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轴对称练习题整理

合集下载

初二数学轴对称总结练习题

初二数学轴对称总结练习题

初二数学轴对称总结练习题轴对称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几何中常见的一种性质。

轴对称指的是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成立,对称轴是图形中的某条直线,使得图形关于该直线对称,即该直线上的任意一点经过对称后,都能与原图形上对应的点重合。

那么在学习轴对称的过程中,总结练习题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初二数学轴对称相关的练习题,以便巩固和提高对轴对称的理解与运用。

一、关于轴对称的基础练习题1. 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A关于y轴对称得到图形A',如果A'的坐标是(-3,-2),则A的坐标是多少?2. 图形B关于y轴对称,若图形B的坐标是(5,7),则B'的坐标是多少?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C关于y轴对称后,得到了图形C',若点C(1,2)在图形C'上,求C'的坐标。

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D关于y轴对称后,得到了图形D',如果D'的坐标是(-2,4),则D的坐标是多少?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E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是图形E',若图形E'的坐标是(3,-5),则E的坐标是多少?二、关于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练习题1. 若平面图形F关于直线y=4对称,则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a) 图形F的对称轴是直线y=4;b) 图形F任意两点关于y=4对称的点的连线垂直于y=4。

2. 判断以下命题是否正确:a) 关于过点P(-3,5)的垂直线的轴对称图形关于y轴对称;b) 关于过点Q(2,-3)的水平线的轴对称图形关于x轴对称。

3. 若图形G关于y=-x对称,并且G关于原点O对称,则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a) 图形G的对称轴是y=-x;b) 图形G的对称轴是原点O;c) 图形G关于y=x对称。

三、综合运用轴对称的练习题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H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是图形I,图形J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是图形K。

如果图形H、I、J、K的坐标分别为:H:(3,-4),I:(-3,-4)J:(1,-5),K:(1,5)则求图形H、I、J、K的对称轴方程。

初二轴对称经典题目

初二轴对称经典题目

初二轴对称经典题目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相关题目1. 已知:在△ABC中,AB = AC,∠A = 36°,BD平分∠ABC交AC于点D。

- 求证:AD = BD = BC。

- 解析:- 因为AB = AC,∠A = 36°,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可得∠ABC=∠C=(180° - 36°)÷2 = 72°。

- 又因为BD平分∠ABC,所以∠ABD = ∠DBC=72°÷2 = 36°。

- 在△ABD中,∠A = ∠ABD = 36°,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AD = BD。

- 在△BDC中,∠BDC = 180° - ∠DBC - ∠C=180° - 36° - 72° = 72°,所以∠BDC = ∠C,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BD = BC。

- 综上,AD = BD = BC。

2. 如图,在△ABC中,AD是高,点E在AD上,且BE = AC,求证:△BDE≌△ADC。

- 解析:- 因为AD是高,所以∠ADB = ∠ADC = 90°。

- 在Rt△BDE和Rt△ADC中,已知BE = AC,又因为∠BDE = ∠ADC = 90°,且∠BED和∠C都是∠EBD的余角,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BED = ∠C。

- 根据AAS(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可证得△BDE≌△ADC。

二、线段垂直平分线相关题目1. 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B于点D,交AC于点E,且AC = 15cm,△BCE的周长等于25cm。

- 求BC的长。

- 解析:- 因为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可得AE = BE。

- 因为△BCE的周长=BE + EC+BC = 25cm,又因为AE = BE,AC = AE+EC = 15cm。

初二轴对称习题以及答案

初二轴对称习题以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2.如图,等边△ABC中,点D、E分别为BC、CA上的两点,且BD=CE,连接AD、BE交于F点,则∠FAE+∠AEF 的度数是()3.如图,等腰Rt△ABC中,AB=AC,∠A=90°,点D为BC边的中点,E、F分别在AB、AC上,且ED⊥FD,EG⊥BC于G点,FH⊥BC于H点,下列结论:①DE=DF;②AE+AF=AB;③S四边形AEDF=S△ABC;④EG+FH=BC.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4.如图所示,△ABC是等边三角形,AQ=PQ,PR⊥AB于R点,PS⊥AC于S点,PR=PS,则四个结论:①点P 在∠A的平分线上;②AS=AR;③QP∥AR;④△BRP≌△QSP,正确的结论是()5.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等边△ABC和等边△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则下列结论:①AD=BE;②PQ∥AE;③AP=BQ;④DE=DP.其中正确的是()6.如图,∠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F,过点F作DE∥BC,交AB于D,交AC于E,连接AF,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①△BDF,△CEF都是等腰三角形;②∠BFC=90°+∠BAC;③△ADE的周长为AB+AC;④AF平分∠BAC.二.填空题(共2小题)7.如图,∠BAC=30°,AD平分∠BAC,DE⊥AB于E,DF∥AB,已知AF=4cm,则DE=_________.8.如图,D为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AD=BD,BP=AB,∠DBP=∠DBC,则∠BPD=_________度.三.解答题(共10小题)9.如图,已知点P是⊙O外一点,PS,PT是⊙O的两条切线,过点P作⊙O的割线PAB,交⊙O于A、B两点,并交ST于点C.求证:.10.在△ABC中,点P为BC的中点.(1)如图1,求证:AP<(AB+AC);(2)延长AB到D,使得BD=AC,延长AC到E,使得CE=AB,连接DE.①如图2,连接BE,若∠BAC=60°,请你探究线段BE与线段AP之间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加以证明;②请在图3中证明:BC≥DE.1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BAD=60°,∠ABC=90°,∠BCD=120°,对角线AC,BD交于点S,且DS=2SB,P为AC的中点.求证:(1)∠PBD=30°;(2)AD=DC.12.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D,E分别是腰AB及A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D=CE,连接DE交底BC于G.求证GD=GE.13.如图,△ABC中,BD⊥AC于点D,点F为BC边上的中点,点E在AB边上,若EF=DF,判断CE与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4.如图,在等腰Rt△ABC中,∠ACB=90°,AC=CB,F是AB边上的中点,点D、E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且始终保持AD=CE.连接DE、DF、EF.(1)求证:△ADF≌△CEF(2)试证明△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5.如图,AB=AC,E在线段AC上,D在AB的延长线上,且有BD=CE,连DE交BC于F,过E作EG⊥BC于G,求证:FG=BF+CG.16.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三角形外一动点,满足∠ADB=60°,(1)当D点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时,求证:DA+DC=DB;(2)当D点不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当D点在如图的位置时,直接写出DA,DC,DB的数量关系,不必证明.17.已知,在△ABC中,CA=CB,CA、CB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O在AB上,M、N分别在直线AC、BC上,∠MON=∠A=45°(1)如图1,若点M、N分别在边AC、BC上,求证:CN+MN=AM;(2)如图2,若点M在边AC上,点N在BC边的延长线上,试猜想CN、MN、AM之间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结论(不要求证明).18.已知,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AB=AC,(1)若BC=AB+AD,请你猜想∠A的度数,并证明;(2)若BC=BA+CD,求∠A的度数?(3)若∠A=100°,求证:BC=BD+DA.一.选择题(共6小题)2.如图,等边△ABC中,点D、E分别为BC、CA上的两点,且BD=CE,连接AD、BE交于F点,则∠FAE+∠AEF 的度数是()3.如图,等腰Rt△ABC中,AB=AC,∠A=90°,点D为BC边的中点,E、F分别在AB、AC上,且ED⊥FD,EG⊥BC于G点,FH⊥BC于H点,下列结论:①DE=DF;②AE+AF=AB;③S四边形AEDF=S△ABC;④EG+FH=BC.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BC4.如图所示,△ABC是等边三角形,AQ=PQ,PR⊥AB于R点,PS⊥AC于S点,PR=PS,则四个结论:①点P 在∠A的平分线上;②AS=AR;③QP∥AR;④△BRP≌△QSP,正确的结论是()5.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等边△ABC和等边△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则下列结论:①AD=BE;②PQ∥AE;③AP=BQ;④DE=DP.其中正确的是()6.如图,∠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F,过点F作DE∥BC,交AB于D,交AC于E,连接AF,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①△BDF,△CEF都是等腰三角形;②∠BFC=90°+∠BAC;③△ADE的周长为AB+AC;④AF平分∠BAC.∠ABC+∠∠二.填空题(共2小题)7.如图,∠BAC=30°,AD平分∠BAC,DE⊥AB于E,DF∥AB,已知AF=4cm,则DE=2cm.DG=DG=8.如图,D为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AD=BD,BP=AB,∠DBP=∠DBC,则∠BPD=30度.三.解答题(共10小题)9.如图,已知点P是⊙O外一点,PS,PT是⊙O的两条切线,过点P作⊙O的割线PAB,交⊙O于A、B两点,并交ST于点C.求证:.10.在△ABC中,点P为BC的中点.(1)如图1,求证:AP<(AB+AC);(2)延长AB到D,使得BD=AC,延长AC到E,使得CE=AB,连接DE.①如图2,连接BE,若∠BAC=60°,请你探究线段BE与线段AP之间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加以证明;②请在图3中证明:BC≥DE.中,,即1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BAD=60°,∠ABC=90°,∠BCD=120°,对角线AC,BD交于点S,且DS=2SB,P为AC的中点.求证:(1)∠PBD=30°;(2)AD=DC.SN=SB MS=PAB=BPM==,所以12.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D,E分别是腰AB及A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D=CE,连接DE交底BC于G.求证GD=GE.,13.如图,△ABC中,BD⊥AC于点D,点F为BC边上的中点,点E在AB边上,若EF=DF,判断CE与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4.如图,在等腰Rt△ABC中,∠ACB=90°,AC=CB,F是AB边上的中点,点D、E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且始终保持AD=CE.连接DE、DF、EF.(1)求证:△ADF≌△CEF(2)试证明△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中,15.如图,AB=AC,E在线段AC上,D在AB的延长线上,且有BD=CE,连DE交BC于F,过E作EG⊥BC于G,求证:FG=BF+CG.16.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三角形外一动点,满足∠ADB=60°,(1)当D点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时,求证:DA+DC=DB;(2)当D点不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当D点在如图的位置时,直接写出DA,DC,DB的数量关系,不必证明.=17.已知,在△ABC中,CA=CB,CA、CB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O在AB上,M、N分别在直线AC、BC上,∠MON=∠A=45°(1)如图1,若点M、N分别在边AC、BC上,求证:CN+MN=AM;(2)如图2,若点M在边AC上,点N在BC边的延长线上,试猜想CN、MN、AM之间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结论(不要求证明).18.已知,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AB=AC,(1)若BC=AB+AD,请你猜想∠A的度数,并证明;(2)若BC=BA+CD,求∠A的度数?(3)若∠A=100°,求证:BC=BD+DA..BDQ=(。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轴对称》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轴对称》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轴对称》单元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倡导节约的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2)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 .(3,2)-B .(2,3)-C .(2,3)-D .(3,2)-3.下列黑体字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A .善B .勤C .健D .朴4.如图,在已知的ABC 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B ,C 为圆心,以大于12BC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两点M ,N ; ②作直线MN 交AB 于点D ,连接CD .若4AC =,10AB =,则ACD 的周长为( )A .8B .9C .10D .145.图1是光的反射规律示意图.其中,PO 是入射光线,OQ 是反射光线,法线KO ⊥MN ,∠POK 是入射角,∠KOQ 是反射角,∠KOQ =∠POK .图2中,光线自点P 射入,经镜面EF 反射后经过的点是( )A .A 点B .B 点C .C 点D .D 点6.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若∠AED '=50°,则∠EFC 等于( )A .65°B .110°C .115°D .130°7.如图,在ABC 中,分别以点B 和点C 为圆心,大于12BC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交AC 于点D ,交BC 于点E ,连接BD .若7AB =,12AC =,6BC =,则ABD △的周长为( )A .25B .22C .19D .188.如图,在ABC 中,AB AC =,40A ︒∠=,//CD AB ,则BCD ∠=( )A .40︒B .50︒C .60︒D .70︒9.如图是A ,B ,C 三岛的平面图,C 岛在A 岛的北偏东35度方向,B 岛在A 岛的北偏东80度方向,C 岛在B 岛的北偏西55度方向,则A ,B ,C 三岛组成一个( )A .等腰直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10.如图,在等边ABC 中,BC 边上的高6AD =,E 是高AD 上的一个动点,F 是边AB 的中点,在点E 运动的过程中,EB EF +存在最小值,则这个最小值是( )A .5B .6C .7D .811.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BAF =∠CAG =90°,AB =AF ,AC =AG ,连接FG ,交DA 的延长线于点E ,连接BG ,CF , 则下列结论:①BG =CF ;②BG ⊥CF ;③∠EAF =∠ABC ;④EF =EG ,其中正确的有(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12.如图,在ABC 中,45,ABC AD BE ∠=︒,分别为,BC AC 边上的高,,AD BE 相交于点F ,连接CF ,则下列结论:①BF AC =;②FCD DAC ∠=∠;③CF AB ⊥;④若2BF EC =,则FDC △周长等于AB 的长.其中正确的有( )A .①②B .①③④C .①③D .②③④二、填空题13.已知△ABC 是等腰三角形.若∠A =40°,则△ABC 的顶角度数是____.14.如图,,AC BD 在AB 的同侧,2,8,8AC BD AB ===,点M 为AB 的中点,若120CMD ∠=,则CD 的最大值是_____.15.如图,△ABC 的边CB 关于CA 的对称线段是CB ',边CA 关于CB 的对称线段是CA ',连结BB ',若点A '落在BB '所在的直线上,∠ABB '=56°,则∠ACB =___度.16.如图,在ABC 中,B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AB 于点E 、F .若AFC △是等边三角形,则B ∠=_________°.17.如图,在等边△ABC 中,点E 是边AC 上一点,AD 为BC 边上的中线,AD 、BE 相交于点F ,若∠AEB =100°,则∠AFB 的度数为_____.18.如图,在Rt ABC 中,90C ∠=︒,20B ∠=︒,PQ 垂直平分AB ,垂足为Q ,交BC 于点P .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A 为圆心,以适当的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边,AC AB 于点D ,E ;②分别以点D ,E 为圆心,以大于12DE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F ;⑤作射线AF .若AF 与PQ 的夹角为α,则α=________°.三、解答题19.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1)若2a =,3b =,求c 的取值范围;(2)在(1)的条件下,若c 为奇数,试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0.如图,在ABC 和ADE 中,AB AC =,AD AE =,90BAC DAE ∠=∠=︒.(1)当点D 在AC 上时,如图①,线段BD ,CE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证明你的猜想;(2)将图①中的ADE 绕点A 顺时针旋转()090αα︒<<︒,如图②,线段BD ,CE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3)拓展应用:已知等边ABC 和等边ADE 如图③所示,求线段BD 的延长线和线段CE 所夹锐角的度数.2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E 为CD 的中点,连接AE 、BE ,BE AE ⊥,延长A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1)请判断FC 与AD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AB =6,AD =2,求BC 的长度.22.已知△ABC 和△DEF 为等腰三角形,AB =AC ,DE =DF ,∠BAC =∠EDF ,点E 在AB 上,点F 在射线AC 上.(1)如图1,若∠BAC =60°,点F 与点C 重合,求证:AF =AE +AD ;(2)如图2,若AD =AB ,求证:AF =AE +BC .23.(1)如图1,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AD ⊥BC 于D ,CE ⊥AB 于E ,AD 与CE 相交于点O .求证:OA =2DO ;(2)如图2,若点G 是线段AD 上一点,CG 平分∠BCE ,∠BGF =60°,GF 交CE 所在直线于点F .求证:GB =GF .(3)如图3,若点G 是线段OA 上一点(不与点O 重合),连接BG ,在BG 下方作∠BGF =60°边GF 交CE 所在直线于点F .猜想:OG 、OF 、OA 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4.如图,在ABC 中,AD BC ⊥,AD BD =;点F 在AD 上,DF DC =.连接BF 并延长交AC 于E .(1)求证:BF AC =;(2)求证:BE AC ⊥;(3)若AB BC =,BF 与AE 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5.如图,在Rt ABC 中,9030C A ∠=︒∠=︒,.点D 是AB 中点,点E 为边AC 上一点,连接CD DE ,,以DE 为边在DE 的左侧作等边三角形DEF ,连接BF .△的形状为______;(1)BCD(2)随着点E位置的变化,DBF∠的度数是否变化?并结合图说明你的理由;AC=,请直接写出DE的长.(3)当点F落在边AC上时,若626.在△ABC中,AB=CB,∠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且AE=CF.(1)求证:△ABE≌△CBF;(2)若∠CAE=30°,求∠ACF度数.27.如图,在△ABC中,∠ACB=90°,∠A=30°,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和AC于点D,E.(1)求证:AE=2CE;(2)连接CD,请判断△B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8.已知,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AE=CD,AD、BE相交于点P.(1)求证:△ABE≌△CAD;(2)求∠BPQ的度数;(3)若BQ⊥AD于Q,PQ=6,PE=2,求AD的长。

初二轴对称练习题

初二轴对称练习题

初二轴对称练习题轴对称是平面几何中一种重要的概念。

它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初二轴对称的练习题,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练习题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定点A(2,4),请画出点A关于x轴对称的点A'的坐标,并判断点A和点A'是否关于x轴对称。

练习题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定点B(-3,2),请画出点B关于y轴对称的点B'的坐标,并判断点B和点B'是否关于y轴对称。

练习题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定点C(-5,-7),请画出点C关于原点对称的点C'的坐标,并判断点C和点C'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练习题四: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定点D(3,5),请画出点D关于直线x=y对称的点D'的坐标,并判断点D和点D'是否关于直线x=y对称。

练习题五: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定点E(-2,-1),请画出点E关于直线y=x 对称的点E'的坐标,并判断点E和点E'是否关于直线y=x对称。

练习题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定点F(4,-6),请画出点F关于直线y=-x 对称的点F'的坐标,并判断点F和点F'是否关于直线y=-x对称。

练习题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定点G(0,3),请画出点G关于直线y=2x 的对称点G'的坐标,并判断点G和点G'是否关于直线y=2x对称。

练习题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定点H(5,0),请画出点H关于直线y=-3x 的对称点H'的坐标,并判断点H和点H'是否关于直线y=-3x对称。

练习题九: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定点I(-4,0),请画出点I关于直线x=2的对称点I'的坐标,并判断点I和点I'是否关于直线x=2对称。

练习题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定点J(0,-8),请画出点J关于直线x=-4的对称点J'的坐标,并判断点J和点J'是否关于直线x=-4对称。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练习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下列4个时刻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3个B.2个C.1个D.0个3.剪纸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下列剪纸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4.下列图形均为表示医疗或救援的标识,其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5.如图,△ABC 与A B C '''关于直线MN 对称,P 为MN 上任一点,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A P '△是等腰三角形B .MN 垂直平分AA ',CC ' C .△ABC 与A B C '''面积相等D .直线AB 、A B ''的交点不一定在MN 上6.如图,在△ABC 纸片中,△ABC =90°,将其折叠,使得点C 与点A 重合,折痕为DE ,若AB =3cm ,AC =5cm ,则△ABE 的周长为( )A .4 cmB .6 cmC .7 cmD .8 cm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如果将△ABC 先沿x 轴翻折,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A ′B ′C ′,那么点B 的对应点B ′的坐标为( )A .(2,﹣3)B .(4,3)C .(﹣1,﹣3)D .(4,0)8.下列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正方形D .线段9.如图,ABC ∆中40A ∠=︒,E 是AC 边上的点,先将ABE ∆沿着BE 翻折,翻折后ABE ∆的AB 边交AC 于点D ,又将BCD ∆沿着BD 翻折,点C 恰好落在BE 上,此时82CDB ∠=︒,则原三角形的B 的度数为( )A .57︒B .60︒C .63︒D .70︒10.ABC ∆和A B C '''∆关于直线l 对称,若ABC ∆的周长为12cm ,则A B C '''∆的周长为( )A .24cmB .12cmC .6cmD .6cm11.如图,边长为a 的等边△ABC 中,BF 是AC 上中线且BF =b ,点D 在BF 上,连接AD ,在AD 的右侧作等边△ADE ,连接EF ,则△AEF 周长的最小值是( )A .12a 23+bB .12a +b C .a 12+b D .23a二、填空题12.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一条对称轴是_______________,线段本身所在的直线也是它的一条对称轴. 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腰直角三角形△沿x 轴正半轴滚动并且按一定规律变换,每次变换后得到的图形仍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第一次滚动后点A 1(0,2)变换到点A 2(6,0),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第二次滚动后点A 2变换到点A 3(6,0),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第三次滚动后点A 3变换到点A 4(10),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第四次滚动后点A 4变换到点A 5(0),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依此规律…,则第2020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14.轴对称图形的性质:(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_____________. (2)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_______________.15.如图,将矩形ABCD沿AC折叠,使点B落在点B'处,B'C交AD于点E,若△1=25°,则△2的度数为_____.⨯的正方形网格中已有2个正方形涂黑,再选择一个正方形涂黑,使得3个涂黑的正方形16.如图,在34组成轴对称图形,选择的位置共有______处.三、解答题17.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为边AB上的两个三等分点,点A关于DE的对称点为A',AA'的延长线交BC于点G.(1)求证:DE A F '∥;(2)求证:2A C A B '='.18.已知二次函数21312y x x =-+, (1)若把它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向下平移3个单位,求所得图象的函数表达式.(2)若把它的图象绕它的顶点旋转180°,求所得图象的函数表达式.(3)若把它绕x 轴翻折,求所得图象的表达式.19.你设计的游戏一游戏规则:游戏背后的数学原理:游戏操作后同组学生的评价:20.数学活动课上,张老师组织同学们设计多姿多彩的几何图形, 下图都是由边长为1的小等边三角形构成的网格,每个网格图中有3个小等边三角形已涂上阴影,请同学们在余下的空白小等边三角形中选取一个涂上阴影,使得4个阴影小等边三角形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或中心对称图形,请画出4种不同的设计图形.规定:凡通过旋转能重合的图形视为同一种图形)参考答案:1.C【分析】根据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对各选项一一进行分析即可.【详解】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平面内,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解决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2.B【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分别对各个图形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第1个,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第2个,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第3个,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第4个,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图形,能根据轴对称的概念找出图形的对称轴是解决此题的关键.3.D【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A.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自身重合.4.B【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某点旋转180 ,如果旋转后的图形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互为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逐项判断即可得.【详解】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则此项不符合题意;B、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则此项符合题意;C、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则此项不符合题意;D、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则此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熟记定义是解题关键.5.D【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即可解答.'''关于直线MN对称,P为MN上任意一点,【详解】解:由题意△ABC与A B C△对称轴上的任何一点到两个对应点之间的距离相等,'=,△PA PA△是等腰三角形,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AA P'△轴对称图形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MN垂直平分AA',CC',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轴对称图形对应的角、线段都相等,△△ABC与A B C'''是全等三角形,面积也必然相等,选项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直线AB、A B''关于直线MN对称,因此交点一定在MN上.△选项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与运用,轴对称图形对应的角、线段都相等,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垂直,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称轴上的任何一点到两个对应点之间的距离相等.6.C【分析】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利用折叠得出AE=CE,然后△ABE的周长转化为AB+BC即可.【详解】解:△ABC纸片中,△△ABC=90°,AB=3cm,AC=5cm,△BC4=cm,△△DEC沿DE折叠得到△ADE,△AE=CE,△△ABE的周长=AB+BE+AE=AB+BE+CE=AB+BC=3+4=7c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折叠轴对称性质,三角形周长,掌握勾股定理,折叠轴对称性质,三角形周长是解题关键.7.A【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和平移规律求得即可.【详解】解:由坐标系可得B(﹣1,3),将△ABC先沿x轴翻折得到B点对应点为(﹣1,﹣3),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为(﹣1+3,﹣3),即(2,﹣3),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对称和平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8.C【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线段的轴对称性质,依次解题.【详解】A、等腰三角形1条对称轴;B、等边三角形3条对称轴;C、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D、线段2条对称轴.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基础考点,难度较易,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9.C【分析】由折叠可得,△BDG=△BDC=82°,△ABE=△A'BE=△A'BG,依据△BDG是△BDF是外角,即可得到△DBA=△BDG﹣△A=82°﹣40°=42°,进而得到原三角形的△B为63°.【详解】解:如图,由折叠可得,△BDG=△BDC=82°,△ABE=△A'BE=△A'BG,△△BDG是△BDA是外角,△△DBA=△BDG﹣△A=82°﹣40°=42°,△△ABE=△DBE=21°,△△ABG=3×21°=63°,即原三角形的△B为63°,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图形的折叠变换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的应用,能够根据折叠的性质发现△FBE=△ABE=△ABG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0.B【分析】根据关于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填则可.【详解】△△ABC和△A′B′C′关于直线l对称,△△ABC△△A′B′C′,△△A′B′C′的周长为12,故填12.【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1.B【分析】先证明点E在射线CE上运动,由AF为定值,所以当AE+E F最小时,△AEF周长的最小,作点A关于直线CE的对称点M,连接FM交CE于E',此时AE+FE的最小值为MF,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出答案.【详解】解:△△ABC、△ADE都是等边三角形,△AB=AC,AD=AE,△BAC=△DAE=60°,△△BAD=△CAE,△△BAD△△CAE,△△ABD=△ACE,△AF=CF,△△ABD=△CBD=△ACE=30°,△点E在射线CE上运动(△ACE=30°),作点A关于直线CE的对称点M,连接FM交CE于E',此时AE+FE的值最小,此时AE+FE=MF,△CA=CM ,△ACM =60°,△△ACM 是等边三角形,△△ACM △△ACB ,△FM=FB=b ,△△AEF 周长的最小值是AF+AE+EF =AF+MF =12a +b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轴对称的性质,图形中的动点问题,正确掌握各知识点作轴对称图形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详解】分析:线段的对称轴为线段的中垂线.详解: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一条对称轴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本身所在的直线也是它的一条对称轴.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属于基础题型.这个题目的关键就是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13.22020【分析】根据A 1(0,2)确定第1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即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根据A 2(6,0)确定第1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即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同理,确定规律可得结论.【详解】△点A 1(0,2), △第1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1222⨯⨯=2, △A 2(6,0),△第2=△第2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12⨯=4=22,△A4(10,,△第3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边长为10−6=4,△第3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1442⨯⨯=8=32,…则第2020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20202;故答案为:2020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坐标与图形变化以及找规律,熟练掌握方法是关键.14.垂直平分线垂直平分线【解析】略15.50°【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BCE的度数,再由矩形对边平行的性质即可求得△2的度数.【详解】由折叠的性质得:△ACE=△1=25°△△BCE=△1+△ACE=50°△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2=△BCE=50°故答案为:50°【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折叠,掌握矩形的性质及折叠的性质是关键.16.7【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概念作答.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详解】解:选择一个正方形涂黑,使得3个涂黑的正方形组成轴对称图形,选择的位置有△下1;△下2;△中3;△中4;△上5;△上6;△上7.如图:选择的位置共有7处.故答案为:7.【点睛】掌握好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17.(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设DE 与AG 的交点为O ,根据题意可得AE EF BF ==,AO A O '=,即可求证; (2)先证明ADE BAG ∆≅∆,可得AE BG =,DEA AGB ∠=∠,从而得到DEF A FB A GC ∠=∠='∠',再过点B 作BH AG ⊥,连接A D ',可得AO BH =,再由DE A F BH ∥∥,可得AO A O A H '==',从而得到45BA F ∠='︒,再根据四边形的性质可得135AA C ∠='︒,从而得到45CA G ∠='︒,可证得△A FB '∽△A GC ',从而得到A C CG A B BF='',再根据AE BG =,可得2GC BF =,即可求证. (1)证明:设DE 与AG 的交点为O ,E ,F 为边AB 上的两个三等分点,AE EF BF ∴==,AA DE '⊥,点A 关于DE 的对称点为A ',AO A O '∴=,//DE A F '∴;(2)解:AA DE '⊥,90AOE DAE ABG ∴∠=︒=∠=∠,90ADE DEA DEA EAO ∴∠+∠=︒=∠+∠,ADE EAO ∴∠=∠,在ADE ∆和BAG ∆中,90ADE EAOAD AB DAE ABG ∠=∠⎧⎪=⎨⎪∠=∠=︒⎩,()ADE BAG ASA ∴∆≅∆,AE BG ∴=,DEA AGB ∠=∠,A GC DEF '∴∠=∠,△DE A F '∥,DEF A FB A GC ∴∠=∠='∠',如图,过点B 作BH AG ⊥,连接A D ',ADE BAG ∆≅∆,DE AG ∴=,ΔΔADE BAG S S =, ∴1122DE AO AG BH ⨯⨯=⨯⨯,AO BH ∴=,BH AG ⊥,DE AG ⊥,A F AG '⊥,△DE A F BH ∥∥, ∴AO OA AHAE EF BF =''=,又AE EF BF ==,AO A O A H ='∴=',BH A H ∴=',45HBA BA H ∴∠=︒∠'=',45BA F ∴='∠︒,点A 关于DE 的对称点为A ',DA DA ∴=',DA DA DC '∴==,DAA DA A ∴∠='∠',DCA DA C ∠='∠',360ADC DAA DA A DA C DCA ∠+∠+∠+∠+∠=''︒'',236090AA C ∴∠=︒-'︒,135AA C ∴='∠︒,45CA G ∴='∠︒,CA G FA B ∴∠='∠',又A GC A FB ∠='∠',∴△A FB '∽△A GC ', ∴A C CG A B BF='', AE BG =,AB BC =,BE GC ∴=,2BE BF =,2GC BF ∴=, ∴2A C A B''=, 2A C A B ''∴=.【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轴对称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求出45FA CA B G ∠'∠='=︒是解题的关键.18.(1)213422y x x =-+ (2)21382y x x =-+- (3)21312y x x =-+-【分析】(1)先将二次函数化为顶点式,然后根据平移规律即可得出答案.(2)将图象绕顶点旋转180︒,则顶点不变,开口向下,据此可直接得出答案.(3)将图象绕x 轴翻折,此时二次函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相反数,由此可得出答案. (1)2211731(3)222y x x x =-+=--,∴向右平移1个单位,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2217113(13)3(4)2222y x x =----=--213422x x =-+.(2)2211731(3)222y x x x =-+=--, ∴二次函数顶点坐标为7(3,)2-,12a =, 将图象绕顶点旋转180︒,则顶点不变为7(3,)2-,开口向下12a =-, 217(3)22y x ∴=---=21382x x -+-. (3)将图象绕x 轴翻折,此时二次函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相反数,所以2211(31)3122y x x x x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函数平移翻折的规律,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内容并能灵活运用.19.见解析【分析】先设计一个游戏规则,再利用整式的加减进行计算说明游戏背后的数学原理,最后得到同组学生的评价.【详解】解:游戏规则:组员把自己的年龄加上10,结果乘以10,再减去10,再减去自己的年龄,结果除以9,将自己计算的结果告诉组长,组长就知道你的实际年龄.游戏背后的数学原理:设自己的年龄为x ,根据题意可得:10(10)10109x x x +--=-, 这说明结果总比自己的年龄大小10, 所以组长只需要将计算结果加上10,就等于组员的年龄,游戏操作后同组学生的评价:这类游戏规则的设计使得计算的结果为常数或含有未知数的较为简单的代数式.【点睛】本题考查了列代数式及整式的加减,解决本题的关键得到相应的代数式,找到数学的联系.20.见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画出图形即可【详解】解:如下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中心对称设计图案,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八年级第十三章轴对称典型例题

八年级第十三章轴对称典型例题

八年级第十三章轴对称典型例题一、关于轴对称图形概念的例题。

例题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平行四边形。

B. 三角形。

C. 梯形。

D. 正方形。

解析:1. 首先分析平行四边形,沿任何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侧的部分都不能完全重合,所以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 三角形有多种类型,一般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这里说三角形太笼统,不能确定是轴对称图形。

3. 梯形中,一般梯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这里说梯形不准确。

4. 正方形沿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以及两组对边中点连线对折,直线两侧的部分都能完全重合,所以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

答案为D。

例题2:正六边形的对称轴有()条。

A. 3.B. 6.C. 9.D. 12.解析:1. 正六边形可以分别沿三组对边中点连线以及三条对角线所在直线对折后完全重合。

2. 所以正六边形的对称轴有6条。

答案为B。

二、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例题。

例题3:如图,在△ABC中,AB = AC,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BCE的周长为14,BC = 6,则AB的长为()A. 4.B. 6.C. 8.D. 10.解析:1. 因为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 = BE。

2. 已知△BCE的周长为14,即BE + EC+BC = 14。

3. 又因为AE = BE,所以AC+BC=14。

4. 已知BC = 6,所以AC = 14 - 6=8。

5. 因为AB = AC,所以AB = 8。

答案为C。

例题4:已知点P在直线l外,点A、B在直线l上,且PA = PB,则直线l与线段AB的关系是()A. l垂直但不平分AB。

B. l平分但不垂直AB。

C. l垂直且平分AB。

D. l与AB相交但不一定垂直平分。

解析:1. 因为点P在直线l外,PA = PB,所以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2. 又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直线l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同步练习题基础达标】1.选择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B.轴对称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C.全等三角形一定能关于某条直线对称D.角是关于它的平分线对称的图形⑵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为()AECD⑶下图所示的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且有两条对称轴的是()⑴⑵2.填空题:1观察右上图中的两个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为,它有条对称轴.⑵如右下图,AABC与厶AED关于直线l对称,若AB=2cm,ZC=95°,则AE=ZD=度.⑶坐标平面内,点A和B关于x轴对称,若点A到x轴的距离是4.如图,AABC与厶ADE关于直线MN对称.BC与DE的交点F在直线MN1指出两个三角形中的对称点⑵指出图中相等的线段和角;⑶图中还有对称的三角形吗?5•如图,把一张纸片对折后,用笔尖在纸上扎出图⑶所示的图案,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你所得的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部分有什么关系?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匕旦 【能力巩固】6.如图是由三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请你在图中补画一个小正方形,使补画后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

一I◊同步训练20【基础达标】1. 选择题:⑴在锐角△ABC 内一点P 满足PA=PB=PC,则点P 是厶ABC()A.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B.三条中线的交点C.三条高的交点D.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⑵厶ABC 中,AOBC ,边AB 的垂直平分线与AC 交于点D,已知AC=5,BC=4,则厶BCD 的周长是()A.9B.8C.7D.6⑶平面内到不在同一条直线的三个点A 、B 、C 的距离相等的点有()A.0个B.1个C.2个D.3个2. 填空题:⑴如右图,AABC 中,AB=AC=14cm,D 是AB 的中点,DE 丄AB 于D 交AC于E ,^EBC 的周长是24cm ,则BC 二⑵互不平行的两条线段AB 、AB '关于直线l 对称,AB 和AB '所在直线交于点P,下面结论:①AB=A 'B';②点P 在直线l 上;③若点A 、A ,是对称点,则l 垂直平分线段AA ':④若点B 、B '是对称点,则PB=PB ',其中正确的有(只填序号).3. △ABC 中,边AB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P.求证:点P 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能力巩固】6•现有9个相同的小正三角形拼成的大正三角形,将其部分涂黑如图⑴,⑵所示.图(1)图(2)图(3)图(4)观察图⑴,图⑵中涂黑部分构成的图案•它们具有如下特征:①都是轴对称图形②涂黑分都是三个小正三角形.请在图⑶,图⑷内分别设计一个新图案,使图案具有上述两个特征.◊同步训练30【基础达标】1.选择题:⑴如图所示的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A.1个B.2个C.3个⑵下列平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⑶如图所示,以下四个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一个图形是()的有()D.4个2.填空题:⑴轴对称图形中任意一组对应点的连线段的是该图形的对称轴.⑵当写有数字的纸条垂直于镜面摆放时(如图所示):□EBraEPE5!|lE3H5E1Bg|下面是从镜子中看到的一串数,它其实是3•如图,已知△ABC,请用直尺与圆规作图,将三角形的面积两等分.(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4.已知图中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请你画出它们的对称轴.5.分别找出具有一条对称轴、两条对称轴、三条对称轴、四条对称轴的几何图形,并画出来(包括对称轴).能力巩固】6.如图,AABC和厶AB C关于直线m对称.⑴结合图形指出对称点.⑵连接A、A',直线m与线段AA'有什么关系?⑶延长线段AC与A'C,它们的交点与直线m有怎样的关系?其它对应线段(或其延长线)的交点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叙述出来与同伴交流.轴对称答案同步训练11.1)C;⑵D;⑶D.2.(1)6;⑵2cm,95;⑶3cm.3.略.4.①A与A,B与D,C与E是对称点;②AB=AD,AC=AE,BC=DE,BF=DF,EF=CF;③△人已卩与厶ACF,AAB卩与厶ADF.5.略.6.折痕两侧的部分关于折痕轴对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
专题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例1:已知:如图1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 中,
//AD BC ,DE AC ⊥,AE AC =。

求证:BG FG =。

专题二:数形结合思想
例2:如图2所示,在ABC ∆中,已知A B A C =,
BD BC =,AD ED EB ==,求A ∠的度数。

专题三:分类讨论思想
例3: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50︒,则这个三角形的顶角等于( )
A. 50︒
B.80︒
C.65︒或50︒ D . 50︒或80︒
例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6cm 和11cm ,则它的周长为( )
A.23cm
B.28cm
C. 23cm 或28cm
D.34cm
3.在△ABC 中,∠B=60°,AB=4,BC=2.求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
4.如图8所示,在ABC ∆中,AB AC =,D 是AB 上的一点,过D 作DE BC ⊥于E ,并与CA 的延长线相交于F ,试说明ADF ∆是等腰三角形。

图1
C
图2
E
图8
5.已知:在ABC ∆中, 3ABC C ∠=∠, ∠1=∠2,BE AE ⊥于E . 求证: 2AC AB BE -=.
6. 如图5,设点P 是∠AOB 内一个定点,分别画点P 关于OA 、OB 的对称点P 1、P 2,连结P 1P 2交于点M ,交OB 于点N ,若P 1P 2=5cm ,则△PMN 的周长为多少?
7.如图7,已知:△ABC 的∠B 、∠C 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D 。

求证:AD 是∠BAC 的平分线。

8.如图9,△ABC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BD=CD ,∠BDC=120°,E 、F 分别在AB 、AC 上,且∠EDF=60。

,求△AEF 的周长.
9.如图所示,△ABC 是等边三角形,延长BC 至E ,延长BA 至F ,使AF =BE ,
连结CF 、EF ,过点F 作直线FD ⊥CE 于D ,试发现∠FCE 与∠FEC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10.已知:如图,△ABC 中,∠C=90°,CM ⊥AB 于M ,AT 平分∠BAC 交CM 于D ,交BC 于T ,过D 作DE ∥AB 交BC 于E ,求证CT=BE .
11.如图,已知△ABC 中,AH ⊥BC 于H ,∠C=35°,且AB+BH=HC ,求∠B 度数.
A
C
T E
B
M
D C
A B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