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施工作业指导书(OK).
混凝土工程作业指导书

砼工程作业指导书本工程砼采用商品砼,施工前应联系好供应商,并对原材料及配合比进行控制,并经监理审批后方可使用。
运输本工程由砼供应商采用砼罐车运输至现场,应根据砼生产能力、线路长度、行车速度、浇注速度等因素,确定罐车数量,以保证砼连续施工,2.泵送系统采用HBT60输送泵,输送泵安置竖井边。
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应严密,如管道向下倾斜,应防止混入空气发生堵管。
3.砼浇注及振捣(1)砼浇注应连续,一次浇注成型。
(2)浇注前应先浇注一盘砂浆达到润管的作用。
(3)浇砼浇注时应分层从下坡端向上坡端浇注,插入振捣器振捣,每层厚度不大于300mm,两侧边墙对称浇注。
浇注时控制两侧边墙灌筑速度,使两侧砼高差不大于 1.0m。
砼自由下落高度不得超过2m,边墙砼浇注时应设串筒。
(4)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时应做到“紧插慢拔”:紧插是为了防止先将表面砼振实而无法振捣下部砼,且使下部砼出现分层、离析现象;慢拔是为了让砼有充足时间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形成的空隙。
振动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以使上下砼振捣均匀。
(5)分层振捣砼时,每层厚度不应超过振动棒长的1.25倍。
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0m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接缝,同时必须在下层砼初凝以前完成上层砼的浇注。
(6)振捣时插点排列要均匀,以免漏振。
每次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
布置插点时,振动器与模板的距离不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0.5倍,并避免碰撞模板、预埋件等。
(7)浇注底板与边墙砼时,关模高度应高出浇注面10cm左右,以便控制浇注高度。
(8)浇注拱部砼时,应在拱顶端模设排气孔及观察孔。
排气孔用来排除拱部空气,观察孔用来检查拱部砼浇注高度,防止出现砼浇注压力过大导致模板变形或出现其它质量缺陷。
4.砼浇注时间控制砼浇注应连接,如果因故必须中断时,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砼初凝前完成次层砼的浇注。
规范规定砼运输、浇注和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下表的规定。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第一章混凝土原材料1.1混凝土用水泥、矿物掺和料等宜采用散料仓分别存储。
袋装粉状材料在运输和存放期间应用专用库房存放,不得露天堆放,且应特别注意防潮。
1.2 水泥储运过程中,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2.1装运水泥的车、船应有棚盖。
1.2.2贮存水泥的仓库应设在地势较高处,周围应设排水沟。
1.2.3水泥不宜露天堆放,临时露天堆放时应上盖下垫。
1.2.4储存散装水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降低水泥的温度或防止水泥升温。
1.3不同混凝土原材料应有固定的堆放地点和明确的标识,标明材料名称、品种、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进厂(场)日期。
原材料堆放时应有堆放分界标识,以免误用。
骨料堆场地面应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必要的排水条件。
1.4 混凝土原材料进场(厂)后,应及时建立“原材料管理台帐”,台帐内容包括进货日期、材料名称、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证明书”编号、“试验检验报告”编号及检验结果等。
“原材料管理台帐”应填写正确、真实、项目齐全。
第二章混凝土搅拌2.1搅拌混凝土前应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因天气变化而引起粗细骨料含水量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一般情况下每班抽测2次,雨天应随时抽测。
2.2搅拌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计量器具应定期检定。
搅拌机经大修中修或迁移至新的地点后,应对计量器具重新进行检定。
每一工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校核。
2.3 应严格按照经批准的施工配合比准确称量混凝土原材料,其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矿物掺合料等)±1%;外加剂±1%;粗、细骨料±2%;拌合用水±1%。
2.4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后,宜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和料,搅拌均匀后,加水并将其搅拌成砂浆,再向搅拌机投入粗骨料,充分搅拌后,再投入外加剂,并搅拌均匀为止。
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严格的投放制度,并对投放时间、地点、数量的核准等做出具体的规定。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一、材料的运输和存贮1、集料(1)砼用的集料,在运输或工地存贮时,不能使其受污染。
(2)集料应按不同尺寸运抵工地,并贮存在相互分开的不同料堆中。
(3)粗集料堆应按厚度不超过1m的水平层堆放,以免集料发生离析。
如果集料有离析时,必须重新拌和,以符合规定的级配要求。
2、水泥(1)水泥在运输过程中必须用防水蓬布或其他有效的防水覆盖物加以覆盖。
散装水泥运输车辆的贮料斗和管仓,不应残留不同类型的、低级别的水泥或其他任何材料。
(2)水泥应贮存足够的数量,以满足砼的浇筑需要。
任何时候不能因水泥供应中断而暂停浇筑。
(3)各施工队应在适当地点建立完全干燥、通风良好、防风雨、防潮湿的足够容量的库房放置水泥,地板应高出地面至少0.3m,以防止受潮。
散装水泥应在专用的仓罐中贮放。
(4)水泥在到货后应尽快使用,使用时应为松散流体和没有结块。
二、混凝土拌和1、称量(1)称量和配水机械装置,应维持在良好状态,并应至少每周校核一次。
(2)所有砼材料,除水可按体积称量外,其余均应按照质量称量。
预制场或搅拌站集中拌制的砼,细、粗集料称量的允许偏差为± 2%;水、水泥、外加剂的允许偏差为±1%。
2、拌和(1)砼只能按工程当时需要的数量拌和。
已初凝的砼不得使用,不允许用加水或其他办法变更砼的稠度。
浇筑时坍落度应符合相关规定。
(2)所有搅拌设备都应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任何不合规格及不符合规定的完好设备,或有缺陷的搅拌设备不得用于砼的拌和,均须撤出工地。
(3)砼拌和工作,应将各种组合材料搅拌成分布均匀、颜色一致的混合物。
搅拌筒的转动速度,应按搅拌设备上标出的速度操作。
每盘砼拌和料的体积不得超过搅拌筒标出的额定容量的10%。
在水泥和集料进筒前,应先加一部分拌和用水,并在搅拌的最初15s内将水全部均匀注入筒中。
筒的入口应无材料积结。
(4)在下盘材料装如前,搅拌筒内的拌和料应全部倒光。
搅拌设备停用超过30min时,应将搅拌筒彻底清洗才能拌和新砼。
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一、混凝土拌合1、混凝土的拌合一般采用机械搅拌,对坍落度大于5cm的零小工程,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可用人工拌合。
2、混凝土拌合设备及计量装臵应经常保持良好状态,在安装使用前由施工人员、机械人员、试验人员共同对设备进行投料调试校准,计量设备由技术监督局标定合格,保证计量准确,拌合均匀。
计量装臵应按规定定期校准。
3、拌合材料计量⑴每盘拌合用材料规格、数量必须用黑板公布,挂在拌合时配料地点明显处,以便于检查核对。
⑵使用磅秤过磅时,要防止砝码丢落,必须逐盘过磅,不得流于形式。
⑶拌合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偏差(按重量计)不超过下列规定:水泥和干燥状态下的外掺混合料,为±2%;砂、石料为±5%。
⑷拌合混凝土时,应保证水灰比不变,严禁由拌合司机或其他人员任意放水。
4、拌合时间混凝土拌合要保证质量,搅拌时应拌至各种组成材料混合均匀、颜色一致。
使用机械搅拌时,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筒搅拌起至开始卸料时止,连续搅拌的最短时间不得小于下表规定:混凝土最短搅拌时间(分钟)注:用自落式搅拌机拌细砂、机制砂混凝土时,应酌量延长搅拌时间用人工拌合混凝土时,必须保证拌合物的均匀。
二、混凝土运输1、运输混凝土所用设备,施工人员应在拌合开始前进行检查,应保证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不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沁水及过多损失坍落度等现象。
如运至灌注地点的混凝土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灌筑前进行二次搅拌。
2、运送混凝土的工具应便于卸料,其内壁应平整光滑,不吸水、不漏水,粘附的混凝土块应经常清除,必要时应对混凝土运送工具加盖和保温,以防日晒、雨淋和受冻。
3、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应与拌合和灌注能力相适应,运输时间应尽量缩短,运输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下表的规定:混凝土的容许延续运输时间三、混凝土灌注1、准备工作⑴混凝土在灌注前,施工人员应按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对灌注混凝土的地基、基岩、围岩、旧混凝土面进行清理和准备,并全面检查和做好检查记录。
砼工程作业指导书

5、用泵车或固定输送泵浇捣砼时,注意下料泵头压力回弹碰人,应在泵头绳索设专人牵引控制,指挥工和操作人员应步调一致。
6、使用振动机前电工应检查电源电压、漏电开关是否正常,电源线不得有接头,机械运转确认。振动机移动时,不能硬拉电线,更不能在钢筋和其他锐利物上拖拉,防止割破拉断电线而酿成触电事故。
7、人货二用梯、井架吊篮起吊或后方能进入吊篮内工作。
补充内容:
施工负责人:交底人:被交底人:交底时间:
砼工程作业指导书
编号:SMS-08
文件名称
砼工程
1、进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六大纪律。
2、手推车行走道板单车不小于1.4M,双车来回不小于2.8M宽,在运料时,前后应保持一定距离,不准奔走、抢道或超车。到终点卸料时,双手应扶牢车辆倒料,严禁双手脱把,防止翻车伤人。
3、用塔吊、料斗浇捣砼时,起重指挥、扶斗人员与塔吊驾驶员应密切配合,当塔吊放下料斗时,操作人员应主动避让,应随时注意料斗碰头和碰身,待料斗站立稳当方可下料。
砼施工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1.一般规定(1)本指导书混凝土工程指采用质量密度为2300~2500kg/m3的水泥混凝土。
(2)混凝土的强度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2.水泥(1)拌制混凝土的水泥,应根据施工配合比,分别选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各种水泥。
(2)用于重要工程的水泥或对水泥质量有怀疑,以及水泥出厂日期超过3个月时,应按批(散装水泥每500T为一批,袋装水泥每200T为一批,当不足500T或200T时,也按一批计)进行复查实验,并按实验结果使用,当设计有规定时,按设计文件进行检查。
(3)水泥储运过程中,应符合下列规定:①装运水泥的车,应有良好的棚盖。
②储存水泥的仓库应设在地势较高处,四周设有排水沟。
③袋装水泥在装卸、搬运过程中不得抛掷。
④水泥应按品种、标号分批堆垛,垛高不宜超过10袋,最多不超过12袋。
堆垛应离地面0.2m以上,并距离四周墙壁0.2~0.3m,或留一通道。
⑤水泥应先进先用,不得露天堆放,临时露天堆放时应上盖下垫。
3.粗、细骨料(1)运抵工地的粗细骨料应按不同产地,规格品种等条件分批堆放,并应进行外观检查、取样实验,按批提出实验报告,作为本批粗细骨料的技术依据。
检验频率:砂一批不超过200m3,碎石一批不超过400m3,不足一批时按一批办理。
(2)拌制混凝土必须采用经过实验合格的粗细骨料。
4.水拌和和养护混凝土用水,必须经过检验,未经检验合格的水不得用于混凝土实体。
5.外加剂(1)外加剂在掺用前应经试验,以确定其性质、有效物质含量,溶液配制方法和最佳掺量。
在掺用过程中应调拌均匀,并定期进行有效检查。
(2)混凝土掺入外加剂的凝结速度,应适应混凝土运输和浇注的需要。
(3)运抵工地的外加剂分类、分批存放在专用仓库或固定场所,并妥善保管。
6.片石掺合料(1)片石最大尺寸不超过填放处构件最小尺寸的1/4,最小尺寸不得小于20cm。
(2)片石要求无裂缝、无夹层、无剥离和未锻烧过的石块,其抗压强度不得低于30MP,并具有耐久性。
砼作业指导书

5、模板内杂物已清除干净,模板已浇水润湿。
6、如需夜间连续进行砼浇筑其夜间施工许可证已办理,检查电源、线路,做好夜
间施工照明准备。
7、管理人员已向作业班组进行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交底。
三、施工工艺:
(一)工艺流程:
第 1 页 共 10 页
龙湖·春森彼岸一期工程
砼施工作业指导书
搅拌站商砼搅拌→砼运输、泵送→砼浇筑振捣→砼收平拉毛→砼养护
(二)操作工艺 1、砼搅拌 1)砼搅拌必须严格按配合比单控制水灰比和塌落度,柱墙等竖向构件砼塌落度应 控制在 18cm+2cm 范围内;梁板砼塌落度应控制在 16cm+2cm 范围内。 2)搅拌站进行砼原材料投放时必须严格计量,原材料投料顺序为:石子→外加剂 →水泥→河砂。 2、砼运输 1)砼运输车装料前应将拌筒内、车斗内的积水排净。 2)运输途中拌筒应保持每分钟 3~5 转的慢速转动。 3)砼应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时间从搅拌地点运送到浇筑地点,途中运输时间 不应超过 2 小时。 3、砼泵送 1)砼泵设置处场地应平整、坚实(泵车支腿下支垫木枋),道路畅通,供料方便, 距浇筑地点近,且排水、供水、供电方便。 2)砼输送管的固定不得直接支撑在钢筋、模板及结构支撑架上。 3)水平管用支架、台垫等固定;垂直管在每层靠柱、墙部位楼板上预留孔 300×300, 在柱、墙上每节管固定点用钢管夹固,固定点不得少于 1 个,在每层楼板预留孔处采用 木楔固定。 4)垂直管下端的弯管应用钢管搭架支撑,每段管接头卡箍严密不得漏浆。 5)砼泵的进料斗上应安置网筛,并设专人监视罐车卸料,防止粒径过大的骨料或 杂物进入造成堵管。 6)罐车卸料由本车驾驶员完成,严禁非驾驶员操作。 7)泵送施工时,泵车与砼浇筑层各设一名指挥工用对讲机通讯联络。 8)泵与输送管接通后操作人员对泵应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合格后先开机进行空转。 9)砼泵启动后先泵送适量清水以润湿料斗、活塞及输送管内壁。泵送速度应先慢 后加速。 10)泵送砼前应采用同标号砼减石子的砂浆润滑泵管,输送出的润管砂浆应分散, 绝对不得集中浇筑在同一处。
砼施工作业指导书(OK)

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1.编制目的为了加强我标段在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特制订本施工作业指导书,明确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流程、技术措施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和规范混凝土作业施工,为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2. 编制依据2.1《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2.2《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5—2003 J 286—20042.3《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03 J 283—20042.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2.5《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3—20082.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3.适应范围本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兰州至中川机场铁路ZCTL-SG4标段所有混凝土的施工工程。
4.混凝土施工工艺原材料(选料、检验、储存与管理)调整砼搅拌砼运输砼浇筑砼振捣试验(试验、标养、同条件)砼养护拆模砼温度测量与温差控制5.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5.1混凝土的原材料耐久性混凝土使用和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的原材料(如水泥、砂石),同时必须使用外加剂和矿物细掺料。
但是由于耐久性混凝土的要求和配制特点,原材料对普通混凝土影响不明显的因素,对耐久性混凝土就可能影响显著,因此又和普通混凝土所用原材料有所不同。
5.1.1水泥水泥的技术要求、检验要求水泥的技术要求表:1水泥的检验要求表:2注:1、当骨料具有碱—硅酸反应活性时,水泥的碱含量不宜超过0.60%。
2、C40及以上混凝土用水泥的碱含量不宜超过0.60%。
5.1.2粉煤灰电厂煤粉炉烟道气体收集的粉末称为粉煤灰。
按煤分为F类、C 类。
F类粉煤灰是由无烟煤或烟煤煅烧收集的粉煤灰。
C类粉煤灰是由褐煤或次烟煤煅烧收集起来的粉煤灰,其氧化钙含量一般大于10%。
不能用于硫酸盐侵蚀环境下的混凝土。
粉煤灰按照级别分为Ⅰ级、Ⅱ级、Ⅲ级。
三个级别,我部施工中选用Ⅰ级粉煤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1.编制目的为了加强我标段在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特制订本施工作业指导书,明确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流程、技术措施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和规范混凝土作业施工,为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2.编制依据2.1《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2.2《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5—2003 J 286—20042.3《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03 J 283—20042.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2.5《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3—20082.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3.适应范围本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兰州至中川机场铁路ZCTL-SG4标段所有混凝土的施工工程。
4.混凝土施工工艺原材料(选料、检验、储存与管理)砼选定与施工配合比调整砼搅拌砼运输砼振捣试验(试验、标养、同条件)砼养护拆模砼温度测量与温差控制5.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5.1混凝土的原材料耐久性混凝土使用和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的原材料(如水泥、砂石),同时必须使用外加剂和矿物细掺料。
但是由于耐久性混凝土的要求和配制特点,原材料对普通混凝土影响不明显的因素,对耐久性混凝土就可能影响显著,因此又和普通混凝土所用原材料有所不同。
5.1.1水泥水泥的技术要求、检验要求水泥的技术要求表:1水泥的检验要求表:2注:1、当骨料具有碱—硅酸反应活性时,水泥的碱含量不宜超过0.60%。
2、C40及以上混凝土用水泥的碱含量不宜超过0.60%。
5.1.2粉煤灰电厂煤粉炉烟道气体收集的粉末称为粉煤灰。
按煤分为F类、C 类。
F类粉煤灰是由无烟煤或烟煤煅烧收集的粉煤灰。
C类粉煤灰是由褐煤或次烟煤煅烧收集起来的粉煤灰,其氧化钙含量一般大于10%。
不能用于硫酸盐侵蚀环境下的混凝土。
粉煤灰按照级别分为Ⅰ级、Ⅱ级、Ⅲ级。
三个级别,我部施工中选用Ⅰ级粉煤灰。
在配制混凝土加入粉煤灰,可降低温升,改善工作性,增进后期强度,并可改善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提高抗腐蚀能力。
对粉煤灰的技术指标要求:粉煤灰的技术要求表:3对粉煤灰的检验要求:粉煤灰检验要求表:45.1.3细骨料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
不宜用山砂。
不得用海砂。
砂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
除5.00mm和0.63mm筛档外,细骨料的实际颗粒级配表5中所列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相比允许稍有超出分界线,但其总量不应大于5%。
细骨料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3种规格,其细度模数分别为:粗级 3.7~3.1中级 3.0~2.3细级 2.2~1.6细骨料的颗粒级配(累计筛余百分数)应满足下表的规定。
细骨料的累计筛余百分数(%)表:5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中级细骨料。
当采用粗级细骨料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或胶凝材料用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细级细骨料时,宜适当降低砂率。
当所用细骨料的颗粒级配不符合上表5的要求时,应采取经试验证明能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后,方允许使用。
细骨料的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循环浸泡法检验,试样经5次循环后其重量损失应不超过8%。
细骨料的吸水率应不大于2%。
采用天然河砂配制混凝土时,砂中含泥量、泥块含量、云母、轻物质、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应符合下表6的规定。
砂中有害物质限值表:6当砂中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物杂质时,应进行专门检验,确认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时,方能采用。
对于长期处于水中或土中、干湿交替区、水位变化区以及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75%的潮湿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细骨料应采用砂浆棒法检验其碱活性,且砂浆棒的膨胀率应小于0.10%,否则应采取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5.1.4粗骨料天然的石子有很高的强度,即使是经强烈风化的低强度花岗岩,其岩石抗压强度也可达80~120Mpa;粗粒花岗岩岩石抗压强度可达到120~140 Mpa;非常坚硬的粗粒花岗岩强度可达到180~200 Mpa。
应引起注意的因素是粒径、粒形、表面状况、级配以及软弱颗粒和石粉含量等。
这些因素既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又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
因此,理想的石子是清洁的,颗粒尽量接近等径状、针片状颗粒尽量少、不含能与碱反应的活性成分。
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超过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
配制强度等级C50及以上预应力混凝土时,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25mm。
粗骨料应采用二级或多级级配,其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500kg/m3,紧密空隙率宜小于40%,吸水率应小于2%(用于干湿交替的混凝土应小于1%)。
当粗骨料为碎石时,碎石的强度用岩石抗压强度表示,且岩石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小于1.5。
施工过程中碎石的强度可用压碎指标值进行控制,若粗骨料为卵石,卵石的强度用压碎指标值表示,且应符合下表8规定。
粗骨料的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循环浸泡法法进行检验,试样经5次循环后,其重量损失率应符合下表9规定。
粗骨料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下表10的规定。
粗骨料的压碎指标(%)表:8注:水成岩包括石灰岩、砂岩等;变质岩包括片麻岩、石英岩等;深成的火成岩包括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和橄榄岩等;喷出的火成岩包括玄武岩和辉绿岩等。
粗骨料的坚固性指标表:9对于长期处于水中或土中、干湿交替区、水位变化区以及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75%的潮湿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粗骨料应采用岩相法检验其矿物组成。
若粗骨料含有碱—硅酸反应活性矿物,其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0.10%。
5.1.5外加剂外加剂主要指无需取代水泥而外掺小于5%的化合物。
外加剂主要是有机的,也有无机的。
用于耐久性混凝土的外加剂有减水剂、缓凝剂、引气剂等。
其中高效减水剂(超塑化剂)是耐久性混凝土必要的组分。
正是因为高效减水剂的出现,才使混凝土的水胶比能降得很低却仍可有很好的工作性,高性能混凝土的实现才能成为可能。
因外加剂的掺量都很少,故使用外加剂时应当延长搅拌时间,以得到均匀的混凝土拌和物。
选用外加剂应采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能明显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且质量稳定的产品。
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应有良好的相融性。
外加剂的性能指标应满足下表12要求。
外加剂的性能指标表:12注:坍落度保留值、压力泌水率比仅对泵送混凝土用外加剂的要求。
5.1.6拌合用水耐久性混凝土拌合用水可采用引用水,不得用海水。
当采用其它水源时,应对水的品质做检测。
拌和用水的品质指标表:145.2混凝土的配合比选定与施工配合比调整5.2.1混凝土强度等级有耐久性设计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需采用设计规定的强度等级。
5.2.2混凝土设计参数掌握设计文件中有关对混凝土耐久性设计要求,并参照《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选用。
5.2.3基本规定⑴ C30及以下的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宜高于400kg/m3,C35~C40混凝土不宜高于450kg/m3,C50及以上混凝土不宜高于500kg/m3。
⑵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中的矿物掺合料掺量不宜小于20%。
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大于30%时,混凝土水胶比不宜大于0.45。
预应力混凝土中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30%。
5.2.4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有耐久性设计要求的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下表16规定。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m3)表:16注:“※”表示不宜采用素混凝土结构。
硫酸盐侵蚀环境下混凝土胶凝材料的要求表:185.2.5混凝土含气量有耐久性设计要求的混凝土的含气量应符合表19的规定。
混凝土含气量要求表:195.2.6混凝土电通量有耐久性设计要求的混凝土的电通量应符合表20~表21的规定。
注:本表是对所有有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的基本要求。
当混凝土处于氯盐环境、化学侵蚀环境或冻融破坏环境时,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还应满足表21的规定。
化学侵蚀环境下混凝土的电通量表:215.2.7混凝土中的碱含量有耐久性设计要求的混凝土中的碱含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无具体要求的,当骨料的碱—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在0.10%~0.20%时,混凝土中的碱含量应符合表22的规定;当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在0.20%~0.30%时,除了混凝土的碱含量应符合表23的规定外,应在混凝土中掺加具有明显抑制效能的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并经试验证明抑制有效。
3注:①带※号项目混凝土必须换用非碱活性骨料。
②混凝土的总碱含量包括水泥、矿物掺合料、外加剂及水的碱含量之和。
其中,矿物掺合料的碱含量以其所含可溶性碱计算。
粉煤灰的可溶性碱量取粉煤灰总碱量的1/6,矿渣粉的可溶性碱量取矿渣粉总碱量的1/2,硅灰的可溶性碱量取硅灰总碱量的1/2。
③干燥环境是指不直接和水接触、空气平均相对湿度长期不大于75%的环境;潮湿环境是指与水直接接触、干湿交替变化的环境、水下或与潮湿土壤接触以及空气平均相对湿度长期大于75%的环境;含碱环境是指直接与海水、含碱工业废水、钾(钠)盐等接触的环境;干燥环境或潮湿环境与含碱环境交替变化时,均按含碱环境对待。
④处于含碱环境中的设计年限为60年、30年的混凝土工程,在限制混凝土碱含量的同时,应对混凝土表面作防水、防碱涂层处理,否则应换用非碱活性骨料。
5.2.8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控制⑴钢筋混凝土由水泥、矿物掺和料、骨料、外加剂、拌合用水引入的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0%。
⑵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含量的0.06%。
5.2.9 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控制及施工配合比换算⑴混凝土搅拌生产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和砂中含石量,并据以换算施工配合比。
要对首盘浇注的混凝土进行温度、坍落度、含气量、水胶比和泌水率等检测,并做好记录。
⑵生产中,应根据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能(坍落度与和易性)和环境条件(日晒刮风下雨)等测定砂、石含水率,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⑶当发现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明显变差时,在计量系统计量准确的前提下,应是砂中含石率或粗骨料级配发生了明显变化所至,此时应实测砂的含石率和粗骨料的实际级配,再通过计算使粗骨料的大小两种粒级搭配合理,将粗骨料的级配调整到适宜范围内,并据砂的实际含石率调整湿砂和小石子用量,以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
5.3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措施5.3.1原材料的存储与管理⑴混凝土用水泥、矿物掺和料等宜采用散料仓分别存储。
袋装粉状材料在运输和存放期间应用专用库房存放,不得露天堆放,且应特别注意防潮。
⑵储存散装水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降低水泥的温度或防止水泥升温。
⑶混凝土应采用多级级配粗骨料,粗骨料应实行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