号)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2016年修订)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此制度。
一、及时随访麻醉后病人,对呼吸、循环、神经、消化和泌尿系统进行逐项观察和检查;
二、每次随访结果详细记录在麻醉术后访视记录单上,发现不良情况应继续随访;
三、遇到有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和病房主管医师共同处理或提出处理意见,且随访至病情痊愈;
四、如发生麻醉意外事故、差错等,应分析病情,协同处理,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讨论并上报医务科;
五、每例麻醉病人,要有麻醉前、麻醉中和麻醉后的完整记录,留档积累资料和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
六、开展术后镇痛的患者应加强术后访视,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治疗效果。
医院麻醉术前及术后访视制度

医院麻醉术前及术后访视制度(一)麻醉术前访视1.麻醉医师应于术前一日访视患者,做好麻醉前准备。
2.麻醉前访视内容(1)了解病史:现病史、既往史及个人史、麻醉手术史、食物药物过敏史等。
(2)体格检查:血压、心率、呼吸、体温、体重、身高、ASA分级等。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凝血功能、血气分析等。
(4)特殊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Holter通气功能、X线片、MRI、CT等。
(5)与有创操作、气管插管等操作相关的检查。
(6)患者精神状态和对麻醉的特殊要求,进行相关沟通解释。
(7)麻醉前用药。
3.评估患者整体状态,结合拟行术式进行麻醉方案设计,对患者接受本次麻醉和手术的耐受程度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确定ASA分级,并对麻醉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和并发症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4.准备与麻醉实施相关的药物器械。
5.针对术前准备不完善、麻醉实施有困难或危险时,应与主管医师、上级麻醉医师共同协商解决,必要时应向医院主管部门汇报。
6.填写《麻醉前病情评估记录单》麻醉医师签字并填写日期。
7.与患方解释麻醉相关风险,在《麻醉知情同意书》上签名。
(二)麻醉术后访视1.对麻醉后患者应在术后24小时内随访,并记录随访结果。
2.填写《麻醉总结及术后访视记录单》如有特殊情况应详细记录。
3.如发现麻醉相关并发症,应会同主管医师共同分析处理,随访至病情痊愈;发生严重并发症时,应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
4.如发生麻醉意外、事故等,应分析病情,协同处理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讨论并向医疗管理部门报告。
5.搜集积累临床麻醉资料,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完善。
麻醉访视及讨论制度

麻醉访视及讨论制度(用心整理的精品word文档,可以编辑,欢迎下载)作者:------------------------------------------日期:------------------------------------------麻醉访视、讨论制度一、麻醉前访视制度:1.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科主任根据手术种类,难易程度,病人状况,按麻醉医师麻醉权限及技术水平予以安排。
2.麻醉科医师于术前一天访视病人,依病历资料,既往史,全面体检结果,评估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评估其ASA分级,分析麻醉和手术期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防治方法,进行麻醉风险评估,制定合理的麻醉计划。
3.术前访视如发现术前准备不充分或缺少重要检查项目应复查或补查,麻醉医师应向手术医师提出需补充的术前准备。
为了病人的安全,麻醉医师有责任共同决定最佳手术麻醉时机。
对确有违背麻醉原则而增加麻醉手术风险,增加并发症与病死率的手术,麻醉医师向科主任汇报后,有权建议延期手术。
4.麻醉医师在术前访视病人后应向上级医师汇报病人情况,讨论麻醉方案与管理应注意的事项。
5.麻醉医师与病人或亲属做麻醉前谈话,内容包括麻醉选择,可能发生的麻醉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麻醉意外以及所采取的预防措施,自费用品与药物,征得病人或被授权的亲属理解支持后,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二、麻醉讨论制度1.麻醉科术前讨论为每日晨会常规,时间为工作日早8点,参与人员为麻醉科全体工作人员,地点为麻醉科办公室,由科主任或科室副主任主持2.由前一日值班医师汇报值班期间手术情况,手术与麻醉方式,是否顺利,患者转归,有无特殊情况,并作具体说明。
如有特殊情况,由科主任主持全科讨论。
3.当日手术术前讨论。
麻醉医师术前一日访视病人,患者高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呼吸系统疾病等ASA分级2级或上的患者,重大手术麻醉如心脏手术、大血管手术、食道癌根治术、肺叶切除术等,手术创伤较大,出血较多,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较大的手术,新开展手术的麻醉等。
术后随访制度

1.目的
1.1为加强手术病人术后安全管理,及时观察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
1.2麻醉医师没有查房制度,对麻醉后病人的病情不易掌握,术后随访是及 时发现术后病情异常和麻醉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及早发现各种异常和并发症,就能争取时间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让病人避免或减轻痛苦和损失。执行麻醉的医师必须对每例病人按照此制度进行术后随访。
4.1理制度》
附件:术后随访流程
ICU/CCU返回病房
2.3随访内容包括意识、呼吸、血压、脉搏、咽喉、肢体活动、穿刺部位有无感染、血肿等情况,将结果记录在病历。如有阳性表现应进行有效处理或告知上级医生共同处理。
2.4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时向科主任和上级部门报告,并进行会诊、讨论、处理。
2.5如果患者术后死亡,要进行死亡病历讨论并记录。
3.流程(见附件)
4.相关文件
2.标准
2.1所有麻醉病人术后24小时内必须进行随访。所有麻醉随访都应记录在《术后麻醉随访表》中
2.2所有麻醉病人随访至病人清醒、拔除气管插管。遇有麻醉并发症必须每24h随访,积极处理,记录结果,直至病人痊愈、出院、死亡。非麻醉原因不能拔除气管插管病人可每48-72h随访,直至病人痊愈、好转、出院、死亡。
手术麻醉科术前、术后访视制度

手术麻醉科术前、术后访视制度一、术前访视制度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应尽量争取同时访视术前患者。
时机不允许时也可分别对第二天手术患者常规访视。
探视患者时必须仪表端庄,衣着整洁,态度和蔼。
住院医师必须在访视中携带听诊器、麻醉同意书和麻醉访探视单依次进行下列工作:(一)仔细全面阅读病历,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造影、同位素及检验科各项常规生化检查,对病情、诊断和手术麻醉风险有一个总体了解。
(二)了解手术方案和对麻醉的特殊要求。
(三)访视患者:1、首先向患者行自我介绍,建立密切和谐的医患关系。
2、与患者交谈,进一步了解病情及重要既往史。
3、按照一定的顺序全面询问病史:必须包括主述、要求手术原因、现病史、既往史、手术麻醉史、外伤史、个人史、家族史、家族麻醉史、用药史及过敏史。
仔细逐项填写麻醉前访视记录。
4、体格检查:应对与麻醉有关的各部位进行全面仔细的从头到脚的有顺序的体检并在麻醉前访视单做记录。
5、对患者进行亲切和蔼的安慰,消除其紧张与焦虑的情绪。
6、告知术前禁食、禁水,术前用药,更衣,小便等。
7、与患者说明麻醉的基本过程和入室后将要进行的各种操作,术后与麻醉相关的感觉和注意事项。
特别要强调具体麻醉方法,由麻醉科医师根据病情和手术的要求决定,而且术中可能根据病情和手术变化而改变麻醉方法。
8、向患者解释麻醉科医师职责,鼓励患者提问并热情解答。
9、向患者家属或/和患者讲述真实的病情,治疗、麻醉方案、可能的麻醉并发症、可能使用的麻醉方法。
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明麻醉意外保险项目,对于已同意购买麻醉意外保险的患者应在同意书上注明“已买麻醉保险”字样,便于出险后协助患者办理理赔手续。
10、讲明术后镇痛的必要性、优缺点、可能的价格和自费项目。
11、住院医师应请家属签署麻醉同意书,讲解所列内容的含义。
(详见麻醉同意书签写规定)(四)麻醉住院医师如对手术方案或其他外科有关问题有疑问应与外科医师讨论和询问,必要时写下病史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科术后访视制度
麻醉后随访记录,术中或术后发生任何与麻醉有关的问题或病情不稳定或有特殊情况者必须随访。
术后1-3天,对神经,呼吸,循环,消化和泌尿系统进行逐项观察,如发现并发症,应继续随防,并记录:
1、神经系统:头痛,感觉异常,意识状态
2、呼吸系统:气管插管后并发症,呼吸系统感染
3、循环系统:有无术后休克,心律失常,心绞痛等
4、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胀等
5、泌尿系统:有无少尿,尿闭,血色尿或尿潴留,原因多与低血压,血型不合输血和药物损害有关,均需记录,并观察其治疗效果。
实用医院制度
加强制度完善,冲刺等级评审
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水平
齐心协力、鼓足干劲、全力迎接“三甲”医院复审。
创“三甲”是每一个人的事,重在全院参与。
以“创三甲”为契机,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全面提高医疗水平。
人人都是得分手,“三甲”复审作贡献。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争创“三甲”医院称号。
热烈欢迎三甲评审工作组莅临检查指导
全院参与,共创“三甲”。
加班加点只争朝夕时不我待誓过三甲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转以评促管
三甲目标困难大,创建要靠你我他。
争创三甲院,全员齐努力。
树岗位新风,争“三甲”荣誉。
加强细节管理,推进学科建设。
提高医疗质量,构建和谐医院。
完善管理机制,规范服务行为。
以医院等级评审为契机,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抓机遇,凝心聚力谋发展;重实效,全力以赴迎评审。
促进医院的内涵建设,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