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SPSS作中介效应检验

合集下载

如何用SPSS做中介效应

如何用SPSS做中介效应

如何用SPSS做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1、调节变量的定义变量Y与变量X 的关系受到第三个变量M 的影响,就称M为调节变量。

调节变量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在做调节效应分析时,通常要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做中心化变换。

简要模型:Y = aX + bM + cXM + e 。

Y与X 的关系由回归系数a + cM 来刻画,它是M 的线性函数, c衡量了调节效应(moderating effect)的大小。

如果c显著,说明M 的调节效应显著。

2、调节效应的分析方法显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分为四种情况讨论。

当自变量是类别变量,调节变量也是类别变量时,用两因素交互效应的方差分析,交互效应即调节效应;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时,自变量使用伪变量,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中心化,做Y=aX+bM+cXM+e 的层次回归分析:1、做Y对X和M的回归,得测定系数R12。

2、做Y对X、M和XM的回归得R22,若R22显著高于R12,则调节效应显著。

或者,作XM的回归系数检验,若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当自变量是连续变量时,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分组回归:按 M的取值分组,做 Y对 X的回归。

若回归系数的差异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时,同上做Y=aX +bM +cXM +e的层次回归分析。

潜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分两种情形:一是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自变量是潜变量;二是调节变量和自变量都是潜变量。

当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时,做分组结构方程分析。

做法是,先将两组的结构方程回归系数限制为相等,得到一个χ2值和相应的自由度。

然后去掉这个限制,重新估计模型,又得到一个χ2值和相应的自由度。

前面的χ2减去后面的χ2得到一个新的χ2,其自由度就是两个模型的自由度之差。

如果χ2检验结果是统计显著的,则调节效应显著;当调节变量和自变量都是潜变量时,有许多不同的分析方法,最方便的是Marsh,Wen和Hau提出的无约束的模型。

3.中介变量的定义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如果X通过影响变量M来影响Y,则称M为中介变量。

如何运用SPSS及AMOS进行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分析

如何运用SPSS及AMOS进行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分析

如何运用SPSS及AMOS进行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分析SPSS和AMOS是两个常用的统计软件,它们可以用于进行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如何在SPSS中进行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并结合AMOS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

中介效应分析:中介效应分析用于探究一个因变量和一个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中介变量,以及中介变量对于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关系的解释程度。

1.数据准备首先,需要将需要分析的数据导入SPSS软件中。

确保数据已经整理好并进行了数据清洗。

2.建立回归模型在SPSS中,选择“回归”分析模块。

将自变量放入“独立变量”框中,将因变量放入“因变量”框中。

3.检验中介变量在回归模型中,将可能的中介变量放入“控制变量”框中。

运行回归模型后,观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否减小或变得不显著。

如果在加入中介变量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减小或不显著,则说明中介变量起到了中介作用。

4.中介效应检验使用SPSS的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在“回归分析”中选择“中介效应”,然后将自变量、中介变量和因变量依次放入相应的框中。

确保你勾选了“调节变量”框,在该框中放入与自变量和中介变量之间可能存在调节关系的变量,比如性别、年龄等。

5.结果解释SPSS将计算出中介效应的点估计值和置信区间。

通过检查置信区间是否包含0来判断中介效应是否显著。

如果置信区间不包含0,则可以认为中介效应是显著的。

调节效应分析:调节效应分析用于探索调节变量对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1.数据准备同样,将需要分析的数据导入SPSS软件中。

2.建立回归模型选择“回归”分析模块。

将自变量放入“独立变量”框中,将因变量放入“因变量”框中,将调节变量放入“控制变量”框中。

3.检验调节效应观察调节变量是否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产生显著的影响。

如果调节变量对于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的显著性有所改变或存在交互作用,则说明调节变量具有调节效应。

运用SPSS及AMOS进行中介效应分析报告

运用SPSS及AMOS进行中介效应分析报告

运用SPSS及AMOS进行中介效应分析报告
一、概述
本次研究旨在检测感知国家资助金额与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机会主义与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并探究机会主义作为感知国家资助金额与产品创新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

为了实现研究目的,本研究运用SPSS与AMOS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机会主义可以作为感知国家资助金额与产品创新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其中机会主义对于感知国家资助金额与产品创新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

二、研究结果
1、SPSS分析结果
经过SPSS分析,本研究发现感知国家资助金额与产品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Pearson相关系数为0.324,p<0.01,表明感知国家资助金额与产品创新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另外,本研究也发现机会主义与产品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Pearson相关系数为0.220,
p<0.01,表明机会主义与产品创新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2、AMOS分析结果
经过AMOS分析,本研究发现感知国家资助金额的正向影响对产品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感知国家资助金额的正向影响对产品创新的影响由负相关(β=-0.230,p<0.01)转变为正向影响(β=0.252,p<0.01)。

如何用SPSS做中介效应

如何用SPSS做中介效应

如何用SPSS故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1、调节变量的定义变量丫与变量X的关系受到第三个变量M的影响,就称M为调节变量。

调节变量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在故调节效应分析时, 通常要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故中心化变换。

简要模型:丫 = aX + bM + cXM + e 。

丫与X 的关系由回归系数a + cM 来刻画, 它是M 的线性函数, c 衡量了调节效应(moderating effect) 的大小。

如果 c 显著,说明M 的调节效应显著。

2、调节效应的分析方法显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分为四种情况讨论。

当自变量是类别变量,调节变量也是类别变量时,用两因素交互效应的方差分析,交互效应即调节效应;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时,自变量使用伪变量, 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中心化, 故Y=aX+bM+cXM+的层次回归分析:1、做丫对X和M的回归,得测定系数R12。

2、做丫对X、M和XM的回归得R22,若R22显著高于R12,则调节效应显著。

或者, 作XM的回归系数检验,若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当自变量是连续变量时,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分组回归:按M 的取值分组, 做丫对X 的回归。

若回归系数的差异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时,同上做Y=aX +bM +cXM +e 的层次回归分析。

潜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分两种情形:一是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 自变量是潜变量;二是调节变量和自变量都是潜变量。

当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时, 做分组结构方程分析。

做法是, 先将两组的结构方程回归系数限制为相等, 得到一个x2值和相应的自由度。

然后去掉这个限制,重新估计模型,又得到一个x2 值和相应的自由度。

前面的减去后面的得到一个新的x 2,其自由度就是两个模型的自由度之差。

如果x2检验结果是统计显著的,则调节效应显著;当调节变量和自变量都是潜变量时,有许多不同的分析方法,最方便的是Marsh,Wen和Hau提出的无约束的模型。

运用SPSS与AMOS进行中介效应分析报告

运用SPSS与AMOS进行中介效应分析报告

中介效应重要理论及操作务实一、中介效应概述中介效应是指变量间的影响关系(X→Y)不是直接的因果链关系而是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变量(M)的间接影响产生的,此时我们称M 为中介变量,而X通过M对Y产生的的间接影响称为中介效应。

中介效应是间接效应的一种,模型中在只有一个中介变量的情况下,中介效应等于间接效应;当中介变量不止一个的情况下,中介效应的不等于间接效应,此时间接效应可以是部分中介效应的和或所有中介效应的总和。

在心理学研究当中,变量间的关系很少是直接的,更常见的是间接影响,许多心理自变量可能要通过中介变量产生对因变量的影响,而这常常被研究者所忽视。

例如,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行为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更有可能存在如下关系:○1就业压力→个体压力应对→择业行为反应。

此时个体认知评价就成为了这一因果链当中的中介变量。

在实际研究当中,中介变量的提出需要理论依据或经验支持,以上述因果链为例,也完全有可能存在另外一些中介因果链如下:○2就业压力→个体择业期望→择业行为反应;○3就业压力→个体生涯规划→择业行为反应;因此,研究者可以更具自己的研究需要研究不同的中介关系。

当然在复杂中介模型中,中介变量往往不止一个,而且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也都有可能同时存在,导致同一个模型中即有中介效应又有调节效应,而此时对模型的检验也更复杂。

以最简单的三变量为例,假设所有的变量都已经中心化,则中介关系可以用回归方程表示如下:Y=cx+e11)M=ax+e22)Y=c’x+bM+e33)上述3个方程模型图及对应方程如下: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中介效应的检验传统上有三种方法,分别是依次检验法、系数乘积项检验法和差异检验法,下面简要介绍下这三种方法:1.依次检验法(causualsteps)。

依次检验法分别检验上述1)2)3)三个方程中的回归系数,程序如下:1.1首先检验方程1)y=cx+e1,如果c显著(H0:c=0被拒绝),则继续检验方程2),如果c不显著(说明X对Y无影响),则停止中介效应检验;1.2在c显著性检验通过后,继续检验方程2)M=ax+e2,如果a 显著(H0:a=0被拒绝),则继续检验方程3);如果a不显著,则停,在这个公式中,s b2 和 s a2 分别为 a 和 b 的标准误,这22absbsa止检验;1.3 在方程 1)和 2)都通过显著性检验后,检验方程 3)即y=c ’x + bM + e 3,检验 b 的显著性,若 b 显著(H0:b=0 被拒绝),则说明中介效应显著。

SPSS中介与调节效应分析

SPSS中介与调节效应分析

SPSS中介与调节效应分析首先,中介效应是指一个变量对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解释作用,通过该变量的加入,可以揭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潜在机制。

调节效应是指一个变量是否能够改变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或者方向。

中介与调节效应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解释研究结果。

SPSS可以用来进行中介与调节效应分析。

下面将介绍相应的步骤:1.数据收集与准备:首先,需要收集所需的数据,并将数据录入SPSS。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数据清洗与变量筛选:根据研究的需求,对数据进行清洗和变量筛选。

这包括删除缺失值、异常值或不相关的变量。

3.变量计算:根据中介与调节效应的研究假设,可以对一些变量进行组合或计算。

例如,计算中介变量的总得分或变量之间的差值。

4. 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在SPSS中,可以使用插件PROCESS来进行中介效应分析。

首先,选择"Analyze"选项卡,然后选择"PROCESS"插件。

在打开的窗口中,输入自变量、中介变量和因变量。

选择适当的模型,例如"Model 4",并点击"Run"进行分析。

5. 解读中介分析结果:中介分析的结果有三项:自变量对中介变量的影响(路径a)、中介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路径b)以及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总效应(路径c)。

可以通过Bootstrap置信区间来检验效应的统计显著性。

如果路径a和b都显著,那么就可以认为存在中介效应。

6. 进行调节效应分析:调节效应分析也可以通过PROCESS插件进行。

首先,选择"PROCESS"插件,然后选择"Model 1"。

输入自变量、调节变量和因变量,点击"Run"进行分析。

7. 解读调节分析结果:在调节效应分析中,主要关注调节变量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影响。

如何用SPSS做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如何用SPSS做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如何用SPSS做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是做结构方程模型的时候,不得不探讨的问题,有时候,这些效应会在你的研究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可以说,知道如何用SPSS来测量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对你的研究和数据分析至关重要。

若你正好在搞结构方程模型,那么你可以使用SPSS,记住以下几点即可测量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

首先,你需要在SPSS中建立一个结构方程模型,这个模型要包括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然后打开“结构方程模型”窗口,点击“新建模型”,这样你的模型就建立好了,你就可以添加相关的变量了。

接下来,你需要添加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右击模型框架后,选择“新建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调节变量”,点击OK,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想要的变量,比如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然后点击“确定”,变量就被添加到你的模型里了。

接下来,你需要在模型中添加因变量和自变量的回归参数,以测量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点击“新建参数”,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你最近添加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比如说,如果你想测量一个自变量对一个因变量的中介效应,你就需要选择两个变量。

SPSS及AMOS进行中介效应分析资料报告

SPSS及AMOS进行中介效应分析资料报告

SPSS及AMOS进行中介效应分析资料报告中介效应分析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可以用来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中介变量在这个关系中的作用。

SPSS和AMOS是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的常用软件工具。

本文将以一个实际案例为例,介绍如何使用SPSS和AMOS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并对结果进行解读。

【引言】介绍研究背景和目的,说明为什么需要进行中介效应分析。

【方法】1.变量选择:选择独立变量、中介变量和因变量。

独立变量是影响中介变量的因素,中介变量在独立变量和因变量之间起到介导作用,因变量是希望了解的结果。

3.测量工具:介绍使用的测量工具,并评估其信度和效度。

4.数据收集:详细说明数据收集过程,如何保证数据质量。

5.数据分析:使用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索变量间的关系。

然后使用AMOS进行结构方程建模,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并进行模型拟合度检验。

【结果】1.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列出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等统计指标,描述样本的基本情况。

2.相关分析结果:展示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判断是否存在相关性。

3.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列出模型的参数估计值、标准误差、置信区间等统计指标,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4.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根据模型结果计算中介效应的大小和显著性。

【讨论】1.结果解读:解释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和中介变量的作用。

2.结果讨论:分析结果的意义和影响,探讨与现有研究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3.研究局限性: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4.建议和展望: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结论】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强调中介效应分析对于理解变量关系的重要性,提出对相关领域的启示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SS实例:[16]中介效应的检验过程
spss做中介效应现在用的越来越普遍,虽然说用amos是最佳的工具,但是很多人还是喜欢spss,更容易理解,操作起来也比amos简单。

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下如何使用spss进行中介效应的检验,这个教程是理论上的讲解,目的是让你理解这个过程。

后面我们会具体的来操作一下,让你知道如何具体的去做,先来看看理论上的过程:
1.先要明确你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假如我们有三个变量分别是:自变量(x),因变量(y),中介变量(M)。

2.第一个要检验的是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我们用下面的方程表示: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对系数c的检验,你
应该知道,用回归做检验,假如c不显着,说明不存在中介效应,停止检验;假如c显着,还不能说明存在中介效应,接着进行下面的步骤:
3.接着我们做自变量和中介变量之间的回归方程的检验,也就是用下面的方程来表示,假如系数a显着,说明X
确实可以预测M,但仍然没有说明中介效应的存在。

假如a不显着,那就需要进行sobel检验。

我们暂时不去
做sobel,因为还有一个步骤
4.现在我们要检验M和Y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下面的方程的系数是否显着。

假如a显着、b也显着,那么就可以
证明中介效应存在;假如a和b中有一个不显着,另一个先不显着我们不知道,我们需要进行sobel检验,s
obel检验显着,那么中介效应存在。

5.到此为止,我们就完成了中介效应的检验,下面来总结一下整个流程,看下面的流程图:
6.中介效应的具体操作,参考我的下一篇文章。

SPSS实例:[17]进行sobel检验(小白教程)
通常我们在做中介效应的时候,遇到有一个系数没有达到显着性水平,我们需要进行sobel检验,但是sobel检验的公式非常麻烦,如果你按计算器就很麻烦了,更何况你还有很多中介效应去验证,所以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Excel可以很快的计算。

1.从下面的参考资料里下载一个Excel文件
2.下载下来以后,打开Excel,你会看到一个这样的表格
3.将你的三个模型的三线表粘贴过来
4.我们在对应的位置写入对应的值,soble值会自动的计算出来,是否显着这一栏会告诉是否显着,如果显着
说明中介效应显着
5.跟大家分享一下各个单元格的公式,看下面的公示栏就知道了。

SPSS实例:[20]检验中介效应的操作方法
上一篇文章我介绍了检验中介效应的理论过程,见文章【中介效应的检验过程】,现在哦我们要在上一篇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操作,操作方法如下:
1.首先检验第一个方程,方程形式如下
检验过程是使用线性回归::::::打开线性回归的对话框
然后再放入X和Y,如图,,,,,,,,,,,,,,
2.检验第二个方程,方程形式如下,,,,,接着
还是使用线性回归,我们放入M和X,如下图,,,,,
3.接着检验第三个方程,方程形式如下:
操作方法如下::::::::::
点击ok按钮可以进行参数的估计,然后根据上一篇文章讲到的,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