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演奏钢琴巴赫作品
巴赫初级钢琴曲集第15首讲解

巴赫是德国巴洛克音乐时期的一位杰出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被认为是西方古典音乐中的瑰宝。
其中,他的钢琴曲集为学习钢琴的初学者提供了宝贵的教材。
今天,我们将重点介绍巴赫初级钢琴曲集中的第15首钢琴曲。
一、曲目介绍第15首钢琴曲是一首G大调的曲子,其曲式为A-B-A。
曲子的节奏感强烈,旋律干净简洁。
二、曲子结构1. 起始部分:曲子以简洁明快的音符开始,整体气氛轻快愉悦。
2. 第一主题(A部分):第一主题部分简短明快,音符起伏有致,既有节奏感又有旋律感。
3. 第二主题(B部分):第二主题部分在调性和旋律上与第一部分有所不同,但整体氛围仍然欢快。
4. 再现部分:整首曲子以A部分结束。
三、演奏要点1. 节奏掌握:要准确把握曲子中的音符长度和节奏感,切忌过快或过慢。
2. 手指运用:曲子中有一些跨度较大的音程,需注意手指的灵活运用。
3. 力度处理:要根据乐曲的表现要求,灵活运用钢琴的力度,既不要过轻,也不要过重。
4. 表现感情:在演奏时要注重表现曲子的轻快愉悦的氛围,奏出清晰明快的旋律。
四、示范演奏以下是一段示范演奏视频,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首曲子的演奏风格和要点。
[示范演奏图文信息]五、总结巴赫的初级钢琴曲集第15首是一首简洁明快、氛围愉悦的钢琴曲子,适合初学者进行学习和练习。
通过对曲子的结构、演奏要点和示范演奏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这首曲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和演奏中有所收获。
巴赫是德国巴洛克音乐时期中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其音乐作品被认为是西方古典音乐中的瑰宝。
在巴赫丰富的音乐作品中,钢琴曲集是初学者学习钢琴的宝贵教材之一。
第15首钢琴曲是一首G大调的曲子,曲式为A-B-A,其节奏感强烈,旋律清晰。
下面将继续介绍这首曲子的结构、演奏要点以及示范演奏的内容。
首先是曲子的结构。
这首钢琴曲以简洁明快的音符开头,整体氛围轻快愉悦。
第一主题部分短小明快,音符起伏有致,同时有着强烈的节奏感和旋律感。
接着是第二主题部分,在调性和旋律上与第一部分有所不同,但整体氛围仍然欢快。
g小调的巴赫指法

g小调的巴赫指法G小调的巴赫指法是钢琴学习中的一项重要技巧,它能够帮助钢琴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演绎巴赫的音乐作品。
巴赫的作品以其深情而又复杂的音乐结构而闻名,而指法的正确运用则是演绎这些作品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运用指法,以及在演奏巴赫作品时应该注意的一些要点。
巴赫是18世纪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横跨了古典音乐的各个领域,包括教会音乐、管弦乐和键盘音乐等。
其中,他的钢琴作品堪称经典,尤其是他的弥撒曲和赋格曲,都是钢琴学习者参悟巴赫风格和指法技巧的良好选择。
在学习巴赫指法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巴赫的G小调作品。
G小调是十二个小调中的一种,它给人一种悲伤、深沉的感觉。
巴赫经常使用G小调来表达哀伤、忧郁或者沉思的情绪。
因此,学习和掌握G小调的巴赫指法对于正确地演绎他的作品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正确运用G小调的巴赫指法呢?首先,我们需要注意指尖的运动。
在演奏巴赫的作品时,指尖一定要保持轻柔而灵活的状态,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音符的音量和音质。
尤其是在演奏快速的音符时,指尖应该有节奏地落下,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以免产生刺耳的音色。
其次,我们需要掌握半音的运用。
在巴赫的作品中,经常会使用半音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和变化性。
因此,我们需要掌握如何准确地演奏半音。
在弹奏巴赫的作品时,需要通过合理地运用手指的位置和力度,在不同的键位上演奏出清晰而准确的半音。
另外,我们还需要熟练掌握巴赫的赋格曲。
赋格曲是巴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以其严谨的音乐结构和多声部的编排而著名。
对于钢琴学习者来说,演奏赋格曲是一项挑战,需要运用到巴赫指法的各种技巧。
在演奏赋格曲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每个声部之间的协调。
巴赫的赋格曲中常常有多个声部同时进行,演奏者需要能够清晰地表达每个声部的旋律,避免混淆或者压制其中任何一个声部。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在练习时分别训练每个声部的运动,并逐渐融合它们,以达到整体协调和谐的效果。
此外,在演奏巴赫的作品时,我们还需要注意速度的掌控。
巴赫的E小调前奏曲钢琴谱技巧详解

巴赫的E小调前奏曲钢琴谱技巧详解巴赫的E小调前奏曲是巴赫作品中的经典之一,其钢琴谱技巧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解析巴赫的E小调前奏曲钢琴谱技巧,帮助钢琴爱好者更好地演奏这首曲目。
一、前奏曲概述巴赫的E小调前奏曲被认为是巴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音乐结构非常严谨,充满了巴赫的个人风格和特点。
这首前奏曲总共分为三个部分:强奏的开头部分、抒情的中段以及华丽的尾声。
钢琴演奏家在演奏这首曲目时需要注重节奏掌握、音色表现以及技巧运用。
二、节奏掌握在演奏巴赫的E小调前奏曲时,准确地掌握节奏是非常重要的。
整首曲目的速度应该适中,以保证听众能够清晰地听到曲目中的各个乐句。
在演奏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延长某些音符,增强曲目的表现力。
同时,在强奏和抒情部分之间需要注意过渡的平滑性,使整首曲目流畅自然。
三、音色表现钢琴演奏中的音色表现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巴赫的E小调前奏曲中,音色的变化对于表达曲目的情感和内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强奏部分,应该使用坚决有力的音色,突出曲目的热情和激昂。
而在抒情部分,应该使用柔和细腻的音色,展现曲目的温柔和深情。
四、技巧运用巴赫的E小调前奏曲在技巧上有着一定的难度,演奏时需要熟练掌握一些特定的技巧。
首先,左右手要分工明确,互相配合。
左手要稳定地控制住基本的和弦,为曲目提供支撑。
右手要注重旋律的表达,保持准确的演奏。
其次,要注意音符的连贯性,避免出现断音或者杂音。
还要注重手指的灵活性,将音符演奏得有力有韵律感。
最后,在演奏速度上要保持稳定,不要让速度过快影响演奏质量。
五、演奏技巧实例解析以下是巴赫的E小调前奏曲中的一些重要演奏技巧的实例解析。
1. 轮指技巧轮指是巴赫音乐中常见的技巧之一。
在E小调前奏曲的抒情部分,存在一些连续的音符,可以使用轮指技巧来增加音符的连贯性。
例如,当连续演奏E、G、B、D这样一组音符时,可以使用1-2-3-5的轮指方式,将音符连贯地演奏出来。
2. 倍音技巧巴赫的E小调前奏曲中有一些倍音的应用,可以使用倍音技巧来突出这些音符。
谈演奏巴赫复调钢琴作品的几点要求

谈演奏巴赫复调钢琴作品的几点要求摘要: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人类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生活于巴洛克时期的巴赫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尤其是他的钢琴复调作品,是我们学习钢琴中始终都要研究的课题。
“巴赫是这样的伟大,他使人感到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强大的创作实验室,其中锻炼着当时所有音乐上的创作技能、风格、倾向和尝试”。
本文着重分析了弹好巴赫复调作品的八个方面,即速度、节奏、线条、声部、触键、力度变化、装饰音、踏板。
关键词:巴赫复调钢琴风格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人类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他出生于巴洛克时期,这一时期所创作的几乎所有键盘音乐作品,都是为钢琴的前身——“古钢琴”或“羽管键琴”所作。
巴洛克原指一种建筑风格,特点是细致的雕琢,精心的装饰。
音乐上也反映这一特点,作品有讲究的装饰音,复杂的声部。
我们在演奏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作品时,要把握好纵横两方面的关系。
横向的要点是声部清晰、连贯、特征鲜明与自然歌唱。
纵向的要点是不协和与协和之间的矛盾、对比和解决。
巴赫无疑是这一时期的佼佼者,他的音乐艺术是世界文化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苏联的音乐学家阿萨菲耶夫说:“巴赫是这样的伟大,他使人感到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强大的创作实验室,其中锻炼着当时所有音乐上的创作技能、风格、倾向和尝试。
”由于他卓有成效的继承和概括了十七世纪以前欧洲各国的音乐体裁形式、具体写作技巧和各国音乐风格等音乐现象,所以创造了永恒的音乐艺术。
而巴赫也被人成为“欧洲音乐大师”、“古典大师”。
巴赫的钢琴复调作品非常多,对于他的复调作品,评论家们这样评论:“谁要是不研究巴赫,那么对他的音乐中蕴涵着的那种用来表达我们最深思想和情感的巨大可能性,是不可能理解透彻的。
”“没有研究过巴赫,就不能理解欧洲音乐,没有深入的研究过巴赫的复调作品,一个严谨的作曲家、钢琴家就不可能精通他的专业”。
若想演奏好巴赫的作品,关键是掌握好巴赫的作品风格。
巴赫的B小调赋格曲钢琴谱技巧指导

巴赫的B小调赋格曲钢琴谱技巧指导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是巴洛克音乐时期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为钢琴作曲的赋格曲非常具有代表性。
其中,B小调赋格曲是巴赫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为您提供钢琴演奏B小调赋格曲的技巧指导。
一、前奏B小调赋格曲的前奏部分运用了巴洛克音乐的特色,即对主题的多声部描绘和变奏。
要想演奏出流畅的前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1. 脚踏技巧:在演奏前奏时,应合理运用踏板来模拟不同的声部。
主旋律可以使用右踏板,而低音伴奏则可以使用左踏板。
2. 手指力度控制:前奏部分旋律复杂,需要合理控制手指的力度,使每个音符都有适当的强弱变化。
这样能够使前奏更具表现力,增强乐曲的表现力。
3. 均衡声部:在演奏前奏时,要注意各个声部之间的均衡,使得旋律与伴奏相互呼应,不要出现某个声部过于突出而影响整体的效果。
二、主题部分B小调赋格曲的主题非常典型,要想演奏好主题部分,需要掌握以下技巧:1. 指法:主题部分需要使用双手交替演奏,要注意指法的切换。
在进行指法切换时,应尽量保持手腕放松,避免过度用力。
2. 表现力:主题部分的乐曲速度较快,需要通过动态的变化来表现主题的特点。
可以适当加强强弱变化,突出主题的轮廓。
3. 注重细节:主题部分的细节非常关键,包括音符的连贯性、音符间的平衡等。
要注重每个音符的准确度和清晰度,使得整个主题部分更加饱满。
三、赋格部分B小调赋格曲的赋格部分是整个曲目的精华所在,也是演奏的难点之一。
以下是一些针对赋格部分的技巧指导:1. 多声部演奏:赋格部分包含多个声部交织在一起,要通过合理的手指运动和节奏感来演奏不同的声部。
可以通过对练习每个声部单独进行演奏,然后逐渐合并到赋格曲中来提高演奏的准确性。
2. 连贯性与清晰度:赋格部分需要注意控制各个声部之间的衔接,要保持连贯性。
同时,每个音符都要清晰,不能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
3. 动态变化:赋格部分可以适当加强动态的变化,通过音量和力度的变化来突出不同的音符和声部。
巴赫降B小调前奏曲钢琴谱古典音乐的华美之作

巴赫降B小调前奏曲钢琴谱古典音乐的华美之作巴赫降B小调前奏曲钢琴谱:古典音乐的华美之作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是18世纪著名的德国作曲家,被誉为“西洋古典音乐之父”。
他的作品广泛涵盖了宗教音乐、管弦乐、室内乐等领域,其中许多作品至今仍被广泛演奏和传颂。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巴赫的降B小调前奏曲,探讨其钢琴谱及其所展示的古典音乐的华美之处。
一、巴赫降B小调前奏曲的背景巴赫的降B小调前奏曲(Prelude in B Minor)是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第一卷中的一首作品,是一系列24首前奏曲和赋格曲的开篇之作。
这一作品创作于1722-1723年,以平均律调式的形式展示了巴赫的卓越才华和对音乐结构的精准把握。
二、巴赫降B小调前奏曲钢琴谱的演奏技巧巴赫降B小调前奏曲钢琴谱充满了华美的音乐技巧和对琴键的巧妙运用。
钢琴演奏者在演奏这一曲目时应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1. 手指独立性的训练:巴赫的音乐具有高度的复调性和对位法的运用。
因此,演奏者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培养出手指的独立性,使得左右手能够独自演奏并相互呼应。
2. 动态的变化和表情的转换:作为一首情感丰富的古典音乐作品,巴赫降B小调前奏曲需要演奏者准确地表达出其中的情感起伏。
通过细腻的强弱变化和速度的控制,演奏者可以将作品中的情绪层次清晰地展现出来。
3. 掌握曲目整体的结构和音乐的主题:巴赫降B小调前奏曲是一个由多个乐句构成的复杂结构,演奏者应该在练习中对其整体结构进行深入理解,并注重音乐主题在不同部分的反复出现和变奏。
三、巴赫降B小调前奏曲的华美之处巴赫降B小调前奏曲展现了古典音乐的华美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和声的复杂性:巴赫擅长运用和声来展现他作品中的复杂性和富有层次感的音乐结构。
降B小调前奏曲中的和声运用精妙,多次出现的对位和低音声部的运用使得整个作品音韵饱满,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
巴赫的C小调赋格曲钢琴谱指法讲解

巴赫的C小调赋格曲钢琴谱指法讲解巴赫是巴洛克音乐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以其复杂而丰富的和声和构思而闻名。
他的C小调赋格曲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其华丽的旋律和严谨的组织而备受推崇。
对于学习钢琴的人来说,掌握巴赫C小调赋格曲的钢琴谱指法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巴赫C小调赋格曲钢琴谱指法的讲解。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巴赫C小调赋格曲的基本情况。
该曲的曲调优美悠扬,以其复调性和对位法的运用而闻名。
整个曲子分为多个声部,每个声部都有特定的旋律线和指法要求。
在演奏巴赫C小调赋格曲时,我们需要注重准确的指法和清晰的音色,以展现出这首曲子的美妙之处。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介绍巴赫C小调赋格曲钢琴谱指法的讲解。
首先,我们先介绍右手的指法。
右手的指法包括大拇指(T)、食指(1)、中指(2)、无名指(3)和小拇指(4)。
在演奏C小调赋格曲时,右手的指法需要根据曲子的旋律和声部的划分进行调整。
在演奏单音旋律线时,我们一般采用的指法是大拇指为音高最低的音,依次使用1、2、3、4等指头进行演奏。
而在演奏多个音同时出现的和弦时,我们一般会使用大拇指、中指和小指同时按下不同的键位,这样可以保持和弦的清晰度和音色的连贯性。
接下来,我们介绍左手的指法。
左手的指法和右手类似,也是由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组成。
在演奏C小调赋格曲时,左手一般负责低音部分和和弦的演奏。
在演奏低音部分时,我们一般使用大拇指、无名指和小指进行演奏,以保持低音的稳定和准确。
而在演奏和弦时,我们可以选择使用大拇指、中指和小指同时按下不同的键位,或者使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进行演奏,具体的选择要根据音乐的要求和个人的习惯来决定。
除了单音和和弦的演奏,巴赫C小调赋格曲还包括了各种琶音、三连音和装饰音的演奏。
在演奏这些特殊音型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手指的协调和准确性。
在演奏琶音时,我们需要使用手腕和手指的灵活性,使得每个音都能够清晰而准确地发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B小调前奏曲和赋格第24首BWV 893的奏法和触键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B小调前奏曲和赋格第24首BWV 893的奏法和触键【摘要】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B小调前奏曲和赋格第24首BWV 893是一首经典的钢琴作品,具有复杂的结构和优美的旋律。
在演奏这首曲目时,奏法分析是关键之一,要注意对赋格的处理和重音的运用。
触键技巧是提高演奏水平的重要因素,要灵活运用手指,并控制好力度,保持音乐的表现力。
在演奏过程中,要注意节奏的处理,保持稳定的速度和节奏感。
要综合考虑奏法、触键技巧、手指运用、力度控制和节奏处理,才能更好地演绎这首曲目,展现其魅力和深度。
【关键词】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B小调前奏曲和赋格,第24首BWV 893,奏法分析,触键技巧,手指运用,力度控制,节奏处理,总结。
1. 引言1.1 介绍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B小调前奏曲和赋格第24首BWV 893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是德国巴洛克音乐作曲家,被誉为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作品涵盖了教会音乐、器乐曲、键盘曲以及声乐曲等多个领域,其中以其钢琴作品尤为著名。
《B小调前奏曲和赋格第24首BWV 893》是巴赫在键盘曲集《克劳讷钢琴奏鸣曲集和赋格》中的一部分,这部曲目展现了巴赫对赋格形式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巧。
B小调前奏曲以华丽的钢琴演奏和复杂的音乐结构闻名,而赋格部分则展现了巴赫在对位法和主题发展方面的独特才华。
这首曲目的高难度和复杂性要求演奏者具备扎实的技术功底和深厚的音乐理解力。
通过深入分析和细致领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演绎这首经典作品,展现出巴赫音乐的魅力和深度。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对《B小调前奏曲和赋格第24首BWV 893》的奏法、触键技巧、手指运用、力度控制和节奏处理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对学习和演奏这首曲目有所帮助。
2. 正文2.1 奏法分析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B小调前奏曲和赋格第24首BWV 893是巴赫创作的一首经典钢琴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演奏钢琴巴赫作品作者:刘苑
来源:《北方音乐》2018年第02期
【摘要】在当代,大学生演奏巴赫的作品存在很多问题。
许多都很厌烦学习巴赫的作品。
随着人们不断的创新,现在的人们听到巴赫的作品与巴洛克时期人们听到的效果有所不一样,演奏的形式多样,从而艺术创造力不断发展,人们在演奏教学过程不断培养新的创造力,带给人们以美的音乐享受。
演奏巴赫的作品是学习钢琴长期漫长的过程,它需要当代大学生了解在巴洛克时期巴赫对音乐的诠释、演奏风格以及时代背景。
也需要我们开拓智慧。
美好的音乐在于我们对作曲家本身的理解与感悟,如何演奏好巴赫的作品成了大学生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巴赫;演奏;大学生;教师;意大利协奏曲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巴赫的意大利协奏曲属于巴洛克时期的主调性作品,在这类作品中,旋律最为关键。
因为旋律贯穿了整首乐曲。
通常是在高声部为主旋律,低声部的织体主要起着伴奏的作用,主题旋
律分别以倒影、对题等各种形式分别位于高声部、中声部、低声部中,分别体现在巴赫的小步舞曲、托卡塔、布列舞曲等作品中。
这些作品演奏起来需要我们注意,以声音的效果为主,要连贯畅通。
意大利协奏曲以欢乐为主,注意声部旋律的对话,左手的低声部伴奏织体也不能演奏得太过随意,让我们能慢慢感受到巴赫作品的欢快与愉悦。
我们仔细地就会发现,很多声部间仿佛都是在不断地对话,仿佛在讨论着什么,在过渡链接的地方,以轻快小巧为主,它就像在诉说一个完整的音乐故事一样,这就是巴赫的作品难以演奏分析的地方所在。
巴赫在之前的《十二平均律》中,几乎没有出现过强弱记号的标记。
例如《巴赫意大利协奏曲》(BWV971)第一乐章。
当代大学生在碰到演奏这类作品,要使主题旋律通过钢琴“亮”出来,手指的力量要运用到手臂的支撑与贯通。
应注意演奏起来轻巧,以及同时具有欢快的感觉。
例如,第1至第5小节,声音要连贯,从第8小节开始,所有的十六分音符要轻巧且短促,左手需要稍加重力量。
从第19小节开始,左手与右手一样非常轻,并由此体现在巴赫的作品中情节戏剧化的特点。
演奏起来要给听众们轻松自如的感觉,而不是音色沉重的感觉,巴赫是在向人们叙说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欢快且放松的,仿佛又在对话。
所以,演奏起来要控制手指的力量。
对于巴赫的类似作品还体现在组曲和舞曲中,它对手指的要求更高。
对于速度较快的段落,为了使主题旋律更加突出,需要在演奏的过程中放松手指;内声部的主题演奏为了清晰地表达主题旋律,要以不模糊为主,要尽量控制手指的下键力度;低声部在演奏时要以沉重为主,特别是在低音形成阶梯型走向和模进时,要注意控制其他声部的下键音量。
要尽量做到演奏出当时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练习时要多加仔细,多分声部练习,用耳朵去听,去感受。
发现声音模糊或者声部都混杂在一起时,则需要更加放慢手上速度,练习到自己的肌肉和大脑能控制它,而不是一味地能把曲子弹下来,这样失去了我们欣赏学习巴赫的意义,也达不到演奏的效果。
学生通过把自己平常练习的巴赫的作品用录音考下来,自己去听,就能发现诸多的问题了。
比如,声部模糊,主题不清楚,音乐没有层次,以及音响混杂等。
发现了这些问题,就可以在练琴的时候会更加仔细,以及用大脑控制我们的手指。
这样,也能提高练琴的效率,也能及时发现演奏存在的问题。
学生常常会在心里觉得厌烦,但其实用心地去做了,这样演奏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
巴赫在协奏曲的创作上比起之前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更加具有戏剧性,《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在24个大小调上,在前奏曲与赋格曲上作出的辉煌成就。
协奏曲加入了力度记号的演奏法,这就大大要求及需要演奏者更加注意控制力度,需要有音乐的层次结构,以及戏剧化的情节,从而使听众能深入人心以及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巴赫的这类作品里运用了大量的主调性织体,通常在乐曲的中部会进行转调,其音乐材料则是运用主题材料的转调模进,其演奏效果一样。
例如《巴赫意大利协奏曲》(BWV971)第三乐章。
谱例2 《巴赫意大利协奏曲》(BWV971)第三乐章
复调化织体是巴赫音乐里的重要组成要素,它代表着音乐成分的相互交替而体现的一种平等,主要出现在巴赫的协奏曲及组曲、舞曲中。
例如,像上述这首《巴赫意大利协奏曲》第三乐章:它是一首小提琴与大提琴之间的对话,一开始是整个大的交响乐团,紧接着出现了小提琴的独奏,要完整地在钢琴上作出弦乐对话的感觉(例25—29小节),主题旋律一会儿在左手,一会儿在右手。
它强调的是主题要通过钢琴“亮”出来。
它意味着每个声部都很重要,每个声部都有可能形成主题或对题。
在巴赫的作品里,织体指的是乐曲声部的组合形式,在复调乐曲中,声部越少则织体越薄,反之则织体越厚。
因此,学生在演奏时要注意音乐的层次,不是一味地要求速度,也不是一味的要求断奏,不同的音乐在音乐表情上有所不同。
巴赫作品的演奏要根据当时的时代特色,要慢慢地向管风琴的音色靠拢,注意和声层次的变化,需要演奏者更加用心地用耳朵去听。
当代大学生演奏巴赫的作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使用踏板?很多知名的演奏家都认为,演奏巴赫的作品要尽量做到声音干净,声部清晰,尽量少用踏板。
而我们普遍都认为演奏巴赫的作品,符合当时的音响效果即可,做到声音干脆即可。
笔者认为,演奏巴赫的键盘作品,体现了当时巴洛克时期的伟大音乐创作的代表,开创了古典音乐的先河,是人类音乐文明的精神使者,是这个时期音乐代表的典范,是鋼琴演奏者必学的一部分,也是学习复调音乐的一个重要典范。
在演奏过程中要反复练习,多次练习。
要对自己演奏的声部多加练习,当旋律主题再次出现时,要用大脑指挥手指做好充分的准备。
演奏好巴赫的作品需要花很多时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一起不断努力。
笔者以巴赫的意大利协奏曲为例,对如何演奏巴赫的作品作了详细的探讨,完全可以批评指正,通过演奏巴赫的作品,从而了解巴洛克时期的演奏风格诠释。
参考文献
[1]但昭义.论钢琴演奏的声音技巧[J].钢琴艺术,1996(02).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3]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4]刘庆刚.钢琴的演奏与教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5]罗小平.音乐与文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6]艾雨.与傅聪谈音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1984.
[7] [俄罗斯]根纲季·齐平,焦东建,董茉莉.俄罗斯当代钢琴家特写[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8]高晓光.钢琴艺术博览[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 1999.
[9]魏玲.文化修养:钢琴艺术的灵魂[J].音乐探索,2000(04).
[10]陈旭.钢琴弹奏音色谈[J].钢琴艺术,199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