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
胆总管结石最佳治疗方法2篇

胆总管结石最佳治疗方法2篇胆总管结石最佳治疗方法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主要是由于胆囊内胆汁的成分发生改变,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升高,难以溶解,进而形成结石。
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内镜下胆道镜取石术内镜下胆道镜取石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适用于胆总管结石直径较小的患者。
它可以通过内镜在胆管内操作,准确取出结石,不需要开刀,创面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二、经皮穿刺经胆道引流术经皮穿刺经胆道引流术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适用于患者胆管扩张程度较大、结石较大或合并胆道感染等情况。
该方法通过经皮穿刺进入胆管,排除胆管内的结石和异物,达到排胆、消炎、止痛的治疗效果。
三、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是一种常规治疗方法,适用于胆结石较大、胆管狭窄、胆管有肿瘤等患者。
该方法通过小切口扩大成腹腔镜入口,进入腹部,通过观察胆管内部情况,并利用手术器械将结石取出。
四、经皮胆管镜下取石术经皮胆管镜下取石术可以直接操作胆管,将结石取出。
该方法适用于胆管扩张较大,结石较大、黏膜较厚等情况。
通过经皮穿刺,入胆管进行操作,取出结石。
这种方法避免了传统手术的痛苦和风险,恢复较快。
五、胆管支架植入在胆体外植入胆管支架可确保胆管通畅,从而预防胆管梗阻所引起的胆管炎等并发症。
该方法适用于胆管狭窄时,植入支架扩张胆管,使得结石得以排出、消炎止痛。
六、药物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药物治疗可以通过溶解或抑制结石的发生减少结石的形成,但是该方法需要耐心、持续的治疗,且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通过口服药物能够排出结石、消炎扩管等。
总结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多样,多大程度上需要手术治疗,要结合具体情况来确定,严重的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而轻微的则可以选择用药治疗或支架植入等方法。
饮食、生活习惯的调整也非常重要,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高脂肪等食品,控制体重,多进行运动,有益于保证健康、预防胆管结石的形成。
腹腔镜术中联合胆道镜探查与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疗效

胆囊结石的发病率约占人口的10%,而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占9%~16%,有文献报道3%~10%行胆囊切除的患者存在胆总管结石[1]。
对于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病例的治疗,有传统外科手术方式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或十二指肠镜(内镜)的微创手术方式。
我院自2006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病例共计283例,实施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的病例共计212例,其中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78例(A组),而应用LC联合十二指肠镜(EST)治疗134例。
为了比较两组微创手术方式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笔者随机筛选了同期79例接受LC联合EST治疗的病例设为对照组(B组),对两组病例微创手术的优缺点、手术适应证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操作技巧的要求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月对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病例,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镜探查(LC+LCBDE)手术治疗78例为A组,随机选择我院同时期应用LC联合十二指肠镜(LC+EST)手术治疗病例腹腔镜术中联合胆道镜探查与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疗效分析杜强张小斌余燕傧纪刚叶旸张副庆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外2科,江西景德镇333000[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与胆道镜或十二指肠镜联合对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 2012年1月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78例(A组);选择同期行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手术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79例(B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肠功能恢复等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术中结石直径、结石数目、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项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手术时间、T管的留置、术后胆漏、住院时间等方面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胆总管结石最佳治疗方法

胆总管结石最佳治疗方法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是胆囊结石或胆管结石滞留在胆总管中形成的。
临床上,患者可能出现胆绞痛、黄疸、发热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针对胆总管结石,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其中最佳的治疗方法是胆道镜下结石取出术。
胆道镜下结石取出术是指通过胆道镜插入体内,结合内窥镜技术,直接将胆总管结石取出。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的特点,已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胆道镜下结石取出术的手术流程一般分为四个步骤:麻醉、插入胆道镜、取出结石、取出胆道镜。
在手术前,患者需要经过全身麻醉,以确保在手术过程中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手术开始后,医生会通过经皮穿刺法将胆道镜插入到患者的体内。
胆道镜是一种柔软的管状器械,可以通过经皮切口进入胆管系统,进而观察到胆总管结石的位置和大小。
当胆道镜插入到胆管中时,医生会使用特殊的器械,如取石篮、取石钳等,将结石夹取并取出。
插入过程中,医生需要特别注意保护胆管周围的组织和器官,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当结石被完全取出后,医生会将胆道镜缓慢地从患者体内移除,结束手术。
胆道镜下结石取出术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是一种微创手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疼痛,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
其次,该方法可以直接观察结石的位置和大小,并通过内窥镜完成结石的取出,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最后,由于结石取出后胆管恢复通畅,症状也会得到明显改善。
然而,胆道镜下结石取出术并非适用于所有的胆总管结石患者。
对于较大的结石、多个结石或结石过长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开腹手术来完成结石的取出。
此外,对于一些存在其他合并症的患者,如胆管炎、胆管肿瘤等,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在进行胆道镜下结石取出术之前,医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
这包括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关的检查结果等。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胆道镜下结石取出术,并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一.概念:胆总管结石是指位于胆总管内的结石,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和来自胆囊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绝大多数为胆色素混合结石。
少数病人的结石是由胆囊排出坠入胆总管,其结石与胆囊结石相同,称为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然而,其临床表现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相同。
二.临床表现: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常见的症状是胆管炎,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称为夏柯三联征(Charcot triad)。
1.腹痛:为胆绞痛,呈持续性,疼痛部位多局限于剑突下和右上腹,常向右肩部放射,伴恶心、呕吐。
2.寒战高热:是胆结石阻塞胆总管并合并感染时的表现。
由于胆道梗阻,胆管内压升高,使胆道感染逆行扩散,致使细菌和毒素通过肝窦入肝静脉内引起菌血症或毒血症。
3.黄疸:间歇性黄疸是肝外胆管结石的特点,如梗阻性黄疸长期未得到解决,将会导致严重的肝功能损害。
三.诊断根据①典型病史②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等典型临床表现③体检:皮肤及巩膜黄染剑突下及右上腹有深压痛、感染重时可有局限性腹膜炎,肝区叩击痛、如胆总管下端梗阻可触及肿大的胆囊④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明显,碱性磷酸酶升高、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降低或消失。
血白细胞可升高⑤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是首选的诊断方法。
可见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增大,胆总管内见结石影像。
诊断多无困难。
如诊断困难还可选用ERCP、CT、MRCP或内镜超声检查。
胆总管结石出现黄疸时应与壶腹癌鉴别,后者无痛,黄疸多呈进行性加深,B超和CT等检查可见胰头或壶腹部肿块影,可鉴别四、鉴别诊断:壶腹癌:胆总管结石出现黄疸时应与壶腹癌鉴别,后者无痛,黄疸多呈进行性加深,病人多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乏力、消瘦等全身表现,B超和CT等检查可见胰头或壶腹部肿块影,可鉴别,必要时可行ERCP检查直接观察十二指肠乳头部病变,且可作活体组织检查,同时作胆胰管造影对明确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三镜”联合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经验体会

石是 专科 医生 的追求 。2 0 0 7年 1 月至 E S T禁 忌 或 取 石 不 成 功 和 有 梗 阻 的 E S T发 生十二指乳 头大 出血 、 穿 孔及重 2 0 1 2 年 9月 我们 以 “ _ =镜 ” 联 合治 疗继 AB P等需 要“ 三镜” 治疗 。 症胰腺 炎后果严 重 , E P B D取石更好 _ 5 . 发性胆 总管结 石 4 9例 , 现报告 如下 。
. 0 c m不 主张 E S T取石 , 同 行 。但是 , 以破坏生理功 能和增加手 术 石 。2例 中转 开腹 , 原因是术 中胆道 镜 结石 直径>1 d d i 括 约肌功 风险换取“ 微创” 不 可取 , 胆囊三角 区解 取石 未 完成 和 Mi r i z z i 综合征 。手术 时 样建议 选择后者 ,保护 O
1 资 料 与 方 法
3 . 1 关于诊 断
结石 造成 胆总管梗 阻 不 能 完 成 内镜 下 取 石 时 应 力 争 放 置
或 胆管炎和 A B P容易诊断 。但是 , 部分 E N B D,它在胆 总管一期缝合 能预防 和
本 组患者 女 3 3例 , 男 小结石并无梗阻表现 . 术前检查阴性 、 术 减少术后胆漏 。 腹腔镜下 切开胆总管壁 1 6例 , 年龄 2 5—7 0岁 , 平均 4 6岁。均 后 结石 残 留 . 也 有术 前检 查 阳性 、 排 石 0 . 6~O . 8 c m, 此时经 E N B D 管 注 人 生 理 1 . 1 一般 资料 有右上腹或上 腹疼痛史 .其 中 l 3例有 后 胆总管 阴性探查 。 小结石藏 匿于胆总 盐 水 ,小 结 石 会 冲 洗 出 胆 总 管 . 将 急性 胆源性 胰腺 炎 ( A B P ) 史. 7例 既往 管 十二指肠后 段 . B超 受气体 影响不 易 E N B D管头 端 弯 曲部 分从 胆 总 管切 口 发病 、 6例本次发病 。3 2例 B超检查提 发 现 , 如果没有 MR C P检 查 E R C P能最 拖 出,能方便胆 道镜进入胆 总管检查 , 示胆 囊 和胆 总管 结 石 , 1 1 例 磁 共 振胰 后 把关 . 尤其 是特发性 胰腺 炎[ 2 1 , E N B D 明确无残石及狭 窄再放再 回原位 . 胆总 胆管造影 ( MR C P ) 、 6例 内镜 胆胰 管造 使诊 断与治疗 同步进行 。 通过 十二 指肠 管缝合 用 5 - 0可吸 收线 , 以针距 、 边 距 影( E R C P ) 确诊 。 1 . 2 治疗方 法 镜 了解 十二指肠乳 头有 无狭 窄 、占位 , 各 1 . 5—2 . 0 m m 连 续 全 层 缝 合 3~5 首先 通过 十二指 肠镜 完成 E N B D或 E P B D及 E S T和取 石等 , 针, 缝 合后再从 E N B D管注入盐水 检查
胆总管结石诊疗指南

胆总管结石诊疗指南一、定义胆总管结石(choledocholithiasis)多位于胆总管的中下段,但随着结石增多、增大和胆总管扩张、结石堆积或上下移动,常累及肝总管。
据其来源,在胆总管内生成的结石和肝内胆管内生成后下降至胆总管的结石,称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在胆囊内生成后排至胆总管的结石,称为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二、诊断(一)原发性胆总管结石1.临床表现1) 症状取决于结石是否阻塞胆管及阻塞程度,是否继发胆管感染,感染的程度及范围。
典型症状是:腹痛、寒颤高热和黄疸,即Charcot三联征(Ch arcot’s triad)。
2) 体征急性发作时,巩膜黄染,腹式呼吸受限,右上腹及剑突下不同程度压痛,反跳痛伴腹肌抵抗,有时可触及肿大有压痛的胆囊,缓解期体检可无阳性体征。
2.辅助检查1)联单实验室检查急性发作时可有血白细胞升高,血清胆红素、GGT、AKP升高。
2) 影像学检查。
B超、MRCP、ERCP可显示结石的大小、数量、部位、是否造成胆管梗阻和梗阻的部位及程度。
三、治疗1. 非手术治疗1) 围手术期护肝治疗,纠正凝血障碍,抗感染。
术前可采用经皮肝穿胆管引流(percute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 PTBD)/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 biliary draige, ENBD)减黄,控制感染。
2) 肝内胆管无结石者,可行内镜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及取石术。
2.手术治疗1) 有下列情况者宜行胆总管切开探查:绝对指征:(1)胆总管中触及结石或其他异物。
(2)黄疸合并胆管炎。
(3)术前胆管造影显示胆总管异物影。
(4)术中造影显示胆总管结石。
(5)穿刺呈脓性胆汁。
相对指征:(1)黄疸史或胰腺炎史。
(2)胆总管扩张直径〉1.5cm。
(3)胆囊内结石细小,估计可通过胆囊管。
2)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结石清除后需放置T管引流。
胆总管结石科普文章

胆总管结石的科普知识:定义、分类、危害、诊断、治疗和预防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可能导致腹痛、黄疸、胆道感染、胰腺炎等严重的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胆总管结石的定义、分类、原因、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科普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了解和防治这种疾病。
什么是胆总管结石?要了解胆总管结石,首先要知道胆总管是什么。
胆总管是肝总管和胆囊管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汇合而成的人体器官部位,向上和肝总管和肝内各级分支的小胆管相连,向下与胰管相会合,开口于十二指肠降段的十二指肠乳头。
胆总管全长约7cm~9cm,直径0.6cm~0.8cm。
人体肝脏产生的胆汁经过肝内胆管、肝总管、胆总管流入小肠,帮助消化各种食物。
胆总管结石,顾名思义即位于胆总管内的结石,其好发于胆总管下端。
胆总管结石又可分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和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因胆道感染、胆汁淤积、胆道蛔虫等原因导致胆总管内形成的结石称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由胆囊内掉出到胆总管内的结石为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有哪些类型?根据结石的成分,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胆固醇结石: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颜色通常为黄色或浅棕色,主要由不溶解的胆固醇构成,但也可能包含其他成分。
形成的原因是肝脏分泌的胆固醇多于胆汁所能溶解的量,导致多余的胆固醇形成晶体或沉淀。
胆色素结石:颜色通常为深棕色或黑色,主要由过多的胆红素构成。
形成的原因是某些疾病导致肝脏产生过多的胆红素,如肝硬化、血液病或寄生虫感染。
混合性结石:由不同成分混合而成的结石,如含有钙盐或其他无机物质。
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如感染、慢性刺激或代谢紊乱。
胆总管结石有哪些危害?当结石没有堵塞关键部位时候,大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可以表现出右上腹隐痛、饱胀不适、打嗝和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但是当结石阻塞了胆总管并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时,其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即夏柯三联征(Charcot triad),多因结石堵住胆管导致胆汁淤积,而继发胆道感染引起。
胆总管末端结石的病因

胆总管末端结石的病因胆是我们身体中比较重要的消化器官,一旦出现疾病我们的消化能力就会下降。
并且胆总管末端结石多我们的身体健康又很大的影响,同时还会给我们带来剧烈的疼痛感,那么想要得到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就要掌握好病因,下面一起了解下胆总管末端结石的病因。
胆总管末端结石的病因1、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形状、大小、性状基本上与同存的胆囊结石相同或相似。
数量多少不一,可为单发或多发,若胆囊内多发结石的直径较小、并有胆囊管明显扩张者,结石可以大量进入胆总管、肝总管或左右肝管。
2、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是发生在胆总管的原发性胆管结石,病因和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目前研究结果认为这种结石的生成与胆道感染、胆汁淤滞、胆道寄生虫病有密切关系。
结石外观多呈棕黑色、质软、易碎、形状各异、大小及数目不一。
有的状如细沙或不成形的泥样,故有“泥沙样结石”之称。
这种结石的组成是以胆红素钙为主的色素性结石。
经分析其主要成分为胆红素、胆绿素和少量胆固醇以及钙、钠、钾、磷、镁等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
在矿物质中以钙离子的含量最高并易与胆红素结合成胆红素钙。
此外尚有多种蛋白质及黏蛋白构成网状支架。
有的在显微镜下可见寄生虫的壳皮、虫卵和细菌聚集等。
预防保健脂肪类饮食可促使胆汁分泌和胆汁排泄,引起胆囊收缩。
如奥狄氏括约肌不及时开放,会致使胆汁存留,引起胆囊内压力增高,并产生不适感觉。
在急性发作期,患者发生胆道梗阻,表现为黄疸时,应禁食,给予静脉补充营养和抗炎治疗。
疼痛减轻时,应食用低脂肪、低胆固醇,用高糖流质饮食,如玉米汤、藕粉、豆浆、菜水、果子汁、蛋白水、枣泥汤、桂圆汤等。
慢性期患者饮食选用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全日摄入脂肪量限制在20-30克(包括副食中的脂肪及烹调油),并将脂肪分散在各餐中,不可集中一餐,避免造成脂肪过多,诱发胆绞痛、胆囊炎发作。
胆管有阻塞时,患者可能伴有发烧、黄疸,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底于300毫克,为此可食鱼、牛肉、瘦肉、鸡,禁食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肝、肾心、肚、肺、脑、鱼子、动物脂肪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5-11-16T16:46:51.66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作者:何平力张瑛[导读] 桃源县中医院预防是降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关键,临床方面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何平力张瑛
桃源县中医院湖南常德 415700 摘要:目的:探讨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56例患者之中,51例(91.1%)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痊愈,其余5例患者经EST、胆镜等方法治疗后痊愈。
结论:预防是降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关键,临床方面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继发性;诊断;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主要是指经由胆囊落入胆管的结石,此类结石和结构、性质与胆囊结石是完全相同的,但二者在具体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治疗方案、预后方面则存在显著差别。
因此,预防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关键在于如何预防和治疗胆囊结石[1]。
本文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现作如下汇报: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全部患者就诊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隐痛或肩部酸痛、嗳气、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
其中男25例,女21例,患者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0.5±6.5)岁;其中,胆囊结石急性发作20例,未急性发作的胆囊结石10例,胆源性进行胰腺炎15例,胆囊切除术后发生梗阻性黄疸11例。
1.2 诊断方法
术前,全部患者经B超检查确诊继发性胆总管结石18例(32.1%),经MRCP检查确诊6例(10.7%)、经CT检查确诊10例(17.9%),经T形管造影检查确诊3例(5.4%),其余19例(33.9%)患者则经过手术纤维胆镜观察证实为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将取出的结石和胆囊结石进行对比,性质一致。
1.3 治疗方法
将术前经MRCP检查、CT检查、B超检查以及T形管造影检查确诊的继发性胆总管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通过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的手术方式,少数患者通过EST、胆镜等方法治疗。
2结果
56例患者之中,51例(91.1%)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痊愈,其余5例患者经EST、胆道镜等方法治疗后痊愈,详见表1。
3讨论
3.1 继发性胆总管的诊断
3.1.1 术前诊断方法
针对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凡是行胆囊结石手术患者均应警惕合并胆管继发结石可能,特别是对于急性发作的胆囊结石患者,肝功能检查转氨酶升高,均应考虑合并胆总管继发结石可能。
B超是临床比较常用的诊断方法,因为B超不仅简单容易操作,且价格低廉、无任何创伤,其对胆囊结石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8%左右,但对胆总管结石的敏感性和诊断价值却比较低,甚至检出率不到50%。
在手术过程中,联合B超和内镜超声,则可使诊断价值显著有所提升。
尽管ERCP是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但由于其属于侵入性诊断检查手段,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急性重症胰腺炎或急性重症胆总管炎等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在选择此类诊断方法时要慎重。
PTC在肝内胆管充分扩张的情况下,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率和检查率,必要的时候,可选择PTCD引流,但其同样为侵入性操作,常规检查之中不宜采用。
MRCP(核磁共振胰导管成像)是一种无创检查,其成像效果和PTC、ERCP的成像效果都比较接近,并且可以清楚显示病灶的位置和性质,也能显示梗阻远端的胆管,这是目前临床方面最具有实用价值的诊断方法。
CT检查,可清楚看见结石和胆总管扩张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对胆管胰腺段的结石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若检查过程中,存在异常情况,可通过2mm薄层扫描、局部放大扫描和增强扫描等技术,提高临床诊断率[2]。
3.1.2 手术诊断方法
针对术前无法作出明确诊断的患者,若在腹腔镜胆囊切除过程中发现胆总管扩张,胆囊多发性小结石并胆囊管增粗,可在术中通过B 超、胆道造影等方法对胆总管进行检查,一旦发现伴有结石,则立即给予胆管探查。
对于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手术后,行胆总管“T”型管造影和术后胆道镜检查,具有一定的预防胆总管残余结石的价值。
对于怀疑有胆总管继发性结石患者、如果合并胆总管扩张,术中也可经胆囊管或直接切开胆总管用胆道镜检查明确诊断。
3.1.3 术后诊断方法
患者胆囊切除之后,会反复出现腹痛的情况,若患者同时出现黄疸可疑症,则可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单独或联合MRCP、ERCP、EUS等检查方法,以便做出明确诊断。
对术中切开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的患者,可在手术结束之后,给予常规T管造影,确定是否存在胆管残余结石,若仍存在怀疑对象,可在手术后45d之内行胆道镜检查取石[4]。
3.2 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治疗
3.2.1 内镜治疗方法
内镜治疗方法包括很多种,其中的EST(十二指肠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治疗方法,不仅快捷方便,且经济无创,患者无需承受太多痛苦即可实现治疗目的,且并发症少,易于恢复,最重要的是不需要手术和麻醉,是临床常采用的安全可靠的非手术治疗手段,目前已得到了广泛使用和推广。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确诊的胆总管继发结石患者,可先给予EST治疗。
内镜治疗不成功的患者可采用手术方法。
EPBD(内镜乳头气囊扩张取石)可在保持括约肌完整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治疗,且侵入的范围较小,手术结束之后,乳头括约肌基本可快速恢复健康[5]。
3.2.2 手术治疗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过程中,若发现患者的胆总管结石比较小,胆总管扩张时,首先采用的治疗方法即是胆道镜经胆囊管取石术(TC-CBDE)。
如果TC-CBDE手术不成功,则可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LCDE),LCDE可以一次完成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的治疗,配合胆道镜取石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并且可以一期缝合胆总管,不放罝胆总管T型管引流,术后恢复快。
针对胆总管末端嵌顿结石取石困难者,应用胆道镜配合液电碎石很容易解决这一临床难题。
3.2.3 术后残余结石的治疗方法
给患者实行胆囊切除术之后,患者的胆总管之内可能会存在残余结石,可先采用EST取石的方法,将小结石取出,对于形状比较大的结石,可通过各种不同的、适宜的碎石技术将结石粉碎。
如果EST取石失败,可通过再次给予手术治疗的方式将胆总管切开,取出结石。
通常情况下,针对胆总管探查术后仍存在残余结石的情况,在可在术后45d左右给予T管窦道胆道境取石,治愈率较高[6]。
总而言之,针对继发性胆总管结石,预防是关键,临床方面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诊断和治疗措施,以减少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赵宏耀,王兆升.中西医结合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附62例临床报告[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7(5):316-317.
[2]何振飞.LC术后胆囊管残端过长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形成26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9):123-124.
[3]王旗,国维克,刘卫怀等.经胆囊管胆道镜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23例[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1):32-33.
[4]周新华,李宏,毛海香等.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附180例临床分析)[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2,7(3):221-222.
[5]高君,丁雪梅,孙文兵等.胆总管结石的现代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1):19-23.
[6]龚鹏珠,何旭鹏.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配合经皮经肝胆道镜术治疗胆总管结石[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2979-2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