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一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产生沉淀
发光
小结:
变化
物理变化 关系
定义、特征、 判断方法 区别 定义、特征、 伴随现象 判断方法
化 学
组成
化学变化
联 系
结构 物理性质 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范围 判断方法 区别
定义、范围 判断方法
本节作业
• • • • 1、完成全品作业本的相应练习 2、预习下一节课本知识 3、复习本节的相应知识 4、反思总结你的学习收获。
物质,又叫化学反应。
表现形式:颜色改变、能量变化、生
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实例: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作用等
课 堂 小 实 验
给你一张纸, 请你让它发生: 一个物理变化, 一个化学变化。
纸剪成条
变化前 :纸 变化后: 纸
纸燃烧
变化前:纸 变化后:灰,水 二氧化碳等
变化前后物质 不变
变化前后物质 改变
相互联系 实例 说明
以下变化属于什么变化?
• • • • • • • • • 1.香水挥发 2.铁生锈 3.玻璃破碎 4.乙醇汽油燃烧 5.鞭炮爆炸 6.水结成冰 7.苹果腐烂 1,3,6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_______, 2,4,5, 7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_______ 。
第二课 两种性质
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番外篇:特殊过程分析(初中阶段)
四、变色、爆炸、发光、生成气体、 产生沉淀等既可以是化学变化也可以 是物理变化。
这是本节的一个难点,大家判断的根本依据是 抓住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过程 变色 爆炸 生成气体 物理变化 墨水使清水变色 气球爆炸 水蒸发 盐从盐水中析出 电灯发光 化学变化 胆矾受热 炸药爆炸 呼吸作用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特征:没有 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体、液体、固体) 的变化。 2.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 气体、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 、放热、发光等。 【易错易混提示】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发 热、变色、生成沉淀或气体等现象,但有此现象的不一 定是化学变化(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也可能有如此的 现象,如灯泡发光)。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形状、状态 等方面发生了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有此现象的 变化既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化学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发展中有着不可低 估的作用。我们知道,大到宇宙中的星体,小到 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构成了我们这个千姿百态的 物质世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 也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变化。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 子吗? 归纳导入: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 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慢慢生锈,煤、木材和 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且发光、放热等。你知道 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吗?
变化后有 无物质生成
1-1 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蓝色粉末的 胆矾
无
1-2 蓝色块状的 由块状变粉末 胆矾 1-3 蓝色的胆矾溶
液
无
有
蓝色的氢氧化 有蓝色沉淀生成 铜沉淀
1-4 颗粒状石灰浊
二氧化碳气 体等
有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一、实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没有新物质生成;
探究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九上化学-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含实验视频)

实验2 胆矾的研碎
实验3 胆矾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4 大理石与盐酸反应
实验记录
实验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 的现象
液态水沸腾,产生水蒸
1
液态的水 气,水蒸气遇冷的玻璃
片又凝结为液态的水
2
块状的胆矾
蓝色块状固体被粉碎为 粉末
蓝色的硫酸铜 生成蓝色沉淀,溶液颜
3
溶液等 色变浅,最后变为无色
随堂训练
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 变化的是( C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随堂训练 4.我国古代的下列制作或技术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
A.粮食酿酒 B.雕刻石像 C.水车灌溉
变化前:纸 变化后: 纸
将纸张点燃
变化前:纸 变化后: 二氧化碳和水等
变化后没有新物质生成
变化后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 变化
化学 变化
观察实验的方法
变化前: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反 应发生需要的条件。 变化时: 发生的现象(如有发光、发热 等现象)。 变化后: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实验1 水的沸腾
颗粒状石灰石 有气泡放出,澄清 4 (或大理石)等 石灰水变浑浊
变化后的物 质
变化后有 无新物质
生成
液态的水 无
粉末状的胆 矾
无
蓝色的氢氧 化铜沉淀等
有
二氧化碳气 有 体等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例2 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课题一(第1课时)解析

等
物腐烂等
说明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发生, 但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蜡烛融化 蜡烛燃烧
பைடு நூலகம்
物理变化 同时发生
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融化 但融化的过程中却不一定燃烧
你认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是什么?
注意
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 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 ( 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
溶洞钟乳石的形成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物质的 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让我们先来做几个实验:
P6-7 实验1-1(1)-(4)
你会观察实验吗?
变化前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
变化时 观察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 (是否需要加热或其他附加条件); 观察发生的现象
(有无颜色变化;有无沉淀、气体生成; 是否有发光、发热等现象发生)。
⑵ 特征: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⑶ 形式: 破碎、扩散、蒸发、凝固
⑷ 判断方法: 如果变化过程中没有其它物质生成, 只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改变, 则该变化为物理变化。
如:液态水加热沸腾的变化; 研碎胆矾
2、化学变化
⑴ 定义: 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⑵ 特征: 生成了其它物质 ⑶ 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变味、
1-1 液态的水 有水蒸气放出 液态的水
(1)
遇冷变液体
无
1-1 蓝色块状的
蓝色粉末状
(2)
胆矾
的胆矾
1-1 蓝色的胆矾
(3)
溶液
蓝色的氢氧化铜 沉淀
1-1 颗粒状石灰石 (4) (或大理石)
2020年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习题课件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9.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B )
A.铁在潮湿空气中生了锈 B.铜能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铜绿 C.硫酸铜溶液呈蓝色 D.铁在高温下熔化成铁水
10.将①物理性质、②化学性质、③物理变化、④化学变化的序号填在下
A.木质屋顶燃烧 B.消防用水汽化 C.电线拉断 D.拱柱摔碎
知识点2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特征区分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 C )
①颜色变化 ②状态变化 ③发光 ④放热 ⑤其他物质生成 ⑥生成沉淀 ⑦放出气体 A.①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⑤ D.①⑤⑦
4.(2019·洛阳月考)判断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据是( D )
7.固体受热变成气体,这种变化( C )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一定是化学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化学变化,也不是物理变化
8.如图所示是探究有关物质变化的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请说出装置A中的现象。 水沸腾,产生大量气泡,玻璃片上有水珠凝成。
(2)装置B中,将一块大理石用锤子凿成小块,放入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倒 入少量盐酸,可观察到大理石表面有气泡冒出,并逐渐减少,烧杯中的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请说出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分别 有哪些。 物理变化:将大理石用锤子凿成小块;化学变化:大理石与盐酸的反应,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3)装置A和B中都有气泡,其本质区别是什么? 前者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后者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有新 物质生成。
3.(2019·虞城县一模)下列物质的性质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第一课《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第一课《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第一课《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第一课《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课标定位1. 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初步概念。
2. 在关于物质的性质描述中,能够初步区分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3. 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重点)知识在线1、水沸腾的实验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与玻璃片又凝结成液体;胆矾的研碎块状固体被粉碎成蓝色粉末;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强光,并放出大量的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蓝色的硫酸铜沉淀;2、变化时的新物质是指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原来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3、化学变化常伴有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化学能可以转化光能、热能和电能。
4、如树木的生成是将光能转化为物质的化学能。
而镁条的燃烧是将镁条所蕴含的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考题再现[考题示例]下列成语包含的物质的变化其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该变化为()A.钻木取火B.积土成山C.百炼成钢D.死灰复燃[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A、钻木取火过程中,木头燃烧有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积土成山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百炼成钢过程中,生铁中的碳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D、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只有B属于物理变化,其他三项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故选B。
知识点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知识在线1、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因此,描述物质的性质要注明条件。
如:当温度升高时,固态的冰就会变成液态的水,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谁就会沸腾。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否需要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1页
课题1 物质改变和性质
第2页
知识关键点基础练
知识点1 化学改变和物理改变 1.古丝绸之路将我国创造和技术传送到了国外,以下古代生产工艺 中不包括化学改变是 ( D )
第3页
知识关键点基础练
2.用来判断铁丝燃烧是化学改变依据是 ( A ) A.生成黑色固体 B.猛烈燃烧、火星四射 C.铁丝快速变短 D.放出热量 3.以下资源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改变是 ( B ) A.风力发电 B.铁矿石炼铁 C.海水晒盐 D.太阳能取暖
第4页
知识关键点基础练
知识点2 化学改变常伴有现象 4.以下说法正确是 ( D ) A.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改变是化学改变 B.凡有发光、放热现象改变都是化学改变 C.两种物质混合后出现沉淀,说明它们发生了化学改变 D.生成新物质改变一定是化学改变
第5页
பைடு நூலகம்
综合能力提升练
5.以下关于化学改变和物理改变说法中,正确是 ( B ) A.物理改变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改变 B.化学改变是生成新物质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改变是物理改变 C.物理改变和化学改变不会同时发生 D.不加热就能发生改变一定是物理改变,需要加热才能发生改变一 定是化学改变 6.以下活动不是直接利用化学反应所产生能量是 ( C ) A.燃烧煤气做饭 B.汽油燃烧推进汽车运动 C.用电熨斗熨衣服 D.用炸药拆除危旧建筑物
第7页
综合能力提升练
9.以下生活中常发生一些改变都属于化学改变一组是 ( D ) A.汽油挥发、铁铸成锅 B.车胎爆炸、酒精燃烧 C.瓷碗破碎、电灯通电发光 D.食物腐败、铁锅生锈
第8页
10.以下改变中包含化学改变是 ( B )
中考高频冲刺练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科学研究:催化剂研究、新材料研发、药物合成等
- 采用项目导向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和完成物质变化的实验项目。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 进行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物质变化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 开展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物质变化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
- 组织游戏活动,通过化学知识问答或物质变化猜谜等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
4. 实践与应用: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实际,使学生了解物质性质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价值观:通过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相关知识:
- 学生已经在之前的化学课程中学习了物质的基本概念,对物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物理变化:物质形态或位置变化,不生成新物质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放出或吸收能量
③物质性质的分类和表现: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稳定性等
④物质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内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外因: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⑤物质性质的应用:
生产:金属加工、塑料制造、电池生产等
最后,在作业评价中,我发现部分学生的作业质量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板书设计
①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物质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物质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物质变化的类型和特点:
过程:
讲解物质变化的定义,包括其主要分类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并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等课题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
备课笔记
方法点拨: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区分:(1)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而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体现物质的性质。
(2)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可通过关键性的字词加以区分。
在描述物质的性质时,一般常用“能”“会”“可以”“容易”“具有”等字词,描述物质的变化时一般表现已完成或正进行,多用“变成了”“生成了”等词语。
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顺利地完成本课题的实验,本节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