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经营现状分析与经营对策
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浅议

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浅议祁连山东端天祝县、地处甘肃省中部、黄河流域中上游和石羊河流域源头位置,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生态地位极其重要的林业生态大县。
被誉为“绿色保姆”的祁连山东端水源涵养林,是下游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区域,在维护生态安全和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主要表现在:一是涵养水源。
发源于天祝水源涵养林区的两条外流河和六条内陆河,灌溉着下游200多万亩耕地,保证了数以百计的工矿企业和城市用水。
二是保持水土。
使每年流入黄河和石羊河的泥沙减少约1100多万吨。
三是蕴藏物种多样性。
林区保存比较完好的生物种源库和物种遗传基因库,可长期、稳定地向人类提供引种、驯化的种源,在我国生物遗传的多样性方面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一、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发展现状祁连山东端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面广、量大、任务重,森林资源的管护经费主要以地方政府为主。
长期以来,历届政府高度重视以林业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大力实施“生态安全”战略,经过不懈努力,林业事业健康发展,生态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护林防火和资源保护成效显著。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严酷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森林资源一旦遭受破坏,恢复和发展十分困难,也决定了林业发展首先以保护为主。
面对森林资源点多面广、战线长、农田森林草原犬牙交错、林区人员活动频繁、护林防火和资源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的客观现实,始终遵循“一落实”、“二坚持”、“三加强”、“四到位”的工作措施,实现了森林资源由被动守护型向科学预防型转变。
“一落实”即着力落实政府和部门“双线四级”负责制,从行政一线做到了县长包全县、乡(镇)长包全乡(镇)、村长包全村、组长包全组,从业务一线做到了林业局长包全局、林场场长包全场、护林站长包全站、护林员包责任片的资源保护管理格局;“二坚持”即坚持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和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三加强”即加强火源管理,加强执法力度,加强林政管理;“四到位”即广泛宣传,深入发动,思想认识到位;早部署、早安排,资源保护各项准备工作到位;强化指导、突出重点,工作措施到位;加强领导,健全制度,责任落实到位。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现状及措施

第57卷 第10期 广 东 蚕 业 V ol.57,No.10 2023年10月GUANGDONG CANYE Oct . 2023·23·DOI :10.3969/j .issn .2095-1205.2023.10.08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现状及措施林翠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华隆自然保护站 甘肃武威 733200)摘 要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由于人为破坏、过度开发、气候变化等多方面原因,该区的林业资源保护面临诸多挑战。
文章提出了加强法律法规与监管、合理运用科技手段、推进社区参与和普及环境教育、加强管护人员培训与能力建设等措施建议,旨在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提供科学、全面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资源保护 中图分类号:S7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3)10-23-03祁连山脉跨越青海东北部与甘肃西部,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地。
其中,林业资源作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支柱,对于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提供生物多样性栖息地等生态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祁连山林业资源所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加,如何有效保护这一宝贵的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成为生态学者和保护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研究致力于探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现状,分析现存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措施,旨在为未来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恢复保护区内的林业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长期管护目标。
1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现状1.1 林木资源概览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是一个跨越张掖、武威、金昌三市的肃南、民乐、甘州、山丹、永昌、凉州、古浪、天祝等8县(区)及中农发山丹马场的巨大保护区,总面积达到198.72万hm 2,其中核心区面积为50.41万hm 2,缓冲区面积为38.74万hm 2,实验区面积为109.57万hm 2,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地[1]。
祁连山东段退化水源涵养林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

通 过 长 期 的 捌 查 发现 ,导致 祁
连I I 1 水源 涵 养 林 退 化 的 生 物 火 害 j 三 要 柯 微 生 物 危 : 、虫 害 以 及 鼠 害 。
远高丁 1 9 9 3年 至 2 0 0 5年期 间 ( 每 年 退缩 8米) 的退 缩速 度 ,是 2 ( ) 世 纪9 0 年 代 的两倍 。冰川 急剧 退 缩最 直 接 的影响是造 成 山区岩石 裸露 ,
之 后 ,祁连 山 冰 川 呈 现 加 速 融 化 退 缩 的情况 。以老 虎沟 1 2号 冰 川 为
例 ,位丁祁连 山西部的老虎沟 冰川
是 祁连 山最 大 的 I 【 I 谷冰 川 ,2 0 0 5 年
至今 .1 0年 问退 缩 了 1 6 0米 , 均 每年 . i 』 = ! 缩 1 6米 ,冰 川退 缩 的速 度 远
害较 重 的有 落n 。 桔 悄病 ( 技 梢 )、
、
祁 连 山东 段 退 化 水 源 涵 养
发 了一系列诸 如 山体滑坡 、崩塌 、
泥 石 流 等 火 害 。伞 新 世 期 间 ,祁 连 i J J 地 区受 气 候 冷 暖 波 动 诱 发 n 勺 地 质 灾 害 直接 或 间接 地 导 致 陔 区域 部 分
荒 漠 化加 剧 ,从 而 影 响 局 地 的 降 水 减 少 ,从 而 影 响 祁 连 山 水 源 澜 养 林
虫害 凋 显示 ,肯海 云杉嫩梢和针
叶 长 期 受 云 杉 梢 斑 螟 、松 点 卷 娥 、 异 色 卷 娥 危 害 ,枝 F韧 皮 部 长 期 受
病 ;对杜鹃危害较重的有青海杜鹃
食 ,虫 害 株 率 达 1 0 0 %;祁 连 圆 柏 种 实 长期 受 大 痣 小蜂 取 食 危 害 ,叶 受 蚜 、蚧 、蝽 类 、象 甲 、尺 蛾 、毒 蛾 以 及 祁连 小 爪螨 取 食 危 害 ;华 北
浅析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意义及发展对策

坡 , 阴坡 , 多集 中在 中上 坡 。灌 木 树 种 19种 , 半 且 8
草 木 16 0 6种 , 物 及 矿 产 资 源 丰 富 , 各 种 动 物 动 有
20余 种 。林 区 内交 通 便 利 , 事 农 、 、 副 人 员 0 从 牧 工 活动频 繁 , 其是 开 矿 、 药 、 畜践 踏 及 无 节制 的 尤 挖 牲
( 甘肃祁连 山国家级 自然保护 区东大河 自然保护站 , 甘肃 永 昌 77 0 ) 3 20 摘 要: 祁连 山水源涵养林 的保护和建设 , 对改善永昌县的生态 环境十分重要 , 是实 施西 部开发战略 的基 础工作 , 是
天然林保护工程和“ 三北 四期” 工程建设的 主要 内容 , 是一项功在当代 、 荫及子孙 的社 会公 益性 事业。要把保 护和建 设祁连 山水源涵养林作 为一项 巨大的系统工程 , 进行综合治理 , 继续 坚持“ 要 以管护为主 , 积极 造林 、 山育林 、 封 综合 培育 、 不断扩大森林面积 , 提高水源涵养效能” 的经营方针 , 一步加大 资源管护 的行政执 法力度 , 范执 法程序 , 进 规 使 资源管护逐步走 向法制化、 规范化 、 程序化轨道 。 关键词 : 水源涵养林 ; 发展 ; 建设 ; 对策
3 。6 。祁连 山地 属 典 型 大 陆 性 气 候 , 候 在 水平 93 气
变革 , 是 个充满 希望 、 这 机遇 与挑战 的过程 。就祁 连
山水源 涵养林 而 言 , 如何 发 展 才 能适 应 西 部大 开 发
的历史 要求 , 才能 推 进林 业 六 大 生态 工 程 和本 地 区
代后期 , 成立了甘肃祁连山国家 自然保护区, 同时也
被 划分 为 国际生 物多样 性保 护重点 区域 。六 大林业
浅析祁连地区天然林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年8月防 护 林 科 技A u g.,2015第8期(总143期)P r o t e c t i o nF o r e s t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N o .8(S u m N o .143)文章编号:1005-5215(2015)08-0093-03收稿日期:2015-05-05作者简介:马国华(1976-),女,青海门源人,大专,助理工程师,现从事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浅析祁连地区天然林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马国华(青海省祁连县林场,青海海北810400)摘 要 森林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涵养水源㊁保持水土㊁美化环境等生态环境保护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保护珍稀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㊂文章针对祁连县天然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㊂关键词 祁连县,天然林,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S 71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3601/j.i s s n .1005-5215.2015.08.0371 祁连县天然林及林区的概况祁连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总面积13904.8k m 2,林业用地面积为209712.5h m 2,森林覆盖率为13.5%,林木绿化率为13.5%㊂活立木总蓄积为2187148.6m 3,是青海省八大林区之一,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和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的上级支流大通河的发源地,1999年被列为青海省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县(区)之一㊂而祁连县的天然林主要有乔木林㊁山杨林㊁祁连圆柏㊁灌木林,主要分布在八宝㊁扎麻什㊁黄藏寺㊁芒扎㊂乔木林以青海云杉林为主,分布于海拔2900~3300m 的阴坡半阴坡;山杨林分布在海拔2900m 左右的半阴坡㊁半阳坡或河边,如林场片段,多与云杉林相连,或夹杂其中;祁连圆柏林,分布在海拔3200~3700m 的阳坡和半阳坡,多为稀疏纯林如冰沟㊁青羊沟㊁大拉洞;灌木林分布地灌木林及高寒灌木林,山地灌木林,分布于海拔2600~3200m 的阴坡㊁半阴坡㊂2 祁连地区天然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2.1 祁连地区的自然灾害频繁祁连县境内森林经20世纪50~70年代30多年的森林采伐和八九十年代的更新采伐,由于重采轻育,更新严重跟不上采伐,再加上长期的过度放牧造成严重破坏,森林覆盖度逐年下降,黑河㊁托勒河㊁大通河流域的降水量逐年减少,流量逐年下降㊁直接威胁着下游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八宝河冬季几乎断流,这些都给造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森林的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㊁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急剧下降,随着祁连经济社会的发展,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矿产开发而引发的破坏天然林保护的问题日益增多㊂给天然林保护带来了极大的问题㊂气候的影响导致祁连县自然灾害频繁㊂崩塌㊁泥石流㊁干旱等灾害时常发生,如1998年高大坂山出现泥石流,1997年㊁2005年冰沟天然林林区出现塌方,阳山大面积的山体滑坡,1997年㊁2000年㊁2008年县城周围有山洪暴发,以上灾害给我县带来了很大损失㊂由此使祁连县天然林保护陷于恶循环之中,给天然林保护带来了极大困难㊂2.2 祁连林区病虫害防治薄弱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某些政策与实际情况不适应㊂人工林,再造林育苗中,苗木品种单一,造林季节单一,从而使人工林在组成上的同质性,空间结构上的同质性,年龄结构上的同质性以及资源利用上的同质性等对森林健康形成了潜在威胁,表现在天然林上,对森林病虫害,特别是本土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也印证了恶劣的外界环境是导致森林衰退进而引发森林病虫害严重发生的最主要因素㊂以林场片段(大连筏)天然杨树林为例,此林区地处河边,干旱少雨,而且树种类单一,年龄和主矮比较接近,林下缺乏中间的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特别是大部分杨树已到生长衰老期,危害祁连天然杨木林的病虫害的种类很多,而且大部分病虫害的传播比较迅速,严重的地方可以导致林木成片死亡㊂2.3 林牧矛盾突出,不利于天然林的保护近几年来,随着生态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祁连对灌丛林实施封禁措施,保护天然林为例㊂由于县域经济不发达,限制了农牧民群众的致富的渠道,虽然政府也曾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农牧民转变生产方式,却因各种因素制约,收效甚微,畜牧业成为农牧民增收的唯一途径㊂林区群众长期受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习惯于自然畜牧,难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解决养畜问题,导致林区群众盲目发展畜牧生产,牲畜数不断增加,牧民放牧范围不断扩大,造成自然资源特别是牧草资源超负荷利用,形成林内植被资源的退化㊂在加之农牧民群众法制观念非常淡薄,认识不到国家天然林保护面临的困难,无视国家利益和全局发展利益,林牧矛盾越来越尖锐㊂2.4森林防火地域广㊁难度大㊁投入少由于祁连林区受特殊气候影响,冬季严寒,天干物燥,可燃物载量增加㊂加上林区树种主要以云杉及沙棘树种为主,可燃性高㊂冬春两季为高森林火险时段,祁连县火险Ⅲ级以上森林防火期为7个月,是青海省重点防火区㊂祁连林区的森林防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㊂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防扑火手段落后,扑救人员少,缺乏系统训练,部分职工充实到森林管护的第一线,人员分散,难于在很短时间内完成集合集中赶赴,打歼灭战㊂2.5管护人员缺乏及经费不足由于管护人员少,几百亩地才有一名护林员,山高路远有些林区车辆根本无法通行,管护经费不足,导致乔木林分布区外的11.6万h m2乔灌木林资源不能得到切实的保护,加上管护经费和公益林建设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民间护林员工资,民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工人积极性不高㊁情绪不稳效率低下㊂3对祁连地区天然林保护的对策和建议3.1建立县级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努力探索并建立县级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机制,严格考核奖惩制度,县林业环保局㊁林场㊁林业站㊁森林公安局要明确职责,各负其责,互相协调,林业环保局主管县林业执法和生产工作,林场主要从事林区天然林资源的管护,森林公安局从事刑事案件的查处,林区社会治安等工作,责任到岗到人,林场同管护人员签订管护合同,将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头㊁山头㊂全面加强管护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县林场㊁县森林公安组织管护人员及林警(民间护林员),召开培训会,重点就林业法律㊁法规㊁天然林管护办法,业务技能和工作职责进行讲解,使他们能很好地熟悉业务工作㊂3.2切实做好森林防火联防工作落实各项森林资源防火责任制,为充分调动广大护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将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火责任由原来的集中管理向责任承包方向转变,以明确各护林员管护区域范围,工作责任进一步完善林业局㊁林场㊁管护站㊁护林员的森林防火责任制,要求各级行政领导把森林防火工作作为防火第一位的工作来部署安排增强防患意识,杜绝麻痹侥幸心理㊂加大防火宣传力度,提高全民防火意识,宣传工作是抓好森林防火的 第一道工序 ,关键在领导,基础在群众,重点在基层,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工作,广泛深入林区㊁牧户㊁学校,宗教场所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在林区形成浓厚的防火氛围,使 森林防火,人人有责 变成林区群众的自觉行动㊂加强野外火源管理,一是要加强对外来入山人员的管理,各林场㊁检查站㊁护林员要认真履行职责,把好入林 第一道关 ;二是跟林区各牧民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重点要加强对未成年人和痴㊁呆㊁傻等特殊群体的监护,明确被监护人责任;三是森林公安民警,护林人员加大对林区的巡查力度密度,见火就查,违章就罚㊂认真做好联防工作,由于祁连林区与甘肃民乐㊁肃南两地林区相接壤,地处省界,森林分布相接,山水相连,所以必须要加强交流,及时沟通信息,从火情监测,信息通报等方面认真落实联防责任,本着森林权属为界,扑救火灾无界的原则,切实做好森林防火联防工作㊂3.3加强对天然林的病虫害防治对天然林病虫害管理,应当把森林病虫害防治放到森林资源管理的整个过程来考虑,首先进行调查规划,主要是对我县森林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和区划,开展基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㊁持续性和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备性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评价要素包括生态系统的活力,组织结构,抵抗力和恢复力等,按照森林分布流域或地块划分森林健康㊁亚健康㊁死亡等森林健康等级,从而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和措施,其次是开展森林的健康保健,建立和加强森林资源的动态管理机制,将森林资源的适时更新改造特别是林中幼林的抚育作为防治森林病虫害的一项重要手段,保持森林卫生环境,加强森林的健康程度从而增加森林对病虫害的自控调节能力㊂对人工林的具体控制措施一是建立森林病虫害的协同预灾机制,即在采种㊁育苗㊁造林㊁管护等环节49防护林科技2015年积极采取协同预防措施,将病虫灾害控制措施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全过程;二是注意选用乡土树种和抗病虫品种尽量减少一些不适应的从东部调入大量种苗的现状,切实做到就近培育良种壮苗;三是坚持大力营造混交林,提高林木自身抗病虫能力㊂3.4正确处理林牧矛盾解决林牧矛盾最主要是多做牧民群众的思想工作,要让他们认识到森林也受法律保护㊂以往对林地林权的管理不够,尤其是对天然灌丛这一大块放松了管理,牧民群众长期放牧,认为天然灌丛是他们的天然草场,导致今天林权纠纷和林牧矛盾一直得不到解决,因此,进一步加强林地林权的管理工作非常必要㊂3.5监控和处罚对天然林中的偷砍滥伐行为随着天然林区的禁伐,林区防盗任务将更加艰苦,首先,要加强领导,结合联防体系,健全机构广泛宣传实行严格的行政措施,坚持依法护林㊂3.6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保护森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做到天然林的保护,同时利用各种宣传工具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做到会上有人讲,广播有声音㊁电视有宣传和报到,重要路口㊁林区有横标㊁山标㊁宣传牌㊁工程区有标志,通过手机短信,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与‘农牧民签发防火条例“以及宣传材料,更要挨家挨户的宣传教育,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和公民应尽的义务㊂(上接第92页)柽柳科柽柳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细长下垂,红褐色或淡棕色㊂花期为夏秋季,花为粉红色,总状花序集生于当年枝顶,呈大圆锥状㊂可生长于重盐碱地,并使土壤盐碱度大大降低,改良效果显著,是重盐碱地先锋造林树种㊂有较强的抗风能力,耐修剪,可作为绿篱或配植于林下,枝干可编织箩筐,嫩枝和叶可入药㊂柽柳一般采用扦插的方式繁殖,可在春季或秋季进行,以当年生枝条为插穗,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如水分管理得当,1年生苗木可高达1m以上㊂也可采用播种㊁压条㊁分根等方法繁殖,栽培容易成活,栽后适当浇水㊁追肥㊂春夏生长季应疏剪,去密枝以利于通风透光,秋季宜整形㊂3.2卫矛(E u o n y m u s a l a t u s)卫矛科,灌木,高约2~3m,小枝四棱形,有2~ 4排木栓质的阔翅,叶对生,嫩叶及霜叶均紫红色,生长速度较慢,花期4 6月,果实成熟期9 10月,蒴果宿存久,常植于庭院观赏,配植于水边㊁草地或作绿篱㊂对气候适应性很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对二氧化硫有较强抗性㊂卫矛生长期需水分较多,应勤浇水,以利于生长㊁开花㊁结实;秋季则应控水;冬季进入休眠期,每隔5~7d浇水1次㊂在生长期每隔两周施一次稀薄腐熟的饼肥水,以磷钾肥为主,少施氮肥;冬季施基肥,主要是腐熟饼肥屑㊂春季适当修剪以保持树冠浓密,秋季落叶后整形以保持树姿㊂3.3白榆(U l m u s p u m i l a L i n n.)榆科榆属,高大树种,落叶乔木,树皮为暗灰色,粗糙有纵裂㊂小枝呈黄褐色或灰色,具短柔毛或近无毛㊂叶椭圆,花于展叶前开,簇生聚伞花序,倒卵形或近圆形翅果㊂适应性强,根系发达起到较好的防风固沙作用,生长迅速,寿命长㊂萌芽力强,耐修剪㊂抗城市污染能力强,叶面滞尘能力强,尤其对硫化氢及烟尘有较强的抗性㊂主要采用播种繁殖,也可用分蘖㊁扦插等方法繁殖㊂播种繁殖应在秋季果实成熟后随采随播,管理粗放,种子千粒质量7.7g,发芽率在65%~85%㊂扦插繁殖成活率可达85%,生长快㊂3.4榆叶梅(P r u n u s t r i l o b a)蔷薇科李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5m,枝细小,叶椭圆形㊂早春观花树种,植株呈半球形,春季开淡红色花,红色近球形果实,有毛㊂榆叶梅的繁殖方法较为多样化,分株㊁嫁接㊁压条㊁扦插㊁播种等都适宜㊂嫁接和分株方法应用较多㊂嫁接分为芽接和枝接,多采用芽接,嫁接时间为8月中㊁下旬㊂嫁接砧木多为1年生的榆叶梅实生苗,优良品种的榆叶梅株上采得接芽后,嫁接部位为1年生枝条上饱满叶芽㊂技接可在2 3月进行,植株萌动前截取接穗㊂分株繁殖可在春季土壤解冻后㊁植株萌发前进行,植株分株后需剪去部分枝条,降低水分蒸发量,利于植株成活㊂参考文献:[1]何之龙,曾凡锁,詹亚光.大庆盐碱地绿化树种的引进及适应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3):9642-9645,964 [2]刘东兴,宫伟光.大庆盐碱地立地质量评价[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7(3):98-10359第8期马国华浅析祁连天然林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体系的建立

文 章 编 号 :0 60 6 (0 2 0—0 50 1 0— 9 0 2 0 )20 1 —4
祁 连 山水 源 涵 养 林 可 持 续 经 营 标 准 与
指 标 体 系 的 建 立
黄 海 霞
( 肃 农 业大 学林 学 院 , 肃 兰 州 7 0 7 ) 甘 甘 3 0 0
摘 要 : 阐述 了森 林 可 持 续 经 营 标 准 与 指标 的 研 究 动 态 , 析 了建 立 祁 连 山水 源 涵 养 林 可 持 续 经 营 标 准 分
维普资讯
第 0 2年 6月 2 7卷 2 0 第 2期
J ur a fGa s 甘r s r业S。en nd Te hno ogy o n lo n u Fo 肃 林y 科 技 c a c et c ‘ e i l
V0 . 7 No 2 12 . J n 2 0 u . 02
经 营 是 林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的核 心 L 。1 9 1 9 2年 的 世 界 环 ]
原 则 。森 林 可 持 续 经 营 评 价 标 准 和 指标 是 评 价 森 林 可 持 续 性 的基 础 和 手 段 , 此 受 到 了 各 国 的广 泛 关 因 注 。 目前 1 O多个 国 家 和 许 多 国 际组 织 正 在 加 紧 研 5 制 森 林 可 持 续 经 营 的标 准 与 指 标 , O多 个 国 家 还 积 3 极 开 展 了 森 林 可 持 续 经 营 试 验 示 范 区 的 建 设 工 作 [ 。祁 连 山水 源 涵 养林 是 我 国 西 北 荒 漠 植 被 的 典 2 ]
会效 பைடு நூலகம்。
关 键 词 : 祁连 山水 源 涵养 林 ; 可持 续 经 营 ; 标 准 与指 标 中 图 分 类 号 :S 7 9 2 5 .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与恢复问题及对策建议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与恢复问题及对策建议刘兴明;马金宝;李世霞;张仁陟【期刊名称】《发展》【年(卷),期】2007(000)007【摘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典型的山地森林,是河西地区的生机之源,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国内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科研基地.但由于长期以来的自然演替和人为干扰,树种单一,林分结构简单,林牧矛盾突出,灌木林退化严重,森林生态系统极为脆弱,保护和恢复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已刻不容缓.本文从祁连山生态保护、水资源涵养利用现状着手,分析了祁连山保护区生态恢复与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措施.建议建立长效保护机制、通过改善外部环境、强化封山育林、开展人工造林、科学经营、加强科学研究等措施,提高保护区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能力及环境承载力,增强生态环境功能,保障祁连山及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总页数】3页(P114-116)【作者】刘兴明;马金宝;李世霞;张仁陟【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鞘岭保护站;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农业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相关文献】1.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与恢复的科技发展战略探讨 [J], 张金学;李进军2.为祁连山生态把脉——记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 [J], 寇克英;贺宏元3.祁连山森林健康保护与恢复措施 [J], 杨开恩4.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与恢复问题及对策建议 [J], 王毓霞5.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与恢复问题及对策建议 [J], 王毓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和可持续经营对策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和可持续经营对策刘菊梅(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祁连自然保护站733000)摘要:随着当前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更加注重对林木资源的保护,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和自我维持能力,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在本文中,对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经营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林分结构不合理性进行改善,能够根据实地调查,采用生态学的策略,对水源涵养林生态进行恢复,建立保护机制,加强相关恢复技术的推广,促进祁连山生态环境功能能够优化。
关键词: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策略;可持续经营中图分类号:S7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18-0229-010引言众所周知,祁连山是我国西北地区非常著名的山脉,处在两大高原的交汇地区,自然环境独特,主要以青海云杉林、灌木林等林型为主。
其中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我们对其水源涵养林保护和可持续经营提出对策,能够使祁连山涵养林更好的发挥其功能,分析所存在的问题,能够加大对水源涵养林保护宣传力度,开展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促进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保护效果提升,促进生态环境的功能恢复。
1祁连山水源林的功能及其重要性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在整个西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能够使得河西走廊的荒漠绿洲获得生存的基本条件。
首先,它能够对水源进行储存,对水源进行调动,将一些地下水和冰雪融水通过森林进行调节,供应到其他的地区[1]。
其次,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通过对降水的节流减弱、净流作用,能够减轻对其根系的侵蚀,对河川径流进行有效的调节,避免洪水灾害的发生,能够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
2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2.1保护现状在对当前祁连山水源涵养林进行保护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自然环境的影响出现失调现象,整体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
同时,由于西北生态较为脆弱,生态环境系统失调使得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功能逐渐丧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 第5期2004年9月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JOURNA L OF BEI J I NG FORESTRY UNI VERSITYV ol.26,N o.5Sep.,2004200322112220收稿http :ΠΠw w w.wan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170773,30230290)和“十五”国家科技攻关子课题(2001BA510B0703)共同资助.第一作者:李金良,博士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电话(传真):0102262338133 Email :lj18133@ 地址:100083北京林业大学117信箱.责任作者:郑小贤,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电话(传真):0102262337744 E mail :zheng8355@ 地址:同上.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经营现状分析与经营对策3李金良 郑小贤 池 建王金叶 王顺利 常宗强(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摘要 该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等新理论与新方法,重新定位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功能地位,诊断了现阶段水源林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经营对策.关键词 水源涵养林,森林经营对策,祁连山中图分类号 S727121LI Jinliang ;ZHE NG X iaoxian ;CHI Jian ;W ANG Jinye ;W ANG Shunli ;CH ANG Z ongqiang.Analysis of current m anagement condi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n w ater resources conservation forest in Q ilianMountains .Journal o 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 sity (2004)26(5)892292[Ch ,22ref.]School of Res ources and Environment ,Beijing F orestry University ,100083,P.R.China.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s ,with the help of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systematics and com plexity science ,the function status of the water res ources conservation forest in Qilian M ountains was re 2oriented ,and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forest management at present were analyzed ,and scientific practical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 this study.K ey words water res ources conservation forest ,forest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Qilian M ountains 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蒙新高原、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祁连山水源林发挥着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长久以来一直为河西走廊社会22经济22生态复合系统提供着非常宝贵的水资源,是该系统维持和发展的必备条件.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亟待大规模恢复生态环境的背景下,正确定位祁连山水源林的功能地位,分析其经营现状,诊断经营中存在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经营对策,对推动祁连山水源林的可持续经营,促进河西走廊地区社会22经济22生态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试图在大量实地调查和掌握丰富资料的基础上,尝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判断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1223].1 祁连山水源林的功能地位界定祁连山属高寒干旱半干旱地区,年均气温-016~210℃,极端最低气温-36℃,年降水量在300~590mm 之间,且主要集中在6—9月,年蒸发量1200mm ,无霜期90~120d.海拔4500m 以上的高山地带终年被冰雪覆盖,冰川资源比较丰富,发育着现代冰川约2859条,贮水量约8111×109m 3.从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理论可知,祁连山水源林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系统,该系统一般由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层、枯落物层、土壤层、动物与微生物、人类等系统要素构成,系统的环境主要包括冰川、降水、光照等物理因子.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仅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更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此系统的各系统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从而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该整体功能是系统各要素协同作用而产生的涌现效应.水源林系统整体通过对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的综合调节控制而涌现出对人类和生态有益的防护功能,这就是水源林系统的水源保护功能的内在机理.水源保护功能一般可细分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3个主要功能,通过这3大功能协同作用,起到拦蓄降水,调节河川径流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从而发挥削洪补枯,防洪抗旱的重要连锁效应.祁连山区的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经过水源林系统综合调节控制后,汇成流入祁连山的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共56条内陆河流.因此,祁连山水源林系统是这些内陆河的水源地.这些水系每年大致有7126×109m3的河川径流量流向荒漠,在荒漠中形成了著名的“河西走廊”绿洲带.祁连山是一座巨大的天然“绿色水库”,是河西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生命线”.国内许多学者曾经对祁连山进行过考察和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水源林在维持整个河西走廊社会22经济22生态复合系统的健康和稳定,以及祁连山各条内陆河径流总量稳定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祁连山区年均降水量少,并且集中在雨季,年均蒸发量大,年均气温低,属于高寒干旱半干旱地区,山高坡陡的山地多,过度放牧严重.整体上看,其生态环境很脆弱.而根据森林生态学、系统论和复杂性科学的基本原理可知,如果祁连山的水源林系统长期缺乏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继续被乱砍滥伐,水源林系统的完整性很可能遭到破坏,其水源保护的整体功能将会严重退化.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发源于祁连山水源地的内陆河都变成季节性河流,那时我们将无法对祁连山区的天然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因为没有水源林调控,一到雨季,祁连山就可能山洪暴发,泥沙俱下,淤积河道,冲毁城市和农田,而在枯水季节,就会河流干涸,河西走廊绿洲也将随之消失.祁连山水源林除了具有重要的水源保护功能外,还发挥着巨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例如,它是我国西北荒漠区物种基因库.又如,水源林起着防治上游和下游洪灾、旱灾,保护国家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等重要作用;通过水源林的作用,促进了水分的循环,有利于减缓地表蒸发,调节林区小气候.光合作用发挥着转化太阳能,生产有机物质,固定C O2,释放O2,调节区域碳氧平衡.此外,长久以来祁连山水源林还为山区和河西走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木材和林副特产品,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祁连山森林还为许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综上所述,祁连山水源林是一个复杂系统,其主要功能是为维持河西走廊社会22经济22生态复合系统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环境基础.必须加强对该区水源林系统的科学经营管理,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经营效益,推动水源林的可持续经营实践,为河西地区长期提供更多更好更稳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2212].2 祁连山水源林经营现状分析据调查,祁连山区土地总面积约7100×106 hm2.其中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总面积2165×106hm2,林业用地面积有4193×105hm2.现有水源林面积为41316×105hm2,活立木蓄积量为213×107m3,森林覆盖率1615%.水源林树种的面积组成为:青海云杉林(Picea crassifolia)占2418%,祁连圆柏林(Sabina pr zewallkii)占317%,灌木林占6714%,其他类型占411%[5].经过实地考察、访问、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发现目前在祁连山水源林经营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相互影响,综合作用,降低了水源林系统的整体功能,不利于水源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经系统诊断,该区水源林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4点[132222].211 缺乏一套科学、适用的祁连山水源林经营理论和技术体系,森林经营水平低下祁连山水源林长期以来一直没有一套科学的经营理论和技术体系来指导水源林经营实践.国内至今也没有一个科学的水源林经营模式,森林经营很粗放,有些地区盲目套用用材林的经营模式.从祁连山森林经营史可见,自祖先伐木取材利用森林以来到20世纪70年代末,基本上处于盲目掠夺森林资源的状态,使森林面积急剧下降.80年代至今,虽然加强了对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的力度,但是缺乏明确的经营目标和必要的经营计划,在实践中实施的是死封硬管的封育政策.例如,缺乏抚育间伐等,造成森林病虫害严重,林分健康水平下降,林地生产力退化. 212 森林结构不合理,整体功能不高森林的结构决定其功能,合理的森林结构是维持和提高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等水资源保护功能的基础.经过20多年的封山育林,祁连山水源林数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由于长期的死封硬管,导致林区的大部分乔木林密度过大,林木竞争加剧,林木分化严重,生长量下降,天然更新不良,林内卫生状况恶化,林分稳定性下降,森林的水源保护整体功能降低.根据笔者调查,作为该水源林区乔木林主体的青海云杉天然林,树种结构单一,且直径结构并非是天然异龄林的典型结构,密度大,林下灌木草本稀少,生物多样性低下,青海云杉天然更新差,不利于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和整体功能的持续发挥.此外,该区森林覆盖率低,仅为1615%,水源林09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第26卷 多呈斑块状分布在阴坡,破碎度高.过度放牧常常引起乔木林的地被物层和灌草层被破坏,灌木林的枝叶被啃食,土壤板结,水源林整体退化严重.213 林牧矛盾突出,生态退化严重祁连山现有水源林90%以上分布在以牧业为主的甘肃省天祝县和肃南县境内.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该区的牲畜数量急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该区载畜量目前已超过500万头,严重超过现有草场的载畜量,整体已超载40%,局部地段达到了80%,致使牧区向林区逼近,导致浅山区20多万hm2的灌木林和疏林地、新造林地因放牧而受到破坏,水土流失日趋加重,呈现出荒漠化和草原化的趋势.特别是在祁连山阳坡草地,超载的羊群不仅啃食了草的地上部分,而且践踏了草根、土壤,使土壤裸露、板结、结构破坏,降低了土壤原有的透水性能.一旦遇大雨或暴雨,水土流失很严重.这是祁连山目前雨季河川径流中的主要泥沙来源.土地的日益退化,不仅引起水土流失加大,而且地表蒸发散加大,引起水分无效流失加大,这进一步加重了祁连山区干旱半干旱区的旱情,同时可能相应减少提供给荒漠绿洲的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214 资金、技术、人才等缺乏长期以来,水源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没有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更没有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国家和地方经费投入也不足.林业职工的工资缺口大;营林经费短缺,拖延了必要的森林经营活动的正常实施;护林防火设备、技术落后;病虫害防治工作得不到及时全面的开展;职工培训经费很少;科研经费投入也非常有限,难以满足必要的开支.人才缺乏,如在祁连山区从事林业的职工中,专业技术人员仅占917%,特别是森林经营管理人才十分缺乏.科研力量也比较薄弱.3 祁连山水源林经营对策基于祁连山水源林的重要地位,针对现阶段该区水源林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内外水源林经营管理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12222],提出以下经营对策建议,为该区水源林经营实践提供科学的参考.311 加强人才培养和森林经营管理理论与技术体系的研究缺乏人才和技术力量影响了水源林经营水平的提高.因此,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的体系和机制,优化人才结构,为科学经营森林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有重点地开展森林经营管理理论、技术研究和实践,解决祁连山森林经营中的关键性问题,不断提高森林经营水平.312 明确经营目标,采用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和技术指导水源林经营美国的生态系统经营和德国的近自然经营是现代森林经营的主要理论[172218].其中,近自然经营理论的基础是恒续林理论,在欧洲很多国家已经研究和实践了100多年.长期实践结果证明,恒续林不仅能充分发挥水源涵养、净化水质、防止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保护、美化环境、娱乐、就业等多种环境功能和社会功能,还具有较高的木材生产功能.恒续林经营主张择伐,禁止皆伐,主要依靠天然更新.林地长期被森林植被覆盖,森林充满生机和活力,稳定性比较高.这不仅是一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度协调的集约经营模式,而且是一种投入少、产出高的高效经营模式.因此,笔者建议祁连山林区应该采用近自然经营理论作为指导,遵循近自然经营原则,培育恒续林,解决目前水源林结构不合理、森林更新不良、功能退化、稳定性下降等问题,提高水源林经营的综合效益.313 科学规划,公众参与协调林牧关系为保障整个河西走廊社会22经济22生态复合系统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需要对祁连山林区土地资源重新进行科学的功能区规划,分区编制经营计划,综合协调林业与牧业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林业用地面积比重.明确林业用地和牧业用地的界线,改变长期以来林牧用地界线不清,超载放牧的局面.对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或退化严重的地段,政府应该采取生态移民的政策,将牧民迁移到河西走廊的绿洲上从事农业或服务业,以有利于推进该区水源林的可持续经营的进程.此外,通过宣传、教育,使牧民群众树立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等环境伦理观,遏制经济利益私欲的过分膨胀,改变现行的掠夺式的放牧模式,实行围栏轮牧、以草定牧的新模式.为了减少该区水土流失,恢复退化中的祁连山生态系统,确保整个河西走廊社会22经济22生态复合系统的安全,建议推广采取全面“封山禁牧,舍饲圈养”,对此政府也应该从河西走廊等受益地区的税收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补助牧民群众的经济损失. 314 以自力更生为主,多途径筹措经费,提高经营的经济效益可以借鉴日本太田河流域水源林建设的成功经验[20],根据“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从祁连山水源林受益地区收取水源林经营及生态效益补偿金,用于对水源林经营管理的补助.其次,水源林经营单位也应该提高经营水平,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提高经19第5期李金良等: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经营现状分析与经营对策营的经济效益.在国外发达国家,水源林也很少完全由国家投资经营,如日本、德国只是给森林经营者一定的营林补助金而已[17,20].另一方面,祁连山水源林区的土地多属于国家所有,对水源林用地国家一直没有收取森林地租,并且该区水源林经营单位一般属于国家拨款或部分拨款的事业单位.在不影响水源保护功能的前提下,森林经营单位可以在林区有约束地开展生态旅游、种植业(蘑菇、山野菜、绿化种苗)等多种经营.按照近自然经营的原则,每年可以从水源林中进行单株择伐经营利用,这不仅可以调整水源林结构,有利于森林天然更新和维护森林健康与活力,有利于改善森林美学及文化功能,而且还可以收获一定的木材及林产品,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172219].参考文献1 苗东升编著.系统科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2 成思危主编.复杂性科学探索.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 3 M itchell W plexity.New Y ork:S im on&Schuster,19924 李景文主编.森林生态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5 常学向,王金叶,张学龙,等.祁连山森林水源涵养效益初析.西北林学院学报,2001,16(增刊):5122546 高成德,余新晓.水源涵养林研究综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0,22(5):782282 G ao C D,Y u X X.Review on researches of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s.Journal o 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2000,22(5):7822827 李铁.莫失祁连山.甘肃林业,1998(1):72298 铃木雅一.水にかんする森林机能と 化.森林科学,1991(3):3222359 陆象豫.森林与水.台北: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业试验所出版, 200110 余新晓著.水源保护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11 袁国映,潘伯荣,李述刚,等.保护和扩大西部干旱区山地水源涵养林的建议.新疆环境保护,2001,23(1):122212 中野秀章著.森林水文学.李云森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313 车克钧.祁连山北坡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林业科技通讯, 2001(9):27222914 黄海霞.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体系的建立.甘肃林业科技,2002,27(2):15221815 薛定刚,程林波.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可持续发展经营对策研究.甘肃林业科技,2001,26(3):34223716 王永安.论我国水源涵养林建设中的几个问题.水土保持学报, 1999(4):74228217 Hatz feldt H主编.生态林业理论与实践.沈照仁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18 郑小贤著.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19 太田猛彦.森林の水源涵养机能と森林施业.水利科学,1997 (197):1223320 殷鸣放.水源涵养林建设的一个典型剖析.林业资源管理,2000(1):74227821 Arthur M A.E ffects of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forest stream water quality in eastern K entucky.Journal o f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1998,34(3):4812249522 Clas Sandstr m.森林能提供“水分”:广泛流传的神话还是科学事实?闵庆文译.Ambio———人类环境杂志,1998,27(3):13222138(责任编辑 赵 勃)29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第26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