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音乐史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音乐史学习体会

音乐史学习体会音乐史是一门让人充满兴趣的学科,通过学习音乐史,我不仅对不同时期的音乐形式和风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音乐的发展和影响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音乐史学习中的体会。
首先,音乐史让我认识到音乐在不同时期的演变。
从古代到现代,音乐形式和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古代的音乐主要以宗教为主题,表达人们对神性的崇拜和敬意。
而中世纪的音乐则更注重声乐和合唱,它有着神圣而庄严的氛围。
随着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的到来,音乐开始变得更加追求个性和表达情感。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以复杂的音乐技巧和华丽的音乐装饰为特点,它的目标是表达人们对美的追求。
古典时期的音乐则更加关注音乐的结构和和谐,作曲家如莫扎特和贝多芬在音乐中注入了更多的个性和情感。
随着工业革命和现代主义的到来,音乐再次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现代音乐倾向于突破传统的音乐规则和束缚,追求创新和实验。
它是更加自由和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涵盖了许多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如爵士乐、摇滚乐和流行音乐等。
通过了解音乐在不同时期的演变,我不仅对音乐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和特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使我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同时也给我在创作音乐时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参考。
其次,音乐史还使我认识到音乐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还是一种强大的表达工具,可以传达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在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和社会运动中,音乐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美国的民权运动中,非洲裔美国人通过音乐表达他们的抗议和渴望平等的心声。
传统的黑人音乐如布鲁斯和灵歌成为了他们的声音和力量的象征。
同样地,在越南战争期间,反战歌曲成为了反对战争的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了许多人的抗议行动。
音乐还与宗教和宗教仪式密不可分。
许多宗教仪式和庆典都离不开音乐的陪伴。
例如,基督教的弥撒和清唱剧都以合唱和管风琴伴奏为主,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到神圣。
而印度的印度音乐和舞蹈也是宗教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通过音乐和舞蹈来表达对神佛的崇敬和虔诚。
中西方音乐史学习心得体会

中西方音乐史学习心得体会任何东西的学习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讲究其方法。
很多同学认为学中西方音乐史只要多背多看即可,但这样的学习方法效率极其底下,容易产生枯燥和乏味感。
背只是作为应试其中最后一个环节,而我们要学的最终目的是关于怎么答题,整体的思维框架以及怎么提高学这门*的效率。
要想建高楼大厦,根基最重要,没有根基再怎么学习,也是在打一场无把握的仗。
许多同学书买了不少,翻了一遍又一遍,把他书合上,问个问题让他从头到尾详细的回答下,结果就只会吱吱唔唔的瞪着老师。
那到底应该怎么学呢?首先,当我们拿到书时,先翻看,不求背,混个眼熟,就是把本科期间短暂学过的中西方音乐史重新拾起来。
前一遍只要求这样,利用一个星期,把书基本看完。
其次,我们要做到分节分段把握局面,简单的说,这时要注意划分课文内容层次,着重掌握这段时期的大体历史背景和客观书本音乐史实。
在这里给所有考生提个醒:在掌握音乐史基本内容的时候,千万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一定要分层次去记。
比如周代,人文思想如何?宫廷音乐怎样?民间音乐怎样?器乐是什么?对应的乐律又是怎样等等。
这样你再遇到下一个朝代,你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这一时期的人文背景,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乐律乐器,和前代又有什么不同等等。
慢慢的你就会形成知识点的框架和结构。
西方也是同样的道理,但是所不同的是,可能西方更零散。
比如说中世纪音乐,我们应该先了解其人文背景,大体的时间段,这一时期主要以宗教音乐为主,没有涉及到器乐。
我们所要掌握的就是关于宗教音乐的发展,其中宗教音乐中涉及到记谱法,复音音乐的发展及其变体等等。
把宗教音乐作为一个箩筐,另一个大的箩筐便是中世纪末世俗音乐的发展,有哪些体裁,要条理清晰的去看。
那么这样的记忆在无休止的重复养成习惯之后,自然而然,还是那句话你就会找到一个整体的框架,我们记东西也就如鱼得水了。
要记得东西太多,而你不去迈出第一步,那么你是没有资格去埋怨的。
以前我也是很头疼从古典开始,尤其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如同蚂蚁一般多,记人名都犯愁,何况再去记他们的作品,记作品就算了,还要记每个作曲家的风格,创作特征。
中西方音乐史学习心得体会1000字(7篇)

中西方音乐史学习心得体会1000字(7篇)关于中西方音乐史学习心得体会,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1000字。
在中西方民族传统的音乐艺术创作活动中,我们学习了《西方音乐史》这一课,在课程内容与形式上,我们不但了解了古典音乐作品的内容和作品的内容,而且对古典音乐艺术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对古典音乐的内容和创作的形式以及艺术创作方法有一定的理解。
中西方音乐史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在中西方民族传统的音乐艺术创作活动中,我们学习了《西方音乐史》这一课,在课程内容与形式上,我们不但了解了古典音乐作品的内容和作品的内容,而且对古典音乐艺术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对古典音乐的内容和创作的形式以及艺术创作方法有一定的理解。
《西方音乐史》这一课的内容是从西方音乐史中获得的一些音乐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西方音乐史》和《古典音乐史》的一些基础知识。
从而,使我更加深化了对《西方音乐史》的认识,以及西方音乐史中的一些内容,使我更好地了解了现在的音乐文化,以及西方音乐的文化和音乐艺术的精髓。
本堂课,我们学习了《西方音乐史》的基础知识和音乐艺术的思想内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更加清楚的知道了这个课的意义。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西方音乐史》,并结合古典音乐史的内容,使学生对古典音乐文化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学习《西方音乐史》积累了知识。
在这个课中,我更加清晰地知道了汉族民间音乐艺术的内容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以及它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更重要得是通过这个课的了解,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西方音乐史。
在这次音乐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中西方音乐的文化和音乐艺术的精髓,对中国古典音乐文化有进一步了解,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艺术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学习,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汉族民间音乐舞蹈艺术的内容和作品的思想内容。
在学习了《西方音乐史》后,我们更加清楚的知道了汉族民间音乐的内容以及它的形式和形式。
汉族民间音乐舞蹈艺术的文化和音乐艺术的精髓。
中西方音乐史学习心得体会

中西方音乐史学习心得体会前言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不同的文化背景。
中西方音乐史是研究和了解音乐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音乐史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发展和演变,同时也能够增加自己的音乐知识和审美水平。
在这里,我将分享自己在中西方音乐史学习中的心得和体会。
中西方音乐史的不同中西方音乐史虽然都涉及音乐历史的内容,但是由于文化、地域以及历史背景的不同,中西方音乐史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在中国音乐史中,以古代乐曲和器乐为主,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5000年前的彩陶时期。
乐曲风格以音调高亢的“宫调”和“商调”为主,像《广陵散》《阳关三叠》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
在近现代的中国音乐史中,又有了西洋音乐的影响,长崎、上海等城市成为音乐文化的中心,孙中山先生创办了中山音乐学堂,中国本土音乐得以有所发展。
与之相对,西方音乐史重视节奏和和声,风格多样富有创意。
从中世纪的教堂音乐到现代流行音乐,西方音乐历史贯穿了千年时间。
在早期的巴洛克时期,复杂的和声和高超的技巧成为主要特色,像巴赫的《哀悼主题变奏曲》和维瓦尔第的《四季》等都是经典之作。
到了浪漫时期,音乐家们开始追求表现情感和塑造形象,像肖邦和勃拉姆斯的音乐就是一个好的例子。
在现代流行音乐中,像迈克尔·杰克逊、滚石乐队等都是举世闻名的音乐代表。
中西方音乐史的共性尽管中西方音乐史在风格、特点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它们也有许多共性之处。
音乐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对人生、世界和人类情感的表达。
音乐创造的过程中也离不开人的感性和理性,需要我们认真探究背后的意义和目的。
另外,中西方音乐史中都有一些伟大的作品和音乐家,像莫扎特、贝多芬、肖邦、巴赫等都是不可忽视的音乐代表。
这些音乐家的创作都对各自时代的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音乐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习中的感受在学习中,我发现中西方音乐史的学习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要想真正理解和领悟音乐史的内涵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西方音乐史读后感

西方音乐史读后感西方音乐史是一部关于音乐发展的宏伟史诗,它记录了从古希腊时期开始直到当代的音乐演变和发展。
通过学习西方音乐史,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音乐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也对音乐的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在古希腊时期,音乐被视为一种神圣的艺术,它与宗教、战争、庆典等活动紧密相连。
古希腊音乐家们通过对音乐的研究和实践,创造了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
古希腊音乐的特点是简洁、清晰、优美,它为后世的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世纪的音乐史是一个充满宗教色彩的时期,基督教的兴起使得音乐成为了一种宗教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堂音乐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它成为了一种复杂而庄严的音乐形式,为信徒们带来了宗教的慰藉和安慰。
在这个时期,音乐家们开始使用音乐符号来记录音乐,这对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个时期的音乐家们开始追求音乐的美学和表现力,他们创造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成为了后世音乐的典范。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则更加注重对音乐形式的探索和创新,音乐家们开始使用更加复杂的和声和节奏结构,创造出了许多富有个性和魅力的音乐作品。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则更加注重对音乐的结构和形式的探索,音乐家们开始追求音乐的完美和对称,他们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交响乐和室内乐作品,这些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所喜爱。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则更加注重对音乐的情感和表现力的追求,音乐家们开始创作更加富有激情和情感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对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的音乐史则是一个充满了多样性和创新的时期,许多音乐家们开始尝试使用新的音乐形式和技巧,创造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音乐作品。
爵士乐、摇滚乐、流行音乐等不同的音乐流派开始出现,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为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通过学习西方音乐史,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音乐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方式。
中西音乐史的学习心得体会

中西音乐史的学习心得体会中西音乐史学习心得体会在学习中西音乐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音乐的发展历程和其背后的文化、社会背景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中西音乐史,我不仅拓宽了音乐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对不同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接纳能力。
首先,学习中西音乐史让我明白了音乐与社会、文化的紧密关系。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况。
例如,中世纪欧洲的宗教音乐体现了当时基督教文化的权威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而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则体现了当时文艺复兴的思潮和对个体情感表达的追求。
与此同时,学习中西音乐史也让我了解到不同文化对音乐的诠释和理解方式的差异。
中西音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有很大区别,这源于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的不同,从而也使得中西音乐有着独特的魅力和艺术特点。
其次,学习中西音乐史让我领略到不同音乐风格的多样性和变革的必然性。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
无论是中世纪的宗教音乐、巴洛克时期的奏鸣曲、古典时期的交响乐,还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诗、20世纪的爵士乐和摇滚乐,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风格和音乐技巧。
同时,学习中西音乐史也让我认识到音乐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过程,每个时期都会有新的音乐形式和技术的诞生和发展。
这不仅体现了人类音乐活动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也反映了社会环境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因此,无论是创作还是鉴赏音乐,都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接纳并欣赏不同风格和形式的音乐作品。
再次,学习中西音乐史让我在审美观念和音乐欣赏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学习中西音乐史,我逐渐接触到了许多优秀和经典的音乐作品,对音乐的审美标准和风格有了更明确和独到的认识。
我发现自己对不同风格和时期的音乐有了更敏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能够更好地欣赏和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和美学意义。
此外,学习中西音乐史也培养了我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的结构、形式和技巧,进而对其作出合理而独到的评价。
音乐史学习体会

音乐史学习体会音乐史是一门让人感到有趣且充满吸引力的学科。
在学习音乐史的过程中,我不仅深入了解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巧,更发现了音乐创作与文化演变的紧密联系。
以下是我在音乐史学习中所体会到的一些思想与感受。
首先,音乐史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艺术对文化交流和演变的影响。
通过学习古代希腊、古代罗马、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等不同阶段的音乐发展,我看到了艺术与文化之间的无限转化,以及音乐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这些不同起源、风格与文化的音乐形式使人们的世界更加丰富、复杂与多样化。
其次,音乐史也使我认识到音乐家之间的相互影响、借鉴与继承。
例如,我学习了巴赫的作品和肖邦的作品,这些作品对音乐史的发展影响深远。
但我不得不承认,在创作这些作品时,巴赫和肖邦并非从一开始就孤立地创作,而是前人和同代人的声音帮助他们形成了独特的创作语言和风格。
因此,我们需要永远尊重音乐家对前辈的借鉴和继承,以及对他们所处时代所做贡献的实践和创新。
第三,音乐史向我展示了音乐的社会、政治和文化作用。
音乐不仅是艺术,还承载着人们在社会、政治和文化方面的信息和意义。
例如,当我学习了巴尔干地区的音乐传统和音乐文化,我注意到音乐对于当地社会和政治的影响非常强烈。
在巴尔干地区的音乐中,往往包括一些社会事件、地理环境和个人故事的描述,这些描述常被视为一种能够传达社会情感和个人观点的媒介。
另外,音乐史也让我看到了音乐工业、音乐市场和音乐产业的发展。
音乐产业的兴起,特别是20世纪后期的音乐产业的发展和运作模式的变化,不仅改变了音乐的呈现和传播方式,而且对于音乐创作本身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这些影响贯穿了音乐创作的创新和推广,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和挑战。
总之,学习音乐史远比单单了解音乐的形式与演奏技巧要丰富许多。
它让我们了解到不同地域和时代的音乐之美,以及在这些音乐之间所交织的文化和人性,从而更好地认识音乐在整个文化和社会体系中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和重视音乐家所做出的贡献和努力,以及他们所处环境和时代的特殊风貌。
西方音乐史心得体会与感悟.docx

西方音乐史心得体会与感悟.docx
西方音乐史是一门含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它历经几个世纪的发展,涵盖了相当多
的演奏方式、乐器等,细分起来更是可谓五花八门,这其中更包含了深厚而复杂的今蒙古
六度音阶系统,与之相比华人传统的五声音阶就显得颇为乏力。
我从上音乐史的课程中感悟到音乐的深远历史,以及音乐广袤的性质,比如古典音乐
在古罗马到中世纪的演变,从16-18世纪古典音乐走过音乐史的荣辱;以及更新派、浪漫
派音乐在奠定了现代音乐的基础。
同时我也感受到不同文化中音乐的不同运用也在一定程
度丰富了音乐表现的方式。
最后,紧随着知识的脚步开展自己的努力,思考着音乐的精妙
与奥妙,意识到了音乐的独特性,使自己能够在日常学习中把音乐认真的对待,尽量理解
它的本质,从而更加深入的欣赏它,同时了解更为不同的音乐派别,懂得参透更大的文化
背景,不断改善自己音乐技艺中所缺少的部分,本着求知探究的精神,把自己的心投入到
研究和学习当中去。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能够给人带来心灵感动,它不仅仅仅体现文化,更是艺术之母,它本身就是艺术最激发情感的原动力,而西方音乐史又把这种艺术形式推向到最高层次。
通过对西方音乐史的学习,除了对音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得到提升之外,也使我拥有了一
颗欣赏美的心,总之,西方音乐史的学习,让我丰富了自己的音乐素养,收货颇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音乐史学习心得体会
任何东西的学习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讲究其方法。
很多同学认为学中西方音乐史只要多背多看即可,但这样的学习方法效率极其底下,容易产生枯燥和乏味感。
背只是作为应试其中最后一个环节,而我们要学的最终目的是关于怎么答题,整体的思维框架以及怎么提高学这门专业的效率。
要想建高楼大厦,根基最重要,没有根基再怎么学习,也是在打一场无把握的仗。
许多同学书买了不少,翻了一遍又一遍,把他书合上,问个问题让他从头到尾详细的回答下,结果就只会吱吱唔唔的瞪着老师。
那到底应该怎么学呢?
首先,当我们拿到书时,先翻看,不求背,混个眼熟,就是把本科期间短暂学过的中西方音乐史重新拾起来。
前一遍只要求这样,利用一个星期,把书基本看完。
其次,我们要做到分节分段把握局面,简单的说,这时要注意划分课文内容层次,着重掌握这段时期的大体历史背景和客观书本音乐史实。
在这里给所有考生提个醒:在掌握音乐史基本内容的时候,千万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一定要分层次去记。
比如周代,人文思想如何?宫廷音乐怎样?民间音乐怎样?器乐是什么?对应的乐律又是怎样等等。
这样你再遇到下一个朝代,你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这一时期的人文背景,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乐律乐器,和前代又有什么不同等等。
慢慢的你就会形成知识点的框架和结构。
西方也是同样的道理,但是所不同的是,可能西方更
零散。
比如说中世纪音乐,我们应该先了解其人文背景,大体的时间段,这一时期主要以宗教音乐为主,没有涉及到器乐。
我们所要掌握的就是关于宗教音乐的发展,其中宗教音乐中涉及到记谱法,复音音乐的发展及其变体等等。
把宗教音乐作为一个箩筐,另一个大的箩筐便是中世纪末世俗音乐的发展,有哪些体裁,要条理清晰的去看。
那么这样的记忆在无休止的重复养成习惯之后,自然而然,还是那句话你就会找到一个整体的框架,我们记东西也就如鱼得水了。
要记得东西太多,而你不去迈出第一步,那么你是没有资格去埋怨的。
以前我也是很头疼从古典开始,尤其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如同蚂蚁一般多,记人名都犯愁,何况再去记他们的作品,记作品就算了,还要记每个作曲家的风格,创作特征。
这是我当时在还没有真正去实施行动之前的胆怯,但是当你执着的真正深入的时候,你会找到一系列的方法去实施和解决。
第一,学术界一般把浪漫主义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民族乐派和晚期。
那么早期有哪些作曲家呢?民族乐派呢?以及晚期有哪些作曲家?分层次的去记。
第二,当我们大概的了解哪些音乐家的时候,我们就要深入去了解每个作曲家的思想,作品和音乐特点,这时候我们也要一如既往的做好分类去记,一般每个作曲家记分四个方面记:简单的生平,几个富有特证得作品,他的音乐特征,最后再鼓吹他在音乐领域的贡献。
每个作曲家都可以按照这四类有逻辑的去记。
第三,不要指望任何的教科书给你特别明了的分类,最好的
分类是你自己在书中挑,甚至去分类的记下来。
当你完成以上的时候,峰回路转,我们再谈谈关于最后的一个环节了背书!很多人分不清主次,认为就是一杆尽的背书就可以了。
背书为什么说是最后一个环节,在你框架、分类没有做好或者掌握之前,你觉得背书你会很痛苦。
知识量太大,我们不是记忆天才,背了会忘,忘了又背,何必这样执着。
而且很多东西真正要我们熟记得就那些,切记不要做无谓的功,背了不该背的东西,这个简单的道理大家应该都懂。
方法很重要,不要只有股热情使劲往里面钻,掌握好方法,你再去整理,总结,再去背,不仅省去你很多时间,而且你会找到重点去背,会让你慢慢的刷知识速度越来越快。
一本书其实背的只有他的三分之一而已,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