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清洗消毒规范操作与感染控制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卫生部关于印发《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以下简称《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为保证《规范》顺利实施,提出以下要求: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内镜消毒工作,将内镜消毒质量纳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
本《规范》实施前,开展内镜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自查和整改工作,建立健全并落实有关内镜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保证消毒质量,严格预防和控制因内镜消毒问题导致的医院感染。
二、加强《规范》的学习和培训工作。
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必须认真组织学习和全面贯彻本《规范》,有关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相应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内镜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未达到本《规范》要求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相应的内镜诊疗业务。
附件: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二○○四年四月一日附件: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将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加强监测和监督。
第四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五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第六条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第七条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内镜清洗消毒规范操作与感染控制

预约就诊患者多,内镜数量少;
内镜消毒设备不盈利,医院不愿意花钱和时 间在洗消设备上投入;
中小医院医护人员对消毒的意识比较淡漠
二、各国内镜清洗消毒规范
中国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 作规范(2004年版)》自
实施以来,极大地促进了
各类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 化管理,清洗消毒水平得
到很大提升。在全国开展
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对全国21个省、直辖 市80余家医疗机构调查显示:
专门设有洗消人员的省级医院只占到38.9%,市级医院占 20%; 省级医院每天坚持监测戊二醛浓度的达92.9%,市级医院 每天监测戊二醛浓度的达78.8%,而大部分县级医院不对 戊二醛进行监测; 上下消化道内镜分开洗消,省级医院占88.2%,市级医院 占90.9%,县级医院占50%; 各级医院内镜生物学定期监测率,在省级医院达到要求的 占88.9%,市级医院占82.9%,县级医院占75 %
未显示消毒效果优于手工HLD
Greenwald. Gastrointest Endoscope Clin N Am 2010;20:603-14
内镜清洗消毒方式的比较
◆手动洗消 缺点 1、工作人员暴露在有害的清洗、 消毒剂中。 2、清洗、消毒不充分。 3、不能进行过滤除菌。 4、不能全程测漏。 5、不能自动记录运行参数,难 以质量控制 。 6、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多。 优点 1、消毒时间短不受水压影响。 2、清洗、消毒成本低廉。
清洗是最重要的过程,清洗不彻底,消毒效果也不理想
2.高水平消毒
定义:杀死所有微生物(不含芽孢)另一个定义:使微生 物污染减少到 (99.9999%) 需要完全浸泡到消毒剂中
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的标准操作规程

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的标准操作规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感染控制标准操作规程适用对象: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的医务人员文件编号:RJ-IC-SOP-RSWJ 编写者:徐桂婷审核者:钱培芬版次:01 编写日期:2007-6-20 审核日期:2007-6-30 执行日期: 2007-8-1注:本文件程序仅供本院医务人员使用,未经同意,不得翻印目的:建立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标准操作规程,确保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内容:一.软式内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二.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一)水洗1. 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1) 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3)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4) 全管道灌流器接50毫升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气送水管道;(5)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2. 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4. 清洗纱布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二)酶洗1.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
2. 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毫升,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医院感染管理科地址:新门诊B区606室联系电话:600631,600640 第1页-共3页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感染控制标准操作规程3. 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还需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分钟。
胃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胃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总11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卫生部关于印发《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进步加强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以下简称《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为保证《规范》顺利实施,提出以下要求: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内镜消毒工作,将内镜消毒质量纳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
本《规范》实施,开展内镜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自查和整改工作,建立健全并落实有关内镜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保证消毒质量,严格预防和控制因内镜消毒问题导致的医院感染。
二、加强《规范》的学习和培训工作。
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必须认真组织学习和全面贯彻本《规范》,有关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相应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内镜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未达到本《规范》要求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相应的内镜诊疗业务。
附件: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二○○四年四月一日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将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加强监测和监督。
第四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五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要求规范(2004年版)》

卫生部关于印发《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2004年版)》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2004年版)》(以下简称《规》),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为保证《规》顺利实施,提出以下要求: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镜消毒工作,将镜消毒质量纳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
本《规》实施前,开展镜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的要求进行自查和整改工作,建立健全并落实有关镜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保证消毒质量,严格预防和控制因镜消毒问题导致的医院感染。
二、加强《规》的学习和培训工作。
开展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必须认真组织学习和全面贯彻本《规》,有关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从事镜诊疗和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相应培训,正确掌握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镜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未达到本《规》要求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相应的镜诊疗业务。
附件: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2004年版)二○○四年四月一日附件: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2004年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医疗机构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
第二条本规适用于开展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开展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将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加强监测和监督。
第四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医疗机构镜清洗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五条开展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和完善镜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第六条从事镜诊疗和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第七条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Cheung等对294个内镜中心 调查发现有22例因检查引起 感染。
二、内镜监测资料
有研究表明:在患者使用后, 内镜上病原微生物载量为106109cfu
来自71个胃肠镜内管的细菌 培养物中,约23.9%有超过 10万个细菌菌落生长。
杨广岚等对安徽省26所医院的胃 镜的监测,从胃镜镜身、活检钳、 注水瓶中的水、操纵部的旋钮及 使用中的消毒液等采样126份监 测,总合格率为46.8%
(3) 送气送水发按钮:位于操纵部前方, 按钮中央有通气孔,当打开电源时,电 源箱内的电磁泵不断压出空气,由此孔 溢出,当用手指堵住按钮时,空气通过 单向阀进内镜气道,在由前端部的送气 口进入腔内。
(4) 活检管开口:
活检管开口都位于操纵部下方,是 活检钳及各种治疗用器械插入口, 插入后通过活检管(吸引 / 活检通 道)从前端部伸出。
阴道镜图片
阴道镜器械图片
膀胱镜
纤维膀胱镜
纤维导光膀胱镜
膀胱直式碎石镜
膀胱碎石镜
软性输尿管肾镜
肾镜
肾镜
肾镜
肾镜
乳腺镜
乳腺镜
乳腺镜
第三部分 内镜的结构
一、纤维内镜的发展 二、内镜的结构和功能 三 、纤维内镜的附属器械
一、纤维内镜的发展
1957年纤维内镜制作成功 。 几十年来,内镜技术及内镜制作
在我国广东省,100家医院1个月 做胃镜检查人数超过15000人次。
一、内镜检查引起病人感染
据资料显示: 全美由于内镜检查引起的交叉感
染大约有27万例,仅纽约每年就 会有2500人被感染。
Spach等分析了377例由内窥镜检查 所引起的感染,其中有281例医院感 染是通过胃肠镜传播的,有96例医 院感染是通过支气管镜传播的,胃 肠镜引起者占74.54%,支气管镜引 起者占25.46%。
卫生部关于印发《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印发《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4.04.01•【文号】卫医发[2004]100号•【施行日期】2004.06.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安全与血液正文卫生部关于印发《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通知(卫医发[2004]10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以下简称《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为保证《规范》顺利实施,提出以下要求: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内镜消毒工作,将内镜消毒质量纳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
本《规范》实施前,开展内镜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自查和整改工作,建立健全并落实有关内镜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保证消毒质量,严格预防和控制因内镜消毒问题导致的医院感染。
二、加强《规范》的学习和培训工作。
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必须认真组织学习和全面贯彻本《规范》,有关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相应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内镜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未达到本《规范》要求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相应的内镜诊疗业务。
附件: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二00四年四月一日附件: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将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加强监测和监督。
第四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内镜诊疗中心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内镜诊疗中心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Ⅰ目的规范内镜诊疗中心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避免医院感染发生。
Ⅱ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内镜诊疗中心。
Ⅲ制度一、内镜诊疗中心布局合理,诊室、清洗消毒室独立设置,通风良好;不同系统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室进行。
二、内镜诊疗中心工作人员经过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培训,能够熟练掌握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清洗剂、消毒剂及清洗消毒设备的使用方法。
三、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及职业安全防护原则,进入诊室、清洗消毒室应戴帽子、医用外科口罩、手套、穿工作服、工作裤、工作鞋,穿防水隔离衣或防渗透围裙,进行可能发生喷溅的操作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四、内镜检查诊疗前,患者应做HBsAg、HCV、HIV、TPHA等检查,对阳性患者,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五、内镜及附件数量应和诊疗工作量相匹配,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达到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
六、不同系统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必须分开,不得混用。
七、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内镜进行再次消毒、终末漂洗、干燥后,方可用于患者诊疗。
八、注水瓶内用无菌水,每天更换。
九、内镜的清洗消毒流程应做到由污到洁,严格执行《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 507—2016),使用后应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能拆卸的部分应拆卸;内镜及附件应达到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十、急诊患者使用过的内镜按感染患者使用后进行处理。
十一、内镜与附件储存柜内表面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和消毒,储存柜通风良好,保持干燥。
十一、对使用中的消毒剂或灭菌剂应遵循使用说明书进行浓度及染菌量监测并记录。
十二、每日清洗消毒工作结束后,对清洗槽、漂洗槽等彻底刷洗,并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后,对桌面、诊疗床、治疗车、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2次,遇污染时随时消毒处理。
十三、记录每条内镜的使用及清洗消毒情况,包括:诊疗日期、患者标识与内镜编号(均应具有唯一性)、清洗消毒的起止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内镜的生物学检测结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内镜洗消的主要因素
预约就诊患者多,内镜数量少; 内镜消毒设备不盈利,医院不愿意花钱和时
间在洗消设备上投入; 中小医院医护人员对消毒的意识比较淡漠
-
8
二、各国内镜清洗消毒规范
-
9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 作规范(2004年版)》 自实施以来,极大地促进 了各类内镜清洗消毒的规 范化管理,清洗消毒水平 得到很大提升。在全国开 展的医疗服务质量年活动 中该规范作为对医疗机构 检查的权威依据。
-
13
世界胃肠病学组织 强调了要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至少5~10 min, 在消毒之前可应用清洗机,但不能代替手工洗 刷的全部工作等内容;后来又多次做过修改。
世界胃肠病学组织内镜消毒操作指南 (2005 年版) -- 世界胃肠病学组织 WGO-OMGE/OMED
-
14
规范实际应用情况
尽管这些“指南”或“规范”对医疗机构都是强制性 的,然而,世界各国,无论美国、德国、日本,还是 印度、中国,均存在着执行指南、规范不够严格的情 况,而且发现的问题也有共同和相似之处,如普遍存 在清洗消毒设备不全、消毒时间不够、内镜孔道处理 不当等问题。
主要内容
内镜相关的医院感染 内镜清洗消毒规范与感染控制
-
1
一、内镜相关的医院感染
-
2
内镜相关的感染传播
近年来有关幽门螺杆菌、肝炎病毒(HBV和HC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可能经内镜传播,已成 为医学界、患者和社会媒体关注的问题。
1993年美国消化内镜学会统计:内镜相关感染的 发生率是1/180万。但是这一数字也许只是冰山一 角,实际的内镜相关感染率远远高于这个数字, 特别是在内镜清洗消毒不严格的国家和地区。理 论上各种病原微生物均有可能通过内镜诊疗操作 进行传播。
(1995年3月16日) 患者A(HCV+) 患者B 患者C
10:10-10:30 大肠多发息肉活检 11:00-11:30 大肠多发息肉活检 12:00-12:30 大肠息肉切除
患者之间的处置 :10分钟 清洗液浸泡 → 使用一次性清洁布擦干外部 →钳子孔道使用吸引器抽吸清洗液清洗 →用水冲洗干净 → 2%戊二醛 5分钟处理 → 水洗后干燥 (活检钳同样使用 2%戊二醛浸泡消毒和水洗处理) 1995年11月: 使用肝活检和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放大特定的DNA片段。可看 作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法对遗传基因检查时发生了患者A传染给患者B和C的交叉感染事件被确 认
中国
-
10
日本
日本的消化内镜诊治技术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对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 工作也十分重视。1996年3月制定出内镜清洗消毒指南方案,之后日 本消化内镜学会等又对指南方案进行多次修改、补充、完善。
1、内窥镜的清洗、消毒的标准(第二版)(2004)--日本消化内镜 技师委员会
2、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的标准(第一版)(2008)--日本消化内 镜学会、日本消化内镜技师委员会、日本环境感染学会
国内内镜相关感染传播的文献报道较少。
-
4
内镜相关的感染传播
Patient-to-patient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during colonoscopy.
<结肠镜操作所引起的丙肝病毒在患者和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新英格兰的医学杂志发表.1997;337:237-240
-
15
规范实际应用情况
我国仍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医院领导对内镜清洗消毒重视不够,对内镜导致 疾病传播的意义认识不清,而且医院也存在一些客观
的原因,导致在内镜室的软硬件投入方面不足,人员、
设备设施不足使用。表现为:
对《规范》中内镜清洗消毒的流程执行不严格;
对管道清洗和内镜附件清洗消毒灭菌不重视;
-
11
美国
影响最大、应用最广泛的是2003年有10 个专业 学会共同制定的软式消化内镜消毒处理多学会共 同指南,其中34 条有非常重要原则性指导意义
1、美国软式胃肠道内窥镜再处理的多协会指南(2003版)----美国 胃肠道内窥镜检查和感染控制及医院流行病学会
2、美国软式胃肠内窥镜后处理感染控制规程(2007版) -- 胃肠病护 士学会
-
3
内镜相关的感染传播
从1974-1987年,全球共报道84例内镜导致的沙 门氏菌感染;
1974-1993年全球共报道45例内镜相关铜绿假单 孢菌感染。
然而病毒感染潜伏期较长,明确病毒感染与内镜 操作之间的关系即对病毒感染的确定非常困难。
Morris等曾报道2个由内镜传播HBV的病例。
Bronowicki等报道2例患者接受结肠镜检查后感染了 HBV,而使用的肠镜此前刚为一位HBV感染的患者做 过检查。
酶洗液的正确使用率低;
消毒时间不足;
操作人员清洗消毒知识与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力度不够;
监督监测措施不到位。
-
16
浙江省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08年下半年对温州市 15家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进行的内窥镜消毒情况检查发 现,合格率仅为66.7%。
-
1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英国
英国胃肠道内窥镜设备去污染BSG指南 (2008版) --英国胃肠道疾病内窥镜检查协会
欧洲
欧洲ESGE-ESGENA消化道内窥镜检查中的清洁 和消毒指南 (2008版) -- 欧洲消化内镜协会指南 委员会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内窥镜检查的感染控制(2003年第2版)--
澳大利亚胃肠协会和澳大利亚胃肠护士学院
钳子孔道没用使用毛刷刷洗被推定为事件的原因。
-
5
感染途径
内镜所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是消毒不严,其常见的感染途径有三个:
患者—患者
带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
使用过的内镜/附件 其他患者
患者—医护人员
患者体液
患者
手工洗消被感染的内镜
检查过程中的怎次感染
医护人员
机会性感染: 多为条件致病菌引起,最常见为内镜检查后细菌移位造成的菌血症
-
6
影响内镜洗消的主要因素
✓软性内镜所用的材料-不能热灭菌 ✓内镜镜体复杂的设计,不易清洗消毒
➢内镜管道表面的凸凹不平直接导致 了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从而对内镜的 清洗消毒造成非常大的困难。 ➢活检/抽吸管道直径---3mm至5mm 甚至更小;注水/注气管道直径是活 检/抽吸管道的---1/15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